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学与问ppt

优秀范文2018-09-04 14:49书业网

篇一:学与问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时间: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指名读齐读)

钥匙

(轻声)

日新月异

坚持不懈

翱翔

瞬息万变

(翘舌音)

相辅相成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要点:先写问的重要性;再写向谁问;接着写怎样问?最后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常常是(),是()。

(指名读一读练习的答案,教师相机理解后评点,(重点讲比喻,明确问的重要性)最后齐读)把什么比作什么?

1)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

让我们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生自由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情况介绍指名说)

介绍资料: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是波兰人。他从小热爱科学,大学读书时萌发了地球是运动的思想。20多岁去意大利留学,攻读数学、天文学、法律学、哲学和医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大部分时间是潜心于天文学的观察和研究,不论寒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仪器来观测、计算、研究,30年如一日。根据丰富的观测资料和细致的计算研究,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一次冲破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是啊,哥白尼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侯的学习好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进哥白尼。看课文第二段。

2)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作批注,及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3)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这一自然段,要求读出哥白尼的好奇的语气。)

不懈探求(理解懈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平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

5)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6)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7)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1)具体举例子说明对这两个词语的感受。

(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3)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4)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5)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想到什么名言?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板书:勤学)

3、自学第4段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哥白尼的故事,下面请看沈括的故事。

1)(直接出示沈括的简介)师读简介。读了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

(沈括很有成就、了不起)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屏目上的题目。

题目:

(1)、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解诗句)

(2)、后来沈括是怎样解开这个疑问的?

(3)、从这个事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3)(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读第一句话)

篇二:《学与问》教案

23 学与问(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说理文的文体特征。

3、学会收集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懂得与同学交流。

4、能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2、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 做知识的主人。

家学准备:制作课件; 收集有关哥白尼、沈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课件: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23课,明确学与问的关系。

2、出示目标

二、整体感知。

1、过渡:那学问到底是如何得来的呢?作者自己的观点是什么,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有关于语句。

2.生: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3.师:这一分句重在强调问,那问是如何重要呢,作者又是如何说的呢/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出示句子。

①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把问比作金钥匙,把问比作铺路石,告诉我们“问”很重要)(板书:金钥匙 铺路石)再读,通过你的朗读表现。

②是的,作者用两个极其形象的比喻说明了问的重要性。齐读

三、阅读事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作者单单这样说,也许你不相信,“问”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咱们一起走进哥白尼的事例,相信你会解开这个疑惑。那作者又在文中介绍了哪些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板书:哥白尼 沈括)

2、课外同学们合作查阅了哥白尼的资料 ,谁来说说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出示哥白尼图片

(指名学生简介哥白尼,日星说等)

3、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默读第2小节,在你认为值得关注的词语边上写上你的理解。

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二小节,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哥白尼的勤学好问,标一标,画一画,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4、交流:(看出哥白尼勤学好问)从那些地方特别能感受到他的勤学好问?

相机出示:A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

阳问什么总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

(a 经常,说明小哥白尼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多。 b缠,表现出他对问题的不懈探求。什么叫缠着?什么情况下是缠着?

生:问题必须解决的时候。

师:问题必须解决,如果没有解决你怎么办?

生:继续问。

师:想一想,哥白尼如果有问题想要问妈妈,妈妈这时正在看书,没空,哥白尼会怎么做?

生:哥白尼会缠着继续问。

师:如果妈妈还是没有空,说:“我看完这一点”,哥白尼怎么做?

生:再继续缠着。

师:缠到什么情况为止?

生:妈妈回答他的问题。

师:一直缠到自己的问题得到解决,这说明哥白尼怎么样?

生:勤学好问。

c指名表演“缠”。(预设:可怜状的;执着型的;撒娇式的等)指读句子。

抓住“经常”“缠着”——齐读)

B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 a(能从省略号中读出好问)

b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c好了,同学们,哥白尼小时候就是这么喜欢问问题,那你知道

他长大以后获得的成就吗?

课外同学们合作查阅了哥白尼的资料 ,谁来说说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出示哥白尼图片

(指名学生简介哥白尼,日星说等)师补充 5.哥白尼获得如此大的成就,是什么帮他打开了科学的大门?

(——好问)

8、难怪作者会说:“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齐读) 9、哥白尼的伟大成就还来自于什么?

(——不懈探求)这就与“学”有关。

所以,问只是求知的第一步,除了好问,还要勤学。

(二)自学第四自然段

1、过渡:有了问题要向别人请教,不过有时问题不能完全靠别人来解答,因为别人也有不知道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文中的沈括的事例较好的告诉了我们。沈括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

2、交流反馈:

(1)了解沈括生平贡献。在沈括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自学以下几个问题。

1)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他首先是怎么做的?

((3) 从“仍然”知道了他一直在思考。追问:想象一下,他是怎样一直在思考?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嘛?(看书时思考,赏花时思考,遇到别人继续请教等)

3)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道理的

4、小结:他终于发现是温度不同造成花开有早有迟。一个善问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会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得出科学的答案。沈括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就现学现问。

5、(学生对本段文字质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尽”的意思是(凋谢了),“始盛开”的意思是(刚刚开始盛放)。 后两句诗(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究竟会低多少?(海拔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摄氏度。)

6、是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沈括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真央的道理呢/?

齐读总起句: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7.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是的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只要勤学好问,就能有所成就。

四、深入理解。

过渡:同学们,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1、平时我们有了问题你都向谁请教过?指名学生说。

篇三: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3《学与问》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

23学与问

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说理性文章的基本

结构,学习写作方法。

3、借助文本,让学生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4、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过程:

一、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有学问的人吗?(师板书“学”、“问”)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学问,说一个人很有学问你能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学富五车、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2、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

师:我知道大家一定预习过了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

4、出示词语:读准字音。

这些词语你有困难吗?开火车读。

知识殿堂金钥匙 铺路石

哥白尼 缠着稀奇古怪 不懈探求科学奥秘

瞬息万变 能者为师

沈括 勤学好问观察思考

相辅相成 学习的主人

理解词语:不懈探求:懈,是什么意思。

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你能再说几个形容变化多快的词语吗?(变化无穷 变化莫测 变化多端 千变万化)

相辅相成,结合课文理解。

3、那么,看了课题, 你推测课文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哪几小节讲为什么学与问?那几小节讲怎样“学与问”?

三、为什么问?(“问”的重要性)

1、为什么要问呢?我们去读读课文第一小节。谁来读读这句话-

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钥匙,可以干什么?金钥匙呢?在这里这把金钥匙是什么?它可以打开?

铺路石,是什么?当你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迷了路,你的心情怎样?突然你发现了一条石子铺成的小路,你的心情怎样?是啊,这条小路给你带来了生的希望。而,问也是让你通向成功之门的希望,基础,办法。

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问很重要)再读,通过你的朗读表现。

作者用两个极其形象的比喻说明了问是很重要的。齐读

2、同学们,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问就显得更加重要(再读:“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3、知道了问有这么重要,那我们又该“怎样问”呢?

四、怎样问?

默读课文2-4小节,想想作者告诉我们该怎样问?

(一)、多问(好问)

1课文写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说说你们对他了解,谈谈你的感受。

2、(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平简介)看,这就是哥白尼。请同学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他给你怎样的印象?哥白尼(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他从小热爱科学,大学读书时萌发了地球是运动的思想,20多岁去意大利留学,攻读数学、天文学、法律学、医学和哲学,并获得博士学位。哥白尼大部分时间潜心于天文学的观察和研究,不论寒暑,每天用自己制造的天文仪器来观测、计算、

研究,30年如一日。经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和研究, 写出了《天体运行论》。创立了更为科学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从此否定了在西方统治达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地心说”以地球为宇宙的中心,他与基督教《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吻合,处于统治地位的教廷便竭力支持地心学说,用来愚弄人们,维护自己的统治。 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都是围绕着太阳运动的;而地球本身也在不停地转动着。显然,这同“地心说”的宇宙观是根本对立的,因此成为教会的大敌,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刚公开出版时就被教皇宣布为“邪说”,并被列为禁书。继哥白尼之后,布鲁诺、伽利格等人为了捍卫、宣传哥白尼“日心说”而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成了科学史上的两大惨案。经过长期艰难曲折的历程,“日心说”终于战胜了“地心说”,从而使科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教师补充:哥白尼在医学,法学,经济学,绘画等方面也有成就。

3、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简介,你最佩服哥白尼什么?(哥白尼博学多才,敢于挑战权威) 而沈括,我国北宋时代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是中国科技史上的巨人。他所著的《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1)光学方面,沈括进行了凹面镜实验。

(2)声学方面,沈括进行了声音共振实验。

(3)数学方面,沈括首创隙积术和会圆术,开辟了传统数学的新的研究方向。

(4)地学方面,沈括研究了各种化石,还推论了古代的自然环境,比达芬奇开始研究化石早了四百多年。

4、为什么哥白尼和沈括会有这么大的成就?他们拥有什么金钥匙?拿起书,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5、哥白尼的金钥匙是什么?(好问。)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好问的?文章中的依据是什么?

出示“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

①经常:说明他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多。

②缠着:A、什么叫缠着?

B、说明哥白尼有韧劲;问问题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问题的不懈探求。 ③省略号:表示什么?也说明了什么?(省略了许多其它问题;也说明哥白尼“非常喜欢问”。) 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问题呢?

3、指导朗读。

从“经常”、“缠着”、省略号都可以看出哥白尼好问,下面我们来朗读这段话,注意读好这些词。

4、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5、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6、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二)、能者为师

除了好问,我们还应怎样问?

1、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请教别人)浏览第3节

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能者为师”(板书:能者为师)

举例:有人说:拜有学问的人为师就是“能者为师”?你们班有个跳绳王,我要拜他为师,虽然他年龄比我小。

2、齐读第3节有关内容。

出示: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3、学到这里,老师想与同学们一起重温一下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两句名言:不耻下问;三人行

必有我师。(谁想读?)——(齐读)

(三)、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相结合

同学们要想获得真知,做到了好问,拜能者为师就行了吗?还要怎样问?我们来看看大科学家沈括的金钥匙是什么?

1、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板书:勤学 观察 思考 )——齐读

2、这一点。我国宋代大科学家沈括是我们的榜样。默读第4节,想一想,从哪你读出了沈括的勤学好问和善于观察思考?

3、学生交流(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

(1)沈括怎么知道: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很远的?(引导学生体会沈括的善于思考)

(2) 抓住“仍然”体会心里时时挂念着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和探索,所以后来去山里时才能有所发现,明白诗中的道理。(重点品读善于观察思考)

4、正是凭着勤学好问和善于观察思考沈括——补充沈括的主要成就。

同学们你们说说沈括和哥白尼的金钥匙一样吗?

总结板书: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不懈探求学与问学习的主人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是啊,同学们!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结合板书)师述:勤学、好问、并善于观察、思考,相信一定可以获得真知。成为学习的主人。

今天,你们课前预习,搜集资料,课堂上积极讨论,思考。你们也拥有几把金钥匙,也是学习的主人。

2、出示第5节,引读———

五、了解结构,借鉴写法

1、学完了《23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个道理你相信吗?是什么让你相信?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除了事例作者还有精辟的论述。

如:“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2、借鉴写法

考考大家“活学活用”的本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你该如何帮助这位只知“学”的青年呢!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的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可以利用自己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