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云亦云寓言故事
篇一:青少年一定要读的经典寓言故事_人云亦云的八哥
一群喜鹊在女儿山的树上筑了巢,在里面养育了喜鹊宝宝。它们天天寻找食物、抚育宝宝,过着辛勤的生活。在离它们不远的地方,住着好多八哥。这些八哥平时总爱学喜鹊们说话,没事就爱乱起哄。
喜鹊的巢建在树顶上的树枝间,靠树枝托着。风一吹,树摇晃起来,巢便跟着一起摇来摆去。每当起风的时候,喜鹊总是一边护着自己的小宝宝,一边担心地想:风啊,可别再刮了吧,不然把巢吹到了地上,摔着了宝宝可怎么办啊,我们也就无家可归了呀。八哥们则不在树上做窝,它们生活在山洞里,一点都不怕风。
有一次,一只老虎从灌木丛中窜出来觅食。它瞪大一双眼睛,高声吼叫起来。老虎真不愧是兽中之王,它这一吼,直吼得山摇地动、风起云涌、草木震颤。
喜鹊的巢被老虎这一吼,又随着树剧烈地摇动起来。喜鹊们害怕极了,却又想不出办法,就只好聚集在一起,站在树上大声嚷叫:“不得了了,不得了了,老虎来了,这可怎么办哪!不好了,不好了!??”附近的八哥听到喜鹊们叫得热闹,不禁又想学了,它们从山洞里钻出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也扯开嗓子乱叫:“不好了,不好了,老虎来了!??”
这时候,一只寒鸦经过,听到一片吵闹之声,就过来看个究竟。它好奇地问喜鹊说:“老虎是在地上行走的动物,你们却在天上飞,它能把你们怎么样呢,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大声嚷叫?”喜鹊回答:“老虎大声吼叫引起了风,我们怕风会把我们的巢吹掉了。”寒鸦又回头去问八哥,八哥“我们、我们??”了几声,无以作答。寒鸦笑了,说道:“喜鹊因为在树上筑巢,所以害怕风吹,畏惧老虎。可是你们住在山洞里,跟老虎完全井水不犯河水,一点利害关系也没有,为什么也要跟着乱叫呢?”
八哥一点主见也没有,只懂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也不管对不对,以至于闹出了笑话。我们做人也是一样,一定要独立思考,自己拿主意,不盲目附和人家。不然,就会像人云亦云的八哥一样可悲又可笑了。
篇二:四年级寓言故事
东郭先生狼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箭,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东郭先生狼的前腿。那狼中箭
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
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窜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鬼姐姐鬼故事。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
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
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
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
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
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木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
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
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
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寓言寓理】
东郭先生把“兼爱”施于恶狼身上,因而险遭厄运。这一寓言告诉我们,即使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存在“东郭先生”式的问题。一个人应该真心实意地爱人民,但丝毫不应该怜惜狼一样的恶人。
三人成虎
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一起作为赵国的人质,定于某日启程赴赵都邯郸。临行时,庞恭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我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君王相信吗?”魏王说:“我当然不信。”庞恭又问:“如果是两个人对您这样说呢?”魏王说:“那我也不信。”庞恭紧接着追问了一句道:“如果有三个人都说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还不相信?”魏王说道:“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肯定确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庞恭听了这话以后,深有感触地说:“果然不出我的所料,问题就出在这里!事实上,人虎相怕,各占几分。具体地说,某一次究竟是人怕虎还是虎怕人,要根据力量对比来论。众所周知,一只老虎是决不敢闯入闹市之中的。如今君王不顾及情理、不深入调查,只凭三人说虎即肯定有虎,那么等我到了比闹市还远的邯郸,您要是听见三个或更多不喜欢我的人说我的坏话,岂不是要断言我是坏人吗?临别之前,我向您说出这点疑虑,希望君王一定不要轻信人言。”
庞恭走后,一些平时对他心怀不满的人开始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时间一长,魏王果然听信了这些谗言。当庞恭从邯郸回魏国时,魏王再也不愿意召见他了。
看起来,谣言惑众,流言蜚语多了,的确足以毁掉一个人。随声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会被说成黑的,真是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所以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分析,不要人云亦云,被假象所蒙蔽。
歧路亡羊
有一天,杨子的邻居在牧羊的归途中,遇到了迎面急驰而来的一行车马,羊群因受惊吓而四散。等车马过后,那人把羊唤拢,急忙赶回家。他仔细清点以后发现丢失了一只羊,于是立即召集全家老小,并邀请杨子的童仆一起去寻羊。杨子在一旁不以为然地说:“咳,才丢一只羊,何必兴师动众,派这么多的人去找?”邻人说:“山野、田间岔路多,人少了分派不过来。”杨子觉得这话有理,没有再往下说。他目送着这一行人出了村口。
那邻人带领大家先沿赶羊回家时经过的大路走,一遇到岔路就派一个人沿岔路去搜寻。没过多久,他带去的人被分派完毕,剩下那邻人只身走大路。可是没走多远,前面又出现了岔路。他站在岔路口左右为难。焦急中任选了一条前去的路径。走着走着,只见前面又有岔路。那邻人无可奈何。他看到天色已近黄昏,只好往回走。沿途碰到其他的寻羊人也说自己遇到过同样的困难。
正在家吃晚饭的杨子忽听见外面有嘈杂的说话声,知道是找羊的人回来了。他走出门去问那邻人:“找到羊了吗?”邻人答道:“跑丢了。”杨子说:“你带了这么多的人去找,怎么还找不到呢?”邻人说:“我知道大路边有岔路,所以找羊时多带了几个人。可是没想到岔路上还有岔路。在只剩一个人面对岔路的时候,真令人感到不知所措。”
杨子听了邻人说的这番话,有些闷闷不乐。他眉头紧锁、脸色灰暗、一言不发。那一天大家再也没有见到他露出一丝笑容。杨子的门徒都觉得有点奇怪,因此不解地问:“羊并不是什么值钱的牲畜,而且又不是先生的,您这样闷闷不乐,究竟是为什么呢?”杨子说:“我并不是惋惜丢了一只羊。我是从这件事联想到探求真理也与这些歧路亡羊一样,如果迷失了方向,也会无功而返啊。”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在研究一门学问时,要把握方向,注重领会其实质,而不要被各种表象所迷惑。
患得患失
从前有一位神射手,名叫后羿。他练就了一身百步穿杨的好本领,立射、跪射、骑射样样精通,而且箭箭都射中靶心,几乎从来没有失过手。人们争相传颂他高超的射技,对他非常敬佩。
夏王也从左右的嘴里听说了这位神射手的本领,也目睹过后羿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功夫。有一天,夏王想把后羿召入宫中来,单独给他一个人演习一番,好尽情领略他那炉火纯青的射技。
于是,夏王命人把后羿找来,带他到御花园里找了个开阔地带,叫人拿来了一块一尺见方,靶心直径大约一寸的兽皮箭靶,用手指着说:“今天请先生来,是想请你展示一下您精湛的本领,这个箭靶就是你的目标。为了使这次表演不至于因为没有竞争而沉闷乏味,我来给你定个赏罚规则:如果射中了的话,我就赏赐给你黄金万两;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减你一千户的封地。现在请先生开始吧。”
后羿听了夏王的话,一言不发,面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慢慢走到离箭靶一百步的地方,脚步显得相当沉重。然后,后羿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摆好姿势拉开弓开始瞄准。
不管你以前有没有看过患得患失这个寓言故事,希望你都能够仔细体会一下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从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只要你现在有想法,欢迎您发表你的看法!
罪有应得
这是个晴朗的日子,森林里的小动物来来往往。小老鼠开着摩托车在森林里飞快地奔驰着。突然,只听“——吱”地一声急刹车,接着就是小兔子“啊”的惨叫。原来是,小老鼠开车撞翻了小兔子。她疼得躺在地上,怎么也起不来。
小老鼠见势不妙,想溜。但是,只见所有小动物们都围了上来,他又不敢逃。就眼珠一转,假惺惺的对地上的小兔子说:“对不起,小兔子,我不是故意的,我带你去医院吧。”说着,就把小兔子抱上了车子。到了医院,小老鼠把小兔子抱在了医院的长椅上,说:“你稍等下,我去挂号。”说完,立马偷偷地跑了。
小兔子等啊等,仍然不见小老鼠,她心里很着急。突然,她恍然大悟,原来中计了。但是,小兔子伤口很痛,就忍不住叫起来。
小白鹅护士听到了小兔子的叫声,就问你怎么了。于是,小兔子就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小白鹅。小白鹅护士报了警,又给小兔子看了病。孔雀医生检查出小兔子的腿骨折了,就给她扎上了绷带。
一会,小黑狗警察来到了医院,他了解了经过后,安慰她,说,放心,他们会处理好的。
下午,两位警察去了事故发生地,并向周围动物们了解了情况,很快就调查出了小老鼠的资料。
晚上,警察们立刻开始行动,实行抓捕。小老鼠正在家中担心害怕,睡不着觉。这时,听见敲门声,谁知开门一看,原来是警察。小老鼠支支吾吾的说:“你们,找找,找谁?”
警察严肃的说:“找的就是你,跟我们走吧。”边说着,就给小老鼠戴上了手铐。
到了公安局,小黑狗警察严肃的说:“你这种肇事逃逸行为是违法的。根据交通规则,需要吊销你的驾驶证,并且要拘留十天。你需要赔偿小兔子的所有医药费。”小老鼠听后,低声说:“我真是罪有应得。”
狼只老鼠的故事
从前有两只老鼠,一只白,一只黑。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的仓库里面没有多少食物了,于是就商量带着剩余的粮食一起外出寻找。当他们路过一座小桥的时候,他们看到有个老人躺在那里奄奄一息,于是就上前相救。原来老人已经很多天没有吃饭,快要饿死了,两只老鼠互相看了下对方,毫不犹豫的就把自己的粮食送给了老人。
老人拿到粮食后,一下就不见了,留下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的是:
继续向前,穿过三条河,翻过三座山,就会找到食物,但切勿太贪心!!!
原来老人是神仙变的。
于是他们继续向前,走了很长的时间,终于在穿过三条河,翻过三座山后,看到了一座青铜建造的城堡,并且在那里面见到了许多许多的大米,而且城堡的主人告诉他们,只要不再往前走, 他们可以留下来一辈子享用这些大米,于是黑白两只老鼠就欢快的答应了。
也不知道过去了多少年,有一天,黑老鼠对白老鼠说,咱们天天吃这些大米,感觉都厌烦了,不如再往前去,看看还有什么?白老鼠一听马上就答应了下来,说,也正这样想!于是他们又上路了。
这一次,他们在一座白银建造的城堡里不仅找到了许多的大米,而且还有很多的美酒和佳肴,两只老鼠欢呼雀跃起来,为自己离开青铜城堡的选择而非常得意,这时候,城堡的主人告诉他们,只要不在往前,他们同样可以留下来一辈子享用这些食物,于是两只老鼠又欢快的答应了。
同样又过去了很多年,有一天,两只老鼠又开始厌倦这样的生活,于是白老鼠说,城堡的主人不让我们往前走,是不是前面会更好,不如我们再往前,看看还会有什么?黑老鼠一听,立即答应,于是他们又往前行了。
这一行,就行到了一座黄金城堡,进入城堡,两只老鼠看到的不仅仅是美酒佳肴,而且还有山珍海味,同时在他们享用这些食物的时候,旁边还会有许多天使像仆人一样为他们服务,整个城堡的人都将他们视为上宾。这时候,城堡的主人也告诉他们,只要他们不再往前,就将整个城堡送给他们。两只老鼠于是又住了下来。
流光似箭,数不清有多少年就这样过去了,两只老鼠又开始不安分起来,又开始厌倦这样的生活,对于以前老人给的纸条上的内容,他们完全置之脑后,终于有一天,两只老鼠又上路往前走了。
这一次,他们走了好久好久,走到了一座黑色的城堡前,他们以为这一次会有更美好的食物等着他们,但是,进去后才发现,原来这是魔鬼所住的地方,整个城堡就是一座地狱,他们以前享受了多少年的福,现在就要受多少年的苦。但是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因为魔鬼已经抓住了他们??
从此以后,两只老鼠就开始了永无止境的苦难生活。
聪明强壮的兔子
一天,有一只兔子在丛林里散步,然后遇到了正在做饭的大象。
“你好啊,兄弟!”兔子说,:“天气不错啊!”
大象停下来低下头看了看这个小东西,然后轻蔑地说:“离我远点,兔子,我没时间和你这么小的东西说话!”
兔子被大象的无礼震惊到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做,然后想着刚刚发生的一切静静的走开了。想到了远在大海里的鲸鱼,他决定去问一问鲸鱼对大象的无礼有什么看法。
它的小爪子凹在一起,然后使出全身的力气喊“喂。。鲸鱼。。过来吧!”
鲸鱼游了过来想要看一看谁在喊她,看了一会在那跳来跳去的小兔子,说:“是你叫我过来的吗?”“是啊。”“你以为你自己是谁?你太小了,根本没有资格和我说话。”鲸鱼摆动着她的大尾巴,向海洋游去。不过这时兔子想到了一个主意。
这时,他又对鲸鱼喊道:“嘿,鲸鱼,你认为我比你弱小很多吗?但是事实上,我比你要强壮很多!如果我在拔河比赛中赢了你相信你就不会这么轻视我了!”鲸鱼差点笑了出来,她说:“好吧,小兔子,去找一个绳子来吧,一会就知道谁更强壮。”
兔子马上去寻找最粗最结实的树藤,当他找到了树藤,他又去见了大象,然后对他说:“大象,今天下午你没有理由对我那么无礼,我要像你证明,我们是一样强壮的。大象边吃东西边看看他,说:“你准备怎么做呢,小东西?”兔子尽量站到最高,看着大象的眼睛说:“我要和你进行一场拔河比赛!”大象笑到差点呛到,答应了这个幽默的小东西。大象把树藤的一头系在了自己强壮的腰上。
兔子拿着树藤的另一头放在了丛林里。然后回去告诉大象:“等到我说,‘拉!’你就使出全身的力气去拉。”他回到丛林里拿着树藤的另一头去找鲸鱼,让他系在自己的大尾巴上。然后说了和大象同样的话。鲸鱼还在嘲笑兔子的愚蠢。
“我现在就去把另一头系在我的腰上。”兔子躲进了丛林,然后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喊道:“拉!”
大象开始笑着往后走,但是他的笑忽然变成了惊讶的表情,当他发现树藤已经不再跟着他走的时候,“天啊,兔子比我想的要强壮得多!”表情逐渐由惊讶赚到了皱眉,他再也拉不动树藤了。
于此同时,鲸鱼开始摆动尾巴往后游,但是当树藤再也不随着她动的时候,她甚至不能呼吸了。“小兔子不可能比我强壮!”她愤怒的说。树藤已经被拉得不能再动了,突然,一个断裂的声音,树藤被拉成了两瓣。
这时,大象跑到树林但是累的摔了一跤,头撞到了岩石,另一端的鲸鱼像喝醉了一样迷迷糊糊的游向了一个珊瑚礁..
兔子一句话也没说,他再也不把这个当回事了。而大象和鲸鱼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兔子那么强壮,现在,每次看到兔子,他们都会非常尊敬的和他打招呼。
老奶奶讲有趣的故事
停电了,好热啊,奶奶摇着扇子从房子里走出来,“乘凉啦,乘凉啦”。
于是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们,喵喵叫着,汪汪跳着,叽叽喳喳吵着闹着围了过来,大家都说:“奶奶,奶奶,给我们讲个故事吧,讲个故事吧!”
奶奶看了看大家,说“好吧,讲个什么故事呢?”“就讲个停电了的故事吧,吱吱,好不好?”这个声音是谁啊?奶奶向上推了推老花镜仔细一看“哦,原来是小老鼠啊”奶奶
篇三: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爱听奉承话的老虎
森林里有一种猴子叫“猱(náo),身体轻捷,善于爬树,一对爪子象小刀一样尖利。它经常向老虎献媚,博取老虎的欢心。
老虎的头皮三天两头发痒,痒急了就在树干上蹭(cèng)。猱柔声蜜语地说:“老虎大伯,在树上蹭多脏啊,再说也不解痒呀。我给您搔吧。”说着就跳上虎头,用尖利的爪子给老虎挠痒痒。老虎感到舒服极了,眯缝着双眼,直想打瞌睡。猱越搔越用劲,慢慢地在老虎的后脑勺上抠了一个小窟窿,把爪子伸进去,一点一点地掏老虎的脑浆吃。吃够了,就把吐出来的剩渣奉献给老虎:“老虎大伯,乘您打瞌睡的时候,我弄到了一点荤腥。我不敢自个儿吃。这些是孝敬您老人家的,您可别嫌少啊。”老虎深受感动,感激地说:“你对我真是忠心耿耿,宁愿自己饿着,也不忘孝敬我。我领情了。”说罢,一口就吞了下去。
天长日久,老虎的脑浆被掏空了,头疼得象要裂开一样。它这才发现自己上了猱的当,挣扎着要去找猱算帐。但是,猱早就躲到高高的树枝上去了。老虎恨恨地狂吼着,打几个骨碌,倒在地上死了。
[提示]
古往今来,由于爱听恭维话而把坏人当好人、误了大事、害了自己的,不是一个、两个。这则寓言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决不做猱一类的献媚者;我们还要百倍警惕谄媚(chǎn mèi)奉迎的小人,使恭维话没有市场,使拍马者到处碰壁。
[原文]
兽有猱①,小而善缘②,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③。成穴,虎殊快④,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⑤,而汰其余以奉虎⑥,曰:“余偶有所获腥⑦,不敢私⑧,以献左右⑨。”虎曰:“忠哉猱也⑩,爱我而忘其口腹(11)。”啖已(12),又弗觉也(13)。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14),猱则已走避高木(15),虎跳踉大吼乃死(16)——《贤奕编》
[注释]
①猱——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②善缘——善于抓着东西往上爬。缘,攀援。
③辄(zhé)——立即,就。不休——不停止。
④殊快——很舒服。殊,很、非常。快,高兴、痛快。
⑤啖(dàn)——吃。
⑥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余,剩下的。
⑦余偶有所获腥——我偶尔得到一点荤腥。余,我。腥,生肉,这里泛指肉食之类的东西。
⑧不敢私——不敢私自(吃)。
⑨左右——对对方的尊称。这里是猱对老虎的尊称。
⑩忠哉猱也——真是忠心耿耿的猱啊。
(11)口腹——指饮食。
(12)啖已——吃完。
(13)弗(fú)——不。
(14)迹——追寻。
(15)走避高木——逃避到高高的树上去了。走,跑、逃跑。(16)跳踉(liáng)——腾跃跳动。
按图索骥
伯乐(Bólè)是古代著名的相马专家。他在鉴别马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成了一本《相马经》。
伯乐的儿子很想学到相马的本领,他从早到晚捧着《相马经》念,把它背得滚瓜烂熟。有一天,儿子洋洋自得地说:“爸爸,您的相马本领,我都学会了。”伯乐听了微微一笑,说:“那好吧,你去找一匹千里马来,让我鉴定鉴定。”儿子满口答应,带着《相马经》出门去了,一面走一面还在背诵:“千里马额头 隆起,双眼突出,四蹄犹如垒起的酒药饼子。”他边走边找,看见大大小小的动物,都要跟《相马经》上的标准对照。但是,有的只符合一条,有的一条也不符合。最后,他在池塘边看见一只癞蛤蟆,鼓着双眼,“咕、咕、咕……”叫个不停。他对照《相马经》端详了好半天,然后用纸把癞蛤蟆包了起来,兴冲冲地 跑回家来向父亲报告:“千里马可真不好
找,您订的条件太高了。我好不容易在池塘边找到一匹,额头和双眼眼您书上说的差不离儿,就是蹄子不象酒药饼子。您给鉴定鉴定。”
伯乐打开纸包一看,不由得苦笑起来:“儿啊,你找到的这匹千里马,不会跑,光会跳,恐怕你驾驭不了啊!”
[提示]
把癞蛤蟆误认为千里马,这是寓言作者的夸张。但是,在学习和工作中,死背教条,生搬硬套,以致闹出笑话,招致损失的事例,确实是经常见到的。前人传下来的书本知识,应该努力学习,虚心继承,但是,一定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切实验证、牢固掌握,并加以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按图索骥”这句成语现在既用来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用来比喻按照线索寻找。后一种用法不含贬义。
[原文]
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①,蹄如累麴”之语②。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③,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④。” ——《艺林伐山》 [注释]
①伯乐——人名,相传是古代的相马专家。隆颡(sǎng)——高高的额头。蛈日——有人认为应该是“跌目”,眼睛鼓起的意思。
②累麴(qū)——叠起来的酒药饼子。麴,酿酒或制酱用的发酵物。
③蟾蜍(chánchú)——俗称癞蛤蟆。
④堪——能够,可以。御(yù)——驾驭(yù),控制。
八哥学舌
有一只八哥鸟,经过主人的训练,学会了模仿人说话。它每天颠来倒去就会说那么几句话,但是却自以为了不起,把谁都不放在眼里。
有一天,知了在树梢上一个劲儿地叫,叫得八哥心烦意躁。它就对知了嚷嚷:“喂,喂,歇会儿行不行?就会发单调的噪音,还叫起来没个完了呢。我会说人话,也不象你那样炫耀。”知了没有生气,只是微微一笑:“大哥,你会模仿人说话,这当然很好;但是你每天百遍千遍学说的话,依我看其实等于没说。我不会模仿人说话,也没有一副动听的歌喉,但是我能用自己的声音表达我想表达的意思,而你
呢?”八哥听了这席话,满脸通红,张口结舌,把脑袋深深地埋进翅膀里。从此以后,这只八哥再也不跟主人学舌了。
[提示]
语言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掌握了语言工具,却不能或不敢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正象八哥一样,空有高超的学话本领,却只能人云亦云,这是十分可悲的。我们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勇于探求真理,勇于表明自己的观点,不做思想上的懒汉,更不当生活中的懦夫。
[原文]
鸲鹆之鸟出于南方①,南人罗而调其舌②,久之,能效人言③;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④。
蝉鸣于庭⑤,鸟闻而笑之⑥。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⑦!”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叔苴子》
[注释]
①鸲鹆(qúyú)——俗名八哥,经过训练,能模仿人说话的某些声音。
②罗——捕鸟的网。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调(tiáo)——训练鸟兽。
③效——模仿。
④惟(Wéi)——只,只有。
⑤庭——庭院,院子。
⑥鸟——这里指鸲鹆(八哥)。
⑦曷(hé)若——哪里比得上。曷,何、什么。若,如、象。
拔苗助长
从前,宋国有个急性子的农民,总嫌(xián)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他成天围着自己那块田转悠,隔一会儿就蹲(dūn)下去,用手量量秧苗长高了没有,但秧苗好象总是那么高。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苗长得快一些呢?他转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我把苗往高处拔拔,秧苗不就一下子长高了一大截吗?”说干就干,他就动手把秧苗一棵一棵拔高。他从中午一直干到太阳落山,才拖着发麻的双腿往家走。一进家门,他一边捶腰,一边嚷嚷:“哎哟,今天可把我给累坏了!”他儿子忙问:“爹,您今天干什么重活了,累成这样?”农民洋洋自得地说:“我帮田里的每棵秧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儿子觉得很奇怪,拔腿就在田里跑。到田边一看,糟了!早拔的秧苗已经干枯,后拔的也叶儿发蔫(niān),耷拉(dāla)下来了。
[提示]
“拔苗助长”是人们常用的一句成语,它的出处就是这则寓言故事。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它们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认识它,利用它,不能违背它,改变它。违反了客观规律,光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办事情,尽管用心是好的,但结果必然碰壁,把事情办坏。我们都应该以宋国这个农民为戒。
[原文]
篇四:2013作文备考寓言故事
2013作文备考
从“小马过河”材料看如何根据材料提炼观点
如何根据材料提炼观点
陈林森
高三第4次月考有一道试题是:
寓言: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
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它,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
请你分析寓言的寓意,从正面、反面的角度各提炼出一个观点。(4分)
正面: 反面: 答案示例:
正面:
1.独立思考是可贵的精神素质。
2.正确的行为导向来源于独立思考。
3.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走出盲从的迷谷。
4.多分析,多比较,方能鉴别是非。
5.真知从实践出,真理从实践来。
6.试一试是成功的开始,敢试才会有成功。
反面:
1.人云亦云,自陷困境。
2.缺乏独立精神的人只能扮演依附和攀附的角色。
3.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走出盲从的迷谷。
4.多分析,多比较,方能鉴别是非。
5.真知从实践出,真理从实践来。
6.试一试是成功的开始,敢试才会有成功。
反面:
1.人云亦云,自陷困境。
2.缺乏独立精神的人只能扮演依附和攀附的角色。
3.大脑长在别人头上的人是可悲的。
4.盲从没有出路。
【考试讲评】
这则材料十分浅易,大概小学课本上就学过。新颖的是,题目要求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提炼观点。如果从来没有做过此类训练题,就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我将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归纳出以下六个方面,供大学参考。
(一)答案必须是一个观点。
这好像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其实不然。考生可能以为是写了一个“观点”,其实不是。观点是对于事物的立场、态度或看法。肯定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明确。简单的叙述,没有明确倾向的评价,通常不能构成观点。
例如:
正面: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反面:没有个人主见。
考生的意思实际上是:
正面: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反面:没有个人主见是可悲的。(或:不要做没有个人主见的人。)
观点不是描述某种现象,也不是作出某种评价,而是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观点应当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抒情甚至煽情。
有一个同学的反面观点写道:“我们应当相信谁呢?”这显然不是一个观点。疑问句不能表达观点。
(二)观点必须是从材料(故事)中提炼出来的,必须符合故事的内容。
这好像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其实不然。考生可能以为是写了一个“观点”,其实不是。观点是对于事物的立场、态度或看法。肯定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明确。简单的叙述,没有明确倾向的评价,通常不能构成观点。
例如:
正面: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反面:没有个人主见。
考生的意思实际上是:
正面: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反面:没有个人主见是可悲的。(或:不要做没有个人主见的人。)
观点不是描述某种现象,也不是作出某种评价,而是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观点应当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抒情甚至煽情。
有一个同学的反面观点写道:“我们应当相信谁呢?”这显然不是一个观点。疑问句不能表达观点。
(二)观点必须是从材料(故事)中提炼出来的,必须符合故事的内容。 下面的例子存在问题。
(1)在困难面前不要屈服。
过河对于小马不是没有困难,但故事不是从困难或克服困难的角度来叙述的,因为,小马过河似乎不是必定要完成的任务,如果河水真的很深,小马是可以不必趟过去的。故事只是从实践的角度,或如何对待别人意见的角度。所以,从故事提炼观点不是纯主观的,而要考虑原材料(故事)的思想倾向,编故事的思想意图。
在这点上,由材料提炼观点,和写材料作文可能有所不同。材料作文更需要作者的创意,考生可以突破命题的思想框架,开掘出富有新意的理解。因为一篇作文,有足够的篇幅和材料来证明作者的看法,来支撑作者的见解的合理性。语言表达题中的提炼观点,答案一般只作有限的开列,不可能无限穷举。虽说“形象大于思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作者的立论太离谱了,就不大容易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同。因此,这类试题一定要特别扣紧原材料,观点一定要是从原材料中合理抽象出来的。考生不要轻易“冒险。”
(2)不要过分迷信经验,要敢于尝试。
说“要敢于尝试”是对的,但说“不要过分迷信经验”,既不符合小马的形象,又与“要敢于尝试”矛盾。在故事中,小马恰恰是缺乏经验的,它正因为没有经验,所以到处向别人请教。对于小马,不存在“过分迷信经验”的问题。它需要“敢于尝试”,正是从没有经验中取得经验。
(3)考虑问题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才能得到最好的答案。
这个也不符合故事的精神。小马问了松鼠,也问了牛大伯,但角度只有一个,就是水的深度。故事只是探讨听取他人意见和相信自己的关系,而不是如何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例如河水除了阻断交通之外,还有没有别的什么好处。
(三)观点必须正确。
这一条似乎是废话,其实不然。衡量考生的观点是否正确,并不是从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这些理论高度来评判,而是看其是否合乎常理,合乎逻辑,合乎时代要求。有些说法一眼就可以看出是错误的。
(1)长辈不能让子女过早地独立,有时会有危险。
这个观点不符合故事的主题,故事并没有说小马是否离开妈妈而“独立”,也没有出现“危险”的结局,所以这是无的放矢。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观点不
符合当前形势,不符合中国国情。当今我国家长教育子女的主要弊端,不是什么“让子女过早地独立”,恰恰相反,是过于宠爱,放飞得太晚,“啃老族”“长不大的孩子”太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更加剧了这方面的问题。如果这是指西方某些国家,也许有点道理。即使是作文中提出这样的观点,也是没有现实意见的。
(2)反面观点:他人的经验都是不正确的。
这显然是错误的观点。如果认为别人的话都是错误的,就会导致唯我独尊,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我们学习书本知识,就是学习前人的经验总结,理论上也属于“他人的经验”。作为未成年人,还要听取父母、长辈的教诲。怎么能说他人的经验都是不正确的呢?寓言故事也没有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如果以小马为参照点,牛大伯的意见显然接近正确,对小马有更多参考价值。我们主张要“相信自己”,是为了反对盲从,提倡独立思考的精神,而不是建立在“他人的意见都是错误的”这样的认识基础上的。
(四)两个观点必须是一正一反。
(1)
正面:做事要亲自尝试才能了解。
反面:做事要有主见。
这两个观点都是正面的。
有的是一正一反搞反了的。如:
(2)
正面:面对问题,不要一味听取别人的意见,依赖他人。
反面:遇事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冷静思考。
(五)正反两个观点不能自相矛盾。
正反观点不是互相矛盾的,它们实际上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即同一观点从正反两个角度的不同表述。从参考答案可以看出,正面观点和反面观点,往往是两两相对的。用一个成语来说,它们是“相反相成”的。
(1)
正面:遇事要善于提问,多请教他人。
反面:遇事要勇于尝试,不要多问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