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悦美文网

冀教版五年级与经典同行诵读资料,2016.7

资料2019-06-11 09:21书业网

篇一:2016年“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

2016年容州镇第二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培养学生养成孝敬、友善、节俭和诚信的办学理念,以“读至善至美书,做自信自强人”的育人目标,努力引领百花学子快乐地“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通过让学生阅读国学经典,背诵优秀诗词、名篇警句,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诵读交流中,开启智慧,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提高语言能力。

二、目的要求:

1、读书明理。从古诗文中吸取中华文化的智慧,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应当孝敬、友善、节俭和诚信。

2、学习读书方法,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3、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和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提高注意力。

4、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陶冶高雅情操。

5、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6、变化气质,提高心理素质,使人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

7、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需要小学全体老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三、实施对象:

一到六年级全体学生

四、诵读内容

《课程标准》规定必背古诗词篇目50篇、《论语》、《诗经》、《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新编《日有所诵》等优秀经国学经典。以上内容,结合我校实际选编,分年级要求选诵。

五、具体措施

1.在教导处的指导下,选择教材,确定每个年级的诵读内容。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年级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

2.班级开辟“诵读”专栏。将本周所诵读的内容板书于黑板的一角。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润。语文老师按照统一的诵读进度和篇目,充分利用预备铃后上课铃前5分钟,做到学生全员参与,学校督查,不走过场,做好组织管理工作,逐步形成良好诵读习惯。

3.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在默读、轻声读、分组读、齐读,轮读,示范读、听读等多种形式中水到渠成地熟读成诵。

4.学生建立一本经典诵读集锦的小册子,抄写自己喜欢的古诗文,随时进行诵读,便于

记忆。

5.发动家长在孩子完成作业后,或者临睡前进行经典诵读,鼓励父母与自己的孩子一起诵读,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国学经典”“优秀诗文背诵”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并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6.充实“图书角”:各班在原有的图书基础上,可对班级图书进行充实。充实的图书主要为其他经典书目、唐诗、宋词、名家名作等,给本班学生提供更多的国学经典的阅读资源。

六、比赛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6年12月28日

地点:操场

七、比赛形式和内容:

1.形式:(个人赛)比赛以班级为单位,每班选出一位参赛选手(参赛选手先自选自己最拿手的背诵篇目)为主要形式,同时鼓励穿插舞蹈、吟唱、书画等艺术表演形式,以进一步提升诗文诵读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

2.比赛内容:三字经,弟子规,古诗词,千句文,中华成语,论语,名人警句等。

八、评选办法

3.比赛由抽签形式决定先后顺序进行。

4.评分标准:

(1)精神面貌好。(3分)

(2)普通话标准,诵读流畅,语速、语调恰当,停顿合理。(5分)

(3)诵读时间:2---5分钟内。(2分)

(4)附加分:诵读形式丰富,感情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感染力。(2分)

5.各评委评分采取10分制,8分起评,评分保留两位小数。自选内容总分为12分。

6.全部评委所评得分需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得分依据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各年级评出一、二等奖。

九、活动流程

1.主持人开场,介绍比赛活动的主旨和形式。

2. 闭幕致辞。

3. 诵读比赛环节:

4. 表彰

5. 赠书

6. 宣布容州镇第二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圆满落幕

7.教导处、少先队对“经典诵读”进行全程引领和督促管理评价。可将“经典诵读”情

况纳入班级评比,(检查时看是否全身心认真诵读,是否沉醉其中)。学生在“经典诵读”方面表现好可为班级酌情加分,未组织或完成情况不好适当扣分。

七、教学原则和方法

1、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

(1)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的宣传功能,倡导诵读热情。可以安排各班级优秀学生通过广播轮流诵读。

(2)“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3)“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引读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读;分组读、个别读、接龙读、默读??,想方法多听多读。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4)纳入课程计划,每周各班自主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诵读、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5)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对学生的要求应因人而异,重激励,忌强迫,不让学生觉得是负担。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等阵地,积极营造浓厚的古诗文诵读氛围。

八、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确定篇目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由教导处推荐、搜集整理部分经典中华古诗文,作为学校诵读的校本教程。

第二阶段:诵读经典、训练强化阶段。以班级为单位,广泛开展诵读活动,开展竞赛活动,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学习更多的经典古诗文。

第三阶段:活动展示、检验成效阶段。每周利用升旗时间让学生进行诵读展示,学期结束阶段,学校分年级组织举办校内“古诗文诵读”竞赛活动,来检测诵读效果,激发诵诗热情。

容州二小少先队

篇二:2016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2016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字关

四会字(能读,能写,正确理解字义和运用): 一、

窃 炒 锅 踮 哟 饿 惧 充 檐 皱 碗 酸 撑 柜 侣 娱 盒 豫 趟 诵 零 编 某

二、 两会字(能认读,明白意思):

腋 婪 辘 彭 侠 嗯 喻 扉 呐 瘾 囫 囵 莎 磁 锻 鉴 呕 沥

三、多音字

dí(的确)zhuǎn(转达) dài(等待) yān (咽喉)

的dì(目的) 转zhuàn(旋转) 待 咽 yàn (咽下)

de(好的)zhuǎi(转文) dāi(待会)yè (哽咽)

bēn(飞奔) gōng (提供) sì(似乎)lǜ (绿色)

奔 供 似 绿

Bèn(投奔) góng(供品) shì(似的)lù(绿林)

fēn (十分) jīn(禁受)sā(撒谎)

分 禁 撒

Fèn(分外) jìn(禁止)sǎ(撒播)

差 chà(差不多) chā(差别) chāi(邮差) cī(参差)

chài(指病愈的意思,可组词“小差”,形容病情小愈)

词关

一、近义词

担忧——担心贪婪——贪心 惧怕——害怕适宜——适合

喜欢——喜爱困难——艰难 起码——至少鼓励——激励

毫不犹豫——毫不迟疑熟悉——熟识品味——品尝欣赏——观赏

愉悦——喜悦遭遇——遭受 悲惨——凄惨领悟——领会

二、反义词

担忧——放心贪婪——知足 隐藏——公开暂时——长久

喜欢——讨厌困难——容易 起码——至多鼓励——打击

毫不犹豫——犹豫不决熟悉——陌生欣赏——讨厌 愉悦——不快

悲惨——幸福寂寞——热闹 模仿——独创

三、四字词

1、花花绿绿倾盆大雨饥肠辘辘 舒舒服服依依不舍

2、绿林好汉滚瓜烂熟能文能理

3、毫不犹豫想去就去

4、流光溢彩呐喊助威津津有味 如痴如醉 浮想联翩

泪落如珠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牵肠挂肚 如饥似渴

不言而喻花纹驳杂黯然神伤 千篇一律 一片一片

天高气爽云淡日丽香飘四野 又圈又点 别出心裁

与众不同古今中外大显身手 眼泪花花 真情实感

心安理得念念不忘呕心沥血 天长日久 悲欢离合

课内知识关

精读课

《窃读记》

1作者(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代表作《城南旧事》,是关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六则小故事,曾改编成电影。

2课文以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和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3理解句子

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比喻句: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 一页页贪婪地阅读比作饿狼进食。

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 窃:在本文中指“只读不买。” 快乐:“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

惧怕: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

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对比: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

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窃读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是指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⑥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

《走遍天下书为侣》

1《走遍天下书为侣》作者是英国作家,文中作者将书比喻为,表达了爱书人与书之间的关系亲密,阅读所带给人的收获和精神享受。

2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作者认为一本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自己的家,是自己的伴侣,是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就像与自己同行的另一个人,不管看多少遍,总能从中发现新东西。

略读课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张钫)

本文是访谈录,季羡林老先生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小苗”指,作者张钫;“大树”指。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4* 《我的“长生果”》(叶文玲)

①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这句话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鲜味”,即新鲜的味道。这句话是作者在一次成功的习作后悟出的道理,完全得益于课外阅读。意思是要想将作文写好,就先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不落窠臼。

⑤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借鉴”,拿别人的事作为镜子,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鉴,镜子。“模仿”,仿效,照着样子做。“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这是作者在又一次成功习作后悟出的道理。作文应该表达真情实感,有感而发,以情感人;开始时必须要进行模仿和借鉴,习得一些方法。但只有浸透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创造,才能打动人心,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积累关

1积累月累

(1)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间断。(《三国志》陈寿)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是对会读书重要性的比喻说法。(刘向)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在少年时不知道发愤苦读,等老了后悔再想要读书就迟了,应该珍惜时光。(颜真卿《劝学》

(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谓,叫做。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口惟心诵,才能有所得。(朱熹的《训学斋规》)

2、必背段落(第三课第七自然段)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从这一段话中,按顺序可以整理出来读书方法有:1、理解故事内容;2、揣摩写作目的;3、续编故事;4、品味欣赏片段;5、查漏补缺;6、积累所得;7、联想作者。

拓展练习关

1、冰心奶奶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请你解释一下这句话中三个短语的意思。 读书好:读书是好事,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好读书:要喜欢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

读好书:读对人有益的书。

观点一:我认为开卷有益。书是人类最宝贵的“粮食”,如果没有了它,人类生命 的源泉就会枯死。我们经常能够看见书城里那许许多多的“读书虫”,他们如饥似渴的吸取着每一本书的知识。 只有多读书,世界才会变得更加文明、人类才会变得更加有智慧。杜甫也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经常读书的人才能写好文章。

观点二:我认为开卷未必有益。英国作家菲尔丁所云:“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可能会把你戕害。”例如,现在有些同学喜欢看一些韩国、日本的漫画、小说,有时会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他们一旦看迷了书,便会走火入魔,他们上课一心只想着书,没心思学习,最后导致成绩一落千丈。还有些人被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模仿书中的人物,有时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不是看书害了自己吗?

3、读书笔记的种类:摘录式、体会式、提纲式、批注式、书签式、卡片式

4、古人认真读书,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值得一读的成语故事,例如: 悬梁刺股、牛角挂书、韦编三绝、囊萤映雪、手不释卷、凿壁偷光

篇三: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

三年级“与经典同行”诵读资料 2015.7

同学们,快来读一读,背一背这些古诗词、名言和成语吧!你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到诗词中的景象吗?从中你又读懂什么道理呢?说给你的好同学,好伙伴听一听。行动起来吧,积累经典,触摸文化之根! 一、课内必背古诗 1.对子歌 晴对雨,地对天。 旷野对平原。 山川对草木, 碧海对桑田。 山青青,水澹澹, 溪流对山涧。 何处春朝风景好, 谁家秋夜月华圆。

2、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3.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5.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6. 就义诗 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7.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8. 《三字经》节选

羊跪乳,鸦反哺; 人之情,孝父母。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敬承。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1

二、课外必背古诗词 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2.清明(唐)杜牧(mù)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3.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4.乐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5.蜂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6.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7.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tú)苏。 千门万户??tóng)?尤眨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词、曲

断肠人在天涯。

3.满江红(南宋 岳飞)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月有阴晴圆缺, 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此事古难全。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1.明日歌 (清)钱鹤滩 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生! 总把新桃换旧符。

8.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9.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yán)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qí)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1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2.天净沙·秋(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怀激烈。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

宋代 苏轼

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明月几时有, 头,空悲切。

把酒问青天。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不知天上宫阙, 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今夕是何年? 山缺。

我欲乘风归去,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又恐琼楼玉宇, 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高处不胜寒。 河,朝天阙。 起舞弄清影, 4. 破阵子

何似在人间!

宋 辛弃疾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不应有恨, 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何事长向别时圆?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人有悲欢离合,

兵。 2

三、课内外必背名言警句 1.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3.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4.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列传》

6.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小人比而不周。” 下笔有神 生花妙笔 人以言,深于矛戟。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奋笔疾书笔走龙蛇

——《荀子?荣辱》 思而不学则殆。” 舞文弄墨浓墨重彩

7.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5.子曰:“知之为知之,不墨守成规惜墨如金

——知为不知,是知也。”

纸上谈兵一纸千金

8.天行健,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跃然纸上力透纸背 ——其可也。”

六、有关亲情的成语

9.子曰: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血浓于水寸草春晖 匹夫不可夺志也。”

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手足之情舐犊情深

——《论语?子罕》 不善者而改之。”子曰:“其情同骨肉骨肉至亲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身正,不令而行;七、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也。 ——《论语?子罕》 虽令不从。” 一身正气临危不惧 四、《论语》名言警句

8、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光明磊落堂堂正正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智大勇力挽狂澜 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大事不成。”

急中生智仰不愧天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9.子曰:镇定自若化险为夷 亦君子乎?”

患其不能也。”

料事如神才华横溢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10.子曰:“君子和而不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以为师矣。”

小人同而不和。” 胆大心细一马当先 3.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五、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万夫不当无所畏惧

3

八、说说下列成语故事。 1、成语中的寓言故事 鹬蚌相争刻舟求剑 鹏程万里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 抱薪救火 狐假虎威 叶公好龙 画龙点睛 2、成语中的历史故事 鞠躬尽瘁(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卧薪尝胆(勾践)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3、成语中的神话故事。 夸父逐日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八仙过海 井底之蛙 天衣无缝 大禹治水

(背完弟子规)

Copyright @ 2012-2025华悦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