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状物寄情,作文

状物作文2018-07-26 11:35书业网

篇一:状物作文

篇二:咏物寄情

《咏物寄情》

小区闲居

李友先

阑干竹影西印墙,彩椒枇杷竞秋光。 促织夜阑细细语,鲜花鸟语伴书香。

篇三:【1】第一单元写作 写一篇状物的文章

第一单元写作 写一篇状物的文章 【第一单元写作1】

【写作目的】

让学生掌握状物文章的写作方法,即抓住了状物特征以叙述、描写为主,学习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写作重点】

要注意仔细观察,使用多种方法来描绘事物,特别要注意细节的刻画。

【写作难点】

要时刻注意围绕中心状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指导 第2课时写作

【指导过程】

(一)导语

状物的“状”是陈述或描摹的意思,也就是有条有理地用语言文字表现或说明情况、形状和特征等。“物”包括方面很广,在小学作文训练中,多指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动物植物等。“状物”就是要求小学生把观察到的某物的形状、颜色、构造的成因等等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受到的启迪,真实而细致地描绘出来,使读者对这一物体的特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状物的文章呢?

(二)讲析

一、多维观察、综合感受,积累素材。

1、观察是生活与写作的重要桥梁。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过不停”。要让丰富的生活成为文章的活水,必须对事物进行观察。我们可以单用或综合运用全面观察、细致观察、瞬间观察、比较观察等观察方法,获取有关事物外形、色彩、姿态、变化等方面的个性化资料,丰富作文的素材积累。

2、感知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步骤。在观察事物的同时,我们不烦眼看、耳听、鼻嗅、肤受、舌舔、脑想六者并用,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同一事物的综合知觉。这样,既能对事物有个整体了解,又能丰富我们的生活体验。

3、博览众收,综合比较,突现事物个性。一方面:既走进生活,直接接触事物以丰富直接经验;又关注新闻媒体、读物网站,博采众收,通过间接经验获取事物信息,尽可能多地认识事物。另一方面,对获取的事物信息作分类处理,综合比较,求同存异,突现事物的个性。

例如,常见家禽走兽某些器官外形不同,又有相近之处。鸡、兔、猫的眼睛外形都是圆的,又有什么不同呢?通过比较观察,我们会发现:猫的眼睛是绿的,绿

得发亮;兔的眼睛是红的,红如宝石;鸡的眼睛是黑的,天黑成盲。

二、回忆再观,比较筛选,确定写作对象。

本次作文只对写作对象——“物”作了宽泛的限制。究竟写何物,写动物、植物、微生物还是非生物,具体写何物,作者仍有极大的选择空间。一般地,作者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如何确定写作对象:1、个人的感情体验;2、记忆积累;3、兴趣爱好。人们经常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体验感受多、记忆印象深的“物”作为写作对象。不少同学写《我家的××(注:宠物名)》,由于感受深、感情真,写起来真正达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情文并茂”的境界。

三、联系生活,写意人生,突出事物的价值。 【第一单元写作2】 状物类文章,虽不乏重在介绍事物特征的力作,但更多的杰作在于托物言志、借物抒情。郭沫若借《石榴》讴歌了坚贞不屈、积极进取的民族气节,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郑振铎借《海燕》抒发了他远航途中萌生的无限眷念与热爱祖国的浓浓乡愁。丰子恺的《白鹅》不仅突出介绍了鹅的高傲性格,更肯定了它给我们精神上的慰藉。

四、读写结合,调动修辞,重视语言效果。

学习本单元,我们还发现,要突出文章的表达效果,我们实在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调动多种修辞手段: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见郭沫若的《石榴》)——描写与议论结合,对偶和对比并用,鲜明地突出了石榴枝干奇崛叶片清新的特点。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见丰子恺《白鹅》)——描写形象、诠释准确,读来如同品茶看戏,给人享受。

这些精采的写法,鼓励学生模拟创作。

此外,如果作者还能重视选择最佳的文章结构方式,注意内容的过渡与照应,突出人文内涵的表达,自能写出状物抒情的美文佳作来。

五、要写好状物的文章,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注意仔细观察。天下万物千姿百态,各有其独自特点,要想充分写出某一物的特点,就要求我们在观察时,一方面要细致观察“物”的外部形态:形状、大小、色彩等;另一方面要注意“物”是否有变化过程,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考查。

2.要时刻注意围绕中心状物。无论是选材,还是描写,都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而定,以便笔力集中,写得更深刻,更细腻,“物”的形象更为丰富。这次作文的中心应是“最心爱”,也就是要求表达自己对某物的喜爱之情,这既要求所写内容一定要让人觉得可爱,又要求所写内容确实可爱,在立意上不能出现偏差。

3.使用多种方法来描绘事物,特别要注意细节的刻画。我们可以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增添文章的情趣,还可以用动静结合的办法使“物”活起来,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插入一些与所写“物”有关的故事、传说(要少而精)等,使内容更为丰富。

4.要展开丰富的联想。描写事物离不开作者的情感与体会,抓住事物特点,将自己的体会联想与事物的特点融为一体,就可以达到状物寄情的效果。而文章融入作者丰富的联想,就会使内容更充实,更耐人回味。不过要注意,联想要以真实的事实为依据,不要完全脱离实际的胡编乱造。

5.可以深入挖掘,使立意更深刻。在达到一般状物文章的要求之后,有能力的同学也可以做进一步思考,挖掘出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蕴含在“物”中的某种启迪人的生活哲理和美好情趣,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予以表达。

(三)作文训练

以你们喜爱的一件玩具、一个小动物、一种植物等为内容,根据以上要求,写一篇状物的文章。

第二单元写作——写传记【第二单元写作——写传记1】

一、 【写作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传记文学的常识。

2、学习自传的写法,练习自传的写作。

3、了解传记体裁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1.正确运用生动、传神的笔法叙事写人。

2.逐渐搜集积累原始材料,选择和运用材料。

(三)德育渗透点

1.养成积累人生经历中宝贵材料的好习惯,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总结以增长智慧,更好地把握人生航向。

2.向优秀历史人物学习,吸收富有教益的养料,充实人生。

二、教学重难点:归纳自传的写作要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讲解 第2课时写作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 直接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何为自传,自传特点;

(二)明确写法

1、我们明确了自传的概念和特点,那么请以此为标准衡量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那几篇是自传?

2、请比较《鲁迅自传》第一段和《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的一至三段

1)这些段落在写作内容上有何共同点?均交代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

2)从中你能归纳出自传开头可交代那些内容?

3、那么我们学过的自传都记了些什么事呢?(学生回答)

4、请看《第一千个球》中“观众??”一段

1)这段写了什么?(概括段意)

2)贝利一生恐怕经历了无数件事情,为什么他单写这一件?

3)从中你能归纳出自传写人记事时选材有何特点?

5、再看《第一千个球》中“次日??”一段

1)请在段中找出能体现贝利观点的句子。

2)这一句可否删掉?为什么?

3)从中你又能获得自传写作的那些经验?

6、请快速回顾《第一千个球》中“慈父恩师”一部分

1)这部分写了什么?(概括文意)

2)这一部分中贝利和他父亲谁是主角?写父亲冲淡写贝利自己了吗?写父亲对自己的影响对写贝利自己有何作用?

3)从中你又能获得自传写作的那些经验?

7、请回顾我们学过的《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两篇自传,它们以什么顺序结构文章?想一想这样安排为什么?这对我们写自传有什么启发?

8、通观这几篇自传,请你看看作者均是如何结尾的?我们的自传又可以怎样结尾?

五、小结

写传记,是写历史,是写传主一生的历史,写历史中的传主的一生,写传主在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

如实地写作者对传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写、所说、所作、所为,并把这些摆到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及变化中。就是说,需要跟随传主的步履,不虚构,不夸张,不回避,不掩饰。实事求是,写传记的科学基础就在这里。

【第二单元写作——写传记2】

第三单元 写作——续写《蟋蟀在时报广场》

【训练目标】 【第三单元 写作——续写《蟋蟀在时报广场》1】 展开想像,以《蟋蟀还乡》为题,把《蟋蟀在时报广场》这个故事续写下去。

【训练重点】

1、保持“人物”性格和语言风格的一致;

2、情节发展要符合原有故事的发展脉络;

【训练难点】

1、要有创造性,所续的故事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写作指导

怎样续写故事?

按照下面故事的开头,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故事写完整。

小猴病了 太阳快要下山了,小猴捧着一个大西瓜,从姥姥家回来了。因为天气 闷热,走到半路,小猴中暑了。正在这时,树林里走出一只小白兔和一只 小狐狸……

怎样续写这个故事呢?

首先要弄清这个故事的开头写了些什么,接着根据开头的内容展开合 理的想象,然后连贯地把故事写下来。 这个故事的开头,讲了小猴在回家的路上得了急病,正在这时,小白兔和小狐狸来了。狐狸和小白兔见小猴病了,他们会怎样做呢?这就是故事要续写的内容。我们可以这样想:1.小兔见小猴病了,连忙背小猴去医院,小猴的病好了,把西瓜送给了小白兔,表示感谢。2.狐狸不但不关心小猴,反而偷吃了他的西瓜,小白兔批评了狐狸, 狐狸认识了错误,把小猴送回了家。3.小兔和狐狸一起把小猴送进医院,凑上两人的零花钱,为小猴付了药费,并把他送回家,小猴用西瓜招待了两位小伙伴。 不论故事按照什么情节续编,都要注意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如果是赞扬小白兔,就要突出小白兔助人为乐的好品德;如果想批评狐狸,就要突出狐狸见困难不邦,反而害别人的行为。

总之,一个故事一定要表达一个中心意思。 续编故事,还要注意与开头部分紧密相联,展开想象的部分一定要合情合理,符合整个故事的意思。

作文】:完成《蟋蟀在时报广场》的续写。

【例文】:

蟋蟀还乡

——续写<<蟋蟀在时报广场>> 蟋蟀演奏完毕,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783个fans(歌迷)上去拥抱它,每人给了它一个吻和一美元。蟋蟀看到其中一个人提着食品篮子,原来是那个旅游者,不禁大喜,握着他的手说:“带我回家乡康涅狄格州吧!”“好!”于是

他把蟋蟀塞进篮子,顺手又塞了一份纽约时报进去,然后便上了车。路上,无聊的旅游者翻看报纸,读道:“后天,康涅狄格州地区将要下一场千年不遇的大暴雨,然后山洪暴发,再发生一场泥石流,警方已经疏散所有居民........”蟋蟀不禁归心似箭,为家乡的四个朋友担心,只怕它们还没有听说此事,后天不免白送了性命。

到了家乡,旅游者说:“我只能送到这里,以前我来这里旅游时曾见那边高山上有一座破房子,门锁着的,你可以去躲雨。”“谢谢,再见!”蟋蟀提着行李飞过了小溪,一看,鸭子果然还在窝里睡觉,身上的毛破烂得很。蟋蟀叫道:“快,要命的快到山顶去躲雨!”“哼,你现在发达了?穿西装打领带,敢来命令我?我不睬你!现在天气好得很,没雨,躲你的头!”“你~~~我给你20美元,你快去!”“那好吧,看在钱的份上,我走一趟!”鸭子收下钱,往山顶走了。蟋蟀又找到了其他三个朋友,把它们引到山顶,一看,门果然锁着,

大家都进不去,正在发呆,蟋蟀忙说:“谁能打洞?我出20美 元!”土拨鼠和兔子异口同声道:“我!”于是它们收下钱,很快挖出一条地道,大家一起钻了进去,从里面打开了锁。 【第三单元 写作——续写《蟋蟀在时报广场》2】 刚刚进来,外面就乌云密布。蟋蟀抬头看看房顶,到处是洞,忙说:“谁飞上去修理?我出20美元!”鸡鸭一起说:“我!”于是蟋蟀付了钱,让它们上去修好房顶。突然,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然后就听到有人敲门,蟋蟀开门一看,是老鼠,正在发抖,说:“让我进来吧?我的洞被水淹了!”“好吧!快进!” 让它进去了,刚关上门,一条黑影冲了进来,扑向老鼠,蟋蟀一看,原来是猫。蟋蟀忙叫道:“别吃!我出20美元求你饶它的命!”“好吧!我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在这里过夜,因为我的洞也被水淹了!”“行!”于是能钻洞的就挖洞睡觉,不能钻洞的就在原地睡觉。蟋蟀到厨房找了一个火柴盒,钻进去睡了。大家耳内响着哗啦哗啦水声,提心吊胆,如此过一夜。

第二天一早,天晴了,开门一看,泥石流将山下的一切一扫而光,众人劫后余生,高兴地跳起来,蟋蟀说:“开个PARTY吧!”“好呀!”于是大家到房里挑三拣四,翻箱倒柜,找出了一瓶过期的可口可乐,然后就开PARTY了。蟋蟀演奏《重归苏莲托》,大家如痴如醉。老鼠向来贪吃贪喝,趁人不备,将整瓶可乐喝个

精光,兴奋起来,双腿乱踩,踩翻了火柴盒,火柴着火了,烧着了报纸,蟋蟀急忙说:“快用可乐灭火!”“喝光了!”“那谁能灭火?我出20元!(一副美国资本家的嘴脸,嘿)土拨鼠忙应道:“我!我受过专门训练!”“好!”收了钱,土拨鼠三两下就拨起了砂土,灭掉了火。蟋蟀的行李没事,钱也没事,火柴盒烧掉了一半,触角少了半根,老鼠的须少了两条,鸭子的毛烧了一半,鸡尾没了,猫须也完全不见踪影。大家互相埋怨着纷纷出门,到山下各找各家,却见各人的窝和洞都没了,草地已经没草了,全是黄泥,大树墩还在,旁边的蟋蟀洞不见了。蟋蟀折了一枝新长的柳枝,咬着上面嫩绿的柳叶,思索着将来。好在大家口袋里都有不少美元,也就高兴地着手重建家园。有钱好办事,过了不久,它们又住上新家了。

这回真是因祸得福,大家都记得是蟋蟀救了它们的命,拥护它做国王,王宫就定在那个山顶房子。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第二篇:

演唱会结束后,切斯特告别了他的朋友们,来到火车站,溜进一位旅客的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