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杨二相公俗语

俗语2021-01-18 17:45书业网

篇一:《卖蒜老叟》阅读答案附翻译

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①。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②而揶揄③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④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堵:墙。②睨:斜着眼睛看。③揶揄:出言嘲笑、讽刺。④纵:放开。

7.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咳嗽不绝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B.陷入尺许 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C.老人寂然无声 然数年恒不一见(《山市》)

D.叟能如是乎 否,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8.下列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旁睨而揶揄之 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B.能以一死成君之名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C.老人自缚于树 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D.以拳打砖墙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9.用斜线( / )为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一处停顿。(2分)

每 至 演 武 场 传 授 枪 棒 观 者 如 堵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翻译:

(2)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翻译:

11.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分)

【答案】7.(2分)D 8.(2分)B 9.(2分)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10.(4分)(1)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2)老人慢慢背起他

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每小题2分) 11.(2分)我懂得了技艺无止境的道理(或懂得了即使你技艺精湛,也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闻鸡起舞,苦心研习,要做一个德艺双馨的拳术大家)。(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天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观看的人十分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咳嗽不断,他看了杨二的武艺后讽刺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然对老人说:老头你能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怪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而无撼。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篇二:卖蒜老叟阅读答案

卖蒜老叟①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②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③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④不肯告人姓氏。选自 清 袁枚《子不语正编》

词语解释

1、叟:古代对老人的称呼。

2、寂然:安静的样子。

3、纵:放。

4、卒:终,结束。

5、精:精通

6、至:到

7、绝:断绝

8、睨:斜视

9、良久:很久

10、负:背起

11、揶:嘲笑

古文译文

南阳人杨二相公精通拳术,每次到演武场向徒弟们传授枪棒技艺的时候,都有很多人围观。有一天,有个卖蒜的老头在一边观看,他不住的咳嗽,斜着眼睛看,言语中对杨二相公的拳术很不屑。杨二相公很生气,把老头叫到跟前,用拳头打一垛砖墙,砖陷入地下约一尺。很傲气地对老头说:“你能像我这样吗?”老头说:“你这本事只能打墙,不能打人。”杨二相公;"你这老奴才能让我打吗,打死你别怨我!”老头笑着说:“我都是快要死的年龄了,如果能以一死来成就你的名声。死了也没什么遗憾的。”老人自己把自己绑到树上,解开衣服露出肚子。杨二相公在十步外扎好架势,冲过去一拳打入老头肚子。老人静悄悄没出声,只见杨二相公跪在地上,对老人磕头道:“晚生我知罪了。”他想把拳头拔出来,但已经夹入老人的肚子拔不出来。他哀求了好久,老人才把肚子鼓气放开他的拳头,同时纵身一跃,跃到一座石桥那边。老人背起蒜慢慢地走了,始终不肯告诉别人自己的姓名。

本文道理

就是说不要有一点成绩,有一些人夸奖你,你就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了。要时时刻刻虚心求教,不要总瞧不起别人。

作者介绍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篇三:湖北省荆门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机密★启用前

荆门市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第Ⅰ卷(选择题,共31分)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哂笑(shěn) 冗杂(rǒng) 晦暗(huì) 锐不可当(dāng)

B.颓唐(tuí)荫庇(yìn) 驰骋(chéng) 引吭高歌(háng)

C.跻身(jī) 恣睢(zhuī) 笑靥(yǎn) 风雪载途(zǎi)

D.扒窃(bā) 晕车(yūn) 寒噤(jìn) 翘首而待(qi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正襟危坐 不屑置辨 蛛丝马迹 获益非浅

B.引经据典 歇斯底里 光怪陆离 鳞次栉比

C.诚惶诚恐 浑浑恶恶 长吁短叹 苍海桑田

D.津津有味 随声附和 赛翁失马消声匿迹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面对这耸人听闻的舌尖上的浪....

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的盛宴”。

B.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我们每天都会进步,生活也会因此....

变得愈加美好。

C.“这些网络游戏就是化了妆的魔鬼,是在教唆犯罪。”一位参加过网络游戏测评的教育界人士义愤填膺地说。 ....

D.对于各种网络游戏,—些年轻人沉溺其中,乐此不疲,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时光。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B.5月4日,荆门市电视台记者采访了我校黄博文同学,并祝贺他荣获“五四好青年”。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

5.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一部史书,西汉刘向整理成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出自该书。

B.武松是《水浒》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仇必报,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楼,火烧瓦罐寺。

C.唐代诗人中,“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小李杜”是指李商隐、牡牧。

D.《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9题(每题3分,共12分)

植物爱听和谐音乐

①一群喜欢户外运动的青年男女在西双版纳勐腊县的一处原始森林,发现了一种会跳舞的树。当时,他们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有人提议就地歇息。一个活泼好动的年轻人拿出随身携带的收音机,播放了一曲轻松舒缓的乐曲。这时,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只见旁边的两棵小树随着乐曲晃起身子来,滑稽可爱,随行的人全被它逗乐了。大家忘记了疲劳,跑过来欣赏小树跳舞。有人提议:“换一首曲子,换一首曲子。”又有人喊:“换快节奏的。”于是,收音机的主人调了频道,换了一曲激烈的摇滚乐。奇怪的是,刚才还在摇头摆尾的小树突然停止不动了,像是被突然吓着了似的,静静地呆立着。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它只会跳优美的舞蹈,不会跳强劲的舞蹈呢?于是,年轻人又调回刚才的频道,小树听了这优美的曲调,又开始摇头摆尾。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得出一致结论:小树喜欢轻柔、温和的曲子,不喜

欢节奏强烈的乐曲。

②事实真是这样,小树的确是只爱听舒缓的音乐,激烈亢奋的曲调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法国农科院一位专家为了验证植物的音乐细胞究竟有多浓,异想天开地把崭新的耳机套在一棵蕃茄上,每天定时播放3个小时的音乐。数周后,奇迹出现了,这棵蕃茄长势强劲,比周围任何蕃茄结的果实都多,而且个头儿大,每个果实平均重达两斤以上。

③还有一位科学家,每天下班后都喜欢在自家花园里拉上一段优美的小提琴曲。打理花园的妻子惊喜地发现,濒临死亡的雏菊又重新绽放了生机。不仅如此,(a)音乐就像兴奋剂,那些平常蔫头耷脑的花儿们听了音乐,一朵朵开得热烈而灿烂。后来,她的科学家丈夫翻阅资料,才明白这是小提琴的功劳。那些花儿,正是因为听了优美的音乐,才焕发了生机。它们的叶子绿得茁壮而卖力,花开得鲜艳而硕大,这让科学家欣喜万分。凭着职业的敏感,这位科学家开始思索,既然花儿这么热爱音乐,庄稼会不会也是如此呢?他开始有意识地在稻田里播放音乐。他每天上午准时来到稻田,给水稻们播放半个小时的轻柔乐曲。(b)一个月后,这片田里的水稻比普通生长的水稻要高出30多厘米,也就是说,是音乐代替了化肥使它们长得又高又壮。

④草本植物既没有听觉器官,又不具备听力系统,为什么它们接触了音乐,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⑤音乐,说白了是一种持续声波。在优美、轻快声波的反复刺激下,植物体内的物质分子会发生共振,那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分子,随着音乐节奏被悄悄激活,开始运动。正是这一过程促进了新陈代谢,加快了细胞分裂,大大地促进了它们的生长发育。如果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它们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不过,一定要选择那些和谐美好、悠扬柔和的音乐来播放。反之,植物听了节奏强烈的打击乐和摇滚风,不但不会长势旺盛,还容易暴病而亡。这可绝不是闹着玩的。别看它们不会说、不会表达,但它们绝对懂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中学生百科》)

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小树爱听舒缓音乐,因为悠扬柔和的音乐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

B.如果对植物播放音乐,植物细胞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使植物快速生长。

C.草本植物没有发达的听觉器官,听力系统也不完备。

D.节奏强烈的乐曲不利于植物生长,甚至会使植物死亡。

7.下列说法有误一项是

A.本文是事物说明文,采用了从发现现象到探究本质的逻辑顺序。

B.本文综合运用了说明、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C.文章第①段运用生动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8.下列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段综合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a)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优美舒缓的音乐对花儿生长的作用。

C.文章第③段画线句(b)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轻柔乐曲对水稻生长的作用。

D.“音乐,说白了是一种持续声波。”这句话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9.根据文章推断,下列乐曲中最能促进植物生长的乐曲是

A.《绿岛小夜曲》 B.《黄河大合唱》 C.《小苹果》 D.《最炫民族风》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

【甲】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杨二相公俗语)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叩石垦壤 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

B.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

C.跳往助之 旁睨而揶揄之 ..

D.杂然相许 陷入尺许 ..

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B.始一反焉(始:开始) ...

C.观者如堵(堵:墙) D.老人鼓腹纵之(纵:放开) ..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9分)

四、古诗文表述题(共13分)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14.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②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3分)

15.请将下面文段中引用的古诗词名句补充完整。(4分)

翻开厚重的古诗词书卷,驻足就能看见“忧国爱国”的茕茕身影,俯身便能听见“报国建功”的铿锵之音。杜甫《春望》中①“ , ”确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 ”充分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③“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阐释了自己生在盛世,却闲居在家,渴望出仕报国的心境;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④“ , ”描述了词人渴望为国御敌,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

五、阅读文学类作品,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5分)

幸会,妈妈

张春

(1)我妈年轻的时候是一名会计,在食品站工作。她的本职业务顶呱呱,现在已经60多岁,对数字依然非常敏感,心算精确到个位数。

(2)我们小时候爱吃手指,把手指甲都啃坏了。她就给我和哥哥在胸前吊了一粒甘草片。因为甘草片比手指头好吃,我们就不吃手指头了。我4岁的时候,看到其他小孩子在高楼外的屋檐上追跑嬉闹,也想跟上去。妈妈没有打我骂我,而是去买了一个大西瓜,带我们站到那个楼顶上,瞅着下面没人,把西瓜扔了下去,然后说:“你们看,摔下去就是这个样子!”

(3)还有一次,在家里看电视剧《哪吒闹海》,看到哪吒自杀的时候,我一边伤心地大哭,一边去上学。走出好远,后边远远传来妈妈的声音,她边喊边跑:“哪吒没有死——被他师父救活了——不要哭了!”她起码追了200米。

(4)我不到8岁的时候,妈妈就和我说,不要让男人和你太亲密,更不要让男人碰你。洗澡上厕所,就算是爸爸、哥哥也不能看。

(5)我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收到情书,非常忧心,试探地拿给妈妈看。妈妈仔细地看完,然后笑眯眯地叠起来还给我,说:“青春真好,还有人给你写这样的信。”我后来听说很多女孩子不再对妈妈说心事,就是从第一封类似的书信开始的,而我却松了一口气,好像今后没有什么事不能和妈妈说的了。

(6)但我们之间也不都是美好时光。青春叛逆期,我也跟她吵过,说:“等我长大了,还了你们的钱,我就再也不欠你们的了!”妈妈沉默良久,叹了口气,说:“我们大人有时也心情不好,你看看《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总是逗阿玛高兴,你就不能也哄哄我吗?”

(7)小时候上学,爸妈很少接送我,下雨也一样。家里的伞都是长柄的大黑伞,我个子矮,不喜欢带大黑伞,所以经常淋雨。过了十几年,我随便抱怨了一下这件事,妈妈后来几次跟我说:“那时候我怎么就那么蠢,不知道给你买一把小伞呢?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你要原谅我们啊。”又一次回家,她给我买了一把最轻便的小花伞。那时我已经30岁了。

(8)后来爸爸病倒了,她去陪护,不眠不休的40天,她竟然还胖了些。她说虽然没有怎么睡觉,但爸爸吃剩的东西,她都搅一搅全部吃掉了。情绪上受不了的时候,自己跑到厕所里哭一场。爸爸还是走了。她规定自己每天只准痛哭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要振作起来。她说:“要疯掉还不容易?可我疯了,我那两个孩子怎么办?”

(9)命运是猜不透的。爸爸去世仅一年,我刚上大学,却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等她走进我的宿舍,我已经躺在床上不能动了。是她背着我,一家一家的医院去看。当时在北京看病太难了,每次排队要排四五个小时。我想,妈妈的心该被烧焦了吧?稍有闲暇,她就摸着我因为打了好多针而布满淤青的手,说:“不知道有没有哪个神仙,把你的病摘下来放在我的身上?”

(10)在北京治疗了三个月,医生都说住院没有意义了。但妈妈心不死,她照样背着我,到处寻访偏方和疗法。稍有希望,就专程撵了去。最后,她竟然自己研究医书,自己开药试针。她甚至琢磨出一套按摩手法,能准确地摸索出我任何地方的疼痛,最后对症下药。

(11)半年后,我站起来了,居然回到北京继续上学。

(12)又是几年过去了,我们家一切都好起来了。今年3月,妈妈到厦门来看我,我们去海边散步。妈妈笑着说,她以前不是很会走路,现在腿脚不如以前了,反而领悟到一些道理,变得很会走路了。她说:“要把手甩开,专心致志,不要突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要这样,一脚一脚地走,走多远,也不会累着。”

(13)我看到她平静地望着远方,脚步均匀地走着,全身显出协调而动人的姿态。我突然涌出一股热泪,一句一直想对她说却老是不知怎么说的话喷薄而出:

“幸会,妈妈!”

(原载《青年文摘》,有删节)

16.请简要赏析文章第(10)段划线句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17.请仔细品读第(12)段中妈妈在海边对“我”说的有关“走路”感悟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4分) “要把手甩开,专心致志,不要突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要这样,一脚一脚地走,走多远,也不会累着。”

18.文章以“幸会,妈妈”为题,请体会其内涵和作用。(4分)

19.文中“妈妈”教女有方,请概括出你最佩服的两点,并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4分)

六、综合性学习(11分)

20.吉米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给予帮助。 ①【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的特点:

(1)古稀 (2)垂髫 (3)不惑 (4)花甲 (5)弱冠 (6)而立 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3分)

座位排序是(填效字序号) → → → → →

②【作古诗领报酬】吉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校刊登载了,稿费以每字7元来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吉米在写领条时,不会用汉字大写数字的标准写法来写金额,请你帮帮他。(2分)

已领金额: 元。

③【读美文理语序】今天的课堂作业有一道语序排列题,吉米被难住了,请你帮他把语序排列好,将序号写在横线上。(2分)

汉字,你是中年文化的载体。 ; ; ; 。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

(1)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谈泊成最美的风景

(2)玄妙灵动的狐女、机智勇敢的屠户,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3)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

(4)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经》的抑扬顿挫 正确顺序:

④【开班会拟标语】九年级(6)班将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邀请吉米参加,吉米想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副宣传对联,请你帮帮他。(4分)

七、作文(50分)

21.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原来春天就在我身边

题二: 滋润我成长

要求:

①文章以记叙为主,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②文章叙事清楚,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③如果选择题二,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⑤全文不少于600字。

篇四:2012年江宁区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调研卷(一)

2012.04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

答在答卷纸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 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答案写在答卷纸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8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十则》)

(2) ▲,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3)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安得广厦千万间, ▲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无丝竹之乱耳, ▲ 。(刘禹锡《陋室铭》)

(6) ▲ ,在河之洲。(《诗经》)

(7) ▲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8)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中学生既要有诗人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又要有诗人李白

在《行路难》中 “▲ ,▲”的生活信念。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歼灭(qiān) 襁褓(qiǎng)迁徙(xǐ) 鲜为人知(xiǎn)....

B.梦寐(mèi) 狩猎(shòu) 干瘪(biě) 锐不可当(dāng) ....

C.绯红(fēi) 震悚(sǒng) 祈祷(qǐ) 再接再励(lì) ....

D.羁拌(bàn) 荒谬(miào) ..炽痛(chì) 相形见绌(chù)..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当下有些解构名著、颠覆正史、戏说人生、和穿越古今的电视剧已经对青少年产生了

误导。

B.广东宏远队的篮球迷怎么都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喜爱的七冠球队会被北京队击败,与冠军失之交臂?

C.我们依靠科技创新,圆了飞天的梦想;我们依靠社会进步,实现了强国的夙愿。

D.我们要牢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句俗语,我们要用责任筑起一道食品安 全的长城。

班级开展“寻觅春天的踪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自然之春·怡人】

4.下面是第一小组的发言稿,请根据画线句的特点,仿写句子,将文稿补充完整。(2分)

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写道:“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

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是啊,春天,万物复苏,给人以希望。你看:春光融化了冻结的溪水,给溪流谱上了欢乐的舞曲;春花绚烂了枯燥的土地,给大地穿上了迷人的新衣; ▲ , ▲ 。让我们拥抱这怡人的春天,去寻觅春天的踪迹,谱写春天的赞歌吧!

【文学之春·醉人】

5.下面是第二小组搜集的材料,请完成下面题目。(7分)

古诗描绘出“春”的画卷: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1)诗中“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试作简要赏析。(2分)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诗的题目“春游湖”三个字,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又交代了主要事件——“游

湖”。

B.第一、二两句描绘春天湖边明媚可人的景色:成双成对的燕子在天空中飞来飞

去,两岸的桃花像蘸着水在盛开。

C.第一句中的“几时回”,用疑问语气表达出作者因春回大地,可是燕子却没有飞

回来的深深惆怅之情。

D.第三、四句写春雨使湖水上涨,将桥淹没,游人不能过去,这时摆渡的小船正

从那柳阴深处向游人撑来,表现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名著丰富了“春”的内涵:

(3)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

A.阿廖沙的外祖母经常讲一些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故事,如春天的阳光温暖着阿廖

沙孤独的心。

B.保尔卧病在床仍不向命运屈服,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满怀春天般的希望实

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

C.格列佛帮助利里浦特人打败了侵略者,扑灭王宫大火,他的友好如温暖的春天,

给利里浦特人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D.“心灵的灯/在寂静中光明/在热闹中熄灭”,这是《繁星·春水》中的一首小诗,

它赞颂了母爱给人带来春天般的光明。

【生活之春·感人】

6.下面是第三小组搜集的材料,请完成下面题目。(4分)

材料一:

【浙江在线2月4日讯】昨晚,“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评选”获奖名单揭晓,杭

州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当选2011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吴菊萍的颁奖词说:“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

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材料二:

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

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起了孩子。被紧急送往医院后,逃过一劫的妞妞在10天后苏醒过来,开口叫了“爸爸、妈妈”。吴菊萍被诊断为左手臂多处粉碎性骨折,尺桡骨断成三截,预计半年才能康复。她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1)请你为“材料一”中的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15字以内)(2分)

(2)有同学根据“材料二”拟写了上联,请你根据“材料一”中的颁奖词,拟出下联。

(2分)

上联:奋不顾身,接起幼小生命下联: ▲

二(39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2分)

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

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③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

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

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④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堵:墙。②睨:斜着眼睛看。③揶揄:出言嘲笑、讽刺。④纵:放开。 ②①

7.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咳嗽不绝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

B.陷入尺许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

C.老人寂然无声 然数年恒不一见(《山市》) ..

D.叟能如是乎 否,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

8.下列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旁睨而揶揄之 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B.能以一死成君之名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

C.老人自缚于树 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

D.以拳打砖墙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

9.用斜线( / )为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一处停顿。(2分) ..

每 至 演 武 场 传 授 枪 棒 观 者 如 堵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翻译:▲

(2)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翻译:▲

11.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6题。(15分)

挂在冬雾下的春天

冯辉丽

①一滴水,携着剔透的梦,穿过暗蓝的夜。

②万籁俱寂中,远山睡熟了,河流睡熟了,屋檐也睡熟了。树,到底是不肯安分寒冬的单调,深夜里,犹然还做着春天的计划,此一处纯白,彼一处嫣红,把一场花事安排得熙熙攘攘。一梦花香里,树终于忍不住,“扑哧”笑出了声,清凌凌的笑声,飞出树梢,与恰巧路过的水相撞。树的笑,水的梦,齐齐破碎,弥散成一场雾的缥缈,在夜的空旷中,细细密密铺陈开来。

③这样的铺陈,真让人错愕。满目之间,是接天连壤的白,白得纯净,白得蒙?,于熹微的晨光中,栖息在每一寸能到达的空间,或浓或淡。浓的,恣意张扬,无拘无束,从天际横亘到枯草匍匐的地面,浩浩荡荡,编缀成一种极致的醇厚,任你如何察看如何分辨,也探究不到它的深处;那淡,似乎也早已领悟了某种天意的暗示,只省略掉浓厚的边缘,仿若是给谁的纤指修剪了的雪花飞絮,稀薄得让你看得见,摸不着,却又分明感到它的清凉和湿润。

④城市,树木,行人,这些司空见惯已不能称为风景的风景,无不因这一场浓淡的铺陈而妩媚和神秘起来。鳞次栉比的大楼,只留下尖尖的顶,浮沉在这一片白色的海洋里。路上的行人,影影绰绰,身前身后,亦是白茫茫的一片。那树,一夜未睡,满身都是水遗落下来的梦的碎片,冷凝成雾凇,开成冬天里的千花万蕊,晶莹剔透。

⑤我找出久违的画笔,试图把这一份缥缈的美丽描摹下来,挂在我的墙上。而当我落笔时,才发现,雾,其实是最难描摹的一幅画。深浅参差,浓皴轻染,很难把握。着色太多,会失了雾的灵性和蒙?,而只用一笔淡墨来勾勒的话,又觉得不甘心,因为它原来的饱满与圆润,实在是不能只用一些疏密、虚实的穿插就能表现出来的。

⑥我只好丢了笔,走进雾中。我前进一步,雾,便退后一步,能辨别的,不过是眼前一米左右的事物。

⑦清晨的街道是安静的。几只麻雀飞来跳去,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从一株草茎跳到另一株草茎,啄食着草地上的草籽,或用尖尖的嘴梳理一下蓬乱的羽毛。有风吹过,雾,① ▲

便轻轻柔柔地落了下来,落在我的头发上,落在我的肩膀上,落在我的睫毛上,像风雪夜归人,眨眼之间,是微微的清凉。

⑧雾气凝成的水滴,掉落在草地上,发出“哒”“哒”的声音。草地,渐渐地湿润和柔软起来,草们,饱吸着露珠,舒展着枯黄的身体,交头接耳,似乎能听见它们欢快的笑声。而从这些枯黄中穿过的时候,我无意中竟发现一丝嫩绿!

⑨我一直沉闷的心,忽然有了莫名的惊喜。我知道,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春,最早都是从草尖上赶来的。尽管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但叶尖上的那一丝绿,已然透露出春的信息。我屏息静气,看着那株泛起生命律动的草,顶珠挂露,汪出一个鲜活的春天。才知道,那一滴水携带的梦里,原本都藏着春的信息,一经散开,便落入了人间。它从草尖上开始,一株一株蔓延,一树一树抽芽,一朵一朵开放。

⑩站在这白茫茫的尽头,忽然觉得,自己原本就是一株小草,经历过漫长寒冬里的蛰伏,被雾的浩荡滋润过,便也开始了新一轮的生长,与那一树树的新芽,一朵朵的鲜花,一起把整个春天演绎得五彩斑斓,花香满途。

11离开的时候,我把那一丝嫩绿铭记在了心里。相信,在我再次遭遇寒冬的时候,无论○

风有多凛冽,冰有多锋利,我依然能在草尖上找寻到那挂在冬雾下的春天。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略有改动)

[注释]①皴(cū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

12.第③节中,作者描写了浓雾和淡雾,请分别概括它们的特点。(2分)

1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那树,一夜未睡,满身都是水遗落下来的梦的碎片,冷凝成雾凇,开成冬天里的

千花万蕊,晶莹剔透。

14.第⑧节中作者对冬雾下小草的描写有什么用意?(3分)

15.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和作用。(4分)

相信,在我再次遭遇寒冬的时候,无论风有多凛冽,冰有多锋利,我依然能在草

尖上找寻到那挂在冬雾下的春天。

16.下列对文章第⑧—⑩节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第⑧节中拟声词“哒”“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滴掉落在草地上的声音,让人有

身临其境的感觉。

B.第⑨节画曲线句中“一株一株”“ 一树一树”“ 一朵一朵”写出了“春的信息”将

要到来的过程,读来有一种音韵美。

C.第⑨节中的“沉闷”是因为冬雾使“我”压抑;“惊喜”是因为“我”从草尖上的绿,看到了“春的信息”。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