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假兵马俑博物馆大门

优秀范文2018-10-25 00:16书业网

篇一:西安地区的博物馆列表

西安市博物馆列表

一、国有博物馆

1、 陕西历史博物馆地址:西安市小寨东路91号(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2、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地址:西安市临潼区秦陵北路

3、 西安碑林博物馆地址:西安市文昌门内三学街15号

4、 汉阳陵博物馆地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公路东段

5、 西安博物院地址:西安市友谊西路72号(周二闭馆)

6、 西安半坡博物馆地址:西安市半引路155号

7、 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地址:市中心,入口在钟楼地下盘道

8、 西安事变纪念馆地址:西安市建国路甲字69号

9、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地址: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周一闭馆)

10、 青龙寺遗址博物馆地址:西影路与雁翔路十字向北350米青龙寺(周一闭馆)

11、 汉长安城长乐宫四、五号建筑遗址陈列馆地址:西安市未央区罗高路罗家寨汉长安城遗址内

12、 汉长安城遗址陈列馆地址:西安市未央区邓六路

13、 丰镐遗址车马坑陈列馆地址:沣京中路10号

14、 大明宫遗址陈列馆地址:西安市栖凤路41号

15、 临潼区博物馆地址:西安市临潼区环城东路1号

16、 鸿门宴博物馆地址: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距秦

兵马俑博物馆2.5公里处

17、 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地址:西安市临潼区华清路038号

18、 扁鹊纪念馆地址:西安市临潼区马额南陈村

19、 长安民居博物馆地址:西安市长安区王曲镇街办堡子村

20、 长安博物馆地址:西安市长安区韦郭路中段

21、 杜甫纪念馆(杜公祠)地址: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东少陵塬畔

22、 蔡文姬纪念馆地址:蓝田县工业园区文姬路中段(周一闭馆)

23、 鄂豫陕苏维埃政府葛牌镇纪念馆地址:西安市蓝田县葛牌镇葛牌街(周一闭馆)

24、 中共蓝田特别支部纪念馆地址:西安市蓝田县孟村乡张郗河村(周一、周二闭馆,节假日除外)

25、 汪锋故居纪念馆地址:西安市蓝田县九问房乡街子村(周一、周二闭馆,节假日除外)

26、 水陆庵壁塑博物馆地址:西安市蓝田县普化镇杨斜村

27、 蓝田猿人遗址博物馆地址:西安市蓝田九问房乡公王岭(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28、 周至博物馆地址:西安市周至县中心街

29、 周至县佛坪厅故城遗址博物馆地址:周至县厚畛子镇老县城村

30、 仙游寺博物馆地址:西安市周至县城南黑河金盆水库北山

行业博物馆

31、 陕西科技馆地址:西安市东新街256号新城广场东侧

32、 陕西自然博物馆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88号(周一、周二闭馆,节假日除外)

33、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地址:西安市长安北路14号(周一闭馆)

34、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地址:西安市新城区西七路279号(周一闭馆)

35、 陕西体育博物馆地址:西安市丈八东路303号(周二、四、六开馆)

36、 陕西省西安植物园地址:西安市翠华南路17号

37、 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地址:西安市文艺北路169号(周一闭馆)

38、 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地址:西安市自强东路585号

39、 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地址:西安市自强东路585号

40、 大明宫考古探索中心地址:西安市自强东路585号

41、 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地址:西安市甜水井大街含光门内

42、 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地址:西安市自强东路585号大明宫遗址公园内

43、 西安大唐芙蓉园艺术博物馆地址:西安市芙蓉西路99号大唐芙蓉园紫云楼四楼

44、 秦二世陵遗址博物馆地址:西安市雁塔区曲江池南路252号

45、 寒窑故事馆地址:曲江新区寒窑路18号

46、 曲江池历史博物馆地址:西安市曲江池西路99号曲江池遗址公园西岸

47、 三秦民间艺术馆地址:西安市曲江池西路99号曲江池遗址公园东岸

48、 浐灞生态区城建博物馆地址:西安市浐灞大道1号

49、 陕西钱币博物馆地址:西安市高新路49号(周二、三 14:30—17:00,团体需预约)

50、 西安钱币博物馆西安市西大街188号(周二、四 14:00—17:00,团体需预约)

51、 罗盛教纪念馆地址:西安市临淦区王硷村68310部队院内(团体凭介绍信免费参观)

52、 高陵县防震减灾科普馆地址:西安市高陵县高陵中路南侧(周一闭馆)

53、 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地址:咸宁西路28号(校园西南角)(周一到周五开放)

54、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博物馆地址: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西北工业大学校园内)

55、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博物馆地址: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西北工业大学校园内)

56、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博物馆地址:西安市长乐西路145号(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学院北院)

57、 西北大学博物馆地址:西安市大白北路229号(西北大学太白校区内)

58、 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地址: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图书馆附楼

59、 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地址:西安市雁塔路南段126号长安大学雁塔校区(提前预约)

60、 长安大学交通馆地址:长安大学渭水校区(周一及寒暑假闭馆)

6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博物馆地址:西安市雁塔路中段13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内,预约参观)

62、 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地址:西安市雁塔路中段13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院)

6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史馆地址:西安市雁塔路中段13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学区)

6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材料与矿物标本陈列馆地址:西安市雁塔路中段13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学区,预约参观)

6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音乐史博物馆地址:西安市幸福南路109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校区艺术学院四楼)

66、 西安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博物馆地址:西安市临潼区陕鼓大道58号(预约参观)

篇二: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导游词

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参观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俑博物馆是一个专题性的遗址博物馆,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陵的一个陪葬坑。在参观秦俑博物馆之前,我想应该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秦始皇这个人。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创立者,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他姓嬴名政,于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的都城邯郸。他13岁时就继承了王位,但是按照当时的制度,他直到22岁的时候才举行了加冕仪式,开始正式亲理国事。他执政以后,经过十年的浴血奋战,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朝。为了巩固政权,加强思想政治领域内的统治,他还设立了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而且先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和法律制度。他认为自己功过三皇,德高五帝,又因为是第一个皇帝,所以便自称为始皇帝。他在统一全国以后,对内发展农桑,对外发展经济,并且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使国力不断强盛。同时,他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在当时,修筑长城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但是今天它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秦始皇身材魁梧,大腹便便,同时也是非常残忍,暴虐,冷酷无情的。他“焚书坑儒”这一专制举动,使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为了自己享乐,曾征集了几十万刑徒为自己修建了“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但是他到死也没有住完那里所有的宫殿。他大兴土木给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所以历史上也称秦始皇为暴君。不过,秦始皇也是非常勤勉的。他曾经五次出巡天下,于公元前210年的7月,在出巡途中,暴病死于河北的沙丘,终年50岁。死后葬于骊山脚下的陵墓之中。

秦始皇帝陵南靠骊山,背面与渭水相邻。骊山风景如画,绿树成荫。据史书记载:“骊山山南多美玉,山北多黄金。”秦始皇正是贪其美名而葬在这里的。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秦始皇陵,我们看到的这个巨大的封土堆,就是秦陵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陵墓的规模是相当浩大的,在当时修建这么巨大的一个陵墓,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骊山的河渠是南北方向流的,为了防止流水冲跨陵墓,将它们都进行了人工改道,改为东西向流;在一个呢,骊山是一座土山,对当时修建秦陵来讲,就相当缺乏石料,需要从渭北等地运来。而当时没有先进的运输交通工具,这些全部都要靠人力来搬移,可见当时修建这座陵墓的艰难了。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在建设上都遵循“虽死犹生”的思想,因此,秦始皇陵是依照当时秦咸阳宫的规模修建的。经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当时的地面建筑现在已荡然无存了,我们已经无法领略秦陵的全貌。但是从这里出土的巨型夔纹瓦当可以让我们想象一下当时地面建筑的雄伟。这个瓦当的直径是61厘米,相当于一个小圆桌,人们称它为“瓦当之王”,使用这样巨大瓦当的宫殿,其规模、气势也就可想而知了。当时秦陵地面建筑呈回字形内外两重城垣,占地九倾十八亩,据说是取“久久”之意。陵冢原来高120米,但经过了2000多年的风雨剥蚀,现在高度仅为46米。陵冢上当时栽有大量的松柏,这是因为当时的人们相信有一种动物叫做魍象,这种动物专门钻入墓穴之中吃死者的脑髓和肝脏。而松柏散发出来的特殊芳香,使魍象畏惧而不敢前来。因此,当年的秦陵就是一座松柏苍郁的人工山。那么,秦陵的内部到底埋藏有多少奇珍异宝呢?据《史记》记载:秦陵是“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俱天文,下俱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从这样的一段描述中我们可以得知:秦陵地宫的顶端是用28颗夜明珠组成的天冥星;陵内还有设置着百官座次的殿堂;并且藏满了各种奇器异宝;还用水银做了江河湖海以象征天地;用人鱼膏点长明灯为了防盗墓;还安装了能自动发射的暗箭。《史记》中对秦陵的内部只做了一个大致的描述。那么陵内到底有多少的奇珍异宝呢?我们只能等待陵墓发掘的那一天。相信到时候一定会引起全世界考

古界的轰动的。

秦陵的地宫现在虽然还没有发掘,但是已经发掘了秦陵的一个陪葬坑,那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俑坑是1974年时,由西杨村的几个农民在抗旱打井时以外发现的。考古学家根据发现时间的先后,把它们编为一、二、三号坑。秦俑坑是秦军的缩影,它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秦国兵强马壮的威武场面。李白在诗中描写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即时对秦军的气势作了生动的描写。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一号坑,它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面积。它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在东西两端各有5个斜坡门道,还有10个2.5米宽的夯土隔墙,隔墙上架有粗大的横梁,底部都是以青砖墁铺。一号坑是由步兵和车兵组成的军阵。所谓军阵就是部队在作战或驻守时的一种排队的方式。一号坑是以长方阵的排列方式,由前锋、主体、侧翼、后卫四部分组成。我们现在所看到面东而立的就是前锋部队。南、北、西端各有一排面外而立的武士俑是侧翼和后卫,他们是为了防止敌人旁敲侧击和从背后偷袭。中间有38路面东而立的纵队,是由步兵和骑兵组成,构成了整个军阵的主

体。从这里也体现了古代兵书中所讲的“前后整齐,四方为绳”的军阵。《孙子兵法》中曾经讲到,古代兵阵布阵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前锋必锐,整体必宏。”他把一个军阵比喻成一把剑,如果一个军阵没有精锐的前锋,那么这个军阵就像是一把无锋的剑,便失去了杀伤力,可见前锋部队的重要了。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一号坑的前锋部队。它一共是3排,每排70件,共210件。这些兵俑手中都持有强弓劲弩,都是以骁勇善战而著称于世的。他们在作战时都不戴头盔。头盔本来是作战时的一种最基本的防护装备,但是秦国军队规定一律不准戴头盔。所以历史上称他们为“科头”。由于“科头”不戴头盔便敢杀入敌阵,史籍上也称他们为“科头锐士”。从这些“科头锐士”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秦军的勇猛和善战了。 涌坑中约马屑典型的河西走廊马。它身高l 5米,长2米,分为头、颈、躯干和腿四部分。腿为实心,躯干中空,分段烧制,再组合在一起。马的两耳宜立,体型健壮优美。由此可看出,秦人不愧为养马世族。 大家也许要问秦始皇为什么要为他制作数量如此之多的兵马桶呢?它们是怎样烧制成的呢?原来,秦始皇曾想用4000童男童女为其殉葬。他降旨令李斯承办此事。李斯心中惧怕.未敢马上执行此令。因为,6造秦腔.建筑长城已惹得民怨沸腾,再让如此众多的童男室女殉葬,岂不是火上浇油吗?他将来恐怕也死无葬身之地。于是,李斯向美始皇建议;制作与其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桶,守护其亡灵,以壮声威。闻听此官,秦始皇大喜,他重新降旨,让李斯征集全国的能工巧匠.以他的8060御林军为原型.q作陶佰。这些桶必须手握实战兵器按实战队形排列,秦始皇再三嘱咐李斯,此事万不能叫御林军知道。因为秦朝民间流传一个说法,如果一个人被别人复制成柄.其魂也就被勾走了.这可是大忌。案始皇当然不愿惹怒他喜爱的曰林军了。工匠们纷纷去找询林军中自己的亲戚、朋友、老乡、熟人,仔细观察其容貌特征,并默记于心。回去后,工匠们用模压、塑捏、刻画、贴条等手法制成陶佰,然后放在窑里烧。可是,放进去的陶佰全都被烧炸了,工匠们百思不解其中原因。后来,一个工匠为发泄对监工的仇恨,把制好的监工陶涌的头去掉,将其四肢“削”去,用手“掏净”其内脏,放到窑里分段烧。这一次竟没炸窑。他把头和四肢装在佰身上,一个活生生的监工出现了。,由此,工匠们开始了大规模的制捅工程。8000御林军捅就这样被造了出来。

秦俑坑不仅是一座不朽的艺术宝库,而且还是一座巨大的秦代武器库。当时青铜铸造业已是十分发达,制造出了各种精良的武器装备,这也是后来秦军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展示在各位面前的就是秦兵马俑坑中出土的最引人注目的一把青铜剑了。“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而得名。这把青铜剑已历经了2000多年,但是表面并没有生锈,至今仍然是锋利无比。在它刚刚出土时,专家们曾经用它一次划透了20张纸。即使现在的玻璃

刀想做到这一点也决非易事。经过鉴定,发现它表面有10-13微米的铬盐氧化层。它采用了铬盐氧化技术。铬盐氧化技术有两种:一种是电子镀铬,在20世纪30年代由德国人发明。另一种是化学镀铬,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发明出来了,这一点实在是令人叹服!

秦俑坑中出土的这些兵器,有相当一部分显示了当时兵器制造标准化已经达到了相当先进的水平。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些东西叫做铜簇,也叫做铜箭头。它就是秦代兵器制造标准化的一个代表。它同一棱的三个面误差不超过0.15毫米,而不同簇之间也不超过0.2毫米。这一点可以使我们看到,并不只是现代的许多行业中讲求标准化、规范化,其实古人在很早就有了形范正的观点。这些铜簇主要可分为大型与小型两类。大型铜簇的铤特别长,而铤首也很大;而小型的铜簇它的铤是圆形或三棱形的,将它们放入箭槽中便于瞄准。而且在空中呈流线形,阻力特别的小,还具有很强的平行性和稳定性,是秦代主要的兵器之一。

我们以上所看到的这些雄辩的说明了: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冶炼金属加工工艺以及技术标准化的管理水平就已经是世界第一流的了。

在一号坑以北20米处,是秦始皇兵马俑的二号坑。它的平面呈曲尺形,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是由步兵、骑兵、车兵和混和兵种组成的军阵。他一共由四个小的单元构成。这四个单元可以有机的构成一个大的军阵,也可以分开成四个独立的小的军阵。它能攻能守,反应迅速,自我保护力强,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反应最快速的一支部队。在二号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陶俑,其中有将军俑、跪射俑、立射俑、骑兵俑、鞍马俑等。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一个从二号坑中出土的将军俑。将军在军队中具有特殊的身份,所以他处处显得与众不同。将军俑头戴双卷尾长冠,冠带在颈下结绳并下垂胸前。将军俑所戴的冠叫“冠”冠上两边本来插有两支黑色的 尾,因为据说 是一种性情勇猛、善斗的鸟。将军俑身穿双重战袍,战袍外面的铠甲形制特殊。双肩及前后胸用彩绸扎成的花结,象征我们现在所说的军工章。这个将军俑胸前佩带着两朵花结,就表明他曾经立了两次功。他所穿的铠甲以肚脐眼为界,肚脐以上是上片压下片;肚脐以下是下片压上片。这样是为了弯腰方便,便于指挥作战。这个将军俑的腹部微微隆起,说明秦军中将军的待遇还是相当好的,也反应了早在秦代时,男子就有了将军肚。这也就是将军肚的起源了。从这个将军额头上深深的皱纹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久经沙场锻炼的指挥官.他手指前方,仿佛正在指挥千军万马如何作战。

三号坑位于二号坑以西、一号坑以北25米处。它的面积为52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一共出土了四马、一车和68个陶俑。这些陶俑的排列形式与一、二号坑完全不同。一、二号坑是按实战军阵排列的;而三号坑则是面向内相向夹道式排列。他们手中所持的兵器也有不同。一、二号坑中陶俑所持的兵器有长射兵器和短射兵器;但在三号坑中只发现了一种无刃兵器——铜殳。铜殳是一种用于仪仗的兵器,证明这里可能是一个地下军队的指挥部。三号坑如果从它的建筑布局来看,主要由车马房、南北厢房组成。车马房位于俑坑的中部,面对坑道的东门,这样便于车马进入。而北厢房位于俑坑的北部。在北厢房内发现了朽骨一堆,残鹿角一件,证明它是一个活动前占卜或祷告的场所。南厢房位于俑坑的南部,它从东向西依次排列着廊坊、俑道、正厅和偏房。它们都有武士俑分立于两边,其中以正厅的警卫最多。这里可能是召开军事会议的场所。这一点也就完全证实了三号坑是一个地下军队的指挥部——军幕。秦俑坑当中既有“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强大军阵,又有“运筹于帷幄之中”的将领,可见当时思虑严密,布局严谨了。

好了,秦俑坑我们就先参观到这里,下面我将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是铜车马展厅。

如果说秦俑坑是大中显武的话,那么铜车马展厅就是小里透文了。前者把我们带入干戈相交的战场,而后者则使我们感受到了舒适的宫廷生活。它们虽然都是秦陵的陪葬物,但是却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1980年12月份,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的铜车马。按照当时的发现的顺序,它们分别被编为一号和二号铜车马。当时它们都被埋在7米深的坑里,外面用一个木椁装着。因为年代的久远,木椁早已腐朽了。

其中一号铜车马碎成了3000多片。经过专家们近8年的修复,于88年的5月1日正式对外展出;而二号铜车马当时已碎成1555片。经过2年半的时间,又使它重新焕发出了当年的瑰丽姿彩。据考证,这两乘车的体积均为真车真马的1/2,它们处处都是依照真人、真车、真马制造的。当时秦始皇曾经五次巡游天下,这两乘车就是秦始皇车队中的两辆。当年,这两乘铜车马的出土曾经使多少人赞叹不已!因此,它们也被人们称为“青铜器之冠”。 这两乘车都是驷马单辕,呈前后纵向排列。前面的一号车为古代的“高车”,也叫“立车”,因为乘坐这辆车要保持站立的姿势而得名。一号车一共有1500余件金银饰件,显得华丽富贵。车上的华盖直径为1.22米。这个华盖是敞开的,具有遮阳蔽雨的功能;也可以更好的向远处眺望,还可以随时对付突发事件。圆形的华盖与方形的车厢体现了古人的一种“天圆地方”的思想。这辆车上还配备有大量的武器。在车厢的前面有一柄弩机,在车厢的前侧和左侧各有一个箭 ,共装有62支铜簇。其中有四支平头簇,可能是用来发射信号的。在车厢内的箭 中还发现有盾牌一件。截止目前为止,它是首次发现的、秦代的,同时也是迄今考古发掘中出土年代最早的,而且是形状最完整的青铜盾牌。这一切都鲜明的表明了一号车是用来保护后面二号车安全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二号铜车马了。这辆车叫“安车”,因为乘坐这辆车温暖舒适而得名。这辆车长3.17米,高1.06米;铜马的高度为65-67厘米左右,身长为1.2米,重量各不同,最轻的为177公斤,最重的达到了212.9公斤;车马人的总重量为1243公斤.这辆铜车马的主体是由青铜铸造而成,共有金银饰件1720件,总重量达7公斤.其制作工艺之高超和造型艺术之精妙令人赞叹不已。我们可以看到前面拉车的四匹马个个耳若削竹,目似悬铃,头方肚圆,胸部肌肉发达,四条马腿也稳健有力。中间的两匹马叫“服马”,两边的两匹马是拉车的叫“骖马”。马的制作技术达到了非常高超的境界。马的项圈是由42节金与42节银焊接而成。它的焊接点用24倍的放大镜才可以清楚的看到。金和银的熔点不同,能把着两种金属焊接在一起,表明秦代的工艺也是相当高的。马的笼头是用一根金管与一根银管采用子母扣连接的形式制成的。在笼头上有一根削子,将这根削子拔下,就可将笼头完整的取下。我们再注意看一下,在右骖马的头上有一个穗形的璎珞,它叫做“翥”,这是皇家车队的特殊标志。由于是皇家车队,因此要求它们行走起来必须平稳,于是在马身之间以“胁驱”相隔。这样,可使马匹保持一定的间距,如果它们离的太近,胁驱就会扎疼它们。我们再来看一下二号车上的华盖。华盖的面积为2.3平方米,最厚处为4毫米,最薄处为2毫米。发现它时,它已碎成了199块。但在修复时,发现华盖是一次烧铸而成。这个华盖就像一个龟壳一样,俗话说的好:“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这表明秦始皇希望自己永远长寿。这个车厢是由前驭式与后乘式两部分组成。后乘式里边非常宽敞,人在里边可以坐卧凭依,非常舒适。在后乘式前面以及左右两侧各有三个车窗,门开在后面,门窗都是可以灵活启闭的。车窗上有许多小孔,这样不仅可以用来调节空气,而且可以在车内看到车外的景物,在车外却无法看到车内的情况,设计科学、合理。车轮上的辐条共有30根,象征一个月的30天。我们再来看一下安车上的驭手。他头戴“冠”,表明是一个将军级的人物。1984年邓小平阅兵时,为他开车的就是一个中央首长。因此,安车上这个驭手的身份也就勿庸置疑了。这个驭手俑身后佩带着一把剑,剑鞘与剑是连在一起的,拔不出来。这是因为秦始皇生性多疑,特别是荆轲刺秦王以后,他更害怕有人暗杀他。因此驭手俑佩带的是假剑,一方面可以不失其威严,另一方面呢,也不必担心被暗杀了。这辆车的时速可达每小时35公里。当时秦始皇的车队是虎罴开道,豹尾在后,气势浩浩荡荡。但是秦始皇当时乘坐的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安车。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的车队共有“九九八十一”辆车,而秦始皇乘坐的,则是由六匹马驾辕的一辆纯金的金根车。它可能也被作为秦始皇陵的一个陪葬品埋在了秦陵的附近,说不定到不久的将来便会发现。希望到时候各位能够再来一睹皇家车队的迷人风采。谢谢大家

篇三:兵马俑博物馆

兵马俑博物馆

欢迎大家来参观兵马俑,下面由我给大家讲解,我们参观的兵马俑是中国最大的专题遗址性博物馆,它是1974年3月24日发现的,到1976年相继发现了两个俑坑,按发现的时间顺序初分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占地面积为2万平方米,全部发掘完毕,估计可以出土陶俑陶马8000多件,另外在我馆展出的还有两乘彩绘铜车马,是秦始皇根据自己生前所坐车辆的确1/2比例做成的,供他的灵魂在阳间出游时使用。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距兵马俑西边1.5公里处的秦始皇陵墓这个土堆原高度115米,经过2000多年的风雨侵蚀以及人为破坏,现在仅存87米,秦始皇陵墓占地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修建长达38年之久,动用人力约为70万人次,陵墓里面全是熟土,所谓的熟土就是用大锅炒熟经过筛选,从咸阳工地一兰一兰的运到这里,炒熟的土不长庄稼,不发芽,不长虫,陵墓里面全是熟土,我们看到了3半以下的全是熟土,现在看到的植物都是从别的地方移植过来的。 秦陵彩绘铜车马是1980年12月在秦陵原封土西侧20米处发现的,全部由青铜所制的,按照当时视死如视生的礼制,是秦始皇按照生前所乘坐的车辆1/2的比例所制的,供它的灵魂在阴间出游时使用,这是铜车马发掘时所拍的照片,它深埋于地下7.8米处,放在一个大型的木椁里,由于年代久远,木椁腐朽,陪葬坑自然塌方,致使两辆车在出土时碎成3000多片,经过考古学家近8年的精心修复,直到1988年,才使两辆车恢复到原来的风貌。

一号车总重1061公斤,而二号车重1241公斤,分别由3000多个零件组成,采用铸压,焊接,铆接,子母扣相连接,镶嵌等十几种工艺完成的,铜车马是迄今为止考古史上发现的形体最大,年代最久远,系驾驶系最完整的一组青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铜车马共有前后两乘车,根据古代“立式为高,坐式为安”,我们把前车叫“高车”后车叫“安车”,车马配件齐全,完全是真车的形状。

一号车形较小,是保驾护卫的兵车,这四匹马的造形神态各异,生动准确,中间的两匹马叫服马,举颈昂首,目视前方,旁边的两匹马叫骖马,头部略有偏移,嘴巴微微翘起,我们再来看御官俑,这两辆车上的御官俑是一致的,头戴冠,身穿长襦,腰间配剑,双手紧握六各络绳,全神贯注的驾马车,从他们身上的穿着以及配带的武器,可以看出他们的级别很高,相当于俑坑当中的将军俑,一号车厢前还挂有弓弩,车上有箭和盾牌,车厢内撑起的伞既能遮阳蔽雨,又便于驾车的御官远眺四周。

现在我们看二号车,车厢分为前后两室,一跪坐的御官俑,作驾车姿势,面部表情沉着,嘴角微微翘起,显示对自的地位优越感,但伴君如伴虎又使他无法开怀大笑,右骖马头上有一个像蘑菇的装饰品,名叫缨络,直径只有0.1-0.5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经过两千多年早已腐朽,现在看到的是根据遗迹复制而成的,左右骖马脖子上有一个由42节金管和42节银管相间构成的金银项圈,二号车的后车室为主人专用车厢,宽大而舒适,由三窗一门组成的,前边的窗户,

便于和御官沟通,两侧的窗户可以观看风景,窗户上很多均匀的菱形小孔,起到通风采光的作用,因此它“开之则凉,闭之则温”也被称为“温凉车”,更为精湛的是二号车的蓬盖,它为椭圆形,面积2.3平方米,出土时已碎为199块,专家在修复时发现,它上面没有焊缝,也没有锻打的痕迹,说明它是一次性铸造而成,而且浇铸的相当均匀,最薄的1毫米,最厚的地方4毫米,完成这样的铸件既使在今天高科技的工艺制造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了现在我们到那边继续参观(讲书)

环幕影院

秦始皇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姓赢,名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河北邯郸,死于公元210年,河北沙丘,用我们当地话说秦始皇是一位正宗的河北人,古人说“树高千尺,落叶归根”,按照落叶归根秦始皇应该把自己葬到河北,那他又为什么葬在我们临潼呢?他当时找风水先生算过,这块地方是一块风水宝地,所谓风水好,就是要有山有水,这坐山脉叫骊山,是秦岭的一条支脉,海拔1300米,骊山是一座死火山,在七十万年前爆发涌出的岩浆和矿物质,经过长时间的洗礼形成了我们当地有名的温泉和蓝田玉,北方距博物馆20公里处有一条河叫做渭河,是当年姜太公钓鱼的地方,秦始皇的陵墓在骊山与渭河中间,可谓“头枕山,脚踩川”世世代代做高官,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