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课:写景文章的阅读
年级: 六 班别: 一对一 科目: 语文 日期: 2014 年 3 月 22 日 课次:
博文教育讲义
一、课题名称:写景文章的阅读
二、学习目标:
引导孩子把握阅读写景类文章时要注意的三点:1、注意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表达效果。2、注意分析文章的表达顺序。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过程
(一)知识要点
1、什么是写景?
写景就是描写景物类,基本上属记叙的一种。在写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
景自然交融。
一般我们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来写景,这样可以使景动起来!在写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中常常会有景物
描写,这些景物描写一般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起到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显示中心的作用。记叙文中也有一类文章,专门描写时令节气、山川湖海、日月星空、阴睛雨雪、花草树木以及居住环境、风土人情等等。怎样阅读写景的记叙文呢?
2、阅读写景类文章时要注意的三点:
(1)、注意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表达效果。(2)、注意分析文章的表达顺序。(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典型考题详解: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山美景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了。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是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
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象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在那白雪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小山坡上,有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白、紫,无彩缤纷,绚丽夺目。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不用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你最心爱的鲜花。
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呢?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耸立( ) 特别( )
(2)找出文中的两个打比方的句子,用“ ”划出来,读一读,并填空。
① 第一句把( )比作( ),把( )比作( )。
② 第二句把( )比作( )。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骑马走在花海中,觉得人( ),马( )。
②文中作者具体描写了( ) ( ) ( )等景物,写出了天山的美。
年级: 六 班别: 一对一 科目: 语文 日期: 2014 年 3 月 22 日 课次:
(4)找出文中同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的情境相似的一句话,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文中揭示中心的一句话用“——— ”划出来。
(6)将第二自然段用“/”分成三层,并写出第二层的层意。
第二层的层意:
(三)举一反三训练,阅读理解并回答问题
(一)春之图
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____(A.点 B.抹
C.片 D.道)微不足道的青,都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湖生辉,___(A.摇荡 B.澎湃
C.荡漾 D.滚动)着幸福的涟漪。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 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水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的希望、梦幻和理想。
热爱春天,播种春天、采撷春天吧!用我们的言传身教去呵护春天、关心春天,用我们的心血精力去编织春天、灌溉春天;呵护关心春天的风吟鸟啼柳绿花红,纺织灌溉春天的田园风光妖娆风情,让春天常驻我们身边,永驻我们心灵深处的爱心家园??
1、结合语境在第①段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词语(依次填序号)。
2、第②自然段文字中作者描绘了哪几幅春之图?
3、从内容上看,第②段文字与第①段中哪句话相照应?
4、根据文中第③自然段的意思,想想看,春天还是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再写出一例。
5、本文在描绘春天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试写出两种,并举例。
6、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年级: 六 班别: 一对一 科目: 语文 日期: 2014 年 3 月 22 日 课次:
7、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春天"还蕴含着另一种意思,请加以辨析说明.
(二)三 峡 之 秋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
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
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
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的早,而去得特别的迟。
于是,在青色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到它
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1)三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的原因是( );“而月亮也来得很迟很
迟”的原因是( )。
(2)第4小节重点写( ),显示了三峡( )时的特点:( )。第5、6两
小节先写( ),重点写( ),突出了三峡( )时的特点( )。
(3)作者是按( )顺序来描写三峡在( )景色变化的。并写出体现这一顺序的
词语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文中一个既有比喻又有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5)全文表达了作者赞美( ),热爱( )的思想感情。
(6)描写长江及三峡的古诗有不少,你能默写两句吗?试试看。
年级: 六 班别: 一对一 科目: 语文 日期: 2014 年 3 月 22 日 课次:
苏雪林《溪水》
我们携着手走进林子,溪水漾着笑涡,似乎欢迎我们的双影。这道溪流,本来温柔得像少女般可爱,
但不知何时流入深林,她的身体便被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
早晨时她不能更向玫瑰色的朝阳微笑,夜深时不能和娟娟的月儿谈心,她的明澈莹晶的眼波,渐渐变
成忧郁的深蓝色,时时凄咽着忧伤的调子,她是如何的沉闷呵!在夏天的时候。
几番秋雨之后,溪水涨了几篙;早凋的梧楸,飞尽了翠叶;黄金色的晓霞,从杈??树隙里,深入溪中;
泼靛的波面,便泛出彩虹似的光。
现在,水恢复从前活泼和快乐了,一面疾忙的向前走着,一面还要和沿途遇见的落叶、枯枝??淘气。
一张小小的红叶儿,听了狡狯的西风劝告,私下离开母校出来游玩,走到半路上,风偷偷儿溜走了,
他便一交跌在溪水里。
水是怎样的开心呵,她将那可怜的失路的小红叶儿,推推挤挤的推到一个漩涡里,使他滴滴溜溜的打
圆转儿;那叶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来;水笑嘻嘻的将手一松,他才一溜烟的逃走了。
水是这样欢喜捉弄人的,但流到坝塘边,她自己的魔难也来了。你记得么?坝下边不是有许多大石头,
阻住水的去路?水初流到石边时,还是不经意的涎着脸撒娇撒痴的要求石头放行,但石头却像没有耳朵似的,板着冷静的面孔,一点儿不理。于是水开始娇嗔起来了,拼命向石头冲突过去;冲突激烈时,浅碧的衣裳袒开了,露出雪白的胸臂,肺叶收放,呼吸极其急促,发出怒吼的声音来,缕缕银丝头发,四散飞起。
噼噼啪啪,温柔的巴掌,尽打在石头皱纹深陷的颊边,──她真的怒了,不是儿戏。
谁说石头是始终顽固的呢?巴掌来得狠了,也不得不低头躲避。于是水安然渡过难关了。
她虽然得胜了,然而弄得异常疲倦,曳了浅碧的衣裳去时,我们还听见她断续的喘息声。
我们到树林中来,总要到这坝塘边参观水石的争执,一坐总是一两个钟头。
1.这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作者赋予溪水以少女般的性格。请你说说文章先写溪水______________;
再写溪水______________;最后写溪水_________________。(3分)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笔下的溪水具有怎样的个性特征?(4分)
3.从全文看,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4.请从文中摘抄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并作简要的赏析。(4分)
5、细读前两段,说说溪水“凄咽”“沉闷”的原因是什么?
家长签字:
年级: 六 班别: 一对一 科目: 语文 日期: 2014 年 3 月 22 日 课次:
1、你认为作者赞美粉笔的原因是:
。
2、奉献是一种无私的美,它无声无息,但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仿照句子样子你写几句:
奉献是 ;
奉献是 。
习 作 点 睛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方法点睛: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也是 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已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1景物描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具有说明事情发生的环境、烘托人物心情等作用。2借助具体的物象,含蓄地表达文章的主旨。3满怀真情,做到融情于物,借物抒情,使人能受到感染。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时,描述的事物的特点, 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就能清楚地认识到,本文借 物要说明什么,要借物赞誉怎样的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借物喻人” 的方法,也就失去了使用的意义。【思考练习】(1)思考:什么叫借物喻人?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作文可以收到怎样的 效果?需要注意什么?
(2)写一种自己最喜欢、最热爱的事物,要求自己拟定题目,正确 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年 月 日
- 荐冬梅傲雪(600字)作文
- 荐雨(500字)作文
- 荐故乡的河(500字)作文
- 荐灵动樱花(450字)作文
- 荐美丽的冬季(4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