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长篇
篇一:中国当代寓言名篇
中国当代寓言作家简介
何公超(1904-1986),原名何味辛,上海市松江县人。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主要作品有《何公超童话寓言选》、《快乐岛》、《丑小鸭》、《小金鱼》等。
陈伯吹 (1906-1997),原名陈汝埙 ,上海市宝山县人。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顾问等。著译丰硕,主要作品有《陈伯吹文集》(四卷本)等。曽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申均之(1912-1988),山东省烟台市人。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冬天的故事》等。著有寓言集《西郭先生》。
严文井(1915-),原名严文锦,湖北省武昌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顾问。著作丰硕,主要作品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多种。主编《幼学寓言百篇》等。
金 近 (1915-1989),原名金知温,浙江省上虞县人。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主要作品有《春风吹来的童话》、《金近作品选》等。曽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秦 牧 (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东省澄海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著作丰硕,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花城》、文论集《艺海拾贝》、儿童文学集《在化妆晚会上》等。
吴梦起(1921-),笔名吴扬,山东省烟台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中长篇小说多部,著有《吴梦起百篇童话集》等。《老鼠看下棋》获全国首届儿童文学奖;《小雁归队》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三等奖;《吴梦起童话选》获宋庆龄第四届儿童文学二等奖。
湛 卢(1922-1987),本名王文琛,四川省夹江县人。中国当代著名寓言作家。曽任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理事。著有寓言集《猴子磨刀》、《狐狸审案》、《审判伊索的寓言》、《乌鸦开画展》等。
任明耀(1922-),笔名任斐然,浙江省杭州市人。中
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著有童话集《狐狸和灰狼》、《猪八戒新传》等。
金 江(1923-),原名金振汉,浙江省温州市人。中国当代著名寓言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寓言著作、编著丰硕,主要作品有《金江文集》(四卷本)、《金江寓言选》等数十种。编有《中国现代寓言选》等多部。寓言《乌鸦兄弟》曾被选入师范学校语文课本;童话《白头翁的故事》曽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1980年寓言《乌鸦兄弟》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三等奖;1982年《寓言百篇》获全国优秀儿童读物奖。
陈 模(1923-),笔名尔东,江苏省泰兴县人。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著有中长篇小说多部,主要作品有《陈模儿童文学选》、《陈模童话故事选》等。著有寓言集《寓言故事一百篇》、《儿童寓言故事》等。1980年长篇小说《奇花》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等。寓言剧《生死之谜》获第十一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邬朝祝(1923-),湖南省新化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著有儿童文学集多种,主要
作品有《外星猫传奇》、《神秘的小奇人》等。童话《快乐的菜花蛇》获第十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黄永玉(1924-),土家族,湖南省湘西县人。中国当代著名画家、诗人。著有《罐斋杂记》《永玉三记》等。
鲁 兵(1924-),浙江省金华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编审。儿童文学著作甚多。著有寓言集《寓言的寓言》等。
韶 华(1925-),原名周玉铭,河南省滑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著作丰硕,著有中长篇小说多部,寓言集有《风筝和雄鹰》、《新聊斋夜话》等
龙世辉(1925-1991),侗族,湖南省武冈县人。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龙世辉寓言集》等。《女娲与苍蝇》获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首届“金骆驼奖”创作优秀成果奖。
彭文席(1925-),浙江省瑞安县人。担任小学教师时创作的寓言《小马过河》被选入小学课本,并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刘 征(1926-),本名刘国正,北京市人。中国当代著名寓言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编审。著作丰硕,著有寓言诗集《海燕戒》、《春风燕语》、《刘征寓言诗》等。《春风燕语》获全国第二届优秀诗集奖。
徐强华(1927-),原名徐象烈,浙江省永嘉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副教授。著有寓言集《黄莺和鹦鹉》、《菩萨出汗》、《谈狗色变》等多种;编有《中国科学寓言选》等。《床下钓鱼》获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首届“金骆驼奖”创作优秀成果奖。
吕德华(1927-),笔名端木青枝,河北省晋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编审。儿童文学著作甚丰,著有寓言集《蜗牛搬家》、《月亮为什么害羞》、《狐狸吹牛》等。寓言《蜘蛛、蚕和老桑树》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三等奖;《独木桥上的狐狸和狼》获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首届“金骆驼奖”创作二等奖。
鲁 芝(1927-2004),笔名大曼,山东省烟台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著有寓言集《狐
篇二:当代寓言故事
篇一:中国当代寓言名篇
中国当代寓言作家简介
何公超(1904-1986),原名何味辛,上海市松江县人。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主要作品有《何公超童话寓言选》、《快乐岛》、《丑小鸭》、《小金鱼》等。
陈伯吹 (1906-1997),原名陈汝埙 ,上海市宝山县人。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顾问等。著译丰硕,主要作品有《陈伯吹文集》(四卷本)等。曽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申均之(1912-1988),山东省烟台市人。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冬天的故事》等。著有寓言集《西郭先生》。
严文井(1915-),原名严文锦,湖北省武昌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顾问。著作丰硕,主要作品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多种。主编《幼学寓言百篇》等。金 近 (1915-1989),原名金知温,浙江省上虞县人。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主要作品有《春风吹来的童话》、《金近作品选》等。曽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秦 牧 (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东省澄海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著作丰硕,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花城》、文论集《艺海拾贝》、儿童文学集《在化妆晚会上》等。
吴梦起(1921-),笔名吴扬,山东省烟台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中长篇小说多部,著有《吴梦起百篇童话集》等。《老鼠看下棋》获全国首届儿童文学奖;《小雁归队》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三等奖;《吴梦起童话选》获宋庆龄第四届儿童文学二等奖。 湛 卢(1922-1987),本名王文琛,四川省夹江县人。中国当代著名寓言作家。曽任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理事。著有寓言集《猴子磨刀》、《狐狸审案》、《审判伊索的寓言》、《乌鸦开画展》等。
任明耀(1922-),笔名任斐然,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著有童话集《狐狸和灰狼》、《猪八戒新传》等。
金 江(1923-),原名金振汉,浙江省温州市人。中国当代著名寓言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寓言著作、编著丰硕,主要作品有《金江文集》(四卷本)、《金江寓言选》等数十种。编有《中国现代寓言选》等多部。寓言《乌鸦兄弟》曾被选入师范学校语文课本;童话《白头翁的故事》曽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1980年寓言《乌鸦兄弟》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三等奖;1982年《寓言百篇》获全国优秀儿童读物奖。 陈 模(1923-),笔名尔东,江苏省泰兴县人。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著有中长篇小说多部,主要作品有《陈模儿童文学选》、《陈模童话故事选》等。著有寓言集《寓言故事一百篇》、《儿童寓言故事》等。1980年长篇小说《奇花》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等。寓言剧《生死之谜》获第十一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邬朝祝(1923-),湖南省新化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著有儿童文学集多种,主要作品有《外星猫传奇》、《神秘的小奇人》等。童话《快乐的菜花蛇》获第十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黄永玉(19(来自:www.zaidian.cOm 书 业网:寓言故事长篇)24-),土家族,湖南省湘西县人。中国当代著名画家、诗人。著有《罐斋杂记》《永玉三记》等。
鲁 兵(1924-),浙江省金华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编审。儿童文学著作甚多。著有寓言集《寓言的寓言》等。
韶 华(1925-),原名周玉铭,河南省滑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
处书记、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著作丰硕,著有中长篇小说多部,寓言集有《风筝和雄鹰》、《新聊斋夜话》等
龙世辉(1925-1991),侗族,湖南省武冈县人。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龙世辉寓言集》等。《女娲与苍蝇》获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首届“金骆驼奖”创作优秀成果奖。
彭文席(1925-),浙江省瑞安县人。担任小学教师时创作的寓言《小马过河》被选入小学课本,并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刘 征(1926-),本名刘国正,北京市人。中国当代著名寓言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编审。著作丰硕,著有寓言诗集《海燕戒》、《春风燕语》、《刘征寓言诗》等。《春风燕语》获全国第二届优秀诗集奖。
徐强华(1927-),原名徐象烈,浙江省永嘉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副教授。著有寓言集《黄莺和鹦鹉》、《菩萨出汗》、《谈狗色变》等多种;编有《中国科学寓言选》等。《床下钓鱼》获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首届“金骆驼奖”创作优秀成果奖。 吕德华(1927-),笔名端木青枝,河北省晋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编审。儿童文学著作甚丰,著有寓言集《蜗牛搬家》、《月亮为什么害羞》、《狐狸吹牛》等。寓言《蜘蛛、蚕和老桑树》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三等奖;《独木桥上的狐狸和狼》获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首届“金骆驼奖”创作二等奖。
鲁 芝(1927-2004),笔名大曼,山东省烟台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著有寓言集《狐篇二:《寓 言 故 事》
《寓 言 故 事》
顾问
仇春霖韶 华张何良张书田顾建华韩宇宏
名誉总编
高根超薛占荣岳启明刘玉峰
总编
郭庆梓
常务副总编
赵运通徐正之
副总编
袁君敬李余良殷广荣杨玉春何浩
编委
付光华田青年韩经权吉瑞祥赵洪杰
聂文献
牛建卿景云锡徐希贤庆明义
目 录
张何良题词????????封一
高根超题词????????1
馨香一束献春城??????高根超4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贺信??6
郭庆梓寓言小品辑
协商救火?????????7
尝毒试验?????????10
自学成才者的足迹?????徐正之13
浓郁的时代气息??????杨向红15
当代寓言家仇春霖特辑
帆和舵??????????17
老猫喂小猫????????18
地鼠种萝卜????????19
寓言新作
小寓言??????????童心20
两只小猫?????????童心21
小鸟找家?????????张 昊22
花地
神奇的春姑娘???????王红霞23
冬天的“窗花”??????李金漫24
向爸爸学习????????王宝卿25
由东施效颦想到的?????李晖 26
我学写剧本????????王远见27
韧性的力量????????寇呈 29
“小百花”喜爱寓言故事?????30
小诗人
诗三首??????????衡妍 31
梦幻???????????张姣艳33 余留拴杨进生爸爸、妈妈、我??????冯园园34
笑府
千手观音·满意????????35
防盗妙法·跌倒·我不见了???36
高帽子????????????37
近视眼·牛缺遇盗???????38
对牛弹琴·一点不假??????39
征稿启事???????????40
写寓言的鲁迅先生????????41
·鲁迅寓言选读·
螃蟹·狗的驳诘????????42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43
·吕氏寓言故事·
赶马·起死回生·割肉相啖???44
楚人过河·孔子绝粮??????45
·动物世界·
敢于超过猴王的猴子??????孙传泽46
狐狸杀驴???????????楼飞甫47
小黄花的言行?????????薛贤荣48
兔子和乌龟的第二次赛跑????罗丹49
山雀的困惑??????????陈同坤51
狐狸卖肉·因小失大??????海代泉等52
小狸猫刮胡子????????戎林53
鸡和猪???????????邬朝祝54
乌鸦上当以后????????钱欣葆55
寓言——智慧的花朵?????徐希贤57
关于努力开创洛阳寓言文学创作
新局面的意见????????59
《寓言故事》创刊致贺????何龙治61
职教新星闪金光???????庆梓63
洛阳寓言文学研究会会歌???封三
顾问·名誉会长·会长????封四
寓言故事编辑部
洛阳市人民西路10号 邮编:471000电话:3937750
馨香一束献春城
━━代发刊词
东风化雨,桃李催春。一株《寓言故事》的花朵,喜迎着和煦的春风,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终于破土诞生了,给九朝古都的艺苑里新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寓言文学,以生动的故事,讲解深刻的哲理,为人们喜闻乐见;先秦时,被称为治国寓言,哲学寓言。洛阳具有悠久的寓言创作传统:著名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奠定庄子寓言的思想基础;在秦始皇年幼时代理国政,为中华一统奠定坚实基础的政治家、思想家吕不韦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有近300则寓言,如“刻舟求剑”等,为世人所称颂。而国外著名的伊索寓言才300多则。一位圣哲说,一个民族只有具有理论思维,才能站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一位伟人说,学好了语文,就具备了学好各科知识的基础。而寓言文学,熔哲学和文学于一炉,是理论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完美结合,生动传神,风趣幽默,是当今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重要形式,是素质教育、愉快教育的重要方面!
为了培养、壮大洛阳的寓言文学队伍,振兴洛阳的寓言文学创作,提高洛阳历史文化名城品位,提高市民素质,尤其是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促进洛阳快速发展,洛阳市教委和洛阳寓言文学研究会共同创办了《寓言故事》刊物。希望各级园丁和广大寓言文学爱好者,携手同心,精心培植,使她成长壮大,早日结出振兴洛阳的甜美硕果! 高振超
一九九八年五月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
贺信
洛阳寓言文学研究会:
值此洛阳寓言文学研究会成立之际,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特向你们表示诚挚的热烈的祝贺。 洛阳是我国九朝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洛阳寓言文学研究会,是我国第一个市级寓言文学研究会。洛阳寓言文学研究会的成立,必将促进洛阳寓言文学的发展,对河南全省乃至全国也将起积极的作用。 祝大会圆满成功!
祝与会全体同志身体健康,创作、研究双丰收!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
1998年4月15日
·郭庆梓寓言小品辑·
协 商 救 火
在麦浪滚滚的田野中,一处农家小院。房檐下树杈上挂满了成串的玉米、辣椒,周围是半人多高的篱笆。
兄弟四人手拿镰刀,稀稀拉拉地唱着歌:日落西山红霞飞,兄弟收麦把家归,把家归。又累又饿又是渴,只盼吃喝和休息,35 63|5—|65 31|2—|,只盼吃喝和休息一二三四?? 突然,小院一角,黑烟滚滚,烈焰腾腾。
四人见状,都惊呼道:“哎呀,大事不好,咱家失火了,都快去救火呀!” 四人慌忙丢下镰刀,
奔到院里,都抓起救火家伙。老大手提一只裂纹木桶,老二手拿一条扁担,老三掂着一只小桶,老四手握一只长柄大斧。
老大皱着眉沉吟片刻道:“唉!平常,大家都说我独断专行,分派不公,指挥不力,是个大笨虫,我叫你你不听,叫他他不应。你们一个个都是孔明。今天这事,请人人献计献策,个个争当英雄,看这火咋救才中?”
弟仨同声赞道:“对极了,你要早有点自知之明,谁不听你的”?
老三道:“唉,咱这房,太陈旧,太破烂,一看就扎眼,不能站人前,我看烧了算!真是上天开眼,免得扒房又费力又危险!”
老四道:“要是天公做美,光烧烂房,我同意老三的高见。可是连吃穿用都烧掉,咱将来去喝东南风?”
老大道:“夏收秋种,势在必行,现在盖房,哪里有空?快快救火,不能再等!” 老二道:“房财烧光,两手空空,弄啥盖房,白日做梦。快快救火,晚了不中!”老三无可奈何道:“说得有理,不服不中,放弃偏见,坚决服从。这火咋救才行?”
大火熊熊,一半房子已处在烈焰中。
老四焦急道:“快刀斩乱麻,不要瞎折腾!都从上风头救,中不中?”
老大道:“那不中,上风头有的东西还没烧,水一浇,不是玉石俱焚,好坏不分?最好先从下风头救,行不行?”
老二道:“下风头救不行!泼水费力泼不远,烟大呛人真要命!最好先从左边救,行不行?” 老三道:“左边离井太远,井太深,绞水担水太沉重,我看也不行!最好是从右边救,行不行?” 老四道:“左边是咱的鱼塘,把水泼完了,鱼也全死净!大家算算,是要旧房子,还是鱼贵重,哪一个损失小,更聪明?”
老大睁眼望天空,一边掐指头,一边乱哼咛。老二蹲在地上,紧锁眉头,手指在地上划拉盘算。老三东瞅瞅,西看看,嘴里吹着口哨。老四焦躁不安,站立不宁。老大突然道:“我反复盘算才算清,房子价钱比鱼重,还是救火损失小,更聪明!”
老二道:“我也很快已算清,不要房子是笨熊!只有救火更聪明!”
老三道:“要是差不多,我看烧了行,省得咱扒房,既费力又危险,救火才是糊涂虫!” 大火已将房子烧了一大半。
老四见状,焦急万分,头上满头大汗,突然大吼道:“这样吧,一不做二不休,快刀斩乱麻。老大上风头,老二下风头,老三左边,我右边,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火救灭才聪明!要把四周麦田全烧净,别人叫咱赔,官司打到哪年哪月才心净?千万不要再空谈,再谈一切都烧净!” 老大勃然大怒,喝道:“小四,你好大胆,下雨站当院,还淋(轮)不着你!大家认识不一致,你竟敢目无兄长,独断专行,指挥一切,瞎胡逞能!”
老二道:“就是嘛,老大难得大方,让大家有话就放,谁知你骄傲自满,以下犯上,毫不自量,此风断不可长!”
老三道:“你说得似乎也对,但违背大家相商,怎可独断莽撞?”
老四自知不妥,连忙赔礼:“兄弟见识短浅,一时冒犯冲撞,请多多原谅!大家赶快商量赶快商量。”
四人争吵不休,互不相让,时间却一分一秒地溜走了,眼看着大火将整个院落烧光。 尝 毒 试 验
“耳听不如你眼见,眼见不如你试验,不怕牺牲永向前,打破迷信和偏见!35635|65312|打破迷信和偏见!1·2·3·4·??|
一人背系鲜艳领带,头脑后带一面具,一边大步倒走,一边雄纠纠、气昂昂唱着歌向台中心走来。走到台中心,猛然转过身,歌声嘎然而止,原来是一个面容俊俏、穿着怪异的小伙子。 小伙子环视一周,眼望前方,猛吸一口大气,重重咳了口痰,清清嗓子眼,猛地挥手向前不
篇三:什么是寓言
什么是寓言
概谈
有所隐含的语言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以散文或者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
寓言是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
欧洲文学中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盛行,《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有不少寓言,如《郑人买履》(《韩非子》)、《鹬蚌相争》(《战国策》)、《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蕴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有“寄托”的意思,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
特点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
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1]
5.“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
理。
作家评价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国内寓言作品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一般的都比较短小。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已具雏形。先后经历了先秦的说理寓言、两汉的劝戒寓言,魏晋南北朝的嘲讽寓言、唐宋的讽刺寓言和明清的诙谐寓言等五个阶段。
有许多成语都是出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比如《狐假虎威》、《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
现在有收录中国寓言的书籍《中国寓言》。
黄桐最新著作《握紧双手,里面什么都没有》《我们都忘了,放下也是一种选择2》,让你学会放手,顺逆成败都自在的80则寓言小故事。
国外寓言作品
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 等。 来源
寓言可以分为三类来源:
寓言:《龟兔赛跑》《自相矛盾》《农夫和蛇》《会飞的乌龟》《北风和太阳》《农夫和金鱼》《东郭先生和狼》《混水摸鱼》《狼与逃进神庙的小羊》《狐狸和樵夫》
历史:《铁棒磨成针》《狡兔三窟》《三顾茅庐》《老马识途》《吕后执政》《毛遂自荐》《破釜沉舟》《取经求佛》《盲人摸象》《孙庞斗智》
神话:《夸夫追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炎帝神农》《黄帝的崛起》《战神蚩尤和指南针》《九天玄女》《旱神魃》《嫦娥偷灵丹》《三打白骨精》
关于寓言的比较
童话与寓言
一、相同点
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故事都是假托的、创造的、幻想的,都可以采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来充当故事的角色,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也都富有教育意义。
二、不同点
1.篇幅大小
童话情节比寓言更丰富、更多变化,更生动有趣,结构也更复杂,所以它的篇幅较长,长篇可达数万字,短小者一般也一二千言;而寓言的篇幅一般较为短小,结构单纯,语言朴素,幻想的程度也较轻。
2.写作对象
童话的结构比较曲折,能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幻想也比寓言更为丰富、奇特。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它描写的内容,表现的生活,都照顾到儿童的知识范围和心理特点,所运用的语言也易为儿童接受。
3.表现重点
寓言着力表现内含的讽喻和教训,重在思想,有的寓言在开头或结尾就直截了当地说出了告诫的意思。而童话则重在刻画形象,教训意味不那么强,教育意义往往寓于整个故事之中,不直接点出来。科学童话则重在知识的传播。
4.情节结构
寓言的故事比较简单,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要求塑造性格鲜明的拟人化形象。童话在故事情节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则有较高的要求。
5.幻想法则
童话的幻想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与现实的结合也必须和谐、自然,使事物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而寓言则不那么严格,如《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垂涎于葡萄,改变了原来食肉的习性。这个寓言赋予了狐狸以“人”性,却违犯了狐狸的“物”性,这在童话中是不可以的。
成语故事与寓言
成语故事很大部分是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人们用一个成语将这些事情总结、浓缩为一个简短的句子或短语,以方便地表达整个故事和故事要讲述的内容,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积极的寓意。比如“百步穿杨”、“沉鱼落雁”这些,只是具备一种描述、形容的作用,并不需要给人启发。
寓言故事是根据事实或者编造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并且大部分寓言,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而编造的,并没有真实的根据。
在收编成语故事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也会把寓言收编进去,并且历史本身就带有很多值得人们思考的道理,因此,很多成语都能带给人一些道理。
说白了,成语固有合适寓言故事的分类主要是在讲述故事的目的上有不同,成语故事的目的是补充成语没有完全表达的内容,使成语更容易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讲述道理,
两者不矛盾,只是分类不同。很多成语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寓言故事,但不能因此就说成语故事就是寓言故事。
比如一个班,有人喜欢音乐,有人喜欢运动,有人即喜欢音乐又喜欢运动,那么喜欢音乐的人就是成语故事,喜欢运动的人就是寓言。
寓言故事的特点是形象生动,人物活灵活现,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
成语故事必须以一个成语作为题目,以它为中心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与寓言故事有相似之处.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提炼出的语言精华.成语的语用特点主要是:言简意赅、内涵丰富、音韵和谐、寓意深远。
如何写寓言 1.通过理解寓言含义、熟读寓言作品来做好写作准备。
什么是寓言?《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寓言”的: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其实我们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成语故事,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拔苗助长》、《亡羊补牢》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成语故事很简短,含着的道理却很深刻,这就是寓言。
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等。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
2.怎样才能写好一则寓言。
首先要有一个通俗简单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开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的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你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我国的寓言名篇《自相矛盾》也是如此。汉语中的矛盾一词就直接由这则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由此可以看出寓言的故事魅力是何等重要。
没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没有一个安身的地方。同学们可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活动起来,让他们来到你的故事中,演讲出一个富含某种哲理的故事。但是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不能有悖常理。故事既要短小又要趣味盎然、新鲜活泼,才能吸引人,让读者在笑声中有所获益。
其次,一个简单明白的道理是寓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蕴含一个怎样的道理,既要联系到作者的主旨,也要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决定。
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创作的灵魂,就好似人类必须要有思维一样重要。在寓言创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大多数时候,这根线并不会直接在文字中体现。但是,好的寓言的寓意,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明晰。这是寓言独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如古代作品《东施效颦》就很有代表性,他的寓意并未直接体现在文字中,但是读过的读者
大都体会到东施效颦、欲盖弥彰的效果。而我们小朋友写寓言可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讲一些浅显的生活道理。例如:教育大家要尊老爱小、热爱劳动、不讲谎话等道理,也可以通过寓言给大家讲一些生活常识,教会大家遵守交通法则,正确使用水、电等。
小朋友们由于缺少生活经历不容易写出哲理深刻的寓言。但寓言一定要有一定的道理、现实意义或教育性。
四大寓言家
伊索,拉封丹,克雷洛夫,莱辛
篇四:浅析小学寓言故事的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的教学
詹宇
摘要: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寓言故事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智慧、总是那么的引人入胜,它能够很好的引导小学生懂得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明白一些道理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通过对寓言故事的教学让学生领略寓言故事简洁、朴实却能表达深刻道理的寓言魅力从而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丰富学生文学底蕴。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格情操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由于寓言的表现形式的独特和教育意义的深刻。因此,寓言故事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寓言故事的教学应该注意把握好故事的内容,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加以分析理解,体会其中的道理了解寓言的特点,并扩展延伸开来增加文化的积累从而借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寓言故事的教学希望对即将踏上教师岗位的我们对于寓言故事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教学;体会道理;扩张延伸
寓言,顾名思义,就是含有寓意的言语,是一种用借助形象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体裁。寓言具有双重结构:表面看是一个故事,即“寓体”,而故事里隐含着作者的见解和思想,即“寓意”。寓体往往结构简单,语言精练,形象鲜明,常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具有荒诞色彩的人物或者拟人化的动物,而故事的寓意却饱含着生活经验,闪烁着智慧光芒,充满哲理情趣。寓言,可以说是漫画的文字版。在寓言王国里,狐狸和狼、小鹿和老虎不再是一种动物,它们是人格化了的“人”,就是人的言行举止也大多显得怪诞奇异,这些都能使学生难以忘怀。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不少文质兼美的寓言故事,那么,小学的语文的寓言故事教学应该怎样把握,小学寓言故事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如果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应该首先了解小学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的特点、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首先自身要把握研习通透要上的课文,这样才能更好的组织好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作为一种区别于散文、诗歌的特殊文学体裁而被广泛采用,优秀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去推理、去想象、去感悟言外之意。寓言教学还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格情操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功效,因此,重视小学生寓言教学,更好地发挥寓言教学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寓言的具体含义和特点
寓言是一种隐含着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其讽喻的意义便是寓言给人的教训,其主题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因为寓言把教训寄
托在故事中,所以在表现手法上常常采用拟人、比喻的方法,有较强烈的夸张性和讽刺性。被讽刺和夸张的对象,往往就在生活中,因此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教育性,加之篇幅短小,寓言里角色的语言、行为、思想方式及结果都比较可笑,所以很适合儿童阅读。
小学阶段所精选的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揭示人生的真谛,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供了有利的凭藉。寓言故事人文底蕴深厚,学生在学习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再现了作品的形象,并与作者、文本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也积淀了民族的精神、智慧和文化。
二、深刻体会寓言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寓言的语言与其它文学样式有明显的区别,寓言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其语言通常具有简洁性和概括性。寓言的表现手法也具有多样性,或是比喻,或是象征,或是拟人,形象地告诉人们深刻的哲理。
寓言作家总是借助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如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耳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角色,作家对这些角色不做形象的描绘,主要是通过角色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用可笑而可悲的结局构成一个完整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
寓言最大的特色在于它不是《一千零一夜》的长篇故事,而是集精华于最少文字的极短篇,精炼的叙述加上生动的对话,使我们用最少的时间即可领悟人生的道理。而这生动的对话最能彰显人物个性,揭示寓意。因为在寓言中,寓体的语言大多是夸张的,其思想和话语表现出其无知和可笑。如,《自相矛盾》一文中,寓体前后的语言为“我的矛十分锐利,不论什么盾都能戳得穿!”“我的盾非常坚固,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这种带有强调意识的重复句式,让我们一眼就感觉到主人公前后的矛盾,直接揭示了寓言的中心思想,因而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从而揭示文章的寓意。
三、启发学生揭示寓意
揭示寓意的过程就是把故事中描写的动植物转移到社会或把此人此事转移到彼人彼事中去的过程,具体方法如下:
(一)从分析故事情节中揭示寓意
《小鹿遇虎》这篇寓言则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情节让我们对老虎与小鹿这两种动物身体的特点与它们因此而所遭受的险遇。让学生明白实用的东西不一定漂亮,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实用的深刻含义。
(二)从分析关键性的句子中揭示寓意
教学寓言应特别重视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句子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分析。这些关键词句一般都直接揭示了寓言的寓意。如《叶公好龙》这篇文章中通过对叶公的衣服、帽子、墙柱等地方都有龙的描写,及其后来见到真龙来后的神态、动作的描写,得出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由此可见做人处事要表里一致,不能虚伪的道
理。
(三)从分析现实去揭示寓意
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了语言的艺术形象之后,就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较,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如,在教学《南辕北辙》时,让学生认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方向错了,会适得其反。 总之,通过学习,让学生领略寓言故事简洁、朴实却能表达深刻道理的语言魅力,提高了他们的文字表述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文学底蕴,对今后的语文学习(作文、阅读)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把握好寓言故事特点及其蕴含的深刻道理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教学内容的体系和目标,确立指导思想,分析学生特点,专研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板书设计。并从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去学习理解寓言故事所要告诉他们的东西。
寓言故事一般短小,精悍,故事生动,语言简洁,又有各种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很适合进行朗读训练。小学寓言故事的教学中朗读占有很大一部分,朗读的训练对于寓言的教学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的寓言教学中应该注重对于朗读的训练。要做好朗读的训练在教学中应该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读正确
读正确就是使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字句。这是朗读的最基本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作到流利地读和有感情的读。寓言故事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体裁,它精练简洁,朴实而又深刻,特别是中国的寓言故事都成就于古代的名家名篇,有很多的名字、地点、词语都相当的生僻。所以在初识故事阶段,教师应进行范读。让学生在正确流利,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初步感知内容,激发求知欲。
在实际朗读时,不少学生会出现添字,丢字,或者读错字的现象。碰到这些情况时,就要求学生认真地看课文,做到字字入目,并注意放慢朗读速度,反复练读。并采用分小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
2、读流利
流利的读是在正确的读的基础上做到通顺流畅,能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决定读的速度,力求快慢得当,有节奏读。这一训练要求,主要突出在一些重点词句的朗读上。例如:在《狼和小羊》一课中,读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这一句话时,学生根据理解,用较快的语速,响亮的语调,读出凶恶,蛮横的语气。而读可怜的小羊喊道:“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哪!”这一句话时,
学生朗读的语速虽快,却会用轻柔的语调,可怜、辩解的语气。
3、读的有感情
有感情的读是朗读的第三阶段,它是学生在初步理解思想内容基础上再进一步的读,为巩固词句,求得对整篇课文深入理解的读,它要求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逐步做到有感情。寓言教学中这一目标实现,必须同具体的语言文字表达联系起来,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其中充分领略寓言故事简洁、朴实却能表达深刻道理的语言魅力,通过一系列的语速、语调、表情等包括非言语因素,来表现情感。例如:在《狐狸和乌鸦》一课,狐狸对乌鸦说了三次话,虽然都是好话、奉承话,学生通过理解课文,感悟到不同之处:第一次是讨好乌鸦,要读出尊敬,问候的语气;第二次是对乌鸦献媚,要读出亲近,关切的语气;第三次是巴结乌鸦,要读出夸奖,赞美的语气。
在做好朗读的同时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和探究寓言故事的寓意,“寓言故事是穿着外衣的真理”,只有把这层外衣脱去学生们才能看到其中蕴含的“真理”。 在寓言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从对读寓言故事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理解这一环节,乃重中之重,值得研究。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
这一环节可以说是一种问题质疑式的学习。首先要落实的是问题的提出,它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应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情境,应结合课文和现实社会生活来创设,富有开放性,新颖性,和启发性。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提出问题,有了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其在积极的情感驱动下自主地阅读,实现语文学习的再创造。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文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提出“百兽为什么纳闷呢?它们在想什么?它们又为什么撒腿就跑呢?它们到底怕的是谁?”这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探究,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就像一个坡度,让学生一点一点,不知不觉走上去,慢慢领悟“假”是什么意思?“威”又是什么意思?逐步揭示“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突破教学的难点。
2、根据寓意的特点,进行思维训练
很多的寓言故事所蕴涵的寓意不是单一的,浅显的,往往是多方面的,教师应倡导多角度多层次地鉴赏寓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寓言故事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其一,利用寓言寓意的多层次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许多寓言往往着多层次的寓意。例如《守株待兔》:表层寓意是讽刺那些企图不经过艰苦努力而侥幸获得成功的人;中层寓意是嘲笑那些“欲一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政治上的保守派;深层寓意是告诫人们认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说,表层寓意并不难理解,但深层寓意的理解就相当困难。勉强让学生去背这些哲学概念根本没有必要。关键是,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怎样设法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由经验思维到理论思维,在长期的训练中养成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其二,利用寓言寓意的多面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种多角度的展现寓意的寓言有很多。例如《狐假虎威》寓意一嘲笑狐狸的狡猾,寓意二讽刺老虎的昏庸。再如《滥竽充数》寓意一讽刺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而冒充能人,寓意二讽刺了齐宣王的昏庸。教学这类寓言,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问题,联系生活,揭示真理。
3、总结讨论,归纳寓意
通过争辩讨论,学生对于寓言的理解是多元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须刻意引导学生往确切的寓意上钻。在总结讨论,归纳寓意时,也没有必要搞一个标准的结论让学生读背,对学生的理解进行适当的修正、梳理、补充即可。我们要尊重学生,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学习课文语言的同时,受到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教育,这样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帮助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