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一年级作文集中辅导与积分训练

一年级作文2018-10-26 12:35书业网

一年级作文集中辅导与积分训练

操作说明及教学案例(四则之一)

一、作文集中辅导与积分训练系列

初一年级作文集中辅导与积分训练系列是针对“免试就近入学”生源所进行的一种“低起点、小步距、集中辅导、针对学生个体需要训练”的一个作文辅导与训练方法。其目的是从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入手,抓住作文的“关键”环节集中训练,促进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打好腹稿;先使学生肚子里有话可说,再实现笔下有内容可写。

一、集中辅导与训练系列的特点:1、以藕节、竹节、草节、骨节等比喻,使“情节”形象化。2、把给幼儿讲故事同与成人“论理”对比,明确读者。3、相互讨论、交流构思,促进学生思考—打腹稿。4、通过有效地引导学生修改文章,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和增删内容、提炼主题、锤炼语言的良好习惯。

二、集中辅导与训练的依据:初一年级作文着重培养学生记述一个过程。现实中学生没的写只是表象,其实质是学生缺乏对观察到事物的思考—肚儿里没有东西可往外倒;之所以没的倒,是因为没有倾诉目标—读者,有了目标“点射”不中,自然运用“连发”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说到底,帮助学生打腹稿是在作文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关键。

三、集中辅导与训练的过程:初一作文集中辅导与训练系列,围绕训练学生打腹稿,分四个步骤进行:1、“从概念形象化入手,引导学生抓住情节写作文提纲”,2、“引导学生针对阅读者提炼主题”,3、“利用相互交流帮助学生打好腹稿”,4、“引导学生在记叙中增加描写”四个阶段,培养“新课标”要求初一学生具备的写作能力。

四、集中辅导与训练系列的实验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经过2004—2005学年度新一轮4个教学班的实验,收到6个方面的效果:第一,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第二,学生作文普遍先打腹稿,能够记叙一个较完整的过程,90%左右作文的“经过”脉络清晰,实现言之有物、有内容可写。第三, 100%学生的作文层次清楚,一般有5段,个别是4段。第四,多数学生写完作文后

修改。第五,实现教学相长。参加实验的两位中年教师感到作文教学有了抓手,大大提高了作文教学的兴趣。第六,为实现“记叙过程”向说明“过程”迁移,“描写”向“方位(说明物)说明顺序、找参照物”迁移做相应的铺垫。

五、“集中辅导与训练系列”的不足之处:1、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最好有写好“下水文”的能力,否则不能满足多层次、多形式、对一篇习作多次指导的需要。2、需要有奉献精神。学生反复修改作文多在课下业余实践,不同学生修改的次数不一样,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课余实践。3、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通过对一篇文章的多次修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作文集中辅导与积分训练系列操作说明部分

初一年级作文集中辅导与训练系列是针对“免试就近入学”学生进行的一种“低起点、小步距、集中辅导、针对学生个体学习需要进行训练”的一个作文教学形式。重点是想方设法地促进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打好腹稿;只要学生肚子里有话可说,笔下就一定有内容可写。此系列分为“辅导”和“训练”两个部分。

(一)集中辅导部分:

抓住提高初一学生记叙文作文能力的几个关键环节。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和实例,帮助学生解决认识上的问题,使作文教学中一些概念、规律性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主要进行4次辅导。

1、理解概念是学生走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路标── 从概念形象化入手,引导学生抓住情节写作文提纲的尝试

2、构思是源 表达是流── 从教方法入手,引导学生在构思中提炼主题的尝试

3、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合作学习形式──利用相互交流帮助学生打好腹稿的尝试

4、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运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引导学生在记叙中增加描写的尝试

(二)积分训练部分

训练遵循三个原则:

围绕四次辅导内容,第一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例如,第一次辅导后,重点进行“抓住情节叙述一个过程”的“单项”练习。在训练过程中,先设定一个表格,给每个学生建立作文档案。

初( )学生作文积分训练档案

班级 姓名 编号

注:训练种类及说明:

1、写作文。出命题或半命题,指导学生写。命题是为便于整体指导。

2、说作文。出题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然后教师听学生口述文章。关键是解决学生打腹稿的问题,心里有话可说,笔下才有内容可写。

3、复述课文。选择课本中未讲读的文章让学生复述,不但给学生提供样本,而且训练学生的整体把握文章的概括能力,同时为讲读进行了很好的预习。

4、学生互相修改作文。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交流与思考。

学生写完作文—“原创”后,立即分别对学生面批,先给一个分数后,再指出应该加上那些内容还可以提高几分,要求学生在原文旁边写出插入正文的内容后交给教师。当教师拿到第一次修改后的文章时在相应的表格中加上修改分数。如果学生还要求进一步修改,教师再提出修改意见,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修改。待学生不愿意再修改时,要求学生当教师面大声朗读一遍,如果学生读后感到还应该修改,再重复一次修改过程;如果读完没有进一步修改的要求,就把作文累计分数—原创分数+几次修改分数+朗诵分数==作文总分数,填入总分一栏,作为本次作文分数。

第二、突出训练质量,坚持“精”练。生活中,八十岁的人,做豆腐熬白菜六十多年,到头来“厨艺”还没跳出简单的家务劳动的水平;而二十岁出头

的人,经过两、三年的系统学习就取得三级厨师资格,成为专业人才。由此可见,多练不一定就能够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极易使学生产生惧怕作文和厌恶作文心理。因此,不让学生随便写“文”,只要动笔就一定写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一篇文章反复修改,每次都把加入的内容写在正文旁边儿,(不必一遍一遍地抄写,如果条件允许,修改满意后誊写一遍即可),使每写一次作文都有一次的提高,直改到教师与学生都满意为止。

第三、针对学生个体需要进行训练。照顾到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此辅导与训练系列的重要特点之一。由于多采取面批,一方面使指导有很强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可根据学生实际和要求确定指导的内容和修改的次数。因此,遵循了“限低不限高”的教学标准,“限低”是不得低于基本要求确保教学质量;“不限高”是要满足接受能力强的学生的需要,实现发展与完善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二、作文集中辅导与积分训练系列教学案例部分

实施新课标初一作文辅导教学案例之一:

理解概念是学生走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路标

── 从概念形象化入手,引导学生抓住情节写作文提纲的尝试

[案例主题]

据对初一语文区级统测2个班的作文抽样调查显示:此为半命题作文《……的事》,以《难忘的事》为题占80%;全文只有一个自然段占5%,二个自然段占30%,三个自然段占25%;同时,无开头占20%,无结尾占25%,也就是说, 45%的学生作文结构残缺。

上述现象,实质是学生在构思时没有抓住“情节”。因此,我把“通过实物促成故事情节概念物化”作为突破口,去引导学生“抓住情节构思”。

[案例描绘]

一、教师与学生各讲一个故事,由情节引出节状植物,使“情节”形象化

1、教师:这节课,我们进行师生讲故事比赛,(教师讲一个没有情节的“故事”,一学生朗读读情节清晰的作文《家长会以后》形成反差)。

教师: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与XXX谁讲得,好在哪?

学生1: XXX讲得故事好,故事有头有尾。

学生2: XXX讲得故事好,从头到尾一段一段讲得特别清楚。

2、教师:我们看一下,XXX是怎样一段一段把故事讲清楚的?

教师问:起因—经过(后来呢???后来呢???后来呢???后来呢?)—— 结尾

学生答:召 开

亲 在家急等 第二天晨

家长会 母亲回来 回来 的心情 与我谈话 我的决心

3、教师:同学们想一想,自然界中有象这样一节连者一节形状的植物吗?

学生抢着列举:竹子、苇子、藕、草、甘蔗、高粱杆、玉米秸?? 教师:边板书边总结:竹子叫竹节、苇子叫苇节、藕叫藕节、草叫母亲 吃饭时 (详写)母

草节,故事的过程就叫情节,讲故事就要把一段接一段的故事情节讲清楚,才让人爱听??

(有个学生突然说,老师讲写作文呢!同学们跟着笑了.)

二、教师出示“富贵竹杆儿、富贵竹枝、转运竹(竹杆中人为盘成两个圈)枝”,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大家讨论一下,你喜欢哪支竹子(中间带圈的叫转运竹),为什么?

学生3:我喜欢转运竹,因为她杆上的圈儿特别好看。

学生4:我也喜欢转运竹,也是她杆上的圈儿特别美。

教师:竹节上有两个圈特别美,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故事情节有没有也带圈儿的?

学生5:《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上到大石头上面下不来?... 学生6:《羚羊木雕》中,我给出的木雕妈妈让要回来?...

学生7:《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发现没有新装也不敢承认,还光着身子展示?...

三、总结归纳

教师:记叙文中的这些圈儿,就叫做情节曲折,同学们作文时要集中笔墨细致写好这些曲折;因为,情节越曲折读者越爱看。同时,要把文章的开头、结尾各分一段,中间的几次回答(后来呢)各分一段,记住:没有五段(自然段)不成文章??

由于时间有限,不能让每一个同学站起来讲自己的“故事”,请同学们回家把要讲的故事写在作文本上,明天早上教来我看。

[案例反思]

思考之一:大学毕业的教师,中小学阶段一般是高材生,不了解“免试、就近入学”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实践一次次证明:学生对越会的知识和学科越感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研究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施教,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思考之二:教师多是按照知识系统完成大学学业。教师要在充分消化这些知识后,选择最益于学生接受的精华和方式施教。教学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和手段,能够深入浅出地把学生教会是最优秀的方法和手段。

思考之三:教学是授学生以“渔”、授学生以“罗盘”、给他们插上通向目的的每一个路标。把讲故事与写记叙文结合,打消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通过引导、训练、教师示范而影响学生去领悟作文的规律、去学会作文。

思考之四:作文要精讲有效地练,不要盲目地多练。现实中,几个菜重复做了几十年、吃了几十年和十几岁学习两三年就成为三级厨师的例子很普遍,应该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深思。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