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指导小学生写作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1000字]

写作方法2021-01-26 17:05书业网

《利用多渠道阅读,指导小学生写作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2010年3月我们学校申报的语文课题——《利用多渠道阅读,指导小学生写作方法的研究》被立项并确定为市“十二·五”重点课题。在校领导的关心和各位县教研员的指导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两年来,我们围绕这个课题研究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已告结束,我们特准备此报告,申请对我们实验和研究的成果进行鉴定。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现状

但近年来,随着教改的深入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翻阅我们学生的试卷不难发现,阅读题往往是得分率较低的题目,而且阅读丢分多的学生,他的作文无论是从选材上,还是文笔上,也是水平一般,有的还有跑题现象.这充分说明阅读与写作,“就好像鸟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否则就无法飞向天空;哪怕是其中的一个翅膀受了稍稍的损害,想要高飞也绝无可能.”

但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杂、乱、华、死和读写严重脱节的现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读写能力弱于其他学科的能力。学生在口语交际和阅读教学中尽管学到了不少的习作知识,但不能运用到习作中去,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比较突出的原因是在语文教学中将习作教学孤立地,封闭地进行,没有与口语交际教学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没有做到说中学写,读中学写的同步发展,如果我们能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使学生在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去。同时,在作文中形成的知识技能,也能促进阅读教学。以达到“读中悟写,以写促读,推动表达”的学习效果,学生的语文素养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教育研究工作者和教师在听说读写训练方面进行过不少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出现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但这些理论和经验目前还是分散的,零碎的,听说读写训练的科学实验和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专著也不多。本课题要将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整合进来对学生进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研究。

2010月针对我校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我们着力于将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整合进来对学生进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研究。,在课题实施过程中,

学生的阅读渠道拓宽了,阅读量明显增大,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习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2、选题的理论意义:

1、理论意义:《课标》所要求的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阅读教学,其理想境界应该是:读写有效沟通、工具人文和谐、文意能够兼得。“读中悟写,以写促读,推动表达”教学途径,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规律,按照系统、有效教学的原则,建构起来的有利于读写沟通、从读学写、读写互促的具有操作性、引领性的教学基本框架或结构。

3、实际应用价值:

1、我们将在探索总结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推动表达”等基本理论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践提炼出读写结合具体操作策略和方法,有助于小学生读、说、写教学质量大面积提升。 2、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提高教研能力,形成教研氛围。

3、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促使他们保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促进学生听说、阅读、说话能力的协调发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更新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2. 引导学生将语文的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让学生在欣赏汉语表达技巧艺术感染力,感受汉语表达艺术的极致高度,为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写作心理建立一个发展平台,为学生的思维表达作出了实例示范。

3.增加学生对文本的语言的理解的深度、力度和广度,并内化为习作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准确提炼各种表达方法的同时,并能灵活大胆地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课题研究的内容

1. 利用好教材这一“读写结合”的好资源,体现习作与阅读的有机结合。

2、利用好教材这一“读写结合”的好资源,极有利于提高学生读写水平。

3. 提炼从阅读中明白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并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上去。 4. 推荐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将语文的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课题研究主要观点:

1.口语交际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2.利用文本语言积累习作语言(即仿写)是小学生习作的重要起步途径。

3.在多渠道阅读中积累语言和方法,是进行习作的途径之一。

4.读中积累,写中体验,在多渠道阅读中,指导小学生的写作方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首先讨论制定具体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计划,搜集购买教师辅助资料及学生用书、用本,编辑辅助教材,深入做好阶段性研究工作,研究汇报以教师的公开研讨课、教师教学案例、学生日记、学生习作集、等形式进行。

一年级依托课本进行仿说、仿写练习,培养学生简单的写话能力;二年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三年级拓展阅读范围,并结合我校科技特色、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在做中积累,学中体验,切实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促进学生在中高年级听说、阅读、说话能力的协调发展,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作文教学回归本体,真正做到放文,放情,放形。

研究的方法

主要有:文献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和案例研究法。 文献法: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阅读教学的理论,关注习作教学资源、习作指导方法的论述和观点,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其它教学教育理论,提高课题研究组成员的理论水平。

理论研究法:搜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总结归纳经验,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渠道阅读,指导小学生的写作方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的理论假说,开展实践验证。

行动研究法:组织实验教师结合自身及班级实际,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不断创新。

经验总结和案例研究法:及时总结经验和典型案例,并加以理论分析、归纳。通过阶段性总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总结出实验的主要经验,及时推广运用。

三、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能力水平、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课题方案的实施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3-2010.9)

1.实施目标:

⑴用导读法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训练学生从阅读中寻找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读书热情;

⑵培养学生的在习作中运用写作方法,使学生乐学、善写、会写,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2.主要途径:

①课文诵读

②好句、佳段仿说

③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课。

④阅读推荐童书。

3.阶段研究成果形式:教师教学设计、阶段研究性论文等

第二阶段(2010.10—2011.9)

1.阶段性研究目标:

①培养学生积累材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步养成观察和写日记的习惯。

②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的规范化程度。

③能运用阅读积累学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顺利实现从阅读实践到习作实践的迁移。

2.主要途径:

①诵读佳段名篇,做好词句段的积累。

②积累、领悟、揣摩写作方法

③练笔本:续写、仿写、补写、改写等小练笔,

④写日记

第三阶段: (2011.10—2012.3)

1、阶段性研究目标:

①让学生掌握一些习作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习作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②拓展日记素材范围,增强读写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大胆写作的意识。

2、主要途径:

① 加大阅读量,设立图书角。

②日记内容多样性(观察日记、活动日记、生活日记等)。

③创设多种活动空间,听故事、观看优秀影片、讲故事等活动。 ④创编作文集。

四、研究内容及过程

我们课题研究意义在于,引导学生为兴趣而读,为提升语文素质而读,在读书中获益,在读书中成长。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并确保了习作成为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特别是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顺利实现从阅读实践到习作实践的迁移。。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措施

本课题的准备比较充分,为了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有序地进行,课题组的一系列工作实实在在。

1、重视教师自身的学习。拒绝理论,就是拒绝进步,实践就只能在低层次上重复。因此,我们采取多种手段,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阅读教育教学杂志上与课题相关的文章,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自己的教科研水平。“亲其师,信其道”,要教育学生读书,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读书,我们课题组成员除了阅读教育类的书,还阅读文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教师读书的身影随处可见。

2、制定规范合理的研究制度。①每学期初,我们课题组成员共同共同商讨出可以研究计划,使组员能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②每位成员每学期在组内上一节研讨课,并充分发挥每节课的作用,组织大家自评互评。③课题组每月集中活动一次,除了进行课堂教学研讨外,还交流学习心得,分享经验,提出困惑。

3、课题研讨形式丰富多样。①沙龙式研讨。让教师的教育理念越辩越明,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用正确的思想引导我们的教育行为。②阅读心得。教师把研究过程中的理念和思考写成文章,相互交流,并且积极投稿。③课堂教学。我们以学校的阅读公开课为立足点,进行这方面的实施和探讨。

(二)进行有效的课题研究

1、利用好教材这一“读写结合”的好资源,极有利于提高学生读写水平。根据新《课标》精神编写的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在“读写沟通、读写互促”上的特点都非常突出,应该说都是引领学生“从读学写、文意兼得、增强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好“范本”。因此,充分把握教材在

这一点上的特点,利用好教材这一“读写结合”的好资源,体现习作与阅读的有机结合,其具体设计做法是:一方面在阅读教学和课后思考题中安排续写、仿写、补写、改写等小练笔,引领学生积累、领悟、揣摩并及时运用写作方法,一方面在“语文天地(或“语文园地”)中设计专门的习作练习题(北师大版教材称为“笔下生花”),一般采用话题习作的形式,使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实践能够与单元文化的主题有机地整合起来,确保了习作成为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特别是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顺利实现从阅读实践到习作实践的迁移。

2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低年级:阅读拼音版的、图文结合的图书,特别是一年级上学期,主要以听故事代替“阅读”,开展讲故事、表演颂等简单易行的活动,让学生适应读书的学习方式,关注图书,从而爱上图书。中年级:由阅读单篇文章向阅读整本书过渡,带领学生进阅览室参观、阅读,开展“背诵古诗词”、“朗诵会”、“摘抄好词好句好段”等活动。高年级:学生阅读学习方式日趋成熟,情感日益丰富,本阶段我们安排“读书演讲”、“读书手抄报”、“写读后感”“作文大赛”等活动。学生的语汇日渐丰富,写作方法和技巧运用恰当自如,口语表达能力逐渐增强,写作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3、推荐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将语文的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我们联系课堂教学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教了《海伦凯勒》,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三顾茅庐》,推荐《三国演义》(少儿版);教《开天辟地》推荐《中国神话故事》等。这种方式推荐图书,由于课内外有联系,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受学生欢迎。我们还根据他们的思想状况、阅读能力以及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我建议他们多看一些文字作品,如《儿童文学》、《安徒生童话》、儿童版的《唐诗三百首》等。对一些爱好科幻的学生,我就帮助他们选择《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神奇的宇宙》等,从不同的渠道去开拓他们的视野,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我们还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建议家长为孩子购买合适的图书。原先在班里出现的《超人大战怪兽》、《乌龙院》等连环画册渐渐被一些富有哲理的少年文学读物所代替了,同学们已经意识到自己该看些什么样的书了。

在阅读指导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重要,因为正确的习惯会使人受益终身,阅读也是如此。我发觉有些学生在阅读中只重视故事

内容,并不重视有关的语文知识和写作方法和技巧,因此我要求他们在课外阅读中除了要认真读书,掌握文章的内容外,还要养成对优美词句,精彩句段要有所记录的习惯,并引领学生积累、领悟、揣摩并及时运用写作方法。三年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五、研究成效及问题思考。 (1)指导学生理解范文

范文是仿写的依据,理解范文是仿写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加强默读、朗读、复述、背诵、听写训练,使语文教学真正起到训练学生思维、丰富和发展学生语言的作用。解题时,要联系审题,读课文,要联系立意、选材,说段意、分层次,要考虑编写作文提纲。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语言上汲取了营养,而且也使学生学会了表达方法。

2、构建了口语交际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新课程的一种课类。“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语言实践”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是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激发童心童趣,让学生的口语能力在训练中得到有效的提高。我们在课堂中的做法有:

(一)注意课内外结合,丰富语文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活动是什么?是听说读写。

读,是最经常、直接的语文实践。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的老师;一份好报,就是一位好的朋友。引导儿童勤于阅读好书好报,从书报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有利于提高儿童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有利于培养儿童爱美的情趣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有利于陶冶儿童的性格,发展儿童的智能。在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选择内容健康有益、语言生动活泼的读物向学生推荐、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通过多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

写,是最能表现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一种活动。因此,在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拿起笔,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

(二)、让学生在丰富的体验中积累

习作教学必须创设大语文教育环境,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等学校、家庭、社会、自然各种情境中,引导学生用童心去感受生活,用童眼去观察世界,用童身去体验生活,增强积累,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注重引导学

生多读书,广积累,丰富文化底蕴,增强语言积淀,做法每周开设1节阅读课,发动学生订阅一些报刊,建立班级图书角,教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适当教给读写方法,重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好五种类型的读书笔记:摘抄型(摘录优美词语、名言警句、文笔精华等为作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提纲型(写出文章的要点或故事梗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感想型(读后感、写作体会);评价型(评价书中的人物或事件,辨别美与丑,善与伪,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想象型(采用读写改写或扩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想象力)。积极开展“三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座谈会)。二赛(朗读背诵赛、读写知识赛);两评(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展评)等活动。

(三)实验中总结的经验

1、课内读写结合的五个联结点。

①阅读中的审题与作文的拟题相联结;

②阅读中材料的品评与作文中材料的选择相联结;

③阅读中区分文章主次与作文中安排详略相联结;

④阅读中归纳中心与作文中突出中心相联结;

⑤阅读中语言的赏析与作文中用词造句相联结。

2、课外读写结合的三个目的。

课内阅读从阅读起步,以读带写;课外阅读从写作起步,以写带读。 ①带着积累词语的目的去阅读;

②带着搜集间接材料的目的去阅读; ③带着学习写作知识和技巧的目的去阅读。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的结论是: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地实施读写结合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我们的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并不意味着本项实验研究活动的结束,该课题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一)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在同一班级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实行“读写结合策略”实验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如何让尖子学生“吃得饱”,程度差的“吃得好”,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佳的发展,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 调研报告的格式及写作方法
  • 检讨书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 典型材料、经验介绍材料的写作方法
  • 申论写作方法 [1000字]
  • 高中高考英语作文写作方法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