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寓言故事
篇一:揠苗助长说课稿
揠苗助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
《揠 苗 助 长 》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理解这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寓意,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为此,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语言情境,感受语言内容,感悟语言内涵,并让他们在形象的想象和创造中培养创新能力。
二、说目标
基于这样的本文解读,考虑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本文本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会认4个生字,会写2个字,理解 “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随文识字,理解词语意思是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这也是教学难点。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位。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悟出寓意,潜移默化地从这个故事中汲取经验教训,达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三、说教法
在教法上,总的概括就是方法引领,个性阅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引领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即讲故事、知道理、谈收获三环节来层层深入理解课文深刻寓意。同时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并借助插图、做动作来理解人物心理活动来读懂课文。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当时的场景,理解人物特点。让学生在对情节的感悟中,创设语言情境,读出理解,读出个性。
四、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双边互动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利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来紧扣教学创设一系列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
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说设计理念
“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教学寓言故事,重在让学生理解寓意。而寓意的理解,又必须通过具体的语言感悟和故事情节的解读去落实。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意了三个重视:重视故事情节的理解,重视重点词句的感悟,重视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深化。
六、说教学思路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力求做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力启发学生质疑、朗读、想象??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堂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不断创新,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合作互助、共同探索、共同进步、共同享受的乐园。
说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图猜故事,引出“寓言故事”。(出示掩耳盗铃、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等图片)
2、板书课题《寓言两则》,并识记“寓”,数字换偏旁。(则是量词)
3、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意识。
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
4、观察“揠苗助长”图片,看看这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5、引出课题“揠苗助长”(拔苗助长),书写课题。
助:帮助
识记“揠”。(你是怎么记住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按要求自读课文,画出生词,标上并读准字音,标自然段,读通课文。
2、检验生字。
3、(1)出示幻灯片“巴望、焦急”。找学生领读。
说说这两科词语的近义词,“巴望—盼望,焦急—着急”。
(2)出示“转来转去、自言自语”。找学生领读。
A.“转”是多音字,本课为四声。再读。
B.“转来转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学生自己演一演。
在什么情况下才会转来转去?(着急)
C. 出示“焦急的转来转去”,读出着急的感觉.
D.学写“焦”。这个字可以表达出人心里非常着急的心态。通过四点底这个字还有烤、烤焦的意思。
a.出示焦的田字格字样,学生观察在田字格中,你需要给同学们提示什么?b.师范写,学生自己写这个字。
E.在来读一读“焦急的转来转去”这个词组,读出焦急的感觉。
F.“自言自语”生自读,理解词义“自己和自己说话”
(3)出示“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A.学生领读,出示词卡“没白费”。学写“费”
a.出示焦的田字格字样,学生观察在田字格中,你需要给同学们提示什么?“费”上半部扁而宽,其中“贝”最后一笔为点。
b.师范写,学生自己写这个字。
B、出示词卡“一大截”。
其中“截”的偏旁为“戈”,出示“戈”字的意思,读句子判断哪个意思和偏旁有关,哪个意思和课文有关。
1、切断、隔断。(偏旁“戈”,兵器)
2、量词,段。(课文有关)
(4)出示所有词句,再读生词。
三、精度课文,感悟寓意。
1、出示词卡“焦急”,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表示农夫非常焦急的语句。学生找出句子,引导学生找出表示农夫焦急的词语。
“巴望、天天、焦急、转来转去”
这些词语特别能体现农夫非常焦急,读一读这些词语,注意焦急的语气。 请几位同学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这些表示焦急的词语。
2、在文中表示农夫特别着急的一句话是: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
A、读句子,提问禾苗到底长高了没有?
出示对比句: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也没有长高。
B、通过对比知道了禾苗就是长高了,那么农夫为什么觉得自己的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呢?
他太着着急了,天天去看,禾苗只能长高一点儿,他太希望自己的禾苗长高“一大截”,所以他认为禾苗没有长高。
C、学生读这一句话。
师生合作,
?词语写的好,老师读红色表示焦急的词语,学生读蓝色的字。师生合作反复读。
?句子学的好,老师读红色表示焦急的句子,学生读蓝色的字。师生合作反复读。
3、农夫这么着急的希望自己的禾苗长高一大截,那他想出的办法是什么,用波浪线画下来。
此时此刻,农夫的心情如何?(高兴、兴奋)填词读句子。
出了开心,他还感觉到累。
理解“筋疲力尽”的意思,用自己的动作表演一下。
4、农夫又累又开心,给课文填空。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 )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5、农夫的禾苗总算长高了,但结果怎么样?
禾苗全都枯死了。
学生讨论为什么禾苗全都枯死了?
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违反了植物的生长过程。
6、引出寓言寓意。
7、
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遵守自身规律,凡事不能急于求成。
四)、说出寓意
师:是呀,植物生长有它的自然规律,要浇水、施肥、除草、还要慢慢地等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收获。其实不仅是种禾苗,还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同学们,其实寓言故事,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故事,而且还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提议大家课后多读读寓言故事,特别是看看它蕴含的道理
篇二: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揠苗助长”是寓言故事,教学寓言故事,重在让学生理解寓意。而寓意的理解有必须通过具体的语言感悟和故事情节的解读去落实。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重视故事情节的理解,重视重点词句的感悟,重视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深化。同时以读为本,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悟,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材分析]
读罢寓言,让我们感悟到几个“好”:好焦急――禾苗长得太慢;好办法――把禾苗一棵棵往高里拔;好辛苦――从中午一直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好”结果――“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枯死了;好愚蠢――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2.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 谈话导入
1、 师:孩子们,还记得 “坐井观天”这个故事吗?谁愿意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 师:通过故事形式向大家说明道理,就是“寓言”。
3、 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点明“揠”“长”的读音]
二、理解题意
1.“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到课文中找答案。
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完后想想揠苗助长的意思。
2.课文哪一句告诉我们“揠苗”这个词的意思?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3.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帮助它生长)
三、体会焦急
过渡:他为什么要“揠苗助长”呢?文中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直接写出了 他当时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焦急)
(1)那个人焦急地在田边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助他们长。” ①找出文中带有“焦急”这个词的句子读读。(自由读,指名读)
②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一下他当时的样子,想想该怎么演,并把他说的话记在脑子里。 ③指名表演,其他同学当评委,看看他有没有把文中写的“焦急”的样子演出来。 ④评议指出建议:如眉头应紧皱,表情应严肃等。
⑤合作表演:一人读句子,一人表演。
[设计理念]:抓住“焦急”一词,用读一读,演一演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种田人的急。 过渡:让我们再读第一、第二句话,看看还能从那些词句中体会他的焦急。
(2)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① 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他的焦急?说说理由。(巴望、天天)
巴望:我们可以说是希望、盼望、渴望、期望
天天:每天
②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吧!(指生读,同桌互读)
(3)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①你从哪个地方感到了他的焦急,说说理由。
(一点儿也没长高)
②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
比较句子: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
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能否去掉“好像”?
③指名把这句话读出来,引导“一天,两天,三天”读慢些。
④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抓住“巴望”、“天天”、“好像” 、“一天,两天,三天”等词,通过朗读指导,进一步体会种田人的急。
过渡:从你们的朗读声中,老师充分感受到了他的焦急。有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个办法,是什么办法?引读第二自然段。
四、体会种田人的辛苦
出示句子:有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个办法,就急忙跑到天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1.请边读边想,你又能从这子中体会到些什么。
预设:
生:我从“急忙跑”这词语中体会到他的焦急。
师:很好!
生:我从弄得筋疲力尽体会到他很累(很辛苦) 。
师:是呀,请再读读句子,再想想他为什么会弄得筋疲力尽?
生: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师:你又从“一直”这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生:我从“一直”体会到他在拔禾苗,没有休息过。
生:我还可以从“一直忙”中体会他的辛苦。
师:是呀,为了让禾苗快些长大,他不怕辛苦,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请大家展开想象,他都筋疲力尽成怎样了?
生:手拔酸了,脚也酸了。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2.你能用朗读来表现他的急和他的累吗?(自由读,比赛读)
[设计意图]:抓住“筋疲力尽”、“一直”来感悟种田人揠苗的辛苦。通过想象说话的设计既能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又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筋疲力尽的意思,何乐而不为?
五、揭示寓意
(1)禾苗长高的事能急吗?(不能)是呀,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禾苗的生长也不例外,他急着把禾苗拔高,可违背了禾苗的生长规律。所以文中的人犯了什么错误?
生:他太着急了!
生:他把禾苗拔高,使禾苗脱离了原来生长的环境,这样禾苗会枯死的!
(2)师小结:是呀,他急于让禾苗长高,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这样做可违背了禾苗的生长规律的呀!
随机板书:急于求成,违反规律。
六、体会他的愚蠢,练习说话
这个人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他自己知道吗?从哪里看出来?
(1)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生:我从“力气总算没白费” 这句话中知道他并不知道自己错了。
“白费”的近义词是什么?(白花或浪费)
生:我从“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体会到他还很高兴。
①“一大截”的意思是什么?(一大段)给“截”组词巩固字形和字义。
②看来,他非但不知道自己错了,而且还很得意呢!谁能来读读他说的话。
(2)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飞跑着回去告诉自己的父亲。农夫根本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连忙赶到地里。邻居们也来了。这个时候,面对着这样一片枯萎的禾苗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
农夫的儿子说
邻居们说
师:是呀,这个故事中的农夫真是可笑。方法用错了,就算花了很大工夫,还是徒劳无功。怪不得识字四这么说“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
七、拓展运用
1.“揠苗助长”是古人做的蠢事,但这样的事今天仍然存在。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同类的事情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交流和理解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八、书写指导
(1)读一读要写的字。
(2)看一看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说一说应注意的地方。
费:上宽下窄,先写弓,再写撇、竖。
算:计算要用眼,所以中间是目,最下面横长。
(4)写一写。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时,要求学生书空。然后再在田字格练写。
(5)比一比。写好后,比一比,那个字写得好,哪个同学的字写得漂亮。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急于求成 违反规律
枯死
篇三:《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设计者】郑州高新区瓦屋李小学 刘媛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7课《寓言两则——揠苗助长》。
【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学情分析】
《揠苗助长》是一篇寓言。说的是一个人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这则寓言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27课寓言两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二、读题,知题目,了解作者。
师;什么是寓言呢?谁来说说?
生:“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则”是量词,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师:《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一书。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省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三、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一)自学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二)自读自悟:
1、这篇课文(转 载 于:wWw.cssYQ.COm 书 业 网:揠苗助长寓言故事)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自己当作这个人,来,自己试着读读课文。
2、把你认为读的最好的一段读给小组的人听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
3、指名读文
(1)第一自然段:
A、你读得挺着急的,这个人为什么这样着急?(巴望禾苗快点长高)巴望刚刚咱们了解了它的意思,是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这一段中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他很希望?再读读看。(板书:巴望,着急)
B、指名答
(XX,你能读读这一句吗?)
(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到底长高了没有?这个人为什么觉得一点也没有长高呢?太着急了,读)
(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谁再来读?谁上来把这个人的着急演一演?
C、齐读这一段
(2)第二自然段:
A、你怎么这样读“筋疲力尽”呢?(这个人太累了)你为什么这样筋疲力尽呀?(因为着急禾苗快点长,这个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这个人真太着急了,想出了这么个办法。
B、虽然这么累,你看看他脸上的表情:高兴着呢!怎么呢?(想着禾苗马上要长高,心里高兴)
C、咱们一起来读读
(3)第三自然段
A、你为什么这样读?(喘气,很累)还有哪里可以看出这个人很累?看来这个人累极了,你怎么还笑着读呢?(想着禾苗马上要长高,心里高兴)所以,他虽然累坏了,但还说自己的力气“总算”没有白费!认为自己这么做对极了!
B、你能试着读读吗?
(4)第四自然段
A、这么着急的结果是什么?(禾苗都死了)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太着急了)
B、如果你是这个农民的邻居,看到这幅情景,你想对他说什么?(禾苗要慢慢长,急着拔只会坏事)对,禾苗生长都有它一定的规律,要慢慢的长,如果咱们不依照他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就会坏事,这——就叫做“揠苗助长”。
C、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事就像“揠苗助长”一样急性子办了坏事呢?(小组讨论)
四、总结寓意。
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篇四:寓言两则之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2
《寓言两则》之《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揠苗助长》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寓言故事,因此对于寓言故
事的一般阅读方法要在本节课内加以渗透。同时,还得为学生学习寓言打下基础,保护他们喜欢阅读寓言的幼稚童心。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它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4个生字,掌握4个会写的字。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特点,感受文言文朗读的节奏美,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能理解寓言意思。初步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充分预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课堂上“边读边悟、以读促悟”,让学生潜移默化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读懂寓言中蕴涵着的道理,懂得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并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并能理解文中蕴涵的道理。
难点
让学生借助注释读懂寓言,掌握初步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作业:
1.搜集有关孟子和吕不韦的资料。
2.搜集一些其他的文言文寓言故事。
【教学流程】
一、了解寓言,揭题导入: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短小而生动的故事,一个故事中包含着
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呢,我们叫它──(板书:寓言)正音
师:“寓”就是包含的意思,所以它是一个宝盖头
2、你有没有曾经看过或听过什么寓言故事?
生举例说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27课就给我们讲了两个寓言故事,我们叫它——寓言两
则(将题目补充完整,并齐读)
4、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第一则。板书课题:揠苗助长
问:你有没有听过这个名字,或者听过差不多的?
比较于“拔苗助长”:“揠”也是拔的意思,但是不同的是“揠”是指轻轻地往上提。
指名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1、自由放声读寓言,要求:①读正确、流利;
②读准生字字音;
③思考: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检查:
①出示三个生字,说说用什么办法可以记住它们。
②生字有了朋友,我们记起来会更快,出示词卡读词:焦急、喘气、一大截。
3、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字词,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古时候有个人,他 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每天地想办法,
后来他把禾苗,弄得自己,可结果禾苗却 。
生自由练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4、过渡:但这只是成语字面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刻的内涵,我们还得深入到
课文的语言文字中。
三、精读寓言,体悟道理:
1、师:接下来,老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默看,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去读,去体会,一边读一边思考:(出示:读了课文,我觉得这是一个的农夫。)并在课文中找一找,做做记号,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2、反馈交流:
很“心急”:(重点读第一自然段)
①理解重点词“巴望”“焦急”指导书写“望”、“焦”
看着这两个词,你反复看到农夫怎么样做,又好像听到他说些什么了? 演一演:农夫在田边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
②出示句子: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
师:禾苗是不是真的没有长高?你从哪个词读懂的?
是啊,禾苗的生长是有规律的,虽然不可能一下子长得很高,但它也在一天天地长,只是心急的农夫没看出来而已啊!
③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农夫的心急来。指导朗读
其实表示“急”这种心情的成语还有很多,出示: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急不可待
很“辛苦”:(重点读第二自然段)
①理解重点词“筋疲力尽”
说说:你有没有曾经有过筋疲力尽的感觉?你为什么会筋疲力尽?农夫为什么会筋疲力尽?
②把农夫的辛苦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指导朗读
很“开心”:(重点读第三自然段)
① 抓住重点词语“总算、一大截”体会农夫高兴的心情。
② 指导朗读。
很“愚蠢”:(或很“可怜”):
① 看着筋疲力尽的农夫回到家时的高兴样子,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农夫傻
在什么地方?
② 抓重点词“都枯死了”。
看着这都枯死了的禾苗,你觉得农夫这时候最想说的是什么?
农夫的儿子看到枯死的禾苗,又会怎样对自己的爸爸说呢?
自由选择一个练习说——指名说
3、师:农夫最初的愿望没有实现,他用了一个愚蠢的方法,将禾苗拔高,最后得到的结果必然是,禾苗都枯死了。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说,师总结板书:不要急于求成
四、总结学法,拓展延伸:
1、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像农夫一样的人,想想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人身上有没有曾经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生举例说
2、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则寓言,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以后我们要想读懂一则寓言应该做些什么吗?
总结学习方法:读懂故事——明白道理——联系现实
3、师:今天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读了一则有意思的寓言故事,还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希望小朋友们能将自己今天的快乐与他人一起分享,把这则寓言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4、课外选做题(根据自己的能力,任选一题)
①积累园: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急不可待
②农夫后来后悔极了,他要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其他人听,希望大家别学他那样做傻事。用上积累园里的词语写一篇《农夫的自述》
③ 中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寓言故事,每一则寓言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让我们动手去找一找、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
揠苗助长
巴望 总算
都枯死了
焦急 一大截
不要急于求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4个生字,掌握4个会写的字。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特点,感受文言文朗读的节奏美,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能理解寓言意思。初步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充分预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课堂上“边读边悟、以读促悟”,巧用“五读法”层层深入,让学生潜移默化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读懂寓言中蕴涵着的道理,懂得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并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并能理解文中蕴涵的道理。
2.让学生借助注释读懂寓言,掌握初步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作业:
1.搜集有关孟子和吕不韦的资料。
2.搜集一些其他的文言文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