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不玩游戏2g内存够用吗

优秀范文2019-03-18 02:57书业网

篇一:关于2G内存用户的虚拟内存设置方法

现在很多玩家的内存相信都有2G了,也许细心的人会发现,大部分情况下 2G根本用不完,基本都在1.2G左右徘徊,其次很人多认为 内存大了 就可以不需要虚拟内存了,其实不然,虚拟内存对于任何版本的Windows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设置得当,它将极大地提升电脑的性能和运行速度。它是Windows XP作为内存使用的一部分硬盘空间。即便物理内存很大,虚拟内存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个文件数据交叉链接的活动文件,有很多软件或者游戏为了减少内存的占用量,都会直接将数据放在虚拟内存中,使用的时候才会调用到物理内存当中,因此设置为无的话,就会给系统的稳定性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况且,对系统本身而言,并没有性能的提升,那么说了这么多,我们进入主题吧。

虚拟内存因为是Windows XP作为内存使用的一部分硬盘空间,所以它的速度直接受硬盘影响,即使硬盘在再好,速度再快,跟物理内存还是相差甚多,那么我们上面提到了,2G内存大部分用不完,那为什么不把虚拟内存放到物理内存中呢,这样 即解决了稳定性,又解决了速度问题,而且连页面文件所产生的磁盘随片都没有了。

要实现这个我们还要借助一个软件的帮忙 “Ramdisk ”,Ramdisk 的作用就是让操作系统划出一部分内存来模拟硬盘,这样就可以把对慢速硬盘的操作转换为对高速内存的操作,既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又极大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因为它的特性是数据完全存储在内存中,所以一旦关闭计算机,就会导致内存盘中的数据完全丢失,这个特性使的它非常适合存放页面文件。当然,比如IE的缓存,Windows和应用程序运行时产生的临时文件也都可以存放,不过要注意大小。

ramdisk 的安装和设置非常简单,运行install,进入ramdisk主界面 ,如果ramdisk还没有安装,那么仅仅是Install ramdisk 按钮可用,单击按钮,开始安装,windows 可能会警告驱动程序没有数字签名,不去理睬它,按yes就可以了,好了,安装完毕,这时除了Install ramdisk 按钮以外的其他按钮都可用了,设置也很简单,仅仅包括盘符,内存盘大小,内存盘的类型,这3个选项。还有一些高级设置需要修改注册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具体看ramdisk的说明。内存盘大小,单位是千字节,这个数值完全取决于你的电脑的内存多少,如果你的电脑只有256M内存,那么内存盘的大小最好不要超过64兆,建议2G拥护设置为512M就可以了,我自己就设置的512M,(1G的用户也可以使用,但是设置多大就看你自己了)然后是盘符的设置,没什么好说的,缺省是R,只要是没有使用的盘符都行。内存盘的类型,缺省是硬盘(fixed),还可以设置为软盘(removable),等等。选择好需要的设置后,按apply按钮或者Ok按钮就可以了,打开资源管理器,你就会发现多了一个盘符R,假定你设置的盘符是R,以后都直接用盘符R来代表内存盘。

后面的就很简单了,只要把页面文件设置在R盘就OK了,我设置的是最大最小都为400M,其他盘都为0,然后把IE的缓存设置为100M 并且也放到里面了。

一切都OK后,也许当时并不能明显感觉速度有什么大的提升,但是你试的进一下极品9,就知道了好处在哪了,呵呵!以前进入我需要将近20秒的时间才能进去,但是现在只需要2秒。

篇二:单条2G内存与两条1G内存谁更有优势

●内存简介

内存概念

内存就是存储程序以及数据的地方, 内存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单元,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以及高速缓存(CACHE)。其中RAM是其中最重要的存储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存条”。

内存发展简史

在计算机诞生初期并不存在内存条的概念,那时的内存均被焊接在主板上,以内存芯片的形式为计算机的运算提供直接支持。那时的内存芯片容量都特别小,最常见的莫过于256K×1bit、1M×4bit,虽然如此,但这相对于那时的运算任务来说却已经绰绰有余了。

内存芯片的状态一直沿用到286初期,鉴于它存在着无法拆卸更换的弊病,这对于计算机的发展造成了现实的阻碍。有鉴于此,内存条便应运而生了。将内存芯片焊接到事先设计好的印刷线路板上,而电脑主板上也改用内存插槽。这样就把内存难以安装更换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DDR和DDR2内存

DDR在时钟信号上升沿与下降沿各传输一次数据。由于仅多采用了下降缘信号,因此并不会造成能耗增加。至于定址与控制信号则与传统SDRAM相同,仅在时钟上升缘传输。

DDR 内存是作为一种在性能与成本之间折中的解决方案,其目的是迅速建立起牢固的市场空间,继而一步步在频率上高歌猛进,最终弥补内存带宽上的不足。第一代DDR200 规范并没有得到普及,第二代PC266 DDR SRAM(133MHz时钟×2倍数据传输=266MHz带宽)是由PC133 SDRAM内存所衍生出的,它将DDR 内存带向第一个高潮,目前还有不少赛扬和AMD K7处理器都在采用DDR266规格的内存,其后来的DDR333内存也属于一种过

度,而DDR400内存成为目前的主流平台选配,双通道DDR400内存已经成为800FSB处理器搭配的基本标准,随后的DDR533 规范则成为超频用户的选择对象。

随着CPU 性能不断提高,我们对内存性能的要求也逐步升级。DDR2 能够在100MHz 的发信频率基础上提供每插脚最少400MB/s 的带宽,而且其接口将运行于1.8V 电压上,从而进一步降低发热量,以便提高频率。此外,DDR2 将融入CAS、OCD、ODT 等新性能指标和中断指令,提升内存带宽的利用率。

高端的DDR2内存将拥有800、1000MHz两种频率。DDR-II内存将采用200-、220-、240-针脚的FBGA封装形式。最初的DDR2内存将采用0.13微米的生产工艺,内存颗粒的电压为1.8V,容量密度为512MB。

DDR2与DDR的区别

与DDR相比,DDR2最主要的改进是在内存模块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提供相当于DDR内存两倍的带宽。这主要是通过在每个设备上高效率使用两个DRAM核心来实现的。作为对比,在每个设备上DDR内存只能够使用一个DRAM核心。技术上讲,DDR2内存上仍然只有一个DRAM核心,但是它可以并行存取,在每次存取中处理4个数据而不是两个数据。

与双倍速运行的数据缓冲相结合,DDR2内存实现了在每个时钟周期处理多达4bit的数据,比传统DDR内存可以处理的2bit数据高了一倍。DDR2内存另一个改进之处在于,它采用FBGA封装方式替代了传统的TSOP方式。尽管DDR2内存采用的DRAM核心速度和DDR的一样,但是我们仍然要使用新主板才能搭配DDR2内存,因为DDR2的物理规格和DDR是不兼容的。首先是接口不一样,DDR2的针脚数量为240针,而DDR内存为184针;其次,DDR2内存的VDIMM电压为1.8V,也和DDR内存的2.5V不同。

双通道

双通道,就是在北桥(又称之为MCH)芯片级里设计两个内存控制器,这两个内存控制器可相互独立工作,每个控制器控制一个内存通道。在这两个内存通CPU可分别寻址、读取数据,从而使内存的带宽增加一倍,数据存取速度也相应增加一倍(理论上)。目前流行的双通道内存构架是由两个64bit DDR内存控制器构筑而成的,其带宽可达128bit。因为双通道体系的两个内存控制器是独立的、具备互补性的智能内存控制器,因此二者能实现彼此间零等待时间,同时运作。两个内存控制器的这种互补“天性”可让有效等待时间缩减50%,从而使内存的带宽翻倍。

双通道是一种主板芯片组(Athlon 64集成于CPU中)所采用新技术,与内存本身无关,任何DDR内存都可工作在支持双通道技术的主板上,所以不存在所谓“内存支持双通道”的说法。

双通道内存技术是解决CPU总线带宽与内存带宽的矛盾的低价、高性能的方案。普通的单通道内存系统具有一个64位的内存控制器,而双通道内存系统则有2个64位的内存控制器,在双通道模式下具有128bit的内存位宽,从而在理论上把内存带宽提高一倍。

虽然双64位内存体系所提供的带宽等同于一个128位内存体系所提供的带宽,但是二者所达到效果却是不同的。双通道体系包含了两个独立的、具备互补性的智能内存控制器,理论上来说,两个内存控制器都能够在彼此间零延迟的情况下同时运作。比如说两个内存控制器,一个为A、另一个为B。当控制器B准备进行下一次存取内存的时候,控制器A就在读/写主内存,反之亦然。

两个内存控制器的这种互补“天性”可以让等待时间缩减50%。双通道DDR的两个内存控制器在功能上是完全一样的,并且两个控制器的时序参数都是可以单独编程设定的。这样的灵活性可以让用户使用二条不同构造、容量、速度的DIMM内存条,此时双通道DDR简单地调整到最低的内存标准来实现128bit带宽,允许不同密度/等待时间特性的DIMM内存条可以可靠地共同运作。

终于该说到单条2G内存与两条1G内存谁更有优势的问题了。其实通过前面对双通道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一些。双通道只是能在理论上将带宽提高一倍。至于实际效果,两条1G内存与单条2G相比,性能大约能提升20%~30%。

单条2G内存与两条1G内存谁更有优势?其实这都不重要。关键看你以后是否要升级到2G或者1.5G 的内存。论稳定,单条的肯定有优势;要性能,就普通用户而言,两条1G内存更为合适,但是这还要看你的主板是否支持双通道。

单条2G可以为将来的升级提供便利,一根2G的可以为将来做打算。但是如果电脑配置不怎么好的话,就没有必要准备将内存升级到4G了。原因很简单,32位的系统下,4G的内存根本无法完全被识别。虽然理论上可以,但是实际只认出3G多。而64位系统离我们似乎还有点远。估计真的到了64位系统普及的时候,用户手上现有的电脑也就没有升级的必要了。所以根本不用考虑2G升4G的问题,等2G也不够用时,整个平台也早已淘汰。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两条1G的内存于单条2G的内存相比,还是存在几十元的价格优势的。用户用这几十块钱至少还能从电脑城打车回家。实在没有必要追求单条2G的容量,并且还用“方便日后升级”的理由来安慰自己。内存的技术也在突飞猛进,DDR3甚至是DDR4内存已近在高端的显卡上得以应用,不出2年,DDR2也会像今天替代DDR一样,终究被更新更好类型的内存所替代。

总结

2007年,不管是旧机升级还是新装机,用户都会将内存容量定在“1G”,甚至是更高。这是一个在价格、性能、实用性等多方面,均可以达到平衡的“黄金分割点”。DDR2内存的价格跌入了前所未所的低谷,这正是用户进行装机和升级的大好时机。普通用户应该避免“买单条2G为以后打算”的心理,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选择内存容量。当然我们不是反对去买单条2G内存,单条2G与两条1G相比更加稳定,只是会在性能上做出些牺牲。适合对稳定性要求较高(如图形处理等)的用户选用。

篇三:内存硬盘选购四大误区

内存硬盘选购四大误区

1.双通道性能比单通道好很多?

单通道的确很便宜!就目前的市场价格而言,单条4GB的DDR3-1333内存比两条2G的DDR3-1333内存的组合要便宜不少,于是问题就来了:摸摸口袋,想说还是省一点吧;可是一听JS说双通道如何先进,又想说还是咬咬牙吧。

双通道的确比较先进!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双通道顾名思义就是在CPU和内存之间“修建”了两条数据通道。如此一来,就集成了两个内存控制器,而每个内存 控制器可以单独控制一个通道,让两条内存独立寻址,理论上内存的运行效率就可以实现翻倍的效果,让数据等待的时间缩短到50%。这一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 上解决了CPU总线带宽和内存带宽不匹配的矛盾。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限制电脑性能发挥的因素绝不仅仅是内存,所以双通道的性能真的能大幅优于单通道吗?

相同容量下选择双通道还是单通道(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文章)

其实通过测试我们发现,在相同平台下组建双通道无论在整机性能还是游戏应用都要优于单通道,但是这个优势并不明显,远不能达到技术上的理论值。究其原因 是双通道增加内存位宽提升系统内存带宽值,这使内存加载速度会有些提升,但电脑整体性能还要考量CPU、显卡、硬盘等。比如双通道平台运行游戏时加载会比 较快,但游戏画面的帧速能否提高还是要靠显卡的图形处理器进行渲染,双通道内存在这里起到的作用就不大了。

测试结果对比(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文章)

那么该如何选择呢?这里我们推荐追求性价比的普通用户选择单通道。因为在日常使用中,普通用户对于精确到零点零几秒或者几帧的差异很难有实际的感受,而单通道显然更便宜。对于使用64位系统和新装机的用户来说,也不妨选择单条4G内存,这样不仅对容量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将来升级时也更加方便。而对于玩家级用户来说,追求极致的性能体验永远是第一位的,那么双通道?为什么不呢。

2.玩游戏内存频率越高越好?

工作频率作为内存的一个重要的参数,不仅制约着内存的性能,也影响着内存的价格。许多商家更会拿着“高频”、“超频”作为内存的卖点,拥有这些特性的内 存自然也是价格不菲。于是很多朋友不禁将其于CPU、显卡的超频效果联系起来,认为内存的频率越高游戏效果就越好。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超频测试选取三种内存工作频率(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文章)

其实看过了第一个误区的原因后,这第二个误区也就容易理解了。内存主要作用是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因此内存频率与 游戏性能的提升并无太大联系,事实上提升显示核心的性能带来效果比提升内存频率的效果要明显得多。现在主流的大型3D游戏考量得还是CPU的运算能力和 GPU的渲染能力,而内存频率提升最直观的效果是让数据运算的间隔时间缩短,从而提升整体运行速度,一般情况下我们就会发现游戏的加载速度变快了。实际的 测试结果也是如此,不同内存频率下的游戏画面帧数相差甚微,相信一般玩家是很难察觉的。

三种内存频率下的游戏表现(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文章)

那么内存频率的提升对电脑整体性能帮助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还是通过测试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在WinRAR这类压缩测试中高频内存的优势会很明显,因为压缩 的带宽速度提升了。内存频率的提升的确能提升内存带宽,可是这些在日常应用中很难充分利用,所以对于一般用户而言意义不大。而且内存的频率还受到主板的限 制,购买内存前还要考虑主板支不支持内存的频率,不然就会造成性能上的浪费。所以想感受畅快的游戏体验,倒不如把资金花在升级显卡上。 硬盘选购误区:

1.一定要购买支持SATA 3.0的硬盘?

SATA 3.0正式名称为“SATARevision3.0”,是串行ATA国际组织(SATA-IO)在2009年5月份发布的新版规范,主要是传输速度翻番达 到6Gbps,同时向下兼容旧版规范“SATARevision2.6”(也就是现在俗称的SATA3Gbps),但接口、数据线都没有变动。出台两年多 的时间里,从第三方支持到原生支持,从寥寥无几到遍地开花,支持SATA 3.0的硬件产品无疑已经成为了市场主流。于是“一定要购买支持SATA 3.0的硬盘!”的声音自然也不绝于耳。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