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丰富的句子
篇一:写作想象力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今天所讲内容的主题是如何在说话写话上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对于经验不足的我来说,其实更多的是应该向各位优秀老师说说我在这方面的困惑,寻求大家的帮助,那接下来我所说的大多也是向其他优秀老教师学习的,请大家多多指教。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在文学艺术领域,创作更是离不开想象,学龄初期(即小学一、二、年级)的儿童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敏感期”,这时,如采取恰当的手段加以训练,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一)在一句话的说写训练中培养想象。
句子是低年级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说写形式。如何在最基础的阶段,授给学生开启想象之大门的金钥匙呢?我以为:
1、要重广开思路,培养想象的广阔性。
低年级学生在说写一句话的时候,往往受老师或教材的影响,思维定势在某一方面,这时,教师就要适时引导,启迪他们想象,从不同角度,不同着眼点来拓展思路。
2、力求具体生动,培养想象的丰富性
我们现在一年级学生在一开始进行说写训练时,由于教师和教材都有意识地把训练重点放在句子的完整性上,只求句子成分齐全,满足于句意通顺,这是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培养的。
(二)利用图画进行想象作文起步训练,让学生看图写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形式。看图说、写话是低年级最常见的一种说写训练手段,教学时,除了要教给学生看图方法,弄清图画的内容外,还应根据主题的要求,指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从不同侧面展开联想和想象,当然,图画要尽量选择能吸引学生,又有广阔想象空间的画面。
4、看图编童话想象。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在低年级的看图说写练习中,有很大一部分图画的主人公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动物、玩具等。儿童将这些动物、玩具人格化,可以通过想象活动去描绘他们,展开故事情节,可以促使他们的表象日益丰富,在童话王国里展开想象之翼,自由翱翔。
(三)利用课文进行想象作文起步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广泛,从远古到当代,从异国到本土,从自然到社会,从太空到海底,无所不容,无所不包。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般是凭借课文进行。的确,利用课文进行想象说写是一条较好的途径。
1、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必然会留下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有的只一笔带过,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余地。
2、仿照性想象说写。低年级课文有一些安排了仿写练习,这不仅能帮学生掌握写作的结构方法,也是一次想象力的培养。比如《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
第一,引导观察很重要。
观察就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学生的观察目的明确,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克服自身由于年龄问题而带来的随意性。因此,每次写话前要交代清楚观察的任务,以及应达到的效果。有了任务具体,才能够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对看图写话具有一定的方向感。
那么要怎么观察呢?我觉得可以这样入手:第一、从整体着手,看清楚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知道这幅图上画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是怎样做的,做的结果怎么样等等。第二、从背景来看。最好能从图中看出这是什么时候,画上还有什么,他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等等。第三、观察每一个细节。如人物的表情、姿势、服装、工具等等。第四、初步按图叙述。通过指导观察,可以让部分说话能力较强的学生初做示范,完整地说完一段话。要求有一定的顺序,条理较为清楚。教材中安排的“口语交际”就是训练学生说话、写话能力
的一个好平台。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对学生的观察不要有太多的、直接的否定,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对观察到的东西有足够的依据,都是可以接受的。其实缺乏经验的我在小学低段的写话教学,在想象力的培养方面更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我的语言还不够丰富,然后我给以学生的写作自由还不够。新课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但是我有时总喜欢让学生按照一定的句式来写。然后我在词语运用的指导还很欠缺。新课标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写话中乐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它有两层意思,一是“运用学到的词语。”二是“乐于运用。”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可是,我有时只注重了“运用词语”的技能指导,而忽视了“乐于运用”的情感培养。因此又把学生的思维给框死了。 希望在座的老师能够给我指点迷津,谢谢!
篇二:想象力
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摘 要】想象是构成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在调查与分析前测数据的基础上,了解本班学生想象力的情况,并实施措施。本行动研究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寻找可实施的想象力培养点,通过教师的正确培养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想象力 培养
一、课题的提出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力与想象力关系密切,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因为有了想象力,我们才能创造发明,发现新的事物定理。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极为重要。展开合情入理的想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不仅能给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提高写作能力,还会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因此,应该十分重视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可是想象的培养比较困难,而且容易别忽视,所以需要教师的启蒙、引导。现在小学生想象力所呈现的问题有:
想象力退化,暴露写作问题;不能合理想象,偏离
文章中心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课堂效果,而且阻碍学生今后学生的兴趣。
小学阶段是人的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无论是创造性想象,还是再生想象,对于培养学生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对学生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创新之门,激活他们的想象,让他们潜在的智慧因素活跃起来,壮大起来。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更要得到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尤其是想象力能力的锻炼。教师只需抓住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具有针对性或对培养学生想象力有巨大帮助的想象点,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因此,我通过对本班学生分析,进行了语文教学中的小学生培养想象力的研究。
二、研究步骤和过程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处于中年级升入高年级的阶段。对于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要求都有所提高。其中,阅读能力不但影响写作能力还会影响口
语交际,实践活动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在“北京版语文第七册教材”教学中,发现了学生阅读能力差,想象力不够丰富,以至于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都有所欠缺。因此,我根据“北京版语文第八册教材”的内容实施了研究方案。第八册教材分8个单元,共选编了32篇课文。其中24篇精读课文,8篇略读课文,还有8个语文实践活动,课后还有6篇选读课文和语文趣味活动。
在确定研究方案之前,先对本班学生进行了前测。针对不同的年级可选择不同的题目。本测试题目针对四年级学生。
测试题目:“她怎么能听到老师提出的问题呢?”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测试结果:
分析:通过这道题目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把这句话局限在特定的教室或课堂上这种环境下,然后进行想象思考。这是普遍的现象,因此学生给予的答案也较为单一。“她”都被学生定性为“学生”,因为有“老师”这个词语的出现,大大阻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因此,可以看出学生的想象力还是很匮乏的。这对今后学生(来自:WwW.CssYq.com 书业 网:想象力丰富的句子)作文、理解课文内容、续写等多方面都造成了“威胁”。
要想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不仅要围绕课文内容,而且所提问题的培养点要适应全班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精心备课。在此,设计研究步骤:以理解课文为基础,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师生互动,提高想象力;落实笔头,应用想象力。
三、实施过程和实际效果
针对学生阅读能力差,想象力欠缺的问题,我做了
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的设想,并通过提高自我教学水平及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等措施来解决学生想象力差的问题。
(一)、填充留白,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想象力。 所谓“留白”,是指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语文课文中有很多这种留白。这种填补留白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都是基于对学生课文的理解,所以想象点较为普遍,实施也较为容易,对于学生阅读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我通常会选择两种情况,一是:省略号。四年级课文中涉及的省略号大多为语言的省略。通过让学生补充文中人物所省略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情,并展开想象理解当时的环境、人物、故事情节。
如第七册中《小珊迪》一课, 有这样一句话,“我明天再买吧……”此处的省略号就可以成为想象力的培养点。通过阅读、多媒体等手段,我让学生自己设身处地的成为作者,体会当时作者尴尬、不耐烦的心情及因为没有零钱才决定不买火柴的原因。大部分学生能很容
篇三:让句子精彩起来
让句子精彩起来
滨海县明达中学 刘海群
作文的语言既崇尚朴素美,但也并不排斥华丽美。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尽意渲染,如天边锦缎般的灿烂晚霞;该朴素的地方,轻描淡写,似山间涓涓流淌的清澈小溪。让一句话精彩起来的方法,关键在一个 “加”字,也就是在我们平淡如蒸馏水的语言中,加入“白兰地”“白糖”“果汁”等配料,将其勾兑成口感丰富的“鸡尾酒”。
一、加一些修辞,让句子生动起来
在作文中,我们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运用这些修辞可展示一个美好场景、一个生活画面,使读者身临其境,身受感染。如一篇《绿色生活》中有这样一段话:“秋天的河俨然成了亭亭少女,端庄,娴静,偶尔被空中的青鸟亲吻一下,便羞得满脸红晕。”这段文字,作者用巧妙的比喻、精彩的拟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静美的乡村秋色图。
语言整齐更能夺人眼球,对偶和排比是使语言整齐的最有效方法。做法是在某一句话后面,再加上一句或两句以上与它结构相同、字数一样或差不多的句子。如对“在这青山绿水间,诗情是如此俯首可拾,欢笑多得像遍地绽放的花朵”这段话,我们可在“诗情是如此俯首可拾”后添加“画意是如此随眼可逮”,在“欢笑多得像遍地绽放的花朵”后添加“快乐多得像随地播撒的鸟鸣”。虽然只是加了两句话,但文采却跃然纸上。 二、加一些想象,让句子诗意起来
将描写与想象结合起来,更能让句子添一份迷人的情韵。如迟子建《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作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赤条条的,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这段话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将月光人格化,生动而形象地写出月亮由于云层和树木等的遮挡,月光照进屋里时的情态,语言生动而富有情趣。
丰富的想象能将美丽的自然、温馨的生活描绘得如诗如画。如对“山村的美,是宁静而古朴的。总是记得和对门大爷树下悠然落棋,总是记得在山坡上和儿时伙伴骑驴赶羊,总是记得在自家的热炕上酣睡蜷缩??”这段话,我们可以在“总是记得和对门大爷树下悠然落棋”后添加“好奇的槐树花抿着嘴像要说什么话,却不说,一直不说”;在“总是记得在山坡上和儿时伙伴骑驴赶羊”后添加“热情奔放的油菜花舞满了山野,将春天融化在灿烂的笑脸上”;在“总是记得在自家的热炕上酣睡蜷缩”后添加“母亲的《摇篮曲》如潺潺的泉流,响在我梦的边缘”。比较一下,补充后的语段是不是将生活之美表现出来了?文字修改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三、加一些文化,让句子厚重起来
文化味一直是高考作文所提倡的。有文化味的作文才更有韵味,更有厚度。如李汉荣的散文《有地可耕是至乐》中有这样的话:“细想想,这也是奇迹呀,开天辟地以来,这片土地一直就守在这里,长过公元前的荒草,养过春秋时的蝈蝈;汉朝的马蹄从这里踏过去;说不定,在唐朝,这里曾是一片桃树林,那灼灼桃花,曾把某一首诗照亮、打湿,使它染上了朴素的香气。”读到“蝈蝈”,我们就想到《诗经·螽斯》;读到“马蹄”,我们就想到“马踏飞燕”;读到“桃花”,我们就想到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这段话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作者将文化意蕴有机的融入到叙述中,给人以更多的咬嚼。
写文化人,说文化事,引用诗词名句,都是有文化味的表现。当然,最好的做法是将文
化典故和诗词名句不露痕迹地化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我的一篇《自己的世界》这样写道:“我希望自己的世界诗意而纯净。在这个世界里,庄周的蝴蝶与陶潜的桃花,将梭罗的瓦尔登湖铺成五彩锦缎;江南的细雨与西湖的莲叶,将寒山寺的钟声演绎成千古绝唱。我希望用皎洁的松间明月、清澈的石上清泉,淘洗我心灵上的尘埃;我希望用清脆的春涧鸟鸣、纯净的山间清风呵护心田上的莲花。”这段文字中,蝴蝶是“庄周的蝴蝶”,桃花是“陶潜的桃花”,莲叶是“西湖的莲叶”,钟声是“寒山寺的钟声”,这样一修饰,浓郁的文化味就出来了。“皎洁的松间明月、清澈的石上清泉”,“清脆的春涧鸟鸣、纯净的山间清风”,这种对王维诗化用的做法,不仅使句子意味深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四、加一些意蕴,让句子深刻起来
表达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是文章语言上品的标志。含蓄性语言,常常是作者把思想情感寄予在启人思考的画面中,包含在“醉翁之意”的描述里,它大多用概括、暗示、曲笔、言已尽而意无穷等方式,将哲理寓于世间万物中、人生百味里。如对“生活因艰辛曲折而美丽”这个意思,我们可以这样增加意蕴:“生活如茶,备受煎熬才有如兰之香,几经沉浮方得如玉之质。”茶叶在成为茶的过程中要经受煎熬和沉浮,这里的“煎熬”和“沉浮”不就是人生的艰辛与曲折吗?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将茶叶的浸泡与人生的磨难融为一体,揭示了一定的生活哲理。 五、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句子细腻起来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段的具体细腻的描写。如林少华的《那橘黄色的灯光》这样写道:“我猜想在那橘黄色的灯光下,早已铺旧了的榻榻米上一定盘腿坐着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正笑眯眯看着小孙儿在他膝头爬来爬去,手里拿着针线,慢慢晃着身子哼唱儿歌。”这段话通过对老奶奶的神态和动作的细节描写,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生活画面,阐述了幸福的真正含义。细节决定着作品的信度和深度。没有细节,人物形象就难以丰满,文章主题就难以深化。
让句子精彩起来的方法还有很多,譬如,加一些幽默,让句子风趣起来;加一些文言,让句子雅致起来;加一些韵脚,让句子明快起来??当然,这些方法难度过大,没有一定的基础与积累是无法做到的,但世上的事往往就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赤兔之死》这样的奇文不就出自中学生之手吗?
吕叔湘先生说,语言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这就告诉我们,语言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关键是方法与技巧。相信我们通过努力,一定会写出“明净如寒潭秋水,喧闹似山野闲花”的精彩句子来。
让句子精彩起来
滨海县明达中学 丁亚平 刘海群
作文的语言既崇尚朴素美,但也并不排斥华丽美。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尽意渲染,如天边锦缎般的灿烂晚霞;该朴素的地方,轻描淡写,似山间涓涓流淌的清澈小溪。行文的潇洒,鲜活的文气,新颖的语言,巧妙的比喻,迷人的情韵,精彩的叠句,智慧的警语,优美的排比,隽永的格言,风趣的谚语,机智的幽默,含蓄的寓意,都会使我们所写的文章清新隽永,光彩照人。
让一句话精彩起来的方法,关健在在一个字“加”。也就是在我们平淡如蒸馏水的语言中,加入“白兰地”“白糖”“果汁”等配料,勾兑成口感丰富的“鸡尾酒”。
一、加一些修辞,让句子生动起来
在作文中,我们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运用这些修辞可展示一个美好场景、一个生活画面,使读者身临其境,身受感染。如一篇《绿色生活》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在水里笑了一茬又一茬,水流了一拨又一拨,于是,夏天的暖就被流走了,随水飘来的是清凉的秋。秋天的河俨然成了亭亭少女,端庄,娴静,偶尔被空中的青鸟亲吻一下,便羞得满脸红晕。”这段文字,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色图。
语言整齐更能夺人眼球,对偶和排比是使语言整齐的最有效方法。做法是在某一句话后面,再加上一句或两句以上与它结构相同、字数一样或差不多的句子。如对“在这青山绿水间,诗情是如此俯首可拾,欢笑多得像遍地绽放的花朵”这段话,我们可在“诗情是如此俯首可拾”后添加“画意是如此随眼可逮”,在“欢笑多得像遍地绽放的花朵”后添加“快乐多得像随地播撒的鸟鸣”。虽然只是加了两句话,但文采却跃然纸上。 二、加一点想象,让句子诗意起来
描绘就是描画,描述。写文章不但要有细腻的描写,还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去生动地描绘某一意境,这样,文章就解决了“流水账”式的记叙所带来的平白。如迟子建《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作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赤条条的,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这段话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将月光人格化,生动而形象地写出月亮由于云层和树木等的遮挡,月光照进屋里时的情态,语言生动而富有情趣。
丰富想象与细腻描写结合,往往能将美丽的自然、温馨的生活描绘得如诗如画。如对“山村的美,是宁静而古朴的。总是记得和对门大爷树下悠然落棋,总是记得在山坡上和儿时伙伴骑驴赶羊,总是记得在自家的热炕上酣睡蜷缩??”这段话,我们可以在“总是记得和对门大爷树下悠然落棋”后添加“好奇的槐树花抿着嘴像要说什么话,却不说,一直不说”;在“总是记得在山坡上和儿时伙伴骑驴赶羊”后添加“热情奔放的油菜花舞满了山野,将春天融化在灿烂的笑脸上”;在“总是记得在自家的热炕上酣睡蜷缩”后添加“母亲的《摇篮曲》如潺潺的泉流,响在我梦的边缘”。比较一下,补充后的语段是不是将生活之美表现出来了?文字修改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三、加一些文化,让句子厚重起来
文章有文化味一直是高考作文所提倡的。有文化味的作文才更有韵味,更有厚度。如李汉荣的散文《有地可耕是至乐》中有这样的话:“细想想,这也是奇迹呀,开天辟地以来,
这片土地一直就守在这里,长过公元前的荒草,养过春秋时的蝈蝈;汉朝的马蹄从这里踏过去;说不定,在唐朝,这里曾是一片桃树林,那灼灼桃花,曾把某一首诗照亮、打湿,使它染上了朴素的香气。”读到“蝈蝈”,我们就想到《诗经·螽斯》;读到“马蹄”,我们就想到“马踏飞燕”;读到“桃花”,我们就想到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这段话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作者将文化意蕴有机的融入到叙述中,给人以更多的咬嚼。
写文化人,说文化事,引用诗词名句,都是有文化味的表现。当然,最好的做法是将文化典故和诗词名句不露痕迹地化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我的一篇《自己的世界》这样写道:“我希望自己的世界诗意而纯净。在这个世界里,庄周的蝴蝶与陶潜的桃花,将梭罗的瓦尔登湖铺成五彩锦缎;江南的细雨与西湖的莲叶,将寒山寺的钟声演绎成千古绝唱。我希望用皎洁的松间明月、清澈的石上清泉,淘洗我心灵上的尘埃;我希望用清脆的春涧鸟鸣、纯净的山间清风呵护心田上的莲花。”这段文字中,蝴蝶是“庄周的蝴蝶”,桃花是“陶潜的桃花”,莲叶是“西湖的莲叶”,钟声是“寒山寺的钟声”,这样一修饰,浓郁的文化味就出来了。“皎洁的松间明月、清澈的石上清泉”,“清脆的春涧鸟鸣、纯净的山间清风”,这种对王维诗化用的做法,不仅使句子意味深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四、加一些意蕴,让句子深刻起来
表达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是文章语言上品的标志。含蓄性语言,常常是作者把思想情感寄予在启人思考的画面中,包含在“醉翁之意”的描述里,它往往以有限的文字承载着深长的意蕴。它大多以概括、暗示、曲笔、言已尽而意无穷等方式来表达广博深长的内涵。有一篇《绿色生活》的结尾这样写道:“栖于尘世,生于污泥之中,只要像莲花般保持自身的纯净,情系绿色,回归本真,便能葆察察之身而勿囿于汶汶之物!”本段化用屈原的“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之句,用这样的句子做结尾,精妙绝伦,发人深省,避免了常规结尾的平白气与说教味。
使句子有丰富的意蕴,不妨将理寓于世间万物中、世间百态上、人生百味里。如对“生活因艰辛曲折而美丽”这个意思,我们可以这样增加意蕴:“生活如茶,备受煎熬才有如兰之香,几经沉浮方得如玉之质。”茶叶在成为茶的过程中要经受煎熬和沉浮,这里的“煎熬”和“沉浮”不就是人生的艰辛与曲折吗?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将茶叶的浸泡与人生的磨难融为一体,揭示了一定的生活哲理。 五、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句子细腻起来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段的具体细腻的描写。如林少华的《那橘黄色的灯光》这样写道:“我猜想在那橘黄色的灯光下,早已铺旧了的榻榻米上一定盘腿坐着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正笑眯眯看着小孙儿在他膝头爬来爬去,手里拿着针线,慢慢晃着身子哼唱儿歌。”这段话通过对老奶奶的神态和动作的细节描写,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生活画面,阐述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细节决定着作品的信度和深度。没有细节,人物形象就难以丰满,文章主题就难以深化。如刻画母亲形象,我的一个学生在《恪守》这样写道:“母亲,您多年来一直恪守对父亲的承诺——将我培养成人,为此,您每天早早起床,为我辛劳奔忙。当我无钱上学,您苦苦请求亲友帮忙;当我心灵受伤,您终日抚慰让我坚强;当我前途渺茫,您谆谆教诲指明方向。”
本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三个细节刻画了母亲伟大而执着的形象。想一想,如果我们不用细节或只用一句话,表达效果是不是大打折扣呢?
让句子精彩起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加一点幽默,让句子风趣起来;加一点文言,让句子雅致起来;加一点韵脚,让句子明快起来??当然,这些方法难度过大,没有一定的基础与积累是做不好的,但世上的事往往就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赤兔之死》不也出自中学生之手吗?
吕叔湘先生说,语言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这就告诉我们,语言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
来提高的,关键是方法与技巧。如果我们能综合运用上述的方法,并一步步努力,一天天积累,我们相信同学们的作文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明净如寒潭秋水,喧闹如山野闲花”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