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在朗读过后,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遇到类似的情况或进行想象,让他们有

想象作文2019-06-11 10:55书业网

篇一:北师大版五年级思品练习题

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本班学生共69人,这是个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班集体,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三、教学目标

1、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

2、了解学校、班级民主生活区的表现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区的意义,树立现代民主意识。

3、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的国家,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4、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四、教学策略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3、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第一单元 让诚信伴随着我

教学目标:

1、知道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知道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2、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感到内疚和自责。 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

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

2、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

3、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相关的故事和格言

。2、老师准备课件创设情境。

课时划分:3课时

第1课时请你相信我

一、谈话揭题

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诚信的人,这节课我们来谈谈什么样的人是信得过的人?教师板书:我信得过

二、课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场景,学生观看。

看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是啊,刚才你们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三、互动讨论,交流,理解诚信的内涵

1、说一说:回忆在自己的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是信任的人?举例说说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引导学生说出信任的原因多样化:比如坦率、有借有还、说话算话、诚实、不撒谎…… 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朋好友等。

2、 填一填 :通过提供的范例和讨论,完成表格填写。

我信得过的人

姓名 我信任他的原因

3、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4、全班汇报:相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5、小结,理解信任的内涵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6、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诚信的内涵的?

四、自我反思

1、我是一个能得到别人信任的人吗?

2、反思: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何改进?体会待人真诚才能取信于人的道理。

五、总结

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板书设计:我信得过他的是:

话题2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对你说了一些话,事后发现是假的;有些人向你做了承诺,可是没有兑现;有的人当面说你的好话,可是背后……每当遇到这样的事,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1、请几名同学模拟表演,然后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想法来。(让大家感受由于一些人对自己不讲诚信,给自己带来的不快和伤害。)

2、活动:悄悄话信箱

A、把你遇到的类似的事情和当时自己的心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这个人的看法写出来,不写姓名,放进“悄悄话”信箱。(悄悄话,要注意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只是让学生讨论事实,不要点出人名,不给有过不诚信行为的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B、指名随机抽取一份悄悄话读一读,然后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其余同学比照自己,看看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引起学生对自己遇到的不诚不信对待的共鸣;引起学生对自己不诚不信的言行的反思,从而获得“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体会。)

C、教师随机抽取阅读,谈自己的心情和感受。相机送出对同学们的“悄悄话”,并板书。

二、课堂小结

1、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2、“诚信”重要吗?自己应该怎么做?

三、课外阅读

找一找古今中外的名人有关“诚信” 的故事或者格言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朋友失信当时

悄悄话:

诚信是人不可缺少的东西。

话题3

一、揭示主题

这里是诚信的乐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没有猜疑,没有欺骗,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真诚相待。来,快进入“诚信乐园”吧!

二、启发想象

请大家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描绘生活在一个人人讲诚信的“诚信乐园”里,人们之间会怎样的生活和交往?

想像人们生活充满乐欢笑;大家互相帮助,团结向上;到处是鲜花和笑脸…… (通过学生的交流,使学生对“诚信乐园”产生向往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1、怎样做才是讲诚信?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走进“诚信乐园”?

2、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全班共同拟订进入“诚信乐园”的条件。

四、反思行为

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进入“诚信乐园“,我们就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做个诚实守信的人。你觉得自己能进入“诚信乐园”吗?哪些条件还不具备?以后怎么做?

生汇报:例:答应的事情,我会……

五、制作诚信卡

1、根据入园条件,想一想自己是否能进入“诚信乐园”,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每人制作一张“诚信卡”,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承诺。

2、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诚信卡”。

六、拓展延伸。

每天查一查自己的承诺是不是做到了,并把自己履行的情况记录在卡上。每周末,凭着这张卡进入“诚信乐园”的人,都将被授予“诚信园民”的称号。

第二课时诚信是金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2、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诚实是立身之本,理解“人无信不立”,理解诚实在待人处事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 1,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事例。2、把第八页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完成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3、利用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话题1

一、谈话引入新课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诚”,什么是“信”,今天我们将继续来探讨“诚信”这一话题。

二、分组讨论,续编故事。

1、课件出示第八页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1)那个扔掉诚信的青年人可能回成为什么样的人?

(2)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待人处事上会是什么样?这样下去其结果会是什么样?

3、小组合作,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续演出来。

三、交流收集,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和问卷统计结果,看看划去“诚信”的人占多大的比例,他们选择丢掉诚信的理由是什么;不愿意丢掉诚信的人占多大比例,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四、学习第九页的案例,体会“人无信不立”的含义

1、课件出示第九页的案例。

2、讨论:

(1)仅仅是三次逃票的记录使他失去了(工作的机会),这些公司为什么把诚信看的这么重要?

(2)在我们生活中,人们有时常常在不经意中失去了诚信,然而当诚信被丢掉时,同时也失去了什么呢?

3、小结

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人如果丢掉了诚信,即使有着聪明的大脑,出众的才学,也会因为不被社会承认,他的才学机敏无法展现,金钱荣誉无法获得,可见诚信是人立足与社会的根本,正如孔子所说的(出示孔子的话)——人无信不立。

五、作业

通过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话题2

一、谈话引入

诚信是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假如失去诚信,最终受到伤害的会是谁呢?让我们在生活中调查,用事实来说话。

二、“假如没有诚信”交流会

1、孩子们展示自己课前收集、调查到的事例。

2、师补充一些视频新闻资料:安徽省阜阳市不合格奶粉带来的危害

3、引导学生看书中第10页和11页的插图,结合交流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三、分组讨论、思考

1、当社会失去诚信时,那些诚实守信的人们会受到什么影响?如果假货充斥市场时,那些诚实守信做生意的商家会受到什么影响?当人们之间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那么诚实守信的人会受到怎样的伤害?

2、欣赏小品:《失去诚信之后》

3、学生谈感受。

四、总结、升华

和孩子们所担心的一样,在社会生活中,一旦失去了诚信,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了直接的伤害,而且也使整个社会失去了安全感,人与人失去了最起码的信任,我们呼唤诚信,诚信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行业,一个社会所需要的宝贵品质,他像金子一样宝贵,不,他比金子更宝贵,所以人们常说(板书课题:诚信是金),生齐读。

五、作业

收集古近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

话题3

一、谈话引入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回顾历史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数不胜数,曾子杀猪就是其中之一。

二、欣赏故事,讨论明理

1、课件出示曾子杀猪的故事。

2、一头猪在当时还是很贵的,曾子为了履行一句本来不经意的承诺而杀了一头猪,这是为什么呢?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问题续编故事:

(1)曾子的孩子听了妈妈说回来要杀猪给他吃,非常高兴,可是妈妈回来后没有给他杀猪,他……后来,他的妈妈在给他许诺时,他会……

(2)曾子的孩子盼望妈妈能给自己杀猪吃,可又担心,妈妈会不会只是哄他,不会真的杀猪。没想到,爸爸和妈妈果然履行了承诺,他……

(3)曾子的妻子本想用这句话哄哄孩子,没想到丈夫那么认真,他无法理解丈夫的举动。于是,夫妻争执了起来……

篇二:五年级品德与社会

第一单元 让诚信伴随着我

教学目标:

1、知道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知道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2、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感到内疚和自责。 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

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

2、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

3、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相关的故事和格言

。2、老师准备课件创设情境。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请你相信我

一、谈话揭题

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诚信的人,这节课我们来谈谈什么样的人是信得过的人?教师板书:我信得过

二、课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场景,学生观看。

看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是啊,刚才你们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三、互动讨论,交流,理解诚信的内涵

1、说一说:回忆在自己的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是信任的人?举例说说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引导学生说出信任的原因多样化:比如坦率、有借有还、说话算话、诚实、不撒谎…… 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朋好友等。

2、 填一填 :通过提供的范例和讨论,完成表格填写。

我信得过的人

姓名 我信任他的原因

3、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4、全班汇报:相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5、小结,理解信任的内涵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6、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诚信的内涵的?

四、自我反思

1、我是一个能得到别人信任的人吗?

2、反思: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何改进?体会待人真诚才能取信于人的道理。

五、总结

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板书设计:我信得过他的是:

话题2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对你说了一些话,事后发现是假的;有些人向你做了承诺,可是没有兑现;有的人当面说你的好话,可是背后……每当遇到这样的事,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1、请几名同学模拟表演,然后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想法来。(让大家感受由于一些人对自己不讲诚信,给自己带来的不快和伤害。)

2、活动:悄悄话信箱

A、把你遇到的类似的事情和当时自己的心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这个人的看法写出来,不写姓名,放进“悄悄话”信箱。(悄悄话,要注意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只是让学生讨论事实,不要点出人名,不给有过不诚信行为的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B、指名随机抽取一份悄悄话读一读,然后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其余同学比照自己,看看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引起学生对自己遇到的不诚不信对待的共鸣;引起学生对自己不诚不信的言行的反思,从而获得“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体会。)

C、教师随机抽取阅读,谈自己的心情和感受。相机送出对同学们的“悄悄话”,并板书。

二、课堂小结

1、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2、“诚信”重要吗?自己应该怎么做?

三、课外阅读

找一找古今中外的名人有关“诚信” 的故事或者格言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朋友失信当时

悄悄话:

诚信是人不可缺少的东西。

话题3

一、揭示主题

这里是诚信的乐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没有猜疑,没有欺骗,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真诚相待。来,快进入“诚信乐园”吧!

二、启发想象

请大家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描绘生活在一个人人讲诚信的“诚信乐园”里,人们之间会怎样的生活和交往?

想像人们生活充满乐欢笑;大家互相帮助,团结向上;到处是鲜花和笑脸…… (通过学生的交流,使学生对“诚信乐园”产生向往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1、怎样做才是讲诚信?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走进“诚信乐园”?

2、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全班共同拟订进入“诚信乐园”的条件。

四、反思行为

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进入“诚信乐园“,我们就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做个诚实守信的人。你觉得自己能进入“诚信乐园”吗?哪些条件还不具备?以后怎么做?

生汇报:例:答应的事情,我会……

五、制作诚信卡

1、根据入园条件,想一想自己是否能进入“诚信乐园”,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每人制作一张“诚信卡”,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承诺。

2、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诚信卡”。

六、拓展延伸。

每天查一查自己的承诺是不是做到了,并把自己履行的情况记录在卡上。每周末,凭着这张卡进入“诚信乐园”的人,都将被授予“诚信园民”的称号。

第二课时诚信是金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诚实是立身之本,理解“人无信不立”,理解诚实在待人处事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

1,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事例。

2、把第八页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完成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3、利用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话题1

一、谈话引入新课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诚”,什么是“信”,今天我们将继续来探讨“诚信”这一话题。

二、分组讨论,续编故事。

1、课件出示第八页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1)那个扔掉诚信的青年人可能回成为什么样的人?

(2)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待人处事上会是什么样?这样下去其结果会是什么样?

3、小组合作,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续演出来。

三、交流收集,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和问卷统计结果,看看划去“诚信”的人占多大的比例,他们选择丢掉诚信的理由是什么;不愿意丢掉诚信的人占多大比例,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四、学习第九页的案例,体会“人无信不立”的含义

1、课件出示第九页的案例。

2、讨论:

(1)仅仅是三次逃票的记录使他失去了(工作的机会),这些公司为什么把诚信看的这么重要?

(2)在我们生活中,人们有时常常在不经意中失去了诚信,然而当诚信被丢掉时,同时也失去了什么呢?

3、小结

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人如果丢掉了诚信,即使有着聪明的大脑,出众的才学,也会因为不被社会承认,他的才学机敏无法展现,金钱荣誉无法获得,可见诚信是人立足与社会的根本,正如孔子所说的(出示孔子的话)——人无信不立。

五、作业

通过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话题2

一、谈话引入

诚信是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假如失去诚信,最终受到伤害的会是谁呢?让我们在生活中调查,用事实来说话。

二、“假如没有诚信”交流会

1、孩子们展示自己课前收集、调查到的事例。

2、师补充一些视频新闻资料:安徽省阜阳市不合格奶粉带来的危害

3、引导学生看书中第10页和11页的插图,结合交流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三、分组讨论、思考

1、当社会失去诚信时,那些诚实守信的人们会受到什么影响?如果假货充斥市场时,那些诚实守信做生意的商家会受到什么影响?当人们之间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那么诚实守信的人会受到怎样的伤害?

2、欣赏小品:《失去诚信之后》

3、学生谈感受。

四、总结、升华

和孩子们所担心的一样,在社会生活中,一旦失去了诚信,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了直接的伤害,而且也使整个社会失去了安全感,人与人失去了最起码的信任,我们呼唤诚信,诚信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行业,一个社会所需要的宝贵品质,他像金子一样宝贵,不,他比金子更宝贵,所以人们常说(板书课题:诚信是金),生齐读。

五、作业

收集古近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

话题3

一、谈话引入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回顾历史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数不胜数,曾子杀猪就是其中之一。

二、欣赏故事,讨论明理

1、课件出示曾子杀猪的故事。

2、一头猪在当时还是很贵的,曾子为了履行一句本来不经意的承诺而杀了一头猪,这是为什么呢?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问题续编故事:

(1)曾子的孩子听了妈妈说回来要杀猪给他吃,非常高兴,可是妈妈回来后没有给他杀猪,他……后来,他的妈妈在给他许诺时,他会……

(2)曾子的孩子盼望妈妈能给自己杀猪吃,可又担心,妈妈会不会只是哄他,不会真的杀猪。没想到,爸爸和妈妈果然履行了承诺,他……

(3)曾子的妻子本想用这句话哄哄孩子,没想到丈夫那么认真,他无法理解丈夫的举动。

于是,夫妻争执了起来……

(4)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以后,她再给孩子许诺时会……

4、小结过度

三、阅读?望台、畅所欲言

1、学生自由阅读书中第13页“?望台”的内容。

2、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辩论:

(1)假如你是老师,遇到这样的事会怎样处理?

(2)假如你是社会中的一员,你是支持这位老师的做法,还是反对或不支持?(3)你认为这件事曝光,是不是小题大作?

3、思考

:这个女教师这样做的目的,人们拿出这个问题来讨论的理由。四、结合事例分析不诚信和善意的谎言的区别

1、课件出示两个事例(图片加配音):

(1)身患重病的妈妈为了让远方的女儿能安心工作,告诉女儿自己很健康。

(2)医生和家人为了让一个意志比较脆弱的病人能坚强的活下去,对她隐瞒病情。

2、讨论不诚信和善意的谎言的区别,真确理解诚信的含义。

五、总结

第三课时 社会呼唤诚信

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承诺形式,感知社会各种主体(厂家——消费者、政府——市民、签订合同的甲方——乙方……)对诚信的期待。2、知道在社会的监督与制约下,诚信品牌毁之容易建之难,我们应该每时每事以诚为本。3、关注社会诚信问题,愿意为打造诚信社会出一份力,也做一个呼唤诚信的社会人。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有关诚信的事例,感受社会各种主体对诚信的期待。2、通过对社会生活中诚信与不诚信事例剖析和对比,懂得诚信是现代商品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加入WTO后,遵守相关规则的必然要求。3、懂得诚信是现代社会中的一条法律原则,是各行各业人们要遵守的基本法律行为准则。

教学准备:1、学生访问、观察、查找社会生活中的承诺(信誉卡、保修卡、合同等)。2、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了解人们为什么信赖它们。3、收集我国古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和格言。4、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

话题1

一、谈话引入新课

要做到诚信,一方面需要个人的严格自律,另一方面也依靠社会的完善规范。社会生活中的信用到处存在。板书课题:社会生活中的承诺。学生齐读。

二、社会生活的各种承诺形式

课件出示2006年“经洽会”签约场景图(是解说有关事宜)、政府向公民做出的承诺。

1、分组思考、讨论:人们为什么要签订协议、合同和作出承诺,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

2、汇报交流。

3、小结:双方用签订合同、协议的方式,作出约定,并依据约定行事。违约要受到惩罚。

三、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承诺,交流自己的调查情况

1、信誉卡小展示。①将收集的信誉卡、保修卡、房屋买卖合同装修合同等展示出来,大家讲讲其中的故事。②说说商家按承诺上门服务,自己买到放心商品的喜悦和商家不讲信誉

篇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7课---第8课教案

7、《一分钟》

设计者:梁芳 第4周 第7课 总第25--26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难点:

1、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一分钟的重要

课文重点:全文

朗读训练点:全文

读说结合训练点:以“我的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切身感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优点,谁愿意来说说自己的优点?大家说得真好,可有时一些小缺点却给我们惹了不少麻烦。现在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小朋友的故事,想想从他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二、预习成果展示

1、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生分小组说说哪些字是自己认识的,从什么渠道或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再找出难认的生字。

2、 汇报交流情况。

3、 师生共同合作解决。如:

(1)熟字加偏旁识字:钟、零、闹、哈、迟、叹、悔、室。

(2)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哈、叹、钟、迟、悔。

(3)熟字换偏旁识字:快——决、海——悔。

(4)猜谜语识字:大门里边是市场(闹)

4、 检查自读情况。指导学生正音。

注意:“钟、迟”声母是翘舌音;“零”韵母是后鼻音;“闹”声母是鼻音。 “欠”在“哈欠”中读轻声。

三、 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1、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迟到的20分钟在哪里?

2、 大家读了课文又进行了讨论,提问:元元在上学路上叹了几次气? 第一次 在十字路口错过了红绿灯 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第二次 错过了公共汽车 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3、 原来迟到的20分钟在这里!元元两次叹气说了同一句话,当时他会想些什么?我们先自己读一读2、3自然段,特别是将元元说的话多读几遍。

4、 谁来读一读元元说的话?评价。(读出着急)

5、 元元很着急他心里怎么想的?

6、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的时候想想元元当时的心情。

7、 他明白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了吗?(明白了)书上是怎么说的?(红着脸,低着头。元元非常后悔)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20分钟;就这一分钟,耽误了学习,使他感到愧疚和后悔。

8、 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我们应该怎样做?

9、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元元的心情。

四、拓展延伸,总结课文

1.你们有没有和元元类似的经历?

(也许也是起床耽误了一分钟,还可能是什么情况耽误了?)

2.你想对元元说些什么呢?

3.大家愿意演一演编故事吗?题目“第二天的元元”。 故事发生时间段为:闹钟响了……到学校上课。学生自由编、演。

4.汇报演出(在演中议一议)。

五、 指导写字。

1、 观察这几个字的字形结构。

包:里边是“巳”不是“已”

钟:金字旁的最后一笔不能穿过上横。

迟:“尺”的末笔捺变点。

2、 找出关键笔画

包:竖弯钩要长。

叹、哈:口字旁要写得小些。

闹:“门”要写得稍大一点,给里边的“市”留出足够的空间。

3、 师重点示范:包、钟、哈、闹

4、 学生练习。

5、 对照检查。

板书设计:

7 一分钟

多睡一分钟→迟到20分钟→时间宝贵

六、限时作业:《新课堂》第16页第2、6题

8、难忘的一天

设计者:梁芳 第4周 第8课 总第27--28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的激动、紧张和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 3?激发对计算机的兴趣,认识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难点

体会邓爷爷的话语,感悟自己肩上的责任。

课文重点:2-6自然段

朗读训练点:全文

读说结合训练点:想想我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邓小平爷爷的图片、资料和小故事,了解关于计算机的知识。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哪些小朋友喜欢计算机,你能为大家介绍有关计算机的一些知识吗?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目前我们使用的计算机都属于第四代计算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开始研制第五代计算机(习惯称为新一代计算机),研制的目的是使计算机具有像人一样的思维、推理和判断能力。

2 你还记得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身影,还记得他说过的“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的话吗?今天,我们又将见到邓小平爷爷,他仍旧是那么亲切,今天他要去参观一位小朋友的计算机表演,那位小朋友激动极了,这真是他难忘的一天。

板书:《难忘的一天》

二、预习成果展示

1 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都完成了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做到不加字 、错字、漏字。

2 请六个同学各读一个自然段,其它同学听听,看他们是不是读正确了。

3 你觉得他们读得怎样?

4 借助学生评价正音的时候,出示易错字音的卡片:

算(suan)怦(peng)灿(can)

5 出示词语卡片,再请小老师读一读。

6 长句子的朗读指导。

出示语句,并用“/”做上自然停顿的符号。如:①我为邓小平爷爷/做了/电了计算机表演。②想到马上就要/见到邓爷爷,我又紧张/又激动,心怦怦地/跳个不停。③我沉着地/操纵着计算机,顺利地打出/各种各样的图形来。

范读,读完后告诉学生:画“/”处要做自然停顿处理。这些地方的停顿要比逗号短,只是声音断开或稍微拉长即可,不必在自然停顿处换气。

三、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1 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为什么“我”的心会“怦怦地跳个不停”?

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发表意见。

教师相机引导:心怦怦跳→紧张激动→马上要见到邓爷爷→邓爷爷是国家领导人→原以为国家领导人是尊严的。

读一读,看谁“最紧张、激动”?

2 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为什么“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合作探究。

(心情平静→和蔼可亲→慈祥微笑、高兴点头、紧紧握手)

学生在回答中出现“慈祥”、“和蔼可亲”时,教师可以范读“他带着慈祥的微笑向我走来。”从教师稍慢的语速及脸上微微的笑容等体态语,学生就可以悟出“慈祥”的意思。理解“和蔼可亲”时,老师可范读“邓爷爷高兴地点点头,紧紧地把住我的手。看着邓爷爷和蔼可亲的样子,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学生通过上下文的联系,对一位长者的“和蔼可亲”的样子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

读读比比,谁的邓爷爷最慈祥?

3 读第四、五、六自然段,想想我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 “肩上担负的责任”指的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也可以脱离课文内容讲自己所想到的,要求不宜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你从加点的字中感受到什么?再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开始表演了。我沉着地操纵着计算机,顺利地打出各种各样的图形来。邓爷爷仔细地看了我的表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表演过后,邓爷爷还亲切地问了我的年龄。我说刚满十岁。邓爷爷听了,赞许地和我再一次握手,并对身边的人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4 从课件中联系学生的回答学习课后“读读说说”。(可造句)

(让学生感受词语的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

四、拓展延伸,总结课文

作为一个十岁的儿童,能见邓爷爷一面,已属三生有幸,更何况能为邓爷爷表演计算机的操作,还与这位伟人两次握手。谁经历了这一幕,都将难以忘怀。课文中的少年忘不了这一天,“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他从邓爷爷的话语中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小朋友,你们呢?

五、指导书写。

1 出示词语卡片,请小朋友读一读。

2 抽出生字,识记字形,(注意请稍困难的小朋友进行识记)同桌互查。

3 写字指导

(1)通过观察发现特点和规律,以描红进一步感受。

(2)老师示范指导难写的字:及 身

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

“及”字的笔顺。

“身”字的第六笔右边不出头,最后一笔右边要出头。

板书设计

8 、难忘的一天

和蔼可亲

激动——————平静

感到重任

六、限时作业:《新课堂》第17页第1题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