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形势与政策学习报告

学习报告2018-04-16 18:32书业网

篇一:2013年至2014年形势与政策学习报告

形势与政策课学习报告

关键词: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经济体制;法治中国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程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其教育时间、方式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开展立体教学、实行集中讲授(安排4次课堂专题讲授或者专题报告)、加强网络教育,建立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网站,及时宣传报道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等,提供了学习形势与政策的内容丰富、针对性和时效性强的教学资料。

在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关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学习。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仍是重中之重,是龙头。这说明了发展才是核心问题。其核心思想是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法跟过去不同,原来市场是基础性作用,是铺垫,现在是决定性作用,是市场说了算。政府职能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守夜人,更符合市场关系。

我对于《决定》中所提出的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有很深的感悟。《决定》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以现实社会问题为政策导向,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举措,包括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并以此为基点落实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如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等。 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是全面深化的改革,一方面注重国家政策的延续

性,一方面又是在以前的基础上更深层次触及到社会根本问题的改革。而我认为推进法治改革对于会议提出的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或者说这些一系列的改革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就如同木桶理论中各块木板,每一项改革代表其中的一块木板,而改革的总体目标既国家的总体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则可以视为木桶之中的水,任何一项改革的确实都将导致整体改革效益的下降,各项改革之间相互具有很大的牵连性。从推进法治改革的角度来看,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影响: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需要法律的支撑。《决定》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而宪法是规定国家基本制度的根本大法,进一步强化宪法的权威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现代市场体系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与之对应。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法律。在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这是因为市场经济内在地需要法律,没有法律就没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必然是、也必须是法治经济。通过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法律外部环境,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民主稳定的政治局面、安居乐业的社会秩序和切实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

三、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的保障。建设生态文明,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而这些基本的资源环境保护制度的落实实施都需要法律予以最终的保障,建立健全我国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

四、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体系需要法律权威的支持。法律绝不仅仅是政府治理和控制社会的工具,在更关键的另一个方面,法律也是社会控制和规范政府与公共权力的工具。法律至上应成为安排法与权关系的基本原则,法律在公共权力面前取得独立和最高的权威地位是廉洁政府的必然要求,既一切公共机构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一切公共权力的行使都必须具有合法性,无论是具体的政府官员,还是政府本身,违法行使公共权力都会引起法律责任,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

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是在《决定》中第一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央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的概念,其核心内涵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具体包括强化执政党领导地位,进一步建设人民民主和以法治为基础建立规范的国家治理体系等目标,其中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水平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新的提法,也是《决定》中的一个亮点。《决定》第一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含义十分深刻。过去我们说国家和人民的关系,叫国家统治,后来叫国家管理,现在改称国家治理。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一个重大的突破。 从“统治”到“治理”,我们可不要小看了这一字之改。它是一个治国方略的总体思想的变化。国家统治或国家管理的内涵,以前是我强你弱,我说你听,我居高临下,你伏而听;我是统治者,你是被统治者;我是管理者,你是被管理者。国家管着社会,管着百姓,管着被统治的对象。老百姓到政府部门办点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缘由之一,就是因为这个统治和管理的观念在作祟。现在用“国家治理体系”的提法,是一大改变。首先,国家治理体系强调多主体,国家管理者是主体,人民也是管理的主体,还有各组织、各单位,都是参与管理者,都是主体之一。这把过去的一个主体变为多主体。民主融入了治理,人民融入了治理的主体,这不是削弱了国家治理,而是强化了国家治理。这样一来,老百姓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就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将会更公正和公平。各级干部如果都接受了这个新概念,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怪事也许可以减少,国家治理可以更见成效。此外,治理一词,现又用于其他的一些方面,如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治理,实现了从统治国家、管理国家到治理国家的新跨越。这也为政治体制的改革,奠定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次,国家治理,治理的方法和渠道也体现了多元化,将有许多新的变化。治理既有从上到下,也有从下到上,甚至可以从中间向上、向下延伸开来、铺展开来。可与预期的是,未来的八年将是治理方式发生大变化的八年。

还有“推进”两字,也值得推敲。“推进”是渐进,而不是跃进;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不是一口吃成一个胖子。这体现了中央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总体思路,也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总方针。

综上所述,中国35年来的改革开放,领域不断拓展,程度不断加深,层次不断提升,统筹社会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是中国改革包含

新的目标、进入新的阶段、达到新的高度的根本标志。

以上为我对于本学期形势与政策学习内容的一点心得体会,如言辞间有不当之处,还望老师多加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国经济网/c/2013-11/15/content_84654943.htm

[3]《决定: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 搜狐网http://business.sohu.com/20131115/n390232396.shtml

[4]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搜狐网 http://business.sohu.com/20131115/n390232646.shtml

[5] 《全方位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4/c_125699844.htm

篇二:形势政策学习报告

形政学习报告

姓名:杨问成 班级:茅材班 学号:20130077

关键字:强国路; 中国梦; 伟大复兴; 国家战略。 摘要

新中国建立至今,已有60余载的光影了,一代代领导人都致力于强国之路上。也正以为如此,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在日益提升,成为了当今世界第二经济体系。对于这个成就,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觉得十分的骄傲与自豪。可在这份骄傲与自豪的背后,究竟又有多少辛酸与血泪是不为人知的。毫无疑问,当今的中国正在遭受世界强国的排挤,炎黄子孙的中国梦的实现难上加难。我们究竟应该走怎样的路,实行哪种战略才能完成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正文

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可是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形政,这表现在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作为学生的我们,除了要理解课堂上的讲解,好要试着对自己和自己的生活进行剖析。每天都会在网上看到形形色色的新闻报道,也会偶尔听说一(转 载于:www.zaIdian.cOM 在 点 网)些令人骇然的言论,都在增加着我们的见世面。再者就是今年形政课上新开的网上教学提供的那些珍贵视频以及那些专家对于中国国家战略的分析讲解,真的大大的开阔我们的眼界。加上自己平日的积累,原来这就形成了我们心中的世界格局。

一、 学习内容:

(一)大国崛起系列:

1、西班牙与葡萄牙,这两个以牙齿命名的国家,无疑是开启了西方国家重新认识这个地球的大门。他们的国土面积虽然小,却用坚船利炮, 掠夺着世界各地的财富,成为超级强国。不幸的是这些财富并没用来建设国家,却是奉献给了教廷,结果霸权没多久便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2、荷兰的成功是一个注重商业贸易的结果!荷兰人注重资本,注重商业,已经超过了其他的一切了。可没有自己的政权,也不能长久的兴旺。与之对比,英国有威严的王权,独特的君主立宪体制,虽然远离大陆,却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宏图伟业,最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3、作为西欧大陆的两个大国,法、德二国自然也先后崛起。法国是一个

革命不断的国家,曾经出现过很多个不同的政权。尤其在拿破仑的铁

骑之下,征服了大半个欧洲。之后便是德国的崛起了,曾经的四分五

裂,多达300多个小城邦国家,到最后的最终统一,成为军事和经济

强大的德意志。

4、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是亚洲国家中的异类!明治维新之后,二十年的时间之内,她脱颖于亚洲诸国,一枝独秀,位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前苏联,曾经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借助彼得大帝的基础,社会主义政权的统治,成就了苏联令人膜拜的伟业。

5、如果说,两次世界大战摧残了世界的文明,那么她唯一成就的,就是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了。美国绝对是一个靠发战争财的国家,20世纪依靠战争使自己强大,到了21世纪,依旧依靠武力在全球建立自己的秩序,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

(二)专家讲解系列:

1、从军事上看,自从冷战结束后,世界军事力量的总体规模是下降趋势, 但多数国家的军队质量水平却在不断提高。加强军事力量,仍是当代

维护与扩展各国利益的重要手段,是在多极化格局中争夺重要地位的

战略筹码。超级大国美利坚,它拥有一支全球性进攻的军事力量。近

年来虽然人数有所减少,但仍维持着年均2700多亿美元的高额军费

开支,占世界军费总额的三分之一。俄罗斯仍拥有世界上仅次于美军

的军事力量,还拥有一支强大的战略核威慑力量。日本也企图成为政

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其军费已由1990年不到300亿美元,猛增到1997

年的近5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二战后日本的“和平

宪法”实质上已是一纸空文。欧盟是北约的重要力量,其自主防务的

倾向在发展。拥有核打击、核威慑和一定的海外作战能力。印度是具

有称霸南亚、争当世界大国野心的地区性军事强国。印军现有总兵力

约126万人,居世界第4位。并已拥有核武器和射程达2500公里的

中程导弹,可覆盖整个南亚、中东和我国大部地区。东盟各国继续谋

求军备的现代化,新增军费用于购买先进的作战飞机和军舰,扩充海、空军事力量。中国呢,现在是怀柔政策,与邻安好,大家和气生财,我要和平崛起,我不会伤害你,希望你不要给我找麻烦。冷战结束后,

正是美国与中东打得不可开交,才给了中国宝贵的十年的发展。

2、从经济上看,一个以市场经济作为发展取向的国家,因为长期缺失健

全的市场基础制度而仍然能够取得持续增长。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的

动态变化最终必然会影响到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给发展前

景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从我国长期经济持续增长的约束因素和作用

路径来分析,中国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前景同时取决于生产的持续能力、市场的后续需求和社会稳定这三方面条件,缺一不可。这也是未来制

度建设、战略路径选择和调整、政策配套的着眼点所在。生产的持续

能力或有效供给,取决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状态和技

术创新能力。我国人均资源严重短缺,但资源利用极其粗放,资源浪

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十分突出,经济增长的代价和成本十分高昂,这

对我国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构成了沉重的压力。市场的后续需求,主

要取决于国内分配关系的协调,特别是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和地区发

展之间的协调,以及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国际市场的稳定性。收入

分配的严重失调,不仅使总体仍然处于低消费水平的我国出现了生产

过剩的不正常现象,也使得具有巨大需求欲望的中低消费群体特别是

占我国三分之二人口的农村居民缺乏现实的支付能力。如果后续需求

不充足,我国经济就会逐渐失去增长的牵引力。

(三)课堂学习系列:

平时我们总是在强调国家和平稳定的发展,这需要建立在一个安

全的基础上。安全的含义为无非就是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罢了。可是

对于当今世界,安全却不是那么简单。数十年来,在中东问题始终未

被解决,战事不断,从伊拉克到伊朗,从利比亚到叙利亚,尽管萨达

姆,本拉登,卡扎菲一个接着一个挂了,可是带给中东地区和平了么?

而回到中国来说,钓鱼岛问题仍在僵持,菲律宾依然那么嚣张,越南

印度企图染指南海,朝鲜不消停,美韩、美日军演在我们家门口进行,

令人发指。作为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对如今的国家的政策很难理解。人们总是说要理性爱国,但是这些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我们的那份

心情又如何能够平静下来呢!

二、 学习感悟:

(一)回忆反思:

在看完《大国崛起》之后,我看到的是那些国家抓住了一个又一个机遇,才成为了世界霸主。想当年,中国也不缺少机遇,欧亚大陆的资本主义是在同一个时间萌芽的。可是在明朝的时候,自郑和下西洋之后,我们就切断了那片萌芽,扼杀了资本主义。再往后呢,康乾盛世的余晖

之后,我们依旧不思变革,坐吃山空,少了像日本人那种改革的决心,于是又酿成了戊戌六君子的悲剧。终于,在二战结束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而后六十年的发展才成就了今天的中国的世界地位。即使在今日,我们依然不算是世界的强国,在人均水平上还是滞后的。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再发展的话会变得困难得多。

现在有些人总是会感叹,如果当初什么什么的,就不会怎样怎样了。国家不可能作为实验品,因为试验可以失败,可是一个国家的战略不可以失败,我们都很清楚如果失败了会有怎样的结局。我们的先人已经为中国付出了很多了,我们又怎么能愿意看到中国再次被瓜分,被那些强盗所欺凌呢?

(二)感悟体会

我们现在可以深刻的体会到被包围的感觉吧,美国的“亚太再平衡”

战略其实就是拿来打击中国,遏制中国发展的。钓鱼岛事件不能解决也该是美国在作祟,试图将中国为困在第一岛链之内。而“中国威胁论”在世界上也是广为传播,目的就在于阻止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从而对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系造成冲击。

面对当今的世界这样格局,我们马上就要在老一辈人手中接手这一个国家了。如何认识到自己国家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到解决方法,突破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打造的封锁线,这成了我们的特殊使命。我们要时刻记住身上流淌着的是炎黄的血液,顶着的是祖先们的荣耀。13亿的华夏儿女,都在围着这一目标努力奋斗着,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当初的富强中国梦。

引用:许义文.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沈阳:辽宁出版社,2010.8/p-515065245.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4b180a640b1c59eef8c7b438.htmlhttp://wenku.baidu.com/view/3abc00c48bd63186bcebbc7f.htmlhttp://bbs.gxsky.com/thread-2948698-1-1.html

篇三:形势与政策学习报告

《形势与政策》学习报告

姓名:谢占斐学号:1105030316 班级:信息安全(3)班

在现当代社会中,随着高速生产力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因此使我们不得不注意要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要有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但是在我个人看来,在这些发展的背后,重中之重的首要解决问题是环境的保护。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保护家园是每个存在这个家园的公民所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不要等到不可救治的时候而后悔不已。

一个国家的决策往往与形式有很大的关系,形式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式的发展,我们应该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其实简单的说形势就是从国家环境、国家资源、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经济等很多方面来论述。中国作为这个家园的一个人口大国,国家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尤其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中国这个地大物博的地区却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例如:资源紧缺、环境破坏中外关系等等。其中资源问题就包括很多,比如: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条件。尤为水重之。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个人平均占有地也在不断的缩小。也许将来无立足之地都会成为可能。可是一些无知的人还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还在拼命的从地球上夺取自己想要的,使地球变的残若不勘,满是伤口。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却不懂得珍惜,只是一味的拿取,而不知道奉献。

形式的不稳定要靠政策也维持,所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的重大的问题之一。水资源短缺和污染是一项重大的问题。一个人的生存离不开水资源,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保护水资源从小事一点一滴的做起,很多人任其水龙头哗哗的流,可是你是否曾想过在地球的另一端还有人为了水而声嘶力竭呢?水资源总会有枯竭的一天,作为中国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曾提出可持续发展,我们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就不懂节约,我们必须从身边做起,充分利用水资源。做到不浪费,不乱用,珍惜每一滴来之不易的水资源。

如果要将地球比做一个苹果,而人类就好比一条小虫。小虫为了生存,在苹果内翻来覆去。人们又怎知表面看似光滑的苹果,其内心却千疮百孔,苦不勘言。人类就如小虫一样,不断的给地球制造无止尽的黑洞。虫会因为得到了美食,而知足的舔舔嘴巴。而人类却不懂得知足,不但不擦嘴,反而还要拼命的往家里搬。地球只有一个,人却有千千万万。假如每个人都浪费,把保护环境和其他资源不看成自己的事情,地球还承受的了多久呢?试问:我们是否为每天的浪费对大自然这个母亲而感到羞愧呢?所以,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报告,也是发自内心的责问,只有当我们认清楚目前的形势与政策,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减缓对“母亲”的伤害,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影响身边的人去保护我们的家园。 为了我们的家园,请保护环境和其他资源,认真学习和时间形势与政策中得到的体会。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