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寓言故事阅读

寓言故事2018-08-22 01:35书业网

篇一:寓言故事阅读题

《大鱼和小鱼》初中寓言阅读题和答案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点儿危险。要怎样才能尝倒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的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又问。

“那原则其实你都说了。”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1.这是一则寓言,它构思的突出特点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开情节。

2.结合生活实际,文中的“钓钩”可以理解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下列句子的含义。

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则寓言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话

2.致命的陷阱(金钱、地位等的诱惑)

3.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陷饼,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一件表面看来让你很占便宜的事,它的背后往往是可怕的陷阱。(意对即可)

4.“略”。

《美丽的桥》初中寓言阅读题和答案

①很久以前,一直和睦地生活在相邻的两个庄园的一对新兄弟陷入了一场纠纷,这是40年来两兄弟之间首次发生纷争。

②在这40年当中,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肩并肩地辛勤劳作着,共用农业工具,互换丰收果实。可是这种漫长而有益的合作突然停止了,原因是发生了一个小误会,结果却发展到反目成仇的地步。

③一天上午,有人敲开了哥哥家的大门,一个身背木匠工具的人对哥哥说:“我正在找活干,如果你的庄园需要修缮,我可以帮助你。”“是的,我这里正需要你。”哥哥回答说。

④哥哥说:“你瞧,在小溪另一边的那个庄园住着我弟弟。上周我们两个庄园之间不是一个美丽的大牧场,但是,前几天我弟弟用推土机开了一条渠,从此,一条小溪横在我们的庄园中间。”

⑤“他这样对待我,我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你看粮仓旁边那堆废木头了吧,我想让你在这里造一个两米高的围栏,以后我永远都不想见到他了!”哥哥说道。

⑥木匠对哥哥说:“我懂了。请给我钉子、挖坑埋木桩用的铁锹。我的活计会使你满意的。”

⑦哥哥帮助木匠准备完所有的材料后,离开了庄园,忙别的事去了。

⑧木匠一整天都在忙碌着,又是测量,又是锯木头,又是钉钉??日落时分,当哥哥回来时,木匠已经干完了活。这时哥哥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的眼前不是什么两米高的围栏,而是一座小桥,一个穿过小溪连通两个庄园的桥。它静静地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精美得简直就像一件艺术品。

⑨这时,哥哥的邻居弟弟从桥那边的庄园走过来,抱住哥哥:“你真伟大!在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之后,你却建造了一座美丽的桥??

⑩当两兄弟重归于好的时候,他们看到木匠正在一边默默地收拾工具。“请等一下,”哥哥对木匠说,“我这里还有很多活需要你做。”木匠背起工具,微笑着回答:“对不起,我倒是很愿意留下来,但是还有很能多桥等着我去造。”

1.这座桥之所以是“美丽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是

2.结合语境,解释文段⑤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兄弟俩的哪些做法表明他们已不再和睦友爱?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句话点明了木匠已有主见,他要造一座桥,这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文段⑩中画线句子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木匠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感想?你认为应该如何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外观美)它精美得像一件艺术品 它凝聚木匠的智慧和心灵,化解了两兄弟之间的矛盾 ?点此查看初中神话、寓言、童话阅读训练参考答案(本文答案在答案页第1

页)? 5.木匠不愿意在哥哥的庄园里 他还要到别的地方去帮助别人聪明智慧乐于助人6.我觉得只有以一种谅解和包容的态度和行为去对待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那么亲朋之间才能好好相处

《蜻蜓和蚂蚁》初中童话阅读题及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会员上传

《蜻蜓和蚂蚁》初中童话阅读题及答案

逛来逛去的蜻蜓,整个夏天尽是唱啊玩啊,转瞬之间,冬天已经在眼前了。田野里荒凉凋敝;阳光灿烂的日子,每张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已经逝去了。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蜓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它爬到蚂蚁跟前。

“收留我吧,好人儿!在你这里我不久就会强壮起来,让我避寒寄食到春天吧!” “朋友,我可觉得奇怪,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在我们暖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游戏呀,一点钟接着一点钟,玩得头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工作呀!”

“那么你——”

“我整天唱我的歌,满不在乎。”

“唱你的歌曲!多美呀!现在你满可以到外面去载歌载舞呀!”

1.文中加粗的“好日子”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

2.“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这”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

3.蚂蚁说:“那么你——”蚂蚁想说什么?下面几句中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一定玩得很痛快哟?

B.一点不考虑冬天怎么办?

C.在干些什么呢?

D.就一直这样玩吗?

4.这篇文章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每张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

2.反问;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

3.B

4.人们舒适的生活是以辛勤劳动作为代价的,不可只顾享乐。(意对即可)

《神像和木鱼》初中寓言阅读题和答案

有位雕刻大师在森林中漫步,找到了一块上等的木头。雕刻大师将木头拿回家之后,仔细地想了好几天,决定将木头雕刻成为一尊神像。他花了许多时间,用尽心血,终于雕出自己心目中满意的一尊神像。雕刻大师完工之后,看了看一旁剩下的木料,捡起一块形体较大的,顺手将它做成一只庙里使用的木鱼。

在大师完工的那天夜里,木鱼嘲讽那尊神像:“看看你,浑身刀伤累累,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受了那么多的苦,现在只能端坐在那儿,一动也不能动。你看我,浑身光滑,又能发出‘咚、咚、咚’的清脆声音,怎么我们的命运会相差这么大呢?”

神像对于这样的嘲弄,只是笑而不语。

过了几天,一所香火鼎盛的庙宇的住持,前来拜访雕刻大师,闲聊当中,无意间看到这座神像及木鱼,几经恳求,终于征得雕刻大师的同意,将神像及木鱼请回来,安置在庙宇中的神像,日日受到信徒的膜拜,承受香火及三牲的供奉,身份地位尊荣备至。

而那个木鱼,则被放在神案前,随着和尚早晚课的诵经声,小木槌不断地敲出“咚、咚、咚”的声音。

一日夜里,木鱼又开口了:“为什么我们来自同一块木头,你可以享受供奉,但我却必须天天让那些和尚敲啊敲的,难过死了。”神像答道:“在大师完工之前,我所受到的雕琢之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当初你不愿意接受刀斧加身,那么今天也就不能与我享有相同的待遇,所以才会有天壤之别呀!”木鱼不甘心:“我们出身相同,竟会有今天的差别待遇。唉!怎么我们的命运会相差这么大呢?”

古谚亦有云:“玉不琢,不成器。”

我们不妨把今天所有的磨炼,都看成是上天为了将来提升我们的成就而特别计划的,重要的是,自己是否能看得出这种特殊的设计。当神像,还是当木鱼,决定权完全在自己。)

篇二:寓言故事的短文阅读

第一讲

阅读短文

寓言故事

寓言,就是“寓意于言”。一个人想要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说给别人听的

时候,就编一个具体形象的小故事,让听的人从故事里体会道理。这个故事就叫

寓言。一般来说,寓言都是虚构的,篇幅都比较短小。

1、了解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都是寄托在故事之中,后人对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的把

握,也必须在故事提供的框架之内,而不能主观随意。所以,我们阅读寓言,首

先要了解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了解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寓言故事往往是明白如话的,又是比较含蓄的。明白如话,才能避免晦涩,

让人们容易理解、体会;含蓄,才能避免浅陋,给人们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从

结构上看,大多数寓言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教训就是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寓言采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寓言故事情节非常新奇,往往能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这样,它免不了要借

助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表现手法将深刻的道理寄托在寓言故事中。因此,

我们在阅读寓言故事时,不要忽视对其中的表现方法的理解,要联系生活实际去

深入体会它的教育意义。

(一)毛驴和牛大哥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它背(bēi bèi)回家。

毛驴向它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拒绝了,自己一瘸一拐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看见了,上前问道:

“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

“千斤。”

毛驴冷笑道 十斤山芋还不干呢 千斤 你可别做梦了

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山芋算得了

什么?友谊的分(fēn fèn)量重千斤呀!”

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站在那扇(shān shàn)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

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1、在短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2、 文中划线句子是谁说的?

3、全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自然段揭示了寓言的寓意。

4、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5、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这说明了什么?请在

括号中打“√”。

(1)说明毛驴很不服气。( )

(2)说明毛驴觉得很惭愧。 ( )

(3)说明毛驴毫不在乎。( )

6、读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7、用文中的一句话,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二)避露水

有个郑国人,白天怕热,就跑到一棵大树底下去乘凉。

过了一会儿,太阳越升越高,树荫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那个郑国人也随

着树荫挪动席子,太阳总是晒不着他。

到了晚上,月亮出来了。树荫随着月亮的移动而移动。那个郑国人怕露水打

湿衣裳,又随着树荫挪动席子。夜越深,月亮越偏西,树荫也离树越远,还没等

天亮,那个郑国人的衣服就全被露水打湿了。

树荫只能乘凉,哪能避露水呢?这个人单凭老经验办事,结果吃了亏。

1、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画“√”

chéng liáng ( )shù yīng ()

乘凉 chèng láng ( ) 树荫 sùyīn ()

Chéng lián ( ) shù yīn ()

2、选字填空。

那 挪哪

(1)天底下( )有这样的好事?

(2)( )个院子里花草很多。

(3)老人的两脚艰难地向前( )着。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白天,树荫随着( )挪动,那个人怕(),就在树荫

下乘凉,并随着树荫挪动席子,结果 ()。

(2)夜晚,树荫随着()移动,那个人怕( ),又随着树

荫挪动席子,结果( )。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说明道理?用——在短文中画出来。

5、读了这个故事,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你有没有遇到这类事?

看图学编寓言故事

篇三: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子无敢食我也: (2)兽见之皆走: ..

(3)吾为子先行:(4)故遂与之行: ..

2.翻译下列句子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

3.根据故事内容给题目写出相应的成语。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1)“何不试之以足?”(2) 曰:“()宁信度( ),无自信也。”

译文: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后,他忘记带量好的尺码。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

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终没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 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 通 (2)反归取之 通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 (2)何不试之以足( )

(3)至之市而忘操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

列子学射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②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②守而勿失:记住他,不要忘记。

译文:列子学射箭,射中了,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可以。”(列子)回去后再练习了三年,又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不只有射箭是这样的,治国修身也是这样。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请于关尹子( ) (2)又以报关尹子(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犁耙,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野兔没有再获得,而他自己也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兔走触株( ) (2)因释其耒而守株()

(3)冀复得兔( ) (4)而身为宋国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宋人为什么不会再得到兔子?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

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自己就以为学完了,于是便告辞离开。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树木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停住了。 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回来(继续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敢再说回去的事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未穷青之技( ) (2)秦青弗止。 ( )

(3)响遏行云。( )(4)薛谭乃射求反()

2.翻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一毛不拔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译文:一猴子死了,被带到地府见到了冥王,求冥王让他转世为人。冥王说:“想要做人,就必须把你身上的毛拔干净。”说完就叫夜叉动手拔猴子身上的毛,只拔了一根,猴子就忍受不了拔毛之痛,冥王笑着说:“畜生,看你连把根毛都受不了了,要怎么做人!”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方拔一根( )(2)既欲做人( )

(3)拔之() (4)不胜痛叫( )

2.翻译画线句子。

3.文中有一成语是,它的意思是:

(答案)

狐假虎威

1.(1)不(2)跑(3)你(4)因此

2.(1)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

(2)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

3.狐假虎威

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的权威,招摇撞骗的人,也说明做事如果不加以分析,往往被假象迷惑。)

郑人买履

1.(1)坐-座 (2) 反-返2.D

3.(1)尺码(2)履(3)到、往;尺码

4.(1)(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试它呢?

(2)(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

5.因为他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言之成理即可)

列子学射

1.(1)向(2)告诉

2.你知道你射中的缘故吗?

3.说明了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守株待兔

1.(1)跑(2)放下(3)希望(4) 自己

2. 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薛谭学讴

1.(1)尽 (2)不,没有(3)阻止(4)道歉

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再也不敢说要回家。

3.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八)一毛不拔

1.(1)才,刚;(2)已经;(3)代词,代“猴毛”;(4)忍不住

2.看你一毛不拔,又怎么能做得人?

3.一毛不拔;原意是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出来,形容十分吝啬自私。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 )(2)破之(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篇四:四年级阅读 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

寓言是一种极古老的文学形式,在华夏典籍中,“寓言”一词始见于《庄子》,所谓“寓言十九,籍外论之。”此语可以理解为“寄寓之言”,立意于此而寄言于彼,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借故事寄托要表明的意思。寓言一直被称为“智能的花,哲理的诗”,它闪烁着人类智能的火花,又充满诗意的美。它好象带刺的玫瑰,花朵给人美的享受,刺却使人警醒。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寓言是一颗独特的璀璨的明珠。

寓言故事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它篇幅短小,具有明显的讽喻意义,更有极大的思想启示力量。所以,俄国寓言作家陀罗雪维文说“寓言是穿有外衣的真理”。从古至今,寓言不断地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寓言文学在世界上有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印度和古希腊都有经典的寓言专著,中国寓言却是大量的寄居在散文著作中。它们大都叙写生动,哲理深刻,独立流传,具有无穷魅力。

多言无异

有人问墨子:“多说话有没有益处?” 墨子回答他:“青蛙、蛤蟆整天日夜不停地叫,叫得回干舌燥也没人注意到它的存在, 可是公鸡每天按时啼叫,一啼天下就知道是天亮了。可见话说多了并没有好处,只要说的是时候就行了。”

启示:话说多了不仅没有好处,甚至还有许多坏处。你在上课的时候老是不停地和邻座同学讲话,不但无法专心学习老师讲授的东西,也妨碍了别人的安宁。平时和朋友聊天,你若是滔滔不绝地讲个没完,就会给人没修养的感觉。况且话说得多了,出口不够慎重,难免又在无意间得罪了别人。所谓“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就在提醒大家话多的害处。有些人为了要表现自己很有知识,动不动就说大话,自吹自擂,结果说破了嘴皮子也没人理会,不但如此,常常还会若人嫌厌。相反的,有些人平常不太开口,可是一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条理分明,让人打心底佩服他的见地,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自我反省

夏朝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启示:遇到失败或挫折,假如能像伯启这样,肯虚心地检讨自己,马上改正有缺失的地方,那么最后的成功,一定是属于你的。

周仓打蚂蚁

三国时代,蜀汉的大将关公,曾经降服了一个叫周仓的山贼作他的侍卫。周仓力大无穷,可惜生性粗心大意,不大用头脑。这一天,关公骑马,周仓步行,两人来到一棵树阴下休息。见树下有一群蚂蚁在爬,关公便对周仓说:“周仓,你打这些蚂蚁看看。”周仓伸出拳头,用力一砸,地面凹进一块,蚂蚁却没事;再用力一砸,手痛得他哇哇大叫,蚂蚁还是若无其事。

周仓眼见小小蚂蚁都打不死,急得满面通红。关公说:“看我的。”只见他伸出食指,轻轻一揉,蚂蚁一下死了好几只。周

仓看得目瞪口呆,关公便对他说:“有很大的勇气和力量,还是懂得运用智慧和谋略,才能做大事、成大器。”

启示:做事情若靠蛮力,而不懂得运用技巧,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好比打棒球,你本来具有能打出全垒打的力气,但假如你不用心选球、不晓得用正确的姿势来挥棒的话,往往就会被打败。想要事情做得好,就必须善用你的头脑。

四川和尚

从前四川有两个和尚,一个很有钱,每天过着舒舒服服的日子;另一个很穷,每天除了念经时间之外,就得到外面去化缘,日子过得非常清苦。有一天,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很想到印度去拜佛,求取佛经,你看如何?”有钱的和尚说:“路途那么遥远,你要怎么去?”穷和尚说:“我只有一个钵、一个水瓶、两条腿就够了。”有钱的和尚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想去印度也想了好几年,一直没成行的原因是旅费不够。我的环境比你好,我都去不成了,你又怎么去得成?”过了一年,穷和尚从印度回来,还带了一本他从印度的佛经送给有钱的和尚。有钱和尚看他果真达成愿望,惭愧得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启示: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意思是说只要下定决心,有恒心、有毅力,那么天底下再难的事也会变得容易了。穷和尚虽然没有钱,坐不起车船,但是因为他有坚强的毅力,才能跋涉遥远的路途,达成愿望。

心平气和的刘铭传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启示: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么伟大的事业。我们希望将来能有所作为,首先便须磨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大公无私

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叫祁黄羊的官吏,为人正直公正。有一天,鲁平公问他说:“南阳县缺少了一个县长,你看派谁去比较好?”祁黄羊回答:“派解狐去最适合。”鲁平公听了非常惊讶,便问他:“咦!解狐不是和你有仇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去?”祁黄羊回答说:“您只问我什么人最合适,并没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于是鲁平公便接受他的建议,派解狐去当南阳县长。解狐到任后,果然替地方上的人做了不少好事,当地的百姓都很称赞他。

启示:祁黄羊虽然和解狐有仇,但是当鲁平公征求祁黄羊的意见时,祁黄羊并不记挂私仇,完全公事公办地推荐解狐。祁黄羊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很值得我们效法。

自由

有一天,庄子在濮水边上钓鱼,正好楚威王派来两位大臣,要请庄子到他的朝中,做楚国的宰相。庄子一点也不动心,仍旧握着钓竿,反问那两位大臣:“我听说贵国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一直将它供奉在庙堂上;你想那只神龟,是愿意死了被供奉起来,还是宁愿活在地上到处爬?”两位大臣都说:“宁愿活着在地上爬。”庄子说:“是啦!你们请回吧!我也宁愿在地上自由自在地走。”

启示:庄子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学者,他一生不求名利,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所以当楚国的国君要请他去当宰相,他立刻拒绝了。自由,是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努力争取的。法国人为了自由而革命,美国人也为争自由而革命。我们应当珍惜我们的自由生活。

陈平过河

汉朝有个谋士叫陈平。有一天,他穿了一套新衣服,腰上佩着一把宝剑,来到渡口,找到一个船夫替他撑船过河。船夫看他穿着新衣,以为他腰包里装了不少金银财宝,便想等船到河中央时,将他谋财害命。陈平坐在船尾,看船夫不住飘过来不怀好意的眼光,知道他心中有邪念,便故意叫着说:“哎呀!好热哟!要不要我来帮你撑一会儿船?”说着,一面当船夫的面,把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放在船板上。船夫看他放下衣服时,并没钱币的声音,知道他身上没有财宝,便打消抢劫的坏主意了。

启示:我们一生,难免会经历许多困难和危险,假如在事前能有周密的顾虑,想出万全的办法来加以防范,就可以化解很多麻烦。

雕花弓

从前有个猎人,射箭的技巧非常精湛,每次村里的年轻人一同出外打猎,他猎到的动物都最多,大伙儿便封了他一个头衔,叫“猎王”。猎王原来用的那把弓,外表平实,很不起眼,有了猎王的头衔之后,他心想:“我的身价已经跟以前大不相同了,如果再用这把难看的弓,一定会遭人笑话。”于是便把旧弓丢弃了,另外找人制造了一把新弓,上面雕刻了非常精致的花纹,每个人见了都忍不住要摸一摸,称赞几句。猎王更得意了。有一天,村子里举行射箭比赛,猎王带着美丽的新弓,很神气地到达比赛地点。等轮到猎王出场时,大伙儿都鼓掌喝采,准备看他一显身手。只见猎王拈弓搭箭,才将弦一拉紧,那美丽的雕花弓竟然当场折断了。在场的人个个哄堂大笑,猎王面红耳赤,一时羞窘得说不出话来。

启示:我们常以为新的、漂亮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其实不然。好比一双不合尺寸的新鞋子,穿起来一定没有旧鞋子那么舒适;同样的,一栋偷工减料的水泥房子,也未必就比木头房子来得坚实。使用器具,最重要的不是外表好不好看,而在于它是否能发挥实用的价值。

暴政

有一天,孔子坐车经过泰山下,看见一位妇人扑倒在坟上,哭得非常伤心。孔子坐在车子里听了非常同情,便叫他的学生子路去问妇人怎么回事。妇人回答:“我当然伤心呀!从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咬死,现在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吃了!”孔子便问她:“那你为什么不离开,还要住在这里呢?”妇人说:“因为这里虽然老虎多,毕竟还没有

暴政呀!”

启示:老虎非常凶猛,人人都怕。妇人的公公、丈夫、儿子,都被老虎吃了,按理说应该会马上逃走,离开老虎越远越好。可是她留下来了。因为别的地方虽然没有老虎,但却有暴政。在暴政的阴影下生活,比在老虎的阴影下生活还来得可怕。我们能生活在自由自在的天地里,便该珍惜上天给我们的恩宠,努力充实自己,好报效国家。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