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出自春
篇一:《春》课后练习题
《春》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抚( )摸 撑( )伞 发酵( )
稀shū()jiàn( )壮 jīn( )骨
二、为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水涨起来了( )A. zhǎng B. zhāng C. zhàng
2.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A. h? B.haC. huó
3.??混着青草味儿( )A. hún B. hūn C. hùn
4.散在草丛里( )A. sǎn B.sàn C. sǎ
三、为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呼朋引伴( ) A.指引 B.牵引 C.引申 D.招引
2.欣欣然张开了眼( ) A.然而 B.的样子 C.这样 D.对
3.一年之计在于春( ) A.计算 B.主意,计谋 C.打算D.策略
4.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
A.声音相呼应 B.依照别人的样子做
C.和谐 D.和悦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1.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赶趟儿:
2.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黄晕:
烘托:
3.山 朗润 起来了??
朗润:
五、指出下列语句的修辞方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六、阅读
(一)
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C.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为上面文字按原文顺序重新排序:
2.注音:巢( ) 清脆( )
3.解词:
卖弄:
宛转:
4.这段文字从感觉方面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按下面要求,从文中摘抄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处(每空至少写两个词语)
①?? 触觉方面:
②嗅觉方面:
③听觉方面:
④视觉方面:
5.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
6.概括这段文字(转 载于:wWW.cSsYq.cOM 书业网: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出自春)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
(二)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用两个字概括春雨的特点,体现这两个字的句子分别是a, b
答:
2.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牛毛、花针、细丝的共同点都很细,但也有不同点,请你说说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答:
3.雨中的自然景物,只写树叶和小草在状写树叶和小草时用的词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4.细雨“密密地斜织着”,“斜织”用得好,为什么?
答:
5.“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答:
附加题:
1. 写出描写色彩鲜艳艳的排比句:
2. 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
3.写春草质地的:
4.写春草色泽的:
5.写春草长势的:
(三)
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著名诗篇《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好雨知时节”,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说是“好雨”?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写出了春雨什么特点?“润”字怎么用得
好?
3.这首诗哪儿是想象?这想象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参考答案
一、fú bo chēng jiào 疏 健 筋
二1. A 2. B 3. C 4. A
三、 1.D 2.B 3.C 4.A
四、1.赶趟儿:这里是指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2.黄晕:昏黄不明亮烘托:这里是衬托的意思 3.朗润:明朗润泽
五、1.拟人、反复 2.拟人、排比 3.比喻、排比
六、(一)1.排序:D B A C2.巢(cháo)脆(cuì) 3.卖弄:有意显示、炫耀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4.①吹面、抚摸;②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③清脆的喉咙、宛转的曲子、应和、嘹亮地响着;④鸟儿、牧童、短笛、牛 5.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香
6.春风鸣春
(二)1.多、细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2.“牛毛”形容雨丝的细密,“花针”形容雨丝闪光,“细丝”形容雨丝的绵长 3.写雨中的树叶是怎样的绿,雨中的小草是怎样的青因为树叶是一片一片的,沾了水,所以说“绿得发亮”;因为地上的草是 一大片 一大片 的,沾了水,所以说“青得逼你的眼”是从侧面烘托春雨的可爱 4.因为上文已写春风,一个“斜”字,不说春风,可是春风吹拂之意已经跃然纸上了“织”字采用拟人的写法,不仅突出了春雨细密的特点,而且与细丝的比喻又相互照应
5.拟人
(三)1.拟人因为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所以说是好雨 2.“随风潜入”写出了春雨迷迷蒙蒙、悄无声息的特点“润”字表明春雨使万物得到润泽,迅速生长,描摹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突出了春雨不可替代的作用 3.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想象这想象表明了作者因春雨及时而降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明了杜甫对和平安定生活的美好憧憬
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技能,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春阅读训练及答案”,相信同学们完成之后,阅读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
《春》阅读训练Ⅰ
(一)
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阅读上文,完成下列各题。
1、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C )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第二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 到 ,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 、 的特征。
2、答:上、下 色彩绚丽、香气浓郁
3、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答:侧面写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4、作者由花朵想到了果实,“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那么,你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想到了什么?用几句话把它描写出来。
4、(略)
5、景物本身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文中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5、“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一句就把花当作“人”来写,将竞相开放的花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
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
篇二: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大学语文课后在线练习题
在线练习
大学语文练习第1章 一、单选题(共58道)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哪句诗是运用典故抒情?(1.0分)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蒹葭》创造了哪种意象,为后代文学作品反复沿用?(1.0分)D、伊人
3、以下哪句诗表现了李白对人生的充分自信? (1.0分) D、天生我材必有用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酬答诗,它所酬答的是哪位诗人的诗作? (1.0分) C、白居易
5、《月夜》一诗中,哪一句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1.0分)C、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6、《月夜》一诗中,哪一句暗写作者在长安望月? (1.0分) A、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7、以下哪首作品通篇情绪激昂、自始至终都是高潮? C、《将进酒》
8、“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这句话是对哪位诗人的评赞? (1.0分) D、李白
9、下列诗人不生活在唐代的是: (1.0分) A、苏东坡
10、曹操在《短歌行》(其一)中引用《诗经》成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为的是表达怎样的心情? (1.0分) B、礼遇贤才
11、曹操在《短歌行》(其一)中引用《诗经》成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为的是表达怎样的心情?(1.0分) A、 思慕贤才
12、曹操在《短歌行》(其一)中抒发的情感是:(1.0分) B、渴望得到贤才,急于建功立业
13、曹操诗歌的基本风格是: (1.0分) B、慷慨悲壮
14、《迢迢牵牛星》一诗中一共使用了几个叠音词来抒情?(1.0分) D、六
15、文学作品中基本定型的牵牛织女爱情故事大致始于何时? (1.0分) C、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
16、《涉江采芙蓉》一诗中,哪句话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的写法?(1.0分)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17、下列作品属于《古诗十九首》的是: (1.0分) C、《迢迢牵牛星》
18、《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代是: (1.0分) B、东汉
19、下面哪一个集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1.0分) D、《文选》
20、《上邪》是一首杂言诗,但没有 句: (1.0分) C、七言
2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上邪》诗中女主人公设想的情景?(1.0分) A、三更见日头
22、乐府民歌《有所思》的内容是:(1.0分) C、描写爱情
23、汉乐府民歌长于:(1.0分) B、叙事
24、“乐府”一词的初始意义是:(1.0分) D、音乐机构名
2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四联中,哪一联表现了作者豁达的情怀? (1.0分) C、颈联
26、“寤寐思服”的“服”字当作何解?(1.0分) B、思,怀
27、以下哪一项为《关雎》篇使用的连绵字?(1.0分) B、窈窕
28、《蒹葭》是一首描写什么内容的诗篇?(1.0分) C、怀人
29、以下哪一项是《诗经》的表现手法?(1.0分) A、兴
30、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1.0分) C、《诗经》
31、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运用了三个典故。下列哪一项中的古人与这三个典故无关? (1.0分) D、曹操
32、《沁园春》[斗酒彘肩]一词中,作者以奇妙的想象,虚构了三位古人的精彩对话,这三位古人不包括: (1.0分) A、李白
33、《沁园春》[斗酒彘肩]一词是作者为寄答哪位词人而作的? (1.0分) C、辛弃疾
34、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自称: (1.0分) A、江南游子
35、 以下哪位词人专力作词并大量创制慢词? (1.0分) A、柳永
36、《声声慢》[寻寻觅觅]的主要情感基调是:(1.0分) B、抒写孤苦无依之悲
37、《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抒写昔盛今衰、身世变迁的词句是: (1.0分)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38、下列词作中,采用铺叙手法描写景物的是: (1.0分) C、《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
39、《望海潮》是描写都市题材的词作,它描写的是下面哪一座城市的风光? (1.0分) C、杭州
40、从《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中“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词语来看,这首词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1.0分) B、口语化
41、《菩萨蛮》[小山重叠]一词中,哪一句暗藏了所写女子的心思?(1.0分)D、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42、 以下哪首词的主题是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1.0分) C、《虞美人》[春花秋月]
43、我国词史上,“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的著名词人是: (1.0分) B、李煜
44、《菩萨蛮》是: (1.0分) C、词牌名
45、词的起源与什么直接相关? (1.0分) D、音乐
46、以下哪位词人词作的出现,标志着文人词走向成熟? (1.0分) A、温庭筠
47、下列《长亭送别》中的唱词,运用了以景托情抒情手法的是:(1.0分) A、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48、被誉为“曲状元”的元代散曲家是: (1.0分) B、马致远
49、《[越调]天净沙?秋思》的中心画面是: (1.0分) C、古道瘦马
50、笼罩《[越调]天净沙?秋思》全篇的景色是: (1.0分) D、夕阳西下
51、元杂剧《西厢记》所演绎的故事情节始见于: (1.0分) A、元稹《会真记》
52、苏轼在《前赤壁赋》一文中所表现的主要心理状态是: (1.0分) B、旷达
53、苏轼的名作《前赤壁赋》是一篇: (1.0分) B、文赋
54、《前赤壁赋》中,作者借以抒情说理的主要事物是: (1.0分) B、江山、明月、清风
55、《前赤壁赋》中,“客”代表的是:(1.0分) D、苏轼思想矛盾中的消极面
56、下列各句,表现苏轼失意时情绪消极一面的是:(1.0分) B、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57、在宋代作家中,文艺成就最多的文学家是: (1.0分) C、苏轼
58、《前赤壁赋》行文的内在线索是:(1.0分) B、感情的变化
大学语文练习第2章
一、单选题(共31道)
1、鲁迅先生《灯下漫笔》中的“古人的良法美意”、“自然就‘皇恩浩荡’了”等语,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1.0分) B、反语
2、下列《论毅力》中的论证,未运用类比法的是:(1.0分) D、“殆幸运儿”之说
3、鲁迅先生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1.0分) A、《狂人日记》
4、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说:“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这里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1.0分) C、暗示
5、下列例句,体现民众处在“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有: (1.0分)C、乱离人,不及太平犬
6、下列论说文中运用了驳论方法的是: (1.0分) C、《季氏将伐颛臾》
7、贯穿《论毅力》全文的表现方法是: (1.0分) C、对比
8、《论语》一书的编纂者是: (1.0分) D、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
9、下列各句中,“知”字可以释作“知道”的是: (1.0分)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以“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为论据,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思想。这种论据属于: B、名人名言论据
11、以下哪一个词语不出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1.0分) B、多行不义必自毙
12、我国先秦时期一部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1.0分) A、《论语》
13、“郑伯克段于鄢”这句话原出于: (1.0分) B、《春秋》
14、《左传》是记载什么内容的史书? (1.0分) C、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历史
15、下列各句(词)中的“相”字可以释作“辅佐”的是: (1.0分) B、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16、下列文章中,既是记人散文,又是文艺随笔的是: (1.0分) D、《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17、非见于《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中的成语是: (1.0分) B、开柙出虎
18、苏轼在赠给文与可的诗中说:“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这里暗示和照应前文的一个文艺思想是: (1.0分)
A、胸有成竹
19、《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最能体现统治者道德虚伪的细节是: (1.0分) B、庄公母子“隧而相见”
20、《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京城大叔先“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接着“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这说明他的性格中有怎样的一面? (1.0分) D、贪婪狂妄
21、《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作者详细描写的是: (1.0分) D、战争的起因及矛盾不断激化的全过程
22、下列各句中的“乘”字可以释作“趁”的是:(1.0分) D、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
23、 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是:(1.0分) C、韩愈
24、在《张中丞传后叙》一文中,作者补记许远的事迹,用的是:(1.0分) B、夹叙夹议法
25、《张中丞传后叙》一文中,南霁云的性格是: (1.0分) D、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26、《张中丞传后叙》一文中,当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对于刻划南霁云的形象来说,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1.0分) B、侧面描写
27、《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先写登西山之前的游览情形,这种表现方法是:(1.0分) C、铺垫
28、《永州八记》的作者是: (1.0分) A、柳宗元
29、《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主要抒情方法是:(1.0分) B、寓情于景
30、体现《始得西山宴游记》全文记叙线索的两个字是:(1.0分)D、始得
31、下列各句中的“数”字可以释作“屡次”的是:(1.0分) D、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
大学语文练习第3章
一、单选题(共11道)
1、干宝《搜神记》是一部主要记载什么内容的小说集?(1.0分) A、志怪
2、下列我国民间故事的结尾与小说《韩凭妻》的结尾文化内涵不同的是: (1.0分) D、白娘子被镇压在塔下
3、《虬髯客传》是我国唐代哪一个时期的传奇作品? (1.0分) D、晚唐
4、下列哪一位文学人物不属于“风尘三侠”? (1.0分) C、红线
5、《虬髯客传》中侧面描写了一位唐代帝王,这位帝王是: (1.0分) B、唐太宗李世民
6、小说《伤逝》写到了主人公涓生和子君爱情破裂的四种主要原因,以下哪一项不在这四种之内? (1.0分) C、子君父亲的干预
7、《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在哪座城市历经两年创作出来的作品? (1.0分) B、上海
8、在小说《围城》的结尾,主人公方鸿渐为摆脱婚姻困境而打算进入的另一座“围城”是: (1.0分) D、重庆
9、小说《命若琴弦》通篇使用的表现手法是: (1.0分) B、象征
10、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以描写男女爱情为主题的小说? (1.0分) C、《伤逝》
11、小说《命若琴弦》中,“琴弦”这一意象的内涵是: (1.0分) C、我们赖以生存的手段
篇三:《春》阅读及答案
《春》
(一)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
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
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 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__,本文指___________________,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_____ ________,“杨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 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
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并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
① ② ③ ④
4、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 和 的特点。
5、“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这一句先说春风“像母亲的手”,是比喻;又顺着说它能“抚摸”,是拟人。这个句子通过比
喻和拟人的使用,写出了春风怎样的特点?
6、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
会有什么影响?)
(四)
小草偷偷的从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的。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粉的像( ),白的像( )。②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 杏儿 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翁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③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6、给加横线的句子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根据上下文填写括号中的文字。
7、描绘“春花图”时,除了色味结合、虚实结合之外,还有______结合、________结合。文中画横线的三处分别表现了地上野花的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用“花”字开头的短语分别概括文中①、 ②、③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中的“钻”改为“长”,效果有什么不同?
2
9、“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南宋的《 》诗,它的意思是 这首诗的上一句是。
的特点。
(五)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还眨呀眨的。
9.段中运用了精妙的拟人,如: 10.段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如: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11.段中运用了精美的排比,如:
12.段中运用了奇美的想像,如:
(六)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0、在空白处填上课文的原句。(2分)
11、“斜织”一词表现春雨的什么特点?(3分)
表现了轻盈、细密的特点
12、文中写了什么自然景物?各有什么特点?(4分)
写了树叶儿,特点是绿得发亮。写了小草,特点是青得逼你的眼
1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黄晕:
静默:
14、下列语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雨特点,请用恰当的词语把春雨的特点概括出来,写在括号内:(3分)
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C、人家屋项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烘托: 10、作者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来比喻春风,是因为春风有 和
A、春雨之多;B、春雨之多、细、亮;C、春雨之轻
15、在这段文字中,除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试概括都写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4分)
写了灯光;撑着雨伞慢慢行走的人;工作的农民;写了房屋。作用是烘托春天雨夜的安宁、和平和生气
16、写出语段中写色彩的三个词。(3分)
绿、青、黄
17、语段中与“稀稀疏疏”相对应的词语是
3 。(3分)
、一点点
18、从远、近角度看,这段文字对景物描写的顺序是(C )(3分)
A、由远及近,有动有静 B、由近及远,有动有静 C、由近及远,有静有动
19、“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使用了 A、闪光 B、紧密 C、细长
比喻、排比;BAC
(七)
小草偷偷------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还眨呀眨的。
1.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生动性: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
钻: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②花下成千成
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
闹: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声音,也写出了气势
2.第一段写草,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草的特征: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第一段虽写春草,但写了人的动作行为,目的是(C )
A.草地上有人在活动,所以要写。 B.说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愉快,通过这些动作行为就可以反映出来。 C.写人的动作行为,实际上是间接地写草地,突出草地的嫩绿可爱。 D.写了春草,又写了人的动作行为,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4.作者写春花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哪几个方面的特征?
嗅觉、视觉;品种多、花色艳、花味香
5.短文写春花花色艳、品种多,可用成语 繁花似锦
6.描写春花的文字,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表现春花多艳,惹人喜爱
7.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虚写的句子是:
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8.文中写春花是 正面;侧面
9.文中的“你”和“我”是指桃树、杏树、梨树:。
(八)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4 的修辞手法,分别形容雨丝 、 、 。(4分),突出了春草怎样的特征: 钻、嫩嫩的、绿绿的、满;质地软、色泽绿、长势旺盛;对春草的喜爱。来概括。 闭了眼,树上仿 描写,写蜜蜂等是对春花的 描写。
人家屋顶上全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着。
1.文中“吹面不寒杨柳风”是朝志南和尚写的中的诗句,这句诗中引号的作用是 。
南宋、《绝句》、引用
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⑶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⑴引用、比喻⑵拟人⑶排比、比喻
3.第1自然段中的四句话,从人的感觉的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风送暖的景象,请将相关的项目用线连起来。
第①句 嗅觉
第②句 听觉
第③句 触觉 春风轻柔温暖 鸟鸣之宛转动听 嘹亮的短笛声
泥土清新的气息 ) ) ⑵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 第④句 视觉、听觉
嘹亮的短笛声 ① 触觉;春风轻柔温暖 ②嗅觉;泥土清新的气息 ③视觉、听觉;鸟鸣之宛转动听 ④触觉;
4.第1自然段如果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划分层次,正确一组是( B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5.文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C )
A.混 脑 罩 静默 B.夹 恼 盖 沉默 C.混 恼 笼 静默 D.混 恼 飘 静默
6.“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道你的眼”,这句话刻画出雨中的树叶和小草的什么特点?
刻画出树叶和小草被春雨滋润后,清新碧绿的美好姿态。
7.作者描写春雨时,既正面描写了雨的形态,又通过雨中景物进行侧面描写,请举出五种雨中的景物,并结合词句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种景物:树、草、灯、房、人,由“安静而和平”“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静默”这样的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喜爱、欢悦、满足的感情
(九)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划分层次,并说说两层分别勾画了两幅什么图画,第一层和第二层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 白天细密的雨景;傍晚宁静的雨景;第一层是正面描写,第二层是侧面描写。
2.这段文字描写的春雨的特点有
多、细、密、光亮闪烁、连绵不断等
3.这段描绘了一幅春雨图,这幅画着力表现
5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