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深刻性

高三作文2018-09-08 13:08书业网

【点评重点】怎样写出“思想深刻”的作文

【训练题目】

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最近的一次高考作文现状研讨会上,一些专家提出现在的高考作文是应试文,与平时教学要求的自然文大相径庭;一些专家则认为考场就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缩影,所写的文章理应在短时间内展现出自己的亮点;一些人则认为对自然文与应试文既不要对立也不要混淆……

你是如何来看待这一问题的呢,请自拟题目发表看法,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诗歌除外。

二、请以“换个角度去读书”为题目作文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点评指导】

思想的高度,就是写作的高度。所以古人说:“千古文章意最高。”

而我们大多数同学的考场作文,人云亦云,论点空泛。老师建议大, 叩问“为什么”“怎么做”“如果不这样后果如何”。用个性化的材料,缜密

的论证使自己的观点“立”起来。

一、叩问试题。

命卷人为什么会命这道题?这道题与现实生活,与我们学生有何关联?

试题的关键词是什么?如何理解?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我倾向于哪一种?哪一种我掌握的材料多,有话可说,可以扬已所长?

二、叩问中心论点。

我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与我中心论点相近、相反的观点是什么?有没有可取之处?如果没有,错在何处?

三、叩问——“为什么”

为什么我坚持这个中心论点?(因果推理)

为什么与我相反的观点不对?(假设推理)

四、叩问“怎么做”

一般人怎么做?对还是错?

古今中外的智者怎么做?

(辨源流,观前后,顾左右,识彼此,比异同。) 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中学生该怎么做?还可以追问:社会上的其他人、一个集体乃至国家民族该怎么做?

五、叩问“如果不这样后果如何”——反向思考。

【试题一例文】

本自同根生(拟题化用诗句,新颖)

南头中学高三(11)班 陈思

应试文与自然文是否大相径庭?最近一次高考作文现状研讨会上,专家们展开了热烈讨论。(摘引材料,简洁明了)(叩问试题,选取“应试文与自然文是否大相径庭”这一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语言有味道。) 如果华而不实,杂乱无章,为文造情,自然文视为劣品,应试文也会判为不及格。(诠释论点,将“根”具体化。)

自然文有其本身的使命,它不仅是作者个人思维、情感的体现,更承担着社会责任:激浊扬清,引领昂扬的上升姿态,开启民智,促进社会进步。在自然文的长廊,我们可以看到杜甫、苏轼等以文学抒怀;可以看到曹雪芹、施耐庵等以文学警世;更可以看到鲁迅以文学为武器,发掘病根,唤醒国人;可以看到韩寒撰写博文,笑论天下,针砭时弊??从古至今,文学创作者正是以这样一篇篇自然文,纵情表达矢,没有针对性;东拉西扯,缺乏深度,同样是应试文的大

忌。 (“枝叶”有异)应试文条条框框多,带有功利色彩。那么,在考场上,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我们平日的知识储备,展现我们为文的素质水平,在作文中尽可能多地展示自己的亮点,是我们理所应当的正确地选择。而自然文没有时间、字数限制,反映生活,表达情感可以更自由,更率性。(3、4自然段,侧重于叩问“为什么”。应试文与自然文尽管“枝叶”有异,但立足于同样的“根”。) 应传授写作自然文的必备的素养,技法,能够做到既在高考的应试文中取得佳绩,又能在人生路上一以贯之坚持关注当下,坚持真实为文。 思考,用文字加以体现。我们要自觉形成一种人文情怀和责任意识,关注时下,滋养内在的向上的精神支柱,以文抒情,以文言志,与文学为伴度过一生。另一方面,适当掌握应试文写作的技巧,取得应试文写作的成功。(5、6自然断,侧重叩问“怎么做”,作文教学中,我们中学生不要刻意区分

应试文与自然文应立足于育“根”、强“根”。) (回眸一笑,总结全文。)

【点评】写出了自己对应试文与自然文的思考,切合题意,文脉基本畅顺。拟题好,首尾妙。语言不够简洁,论证略显粗糙。

戴着锁链跳舞

育才中学一考生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今人云:“创新是时代的呼声。” 我也有自己的思考——何不在“规矩”中尝试创新,何不学着戴着锁链跳舞。(开篇有哪些优缺点?)

高考之所以考作文,是想检测我们的写作能力,而写作能力不仅包括我们运用文字的能力和思想丰富程度,同样肯定也是考验我们的应变能力。谁能在短时间内,根据题目给出的思路,组织语言、材料和布局,谁将成为此次作文比拼的赢家。

故而,高考作文必须看“规矩”。正因为高考作文是思想的撞击处,语言文字的大舞台,越是深刻激烈的比拼,越

需要评价的标准,舞台的限制。否则,在这场较量中,孰优孰劣,如何公平公正地比较?(4、5段阐释中心论点中的哪个关键词?)

比之于古代的八股取士,现在的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实则有了很大的放松。以唐朝为例,在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的唐朝,科举考试虽不仅局限于儒家经典的考察,有“诗”“赋”等科目供读书人选择。但即使有如此开明自由的制度,读书人依然需要戴着锁链跳舞——诗有格律,赋有章法,然而在这样的锁链下,不仍然选拔出了赫赫有名的大诗人白居易、贺知章等一大批才子吗?

(为什么提到“唐朝的科举考试”?)

既然规矩有其必要性,锁链不能随意解除,我们何不戴着锁链跳舞,跳出自己的精彩!曾有一年高考,题目为“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奇特让许多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考生失手。然而有一位考生,发挥了他独特的想象力,既引经据典,结合历史,又加思想。以巧妙的结构,丰富的内容,抒发了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成为当年最出彩的满分作文得主之一。也有一年高考,以“诚信”为题,在别的考生罗列材料,高呼口号时,一位考生以其深厚的文言文功底,写出一篇博得满堂喝彩的《赤兔之

死》。这证明我们不仅可以在高考作文这一平台上跳舞,戴着锁链跳舞同样可以很精彩。

(这一段是从哪一个角度进行叩问?)

锁链,很多时候是对人们创新的束缚,可是,换个角度,锁链往往能唤起另一种思考,在这种思考中诞生一种新舞步??(结尾有没有瑕疵?)

【点评提示】

1、作者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逐层叩问“为什么”,使自己的观点成立的?

3、划“ ”的句子可以稍加修改,谈谈你的修改意见。

有限中寻找无限

北大附中一考生

黑白琴键只有80个键,却能演奏出无数动人心弦的乐曲。高考作文也同样如此,虽有一定限制,我们却能戴着链铐跳舞,创出别样的色彩。

高考作文有一定的限制,有一定的评分标准,这是不可避免的。如若没有这些限制,难免会有不公正的现象出现。正如身处任何时代,都有其法律法规来确保社会的公正及其正常运转。因而,我们要善于调整心态,运用自己的才能,

在有限中寻找无限,舞出精彩!

不受规矩所限,拥有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才有机会在应试文中舞出自己的风格。印度的小象在出生时就用绳绑住脚,系在一大树上。小象无论怎么跑都离不开,最终放弃,因为成年之后,即使没了束缚,象也不会逃跑。可见,不能畏难从而放弃寻找创造的可能。 应试文如同小绳,捆住了我们的部分手脚,但我们不能放弃在有限中寻找无限,在一定的空间内创造奇迹。

如上所说,限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不代表我们会因此失去所有创造的可能。这种限度是使我们更有方向、目的地进行写作,我们的能力在其中也能够得到表现。海上钢琴师1900在有限的琴键中创造了无限的音乐,其才华受到了陆地上无数人的赏识。他说正因琴拥有尽头,他才能演奏。我们可以把尽头理解成高考这个平台上有限的时间内有所把握,有所选择的进行创作。不能否认其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它确实为我们的无限舞蹈提供了一定的公正性。

无须一味否认高考作文,一味否认有限、限制的合理性。相信自己,即使戴着链铐,我们也能尽情舞蹈。苏轼不就是吗?尽管古代比现今高考更加限制的考试制度,他仍能在如此场合下创造出千古名篇,为后人传颂。因而,我们要善于

在有限中寻找无限,这样才有机会使我们的才能显现出来,才有机会登上一个更高更好的舞台实现梦想。

跳舞吧!即使戴着链铐也不放弃舞蹈!弹奏吧!即使这有限的琴键也能创造无限音乐!写作吧!让我们在有限的高考作文中也能创造无限,写出精彩!

【点评提示】

1、比较本文与上一篇作文在表达中心论点方面的异同。

2、请修改划“ ”的句子,使观点更明确。

【试题二例文评析】

1.换个角度去读书

南头中学高三(11)班 董冲 (这两个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就真糟糕了!在我(角度别致,鹤立鸡群。)

眠》中“凌晨四点,发现海棠花未眠”,不知感动了多少心灵,试想,美丽芬芳的海棠花,凌晨四点盛放,却少有人欣

赏,少有人喝彩,这怎不惹人怜爱?作者又引用米开朗琪罗的话告诉我们,“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隐含的意思是,海棠花儿盛开之时就预示着它已接近衰败。这怎不惹人哀伤?他的《雪国》、《伊豆的舞女》等作品,同样饱含低沉的情调,淡淡的哀伤。如果从应试的受。 学奖得主正娓娓道来:“花和人总会遭遇到许多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是在她家后院子那抹紫色被撤离时她所发的感慨,记录于《紫藤罗瀑布》中。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告诉我们,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隽永的文字中,我们似乎 集当代著名画家与散文家于一身的他能完美地将文画融合,做到“大胆下笔,

小心收拾”,这一点,在《庭院深深深几许》中即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写道:“与邻人齐整的庭院相比,我的更见野逸。”走进他笔下的庭院,“斜斜探出的枝条,足有六七尺长,带着尖尖的红刺”“垂下的枝桠,挂着梧桐子,常拂人面”,的确是够零乱的,可是,隐藏在文字中的那不修边幅的洒脱,那份笔墨淋漓,恣意挥洒的野逸之趣,那份与林为伴与鸟为走于我们身边这个真实的世界,用深刻、宽容、温情、执着来品味生活,用从容、大度、积极、智慧来面对生活中的种

【点评提示】

1、本文的三个分论点叩问的角度是什么?

2、划“”的句子在表达中心论点方面起什么作用?

3、本文在材料的选择上有何特点?

2、换个角度去读书

南头中学高三(1)班 刘姝岐

当今社会,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读书是为了博采,为了升学, 你不会强迫自己去硬生生记忆一些东西,而是敞开心扉去接受生活的延伸,生命的碰撞,达到书我合一。远离浮躁的急功近利的如蚊嗜血般的读书方式,远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功利思想,营造一种轻松自在的读书氛围。在余秋雨点的文化苦旅中,寻觅自己的心之所向,在三毛的潵哈拉沙漠欣赏里固守自己的足迹。融入书中,欣赏它带给自己心灵的韵律。 哄哄的物欲世界吗?是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繁华吗?还是我们浮躁不安的内心?人们过多地关注读书能给自己带来的物质满足,或是虚荣心的满足,而忽视了它带来的心灵的满足。读书给予我们一双慧眼,向外拓展延伸生活,向内扣问、审视自己的内心。所以只有静下心来,用欣赏的眼光触摸文字,你才会了解生活,才会真正地了解你自己。

用欣赏的眼光去阅读史铁生的文字,会让人的生活和视野开阔起来,让人的心灵增添一份厚重感。“只有人,才把怎样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重要”让我明白人生存的价值。同样,用欣赏眼光,你还会挖掘到作者的生活、性格和信念。身残却依旧顽强乐观的他,是在用生命书写生命,用文字去敲击生命未解之谜。让我体悟到,人生而为人有些事不能不承担——生命的责任。有些性格不能不坚守——顽强与乐观。 有肉的人,有酸有甜的生活,一个有你有我的世界。 【点评提示】

1、划“ ”的句子可以稍加修改,谈谈你的修改意见。

2、本文的三个分论点叩问的角度是什么?

3、本文在表达中心论点方面有哪些优缺点?

3、换个角度去读书

南头中学高三(11)班 张颖

为何读书?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为“学而优则仕”?抑或为应付考试,进入名校?非也,非也!这样读书,身累,心更累。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书不正是人间之清欢么?找一个惬意的午后,捧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那字里行间的灵动,灿烂成怎样的风景?那淡若烟罗的墨香,轻捻成怎样的情愫?于书中窥得杜甫“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的豪情,九龄“草木本有性,何求美人折”的高洁;于书中看周作人品茗谈艺,林语堂幽默说文,郁达夫屐痕处处;于书中看透离合悲欢,领悟人生真谛,寻觅诗样人生。

湖,携带的是一本《圣经》。超然物外,远离俗世,静静读书,梭罗心如止水。他说:“我勘察一切,像一个皇帝。”这位悠然自得的智者,以书为伴,以自然为友,生活简单而馥郁,心灵孤独而芬芳。我国古代,也有一位不为功名读书的人,他就是才华横溢,自称“奉旨填词”的柳三变,他沉醉书香,书写“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婉情怀,吟咏“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旖旎风光,不为经纶事物所累,赢得“凡有饮水处即能歌柳词”的美誉,赢得大彻大悟后的超脱。

“愿高傲与我的智慧相伴,那样即使智慧弃我而去,还有高傲与我狂飞。” 换一个角度读书,我们才能读懂“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李太白,才能读出了他让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傲骨。

在这个欲望充斥灵魂的时代,为名利读书的人似乎越来越多,还有谁会有闲情逸致“把栏杆拍遍”,欲说还休?还有谁“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可是,行色匆匆的人们活得愉快吗?

【点评提示】

1、本文的三个分论点叩问的角度是什么?

2、本文倒数第二自然段,叩问的角度是什么?

3、本文第二个分论点的用例你认为妥帖吗?

4、换个角度去读书

育才中学一考生

①古人云:开卷有益。

②我们早已不是初抚书的封皮的学童了,十几年的文化熏陶,我们不仅读过春花秋月,也读过繁星春水,读到月满西楼,也读到日上竿头。 书方式,换个角度去读书!

④我看我那些天天辛勤学习的学友们,她们读书是为了致用,是为了在试卷上分数多增几分,是为了换来父母脸上的笑颜。于是,她们便翻烂了一本又一本的教辅书,读完了一册又一册的作文选,像农家养在簸箕里的蚕,沙沙沙地吃着,啃着。

⑤但若问她们,是否读过一本散文集?抑或一本志怪小说?她们总是支支吾吾,说不上来。 ⑥世人总在不知不觉中偷换了概念。

⑦他们认为,读书是等同于学习,等同于考试,等同于分数。

⑧的确,读书可以学习到一些知识,但这个范围、深度,都远比课本上那些死板的字大得多,深得多。读书,更多的时候像是在直接去读透一个人的内心。你摸到他炙热的爱,冰凉的恨,刺骨的痛和零星的泪。

⑨读书是很好的,甚至我找不出什么比它更好的事物来。但假若你带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娱乐意味去阅读,你不如趁早放下书,既节约了你的时间,也免了这书受到另一种形式的侮辱。

⑾昨夜我读王鼎钧先生的文章,不可多得的好文章——《中国在我墙上》。我便将自己想成在台不得返乡的老人,于是第一句就已使我眼眶发热,感受到了老先生那难以抑制的苦痛与怀念。隔着一层纸,离着一湾海峡,间着不知几十载的岁月,这感情仍然新鲜,仍然沉重。使人久久回味,久久沉思……

⑿又读《法桐夜笔记》。也依然是将自我代入,中间有一句引起了我心灵上的强烈共鸣:“活透青春!”正值青春的我,不禁反问自己:我是否活透了青春?是否没有了遗恨?又有一句:“死是生的最后的、最亮的燃烧。那时,骨灰是潇洒的。”多么隽永的一句!仿佛有那么一刻,我得到了一种类似于感情片段的冲击,它带给我作者的豪迈、激情、动力、勇气,使我敢于昂起头颅,迎接下一个挑战。

⒀换一个角度读书,去读作者,读情感,读时代。

⒁换一个角度读书,也是读自我,读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情感鱼外界的共鸣。

⒂换一个角度读书吧!挚友们!也读出你们自己的反思、沉吟、哀痛、欣喜吧!

【点评提示】

1、④—⑨自然段叩问的角度是什么? 2、划“ ”的句子在表达中心论点方面起什么作用?

5、换个角度去读书

育才中学一考生

当我们还是无忧无虑的孩童时,父母、老师时常在我们耳边叨念,要好好读书!我们作恍然大悟状,噢!要好好读书!我们曾以为,读书就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背诵课文,为了应付一切考试,为了能上一个好大学。随着年龄渐增,我逐渐明白,读书,从来不仅仅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换个角度

换个角度去读书,与书中人物共同经历喜与怒、哀与乐。

我读《长恨歌》,像是一个隐形的过客,跟随着王琦瑶行走在上海的弄堂里,我默默不语,看她所经历的悲欢离合,随她微笑,随她落泪,随她欣喜,随她心碎。我读《人间喜剧》,巴尔扎克带着我走上巴黎的街头,我目睹一出出“上演”的“喜剧”,时而大笑,时而无奈,时而愤慨,时而悲伤,而后

情仇,能够增加我们的阅历,丰富我们的体验。 培根在《培根随笔》中阐述人性,教育我无限的人生道理;张晓风对自然的热爱,读那美好细腻的文字,增添了我对生活的向往与憧憬;苏轼在《苏东坡传》中表现出来的情趣乃乐观旷达的心去读书,在每一个美好的思想前驻足停留,我们的心,我们的思想丰富了,成熟了,我们能够形成自 古语有云:读史使人明智。我们阅读名著,不仅为了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更重要的是以史为鉴,吸取教训,为当代社会服务。我们学习《论语》,不仅是探求古人的思想,更多的是用那精髓来构建当今的和谐社会。换个角度去读书,立足现实,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我愿站在高处,因为,那里能听到上帝的声音。”换个角度去读书,能让我们站在全新的高度,能让我们的灵魂上升到更为挺拔的高度。 朋友们,拿起书来,上路吧。(??)

【点评提示】

1、本文的三个分论点叩问的角度是什么?

2、本文结尾不够好,请重新写一个结尾。

【点评作业】

6、换个角度去读书

育才中学一考生

曾经,想学郑石“偷得微吟斜倚柱”,去品读唐诗;曾经,想学易安煮一盏茗茶浅吟宋词;曾经,想学隐居之人手卷元曲卧看西山。但如今的我早已不满足在“为赋新词强说愁”中跋涉,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读书。 换个角度看《撒哈拉的沙漠》,不再羡慕流浪的三毛,不再向往驰骋与沙漠之上的畅快,我把目光投注在三毛笔下的荒凉沙漠中居住的撒哈拉人。他们贫穷、饥饿、迷信,他们必须走上几十里路打水。黄沙弥漫着他们的双眼,干渴焦躁的嘴唇在破裂,这就是撒哈拉人。也许他们早已忘记千年前这里曾是绿洲,早已忘记曾经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他们令人怜惜的生活背后是人类摧毁自然去读书,我体味了书背后令人深深忧虑的环境问题。 富汗作者笔下那片被战争、被恐怖主义乌云笼罩着的土地上。那是一片硝烟四起、家破人亡的场景。战争让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让阿米尔一家不得不举家逃亡到美国,饱尝远离故土漂泊在外的辛酸。如同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所说:“战争是罪恶的。”反观当今社会屡次发生的恐怖袭击、自杀性爆炸事件,让我不得不叹息,叹息阿富汗原本祥和的氛围一去不复返。当阿米尔为文中被塔里班折磨过哈桑的遗腹子喊出:“为你,千千万万遍!背后至今尚未停息的恐怖主义事件的罪恶。 ,我思考阿富汗地区妇女地位问题;换个角度读《傲慢与偏见》,我思考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问题;换个角度读《复活》,我思索贫富差距??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仅要去领略书中华丽优美的遣词造句,去欣赏书中引人入胜的情书波 16

澜,更要换个角度去读书,去发觉书中令人反思以及体味人性中深刻的意义和社会背后暴露出的种种问题。 自选角度,点评本文。

7、换个角度去读书

深圳市南头中学高三(11)班 王妙凝

亲爱的朋友,你是否已自信地认为自己博览群书、饱读诗篇、学富五车了呢?是的,我亦很佩服你的满腹经纶、出口成章的人文气质。可你真的领悟了读书的真谛吗? 翻开这本书,目录中呈现给你的是多种情感,共分成三卷:亲情、友情、爱情,你将在成长的路上,逐一阅读,逐一感触。你翻开的这本书或许中间有许多悲伤剧情,令你垂泪,令你独自黯然神伤;也许这本书通篇是喜,令你展颜,令你中无限愉悦;亦或这本书悲喜交加,风雨与阳光并行,令你在成长的旅途中收获幸福、历经磨难。只有读完这本书,你才会懂得,什么是情,如何去爱。我突然想到了那个用生命在写作的女诗人,三毛。她与荷西的爱情故事打动了无数人。丈夫荷西在与她结婚六年后死于意外,三毛几近崩溃,几度自杀。而她在这般巨大的痛苦之中,用那坚强却不失女子阴柔的笔触,写下了一首首激励无数人、感动无数人的诗歌。她算是读这本人情之书的最好读者。

是一本书。生活的书绵长,后面的剧情全不可知——今天的你无法预知明天的精彩,这一刻的你无法想象下一刻的无奈。有些人穷困潦倒,居无定所,他所期望的只是一方足够遮风挡雨的草屋;有些人荣华富贵,富丽堂皇,他所期望的是享乐无尽的生活。有些人的生活之书,不要在读到悲伤时合上书,亦不要在读到快乐时忘记接着读。只有读到结局,你才明白,自己度过了怎样的一生。海子便是最好的践行者。纵然海子的一生极其短暂、生活充满艰辛,他的生命之书被悲伤填满,但他从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他想做“诗歌之王”,冲破阻挡,读生活之书的他,看到了许多、感触到了许多。

书。这是一本你自己编写、自己出版的书。世上仅此一本,且无第二人看到。每个人心中都应该装着这样一本书。心中的喜怒、心中的哀乐、心中无法剪断的记忆、心中日日想念的人,全部记录在这本书中。读心灵之书的最好方法便是时时回看,提醒自己还有一个人不能忘,还有一番景致要去赏。捧起心灵之书,你会感觉此刻的自己是如此幸福。

自选角度,点评本文。

8、换个角度去读书

南头中学一考生

走出你的书斋吧!

屋外的阳光暖暖地照在你的身上,这不比昏黄的灯光来的光亮?屋外的微风细细地拂过你的身形,这不比嗡嗡的风扇来的舒爽?屋外的花香悄悄地钻进你的鼻孔,这不比剌激的香水来的心旷?走出你的书斋吧,用全身的感官去吸收大自然赋予的能量,你会发现这比单纯的用眼、耳、鼻来观察更令人心醉,换个角度来,让自已得到不同于以往地感受。

17

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虽然这里讲的《书》不是泛指,但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这个道理是依然适用的。如果达尔文相信了拉马克的“权威论文”——“获得性遗传假说”,那么达尔文是不太可能会推翻他“用进废退”的假说而得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的。又如,道尔顿如果相信了黑德尔的“基因遗传说”,他又怎能发现“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遗传”的结论呢?再如,虽然现在是南山区统考试卷,可我在这份试卷上发现了至少两个错别字和一道错题,虽然后面有老师来纠正了一个错别字和那个错题,但我很庆幸我一开始便问了监考老师,不然,如果我坚信题是正确韩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读书不求甚解的道理,大家都是很明了的,书要读,好书要精读;普通的书,只需要掌握其中的精髓,而对于烂书,离它远远的吧!那是精神毒品!读书要咬文嚼字,但不能死扣字眼,字字句句的意思都懂了,大意和内函却没有把握住。韩愈告诉我们,这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读书,是要思考的,如同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吃饱,更要明白饭的味道以及食物中的营养,这样才能享受生活并提供生命所需要的能量。读书亦如此,纵使一本书读了十遍八遍,自认为很了不起了,但自己掌握住的内容却只是九牛一毛,这样的读书不仅浪费精力,也浪费时间。如同学习,每天沉溺在书本里,不动手、不动嘴、不动脑,像机器人一样只是看,这样的学习效果可谓是事倍功半了吧!

站在神的高度来俯视这芸芸众生一样!

要读书吗?走出你的书斋吧!

【点评练习】

自选角度,点评本文。

9、换个角度去读书

育才中学一考生

曾经的我,一度认为读书是一种强迫人安静、约束人自由的活动。而读书的目的也被我歪曲成:只为获取知识而已。当我看到一位富有想象力的画家的一幅简笔画后,我开始反思过去的想法。那画,明明一个臃肿、苍老、丑陋的妇女,恰恰就在转过三十度左右,竟成了苗条、青春、美丽的少女。于

本是暗淡清冷的书屋,蓦然回首,却成了阳光明媚的百花园。

随手翻起明明翻过可还崭新不已的名著,再细细品读,竟是这番迷人的滋味。《红楼梦》,那本曾只带给我富贵淫奢之感的小说,而今以其黛玉临别焚白绢的凄婉,三姐宁为玉碎的贞良一剑,熙凤生前风光十足与生后草垫裹尸的可悲对比,一次次让我抽泣,让我落泪。《苔丝》,那本曾以为除荒诞、背叛再无他物的绿皮小说,再度细品,也发觉曾经的眼光存在偏见。那是一个被礼教束缚的年代,一个少女为寻求爱情而不顾一切挣脱枷锁的故事,阳光射到巨人阵,被前来捉捕的警察包围的时候,爱人轻声请求:“请让她自然醒来吧!”是多少牵动人的心弦,是一种绝望中的柔情,这早已足够。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事,爱与恨,分与合,原来只从一张如纱的纸张,我就能体会到那么多。真有一种百花齐放,余香萦绕之感。

本是阴沉寂静的窗台,再度回眸,却成了百鸟争鸣的大自然。

18

还是喜欢倚着窗户看书,还是在这里,还是我,还是这本书,殊不知,已产生了不同的思绪。若说书是向我们展示社会、展示历史的窗口,像百花园一样应有尽有。那么,换个角度去读书的人,更像是在山林中领略这纯粹的绿色。你可以想书中没有的景,可以思书中没有的情,因为你就是你,不爱禁锢,随心所欲。打开吉米的画册,你眼中不再是吉米的世界,而是你的世界。那五彩得有些失真的背景正是你置身的场景。你仿佛嗅得到风的气息,听得见泉水“叮咚”,读书不再是一种任务,更成为让人尽情想象的享受。

此屋,仍是书屋,不过它不再是监狱,它是天堂!过去,我走进去,虽然是个孩子,却像老妇人一样低沉无力。不过,换个角度去读书,才发现其真正的魅力,以后,倘若我已是个老人,我坚信,书可以把我变回妙龄少女,与之牵绊、共鸣!

【点评练习】

自选角度,点评本文。

10、换个角度去读书

育才中学一考生

忽然忆起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之美,是诠释了角度的变换之中,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的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展现了不同角度中的人对同一画面感悟,实在高妙!

作为高中生,读书大多是这样的角度:了解文章大意,知晓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学者们对这篇文章的评论及理解。但这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仅从这种角度读书是远远不够的。真正千古奇才金圣叹就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读书的,他常常能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看法。《水浒》写林冲的遭遇,从草料场起火,到山神庙杀了陆谦三人,一路遭遇,金圣叹批道:“何处觅避秦人,只省事省气者便是。”这一看法,融入了金圣叹对黑暗社会现实的至悲至愤。在金圣叹看来,活在宋徽宗那样的世道,桃花源中的“避秦人”是不可能有的,只能忍气吞声。感叹“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

于黛玉的喜爱,说实话,我还有点烦她。与宝钗的知书礼、懂大体不同,黛玉在我心中始终是骄傲甚至是任性的。真正的冰雪聪明不该是那的一个女子,尽管她很有才华,能对出“寒塘渡飞雁,冷月葬花魂”这样绝妙的诗句。当我读《滕王阁序》时,读出的不仅是王勃与会的欣喜,萍水相逢的感慨、关山难越的无奈,还有那一颗炽热的心与少年独有的凌云壮志。当我读《羊脂球》时,也不会仅仅只是了解其写作背景,了解作者意图,而是真正的融入书中,跟着那个可怜的小女人尝遍人间冷暖,看透周遭那些虚伪的人,体会她悲凉人生的形成原因。 自选角度,点评本文。

19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