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其次才是方法上。文学阅读也绝对不是简单的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中心,而应该是对文

优美段落2018-08-31 03:33书业网

篇一:现代文阅读思路、解题方法与训练篇目

现代文阅读思路、解题方法与训练篇目

1粗知文章内容、把握主体

(1)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2)本文写了什么人,叙了什么事,状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讲了什么道理,说明了

什么事理;

(3)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明确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2.概括自然段意思,分析作用

一篇文章有多少自然段,每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这一段材料类型是什么,对全文内容起

了什么作用,这些是阅读第二步要解决的问题。概括每自然段的意思,对了解全文内容,读懂全文至关重要。

什么是概括?概括就是要把事物的共同点归纳在一起,进行总括。因而概括每段意思时,

第一要抓住本段的主要内容;第二概括的语言要精炼;第三要明确这一段对全文的作用。三者不可偏废。只有弄清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及在全文中的作用,才能加深对全文的理解,真正把握文章主体。这是阅读的关键,也是最不重视的一步。

3.分析文章结构,合并相关内容,划分段落层次

这一步是建立在前面两步基础上的。我们已经弄清全文哪些是主体材料,哪些是支撑材料,

也弄清楚了哪些段落是过渡材料,这样总观全文,看全文的结构是哪一种,根据结构特点,合并相关段落,划分段落层次。有了这一步,才真正做到了了解各段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胳,分清了文章的主次。

4.分析主体,概括中心

主体材料不等于就是中心,主体材料有的是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方法,有的则是一个中心话

题,因而对中心话题这类材料还要加以分析综合,分析句与句间的关系,找出表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或对关键性句子进行分析、压缩、概括,最后提炼中心。文章的中心是全文的灵魂,抓住灵魂,又弄清了全文的框架脉胳,这时才是真正读懂了全文

把握记叙文、散文的主旨

一、 品味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句是文章重要的语言单位。如果我们能对文中关键的语句进行深入地体察、细心地品味了

解它们的作用,就可以真正地把握文章的主旨。这是一个简捷可行,很具操作性的方法。那么哪些句子是文章的关键句呢?

首先是文中一些表示抒情,特别是议论的句子。

一般散文、记叙文都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如果文中出现一些抒情、议论的

语句必然就会有它的特殊作用。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意图,要传达给读者的思想感情,就是用这些句子来表达,也就是来点明文章的中心。而且这种句子往往是精当的、要言不烦的、“画龙点睛”的,大家可千万轻视不得!我们可以在一边阅读时一边把这些语句都划出来,然后等全语段阅读完以后加以筛选和选择。

其次,我们还要注意一些点明文章写作背景的句子、意在言外、含义丰富的句子,以及开

头的总起句、结尾的总结句,每小节的起始句、文中的一些过渡句等。这些都是我们打开文章主旨这扇牌的钥匙。一般文章主旨有显隐直曲之分。即使主旨比较隐曲的文章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

如冰心的《谈生命》,讲述“生命”话题的。该文的第一句话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

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而第二小节第一句话又说:“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第三小节第一句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大家看,如果我们抓住文章开头和每一小节起始句这些关键的语句,得出这篇文章的主旨之一———“生命的内涵”还困难吗?

二、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散文的主旨一般是通过情、景、人、事、物的描绘来加以体现的,所以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就必须了解文章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从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倾向。

2、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

文章写人记事离不开环境描写。精当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任务的性格和情感,能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某种特定气氛,自然也就能点出题意、揭示中心。

3、找出文章线索,领会作品主题:

一篇文章,都有一条贯穿文章的线索,找到文章的线索,便可理清文章的脉络,进而领会作品主题。

4、抓住详略处理把握文章的主旨。

文章中的详略处理总是服从于文章的主旨的。和主旨密切有关的人、事物则要细致描写、竭尽铺陈之能事,反之则可从略处理,一笔带过。记叙文中的详略处理正隐含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指向。所以抓住了详略处理,也是把握文章主旨的一条有效途径。

散文考试阅读提要及答题思路

考试内容提要:散文阅读是现代文阅读的内容之一,考纲除要求掌握相关的文体知识、重

要作家作品和语言基础知识外,还要求考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解释文中的重要句子,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常见题型

一、 解释词语:

1、同义词替换法:(用熟悉的同义近义词替换)

例如:乖巧:灵巧,伶俐萧索:荒凉,冷落

2、反义词加否定词来解释:

例如:崎岖:曲折,不平坦 冷漠:冷淡,不热情

3、描述法(多用于形容词)用比喻形容的方法描述事物的状态、性质等。

格式:形容??的样子

例如:辗转: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葱茏:形容草木青翠茂盛。五颜六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4、分解合成法:先分别解释各字的意思,后综合概括。

例如:美妙:美好,奇妙。鉴赏:鉴别,欣赏。

5、成语解释法(先本意,后引申义)格式(形容------,比喻------)

例如:万籁俱寂: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别人。

二、 体会词语的含义:

1、若含有修辞,要分析在这里修辞的作

(先写什么修辞+修辞的一般作用+写出了??表达出??)

例如:用“懒懒散散”来形容瓦屋有什么好处?

答案:本来写人的慵懒,这里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瓦屋的稀疏和古朴,营造出古朴的意境,表达了我对久违的瓦屋听雨的想念。

2、分析该词语有无双关义,有无深层含义,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褒贬等3、结合语境分析其语境义

格式:本义+文中义+结合主旨分析(突出了,表达了)

例如:我们读这两个字的时候,通常要放低了声音,徐徐的从肺腑最柔软的孔腔吐出,怕惊碎了这薄而透明的温情。体会“薄而透明”的含义

答案:薄而透明指易破碎并且清晰可见,在此用来修饰温情,写出了温情易被伤害的纯洁的特点,突出温情需要被爱惜被呵呼。

4、词语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分别解词,再扣中心总述)

例如:幸运,不幸该怎样理解?《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吃力而又安详是否矛盾?《母爱情怀》

三、 分析句子作用,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上的分析见下面的分析句子含义

结构上:承上启下,为??作铺垫,与??呼应。)

四、 分析句子含义

1、 有修辞的,要分析该修辞作用,并结合原句用通俗的语言写出语境意,再紧扣中心写明

表达效果.补充常用修辞

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生动形象的??

拟人——给??赋予了人的??,生动形象??

对比——谁与谁作对比,突出了??

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

2.还要抓住句中具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分析,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例如“昂起,再昂起”

一句中,除了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外,还应分析“再”的表达效果。

3.分析明确“题目含义”与文中“句子”含义、作用的异同

a不同点:1题目含义——建立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是对全文内容,主旨的概括,理解。大多情况涉及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把握。

方法:从结构、思路入手,概括层次或者不同事件。

2句子含义:结合语境,结合主旨,谈本文的表义及内涵意义(涉及主旨)

b.相同点:

1.有修辞的,特殊句式的,从修辞句式入手。

2.“作用题”除回答内容外,还要考虑结构作用,

“题目”在结构上可具有下列作用:①线索作用,贯串全文,②引出下文的??内容

3.“句子”在结构上作用:过渡、承上启下;引出??内容,为下文??作铺垫;总结上文;

记述类推动情节发展等。开头段,点题、铺垫为多;结尾段总结、深化为多,

注意:答案内容一定要具体,不可只写“共性语言”。

五、 拟写题目

1、 找出文中具有象征意义或为突出主旨服务的物象 例如:《梅香》《故乡的榕树》

2、 提炼线索法 例如:《跟瓶子一起唱歌》

3、 直接表现主旨的 例如:《学会感恩》 《给孩子一片空间》

4、 归纳人物特征,提取主要人物的典型特征 例如 《黄土》

5、 直接以叙述对象为题 例如:《端午情怀》《夜读》

六、 整体感知

1、 感知文章,归纳主旨,注意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观点等的语句。

2、 对应题目找出重点段落,划出重点句,重点词语。

提炼归纳。明确题目要求,将所筛选的信息进行加工,合并重复信息,充实内容,完善答案。三看

(1)看标题,看感知题目要求,心中有数。

标题 约有类型:体现中心,观点。例 感动是一种养分

线索:小小红帆船。黄土地

托物寓意: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目的:对文章内容得属类稍有判断:生命的意义、价值、表人精神、

(2)看结合文章写法:涉及散文特点:“形散”即写法灵活,题材多样。散文特点、手法(与诗歌手法比较)

a、特点:“形散神不散:——选材范围广泛,结构自由、灵活,表现手法多样。目的多在表现作者的思绪情感和联想,受到的感动和启发,得出的认识和借此发表的议论。“神”即主旨,主旨必须收得拢,突出、明确。散文显露作者个性。因此,有真情、个性的散文具有生命力。

b、表现手法: (整体看) (局部看)

①借事、借果喻理抒情①欲扬先抑

②联想、想象、虚实结合 ②对比、衬托(烘托、反衬)

③托物言志,象征 ③各种修辞

④正面、侧面描述

⑤以小见大

篇二:浅析对中学阅读方法的指导与讨论

浅析对中学阅读方法的指导与讨论

山阳县高坝店镇石头梁小学*** 邮编 726402

内容摘要:“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有目的、有计

划地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本文仅就讲读法、讨论法、提问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的基础,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对于开阔个人的视野,发展健康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都有重要的作用。实际上,近些年关于阅读教学方法的讨论从未停止过,本人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从三个方面对于这些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方法指导 提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其中阅读教学方法的指导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在阅读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而定,因此选择教法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只有把几种教法合理的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一、讲读法

讲读法是通过师生双方阅读和讲解教材,借以传授和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释词、概括段意、归纳中心、学习语言表达、研究篇章结构都离不开“讲”和“读”,所以,讲读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浅析讲读法的“讲”,主要是指教师根据阅读教材的教学目的进行分析、讲解、解惑、指导学生学习字、词、句、篇的知识和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朗读、默读、主动积极地去理解、运用知识,二是重点,难点课文,教师范读,启发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读法由于教师科学地组织教材,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现象,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产生教学上的形式主义。

讲读法是由一系列复杂的教学活动构成的。一般包括自读、讲读、练读三个方面。

- 1 -

1.自读

自读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依据教材的学习要求,从语言文字、写作特点到思想内容进行整体感知。主要研究作者写什么,即了解文章写什么人,表现什么思想,以及中心事件和线索,同时找出疑难之处。自读过程不仅要使学生在文字上扫除障碍,通读全文,而且要初步划分段落层次,掌握课文基本内容,为讲读课文打下基础。如《藤野先生》一文,自读时可布置:写什么事?(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以及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写作特点是什么?(夹叙夹议)

2. 讲读

讲读是读法的中心环节,一般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要求学生精读课文,从语言、内容到表达形式,部分深化,研究作者怎样写的问题,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课文重点和学生在自读中的难点加以归类、取舍,设计好讲读的顺序,重在引导,启发和点拨。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看书的,就文章的深奥之处给学生指点一下,使其开窍,从而领悟读书的方法。”

讲读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如下几点:

(1)适量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及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如教学《藤野先生》一文,简单介绍鲁迅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二十二的鲁迅到仙台去的目的——学医救国。这是十分必要的,它能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加强段意概括与中心归纳的训练。概括段意和中心,要着眼于思维与语言的训练,让学生懂得怎样分段,怎样概括段落的大意,如何归纳中心思想,探索作者思路展开的线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对学生的不同意见,要正确引导,善于启发,只要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肯定,不必强求统一。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讲读法虽然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但应善于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去获得知识,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为启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能动的发展,尽量把课上的好懂、有趣,有一定的难度。有时故意设置障碍,引而不发。教学实践表明,讲读中只要教师启发成功,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产生极大的主动性。

3.练读

- 2 -

练读是自读、讲读的延伸和发展。从实践论的角度看,“实践——理论——再实践”。练读就是再实践的过程。练读中的“读”,主要指表情朗读、默读或背诵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词句篇章,从课文部分回到整体上来,重点研究作者为什么要写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深入到作品意境之中,与作者产生感情上、思想上的共鸣。“练”就是训练。

二、讨论法

讨论法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就课文的某些较重要的问题组织学生互相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适当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获得较好的阅读教学效果。运用讨论法的关键是: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设计好讨论题。讨论题设在何处?

1. 设在课文的疑点、难点上

学习的整个过程,应该是不断见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至此方为长进。课文里往往有一些疑点和难点,学生理解起来会有困难。这时教师不宜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应组织学生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来解决,从而培养“解疑”的能力。

2. 设在课文的重点上

每个单元,每篇课文都有其教学的重点,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必须抓住重点内容来组织教学。学习一篇课文,要着重研究一两个问题,不能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如《威尼斯商人》一文的教学重点是否“照约执行处罚”,即是否“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进行的。通过这一矛盾冲突塑造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商利贷者的典型形象。讨论题可围绕这一重点,文中最能体现夏洛克这一形象的中心词是什么?哪些地方表现了这一点?

经过一番讨论可以归纳出:夏洛克是一个奸诈、贪婪、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商利贷者形象。

3. 设在课文突出的特点上

- 3 -

选人课本的文章,一般都具有某些特点,都有写的精彩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设立讨论题,会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特点和精华的理解。从中吸取营养。 如九年级下册的《蒲柳人家》一文最突出、最精彩是简洁传神的人物对话。

4. 设在有争议的分歧上

对课文中某些问题的不同理解,常常是开拓学生思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最好机会。而学生对有争议的问题,又往往很感兴趣,所以教师设计的讨论题。要有利于挑起矛盾,为学生创造辩论的机会。

从以上看出,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不只是到课文中寻找现成的答案,而且正力求有新的发现;不只是在单向思维的轨道上发展。这样的讨论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创造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发展了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付出很多的劳动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认真地组织好讨论,使讨论法更好地为阅读教学服务。

三、提问法

提问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回答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若能向学生提出一些有趣而又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分析,这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怎样进行提问呢?

1.在关键内容处提问 。

所谓关键内容,它是指对全篇课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或是学生不易理解的重要的疑点、难点等。这些关键内容,往往是阅读材料中能体现中心思想的点睛之笔,或散文中的“题眼”,诗歌中的“诗眼”等教师处理好了这些内容,对于分析全文,它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鲁迅的《故乡》一文,教师可以紧紧扣住“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进行提问,抓住了“见闻”和“感受”问难解疑,实际上就抓住了这个问题的“牛鼻子”教师就比较容易的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

2.在内容的矛盾处提问。

不少在内容上有些似乎“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实这正是作者落墨的着力之处。在这些地方提问,往往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理解更深,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

- 4 -

中学语文中像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如《孔乙己》一文最后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时,抓住这对课文起点睛作用的句子,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这句中,“大约”与“的确”是矛盾的,为什么鲁迅先生却又要把它们放在一句话中并列使用?他的用意是什么?这些问题挑起矛盾,引起了学生的争论、深思和解答。孔乙己是被社会遗忘的人,他的死是无人过问的,因此,鲁迅先生就用了“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作为这个悲剧的结局。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它关系到人文修养的培养,只有对古今优秀历史文化有广泛的了解和深厚的积累,对文学、艺术、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兴趣的积累,才能激发个人去探索各个领域的秘密,才会开拓个人的视野,发展健康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在中学阶段,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教学在整个中学阶段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课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课中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进一步锻炼、培养写作的技能。在与其他学科的比较中,阅读能力作为基础的地位更显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数、理、化学科习题和知道说明的理解,它直接关系到政治历史地理等所谓“文科”学科,基本上都属于较高的水平。而数理化学科突出的同学对于习题题干的理解和把握也明显要强于其他的同学,所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势在必行。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实际上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占用的课时多,所耗费的精力最大。然而从整个语文教学的效果来看,阅读教学的情况是最让学生发愁,老师担忧的教学内容之一。关于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笔者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难以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反复训练以达到形成良好的稳固持续的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方法本身无可厚非,是有用的而且必要的。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不自觉地将学生视为等待填食的鸭子,不管它的肚子是否已饱满,总是一次性的“塞填”进去尽可能多的知识,在课堂上总是尽可能地把课文分析讲解得足够细致、足够透彻,唯恐有丝毫的遗漏。虽然有时也从教学方法上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那也是以教师为中心来组织的。 - 5 -

篇三:对口高职现代文阅读应试指导方略

对口高职现代文阅读应试指导方略

青岛高新职业学校

杨立亮

二00四年六月

现代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对口高职语文考试中,现代文阅读分值占考卷的30%。如何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质量,是语文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篇就如何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质量,作了一些探究性的剖析和阐释,试图找出一条快捷简便的路径,以供语文教学和高职考试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参考和借鉴。本篇把现代文阅读按由易到难阶梯性地分为三个步骤:理解文章、分析文章、鉴赏评价文章。这三个步骤在阅读中又各有侧重。其中每一部分又按考试要求与考点剖析、备考策略、知识点的解决技巧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备考策略和解题技巧,以指导教学实践,显示出其指导实践意义和借鉴意义。本文是其中的第一部分。

阅读是一种吸收语言和转换语言的心理过程,是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山东省对口高职语文考试纲要》在现代文知识阅读方面的总的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所谓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所谓自然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所谓文学作品,是指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具体要求如下:

1、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所要表现的人物、事件、事物、事理、观点、情感等。

2、理清写作思路,概括要点:划分文章的层次,弄清文章的前后联系;正确、迅速筛选文中有关信息。

3、评价内容和形式特点:正确理解文章在内容和写作形式上的特点,能用恰当的语言表明自己的看法。

4、领会语句的含义:区别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5、能默写基本篇目中要求背诵的部分及名言名句。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点和难点。现代文阅读一般为三个大题,分属于三种不同类别的文体,其中两个题目为课内阅读文段,另一个题目为课外阅读文段。三个题目共30分,占考卷总分值的30%。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趋势显示:现代文阅读试题中,阅读文体类型多样化,阅读字数增加,知识覆盖面加大。突出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和对要点的筛选、综合、概括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近几年山东省对口高职考试命题现代文阅读理解文章和分析文章方面所占比例较大,鉴赏评价文章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近几年现代文阅读命题的走向来看,主要考查了这几个方面:

1、考查对关键性词语的正确理解、判断及阐释的能力——从判断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揭示它所指代(或比喻)的具体内容上命题。

2、考查对有效信息的筛选及提炼能力——从对某一现象的揭示,某一事物的分析以及对产生的原因探究上的命题。

3、考查对单句语意、句群要义、段落整意的把握和感悟能力——从对文中重要单句或句群、重要段落的正确理解及合理说明上命题。

4、考查对全文主题的归纳,文旨精神的发掘的洞悉能力——从全文的核心内容、精神意旨、主题思想的归要上命题。

5、考查对文句的调整,对段落层次的清理的逻辑思维能力——从清理作者行文思路、分析句群语段的结构上命题。

6、考查对文意观点、说明对象的正确认知与把握的辨识能力——用图文结合、示意图加文

字说明的方式命题。

7、考查对文章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表达效果的评价能力——从对文章的写作特色的分析,表达技巧的鉴赏,艺术风格的审美的角度命题。文学鉴赏题,从发展趋势来看,估计题量还会加大,比分还会加重。

对口高职语文考试现代文阅读,第一,材料的信息密度大;第二,答案不允许见仁见智,而是利用原文控制它的唯一性;第三,考试中阅读的要求定位在读懂。

一、 理解文章

考试要求与考点剖析

理解文章部分的考试要求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汉语中,一个词会有多种相关的词义。这种词的多义现象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对思想表达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使语言丰富多彩。词在语言中不是孤立的出现的,一般总要跟其他词组合成句子才能表达某种意思。因此对于词的多义现象,我们必须联系上下文去体会,有了上下文,就可以肯定它表示的是哪种意义。所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读懂文章的前提,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

一般地说,对口高职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义项。现代文阅读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词语的含义:①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③反映深层次的含义的词语;④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⑤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二)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它们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词句,如果不理解这些句子,就难以理解文章。综观近几年高职考试试题,“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①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

②能帮助我们正确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③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

④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1、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揭示段意的重要语句,主要抓住段的起始句、终结句及结论性的句子。

(2)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此类句子主要是指在文章开头、结尾的结论性、概括性语句和段落的中心句。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要抓住文章挈领性、过渡性、总结性的语句以及区分段内层次的语句。

2、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要理解文意,首先要理解句意,特别是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

3、阅读现代文理解文意,要抓好十种句子的分析。

①抓首句。一个语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作用,如果是记叙文段,首句中大多数是概括全段内容或交代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顺序或内部发展顺序。

②抓中心句。语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价值排列的,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作为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时,要迅速从大量的扩展句和叙述句中抓住中心句。

③抓承转句。有的语段有几层意思,为了使层次间连贯紧凑,中间常用承转句或承转词。 ④抓点睛句。有的句子在语段中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⑤抓警句。有的语段中的有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警句内涵丰富,

寓言深刻,它是作者对于生活的高度提炼、概括,并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领悟它的含义有助于提高认识能力。

⑥抓矛盾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⑦抓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出作者地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 ⑧抓特殊句。阅读语段时,有时会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点,才能够准确理解句意。

⑨抓修辞句。为了更好的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要运用一些修辞格。 ⑩抓尾句。语段中的尾句或概括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

(三)辨别和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从阅读材料中区分有关的或无关的、主要的或次要的、关键的与非关键的词语、句子、段落等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或适合要求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得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讲的信息,是指通过阅读活动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句、符号、数据和图形等。

“辨别和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包括两各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二是能够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进行简答表述。

重要信息的筛选需要抽取、概括、组合、转换、延伸等能力。

备考策略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这里的“词语”也包括短语。它们多数具有多种意义,但在语境中任何一个词语的含义都是固定的。我们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隐含义、概括义、指称义和概念的内涵义及关键词语的语境义。在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试题中,由于代词或指代短语表意精练,指代作用灵活;由于概念是理解科技文的基本信息,所以这两种词语的理解便成了测试的重点。

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的重点是对文段中心句及修辞句的理解,需注意那些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包括复杂的单句和一些复句;对理解文意有影响的句子;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句子;内涵较为丰富、表意含蓄的句子;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修辞句、例说句等。

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即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信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或图形等,重点是对重要信息转换、传递准确与否的判断,对重要现象产生的原因、重要问题的具体表现的准确筛选、合理表达等。辨别和筛选表现为能够准确分辨信息在语意转换和传递中的是非、全偏等。具体内容包括:信息载体的局部语句、整体篇段、事物间的关系、事理的因果关系、文中的主要观点、筛选某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和依据。 答题时要注意运用以下技巧:

(1)抓住要点

“抓住要点法”是指通过分析文章抓主要点,再扣住要点解答阅读题目的方法。它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准确度。

如何才能抓主要点解答题呢?①抓中心词(题眼);②抓中心句;③抓中心段;④抓要点题;⑤抓共同点。根据要点解答阅读题实际上是整体阅读法的具体体现,因为抓住了要点,就实际上对文章已经宏观把握了,解题也就有了方向;如果再注意各命题的细微差别的话,解答阅读题目就可以做到迅速而准确。

(2)瞻前顾后

许多考生解答阅读题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甚至解答不出,这往往是因为局限于本句和本段,条件把握不充分,思路狭窄甚至阻塞所致。“瞻前顾后”可以启发考生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放开思路,突破本句和本段,充分把握条件,从而迅速而准确地解答阅读题目。一般可以①段内瞻顾、②跨段瞻顾、③全篇瞻顾。显然,“瞻前顾后”主要是通过寻找意思相照应的地

方来解题的。

(3)摘录组合

“摘录组合法”即根据题干要求,直接摘录答案或摘录后再加以组合、压缩、变换以形成答案的方法。这种方法很重要。因为高考阅读一方面主要是考查考生是否读懂所提供的文章,把握其中的信息所以其考题的答案大多可以用“摘录组合”的方法获得。另一方面直接用自己的话概括往往不易把答案弄准确,用此法可以获得准确答案。题干中要求“摘录文章中语句作答”自不必说,就是要求“用自己的话”作答的,用“摘录后再加以组合以形成答案的方法”也能对付;即使硬要“用自己的话”作答,摘录组合后换一个同义说法,也比自己直接作答来得快而准确。一般分①直接摘录、②摘录压缩、③摘录综合、④摘录变换。

(4)寻求照应

要准确摘录组合,总要寻求某种线索,某种呼应,所以“寻求照应”便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的关键。“寻求照应”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寻求因果照应、②寻求文字照应、③寻求指代照应、④寻求文意照应、⑤寻求首尾照应。

(5)试题信息法

如果说前面四种方法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解题方法的话,那么“试题信息法”就是技巧解题方法。

知识点的解决技巧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代词指代意义的确定,必须紧扣上文内容,要注意指代内容有近距离指代,也有远距离指代,又是指代内容没有现成词语可供使用,需要对文章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

2、对概念内涵的把握,要以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为基础,通过筛选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组织答案。

3、对词语比喻含义的确认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的解答方法。

4、对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概括义的把握要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入手,将词语置于语境中,在明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段的含义、所在段于前后段的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5、对词语的理解,还需要一些语法知识。如构词法、词语或短语的结构特点,也包括汉字的造字发知识等。

二、理解文章的重要句子

1、语境联系法。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或短中的位置,弄清他是起始句,还是收束句、过度句;是揭示文章的主旨的中心句,还是某一段落的关键句。理解含蓄的语句时,还要特别注意分析与之相关的语句。

2、语法分析法。对复杂单句要分清主干,明确陈述对象,理解其修饰、限制语的作用,有些试题甚至直接考查对句子结构分析判断。对复句要明确分句间的关系,重点要明确偏正复句陈述内容的重点。此外,也要善于借助通过分析句群关系来理解句子所表达的中心或重点。

3、修辞分析法。对含有修辞格的句子的理解,应从修辞格本身特点的角度,如比喻的相似形、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去考虑,特别是含有比喻修辞格的句子理解多次出现,更值得重视。对特殊句式句子的理解应注意其表达重点所在:单句倒装式,倒装部分为强调的重点;偏正复句的倒装式,其倒装了的偏句为强调点。

4、文体分析法。考生要熟练掌握不同文体的文体知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散文的情与境的关系、线索、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等。另外,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文中所用事例,也应从文体角度去理解,如议论文中例证法所用事例,必为中心论点或中心服务,说明文所举事例,必为说明的对象服务。

抓住中心,抓住说明对象去理解句子就不致出现偏差了。

三、辨别和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1、明确题目中辨别和筛选的标准。

2、把握有效的阅读区间。当我们抱着十分明确的目的进行阅读时,值得我们特别予以关注的,是文章中那些与实现我们的阅读目的直接相关的部分,这“直接相关的部分”我们称之为有效阅读区间。有效阅读区间是与既定需要直接相关的部分,辨明有效阅读区间,往往会经过一个由大到小、由笼统到明确、有效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在把握分散在几处的有效区间时,除前面所说的严守既定需要、经过由大到小的过程之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短时记忆能力。

3、比较相关语句,由表及里,探幽发微,去微存真。

4、筛选信息时还需对文句进行归纳概括。

总之,现代文阅读之理解文章的阅读,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如果按照上述方略有针对性的实施,那么,考卷上的现代文阅读题目回答起来就会感觉容易顺畅了。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