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作文题目,放飞吧!想象力,2千字

想象作文2018-07-26 15:25书业网

篇一:放飞想象的翅膀

放飞想象的翅膀

——浅谈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新城小学张卓媛

关键字:语文教学想象力创造性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创造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之一。人的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人类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掌握知识都很重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一、 凭借插图,启发想象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紧扣课文内容,构思新颖、生动有趣的插图。而插图是静态的,紧密配合课文内容的重点部分,集中地反映了文章的中心。要想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例如《燕子专列》一课中的插图描绘了一位叫小贝蒂的小姑娘,在一棵大树底下寻找到一只冻僵的燕子的情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从小贝蒂冻得通红的脸和手,想象她一整天救护小燕子时遇到什么困难,她的内心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克服困难的?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依靠平时储存的表象,从图中的静止到变化,从外表到内心,从画内到画外进行创造性想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感悟到小贝蒂寻找燕子时付出的真情,体会到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从而学生想象力得到拓展,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二、利用词句,激发想象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词句是有概括力的,只有借助想象化抽象为形象,才能恢复其生机,焕发其情趣。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言语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阅读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作品所描绘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意蕴与情感。如《巨人的花园》中有这样几句话:“‘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滚出去!’孩子们吓坏了,四处逃散。”“‘好不容易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这些句子如不通过想象,学生很难体会到文中巨人的性格特点。教学时,可抓住这些关键词句,由“四处逃散”、“纷纷逃窜”和“叱责”,激发学生联想巨人发怒的表情和此时此刻孩子们被吓坏的样子。通过想象,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充分感受到了巨人和孩子们性格的不同,明白不要自私,要学会爱,快乐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才会真正快乐的道理。

三、 借助情节补白,拓展想象

艺术家的创作手法都讲究“留白”,即在艺术作品中有意不透透彻彻地表现,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教学中,如果教师抓住这些地方,创造出一种无言意境,让学生在体味课文所创设的一种美妙境界中补充想象,从而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省略号是学生比较常见的标点符号,它在课文中有很多作用。如果在教学中针对省略号省略的地方恰当地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索,去想象,去补叙,不仅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还有利于文章的理解。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中写到“村里的数目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在这里,教师可启发学生想象村民们一年年,一代代,用锋利的斧头砍伐树木时,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如果树木会说话,你觉得它们会说些什么?这样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合理恰当地补白,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从中认识到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绿色家园的重要性。

四、 借助故事延续,丰富想象

创造想象是创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如写作、画图等没有创造想象的参与也都不能顺利完成。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编故事”、“续故事”、“扩写”等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教材中,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粗看起来故事已讲完了,但细想起来,还留有一定的悬念,言虽尽意未了。对这类教材的处理要使学生解放大脑,就得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想入非非”延续故事情节,从而加速他们由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小摄影师》这篇课文结尾写道:“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一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教师可根据原文内容设计一项创造想象训练:小男孩会回来吗?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学生展开想象,续写故事。这样设计,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五、课外阅读找“典范”,拓宽想象思路

多读书,读好书,为学生想象提供广泛的物质基础。从书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增加感性认识,为想象创造条件。安徒生的童话,唐代李白的“不敢高声语,巩惊天上人”,希腊的神话故事等名篇名句,都有赖于作者博览群书,大胆想象,因此老师经常推荐好书给学生看,如《顶呱呱童话》、《太阳之子》、《国王和肥皂泡泡》、《你说对不对》等有益、有趣的课外书,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典范,给学生以极

大的启发,拓宽了学生创造想象的思维。

总之,学生脑海中潜在的想象力是丰富的,鲁迅曾赞叹道:“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象地面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钻入蚁穴。”尽量让学生在创造性活动中去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想象在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提高语文整体教学质量方面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篇二:在作文起步训练中放飞孩子的想象力(薛春英)

在作文起步训练中放飞孩子的想象力

高密市瑞发学校:薛春英

长期以来,由于对小学生作文一直坚持“小、真、实”的标准,不少学生的作文内容干瘪,思路狭窄,语言呆板,很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善于想象。主要表现在:

1、缺乏童趣。

一些教师认为低段的写是为了在中、高年级写得更好打下基础。因此,在写作指导上较多地融入了自己的思维,而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入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真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学生的文章乍一看,呀,真不简单,一、二年级就有如此高的写作水平,殊不知其中融入了多少老师和父母的“真情”。学生的创新精神、健康个性未能生动活泼地得以展现。

2、缺少自然味。

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疼爱之至,一走出家门就怕这怕那,学校也感到肩头的责任重大,能不出校门,尽量不出校门。丰富他们的生活,扩大他们的眼界,充实他们的知识,也就成了一张空头支票。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现在不是减负了吗?为什么不能带孩子进入他们所向往的大自然?为什么不能领着他们踏入他们所困惑的社会生活中去呢?学生在封闭的课堂内,怎么能写出纯纯的、深深的自然韵味的文章来呢?

3、教师不明智的教学方法。

完全是无意之间,一读到学生的作文,我们就会伸手去拿红笔,其实这是不明智的。作为教师的我们所做的不该是情不自禁手执红笔一路改正孩子的错误,而应当理解当我们手捧他们的作文时,那不仅仅是一篇文章,还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我们需要透过错误去发现孩子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去扼杀孩子作为一个作者的自信。我们关心学生的写作,但关心与纠错截然不同,关心他们的写作意味着在处理他们作文的时候需要格外的自制、格外的敏感、格外的思考和格外的智慧。也许,那些一听作文就害怕的学生,他们的老师具有一些责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低年级的孩子在作文之路上迈好成功的第一步呢?新大纲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无疑将大大地拓展小学生习作的时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学龄初期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敏感期”。

这时候,教师如能细心呵护孩子的童心,让想象成为作文起步中富有强大生命力、拥有不竭动力的活水源头,作文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说话兴趣

我们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习惯,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1.创设情境

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才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才会产生角色意识,激起表达的冲动。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把一幅幅静止的画面变成活动的,再配以优美的音乐,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个丰富

生动的故事情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说话兴趣;如运用语言创设情境,教师在每次说写训练前为孩子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孩子积极参与,是训练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精心设计导入语非常重要。如在《拾秋天》的说写训练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小朋友,你们已找过春天,画过夏天,不知不觉的,秋姑娘已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她将好多好多的礼物撒落在大地上,你们想不想去拾点回来?”就这样,孩子们欢呼雀跃地出发了。另外,还可以运用音乐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创设情境等等。

2.激活体验

我们知道,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有“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之说。每一个人,自他懂事以来,就开始感受生活,体验人生。小学生虽年龄不大,经历有限,但自懂事以来,他们经历了多少事,认识了多少人,见到了多少景……这是他们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只要巧妙运用,就能创造出令人赞叹的“言语作品”。如在《春雨》的说话课中,我和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观雨、听雨、感受雨,然后以“你觉得春雨有趣吗?”引导学生谈雨,学生把对雨的体验一下子化作了带有情感色彩的言语:“春雨有趣,那细细的雨丝,一根根的,那么长,那么柔。”“那声音沙沙的,真好听。”面对春雨的唤醒,学生的想象丰富又得体:沙沙的雨声像美妙的音乐,像小蚕吃桑叶;春雨像丝线,细细的,像秀发,密密的,像蚕丝,柔柔的;春雨中,麦苗换上了绿装,青蛙唱起了歌儿……生活体验一旦被激活,学生就会乘上想象的翅膀,精辟的话语便会脱口而出,奇妙的句子自然会涌于笔端。

3.双向互动

说话训练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老师和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既是听者,也是说者,师生只有不断转换着自己的角色,才能获得成功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我总是充满激情地鼓励学生:“别紧张,要相信自己。”“你说得太棒了,老师为你感到自豪。”“虽然你旁边都是高手,但我们相信你是最棒的,勇敢些!”我的真语真情是激活学生身心的“兴奋剂”,使他们情绪高昂,全身心地投入。而学生的精彩回答又反过来深深地吸引、打动着我,师生间进行着思想的交流、感情的碰撞。在这种状态下最容易产生顿悟和灵感,言语的、思想的创造性浪花常常会不断飞溅。

二、丰富语言积累

儿童从小听故事、爱阅读,会接受较多的刺激,对他的语言的积累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在作文起步时我们非常重视让孩子多讲故事、多阅读。现在的孩子是在故事中长大的,爱听故事是他们的共性。为此,我们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满足他们的这一童趣,把他们带入故事的王国。孩子们在故事中认识了安徒生、格林、凡尔纳……在听的同时,我们要求孩子讲自己最拿手的故事,为激发兴趣,让他们把故事录在磁带上,在每周一次的“故事会”中进行交流,经过“猜、议、评”选出“小小故事大王”,并在校园红领巾电视台开辟了“故事大王擂台赛”栏目。这一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热情,他们在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规范语言,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开放教学形式

具体方法有:

1.画一画,说一说。

儿童对绘画特别感兴趣,他们在涂涂抹抹中展现了自己一颗颗真实而又灿烂的童心。我们经常根据儿童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让孩子进行想象画。比如,我给孩子们一个“O”,让他们想象,画成各种图形,并说一说。于是,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在孩子手中诞生,一句句充满童趣的语言从孩子心底流出:我画了个圆圆的月亮,晚上太晚了,月亮想睡着了,可是想起晚上要值班,她马上打起精神,露出亮亮的笑脸;我画了个蓝色的太阳,把它送给大海,让大海蓝得像蓝宝石;我画了朵向日葵,它正朝太阳笑呢;我画了颗流星。一颗星星挂在高高的天上,一不小心掉到大地上,星星非常难过,在天上多么有趣,在大地上多没劲。有一个小朋友走过来,把它当作一个玩具,推到河里,小鱼以为是好吃的东西,叫来许多朋友都来吃,鲨鱼也来了,一口吞下了流星……

想象画成了孩子们的“自由王国”,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用鲜活的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在画画说说的同时,我还经常让学生画画写写,就是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文字说明,没有什么格式规范,学生很乐意画写。有个学生画了一幅夜空图:深蓝色的夜空中,一颗流星滑了下来。旁边写着:“晚上,天空中有无数闪闪发光的星星。忽然,我看见一颗流星滑了下来,?哧溜?一声滑到半空就不见了。我心想:天空真是个大滑梯。”还有一个学生画了一幅夏夜的萤火虫儿,其中有一句也让我大为赞赏:“萤火虫儿身上为什么会有一盏灯?噢,原来是萤火虫妈妈怕贪玩的孩子找不着回家的路,就在宝宝身上挂了一盏小灯笼。”我把他们的作品贴在墙上的最佳作品栏里。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真正的好文章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应当在观察中放飞想象,有所创新。

2.玩一玩,写一写。

孩子是否能带着足够的精力、机智和独创性去探索书本和世界,是否会抓住那些与朋友、作者共同思考,去影响他人或被他人影响的机会,是否会变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充满好奇心与自信心的人,这些都是他们生命中以及读写生涯中最为重要的品质,这些品质并不是学校或家庭作业里能够轻易传授的,相反,这些精神素质首先是应通过孩子们的游戏来培养。

现在的学生很少感受到群体协作游戏的快乐,更缺少与老师、家长一起游戏的时间。玩,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如一组人在一起玩橡皮泥,一边玩一边编故事,教师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看他们游戏,在必要时适当点拨,让故事情节能顺利发展,圆满结束,并鼓励其写下来。同时,我们积极创设学生与自然亲近的机会,当我们带领学生郊游,让学生采上一棵蒲公英,用力一吹,使种子随风飘上天空时,我们让学生假想自己就是那随风飘去的一棵蒲公英,学生会产生多么丰富而美妙的遐想啊,而这时来一个现场说话,学生的言语能力又将会得到一次多么有效的训练啊!

四、改进指导、评价

作文的指导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贵在唤醒学生的生活储备,巧在顺应学生的自由倾吐表达,而非教师蝶蝶不休地讲述什么原理、方法,或用固定的程序、习作的样板去圈定学生的思路。所以我们要像叶圣陶先生所说:“为了恢复学生们的童真,还他们的原本生活乐趣,让他们能说真话、吐真情。”在作文起步训练中,不管学生怎么想,怎么写,只要文中有一颗真挚的童心,就予以支持、肯定和鼓励。作文的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而不是用

一把尺子去量不同个性的学生,或用教师的主观想法代替学生的习作实践。在“每日一句”的写话训练中,让孩子们放飞想象,言有童真。

篇三:放飞想象教案

放飞想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到想象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

2. 让学生意识到想象的重要性。

3. 让学生体验想象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意识到想象的重要性,在活动中体验想象,运用想象。

教学过程:

导入(2分钟)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讨论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请问同学们这是什么?(ppt)

生:圆,圈,零,乒乓球……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种答案,为什么都是不同的呢?

生:想的不一样。

师: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我们想象出来的东西可能就不一样。那这节课,我们要讨论就与想象有关——放飞想象

一、七嘴八舌话想象(5分钟)

想象说起来是很抽象,但它却无处不在的,比如想象和学习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想象与语文有什么联系呢?我们写作文需要想象吧?那谁能告诉我想象与数学物理……的联系 想象与学习(语文——作文、数学——几何图形空间想象力、物理——牛顿万有引力、历史——场景回想(玄武门之变)、地理——异国他乡)

学生举例,说说想象与我们的学习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想象与生活(飞机——大鸟、雷达——蝙蝠、漫画——柯南、小说——哈利波特) 学生举例, 说说想象与我们的生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联想电脑有句广告语是: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虽然这只是联想集团的一句广告词,但我们却可以清晰地看到想象的重要性。

二、名人与想象(2分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爱因斯坦凭借想象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给物理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质能方程E=Mc2 我觉得想象不仅是对他来说很重要,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但是我们的现状是什么呢?(图片)

当我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我就会感到放飞想象,刻不容缓。我们该如何来放飞想象呢?

三、体验——放飞想象(15分钟)

材料:三角形两个,大小不论。线段两条,长短不论。圆或椭圆两个,可大可小。

要求:请同学们用所给的图形,拼成一幅图,说说它所表示的含义,并给所拼图形起个名字。 (小组推荐1~2名同学进行展示6分钟)

师:简单的几个图形,同学们就可以用他们拼出各种各样的图案。这个活动中老师限制了图形,可能同学们还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我希望在心理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给同学们,让大家好好放飞想象。

四、创意logo(15分钟)

前段时间学校开始筹建心理咨询室, 我们几位老师也写好了筹建方案,但是我们没有为咨询室取名,也没有设计logo,因为我们三位老师商量想把这个机会留给我们的天立学子。那现在我就把时间留给同学们,大家一起来为我们未来的咨询室取名并设计logo。

1.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设计。

2. 名字积极有新意。

3. logo简单,大气,符合实际。

结束语: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很具创意的物品,其实这些物品的创意都是来自我们生活中的另外一下物品,创意生活源自想象,想象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希望同学们在我们紧张的学习中,偶尔也能给大脑放松放松,放飞想象,感受多彩的生活。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