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铭刻在墓碑
篇一:墓碑碑文的写法规范和父母墓碑的碑文
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虽刻在碑上,但不是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碑文这种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立题时,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题为某某碑,或题为某某碑铭,或题为碑并序、铭并序之类,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题碑铭等字,直书文章题目了.
墓碑,是碑文的一种。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涉及成神显灵等怪事。写这类文章,往往溢美过誉。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写墓碑的大师,一个是汉朝的蔡邕,一个是唐朝的韩愈。蔡邕曾对卢子干、马日碑说:"吾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惭容...
顾名思义,凡是为制各种碑上写的文字都叫碑文。
我国制碑的俗习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碑的出现,当时的碑,如宫馆中的测影碑,宗庙中的系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文字,后来有人刻上相应的文字,就逐渐形成各种碑文。
碑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碑文,仅指为制作碑刻而写的文字,广义的碑文指的是所有刻在碑上的文字。
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立碑,但古代宫馆中的碑没有刻文章,只是用以取日影计时间的;而古代宗庙中的碑也不刻文字,是用来栓系祭祀用的牛羊的;墓上的碑也只是木头柱子,凿有窟窿,以便穿过.
(一)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
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
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
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
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二)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
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3.落款
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功德碑
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但今天为了表彰一些先进的个人,比如捐资建校等也会立碑以纪念,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2.正文
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
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碑文一般而言要求诗文并茂,读来琅琅上口。叙事简洁,抒情真挚、议论有力,只有如此才堪称上乘。
碑文在都能流传后世,所以歌颂功德,写人记事时,要客观公正,不可虚夸事实,流传谬语。不管褒也好,贬也好,以不失事实为贵,以公允持平为美。
碑文格式并无太多死框框。特别是碑文内容,因撰者而异,所以今天书写碑文要力求出新,以时代需要为念,万不可死拘旧制,作茧自缚。
碑文方式(例子)
1.显祖考某某太府君之灵(对祖父)
2.显祖妣某某太夫人之灵(对祖母)
3.显考某某府君之灵(对父亲)
4.显考讳某某大人之灵(对父亲)
5.显妣某氏老孺人之灵(对母亲)
6.显妣某某太夫人之灵(对母亲)
7.岳父大人之灵(对岳父)
8.故岳考某公讳××老大人之灵(对岳父)
9.岳母某太夫人之灵(对岳母)
10.故岳妣某门某氏老孺人之灵(对岳母)
11.夫子某某大人之灵(对老师)
12.先夫某某君之灵(对丈夫)
13.先室某某夫人之灵(对妻子)
14.某君某某仁兄之灵...
碑文的种类
我国从汉朝以后,刻碑的风气逐渐普及,几乎处处可碑,事事可碑。有山川之碑,城池之碑,宫室之碑,桥道之碑,坛井之碑,家庙之碑,风土之碑,灾祥之碑,功德之碑,墓道之碑,寺观之碑,托物之碑等。前人实行,后人效法,中国的名胜古迹,竟形成独特的“碑石林立”的民族特色。因此,碑文竟成了使用范围极广的实用文体。碑的种类繁多,碑文的体裁各具特色,归纳起来,可分六类:
碑文的种类很多,碑文的体裁特点也不尽相同。大致归纳起来,碑文有以下几种。
(一)功德碑!
1.内容要求
功德碑主要是为褒扬当时仍活在世上的人.
(二)墓碑
墓碑是最常见的碑文,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涉及成神显灵的怪事。
墓碑碑文主要分两种。一种仅仅标明墓中死者的身份,绝大部分由死者亲属所立;另一种墓碑除了表明死者的身份外,还简单介绍死者的生平成就,功劳过失,这类墓碑也叫墓志铭,如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四)纪念碑纪念碑主要是为了纪念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或重大的历史事件,这种碑一般为国家机关或社会团体所建。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公则徐纪念碑》。
(三)记事碑
记事碑主要是指用来记载当时较为重要
墓碑碑文搞笑大全
1)生时何需久睡,死後自会长眠。
2)本人已死,有事烧纸。
3)当你看清这行字的时候,你踩到我了。
4)谢谢你来看我,我会时常上去看你的。
5)如果可能,请把我叫醒??
6)我觉得我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7)我这里一缺三,就缺你了。
8)我都死了,你们还要来烦我!
9)我从前是个胖子,现在和所有躺著的人一样有骨感!
10)我转世在美国,现在电话还没设定,E-MAIL:***@*****.COM
范例:王洛宾墓碑碑文
公元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四日凌晨洛宾仙逝,二十日向遗体告别,二十二日送骨灰进京,边城乌鲁木齐三降大雪。天公为其志哀,世人无不称奇。
王洛宾原名荣庭,一九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北京,三四年肄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三七年投身抗日救亡宣传。辗转千里,驻足青海。四九年参加解放军进入新
疆。乐坛耕耘六十余载,创作歌剧六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千余首,出版歌集八部。情音怡神,中外沸扬,殊才饰疆,懿范流光。洛宾名重。其歌获国家金唱片奖,《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为二...
父母墓碑的碑文参考
下面是一些写给父母的碑文祭文,仅供参考。有需要用的,请自行对照修改。
1.慈父于1926年01月29日在山东省广饶县出生,于2004年12月07日在北京仙逝。慈父幼年丧父,与祖母相依为命,十三岁独自一人来到北京谋生,学徒经商,供养祖母,后娶妻成家,养育了两儿两女。因妻生病,慈父青壮年时光既当爹又当妈,家中三代人的生计重担全压在慈父一人的肩上,慈父劳苦一生,把子女抚养成人直至考上大学。慈父一生勤勉持家,乐观开明,晚年更显慈祥。慈父平凡的一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费的心思和所做的操劳,给我们生命中留下了无尽的思考,您是子女心目中伟大的父亲,您的子孙很想念您老人家,我们怀念那段父慈子爱的幸福时光!
2.我父***
于生之时,上尊长辈,
尤敬二老,提壶暖褥,
全心为孝.养妻及女,
尽心竭力,珍妻如体,
为夫之楷,怜护爱女,
言传身教,日盼成材.
3.我敬爱的父亲XXX一生奋斗不息,才华横溢,聪明过人。可惜生不逢时,怀才不遇,郁郁而终.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奉父百年岂足?哀哉正当壮年,何意撒手竟长逝,只享春秋六六。
5.敬其业亦志未酬,育我身矣恩未报,愧儿七尺微躯!幸也留芳他日,应是慈颜无相见,难寻瑶岛三千。
6.大思根深,流长追源远!
7.光明邻上树高春深,荔蓝双溪呜咽涌流!
8.天人同悲.
篇二:墓碑的格式
墓碑铭文书写的格式,一般行文从右向左,分为四段。第一段写得者的生殁年、月、日;第二段是碑题,写逝者的姓名;第三段写立碑人,
第四段写立碑时间。
墓碑字体的大小,四段文字中以碑题文字最大,一般为5-3厘米,其他三段文字的字体大小相当,一般为2-2.5厘米。
碑文方式
显祖考某某太府君之灵 (对祖父)
显祖妣某某太夫人之灵 (对祖母)
显考某某府君之灵 (对父亲)
显考讳某某大人之灵 (对父亲)
显妣某氏老孺人之灵 (对母亲)
显妣某某太夫人之灵 (对母亲)
岳父大人之灵 (对岳父)
故岳考某公讳××老大人之灵 (对岳父)
岳母某太夫人之灵 (对岳母)
故岳妣某门某氏老孺人之灵 (对岳母)
夫子某某大人之灵 (对老师)
先夫某某君之灵 (对丈夫)
先室某某夫人之灵 (对妻子)
某君某某仁兄之灵 (对朋友)
某君某某贤弟之灵 (对朋友或弟子)
碑文
--------------------------------------------------------------------------------
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虽刻在碑上,但不是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碑文这种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立题时,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题为某某碑,或题为某某碑铭,或题为碑并序、铭并序之类,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题碑铭等字,直书文章题目了。
墓碑,是碑文的一种。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涉及成神显灵等怪事。写这类文章,往往溢美过誉。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写墓碑的大师,一个是汉朝的蔡邕,一个是唐朝的韩愈。蔡邕曾对卢子干、马日碑说:"吾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惭容,唯郭有道无愧于色矣!"因为只有《郭泰碑》是颂当其人的,其它的碑文则都颂非其人,可见他作墓碑大多是对人溢美过誉的。韩愈撰《柳子厚墓志铭》,转弯抹角地批评柳宗元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一事。这批评虽然全是出于韩愈保守的个人偏见,很不持平,但是,作为碑文,他采用褒贬兼用的方法,打破只称人之善、不称人缺点的传统做法,却是值得提倡的。总之,不管褒也罢,贬也罢,以不失实为贵,以公允持平为美。
古人的墓碑、墓志都有定制。碑多是长方形,螭首龟趺。碑头用篆体书写某朝某官某人墓碑,叫做"篆额"。墓志较小,多为方形,刻石加盖,上写某官某人墓志,叫做"书盖"。有了"篆额"和"书盖",碑文、志文的前面就不必再刻题目了。
墓碑文的题目。称墓碑铭并序的,是先序,次碑,后铭;称墓志铭并序的,先序,次志,后铭;称墓志或墓碑的,有志或有碑而无铭;称墓铭的,有铭而无志;也有虽只名志或碑,却各项都具备的。
墓碑文的体制,一般包括姓名、籍贯、家世、经历、文章著作、逝世时间,然后是某年某月葬于某地,最后是铭文。墓志的内容也包括姓名世系、籍贯、行为事迹、年寿、逝世年月、子孙大略、葬时、葬地,最后是铭文。铭文是总括性的赞语,多为韵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骚体都行。墓碑、墓志所包括内容大体相同,只是志求简明而碑尚丰丽。
碑文自古以来,在形式上可以说不拘一格,下面仅就格式相对稳定的几种常用碑文的写作作一简单介绍。
(一)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
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
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
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二)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
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3.落款
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功德碑
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但今天为了表彰一些先进的个人,比如捐资建校等也会立碑以纪念,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2.正文
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
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墓志铭乃文体名。包括志和铭两个部分。志多用散文记,叙死者姓氏、籍贯、生平等。铭则用韵文来写作全篇,是对死者的赞扬、悼念或安慰之词。当然,也有只用碑志或碑名的。众多名人的墓志铭都寓意隽永,妙趣横生,可以说“碑如其人”了。
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的纪念碑近年落成,碑的外形为阿拉伯数字“1”与“2”叠加在一起,象征着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所取得的(1+2)的重大突破;在底座的黑色卧碑上镌刻着被国际数学界命名的“陈氏定理”。
中国著名书法家、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启功,在66岁时自撰的墓志铭诙谐生动,让人过目难忘:“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脸微圆,皮欠厚。妻子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
篇三:墓碑碑文的写法规范
墓碑碑文的写法规范
何为妣,何为考? 清明时节,上坟扫墓,焚香化纸,祭拜先人,乃中华汉民族传承的民俗文化。
墓地墓碑是要瞻仰的所在,可是你知道吗?那墓碑上写的什么,都有哪些讲究?
故显妣( )母( )老孺人之墓
故显考( )公讳( )老大人之墓
也有写先妣、先考的。
故,去世的,显,是个赞美之词,有显赫的、伟大的、圣明的等意思,先,也是古代对已故上辈的敬称,先父是已故的父亲,先母是已故的母亲。妣,就是去世的母亲。( )母,括号里是死者丈夫的姓,也就是孝子的姓,( )老孺人,括号里是死者的姓。孺人,古时称大夫(是达官而不是医生)的妻子,明清时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封孺人,像我们这些平民百姓的老婆是没有头衔的,按古制,人死后官升一级,所以老百姓的妻子去世可以拔高一级称孺人。
考,是对已故父亲的称谓。屈原的《离骚》里有“朕皇考曰伯庸”,皇考、显考一个意思,是伟大的父亲。( )公,括号里是死者的姓,讳( ),讳是避讳,但又不得不说出来,括号里是死者的名字,一般不写表示辈份那个字。
今年清明,离我母亲三年忌日(农历三月十七)隔数日,提前举行了祭祀活动,请先生做法事超度,让我的母亲一路走好,并安居于天堂瑶池。 墓碑碑文的写法规范
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虽刻在碑上,但不是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碑文这种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立题时,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题为某某碑,或题为某某碑铭,或题为碑并序、铭并序之类,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题碑铭等字,直书文章题目了.
墓碑,是碑文的一种。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涉及成神显灵等怪事。写这类文章,往往溢美过誉。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写墓碑的大师,一个是汉朝的蔡邕,一个是唐朝的韩愈。蔡邕曾对卢子干、马日碑说:"吾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惭容...
顾名思义,凡是为制各种碑上写的文字都叫碑文。
我国制碑的俗习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碑的出现,当时的碑,如宫馆中的测影碑,宗庙中的系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文字,后来有人刻上相应的文字,就逐渐形成各种碑文。
碑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碑文,仅指为制作碑刻而写的文字,广义的碑文指的是所有刻在碑上的文字。
我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立碑,但古代宫馆中的碑没有刻文章,只是用以取日影计时间的;而古代宗庙中的碑也不刻文字,是用来栓系祭祀用的牛羊的;墓上的碑也只是木头柱子,凿有窟窿,以便穿过.
(一)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
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
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
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二)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
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3.落款
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功德碑
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但今天为了表彰一些先进的个人,比如捐资建校等也会立碑以纪念,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2.正文
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
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碑文一般而言要求诗文并茂,读来琅琅上口。叙事简洁,抒情真挚、议论有力,只有如此才堪称上乘。
碑文在都能流传后世,所以歌颂功德,写人记事时,要客观公正,不可虚夸事实,流传谬语。不管褒也好,贬也好,以不失事实为贵,以公允持平为美。
碑文格式并无太多死框框。特别是碑文内容,因撰者而异,所以今天书写碑文要力求出新,以时代需要为念,万不可死拘旧制,作茧自缚。 碑文方式(例子)
1.显祖考某某太府君之灵(对祖父)
2.显祖妣某某太夫人之灵(对祖母)
3.显考某某府君之灵(对父亲)
4.显考讳某某大人之灵(对父亲)
5.显妣某氏老孺人之灵(对母亲)
6.显妣某某太夫人之灵(对母亲)
7.岳父大人之灵(对岳父)
8.故岳考某公讳××老大人之灵(对岳父)
9.岳母某太夫人之灵(对岳母)
10.故岳妣某门某氏老孺人之灵(对岳母)
11.夫子某某大人之灵(对老师)
12.先夫某某君之灵(对丈夫)
13.先室某某夫人之灵(对妻子)
14.某君某某仁兄之灵...
碑文的种类
我国从汉朝以后,刻碑的风气逐渐普及,几乎处处可碑,事事可碑。有山川之碑,城池之碑,宫室之碑,桥道之碑,坛井之碑,家庙之碑,风土之碑,灾祥之碑,功德之碑,墓道之碑,寺观之碑,托物之碑等。前人实行,后人效法,中国的名胜古迹,竟形成独特的“碑石林立”的民族特色。因此,碑文竟成了使用范围极广的实用文体。碑的种类繁多,碑文的体裁各具特色,归纳起来,可分六类:
碑文的种类很多,碑文的体裁特点也不尽相同。大致归纳起来,碑文有以下几种。
(一)功德碑!
1.内容要求
功德碑主要是为褒扬当时仍活在世上的人.
(二)墓碑
篇四:墓碑和牌位的规范写法
墓碑和牌位的规范写法
墓碑和牌位,现在好多人不会写。因为现代人把中国传统文化丢掉了,所以很多人书写牌位的格式都不规范。书写牌位时,要有恭敬心。我们要对鬼神恭敬,写牌位的时候,不能够写同音字,异体字。名字的每个字都要写准确,不能用其他字代替。所以我们帮人写牌位的时候,名字一定要问准确。中国字很复杂,好多同音字,所以我们要认真,家属提供名字的时候,他不懂、不注意,但我们要注意,一定要一个字一个字地问,每一个字都要问清楚。 其次,书写要工整。有的人写草字,把牌位写的乱七八槽的,这样不行。要怎样呢?要用正楷,一笔一划的写,这是一个。另外一个,不能涂改。
除了写亡者的名字,还要写阳上,阳上是我们阳上人。写阳上人的时候,称谓一定要和亡人的关系对应。比如说亡人是母亲,叫杨淑芳,那么阳上人应该是儿子或女儿。如果不写
阳上人,只单独写一个杨淑芳就很麻烦。一提杨淑芳,来一大群杨淑芳,哪一个?还有一个问题,比如杨淑芳的儿子叫李杰。一百个杨淑芳里面,可能有五个杨淑芳的儿子都叫李杰,儿子也同名同姓,这个怎么办?所以牌位后面还要写上两行字:一行写生于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什么时辰;另一行要写卒于,也就是死于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哪一个时辰。这样写不会错了。现在懂的也不多。墓碑上直接就写亡父,或者父亲大人谁谁谁,这是个错误的写法。有的人是直接写亡父某某某,这也是个错误,最少最少是对父亲不恭敬。
牌位的书写和墓碑的书写,要让别人一目了然,人家不用问一看就知道:这个亡者他的父母或者岳父母、长辈,还在不在世间,一看墓碑就知道。女的死了以后,一看牌位,人家不问就知道,亡者的丈夫在不在世间,有没有孙子辈的,她父母还在不在世间,牌位上一看就明了了。
现在很多人不懂,直接书写亡父某某某之灵位,特别简单,说明不了问题。就是到鬼王哪儿,也给鬼王找很多麻烦,人家找不到,索性不找。所以有时候虽然写了牌位,但是没有效果。我现在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牌位的书写,大家要记着。有机缘最好请一本我们助念团倡印的书,叫《简易快速解脱手册》,是《简易快速解脱手册》、《中阴身自救法》、《饬终须知》、《助念生西须知》四本书合订在一起的。我们助念团大量流通这一本书,在这本书后面,有牌位的书写格式,大家自己去看一看。今天我就依照这个格式,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讲解。 我们按照中国自古以来的写法,父母去世以后,不能写父母,不能再称父母。他们活着时称父母,过世以后,父亲称考,母亲称妣。考和妣,考是父,妣是母。父亲去世了,不能说亡父,那是对父亲最大的不敬,一定要称先考或显考。
如果牌位一开端是先考,外面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父亲死了儿子立的牌位。可是他家里面还有老人,也就是亡者还有父亲母亲,最少有一个人在,或者是他父亲母亲不在了,岳父岳母还在世间。只要父母长辈还有一个人在世间,他有长辈在,他死了只能叫先走,。在这个家庭里面,还显示不出他,所以称“先”。
如果他父母、岳父岳母,长辈一个都没有了,除没有长辈外,而且他还有孙子辈,那
么他在家里面是辈分最大的一个人,就写显示的显。他在家庭里面地位最尊贵,称显考。如果没有孙子辈,他还不能称“显”,只能称“先”。
妣是母亲,先妣也是亡者还有公婆、父母,至少有一位长辈还在世,称先妣。显妣和显考也一样,都是长辈没了而且有孙子辈,就可以称“显”了。
显和先之分,是一定要没有长辈,而且要有孙子辈,上边没有老人了,自己下面要有孙子辈,才能称“显”,否则称“先”,男女都一样。
写牌位的话就是先写上先考,或者是显考。比如该文作者父亲的牌位:父亲姓程,如果上面还有个爷爷,或者家里面有一个老人,我父亲就称先考。他姓程,叫志忠。写牌位时,要在程下面要写一个“公”,程公,这个“公”是对他的尊称。下面就说讳,要讲名字了,讳志忠,府君生西之莲位,这样写得就很圆满了,全称:先考程公讳志忠府君生西之莲位。如果长辈没有了,父亲是在家里面最高的辈分了,那要写:显考程公讳志忠府君生西之莲位。父亲的写法,相对简单一些。
而母亲牌位的写法,比父亲的要复杂一些。以母亲为例:母亲姓杜,父亲姓程,母亲的名字叫杜秀珍。母亲去世的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没有了,而且母亲去世的时候,父亲也已经去世了,所以给母亲写牌位时候,就可以称呼显妣。显妣下面不能说杜秀珍,显妣杜秀珍那就错了。怎么称呼呢?她的娘家姓杜,因为她嫁给父亲了,按照中国传统做法,她姓程,她不姓杜。
她姓程,还要再写上娘家的姓。就是显妣程母,这样称呼。因为她在程家生儿子了,她是程家儿子的母亲。她娘家的姓放在后边,但全称不能说程杜氏。她活着可以称程杜氏,死了以后不能称程杜氏。还要写上名字,但她的名字也不能直接写,她已经嫁到程家了。娘家的名是娘家父母起的名字,她结婚以后活着做人的时候,她叫什么名字呢?她叫程杜氏。但是牌位上只写程杜氏不行,还要把她小时候的名字写上。
所以说程母下面要写杜孺人。孺人是小孩的意思,下面再写“闺名”,就是当闺女时的名字,这样就完整了。就是说她现在嫁到程家了,已经生孩子了,她是姓程的母亲,她的娘家姓杜,小时候当闺女的时候的名字叫秀珍。 在这里,女的比男的还多一个规矩。如果亡者符合显妣的条件,而且丈夫也不在了,她就不称“孺人”,要称“太孺人”。
该文作者母亲去世的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没有了,而且父亲先于母亲去世,所以母亲她就不称“孺人”,要称“太孺人”。人家一看太孺人就知道了,亡者丈夫不在了,上面长辈也没有了,已经有孙子辈了。所以我母亲牌位全称是:显妣程母太孺人闺名秀珍生西之莲位。 家里面如果老人去世了,要写牌位,一定要儿子儿媳写,儿子儿媳没有了,有女儿的话,也可以女儿写。阳上人是儿女辈,称呼是先考先妣或显考显妣。只有儿子儿媳俱亡,孙子才可以主丧。如果阳上人是孙子的话,这个称呼变了,牌位上就不是显考显妣了,应该是显祖考,显祖妣,也就是我们世上称祖父祖母,称谓一定要对应。
但是大家要记住,有一个条件。如果爷爷奶奶的牌位是孙子来立,在阳上人写孙子的话,那一定是父亲母亲,叔叔婶婶全不在(来自:WWw.cssyq.Com 书业网:墓志铭刻在墓碑)了,爷爷牌位才能轮到孙子去写,孙子才能主事。如果父亲母亲在世,叔叔姑姑在世,就轮不上孙子主事。只要这个老人家有儿女,有儿媳妇,孙子辈的都不能去主事。
如果牌位是显祖考,人家不问了,这个老人家孙子主事了,他的儿女全死光了。你敢吗?你的父亲母亲还没有去世,你这个当孙子的就主事给写牌位了,大笔一挥,阳上人谁谁谁,你把你父亲母亲判死刑了!懂的人一看,你父亲母亲不在人世间了,所以不能随便写,这个一定要明白。
墓碑碑文的写法规范
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虽刻在碑上,但不是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碑文这种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立题时,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题为某某碑,或题为某某碑铭,或题为碑并序、铭并序之类,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题碑铭等字,直书文章题目了.
墓碑,是碑文的一种。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涉及成神显灵等怪事。写这类文章,往往溢美过誉。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写墓碑的大师,一个是汉朝的蔡邕,一个是唐朝的韩愈。蔡邕曾对卢子干、马日碑说:"吾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惭容...
顾名思义,凡是为制各种碑上写的文字都叫碑文。
我国制碑的俗习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碑的出现,当时的碑,如宫馆中的测影碑,宗庙中的系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文字,后来有人刻上相应的文字,就逐渐形成各种碑文。
碑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碑文,仅指为制作碑刻而写的文字,广义的碑文指的是所有刻在碑上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