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句型训练
一年级句型练习
1、 练写“三素句”,“四素句”,“五素句”。
三素句”——谁?在哪儿?干什么?
“四素句”——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 “四素”句即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个记叙文的要素的句子(见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练写之初,可用课文中的句子做例子,使学生认识“四素”句。如:“一个夏天的傍晚,王冕在湖边放牛。”(《王冕学画》)教师将句子作如下分析: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地方了做什么?
夏天的傍晚 王冕 湖边 放牛
(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这样,学生一般就能理解什么是“四素”句。老师即可引导他们按照这样的形式写句子。学生会写后,又可进一步引导他们认识诸如“爸爸吃过午饭后立即赶到医院值班”(人、时、地、事)、“星期天,公园里有许多老人在下棋”(时、地、人、事)的句式,并且让他们练写。练写“四素”句,其内容依然是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四素”句要素齐全,意思完整,内容比较具体,反复练习,可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素句”——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结果怎样(或心情如何) 句型练习还要练写10种类型的句子。
我看见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看”句)
我听见小猫“喵喵喵”地叫。(“听”句)
老师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说”句)
我想:我的笔哪儿去了?(“想”句)
我感到很高兴。(“感”句)
我在花园里玩。(“在”句)
他是我的同学。(“是”句)
我的书被小明借走了。(“被”句)
妈妈把我的书包补好了。(“把”句)
我家门前有一棵大树。(“有”句)
以上10句的练写,指导<方法也同“四素”句的练习:先认识,后仿写,再以生活为内容创写新句。训练时务必从简单到复杂,一句一句地练习到位。通过一段时间练写“10句”,优等生便可以逐步进行“连句”训练。对于较差的学生来说,可继续强化练句,到二年级可进入“连句”的训练。
二年级“连句”,从写好一句话到写好一个句群。“<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这是大纲对二年级作文的主要要求。毫无疑问,一年级的“练句”为此已打下良好的基础。“写”的前提是“观察”。“连句”的关键就在如何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因为“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才能按一定的顺序思维,有了一定顺序的思维也才会有按一定顺序的表达,即意思连贯的表达。
围绕关键词写完一句话。
如“先…再…”“一边一…边…”“一…就…”“有的…有的…还有的…”等,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就应抓住这些典型的句子进行训练,同样可以让学生先说再写。循序渐进最后达到“连句"要求。
请看下面的句子。
⑴这是小朋友。(这------是谁)
⑵这是我的斧头。(这------是什么)
两句话分别回答了“这是谁”、“这是什么”的问题。
⑶小明是小学生。
⑷刘玉英是小组长。
⑸小山羊和小鸡是好朋友。(谁是------什么)
⑹那间屋子是老师的办公室。
⑺这只小鸟是金丝雀。
⑻美丽的风筝是他们做的。
⑼望远镜是天文学家的“眼睛”。(什么------是什么)
再看下面的句子:
⑴小朋友们看电视。
⑵司马光救人。
⑶她们飞到去年住过的地方。
⑷小明轻轻的走过去。(谁------做什么)
⑸妈妈笑了。
⑹大家高兴得直拍巴掌。
⑺我们热爱中国共产党(谁------怎么样)
⑻天气凉了。
⑼柳树的叶子又细又长。
⑽太阳暖洋洋地照着大地。
⑾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什么------怎么样)
读一读,再比一比,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句子都表达了完整的意思,分别告诉我们“谁是什么”、“什么是什么”、“谁做什么”、“谁怎么样”、“什么是怎么样”。
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句子都有两部分组成,分别回答了括号里的问题。说一句完整的话,就是要把句子的这两部分都正确完整地说出来。
当然,如果一个句子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可以少说一个部分,这必须是联系上下文别人能听懂看懂的。
并 列 句
请看例句:
①我们爱老师,老师关心我们。
②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
③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④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⑤妈妈一边责怪他,一边心疼得拉他漱口。
这五个句子都有这样一个特点,都分别写到事物的几个方面。
例句①围绕我们和老师相互间的关系,分别写了“我们怎么样”和“老师怎么样”两方面的内容。
例句②围绕着“骆驼和羊个子”这个意思,分别写了“骆驼怎么样”和“羊怎么样”。
例句③围绕着“小动物们在雪地里怎么样”这个意思,分别写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分别画什么。
例句④是写古诗《画》中的一句,分别写了在“远看”和“近听”时的情况。 例句⑤围绕着“妈妈对他怎么样”这个意思,分别写了妈妈同时“一边怎么样”和“一边怎么样”。
从这五句话,我们归纳出:在一个句里,分别写了一个事物或相关的几个事物的几个方面,这样的句子叫并列句。
用缩句法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时,遇到较长的句子,我们可以采用缩句法先找出语病,再进行修改。 第一步,减缩长句子。例如,把“春天的井冈山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缩写成“井冈山是季节”,把“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在联欢会上演唱了动听的歌声”缩写成“孩子演唱了歌声”。
第二步,找语病。句子减缩以后,语病暴露无遗。“井冈山”与“季节”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不能用“是”连接;“演唱”不能与“歌声”搭配。找到了病因,修改这类病句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前一句可以修改为“井冈山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或“春天的井冈山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后一句可改为“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在联欢会上演唱了动听的歌曲”。
请你用缩句法修改下列病句:
1、早晨,红彤彤的太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2、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3、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承接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如:
1、轰隆隆,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要下雨了。)
2、鸭先生推来一辆小车,拿来一把扫帚,认真地清扫小路上的垃圾。(美丽的小路)
3、曹冲称象 先……再……然后……
三、(总分复句)
先总后分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