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受难记影评
篇一:耶稣受难记 影评
对敌人的爱到底意义何在?
耶稣被世俗和愚昧从肉体上消灭的时候,他一味退让,不挣扎,贯彻自己宽容的信仰,不出一句怨言,任凭群众虐待。我只能赞赏这场伟大的实验,你知道,当面对集体癫狂的时候,清醒的人很容易失望灰心。那些愚昧平庸的人,对真理闭目塞听,对舆论怯懦退缩,对着血腥和屠杀的表演却欢声雷动。很想问,到底哪一点值得你的善良?为什么低下头,为什么不逃不避让侮辱,为什么承受这些无谓的卑微的人肆无忌惮的伤害,为什么让步给那些有损文明和进步的东西,为什么不去矫正错误的使它们正确起来,为什么给嚣张狂妄逞能的空间。
对于耶稣来说,“问题不在于公正,而在于仁慈。”他至死都相信,人性不会恶毒到底。他认为恶是蒙昧的结果,是裹在璞玉上的粗粝的顽石,他无视恶作为人性的一部分客观存在,一味地拥护其内在稀有的价值。我会以为耶稣对待世人的态度,如生身父母对待孩子,娇宠溺爱,我怀疑这样的结果只是纵容恶,并不能真正带领人们走向他所信仰的美好世界。
然而他以自己的宽容挑战人性残暴嗜血的底线,我只知道,他的牺牲使得我们永远的输给了他。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不能洗净我的双手把他交给别人,我也不能在围观的人群中怯懦地转身。对于不是基督徒的我来说,耶稣作为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比他作为基督教的神,更有力量。如果曾经有一个人,经受了这样极端的事情仍然原谅一切,你就可以相信,宽容和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生,因为真的发生过。
在耶稣作为历史人物死去以后,基督徒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蒙受了不公平的歧视和迫害,但是他们“以闻所未闻的勇气经受了这些痛苦,并成为这一新的信仰力量的见证人……这些殉道者后来被敬奉为第一批圣徒。”“夜晚,基督徒们……在这些地下通道里聚会并讨论耶稣的学说,分发圣餐,在眼看要遭受新的迫害时互相鼓励……(他们)信仰福音并为了它而甘愿忍受基督忍受过的一切苦难。”他们的导师耶稣基督曾教导:世界上最大的痛苦自有其意义,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篇二:《耶稣受难记》观后感
《耶稣受难记》观后感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环境科学专业路远 2008301250033
看完整部影片,心情颇为沉重。电影从头到尾给人的感觉都十分低沉。电影大概的剧情就是:故事从一个夜晚开始,耶稣被犹大出卖给了罗马人,在暗蓝色的夜幕下耶稣被惊醒,震惊、失望,接着坦然、宽容,默默束手被擒。当罗马人用铁链绑住耶稣的手脚,把他押往宣判场的时候,成群的犹太人涌了出来,他们向耶稣扔着石块吐着唾沫。疯狂的人们,在罗马人宣布耶稣绞刑后群起欢呼??(来自《耶稣受难记》剧情介绍)
说实话,这部电影我没有看得很懂,相信有不少同学可能都与我有相似的感觉。我不明白耶稣受难为什么是“替世人赎罪”或者“拯救世人”。其中有一个披着黑袍的人总是像幽灵般飘过,同学说那是撒旦,我也不明白撒旦的出现有什么具体的象征意义。但是我最终还是怀着敬畏的心态把整部影片看完了。而且其中的某些情节反复看了好几遍,尽管还不是很明白其中的真意。耶稣说“不要反抗恶行,谁要打你的右脸,把左脸也伸过去。你听人说过:你要爱自己的街坊,恨自己的敌人。但是我要告诉你:你要爱自己的敌人,祝福诅咒你的人。对恨你的人行善,为虐待你的人和迫害你的人祈祷。”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全新的道德观念,是一种超前的思想。古今中外,大多数人对待包里的作法是“以暴制暴”,这种作法维持了数千年,期间虽然也不乏像耶稣所倡导的那种思想出现,但是其终究没有称为人类世界的主流,否则这世上早已是另外一番景象了。这种思想没有成为主流,但并不能说明这种思想不好或者是不先进。反而就是因为这种思想太超前,太先进,就像共产主义一样,难以实现。然而,一个人的力量是微波的,但一个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耶稣为世人而死,或许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来让人类明白一个道理:爱所有的人,包括我们的敌人;感激所有的人,包括曾经对不起我们的人。不要对他们有所怨恨。事实上这也反映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冤冤相报何时了”。
关于耶稣,我想起了一类人,那是一群有信仰的人,一群敢于舍生取义的一群人。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们之间的舍生取义的“义”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的作法却是相似。耶稣用死来唤起人们心中的信仰,谭嗣同是用死来唤醒国民的精神。纵观历史,时代的发展总是需要那些甘愿牺牲自己的人站出来的。如果这样的人多一些,那么人类的日子就会过得更好一些。如果全天下人都能够像他们一样,那么就天下太平了。
其实以前一直对耶稣拯救世人抱有一些偏见的,那就是:为什么你只能救赎信你的人呢?既然耶稣是如此的仁慈,那么为什么可以置那些不信你的人于不顾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自由,即便他们不信基督,那么为什么万能的救世主就不能救他们一把呢?但是写到这里,我或许已经渐渐明白为什么说耶稣是为世人而死,明白为什么说耶稣只能救赎信基督的人们了。那或许是因为耶稣基督也并不能滥用自己无上的能力,他所能做的是让人们自己意识到一些问题,意识到只有爱所有的人,对所有的人放下仇恨,所有的人都这样做了,才能(转 载于:wWW.cSsYq.cOM 书业网)达到耶稣基督所说的那种救赎!
篇三:耶稣受难记(选修) 观后感
耶稣受难记 观后感
看完这个影片,我最大的感触便是耶稣真的很大度,很善良。人生最大的美德便是饶恕,这是我在观看还珠格格的时候听到的一句话,用到耶稣身上一点也不为过。即使刽子手将他的双臂凿穿钉到十字架上,他都没有丝毫怨恨,反而替那些一心想知他于死地的犹太祭司们和不明真相的犹太教徒们,以及行刑地刽子手们,向上帝说情,请求上帝原谅他们。在刽子手们行刑地时候,耶稣曾说,上帝,原谅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这种大度,有几人能够做到? 对于死亡,智者从来都不曾畏惧过,耶稣也是如此。他是上帝的儿子,是上帝派到人间替自己接受承受惩罚的人,早已洞悉了一切。他知道犹大会出卖他,知道他会被诬陷,知道他不会被理解,知道他会被处以极刑,这些他都接受了,很从容,不得不让人佩服,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这不禁让我想到,现在的官二代、富二代,就算是自己的错,他们也不会承认,反而指责其他人。这就与耶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耶稣让人们望尘莫及的,除了他那上帝的儿子光鲜的身份外,还有他那伟大的人格。正是因为有了这伟大的人格后,他才能将自己自己是上帝儿子这个身份发挥作用。同样地,如果现在的官二代、富二代可以有耶稣一半的善心的话,那现在的中国也不会出现“我爸是李刚”、药家鑫这类事件了,也不会把官二代、富二代们推到风口浪尖上了,对社会不公平的埋怨声也不会这么大了。除了官二代、富二代们要反省外,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反省,因为“小悦悦”事件并没有远离
我们。十八个路人的冷漠,并不是特例,它在反映着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我们陌生而又恐惧的社会现象!耶稣也是人,他能做到,那我们有退缩的理由吗?也许会有人说他是上帝的儿子,所以他有这个能力做到,可是这个说法不让人觉得牵强吗?这和官二代、富二代杀人不偿命不一样吗?都是不公平的!
耶稣的经历让我知道不只是古代中国有文字狱的现象,两千多年前的希腊也有这种情况。耶稣说自己是上帝的儿子,让犹太教的祭司们对他很不满,同时也为他自己招来了祸害,所以事
实与敢于说真话的人都很重要!真正的民主更重要!这也给现在的中国以及中国人民很多启示。历史和现在其实是相通的。
我不知道当时犹太祭司们是用什么方法欺骗到人民的,但是我们透过影片可以看到耶稣救了很多人,但不是每一个受他恩惠的都和他站在一起。最让人气愤的是耶稣的门徒犹大—出卖耶稣的叛徒!熟人出卖,是最令人寒心的,我们都害怕背叛,这也是人性脆弱的一部分吧。当信任遇上了欺骗与背叛,真的让人难以接受,耶稣能够从容地面对这些,足以体现他的不平凡。
我想这部电影最深刻的一个主题,就是饶恕。没有我们常看武侠小说里的仇恨,想想,那不是人类深刻的主题思想。饶恕才是人类深刻的主题思想。我们的文化里,往往是丢西瓜捡芝麻,没有找到重点,我想,和我们千百年来文化的僵化保守有关,余秋雨也曾说过,我们的文化是唯一一个没
有中断的文化,其实是不开放,没有接受新事物,没有向前发展,是停滞的文化才对。
饶恕,救赎,是人应该有的品质和习惯,当我们饶恕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饶恕自己做错的事情。只有饶恕别人的错,包容别人的错,才能原谅自己做错的事情,才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有一个平静的心,这其实是一个在
错误中救赎自己的过程。人谁无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