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学写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2020-12-22 16:58书业网

篇一:学写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学写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吴琼芳

课型 作文指导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寓言及其基本特点。

2、了解和掌握寓言写作的常用方法,练习编写寓言故事。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寓言及基本特点。

2、掌握寓言写作的常用方法。

教学方法:欣赏——模仿,讨论辩论法;点拨法,启法感悟;赏读法。

教学手段:教师准备好例文以及相关课件。

教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知识导航,开启智慧。

导语:同学们,对于寓言,我们已经不陌生了。能说说你们读过的寓言吗?(学生列举篇目)好,现在我们缩小范围,一起回顾一下在课本上读过的寓言。谁能说说这些寓言都讲了什么故事?阐述了怎样的道理?(引导学生从情节,

道理两方面入手,畅所欲言)

二、佳作引路,深入探究。

1、什么是寓言?(承接导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归纳)

所谓寓言,就是寓意于言。“言”就是叙述的小故事,“意”就是故事中包含的道理。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它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是带有劝喻讽刺的故事,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无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寓”是寄托的意思。写寓言故事,了解和掌握寓言故事的特点是关键。现在让我们边读边想,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寓言故事的特点是关键。现在让我们边读边想,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2、以读促写,了解寓言的特点

(1)具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

学生活动:简单复述《蚊子和狮子》注意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

讨论交流:寓言故事情节往往是写实的成分多,还是以作者的想像为主?如果是想像,是不是凭空的想像?

小结归纳:寓言的故事情节往往是虚构的,因而以作者的想像为主,但这想像必须立足现实的土壤,故事的主角活

动须合乎情理,让人信服。如《蚊子和狮子》中蚊子的形象不可与狮子相调换,如果文章改为狮子赢蚊子的话,读者便会觉得理所当然了,就没有什么教育的效果了。

(2)富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寓意。

学生活动:我们以前学习的《狼和小羊》的故事又让你懂得什么道理呢?(告诉我们对恶人做任何正当的辩解也是无效的)

小结:刚才的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都是通过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是的,这样的故事,我们就叫它寓言。(板书:寓言)寓言一般篇幅不长,但是通过这么一个短小的故事,却让人们明白一定的道理。

(3)大家来讨论一下,思考寓言的写法特点。学生讨论。学生先自己总结,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归纳:

(1)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2)故事的内容是虚构的,情节简单,篇幅短小,寓意深刻给人以启迪。(3)故事的(来自:www.zaidian.cOm 书 业网:学写寓言故事)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情况下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的形象。(4)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5)故事的语言要简洁。

三、写作指导,交流评点。

1、你想编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谁呢?可以是小动物,玩具,也可以是学习用品,甚至是一个符号。

但是,要真的符合这个事物的特点,例如,“0”的特点,狼、羊分别是什么特点。总之,故事中反映的事物就应该像这个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编写童话。请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构思。

2、你们瞧寓言并不难编呀,今天,我们自己来编一个小小的寓言故事,好吗?赶快拿起笔来,行动吧。

3、学习习作,教师巡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4、请1-2个学生上台说自己编的故事,老师及全体同学帮助评改。老师讲评时,相机指导——怎样通过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寓言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小、少、简、深。小是指其篇幅短小;少是指涉及的人物或动植物数量少;简是指故事情节简单;深是指它所蕴涵的道理深刻。(要求:1回去后找寓言故事,进行体会寓言小、少、简、深的特点。2、课外练习,用学会的方法,再自创一篇新的寓言故事。)

篇二:学写寓言故事导学案

临洮县第三实验小学“导学案”设计

篇三:如何写好寓言故事

1. 要有明确积极的主题。同其它文体相比,寓言更强调对文章主旨鲜明性的要求,

以达成教训、讽刺、启示的效果。换句话说,寓言的主题是用来表现真理及一个明智的看法,一种宝贵的经验和一种苦乐的感受。寓言不讲求寓意的隐晦,它以明达为佳。

2. 要调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为寓言中所写的人、事、物等都不是生活中已经

有或可能有的,它是一种虚拟的、只用来表达作者某种思想或情感的载体,尤其是以动植物为主人公的寓言,更需要充分发挥想象,以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情感和心理。

3. 要掌握主题表达的两种方式。一种是以故事来寓理,采取暗示的方式,作者的

旨意在故事中并未点出,留给读者自行体会。另一种是作者借故事来说理,采取明喻的方式,也就是说故事末尾作者现身说法,将主旨指出。不必拘于一法,尽可能根据个人的爱好自由选择。

4. 要讲求内容的现实针对性。文学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寓言故事虽然篇幅短小,

但它仍要求作者保持对生活的敏感,要求作者从大量纷繁的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思想,升华出有指导意义的道理,以充分发挥这种文学样式的社会功能。

5. 要把握寓言的构思技巧。在叙述的同时,要有能力在较短的文字中,表现出故

事的机智、诙谐与启示。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到浓厚的趣味及深刻的意义,二者缺一不可。

篇四:阅读指导《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寓言故事》系列故事书以一个小小的故事或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阅读感悟;根据“实践性理念”和“开放性理念”,可以让学生走出小课堂,去积累知识,去探究问题。

教学中以寓言为学习内容,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寓言,理解寓意,并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能运用辨证的理念看待事物;同时也希望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对生活小故事,人生大舞台的敏锐的感知和体悟,开发学生的智慧. 学生分析:

一.年龄11——12岁的学生,见多识广,大多数学生对课外读物中的寓言小故事的内容感兴趣。能和花草动物对话是他们的天性.

二学生初步学了快速阅读的读书方法;初步接受主动积累、感悟、探究学习途径。有一定的读写领悟力.

三、以往的写作,都是记叙文。综合学习也较少,写小故事不成问题,但要包含有一定的寓意则要加强指导。

四、初步能用电脑或上图书馆收集信息。有协作的意识。有开放的思想.

阅读名称:寓言故事

阅读教学目标:

一、通过阅读教学,了解寓言的有关知识,并能理解所学寓言的寓意。

二、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辨证的多角度的看待事物。培养学生的大智慧及多元智能。

三. 学习课文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寓意,学会做人.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对寓言寓意的感悟能力,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学设想:

整体感知寓言故事,具体讲读重点篇目,通过专题的训练课,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与积累,初步探究寓言故事的解读和写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寓言的有关知识。

2.初读本阅读寓言,初步体味寓言的含义。

3.感受优美的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赏读优美语句,理解寓言含义。

教学过程:

一、 课文导入:

1.本阅读通过短小的寓言故事,来说明一些深刻的道理。

出示:寓言

2.交流: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样学习寓言的?

(让学生知道,学习寓言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二、 简介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一种隐含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 故事。寓---寄托,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一个故事里,让人们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获得一些教训。寓言故事比较简单,大多以动植物作为主人公,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即充分想象, 赋予它们人性。通过它们的言行来反映人生与社会。它的结构大多短小,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我国先秦的寓言创作成就很高,许多寓言故事流传至今。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历来为世界各国所传诵。

三、 整体感知:初读寓言要求

1.积累词语

2.赏读优美句子

3.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寓言一----二则精 读,说说其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四、 体味交流,教师点拨:

1. 分组讨论交流以上问题,人人参与。

2. 班级交流,学生自由站起来交流(不必举手)。

(我最喜欢读的寓言-----,因为这则寓言讲了-----,告诉我们-----)(我认为用的好的词有------,因为-------)

(我最喜欢读的句子-----------------------)

教师点拨:

1.词句的正确理解,随机应变。(略)

2.寓意的理解:

《受宠的大象》---讽刺了那些眼中只有自己,只看到 自己优点的人。 《沙与沫》-----谈话要根据对象而定,否则就没有共同语言。

《蚊子和狮子》----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一个采白芷花的城里人》----讽刺那些好高鹜远,不脚踏实地 的人。 《白兔和月亮》----正确看待欲望功利,保持一颗平常心。

《露珠与荷叶》----事物总是在变化着的,每一天的生命都是新的。

《轻松的生活》----漂亮的招牌能掩饰一时,但改不了事物的本质。 -----谎言常常是以真理的面貌出现的。

-----不要做井底之蛙,鼠目寸光。

-----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人,

《中国古代寓言四则》----不能被漂亮的外表迷住。

----只相信教条,不注重客观事实是不对的。

----以次充好

----多次一举

五、 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1. 对自己喜欢的语段反复读一读,背一背,再次体会寓意。

2. 摘抄十个词句积累。

教 案

课 题:《蚊子和狮子》、《受宠的象》

教学目标:

1.从多角度来理解寓意

2.有感情的复述故事

3.品味语言神态的描写

关于寓言:见阅读提示

小资料提供:简介伊索及《伊索寓言》

伊索是公元之前六世纪古代希腊寓言家。相传他是一个被解放的奴隶,经常引用寓言故事和奴隶主进行辩论,后来被德尔斐人杀害。《伊索寓言》实际上是古代希腊流传于民间的寓言故事,因为伊索是一个善于说寓言故事的人,这些故事被后人搜集起来,就叫做《伊索寓言》。

简介克雷洛夫

雷洛夫(1768~1844年)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心为知识分子和普通老百姓写作的杰出作家。他一生共写了200多寓言,收集在《伊凡、克雷洛夫寓言集》中。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初读《蚊子和狮子》感知课文内容

二. 请一位同学表情复述这篇课文内容。复述后由同学们作一个评价

三. 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分组讨论,每一组可选一名代表发言

下面的归纳概括学生只要答对一点即可,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挖掘故事比较丰富的寓意。(①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了。②骄兵必败③一物降一物④得意于一时的胜利往往会导致失败??)

讨论时可互相补充、辩论等,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为主。

四. 再次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 蚊子第一次喇叭是什么心情?(信心十足认为自己比狮子强,流露出骄傲的情绪)

② 子第二次吹喇叭是什么心情?(得胜后,更骄傲了,要炫耀一下自己的胜利)

五. 散读《受宠的象》整体把握

要求:边读边圈划四种动物的语言、动作的关键词

认真想想,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开放式讨论,允许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不要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

六. 重点词语与句子的理解

(1)“不到一个钟头”表明了什么?

表明时间之快,暗示森林社会之间传播消息之快。

(2)“像平常一样”说明了什么?

写出了类似的情况经常发生

(3)“并不漂亮,并不聪明!”连用两个“并不”。句末用感叹号,这些起什么作用?

两个否定是对象的外貌与智力的评价。运用感叹号加重了语气,突出大家对象的否定很坚决。

七.作业:发扬想象力,设想一下蚊子被蜘蛛网粘住后会是怎么样的,请具体描述一下你想象中的情景。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