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只此一次
“世间曾有许多的人,今天都不存在了,连名字也无从知晓。他们因为日子过得太平常了,讲起来无非是衣食住行或生儿育女的事,都是依着道理而活着,所以也就默默无名。名字也就只是个符号而已。不过,这也很好,出人头地至流芳百世的人毕竟太少了。做人只要没有做过坏事,就不怕被世人指手画脚反复地当反面教材说就好了。今生只有一次,走过就不能回头。可是,生活中必须有信念,否则整个人都觉得失去了支柱,完全地跨掉了。”
孙友朋有一天得了腰痛,感觉特别地可怕。那好端端的身体,突然说垮就垮了,怎么不感到恐惧?手拿筷子吃饭,两胁直觉得咯嘣地痛。平日最爱奇思妙想了,一想到今生以后的事,浑身紧张得要命。只有听从医生的劝言,请假回家休息一阵子,看一看以后的情形再说了。没有一点办法。一上床竟全身发抖,跟打疟疾似地,加盖了被子,暖和些才妥。总之,神经有些错乱了,他本人也有所感觉。在床上想想平日爱好不多,好似自娱自乐,无非在业余时间里写点东西,因他有份工作,薪水尚可,又不拿去发表搞点钱口,权作刺激自己,或给自己未来打气吧。生在蒋垛,寓居泰州姜堰,过去有朋友往来,随着多少年过去了,已很少往来,大概是物是人非罢。翻读旧日记,笔迹工整,随便就读到此话,直觉得自己当年年轻,怎么可能想到如此世故老道的话呢?可能是抄袭的吧。只有天才才能超越年龄的限制,妙笔生花呀。“唉,今生只此一次。”一想起来真想大哭一场。“还是不要被此缠身吧。就像每年清明节去父母墓祭奠,不由自主就重温旧梦一样。做人得有所忌讳呀,否则觉得人生没有美好的时候。与此躺在床上这么胡思乱想的,不如起来走走,兴许情况有所改观,算不定得一妙方,好转了。”念道间,便觉得整个人如烟随风恍恍惚惚地走出去了。
向前走的路也完全陌生。一路上尽是陌生的人和漂亮的车子,有本国人,还有外国人。人人都兴高采烈地。道道是花香阵阵,和风吹送。有人对他说:“你也是旅游的呀?是来找一个神秘仙洞的?”孙友朋有些听不懂。那人指着前面一座山,说:“今天是与故人相逢的好日子。传说,若是找到这山上的一个洞,就有机会如愿所偿心中的渴望了。千百年来有多少人相求,可惜日子难以等到呀。今天,正是今天呀,我们生得多么逢时呀。”见孙友朋愣头愣脑的,大吃一惊道:“哎呀,看你年纪不轻,怎么一无所闻?常言,吃不上肉,也闻过肉香呀。你就没有产生过如此幻想?人生如幻呀,得过且过。去撞一撞运气吧。也许心心相连了,便灵验了。”有人客气地停住车,招呼他们:“两位帅哥,是不是去找洞呀?上我的车吧,咱们一道走。沿路说说话,有个伴,省得寂寞难度。”他不想上,想自己走,可是那些人伸出友好的手来拉他,他很随和的,何况非坏意?只好上了。他们唱着快乐的歌,他听了,似曾耳熟,心里跟着旋律能来个一小段,嘴上哼哼竟不上调儿,然而大家都不在乎,只要将到山前的这段时光赶紧地打发掉。所以,他也不畏惧了。
很快,他们同来到传说的发祥地。来到所谓的洞口。其实只是一个门,没有什么洞,可是围观者七嘴八舌地议论,就是不愿意离开。守在门口的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儿。牙齿整齐,披着道士氅袍,催促大家离开,说:“这里没什么大事。大家回去吧。没事弄出事来,那是谁的不是?大家千万别道听途说呀。回去玩手机去。搜索一下,看一看,这世上有没有神仙?”最后一句真得像假的是的。孙友朋情不自禁地呵呵大笑。老人火眼金睛,发现了,也听见了,很生气,如受嘲弄,不客气地用手中的拂尘掸子指着他说:“你这小伙子,不信?你过来试试。看你身子挺瘦的,应该进得去,是吧?”孙友朋不愿意,无奈有人在背后推他,老人把门打开,仅容一人笔直竖立。将他硬往里塞,并合上门。他连说“不要不要”,门板紧贴人身,合拢时就直接地要将人压扁。为了不受伤害,他只有紧贴后石壁了。外面观者哄然大笑。“难受死啦!”他大叫。门外老人说:“听听,这就是神秘山洞!”没有赶快放他出来的意思,还说:“多呆会儿。让大家好好地看看,听听。这就是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的好下场。”随后也跟着哈哈大笑。孙友朋无计可施,只好服命了。
忽然在背后,似乎有人说话,轻得如呢喃:“这人站的样子挺好玩的。是在搞笑吗?”他感觉到了背后的女子的手伸了过来,忍不住发出怪叫:“有鬼呀!救命呀!”那手把他往后拉,纸糊似地竟仰后直倒了下去,他再爬站起来,才发现他站在一面镜子前,后面是一个宽敞的山洞。看见镜子里自己还是年轻模样,是一小年轻,刚才的一切如梦一般,轻轻地笑了。回身瞅那女子,没有见到。山洞忽然走来一群游客,导游甜甜地对着喇叭讲:“大家跟好了,一个挨着一个,不要走丢了。下面我们要去仙女峰,说不定我们能碰上仙女的,到时有什么困难她还能帮你们解决哩。”孙友朋顺声望去,一群头戴旅行社红帽的游客正在女导游的指挥下集队缓缓行进哩。跟着出了洞,便望见不远处的高地有一座庙。这座山的中间是云雾缥缈。作为散客尾随,不至于茫无头绪。山色葱绿,清泉滴翠,时闻鸟语啾啾。他们往上走,赶巧有一队往下过来。山道弯弯,远峰笔直,似近眼前。细瞧,那曲曲折折遥不可及。不时有美妙的笙箫笛音传来。导游似乎知道他的心意,不加阻拦,甚至莞尔一笑,饱满深情地说:“你也想看仙女呀?”俩人似曾相识一般。他被美景吸引了,忘了身体的疼痛,点点头。她与他偶尔地闲谈几句。孙友朋是老实人,知无不言,甚至是身世和家境。她一听他父母已故世,很是同情,说:“真是对不起呀。想不到你那么早就失去了亲人的关爱,你太苦了。”这一声柔意促起他的辛酸往事,泪水悄悄地滴落。
言谈之中,他们已登上了仙女峰顶。顶上只有一座尼姑庵。他立高处,不敢俯视,生怕跌落。庵里焚香跪拜的人居然也挺多的。立着合十诵经的师傅像极了他的母亲,面目慈祥。这时,她突然睁眼,看到游客中的他,失声地大叫:“五儿。我的儿呀!我想你好苦呀!”五儿是他小名,他听见了,吓晕了,身体有点疼痛。“妈!”他叫道,好想扑进她怀里。可是她不满意,说:“你不该过来的。”
他说:“我因身体疼痛,才阴错阳差地过来的。”
她让他近前,给他伤处按摩,口里喃喃不已。奇怪,伤痛立刻消除了。为了让他不再受累,给他三个方子,让他带走,泪兮兮地背朝他说:“你赶紧走吧。记住不要走回头路呀。”游客们原来以为此地是一座大雄宝殿,早失望地沿原路走了。
孙友朋却不想走。好久未见母亲,大声说:“妈,跟我走吧。”母亲转过身来,他撒娇地扑进她怀,说:“妈,不要当尼姑,跟我回家去。”母亲抑住泪,说:“人在何处何处不是家呢?你也莫悲。此处不是久留之地。孩子,你快走吧。此山快要崩坍啦。我们注定要永久分别。刚才来的全不是人,是阴魂。你不要走那条路回去。有一条路是捷径,你赶紧下去。那路虽然看起来令人担忧,但是它能很快地将你带回人世。跟我来吧。”她将他领到悬崖,指着直通下面的笔直天梯。孙友朋不看则已,一看只觉心跳加速狂奔,仿佛大难临头。“快点下去。”她催促他。他想原路回去。原路已消失了。空中有声音大呼:“山顶要飘了。山体要崩了。人啊快躲避,后悔莫及啊!”她急了,见他磨蹭,说:“你再不走,就来不及了,那我就要将你推下了。”一旦被推下,必死无疑的。孙友朋虽是胆小之人,但也爱惜生命。无奈只有从那条不敢张目下视的天梯步步下行了。“妈!我好想和你在一起!”孙友朋大声呼喊着。
山顶已从眼前消失了。随着他下移的速度,上面部分渐渐地没有了。当他完全平安无事地下到地面时,耳畔直觉一声音轰响,全山崩溃,夷为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