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

一年级作文2019-06-11 05:51书业网

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

徐小娣

打破模式化,倡导个性化,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谈到个性化作文,先要说说个性与个性化这两个概念。

个性,最早是一个心理学范畴,被引入教育学。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先天遗传和后天在一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个体综合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一个人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强烈地影响个人创造力的发展,是人才成功的关键素质之一,而且“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苏霍姆林斯基语)。因此,个性问题历来为古今中外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所关注,成为他们研究的重要对象。个性化是指成为有预期个性的过程和结果。其具体含义是,第一,个性化对象具备了某种程度的个性特征;第二,有目的地发展个性化对象使之达成预期目标。

什么是作文个性化?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有所创新的文章。“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小学个性化作文是小学生根据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它具有叙述内容的丰富性,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抒发情感的真实性,反映问题的现实性,文采风格的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每个孩子本来就有着独特的个性。小学生年龄虽然还小,但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不亚于成人。应当说,每个儿童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耐读而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去强化小学生作文的个性指导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培养学生“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题目由老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

讲评作文也要按照教师确定的调子讲优评劣??长此下去,其结果,学生作文大都内容相近,写法相似,失去了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听记“下水文”、“范文”, 这样做对学生个性的扼杀。小学作文练习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活动,作者必须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还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任其自由地翱翔;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的重要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自己想说什么就写什么,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作文既培养个性,又负载个性。人的个性制约着作文的个性。学生的个性不同,必然在文章中反映出来,热情的学生,写出的作文会充满激情;内向的学生,写出的作文常常流露抑郁情绪;幻想的学生,作文中想像一定是十分丰富。个性的不同导致主观意识的差异,形成不同的行色,产生不同个性的作文。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文章要靠学生自己写,靠学生自己改,老师要尊重他们的表达形式,尊重他们的表达内容,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能写出真情实感,文章就有可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色彩,就已成功了一大半。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真的,也可能是琐碎的、不那么高尚的,但却是实在的、是学生发自内心的、难忘的,它总比那些虚伪的、杜撰的、摘抄而来的东西来得亲切、感人。当然,在强调写真实的同时,也应该避免写那些扯淡的、庸俗的、不健康的文字。

由于学生写的内容都是真的,作文也就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那种前言不搭后语,假大空的语言,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几乎销声匿迹。笔下的生活开始丰富起来,人物形象也丰满起来。当学生将自己眼中、心中的生活真实地、艺术地再现进作文,作文才会有血有肉,从而才会显现其个性。

积极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教学方法上应强调:⑴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⑵

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指导学生学习作文,主要在于指导如何表情达意,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更要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⑶不限篇幅和篇数。⑷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主要从书本、报刊杂志和影视媒体获得,过分强调写真人真事,往往束缚住学生的手脚,不利于他们抒发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

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为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生活浓缩的、典型的、深刻的表现。感悟生活,就是对生活条分缕析,由此及彼,从生活现象到问题本质进行系统深入的体验,就是把生活濡沫于情感之中。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缺乏感悟的作文,也许是真实的,但必然是单调乏味的,无法显现个性光彩。因此能不能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独特的感受。

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就会发现平静的湖面下,荡漾着动人的激情,雄奇的深山里孕育着鸟语花香;汩汩的流水中,倾诉着无尽的愁思??感悟后的生活原来是那样丰富多彩,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在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老师还应注意组织和引导:

一、 组织开展活动,搜集材料

个性化作文首先就是搜集材料,它是个性化作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方法较多,大体可以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多种途径搜集材料。我们知道,大千世界,作文材料丰富多彩,其关键是我们是否有兴趣去发现作文材料。怎样发现作文材料呢?我的方法是把学生分成许多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活动,或者让学生自己去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作文材料。

二、引导回忆经过,加工整合

现在科学已经证明,人的思维活动有一个过程。因此,在口述活动见闻之前,一定要引导学生好好地想一想作文活动的经过,这是一个必须遵循的科学规律。

作文活动以后,学生们经过大脑的加工、过滤、整合,就能够再现作文活动的场面或情景。

三、启发联系生活,口述见闻

如果我们只能把“活动经过”说清楚,那么,其作文一定是千篇一律,作文活动只是引发我们社会生活语库的一个契机。因此,解决千人一面的问题,必须以作文活动为突破口,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己选择话题,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自由描绘自己的想像,这就是“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

当然,“个性化作文”教学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 它是一种有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个性化作文”教学模式。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创造性才能得以更好的发挥,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拨云见日,其乐无穷。天长日久,学生作文自有特色,学生的为人才会有个性。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