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一则(500字)作文
有两个鞋匠,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两人的生意本来是一样的。
一天,城西的鞋匠引进了一种新技术,挣了一笔钱,高兴极了,跑到城东找到那个鞋匠,对他说:兄弟,我赚了一大笔,咱哥俩去外面旅游怎么样,费用我报销!城东的鞋匠却说:我不去了,我这几天生意萧条,我得想个法子把生意弄得旺起来。真扫兴,哼,你不去我去,真是的!
于是这个鞋匠就独自一人跑到海滨一带去度假了。这一去就是半年多,这个鞋匠是吃好了,也玩儿好了,把自己打扮的跟贵族、王子似的,钱也就剩一点儿了。我那个傻兄弟也不知怎样了,是的,我这就回去看看他!他心里想着,就回去了。
他来到城东,眼前的一切顿时使他傻了眼——原来的城东鞋店已经变成了一座高大的制鞋厂,里面既制作各种鞋,也卖鞋油及其他各种小型服务。他不敢相信他的眼睛,却又无法否认眼前的事实。
这时,原来那个城东的鞋匠走出来,把他拉到屋里,说:兄弟,你度假回来了?玩得很高兴?但你把工作荒废了。记住,一个人要想成功,不付出是不行的,更不能骄傲自大。短暂的成功不代表以后,你必须时刻有一颗上进心。他羞愧的点了点头
城东的鞋匠说以后一起做,他高兴的点了点头
后来,那个城西的鞋匠也把事业扩大了,两人互相帮助,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初一:胡文娟
篇一:自编寓言一则
自编寓言一则:
咎由自取 一只母鸡与一只公鸡相依为伴,主要是农舍之间相隔甚远,所以这两只鸡相依为伴,母鸡天天产蛋,公鸡天天负责找食,相亲相爱,好生和谐。有一天,母鸡不知什么原因,也许是受到了惊吓,跑得好远,它看到很多公鸡,只只靓丽,肥肥胖胖,怎么看也比陪伴自己的那只俊美。它开始忘了回家,与公鸡群一起玩耍,一起找食,把回家的念头抛掷九霄云外。
终于有一天,主人发现家里怎么多了一只母鸡,正好有客人上门,手头缺少伙食,三下五除二,主人不费吹灰之力逮住了母鸡,招待了客人。安分守己,本分老实,不受诱惑,母鸡也许不会成为盘中餐。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人也不例外。有时乖一点总是最好,你说呢?
篇二:作文 解读一篇寓言
趣味猜词
1.羊来到草地上(打一水果——草莓)
2.狼群来到羊群里(打一水果——杨梅)
3.用手指使劲戳墙(打一个字——痛)
(学生在猜完前两个后,往往受此猜法影响而难以猜出
4.是什么造成了对这则寓言的不同理解?(师启发学生从时代不同,科学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会发生改变)
总结:由此可见,由于时代不同,一篇寓言的寓意也是会发展变化的,我们一定要抓住这种变化。
师板书:不同时代
(四)创新理解《伊索寓言》
1.展示《狐狸和葡萄》,师朗读,请学生思考其寓意,即俗话所说“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2.请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生纷纷发言,从学习,日常生活来谈)
3.可见,解读一篇寓言还可以从何入手?(生:联系现实) 师板书:联系现实
4.请学生谈谈对这则寓言不同的理解。(启发学生从自我安慰的利与弊来谈)
5.由此可见,任何事情都会有好的一面也会有不好的一面,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全面分析。
师板书:全面分析
狐狸与葡萄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一只狐狸走过一个果园,他停在了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他从早上到现在一点儿东西也没吃呢!狐狸想:“我正口渴呢。”于是他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萄。狐狸后退又试。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得到葡萄。狐狸试了又试,都没有成功。最后,他决定放弃,他昂起头,边走边说:“我敢肯定它是酸的。”正要摘葡萄的孔雀说:“既然是酸的那就不吃了,”孔雀又告诉了准备摘葡萄的长颈鹿,长颈鹿没有摘,长颈鹿告诉了树上的猴子,猴子说:“我才不信呢,我种的葡萄我不知道吗?肯定是甜的,”猴子说着便摘了一串吃了起来。
寓意: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要因为利益的损失而欺骗自己。在经历了许多尝试而不能获得成功的时候,有些人往往故意轻视成功,以此来寻求心理安慰。
篇三:一则寓言故事的启示
一则寓言故事的启示
我听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嘲笑乌龟爬的慢,乌龟说,总有一天它会赢。兔子说,我们现在就开始比赛。乌龟拼命的爬,兔子认为比赛台轻松,它先打了个盹,自以为是的说很快就能追上乌龟。乌龟一刻不停的爬行,当兔子醒来的时候乌龟已经到达终点了。
这个寓言故事故事我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不管做什么都一样,学习也不例外。
记得有一次,数学要考试了。我拿到试卷一看,哎呀,这个简单极了!我便飞快的把试卷做完了,交给了老师。到了发试卷的那天,老师说:“这次考试大家考的不错,只是有个别同学粗心大意,考得不理想。”我听了老师的话,心想:老师说这次我们考的不错,那我没100分也应该有99、98分吧。正当我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同学把我的试卷发给我。我看了一眼试卷,93分,嗯,等等93分!我瞪了瞪眼睛,盯着那又大又红的93分。原来,老师说的粗心大意的同学是我啊!我像泄了气的皮球,无力的靠在椅子上,头低得不能在低了。
不仅这次考试,我平常写作业也是拖拖拉拉,一会在写作业,一会儿在休息,结果每次都很晚才写好。
经过了这些事情,我决定,以后要做一个谦虚又不半途而废的人。
不知不觉中,数学考试再次降临。这一次,我仔仔细细地看题目,认认真真地写试卷。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考了一百分。
学习就是这样,只要你努力学习,就会取得高好成绩。如果你骄傲自满,便会退步。正所谓谦受益,满招损。
篇四:寓言类材料作文
运用“三步式”引导学生写好“寓言类材料作文”
从1981年《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到2003年以《韩非子》中一则寓言引出的“感
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再到2008年全国Ⅱ卷根据“海龟和老鹰”的寓言材
料的话题作文。在2009年高考中,全国I卷“小兔子学游泳”的作文再次以寓言为材料。
在实践中笔者作了“三步式”探究训练,以求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使学生在作文
中凸现创造性思维,并借此对作文训练的有效性作一点粗浅的探索。
一、读懂读透材料的寓意
读懂寓言,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寓言这一文体的特点。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
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用意在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
理。”【辞海“寓言”(fable)辞条】
“寓者,寄也;言者,话也”。所以寓言就是“寄托的话”。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寄托在
一个虚构的小故事里。寓言的表现方式是由此及彼,通过借古喻今、借物喻人、借小喻大或
借此喻彼的手法,揭示事物丰富的内涵和蕴含的深刻道理。
要读懂寓言,就必须联系现实生活作深人思考,从社会历史文化人生哲理的角度,寻找
与生活的对应点,才能准确把握寓言的寓意。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去世之后,人们在他的笔记本里发现了他抄录的一则寓言,原文如
下:
“为什么你的歌这样短?”有一次有人问一只鸟儿,“难道你的气不足吗?”
“我有很多歌”,鸟儿回答说:“我要把它们全部告诉世界。”
这则短得仅仅50个字的寓言,它的寓意正是契诃夫毕生从事文艺创作的座右铭:写短
文,求简洁。
寓言的魅力,还在于每读每新,让人产生人生时代的感悟。因此不仅要把寓言读懂,还
要力求对寓言进行创新阅读,把寓言读透,提高思维品质,使作文思想独特新颖。钱钟书先
生读《伊索寓言》的深刻、独到、创新,为学生作了很好的榜样。有一则寓言: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老婆子养了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老婆子贪心不足,希望她一
天下两个蛋,加倍喂它。从此鸡越吃越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贪。
对这则寓言钱先生读出了新的寓意:“伊索错了!他应该说: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富
人往往吝啬)钱先生是通过“变换视角”的方式,读出了寓言新的寓意,这是一种创造性的
阅读方式。
由此可以让学生对“乌鸦的故事”进行这样的阅读尝试。
上帝要拣最美丽的鸟做禽兽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面
前去应选,果然为上帝挑中;其他鸟类大怒,把它身上的毛羽都扯下来,依然现出乌鸦的本
相。
这则寓言的原寓意是:伪装者终显本相。对这则故事可以用“现实思考”的方式进行创
新阅读。《颠覆伊索》一书所引的断语令人耳目一新:“那些负债的情况与之相似,他们借到
他人钱财时形如显贵,归还欠款后穷相毕露。”或“在一个井然有序的团队里,打乱原来的
排列是多么艰难的事。”
能不能读懂读透寓言材料的寓意是决定作文审题是否符合题意,立意是否正确新颖的至
关重要的
好“寓言类材料作文”(二)
二、明晰明确思维的要求
注重理性思辨,凸显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是这类作文对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要求,也是
寓言材料的寓言隐蔽性特点所决定的。
要完成这一环节的训练,可以进行“读寓言,命话题作文”的思维训练。《伊索寓言》
中有这样一则寓言:农夫和他的妻子有一只母鸡,每天要下一只金蛋。他们想,母鸡的肚子
里一定装满了金子吧。每天下一个,太慢了。于是农夫就将母鸡杀了,结果发现,这只母鸡
与其他母鸡毫无不同之处,肚子里一点金子也没有。
先让学生认真阅读寓言,读懂寓意,经过讨论得出可参考的作文话题—“捷径”。
接着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作深人的思考,探讨并列举出类似“农夫”走“捷径”的种种
现象:
1.社会上流行的各种各样的速成班,比如英语口语速成等。
2.某些人一提起办什么事,就想起送礼、走后门、通关系。
3.制假售假成为某些人生财的捷径。
4.做表面文章,虚报成绩,成为某些官员谋求升职的捷径。
5.有些人对彩票寄予巨大热情,将之视作“一夜暴富”的捷径。
6.股票是一种投资方式,有人却把它视为投机的机会。
7.有人把作弊、抄袭、买文凭,看作是成才的捷径。
8.幻想自己得到了什么灵丹妙药,天书秘笈;碰上了绝世高人,天外飞仙,然后你就??
最后和学生进行“思辨”总结。
思辨总结一:这些都是所谓的“捷径”。
思辨总结二:真正的“捷径”应该是:
1.“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捷径其实就是效率。
2.捷径就是讲究科学的方法。
3.捷径就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从“捷径”训练一例来看,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要经过三个过程:①发散——寻找寓言
材料和现实生活的各种对应点;②思辨一一辨别对应点的正误、真伪、表里,洞察其本质;
③聚焦一一对各种对应点进行科学的归纳整合,为下一步“选准选好作文的角度”作有效准
备。
三、选准选好作文的角度
地救人、驯化大象老虎等社会现象,。而《老鹰哲学》则是一篇“选好”角度的好作文,在
原材料中,老鹰似乎不太重要,如果以“好心办坏事”、“不要破坏规律”等立意,它只是帮
助完成主题的配角。作者却变换视角,另辟蹊径,从老鹰身上挖掘到符合题意的因素,联系
古今名人的事例,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将老鹰哲学的三个特点(看清事实、引而不发、坚持
不懈)阐述得通俗易懂,明晰透彻,写出了一篇见解新颖、论据充足、极有创意的好作文。
“选准”是符合题意,建立在“读懂”寓言材料的基础上,“选好”是在符合题意的基
础上“独到新颖”,建立在“读透”寓言材料的基础上,要有一点钱钟书式的“睿智”、“深
刻”,非一般学生所能做到,但却能使一部分有较高思维品质的学生“独领风骚”、“独占鳌
头”。
在真题演绎基础上以2006年全国I卷要求根据“乌鸦向老鹰学本领”的寓言材料的理
解进行审题和写作的全程训练,以高考优秀作文为引领和讲评资料,结合学生作文实际深人
总结,并进行二次作文和二次讲评,使学生对这类作文的写作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和把握。寓
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三复习学案系列之——
寓言类材料作文,是材料作文中的难点。它往往以一篇童话、一则寓言故事、一首寓言诗、
一幅讽刺漫画的形式出现,它看似浅显、生动、幽默,却含蓄、深刻、具有感染力。所以要
把握这种隐蔽性、暗示性,揭示材料的寓意,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才能快速解开材料立意之
谜;必须明确材料暗示的目标性、引导性,才能刚明材料的微言大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
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
怀疑是邻居家老人的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
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
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着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
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 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二、方法指导:
1、把握寓意。
2、选好角度,多角度考虑。
3、转换形象,由材料向现实延伸。
4、明确文“旨”。
三、课堂练习:
题目:一只小鸟飞到南方去过冬。
天太冷,小鸟被冻僵了,于是它飞到一大块空地上。一头牛经过那儿,拉了一堆牛粪在
小鸟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好温暖,渐渐苏醒过来。它温暖而快活地躺着,不
久开始唱起歌来。一只路过的猫听到歌声,便走过去看个究竟。循着歌声,猫很快发现了粪
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
请认真阅读上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800 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
四、课后练习:
一位富商,临终前,见窗外的市民广场上有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对他四个未成年的儿子说,你们到那儿给我捉几只蜻蜓来,我有许多年没见过蜻蜓了。四个孩子飞速下楼,来到了广场。不一会儿,大儿子就带了一只蜻蜓上来。富商问,怎么这么快就捉来了一只?大儿子说,我是用你刚才送给我的那辆遥控赛车换的。又过了一会儿,二儿子也上来了,他带来了两只蜻蜓。二儿子说,我把遥控赛车租给了一位想开赛车的小朋友,他给了我三分钱,我只用两分钱向另一位有蜻蜓的小朋友租来的。爸,你看这是那多出来的一分钱。富商微笑着点点头。
不久,老三也上来了,他带来了十只蜻蜓。三儿子说,我把遥控赛车在广场上举起来,问:谁愿玩赛车,愿玩的只需交一只蜻蜓就可以了。富商拍了拍三儿子的头。
最后到来的是老四。他满头大汗,两手空空,衣服上沾满尘土。富商问:孩子,你怎么搞的?四儿子说,我捉了半天,也没捉到一只,就在地上玩赛车,要不是哥哥们都上来了,说不定我的赛车能撞上一只落在地上的蜻蜓呢。富商笑了,把儿子搂在了怀里。
请认真阅读上则材料,联系实际,选取一个角度,自行立意,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1讲讲对这个材料的理解? 2请你写出几个话题 3写出文章题目和写作提纲 寓言类作文立意方法(四)
五、[标准化实例]
[例一]题目: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按要求作文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寓言诗的寓意是:要全面、辩证、正确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寓言诗中的鸟儿都把别的鸟的某个特性作为抨击的把柄,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类似这些鸟儿没有广阔的胸怀和谦虚的态度,容不得别人的优点和成功,结果是害人害已。请以“全面、辩证、正确地看待他人和自己”为话题,写篇文章。谈谈自己对此问题的经历体验,认识看法。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800字。点拨:略
样文一:
换一种眼光
不知从何时起,发现自卑之感、嫉妒之心,像被风吹走的云,从自己的心中忽然间消逝得无影无踪。
我换了一种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于是眼前豁然开朗,仿佛长期处于海底的人,眼前已习惯了浓厚沉重的黯淡,渐渐飘浮而上,终于露出水面,于是看到了一轮金灿灿晃人眼目的太阳,看到了一片霞光四射,广袤无垠的蔚蓝天空,看到了一片浩浩荡荡、波光粼粼的海面。原来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是这样一种美好而绮丽的境界。
于是海底下那愁苦忧郁的心,一下子变得那么轻松明亮,那么温馨甘美,那么安详满足,有了说不出的幸福。
先前总以为自己是生活的不幸者,承受了命运之神过多的不公待遇,身材矮小,其貌不扬,还口吃。那时的我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自卑的心理使我时时处处感到人们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自己,感到这世界是冷漠的。现在我换了一种眼光看自己,发现自己也有很多长处,勤奋好学,意志坚强,有韧劲。看法变了,心情也变了,时时处处都感到有一番良辰美景在心头萦绕。那多姿多彩的生活味道,那浓厚迷人的自信的感受,驱除了我心头的许多抱怨与
烦恼。
一颗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装满了怨恨与嫉妒,便再也盛不下热爱与美好,嫉妒曾像丑陋而凶残的怪兽,毫无顾忌地大口吞噬自己心中的善良和宁静,别人优点和成功搅乱了自己的心绪,破坏了自己的心情,使自己浮躁不安,使自己整天处在没有尽头的忧愁与烦恼之中。
老师常常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老师还告诉我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时感受不深,后来才渐渐悟出其中的真谛。虚怀若谷是人高尚情操的表现,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是健全的品格。一个人只有承认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优点,见贤思齐,再加上自己的辛勤拼搏才能进步。
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就既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得意忘形,更不会被嫉妒扰了安然,只能会使心灵得到慰藉、洁净。使胸怀得以开朗、开阔,一种潇洒、自信乐观的情绪便在心中蔓延充盈。
评点:中学生正处于多愁善感的年龄,感情是丰富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作文中的抒情常给人以浮泛浅薄,矫揉造作的感觉。而此文却能打动人,重要是作者写了自己的真切体验和感受,抒发的是真情实感,生理上的缺陷造成心理上的自卑,因自卑而感受别人对自己的瞧不起,由此而引起自己对他人的嫉妒最终使自己长久地陷入痛苦之中,自然成文,让人同情。
此文值得称道的
下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