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古代常用俗语

俗语2021-01-27 10:55书业网

篇一:常用俗语集锦

常用俗语集锦

常用俗语是一种人们所熟悉的、通俗流行的固定短语,反映人们的生活经验或愿望,它常作为完整的意义单位来运用。有些可以拆散开来,插入一些别的词语,固定性不很强。

1.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5.半斤八两

6.病急乱投医

7.不到黄河心不死

8.不分青红皂白

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0.苍蝇不钻无缝的蛋

11.长得人中,短了鼻头(指不能两全其美)

12.车到山前必有路

13.船到桥头自然直

14.秤锤虽小压千斤

15.吃软不吃硬(肯接受规劝,不屈服于威胁)

16.吃(饮)水不忘挖(掘)井人

17.吃香(的)喝辣(的)(形容生活富裕)

18.迟来和尚吃厚粥(他人之功占为己有)

19.初生牛犊不怕虎

20.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21.打错了算盘

22.打开天窗说亮话

23.打铁先得锤子(或腰板)硬

24.大树底下好乘凉 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

25.刀子嘴,豆腐心(说话尖刻而心肠好)

26.多栽花,少栽刺(多做好事少树敌)

27.耳朵里起茧子(形容听腻了)

28.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29.放长线,钓大鱼

30.肥的瘦的一锅煮(不加区别一律对待)

31.肥了骡子瘦了马(一人得利,别人吃亏)

32.肥水不流(过)别人田

33.风吹两面倒(没有主见立场动摇)

34.扶不起的阿斗

35.赶鸭子上架(令人做无法做到的事)

36.高不成,低不就

37.隔着门缝看人 把人看扁了

38.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39.各打五十大板

40.狗改不了吃屎

41.挂羊头,卖狗肉

42.光打雷(刮风)不下雨

43.光许愿不烧香

44.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

45.海阔凭鱼跃,天空(高)任鸟飞

46.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47.含在嘴里怕化了,捏在手里怕碎了

48.好心认作驴肝肺

49.好戏在后头 50.恨铁不成钢

51.横挑鼻子竖挑眼(百般挑剔抓人短处)

52.鸡蛋碰石头

53.性急吃不得热稀饭(或汤圆或豆腐)

54.迅雷不及掩耳

55.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56.见人矮三分(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

57.井水不犯河水

58.叫狗不咬,咬狗不叫

就是说这个人只会瞎咋呼,其实没什么本事

就是说这个人只会瞎咋呼,其实没什么本事

叫狗不咬咬狗不叫,就是说看见人或其他动物动不动就叫的狗一般不咬人,真正有咬人倾向的狗是不乱叫的

也可以用来形容人

59.近水楼台先得月

60.敬酒不吃吃罚酒

61.旧疮疤又痒了(老毛病重犯)

62.开船遇上顶头风(一开始就遇到阻力)

63.空手打空拳(没条件,办不成事)

6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65.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捶

66.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67.老虎头上瘙痒比喻胆大妄为

68.太岁头上动土

69.锣鼓听声,说话听音(琢磨话中用意 :由此了解对方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70.萝卜青菜,各人自爱

71.事后诸葛亮

72.蚂蚁啃骨头

73.馒头吃到豆沙边(差一步达到目的)

74.没有不透风的墙

75.磨刀不误砍柴工

76.拿了鸡毛当令箭 比喻玩弄权术,以假充真,公开发号施令。

除此之外,还有小题大做、借题发挥的意思。

77.拿得起,放得下

78.哪壶不开提哪壶(专挑弱点评说)

79.脑子里要多一根弦

80.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8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82.牛不喝水强按头(强迫行事)

83.牛头不对马嘴

84.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85.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86.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87.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88.好钢用在刀刃上

89.前怕狼,后怕虎

90.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91.枪打出头鸟

92.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93.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94.神(人)不知,鬼不觉

95.女大十八变

96.人是铁,饭是钢

97.人心是肉做的

98.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99.三各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00. 杀人不见血

101.杀人不眨眼

102.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103.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104.上梁不正下梁歪

105.身(心)正不怕影子斜

106.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107.失败乃成功之母

108.是可忍,孰不可忍

109.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110.水火不相容

111.死马当做活马医

112.抬头不见低头见

113.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114.听见风,就是雨(听到传闻就相信)

115.偷鸡不成蚀把米

释 义

俗语。鸡没有偷到,反而损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编辑本段由来和故事

这句谚语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小镇上有两个小混混,成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有一天,他们两个看见了镇上王姓大富人家的一只养了多年的大公鸡,哥俩一合计:要是晚上把它偷出来,拿火一烤,多美味呀。

于是他们俩想尽办法去偷那只鸡,但可能是那鸡活得久了,学精了,人还在一米远的地方它就发现了,还昂头扬爪向他们示威。哥俩想尽办法都没偷成,整天在镇上郁闷的逛来逛去。这天哥俩在路过酒楼门口时被什么东西拌倒了,爬起来一看,原来是一醉汉。哥俩看着那醉汉,眉头一展,计上心来,也不找醉汉的麻烦了,快步跑回老窝,倒出二两老酒倒碗里然后取了一把米往里一泡,想着大公鸡吃了米后醉晕晕的样子,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果然,晚上他们把那鸡弄到手了,迫不及待的提着鸡跑到郊外的树林里,匕首把那脖

子一砍,放了血拔了毛,内脏都不清理就急不可待地烤了起来,看着慢慢烤熟的鸡,闻着越来越浓的香味,哥俩心里乐滋滋的。可是,空气怎么不对,转过头一看,妈呀,咋那么多人呢,哥俩鸡也顾不上了,埋头冲了出去,老远,老远还听见王大富那撕心裂肺的叫喊声“我的大雄啊”!

那镇上酒楼的厨师当时灵感突发,花大价钱买下了那只鸡,回家悬梁刺股,精心研究了半年后,怀揣醉鸡谱离开了小镇,踏上了去远方大城市的路。从此以后,各酒楼的菜单上就多了醉鸡这道菜,那厨师也成了当时天下皆知的名人。据说,后来微服私访的一个王爷把他带进宫里,成了皇上最喜欢的御厨。至于那两个无意中发明醉鸡的小混混,则背上一个偷鸡的罪名,不知跑去哪了,反正再也没有出现过。

从此,民间就多了一个“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谚语。

116.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117.兔子不吃窝边草

118.兔子尾巴长不了

11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20.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王婆实际上是古代的一个男人,以卖胡瓜为生,名叫王波,刚开始卖瓜,根本无一人买瓜,于是他靠自夸来自卖(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古代常用俗语)出自己的瓜,得到当时皇帝的赏识,对他的这种方式称赞有加,因此这个故事得到了广为流传(简要故事内容)。

意思是当一个有本领的人没有遇到伯乐,有时候不妨来个毛遂自荐一下,可能就把自己推销出去了。(这是我的理解)

现在更多的是被人们理解为是贬义 ,就是讽刺一个人不自量力,自我夸大,吹牛。

121.屋漏更遭连夜雨

122.无事不登三宝殿

123.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是指打仗时候向后逃跑五十步的人嘲笑向后逃跑一百步的人胆小。词语流传至今,用以比喻现在的某些人嘲笑他人的不足或过失,却没有反思到自己也有这样的不足或过失,只是程度要比别人轻一些罢了。“五十步笑百步”是一种没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124.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125.小巫见大巫

126.新官上任三把火

127.羊毛出在羊身上 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

12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锁就像是一个问题,钥匙就是一个答案,这个世界有这个问题,那么就在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指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要求

129.一口吃个胖子

130.英雄无用武之地

篇二:一划常用俗语大全

一划常用俗语大全

.一人做事一人当——讲自己做事自己负责,牵扯不到别人。

.一环套一环——比喻紧密相连。

一不做,二不休——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底。

一不沾亲,二不带故——没有任何亲近关系。

一传十,十传百——消息很快传播开来。

一报还一报——指人怎样加害别人,别人也就怎样报复他。

一步一个脚印——形容做事踏实,稳扎稳打。

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只要落后一点,以后总是被动,追赶不上。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非常宝贵。

一肚子坏水——比喻坏主意、坏心眼太多。

一个巴掌拍不响——讲发生纠纷,双方都有责任;又表示力量孤单,没有配合。

一个鼻子眼儿出气儿——指持相同的见解,站在同一立场上。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人吃——指谁也不愿多出力,互相推诿。

一个和尚一本经——每个人心里想的都不一样。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讲一个人进步要靠别人帮助。

一个萝卜一个坑——比喻一个人固定一个岗位;也可指实实在在,稳扎稳打。

一个人唱不了八仙过海——个人能力有限,需要众人合作共事。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说明两者相差太悬殊。

一棍子打死人——讲不是帮助别人改正错误,而是要把人打倒。

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讲说话要谨慎,要讲究方法和艺术。

一块石头落了地——形容一下子放心了。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讲师父永远是长辈。

一问三不知——讲回答不上来,什么也不懂。

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点豆腐时要在豆浆水中加卤。指一种人或事物专门降伏另一种

人或事物。

一咒十年旺——讲别人的诅咒反而会使人兴旺起来。

一醉解千愁——借酒消愁,借酒醉来麻木自己。

一把鼻涕一把泪——指不住地哭泣。

一把屎一把尿——形容养育子女的辛苦,不容易。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一白遮百丑——脸长得白净就好看,丑一点也遮过去了。

一笔糊涂账——指事情搞不清楚。

一笔写不出俩(姓)字儿来——讲同姓都是一家人,应该互相关照。

一朝天子一朝臣——指换一个人上台,就换一班人掌权。

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比喻一个美貌、条件好的女子嫁给一个很糟糕的男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水土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不一样。

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讲少花钱,多办事。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分钱不算多,有时缺了它就办不成事情。

一分钱,一分货——货物与价值是相当的,价钱贵的自然质量就好。

一竿子插到底——讲一直贯彻到最基层,一直坚持到最终完成。

一根绳儿上的两只蚂蚱——比喻互相牵制,谁也跑不了。

一环套一环——比喻紧密相连。

一回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了一次教训,很长时间内不敢再接触。

一回生,二回熟——第一次感到生疏,第二次就熟悉了。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自家人不要见外。

一惊一诈的——讲突然惊叫或突然说出某种情况,而实际上无事。

一撅屁股,就知道拉什么屎——从一个人的某种言行,就能看出他下一步想干什么,形容了

解很深。

一棵树上吊死——死抱住一种方法,死守在一个地方,不知变通,不去想另外的办法。

一口吃个胖子——比喻急于求成,想一下子发展起来。

一马勺坏一锅——比喻由于个别人、个别条件不好而损害了整体。

一脑门子官司——似有不平之事,要打官司。形容表情严厉,没有笑脸。

一畦萝卜一畦菜,谁的孩子谁不爱——指人都爱自己的孩子。

一拳头砸出一眼井来——形容干劲十足,急于求得成功。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指成年男女尚未成婚,独身一人。

一人一口吐沫,也能把你淹死——形容人多力量大,不可战胜。

一人做事一人当——讲自己做事自己负责,牵扯不到别人。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讲当面直接交易,以免抵赖。

一条道儿走到黑——比喻人固执,不知变通。

一碗水端平——讲对待不同的人要公平合理,不能偏袒。

一旋儿横,俩旋儿拧,仨旋儿打架不要命——讲头发上的旋儿同人的脾气秉性有关系。

一张纸画个鼻子,好大的脸——讽刺人面子大或不知害臊。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一旦有了权力,就下达命令,进行指挥。

一招儿鲜,吃遍天——讲有一技之长,到哪儿都吃得开。

二划常用俗语大全

八九不离十——大概差不多。

八抬大轿请不动——八人抬的大轿,接待隆重。讲无论如何也不去。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过海,民间传说故事。八仙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他们各有神通。讲每个人都施展自己的本领和才能。 八拜都拜了,就差这一哆嗦了——八个头都磕过了,就差一个揖没作了。比喻事情只差最后一步就做成了。

八扛子打不出个屁来——讲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没有反应,太窝囊。

八字还没一撇儿——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没有着手做。

二八月,乱穿衣——阴历二、八月是气候变化时期,早晚温差大,穿的衣服厚薄都有。 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讲毫不惧怕死。基于迷信说法,人死后可以投胎转世。 二十三,蹿一蹿,二十五,鼓一鼓——讲人到了二十多岁还要长高。

二一添作五——借自乘法口诀,表示均分为两份,一家一半。

七窍里冒火,五脏里生烟——讲心急如焚,火气很大。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指能熟练使用十八种古代兵器,也比喻精通多种技艺。 十个手指头还不一般齐呢——讲人或事物不可能整齐一致,总有一些差别。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人与人的情况不同,商品和商品的质量也不一样,不能简单地相比,比的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

人比人,气死人——人有走运的,有倒霉的,不能相比。

人不和横财不富,马不吃夜草不肥——人没有意外得来的钱财是不会陡然而富的,马不额外地增加营养也不会肥。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讲人不是神仙,难免会生病。

人多好干活儿——人手多活儿就干得快。

人逢喜事精神爽——人碰到高兴事儿精神自然愉快。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应该做好事,留下好名声。

人还没到声先到——形容人爱说话,说话声音高。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人活百岁,终有一死——讲人无论活多大岁数,最后也难免死亡。

人活七十古来稀——过去人活七十岁已是长寿,古来少有。

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层皮——后句是比喻。讲人活着要有志气,要有精神支撑。

人家偷驴,他拔橛儿——驴被别人偷走,他去拔橛被人捉住。讲因贪小便宜,被误解而做了替罪羊。

人模狗样儿——讥讽人假装正经、衣冠楚楚的样子。

人挪活,树挪死——人换个地方处境往往会更好,树移个地方栽种往往会死。常用于鼓动自己或别人换环境,调动工作。

人怕逼,马怕骑——后句是比喻,讲人在逼急了的情况下,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人怕出名猪怕壮——猪长肥便要被杀,人出了名往往会招来麻烦或走下坡路。

人怕揭短,树怕剥皮——后句比喻,树剥了皮就要死。

人巧不如家什妙——人的手再巧也不如有个好工具。

人情比纸还薄——讲人的关系冷淡。

人穷志不穷——条件虽然困难,但得有志气。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后句是反比。原指人穷失去志气。也可指遇到困难就灰心。 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人善良容易被看作是软弱,有人就来欺负。

篇三:中国常见俗语、谚语大全和解释

中国常见俗语、谚语大全和解释

中国常见俗语、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类:

一、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二、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三、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中国常见俗语、谚语大全和解释:

1、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2、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3、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4、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5、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6、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7、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8、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9、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0、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11、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12、拔赵?立赤?——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13、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14、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1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1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17、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18、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19、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20、百星不如一月——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21、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22、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指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23、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24、版版六十四——版:宋代铸钱的模型。每块铸版都是铸出六十四文钱。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25、半部论语治天下——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26、邦以民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27、饱汉不知饿汉饥——饱:吃足;饥:饥饿。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28、饱暖思淫欲——食饱衣暖之时,则生淫欲之心。

29、卑卑不足道——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30、卑之无甚高论——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

31、杯酒释兵权——释: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32、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33、彼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34、毕其功于一役——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35、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36、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37、鞭长不及马腹——指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后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38、表壮不如里壮——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39、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40、冰炭不同炉——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41、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42、兵败如山倒——兵:军队。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

43、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

44、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45、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46、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47、病急乱投医——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48、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shān)——羊肉没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气。比喻干了某事没捞到好处,反坏了名声惹来了麻烦。

49、不打不相识——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50、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51、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52、不得已而用之——用:使用。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

53、不登大雅之堂——大雅:高贵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54、不法古不修今——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55、不费吹灰之力——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56、不分青红皂白——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57、不敢越雷池一步——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58、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59、不见棺材不落泪——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60、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61、不看僧面看佛面——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62、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63、不能赞一词(辞)——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64、不念僧面念佛面——不看僧面看佛面。

65、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权威。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66、不期然而然——没有想到是这样而竟然是这样。

67、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没有错误。

6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69、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70、不识庐山真面目——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71、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仇人;聚头:聚会。不世前世结下的冤孽,今世就不会聚在一起。

72、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73、不问青红皂白——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74、不幸而言中——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

75、不以辞害志——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原意是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后也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76、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77、不以人废言——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78、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7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

情。

80、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81、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形容恬不知耻,无耻到极点。

82、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形容骄狂无知。

83、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84、不知者不罪——罪:责备,怪罪。因事先不知道而有所冒犯,就不加怪罪。

85、不自由,毋宁死——如果失去自由、主权,宁可去死。

86、不足为外人道——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87、布袋里老鸦——比喻虽然活着,但象死了一样。

88、步步生莲花——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姿。

89、防患于未然——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9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91、河东狮子吼——比喻妒悍的妻子发怒,并借以嘲笑惧内的人。

92、河海不择细流——比喻不论大小,一律收容。

93、河水不洗船——比喻不相干或相安无事。

94、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着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95、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96、拆东墙补西墙——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97、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喻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98、长安居大不易——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99、长江后浪推前浪——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100、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101、朝里无人莫做官——旧时俗语。意思是,没有*山,事办不成。

102、嗔(chēn)拳不打笑面——比喻不可以欺凌态度和悦的人。

103、陈谷子烂芝麻——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

104、成败在此一举——举:举动。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

105、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106、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能把事情办好,反而把事情弄坏。多用来指斥办事拙劣或故意不让事情办成的人。

107、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108、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

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10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110、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兴:兴致,兴趣。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的回去。 111、秤砣虽小压千斤——秤砣看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用。

112、吃不了兜着走——比喻受不了或担当不起。

113、吃力不讨好——讨:求得。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对头。

114、吃粮不管事——只拿钱不做事。比喻工作不负责。

115、吃软不吃硬——对态度强硬者,绝不屈从,对好言好语,可以听从。形容个性顽强,不怕强硬。

116、吃一堑,长一智——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117、吃硬不吃软——好言好语不听从,态度一强硬,反使屈从了。形容人的外强中干,欺软怕硬。

118、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比喻贪心不足。

119、尺蚓穿堤,能漂一邑——蚯蚓虽小,但它把堤岸穿透了,就能把整个城市淹没。比喻不注意小的事故,就会引起大祸。

12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121、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122、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123、丑媳妇总得见公婆——比喻隐藏不住,总要露相。

124、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125、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依然保持纯洁的品格。

126、初生牛犊不怕虎——犊:小牛。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无所畏惧。

127、杵臼交 chǔ jiù jiāo 指不计贫*的交谊。

128、杯中物——杯子中的东西,指酒。

129、百世师——品德学问可以做为百代的表率。

130、传闻不如亲见——听人传说总不如亲眼所见。

131、船到江心补漏迟——船到江心才补漏洞。比喻补救不及时,对事情毫无帮助。

132、船到桥门自会直——桥:桥梁。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 133、船多不碍路——比喻各走各的路,彼此不妨碍。

134、吹皱一池春水——原形容风儿吹指水面,波浪涟漪。后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

135、春蚕到死丝方尽——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136、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137、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

篇四:常用成语和俗语集锦

常用成语和俗语集锦

泥牛入海:泥塑的牛掉进海里,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不一而足:比喻同类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蜚短流长:指散播谣言,恶意中伤他人。长短指是非善恶。 虚怀若谷:胸怀向山谷一样深广。形容非常谦虚,能容纳不同的意见。

曲高和寡: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以至于很少有人能理解或接受。

文过饰非:文、饰,掩饰。用漂亮的言语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训:法则,教导。

明日黄花:指过时的事物。

罄竹难书:形容人的罪状之多,难以写尽。磬,用尽。

望其项背:能看到对方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一般用在否定意义的句子中,如“难以......”。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首先遭遇灾难,损害。

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过河不借助工具,即徒步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时不我待:时间不等待我。

梅开二度:指同一件事成功做到两次,通常接接连两次喜事都可以叫梅开二度,该词在足球比赛中比较常用。

捉刀:代人作文。带人作文的人称为捉刀人。

犯而不校:受到别人的触犯而不计较。

不耻下问:不以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请教为耻。

三人成虎:愿意指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阿堵物:即钱。

视如己出:像对待亲生子女那样爱护。是指的长辈对待晚辈,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

白衣苍狗: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出自李白《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忘年交:不拘年岁、辈分的差异而交情深厚的朋友。

拾人牙慧:拾:捡取;牙慧:咀嚼后吐出来的饭菜残渣,指别人说过的精彩的只言片语。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袭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汗牛充栋:用车运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 春风夏雨: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染指:染指指人们用“染指”指分取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

倒戈:军队投降敌人,反过来打自己人。 讳疾忌医: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扬汤止沸: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

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后一句:不如绝薪止火 釜底抽薪: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 分庭抗礼:庭即庭院;抗礼即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近义: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宵衣旰食: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做的劳动,后人来享受。 大快朵颐: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颐”是脸颊;“朵”是动的意思,“朵颐”一词出于《易经》,指动腮帮进食。所以现在常用“大快朵颐”形容非常快活享受口福之乐。

奉为圭臬:奉:信奉;圭:测日影器;臬: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立竿见影: 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见效。 莫衷一是:意思是不知哪个是正确。形容很多人之间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例:关于审判委员会制度,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色厉内荏:①色:神色,模样。②厉:威严、凶恶。③内:内心。④荏:软弱、怯懦。形容人外表严厉而内心怯懦,常用此语。

相形见绌:形:对照;绌:不够,不如,不足。指和同类的事物

相比较,显出不足。

尸位素餐:形容空占着职位不做事,白吃饭不干活。尸音shī,是古代祭礼中的一个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须要做任何动作的人。“书经”有句道:“太康尸位”尸位就是源出于此,用来比喻一个有职位而没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礼中的尸,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动作一样。“素餐”也是出于诗经:“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后人于是用“素餐”来比喻无功食禄的人。用于居于官位的人,也可用于自谦。

罚不当罪:当:相当,抵当。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用法】作谓语、宾语。示例:赏不当功则不如无赏;罚不当罪则不如无罚 明火执仗:明:点明;执:拿着;仗:兵器。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

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障: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被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示例: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极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就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势与结果。

一丘之貉: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贬义词。

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

打碎的可能。

为虎作伥:出自孙中山《革命原起》:“有保皇党发生,为虎作伥,其反对革命,反对共和。” 旧时迷信,认为被老虎咬死的人,他的鬼魂又帮助老虎伤人,称为伥鬼。比喻帮助恶人作恶,干坏事。

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用于贬义的意思。后来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不刊之论:刊,古代指消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消除,修改。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有教无类;教:教育;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看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大意】看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到不贤的人要从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讳莫如深:讳:瞒着不说;深:事件重大。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泛指把事情的真相紧紧隐瞒。近义词: 秘而不宣、守口如瓶、高深莫测 、三缄其口 反义词: 直言不讳、和盘托出、显而易见

求全责备;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齐全。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示例:80后作家毕竟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对于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我们不能求全责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