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篇一:青少年一定要读的经典寓言故事_愚公移山
在山西省境内,而今耸立着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占地700余里,高逾万丈,据说是从冀州与河阳之间迁徙而来。
那还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已经快90岁了,他的家门正好面对着这两座大山。由于交通阻塞,与外界交往要绕很远很远的路,极为不便。为此,他将全家人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议解决的办法。愚公提议:“我们全家人齐心合力,共同来搬掉屋门前的这两座大山,开辟一条直通豫州南部的大道,一直到达汉水南岸。你们说可以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赞同这一主张。
这时,只有愚公的老伴有些担心,她瞧着丈夫说:“靠您的这把老骨头,恐怕连魁父那样的小山丘都削不平,又怎么对付得了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再说啦,您每天挖出来的泥土石块,又往哪儿搁呢?”儿孙们听后,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将那些泥土、石块都扔到渤海湾和隐土的北边去不就行了?”
决心既下,愚公即刻率领子孙三人挑上担子,扛起锄头,干了起来。他们砸石块,挖泥土,用藤筐将其运往渤海湾。他家有个邻居是寡妇,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也跳跳蹦蹦地赶来帮忙,工地上好不热闹!任凭寒来暑往,愚公祖孙很少回家休息。
有个住在河曲名叫智叟的人,看到愚公率子孙每天辛辛苦苦地挖山,感到十分可笑。他劝阻愚公说:“你也真是傻冒到家了!凭着你这一大把年纪,恐怕连山上的一棵树也撼不动,你又怎么能搬走这两座山呢?”
愚公听后,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对智叟说:“你的思想呀,简直是到了顽固不化的地步,还不如那位寡妇和她的小儿子哩!当然,我的确是活不了几天了。可是,我死了以后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还会生儿子,这样子子孙孙生息繁衍下去,是没有穷尽的。而眼前这两座山却是再也不会长高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挖下去,还愁会挖不平吗?”面对愚公如此坚定的信念,智叟无言以对。
当山神得知这件事后,害怕愚公每日挖山不止,便去禀告上帝。上帝也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派两个大力士神来到人间,将这两座山给背走了,一座放到了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到了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以南一直到汉水南岸,就再也没有高山挡道了。这篇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智叟孤立而静止地看待愚公之老和太行王屋两山之高,其实无“智”可言;而愚公能用发展眼光洞悉子孙无穷与山高有限,又怎么能说是“愚”呢?要想干成一番事业的人,就应像愚公那样充满信心,有顽强的毅力,不惧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干下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篇二:双语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安迪樊
In ancient times, there was an old man named YuGong.
古时候,有一老人,名字叫愚公。
He was nearly 90 years old.
快九十岁了。
There were two mountains in front of his house.
他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
One was the Taihang Mountain, the other the Wangwu Mountain.
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It was very inconvenient for people to come and go.
人们进出非常不方便。
One day, Yu Gong said to the whole family:
"These two mountains block the doorway of ourhouse.
一天,愚公对全家人说:“这两座大山,挡在了咱们家的门口。
It is very inconvenient for us to come and go.
进出很不方便。
Let our whole family exert efforts to move away these two mountains. How about it?"
咱们全家出力,移走这两座大山,好不好?”
Upon hearing this, all his sons and grandsons said:
"You are right. Let us start tomorrow!"
他的儿子、孙子一听,都说:“你说得对,咱们明天就开始干!”
But his wife felt it too difficult to move the mountains.
可是,他的妻子觉得搬山太难了。
She said: "Do you know how high these two mountains are?
她说:“你们知道,这两座山有多高吗?
How can you move such big mountains? Where can you put all the stones and earth?"
这么大的山,你们怎么把它移走呢?哪儿放得下这么多的石头和泥土呢?”
Everybody said:
"So long as we work hard together, we can certainly move away these twomountains.
大家说:“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干,就一定能够移走这两座大山。
We can carry the stones and earth of the mountains to the sea."
山上的石头和泥土,我们可以把它们填放到海里去。”
The following day, Yu Gong led the whole family and start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第二天,愚公带着一家人开始搬山了。
His neighbour was a widow with a son, only 7 or 8 years old.
他的邻居是寡妇,她有一个孩子,才七八岁。
When he heard of this, he also came to help happily.
听说要搬山,也高高兴兴地来帮忙。
They worked nonstop every day, fearing neither heat in summer nor cold in winter, neither windnor rain.
他们夏天不怕热,冬天不怕冷,不怕刮风,不怕下雨,每天不停地搬。
When a shrewd old man named Zhi Sou saw Yu Gong's family moving the mountains, hethought it ridiculous and said to Yu Gong:
有个老人叫智雯,很精明。看见愚公一家人在搬山,他觉得很可笑,就对愚公说: "You are so old that you can hardly walk. Can you move the mountains?" “你这么大岁数了,路也走不动了,能搬得动山吗?
Yu Gong replied: "You are not even as clever as a child.
愚公回答说:“你还没有小孩子聪明!
Though I am about to die, I have sons.
我虽然快要死了,但是我还有儿子。
When my sons die, there are still grandsons.
儿子死了,还有孙子。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my offspring are endless.
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这是无穷无尽的。
But with more and more stones being removed, smaller and smaller will the mountains become.
山上的石头却是搬走一点儿就少一点儿。
Not a grain of earth or a piece of stone will grow on the mountains.
再也长不出一粒泥、一块石头来的。
If we work without stop every day, why can't we move away the mountains?" 我们每天这样不停地搬,为什么搬不走山呢?”
Zhi Sou, who thought himself clever, had nothing more to say.
自以为聪明的智史听了,再也没有话说了。
Yu Gong led his family digging the mountains continually from early morning till late night.
愚公带领一家人每天起早摸黑挖山不止。
They finally moved God, who sent two celestials to the world to move away these twomountains.
终于感动了天帝,天帝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这两座大山搬走了。
篇三:愚公移山答案
《愚公移山》导学案答案
陈集中学 赵素菊
【课前学习】
(二)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太行háng 冀jì州之南 惩山北之塞sè 荷hè担 京城氏之霜shāng妻 始龀chèn 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 一厝cuò朔东 高万仞rèn 箕畚jīběn 魁父fǔ之丘 雍yōng南
(三)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方七百里:见方。古代称面积用语,译为方圆。
面山而居:向着,这里用作动词。
年旦九十:将。
惩山北之塞:苦于。
聚室而谋曰:家,这里指全家人。
指通豫南:直。 始龀:换牙。 无穷匮:尽,不足。
固不可彻:通,达。 寒暑易节:季节。
箕畚运于??:泛指盛土石的工具。这里指用箕畚。
毕力平险:险阻。这里作名词指险峻的大山。
山之一毛:草木。陇断:即垄断,山冈高地。
(四)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并解释
在古汉语中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种现象叫“古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用“惠”代“慧”,“惠”是通假字,而“慧”则叫本字。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回来。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扁鹊望桓候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
汤熨之所及也:“汤”同“烫”,用热水焐。
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药剂。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五)翻译句子
(五)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译: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好吗?
2、如太行、王屋何?
译:“如??何”,是“把??怎么样”的意思。译为: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3、且焉置土石?
译为: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呢?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5、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寒来暑往,季节变换,才往返一趟。
6、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是无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呢?
【导学过程】
一、读一读:
(三)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它包含着什么深刻的道理?
《愚公移山》是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我们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二、议一议
1、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从哪句话是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
愚公移山困难有(1)山高而且大;(2)运土石的工具很小;(3)运土石的距离远、时间长。这可以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句话中得知,也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艰难。
2、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看到人的伟大力量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
3、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
表面看起来,智叟好像是聪明。因为愚公毕竟“年且九十”了,两座山又这样大,很难移走。但是,他却没有看到愚公一家子子孙孙不断挖下去,“山不加增”,终究会成功的哲理。他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更说明他不是“智”,而是真正的“愚”。
4、愚公怎么驳斥智叟对他的讥笑的?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5、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不屈求变精神:不甘于命运,不畏惧困难,求变图新。善用集体智慧:愚公“聚室而谋”,并得到全家“杂然相许”。通力协作精神:子孙、邻人无不奋勇。契而不舍精神: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敢于胜利精神:惧其不已,帝感其诚。
四、写一写
我认为愚公不“愚”。因为:(1)愚公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决心移山的——“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2)下定了决心移山——“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故事的结尾,终于感动了天帝,将山搬走。移山的成功地说明愚公不“愚”。
篇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测试题 - 副本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两座山分别是太行和。
2.“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出自寓言故事
3.《可笑的南歧人》中,南歧人因为喝了当地的水生了病。
4.《高山流水觅知音》叙述了俞伯牙和的故事。
5.《此地无银三百两》中“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下一句是。
6.“曲调越高雅,唱法就越难,跟他唱的人自然就越少。”出自寓言故事。
7.模仿美女西施皱眉的丑女叫
8. 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出自寓言故事。
9 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是。
10.《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一名。
11.《奕秋诲奕》中的奕秋是一个什么人? .
12.《不龟手药》中“手药”是指什么药?.
13寓言《二人相马》的主人公是谁?
14“自己丢了一件黑衣服,就要扒下人家的衣服”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15“怕别人听到声音,就捂住自己耳朵”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16“比喻多此一举,反而没有好处。”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17“比喻不必要的,没有根据的担忧”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18《惊弓之鸟》的主人公是谁?
19《千金买首》中“首”是指谁的头?
20鹬蚌相争的结果是谁得到了好处?
21“朝三暮四”中主人公是谁?
22《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是哪两座山?
23《纪昌学射》中,纪昌的老师是谁?
24《叶公好龙》中,当叶公见到真正的龙后表现怎样?
25《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
26“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27寓言《黔之驴》中,驴子最后被谁吃掉了?
28《可笑的南歧人》中,南歧人因为喝了当地的水生了什么病?
29《争雁》中,兄弟俩为什么而争论?
30《医驼背》中,哪个医生是怎样治驼背的?结果怎样?
31菱角是生在哪里的?寓言《自护其短》中那个北方人以为菱角生在什么地方?
32《骂鸭》中那个偷吃邻居鸭子的人生了什么怪病?
33《卞庄子刺虎》中,卞庄子用了什么办法获得了双虎?
34“宁可相信尺码,不能相信自己的脚”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35教育孩子要讲诚信的著名故事是什么?
36(转载于:www.cSSyq.co m 书 业 网: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怀疑是谁偷了?
37寓言《投婴于江》中那个人要把小孩字投到江里去的原因是什么?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南郭先生是下列哪个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 ( )
A.季子投师 B.刻舟求剑 C.滥竽充数 D.纪昌学射箭
2. “ 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 )
A.东施效颦 B.邯郸学步 C.刻舟求剑 D.螳螂捕蝉
3.《棘刺母猴》中声称能在棘刺尖上雕母猴的人是哪国人? ( )
A.郑国 B.燕国 C.赵国 D.卫国
4.“节外生枝,故意卖弄,只会弄巧成拙,丧失原有的优势。”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 )
A.画龙点睛 B.画蛇添足 C.叶公好龙 D.腾蛇与飞龙
5.“朝三暮四”中主人公是谁? ( )
A.猴子 B.狐狸 C.蛇 D.兔子
6.《黔之驴》中,驴子最后被谁吃掉了? ( )
A.狮子 B.老虎 C.狐狸 D.大象
7.《买椟还珠》中“椟”是指什么?( )
A.珍珠 B.箱子 C.包 D.盒子
8.“比喻借别人的威风吓唬人。”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
A.为虎作伥 B.亡羊补牢 C.狐假虎威 D.骑虎难下
9.《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 ( )
A.公明仪 B.张僧繇 C.孙叔敖 D.宋元君
10.“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 )
A.自相矛盾 B.杞人忧天 C.塞翁失马 D.南辕北辙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鹬蚌相争的结果是老渔翁得到了好处。 ( )
2.“比喻不必要的,没有根据的担忧”出自寓言故事《杞人忧天》。( )
3.《叶公好龙》中,当叶公见到真正的龙后非常高兴。( )
4.《望梅止渴》叙述的是刘备打仗途中发生的故事。 ( )
5.《染丝》是墨子出游,路过一个染行,看见有人在染丝。( )
6.《万字》告诉我们:学无止境,若浅尝辄止,盲目自满,是学不到真本领的。
( )
7.《晏子的车夫》中晏子的妻子说要跟他离婚。( )
8.《螳螂捕蝉》中:“螳螂捕蝉”的下一句是“黄雀在后”。( )
9.《夸父追日》中夸父死后,他的手杖化作了一大片梨林。 ( )
10.《穆公失马》讲的是秦穆公在韩地打仗时发生的故事。 ( )
三、简答题
简述《揠苗助长》的故事。
简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简述《守株待兔》的故事。
简述《刻舟求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