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高考作文范文

高考作文2018-09-08 13:23书业网

篇一:2014高考作文范文欣赏

时间都去哪儿了

◆ 文题精练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在《时间都去哪儿了》质朴的旋律中,有人想到赵薇的“致青春”,追忆我们逝去的青春韶华;有人想到父亲母亲,深深皱纹浓浓亲情;有人想起胡风创作的《时间开始了》,燃起热情与希望,脚步从容,重新出发??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

00字。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作文,具有时代感和共鸣性。马年春节,这首歌从上至下感动了中国人,温暖的歌词诉说着岁月流转中的种种故事:关于亲情,关于时间,关于青春,关于奋斗??句句歌词直戳心扉。考生发挥空间很大,立意角度丰富,可以写孝顺父母,写感恩,也可以写把握青春,珍惜时间,坚持奋斗等,主题开放,思维角度发散,很符合高考作文命题的宗旨。行文可以议论亦可以记叙,或阐发自己的独到见解,或分享动人的情感。总之,选择记叙文或散文体,要做到“以情动人”;选择议论文体,要做到“以理服人”。

【佳作示例】

赢过时间

时间记录着世界。

时间每天都在开始。何须伤感时间都去哪儿了?只要我们的脚步踏得结实、从容,既不左顾右盼、也不走走停停,就随时可以整装出发。

时间的打磨,使得人们一天天变得成熟而宽容。曼德拉在狱中关了27年。人们可曾想过27年有多久?有一篇网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在一起喝咖啡》曾经风靡一时,不同出身和背景的人在社会上奋斗,路径与付出自然不同,总拿自己和别人比,会永远扭曲。坦然面向世界,平静对待自己,才能让心灵走向高贵。一如初次入狱的伟人曼德拉正是43岁,他坚持学习、锻炼、传播信仰,把牢狱当课堂。27年过去,我们沉于世故与平庸,曼德拉依然光彩照人。人家才叫赢,把时间赢到了手。

赢得时间不容易,要与时间比耐心。无法忘记那名英国警官梅耶的故事。21岁,这位骑单车吹口哨的年轻人当了警察。那一年,他接手了一桩杀人案。历时52年,73岁的梅耶将罪犯捉拿归了案。这52年,他没有一刻闲着:翻阅了十几米厚的卷宗,打了30万个电话,踏遍四大洲的土地,行程可绕地球20圈。52年的时光无时无刻不在消磨着他,但他没有败阵。他后背一定刺了四个字:耐心无敌。

时间是我们行为的坐标,又是万物演变的见证。1988年,一群杂志同行沿着河西走廊考察、观光。车行戈壁,四周都是地平线,东北的冯编辑突然叫停了车,端着相机四处拍。同行们一脸困惑:什么景观也没有,在拍什么?冯编辑严肃回答:在拍历史,拍时间。的确,沧海桑田,在地球演变中不过一瞬。坐在阳关旁的坡上,久久望着坡下开阔的古战场。一些人跑下去捡拾传说中的战争残片了,一些人却想象着千年前的厮杀:时间涤荡了一切,千古风流,谁有耐心陪它到如今,谁就是赢家。

时间开始了,也许它走得跌跌撞撞,也曾经让我们遍体鳞伤。但终究时间不会辜负人们,尽管那步履走得艰难,走得蹒跚。86年前,为了验证沥青是液体,物理学家把它加热后倒进了漏斗,待它凝固后滴落。86年间,沥青一共滴下了8滴,第9滴孕育了12载,已呈现出完美的泪滴形。这真是个考验人类耐心的实验。

曾记否?《他们》的故事主人公,兄弟俩走了不同的路,一辈子陌生寡言,知道弟弟死去半年后的一天,哥哥哭了。兄弟毕竟是手足,他们看似冰硬的情谊在岁月的漏斗里逐渐成型,虽然历时长久,终有一天突然滴落。

时间不能改变一切,一切终究赢在自己。

【点评】关于“时间”的话题,高考考生曾经写过,但主旨和事例都很局限,少有创新和突破。本文旨意深刻,例证素材新颖,尤其是运用数据进行对比,突出时间纵深,赋予文章立体质感。文章最大的亮点是行文层次和语言风格,言辞质朴却说理透彻,相对于考生的华丽辞藻和规范结构,本文更真实,更有说服力,更震撼人心,引发共鸣。

2014高考作文预测及优秀范文赏析:品位

【文题】

品位本意是指对事物有分辨与鉴赏的能力。生活中它可以是形象的展示,也可以是内在气质的流露,还可以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人们不断追求生活的品位,精神的品位??请以“品位”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指导】

以“品位”为话题写文章,最容易出的问题是把“品位”和“品味”混淆了。“品位”是名词,它的意思是:①矿石中有用元素或有用矿物含量的百分率。②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而“品味”的意思是:①尝试滋味;品尝②仔细体会;玩味③(物品的)品质和风味④格调和趣味。“品味”的第四种释义和“品位”基本是一样的,但是“品味”的范围大于“品位”,如果在写作的时候完全忽视这些差别,就容易写得文不对题。有的同学干脆在写作中抛开“品位”二字,连书写都成了“品味”,那就很难写出合格的考场文章了。

“品位”有高下,追求高的品位应该是一种共识。但什么是高品位?高品位的表象和本质是什么?一些人眼中的高品位真的是高品位么?为什么要追求高品位?怎样追求高品位?追求哪个领域的高品位?怎样才能追求到高品位?追求到高品位又怎样???同学们要练习拿到一个文题能提出各种问题,然后选择其中让自己有话可讲,有认识会分析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自己的文章。

【优秀例文】

品位

树木花草,总有良莠之分;世间人物,自然也有品位高下之别。

高品位源于良好的环境。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砂在涅,与之俱黑。品位的高下,很多时候与人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书香门第,多有大家闺秀;市井小院,则出小家碧玉。虽说各有可爱之处,但高下之别自不待言。

出身是不能选择的,但后天选择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则与品位的形成关系重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为的就是给孩子寻求一个更佳的环境。虽说不可能只靠搬家就搬出个“亚圣”,但倘若孟母不迁,则世间恐怕要少个文化的星斗,多个平庸的吹鼓手了。高品位还源于高超的技艺,广博的学识。

山歌村笛,虽不乏情趣,但终欠缺技巧,难免呕哑嘲哳难为听;琵琶女技艺超群,奏长安坊乐,则让人“如听仙乐耳暂明”,品位之高下是基于学识与技巧的。高山流水、阳春白雪、诗词歌赋??高品位的艺术形式哪一个不是代代艺人、学者用毕生心血浇灌出来的?

司马迁通史精文,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古今,赢得了“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至誉。鲁迅知理达文,钱钟书学贯中西。历数这些高品位的名家大家,哪一个不是以高超的技艺,广博的学识作为自己的厚重基垫的?高品位更源于崇高的道德,伟大的理想。

旗帜举得高,可以引领前进;鼓声擂得高,可以振奋士气。然而,利剑悬得高、钢刀举得高却只能带来更大的危险,更可怕的灾难。没有理想的正确指引,没有道德的适时约束,品位的高下就失去了本质的意义。这时某种意义上“高品位”的人反倒成了“危险品”。风流倜傥,写得佳文美赋的公子子兰,勾结权贵,逼得屈子投江。擅长书法,自创宋体的秦桧,残害忠良,落个千古骂名。曾被称为“青年才俊”的汪精卫,出卖国家,出卖灵魂,落个“第一大汉奸”的“美誉”。道德的残缺,理想的迷失,使这些“品位”不低的人,最终被历史的车轮不留情面的碾入污泥之中,永世不得超生。品位的航船,没有崇高的道德,伟大的理想为舵,就必定误入歧途。

寻求佳境,增长学识,修正道德,树立理想。自然,你就会成为一个高品位的人。

【教师点评】

谈“品位”的角度很多。同学们大多很神往那种“有品位的生活”,可是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高品位的而不是矫揉造作的人呢?高品位到底从何而来?这篇文章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环境、学识、道德和理想,从客观到主观,从浅层到深层。作者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论证有力,语言精练,把高品位从哪里来分析得比较透彻。

2014高考作文预测及优秀范文赏析:关注·思考·干预

【高考作文猜想】: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经常有媒体报道注水肉引发的风波,也有不同媒体引用专家分析注水肉的危害,可每到重大的节日,我们总会看到各地集中力量重点整治注水肉的新闻??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命题思路分析】:

2010年以来,山东省的高考语文作文的命制总体呈现一种稳定性和延续性,除2011年是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进行写作的命题作文之外,其余三年均是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

这些材料作文,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多维度多视角的解读,突出考查学生思考的广度和灵活度,又便 于考查部分优秀学生的思考深度;二是材料都能够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贴近生活没有

太多的隔膜感,既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又能够让绝大多数学生有话可说;三是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隐喻性”,都体现了一定的思辨色彩,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社会人生;四是都在“文体不限”的前提下又突出“文体特征鲜明”,既给了学生自主选择写作文体的自由,又突出了写作文体的规范——写什么文体是你的自由,一旦选择了就必须合乎这种文体的规范。

2010年是引用了列夫·托尔斯泰一句富含哲理的名言“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引导学生能够辩证地思考生活中的“变化”“魅力”“美”都与生活中的“光明”和“阴影”密切相关,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看待事情应该一分为二,任何“变化”都有“好”和“坏”的因子,不要极端地看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光明”和“阴影”共同组成了生活的“魅力”和“美”。2011是命题作文,“这个世界需要你”体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每个人(当然包括自己)都对这个世界有着这样那样的意义,凸显了每一个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个体的担当和责任意识。

2012引用的是孙中山的一段名言,2013的材料则用了文化名人铁凝、莫言对待“批评”“找错”的态度,这两个材料虽然看起来离得较远差别较大,但其宗旨依然还是紧紧扣住了“责任”“担当”“气度”“胸襟”,意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责任感”。

综上分析,近几年的山东高考作文,虽然在命题角度和方法上各有所“变”,但在核心的命题立意上却“一脉相承”——多角度解读材料,理性地思考社会人生,突出人生观、价值观,彰显责任感与担当的气度。

【命题材料解读】:

1、注水肉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有危害,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明知有危害,为什么还会有注水肉出现,屡禁不绝?从商家的角度分析,注水肉增加了商家的利润,为了个人私利而不顾别人的生命健康,在他们谋了利的同时却损害了别人的健康权利,围绕这类思考,可以写“良知”“职业道德”“操守”“底线”“诚信”“价值”??拓开一些,不光注水肉,假药、假酒、假荣誉、假学历,几乎涉及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鲜活的材料,也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问题的严重程度。

2、如果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发现注水肉之后是自认倒霉,是退回商家了之,是有人出来甚至是人人出来较真,甚至举报到相关部门来维护自身权利,也许会显麻烦,也许不想一人出头大家受利,也许根本就没想这么多??从这个角度思考,可以写“规则”“维权”“见怪不怪与见怪必究”“责任”“素养”“文化”。

3、如果从职能部门的角度分析,这样的事件屡屡暴光,有没有应对措施?有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出台?有了法律法规之后,有没有落到实处?为什么屡查屡有屡禁不绝? 这种“一阵风”式的工作作风到底是一种姿态还是一种“钓鱼”谋利?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写“工作作风”“制度的健全与落实”“利益”“责任与担当”。

在对材料进行解读时,注水肉事件只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点”,我们当然应该首先抓住这个“点”,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点”上,要有所辐射,有所引申,要从事情的表面深入挖掘,要从材料出发,联系社会生活,既要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又能对所观察的现实生活有所思考,并最终能用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反过来干预生活:这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方向,同时也理应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之一。

【范文示例】:

归去来兮,迷途的灵魂

水可以注入各种各样的肉里,卖出肉的价钱;水可以灌入各式各类瓶里,卖出名酒的价钱;当然,水也可以注进各种各样的针剂里,注射到人们的肉体里,卖出药的价钱??水似乎成了弄虚作假的罪魁祸首,成了危害社会的元凶,孰不知,真正的元凶不是水,是人,是那些双眼只看到金钱却看不到生命心里只装着利益却装不下良知的人们!

金钱至上,利欲熏心,人心不古,物欲横流。本该温暖柔软的心灵突然变得冷漠变得凶暴变得像顽石像钢铁一般的坚硬。热衷财富,却忽略了古老民族积淀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失去了诚信,丧失了责任,沦陷了道德底线,泯灭了良知,为了金钱,每个人都可以不再是人,成为兽,成为吸血啖肉敲骨榨髓的兽。这不是哪一个人的悲哀,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悲哀!

归去来兮,迷路未远的灵魂!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和健康是任何人都无权剥夺不能践踏的神圣权利。可是,在当今社会,在那些唯利是图的人们眼里,别人的健康不重要,别人的痛苦和欢乐不重要,甚至别人的生命也不重要,只有自己赚钱才重要。眼里只有金钱而没有健康和生命,心里只装着自己却没有为别人留下一点点位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这种被金钱绑架的灵魂扭曲到了什么地步,如果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引起高度的关注,或者虽有所察觉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在此,我突然想起了小品中沈腾的那句名言:“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这岂是危言耸听?

人,应该是人的天堂,应该是别人的天使;人,绝不应该是人的地狱,绝不应该成为别人的魔鬼 。

如果每个人的眼里都只看到利益,如果每个人的心里都只装着自己,那么,最终将是你欺骗着别人却也同时被别人欺骗,你咒骂着别人却也同时被别人咒骂,你提防着别人却也同时被别人提防,那可真应了一句话,城市是车的海洋,是人的沙漠,游逛在大街上的哪有人啊,全都是欲望,全都是冷漠全都是提防全都是算计,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你还会找到生活的快乐吗,你还能感受到人心的温暖吗,就算是穿金戴银坐拥珠宝无数,你还能体会到生命的幸福吗?

回来吧,迷途的人们!

找回你丢失的诚信,让人人能够坦诚相待;找回久违的微笑,让人人能够感受到对方的关爱和体贴;打开紧闭的心锁,让人人能够愉快地交流??

人只有生活在人的世界里,才会快乐和幸福。

2014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敲门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篇二: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范文及点评汇总

上海考作文点评

题目: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今年作文题目跟往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的思维模式是一致的,都是两概念对立统一的辩证思考。题目查考的是学生辩证的思考力,而这也是一些学生所缺失的。

从题目内容来看,探讨心中的“坚硬”与“柔软”,培育精神和谐。精神培育这个话题,具有时代特征。

这个题目有写作的空间,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同时也有高度可攀。从写法上,可以写统一性,培育和谐人格;也可以分开写,“坚硬”的力量和“柔软”的力量,同时兼顾另一方面。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丁晓萍:作文题带有开放性,给学生的空间较大,容易上手,可以选择不同角度来写。既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随笔等。

从内容来说,心中的“坚硬”和“柔软”以及和谐的自我,针对整个社会可能存在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内心的选择对整个人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不要走极端和偏激。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罗岗:题目太过求稳,有发挥空间,但挑战不足。近年来的作文题目偏“心灵鸡汤”化,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形成不了挑战,对考核与区分并不有利。语文脱离不了社会,题目应尽量避免抽象化。

夜半沉思

夜半醒来,静静的思考下自己,感觉自己真难得需要静一静了。近年来,渐渐发现,自己的功利心是越来越重了。自己总希望凡事有个好的结果。没有“好结果”感觉没了做事的动力。在这烦躁、浮夸的世界里,发现自己真的迷失了自我,没了“清心”,没了拂面而过的“清风”。有时,想写篇文章却也屡屡无疾而终。曾经怀疑自己是否是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小清新”,再也吟不出意境斐然的诗词了,只得叹曰:“吾才至此,尽矣!”

仔细回顾近年来的自己,发现自己真的很少能真正静下心来看完一本书,功利主义充斥了整个心扉。放下自己的心,慢慢发现,在前进的道路上,背负的不再是“奋斗”、“努力”这些加油剂,而是“功利”这沉重的石块。

在前行的道路上,时刻被“功利”驱使着。偶尔,心中的“圣贤”之气,“士人”之风刮来,使内心很矛盾,很痛苦。发现自己不再是“读书人”,没有了浩然正气,赤子之心逐

渐被灰尘所湮没。忽然发现自己成了沙滩上“捡贝壳”的孩子,随着捡的东西越来越多,身上的包裹也就越来越重,难以前行。当有一天自己真的走不动了,便会狠狠地摔在地上,自己可能被摔得爬不起来,而千辛万苦捡的“东西”便会霍然消失。

婆罗门说,左边布袋,右边布袋,放下布袋,何其自在。佛曰:“放下,勘破,自在。”人上之路,每个人都背负很多“布袋”,当自己的功利心越重(或贪心越重),身上的布袋就越多,而负担就越重,甚至有时难以前行。“功利”之人,当有一天“功利”消失,便发现没了“功利”自己也就没了前进的动力,逐渐地也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当一个人有了广阔的胸襟,便不会被身边的“布袋”所缠绕,又何来烦恼;没了欲望,又怎能被其他的“东西”所羁绊。人生百年,何其短暂,何须要让自己变得如此沉重。超然物外方为圣贤,品一杯清茗,翻一卷诗书,有何等悠闲!傲立于高山之巅,抚琴一曲,弄箫断玉,卧看云卷云舒,又何其自在。

刚柔并济 造就和谐自我

人心有坚硬之处,成就性格的刚毅冷峻,人心亦有温柔之美,弥合凶悍锋芒。刚柔并济,是百炼钢与绕指柔的完美衔接,是人格的双重升华,是造就和谐自我的应有之义。

正如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在诗中写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想,无论猛虎,是在需要勇敢的时候迎难而上,还是在蔷薇盛开的时候迷醉芬芳,都是我们造就和谐自我所需要的两种品质。于是,为了攀至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之处示人,奋不顾身地逐鹿无边沙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找到亦刚亦柔的最佳平衡点。

人心之坚硬,可以是对底线的坚守,对正义的执念,是外力无法摧折的刚劲。是李白挥毫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铁血燕然,落笔成篇;是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铮铮誓言,回荡天际。那份骨子里的坚韧,早已使他们把刚毅不屈的追求奉为人生信条,时时恪守,刻刻遵循。

然而,坚硬并不意味着刻薄冷硬,并不意味着要始终凶狠如猛虎,任由寒光毕露的双眼,战栗世界的暖意。我们不愿再看到专制君主的暴戾恣睢,不愿再听到不古人心的日渐冷漠。只是希望,坚硬之余,人心中的柔软可以裹藏尖锐的棱角,温存人性的美好。

人心之柔软,可以是对凶顽的宽容,对世间的博爱,是任何时候无法被冰封的温暖。是特蕾莎修女给予流浪汉的拥抱,是南丁格尔提灯时的微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中所祈祷的“拥有一颗透明的心和会流泪的眼睛”。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不甚苛求,尽享流年温润,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在坚硬的壁垒下,重新拾得爱与感性的回归。

同样,所谓柔软,不是毫无原则地妥协退让,更不是甘愿被世事所欺却不加反抗。我们不愿看到,心的柔软之处在现实的狂风暴雨中流血受伤,更不愿意看到柔弱的心室被刚硬的外壳蹂躏的体无完肤。所以,只是希望,柔软之余,人心中的坚硬依旧可以承担起生命之重,依旧可以在疤痕遍布之后,不改初心。

心硬如钢便不可摧,刚毅冷峻,坚硬如斯,所向披靡,心软若柔则亦欣然,不失温柔,不畏凶顽,不曾软弱。亦刚亦柔,和谐人生,刚柔并济,两番精彩!

温柔与倔强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也许每个人都是双重的性格,有活泼有感伤,有温柔有倔强。

一个人内心是需要坚硬的,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当代,风情万种的林黛玉本就难以生存,薛宝钗那样雷厉风行的人才可以独当一面。这个发展迅猛的社会,竞争不断压力不减,你不坚强,脆弱根本没人管。受了委屈,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工作的不顺利等等,都需要自己慢慢消化,外面不会有人宠你照顾你,这个时候不坚强,不让自己变得坚硬起来,便只有淘汰的份,即使淘汰,也不会有人给你半分怜悯半分同情,在这个社会,能依靠的也只有自己,都市里的生活与竞争,已经远远超越人们承受的极限,前段时间往上特别流行的一句话说,不管晚上经历了怎样的泣不成声,明日醒来世界依然车水马龙。没人管你背后的辛酸与无辜,没人会管你内心的挣扎与无助。在此种境地,你不坚强,脆弱给谁看?哭几声是不是一起哦

饿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当然不可能,这个社会,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坚强的人们的存在,才日益快速发展起来。

然而,一个人坚强的久了,生活似乎慢慢就会演变成一种机械化,机械的上班,搭乘公交地铁,下班回家,吃饭,睡觉,一切索然无味,寡淡的几乎将人逼疯。这个时候,你还会因为听到一首好歌感动的热泪盈眶吗?你还会跟着电影里主人公命运的起承转折或哭或笑吗?上班的路上看到活泼的小学生们蹦蹦跳跳的手拉着手上学,还会不自觉的露出欣慰爱怜的微笑吗?如果你还会,说明你内心还温柔着,你的生活没有被这种所谓的都市规则彻底掩盖。因为温柔,会为一只猫感动,会为一只鸟驻足,辛苦繁杂的生活过后,偶尔还能享受生活的浪漫,于是一切就不会只是枯燥无聊,会发现这个世界是有童话存在的。

每个人都想尽力过得好,开心一点,无忧无虑一点,单纯一点。无所谓温柔也无所谓倔强,一个人呆着时,听点音乐打发一下时间,悠扬的旋律缓缓围绕自己,投入整个身心去感受去体会音乐里的世界。静静的感受自己的世界,与朋友聚在一起时,跟着大家伙起哄热闹叫嚣,仿佛生命就在于这样疯狂的折腾,乐此不疲。

从朋友那里听过这样一句话,说,有时候一句话就能让我们泪流满面,有时候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远的路。

泪流满面是因为内心还温柔,咬着牙走了很远的路是因为依然倔强。对于这以后遥远的未知的生活,我们温柔的倔强。

江苏高考作文点评。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2015江苏高考作文题点评1:

今年的作文题在审题上没有为难学生,相对于去年的畅谈青春而言,有更多的生活味,有具体的内涵可挖掘。只要把切入点放在“智慧”这一词上,还是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发。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狭窄,要想贴近生活,必须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写出“智慧自己的样子”,每个人的智慧应该有自身的样子,结合自身的体会,可以是生活体验,也可以是读书体验等等,有着自己个性的“智慧”。

点评老师:程国斌

2015江苏高考作文题点评2:

这个题目比较好入手,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审题上没有障碍。这道题属于话题型言论类材料作文。现在材料作文主要有两大类,一大类是故事类的,一大类是言论类的。言论类材料作文中,最好操作的属于话题类作文。去年高考作文题就是以“青春”为话题,今年就是围绕“智慧”为话题。只要围绕智慧去写,可以写一个有智慧的故事,也可以谈智力上的开发,当然也可以写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反正都是要围绕智慧作文章。这篇作文要出彩,还是要看考生的选材、构思和语言上的功底,但有一点,一定要紧扣智慧。如果有的考生不围绕关键词去写,比如写一个人,要扣住这个人与智慧的关系,不能空谈他的其它经历,否则就不切题了。

境由心生

智慧是一种心镜,境由心生。

心基吸智,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涯畔;心若有慧,则宛若长空旭日终至至灵之境。民国课本中有这样一段话:“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花。我想,在茫茫绿原上看花的那只羊便是智慧的,它看花的景象,便是智慧独有的景象。正如《平凡的世界》中所说,人生的意义不是吃饭这么简单,还应有更高的追求。

诚然,智慧对人类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要有抛开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只有不被浮华物质遮住双眼的人,才是有资格称做智慧的人。

再进一步讲,拥有大智的人,不仅有精神追求的,更有特立独行、超然物外的胆气。我曾惊叹于朱耷的《墨鱼图》。那只翻着白眼的鱼诉说了怎样的智慧心语?不言而喻!我十分敬胃这位明朝遗老,高蹈乎八荒之表,亢心乎千秋之间??

如果说朱耷的智慧是一种气象,那么,庄子“超乎象外,得其环中”的智慧便是一种至镜。超脱于生命本相的空灵之境,乃是禅与道的完美契合。

篇三:2014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2014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让我飞吧!

让我飞吧!用双手去感触天空的温度,没有一处只有阳光而丝毫无阴云;用双脚去踏遍千山万水,没有一隅只有坦途而丝毫无荆棘。但精卫鸟因为天空不暖而放弃填海了吗?夸父的脚步也没有因为滴血而停止。当身边的一切向你扑来,告诫你“天上冷,不要飞”时,请振翅冲天。

让我飞吧!探索的道路上总会有障碍。在你我失足摔倒时,总会抛来“出事了吧”的言语。他们阻碍我们探索,而且在我们失败后,他们报以先知般的告诫。我们不怕摔倒,但请不要嘲讽我们的尝试。少年强则国强,休煞少年才!给我们飞翔的天空,让我们飞得更高,飞得无忧。

江上的狂风,肆虐地吹翻王勃的兰舟。江风一时劲,折杀少年才。是无情的风将才子的思火浇灭,成就了《滕王阁序》的悲壮。多少如《滕王阁序》般的佳作沉入江底?这肆虐的江风与我们身边的告诫与扼杀有何差别?少年的探索是世界进步的中坚力量,他们敢于尝试,不惧摔倒,但他们惧的是世界的阻挡,惧的是知音的缺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请不会动情的风吹弱些吧,休杀少年才。

让我飞吧!我不惧前路日炎风疾霜险,穿越唐风宋雨的呼唤是千古的交响。听到了,是李白仰天大笑冲出樊笼的笑声,世俗左右不了他的脚步;听到了,是在那碎花油伞下采撷易安小令发髻的李清照,世俗以女为弱的丑思挡不住她夏日绝句的浪涛,“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回州”。她用女子一飞冲天的志气将宋朝的词篇断裂成两截,巾帼辞赋闪耀牛斗。让我飞吧,无惧周身的桎梏。是荆棘鸟,就无惧地歌唱,哪怕流血而亡?让我飞吧,将一切樊篱勇敢地冲破,聆听天空的呼唤,那是属于你我的天堂。

让我飞吧,去窒息在亘古不变的拼搏回忆里,感受“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的感受。让我飞吧!东风乍起,春的第一枝花属于冲天而起的第一只青鸟。不再去担心会不会摔倒,因为我已飞过。

让我飞吧!

名师·模式点评

这一模板的最大特点是结构醒目,只要围绕主题辐射出的几个相关的小观点组织行文即可。本文就是围绕“让我飞吧”这一主题延伸出几个今古交叉的美段,因为涉及的面比较广,所以对文章内容要求的深度不高,特别适合应对话题比较浅显而难于成文的现象。 模式四:高考作文模式哲理论证式

名校·模式绝技

这一模式将哲理和论证过程统一起来,论证过程即为文章的结构模式。论证过程可以采用传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思路清晰明了,充满哲理的内容紧紧跟随论证的每一过程,让文章处处展现出思想的光芒。这样的模式可以避免因结构过于传统而受阅卷老师排斥的现象出现,而文章的思辨性又可以让文章在发展等级上占优势。优点:传统求新突出思辨

2014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遗人玫瑰,手有余香

外国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说过: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不会坐视不管,我会尽力帮助他,这样做不但不会让我损失什么,反而会给我带来荣誉,让我的事业更加顺利。这便是一种双赢的智慧。当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无形之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让自己赢得竞争中的优势。因此,我们应善于利用双赢的智慧,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别人的短处,从而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彰显。

当我们能够积极帮助别人时,自身的价值便会得到体现,会使自己获得极高的信誉。二战结束后,各国经济极度萧条,企业由于受到战争的破坏,资金匮乏,各国银行大多停止了对困难企业的接济。然而,此时的花旗银行却积极办理各项贷款业务,尽力挽救各国企业。幸运的是,企业由于受到援助,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并按时归还了花旗银行的贷款。花旗银行的这一友好举措,不但没有使自己蒙受经济损失,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极高的信誉。在此后的发展中,花旗银行凭借良好的信誉,使自己成为世界知名银行之

一。这一双赢的做法不但救活了企业,而且让花旗银行彰显了自己的长处。

相反,当我们不善于采取双赢的智慧、不乐于施助于人时,那么自身的发展便会极为缓慢,因为我们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外国一位传教士曾经说过:“当他们去攻击革命党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当他们去攻击农民军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而现在他们来攻击我了,我该怎么办呢?”这名传教士由于以前没有帮助过别人,现在便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现在的一些企业利用诋毁别人的手段来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这样做是极不明智的,它不会赢得买家的信任,反而会败坏自己的声誉。

由此可见,通过帮助别人来彰显自己的长处,这种双赢的智慧可以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那么,我们要懂得帮助别人,自己身处危难之时,别人也会来帮助我们,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前进。

“双赢的智慧”让你我共同享利,让我们彰显长处。

名师·模式点评

文章引用充满哲理的外国一位著名企业家的谈话内容提出观点,接着用花旗银行积极发放贷款,尽力挽救各国企业,获得双赢的哲理故事和充满寓意的外国一位传教士的言辞,从正反两面分析并解决问题。文章处处可见哲理的智慧,如“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通过帮助别人来彰显自己的长处”,“能够积极帮助别人时,自身的价值便会得到体现”等等。思辨的语言让读者掩卷沉思。

作文模板种类繁多,除上文列举外还有:对照式、分论点列述式、设问式结构、形散神聚式等等。考场作文一般不限体裁,选择模板的灵活性很大。考生要根据命题要求和自我特长确定好一种模板。有了合适的模板,可以节约宝贵时间,有助于我们打开思路,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的感觉。

总之,“模式”只要运用得当,“有模式”而不死于“模式”,“有模式”而能变通,“模式”就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及评分标准:

最近有很多人问我,预测2012年高考作文题没有?还有学生如何积累素材?等等。早就想抽时间来写写关于高考作文方面的文章,可是由于时间关系,一直到今天。离2012年高考还有17天的时间,我认为,只要学生精心准备,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作文水平的。我的每篇博文都有很多学生在看,为此希望本篇文章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012年,我分析了400多位学生的试卷,看了学生给我的很多篇文章,但是我觉得高质量的文章很少。也可以说,众多学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写作水平没有提高。如果说学生作文分数在40分以下,语文分数肯定受其影响。很多人都觉得,如果作文写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可导致直接落榜。从教育角度上看,学生一定要处理理论与现实的关系,也就是说,理论上作文是如何要求的,现实中怎样写才能拿到高分?

理论上的阅卷标准:

理论上阅卷标准分成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给分有理有据。

基础等级分为:审题、立意、文体、感情真挚、结构。

发展等级分为:深刻、内容丰富、有文采、有创新。

但是实际上不一定是这样的,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实际:

1.高考阅卷中,老师平均只能给每篇作文90秒钟的时间。90秒钟,如果老师看到质量很好的作文,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读,那么就意味着很多质量一般或者很差的作文,人家只能给你几十秒的时间,甚至更短。但是对于每个学生来说,这几十秒可能决定他们的命

运,你写作文的时间将近一个小时。

2.好作文首先让老师“秒杀”到结果。站在阅卷老师的角度上看,学生作文能得多少分,主要是靠第一感觉,第一感觉要好,给人带来愉悦感,第一眼就觉得你“与众不同”,有吸引力人家才能打算花时间来阅读你的作文。这就要求:

(1)你字要写得好,很多学生的作文放到电脑屏幕上,潦草不堪,很难给人带来愉悦感。尽管你不能写出一笔好字,至少你端正态度,尽力把每一个字都写好,所谓说见字如面,你写的字不好,让人家觉得你又不认真,那么人家怎么能认真判你的作文呢?

(2)短时间内从你的作文中要找到得分的关键词,有了这些关键词才能得到关键的分。因此说作文中要有关键的句子,不一定就是例子新,评价一个人写作文功底,主要看表达,句子是否精练,是否经得起推销。有的学生写作文,让人第一眼看就像与你抬杠,例如说2009年北京高考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很多学生开头如出一辙“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每一个人”太笼统了,如果要是每一个人心中都这样就好了,应该在前面加“也许、或许”就好多了。因此说,短时间内,能给阅卷者留下如文章字迹工整、段落分明,结构很好、开头的语句能吸引人、能看出文章层次与主题、甚至一些句子带有哲理,让老师眼前一亮,一方面让得到他们肯定,另一方面可能受到哲理的启发,这样的文章分数肯定不会低。最后能让老师觉得给你的分数合理,不会有“错案”发生,如果说要能他们记住你文章中的有利于关键词就更好了。

3.考场上学生只要犯以下错误,作文基本上就是低分了。

(1)审题不准或者脱离题意的。

(2)思想缺乏深度或者不积极向上的。

(3)语言不讲技巧,不会用修辞,平铺直叙,内容空洞乏味。

(4)文章字数不足、没有结构等等。

二、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1.从近几年作文命题上看,话题作文逐渐淡出,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各占半壁江山。

2.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没有改变:直面现实、关注社会、关注成长、注重理性思辨、凸显生活体验。

3.“软文化”受到命题者的亲睐,何为“软文化”就是那些能体现人性、心灵方面的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感受到”的文章。例如说《北京的符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与你为邻》等等文章,都是可以说与心灵相关,例如一个城市的符号,只有走进人的心灵,这个符号才有价值;隐形的翅膀也是在内心深处;与你为邻,可以说用距离上的远,衬托心灵上近,等等。

三、学生在现实中存在的不足

所谓“文”就是一方面说通过这篇文章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用文采表达出来。“作”就是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写出这样的文章。那么现实中,制约着学生作文提升的壁垒很多,例如:

1.很多学生文笔差。学生的表能力不足,从大部分学生文章中,连一个成语都找不到,加上一些学生字迹潦草,文章没有结构,这样现象是普遍的情况,直接导致高考得分不高。

2.学生看问题角度单一、思维不成熟、甚至偏激。很多学生一动笔不是写关于学习、学校的那些事情,就是编造那些所谓“感人”的话题。议论文空话、套话连篇,没有什么深度,阅卷的时候,让人直接觉得,这样的学生没有资格来评论某件事。

3.积累的少。写文章要想到倚马可待的程度,需要大量的积累,可是离高考这么近了,如何积累才行,我接下来给大家一些建议。但是一些人平时积累的途径单一,例如说现在很多学生动不动就把《感动中国》中的一些人物的例子搬到作文上,不管什么文章都能“套用”上,这样对你高考作文来说,应该没有什么好处,要么就是千篇一律,要么就是牵强附会。

4.逻辑性不强。很多学生写作文,写着写着连自己都不知道写什么,糊里糊涂,反正先把字数凑够再说,这样,可是阅卷老师不糊涂。你表达的观点一定要有逻辑性,围绕主旨。

5.上面所说的审题、立意等错误。

四、高考作文不提倡考前盲目的押题

很多家长在考前总是问我,有没有押2012年高考作文题。很多人在考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只要有风吹草动,就把目光聚集过去,下载一堆“宝典、秘籍”放到孩子们面前,这样不仅不能帮他们提高作文水平,相反干扰他们的学习,如果考场上作文与你预测的不一样,那么心态肯定受到影响。

对于我班上的学生来说,在教学中,我们给他们一把钥匙:遇到什么样的文章,都能写好。这才是关键所在,因为写作是一种能力,对于那些写作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你即使给他预测到作文题又能怎样?这里想起王安忆的话“心湖蓄满了,该从笔尖流出了”是的,心里没有话,没有功底,遇到什么样的作文,都是形式化的套用,大话、鬼话、空话、套话连篇,这样的作文,肯定拿不到高分。因此,我还是建议大家,不要听那些小道消息,在剩余的时间内,寻找到一把属于自己写作的钥匙,这样才能让你走得更远。

五、考前如何准备高考作文最合理?

2011年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只分成两块,一块是时事评论类、一块是哲理感悟类的。命题作文,基本上都是与“软文化”相关。因此说,要求学生感受要深、看问题要深、表

篇四:2014年上海市高考满分、优秀作文范文(共8篇)

201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范文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绝对的沙漠,相对的自由

孙慧敏

掬一捧灼人的黄沙,踏一方炙热的天地,生命中的瀚海阑干,便如此清晰而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无路可退,唯有穿越过去。而此时,一切便如卡夫卡在“自由意志三点式”中所写的,我们因为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而自由,却也因为必须穿越这片沙漠而不自由。

卢梭有言:人生而自由,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我们面对的,是绝对的边城荒漠、苦难挫折,我们拥有的,是相对的自由幸福、平等宁和。从这个意义上看,对渺小的人类而言,似乎一切的努力,终将尽付东流;一切的美好,也会难以为继,只剩下永恒的苦难在短暂的人世中穿透着摄人心魄的回音。

然而,作为一株"会思考的苇草",作为一个至少还享有选择如何穿越沙漠的自由与权力的个体,我不相信,不相信沙海面前的我们终将会在对自己”不敢从心所欲”的不信任中停下脚步,拒绝抗争;不相信巴尔扎克那“我粉碎一切障碍”的决心不足以令所谓“绝对”的沙漠有所动摇,更不相信小小的考验与劫难便会让所有人都成了经历牢狱之灾后的王尔德,让曾经“除了才华,我一无所有”的豪迈在颓废中消失殆尽。诚然,我们不能使绝对存在的人生沙漠凭空消失或易位,但至少,我们可以将相对的自由紧握在手,将真正的责任担负在肩,戴镣铐而舞,最困难,却也最美妙;履沙漠而行,最艰辛,却也最自由。

不可否认,“因为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而自由”听上去是在自欺欺人。早已因大漠风沙而口干舌燥,焦头烂额的人生旅行者怎么会因为可以在未知中探寻前程、享受不同程度的沙石侵袭而欣然坦然?但事实正是如此。当苦难与磨砺已成为人生的必修课,直面甚至是笑面它们往往比一味地逃避来得更有气度与力量,也就更有可能指引我们达到因心灵的释然洒脱而自由的境界。大漠之中,或许我们会同鸠摩罗什一样,凉州观日,竟成晨昏莫辨,望朱成紫,可我们亦能坦然于世:我们的目光,是向上的;态度,是昂扬的;心境,是高人一等的,如此,夫复何求?

人,活着,总不可能一路走在安逸之中,没有瀚海阑干作伴,没有堂皇凋零作叹,总会遇见的,是绝对的沙漠;我们,走着,终究是要寻求心灵的自由,扫除飞沙走石连天,涤荡浓云薄雾在胸,定会拥抱的,是相对的自由。

尽情舞蹈,纵使身着镣铐 王婉听

我们生下来就是要穿越沙漠的,作为所谓的“命运之注定”,我们足踝上那层抹不去的黄沙便是这一生注定要担负的镣铐,没有一个人可以永远站在绿洲的浓荫中逃避,因为这黄沙之旅便是人之一生。

或是烫人砂砾磨坏了足踵,或是水袋空瘪,食粮断尽,或是漫漫沙漠中无处可寻觅绿洲踪迹??这千百种生之苦难,我们没有选择的自由。正如罗蒙诺索夫无法拒绝在污泥中摸打滚爬的童年,正如曼德拉无法拒绝锌皮房里二十七年的逼仄,正如史铁生无法拒绝在“最狂妄的年纪”遭遇病魔,不幸也罢,不公也罢,这副镣铐是每个人都无法拒绝的“礼物”。

于是有的人因这被剥夺的自由而垂下了头颅:海子把年轻的生命了却成了铁轨上一个潦草的惊叹号,王尔德把满腹的才华埋葬在了无望的牢狱之中,文森特淌血的残耳与绝望的枪声让世人叹惋??他们把死亡与放弃当作了与命运决裂的方式,却不知这等与镣铐拼个鱼死网破是何等愚蠢软弱的选择——他们投身的并非超脱沙漠的自由,而是黑暗无边的束缚。

于是又有人选择错了“穿越沙漠”的方式:强权的压迫是高尔基痛恨又畏惧的“沙漠”,古拉格集中营赤裸的现实如此残酷,却被蒙上纱幕涂上粉脂——这等求全自保的方式只会让“沙漠”吞噬心田,再无逃生的可能。诚然,方式和道路的选择是我们的权力,但违背正义和心灵的步履又是何等沉重?这样的人生,又怎能舞出人生的风采,灵魂的高度?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这句话的确铿锵,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带着镣铐跳舞”,尽情舞出生命的绿洲。看啊!那些负轭之人舞起来了!罗蒙诺索夫的全俄首所大学,曼德拉的崭新南非,史铁生的地坛??命运的把戏化作了坚忍、勇敢以及乐观者足下的泥丸,生活的限制囚禁不住茫茫大漠蓬勃生长的绿意。这世上总有什么是可以被选择的,既然生与死,顺与逆的自由被无常所剥夺,那就踏着沉重的镣铐起舞,这是你的自由,更是你对生命的不辜负与义务!

尽情舞蹈吧!纵使身着镣铐。就算你没有了拒绝沙漠的自由,没有了回避灾祸的权利,没有了鲜花,绿荫与清风供以选择,你也照样可以用不停歇的舞姿征服黄沙,用不知苦的足板踏平荆棘。至少,你还可以选择面带微笑,心怀感激。

唯有此,你才能打破生命的限制,舞出不凡的天地!

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

孙贺

“人生而自由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发人深省的哲理。是的,我们拥有许多自由的权利,但是却又注定逃脱不了命运的枷锁。正如我们可以选择穿过沙漠的方式,却无法逃避穿越沙漠的宿命。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既然我们无法对抗不可抗力,无法避免死亡这一终究会到来的归宿,我们为什么还要乐此不疲地在人生的沙漠奔波?

是的,尽管我们知道自己的归途,尽管我们要戴着镣铐去不断地穿越人生的困境,我们还是会在有限的自由中享受生命,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舞出最动人的精彩!

是的,我们也知道我们的脆弱——我们无法像雄鹰一样翱翔天际,我们也无法像鱼儿一样横绝江河。可是,就是拖着这充满着种种限制的血肉之躯,我们人类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在生命的镣铐里,化不可能为可能,我们造出了飞机潜艇,我们上天入海??命运可以禁锢我们的躯体,却禁锢不了我们灵魂和梦想的自由! 戴着镣铐跳舞,是一种坦然,一种智慧。难以忘记史铁生在地坛对生命的感悟:“上天看似无情地夺去了我的双腿,实际上他给了我更多的机会来体味生活。”史铁生的双腿被禁锢了,但是他的心灵是自由的,他还拥有生命,还可以享受生命的一分一秒,他还可以用笔和纸记录下自己的思索去填充自己学识和灵魂的高度。看起来,他无法再去跋山涉水,可是他的灵魂却比我们常人走得更远,他用最完美的方式穿越了这人生中最干涸的沙漠——尽管这沙漠他不愿意遇到。 戴着镣铐跳舞,是一种超脱,一种境界。难以忘记曼德拉在走出罗本岛的时候发出的感慨:“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的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曼德拉应该是一个能够打开自己心灵枷锁的人,他用自己的隐忍和悲悯情怀,在穿越人生的沙漠后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在生命的镣铐里跳舞,那么,即使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我们也依然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已经拥有最珍贵的自由与价值。

所以,不要埋怨上帝禁锢了你什么,要全心全意地生活,做最精彩的自己,过无悔的人生!

在束缚中寻找自由

李瑞

上帝创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

——卢梭

人生如沙漠之旅,旅程和目的地已被设定,这是所有人都拥有的束缚;但旅程的道路与方式因人而异,这是每个人不同的自由。束缚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绝对的,但之所以感到自由的多寡不同,则源于对束缚挣脱的程度差异——自由是挣脱束缚中努力而来的结果。

“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安迪正像是那只自由的鸟,即使身陷囹圄之苦,但内心却从未放弃对自由的憧憬与向往。肖申克监狱的围墙高大如山,却挡不住一个清白之人向往自由的心。一个几百年才能挖通的隧道在安迪十四年的不懈努力下超额完成。自由属于安迪,属于每一个在束缚中挣扎拼搏的勇敢之人。他们都是自由之鸟,生来属于无边无际的苍穹。

束缚不一定有形,无形的束缚也时常存在。而无形束缚更可怕的是,它看不见摸不着,当事人经常是沉浸在束缚的“温柔怀抱”中,却丝毫未觉自己已身陷泥潭,并越陷越深。无形的束缚于李开复来说就是当下生活的优越;于季羡林来说是三顶“桂冠”的褒奖;于约翰·列侬来说则是对于生活的疲于奔命。但我看见了被束缚的他们身上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李开复“从心选择”,放弃现有优越条件为了理想毅然前进;季羡林洗清泡沫,还自己一个自由身;列侬停下飞快的脚步,等待着灵魂的回归,不拘于世俗。为了自由,他们勇敢地在束缚中寻

找,不论天寒地冻,路远马亡,只要寻找就义无反顾,自由女神也在他们的正前方微笑招手。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束缚的突破并非打破一切都障碍,自由的前提是尊重束缚,尊重这个充满规律的世界。正如芮成钢所言:“每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都背负着一堆‘纸枷锁’,其实它们一挣就开,但一辈子都不敢挣开,因为后果太严重。”正如我们的法律、道德律,如果这些束缚被冲破,世界将无法想象,规律将不复存在,更别说自由的实现了。因此,在绝对的束缚中寻找相对的自由,才是快乐之道。

自由与束缚,一株并蒂莲

刘汉卿

一株并蒂莲,结着两个莲子,它们连在一起。在你剥莲子时,你不可能将它们一一分开,所以你只能同时剥,自由与束缚就像这样,彼此无法分离。可是,当今的人们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只追求自由,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于是,李天一陨落了,周正龙被抓了,宁财神凋零了。而这一切只是因为他们忽视了与自由并蒂而立的束缚。

“人生而自由,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卢梭如是说。自由是束缚的保障,束缚是自由的前提。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但你必须穿越它;在道路和方式的选择上你自由的,但倘若没有这片沙漠,没有必须穿越沙漠的要求,又何谈选择的自由呢?同样的,如果一点自由也没有,却有一堆的束缚,那么人和奴隶有何区别?正因为如此,自由才保护了束缚,否则史书上翻身农奴把歌唱的画面又怎会出现?自由与束缚是两种调味剂,必须调和均匀才有香甜的味道——自由与束缚是一株并蒂莲,只有携手而立才有锦簇的花朵。

“所有的伟大都是从艰苦中脱颖而出的。”爱默生如是说。要善待你周围的束缚,感谢你周围的束缚,因为正是你的束缚才让你不断成长。当林书豪精湛的球技被肤色束缚时,当他的强大的灵魂被瘦弱的身躯束缚时,当他的雄心被谦逊的外表束缚时,当他的球风被大家误解时;他也有选择的自由,他可以退出NBA,也可以在NBA继续跑他的龙套,当然还有在NBA打出真实的自己。是的,束缚给予他自由,他就用这样书写传奇。别人的束缚是一种变相的激励,只是看你是否伟大,是否能从束缚中脱颖而出。在这株并蒂莲中,只有越多的爱,才有越多的束缚;只有越深的束缚,才有越美妙的自由。

选择是自由的,因此要慎重地选择。同样身陷囚牢,王尔德选择郁郁终生,因此他的才华消逝在黑暗的牢房;陀思妥耶夫斯基选择重生,因此有了旷世神作《罪与罚》。二战前夕,面对经济危机,美国选择新政,而德日选择燃起战争之火,于是,德日至今面临罪恶的审判。现在,同样面对侵略这一事实,德国努力洗刷,而日本极力美化,于是德国赢得世人的尊重,而日本却遭人咒骂和谴责。选择是自由的,但我们要给它定一个束缚,这样选择才不会失衡,自由才得到保证,并蒂莲才会中通外直。

当你追求自由时,善待周围的束缚;当你被束缚时,慎重地行使自由。唯有此,这株并蒂莲才会常开不败。

享受不自由的自由

陈圣洁

人在出生之前有些事便已注定,无从改变,无法抗拒,却又不得不往前走,因此人不是自由的。然而人又是自由的,尽管要穿越沙漠是强制的,但是穿越沙漠的方式、姿态和过程却是可以选择的,人生价值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体现——只有享受“不自由”的自由,才能领会生活乃至生命的意义。

乔布斯说过:“你将会死去。”是的,死亡是每个人的终点,也是每个人命中注定的事,无论如何长寿的人都逃不过这宿命,惟其如此,生命也因此变得珍贵。可是,这也使那些畏惧死亡的人开始畏惧前行,就像他们说的:“每过一天,就是离死亡近一步。”然而人生就像那片必经的沙漠,不论你是否愿意,都必须要穿越,哪怕终点是死亡。所以,与其畏手畏脚,惧怕那个终会到来的一天,不如像史铁生一样,将死亡看做一个终会到来的“节日”,以一种乐观快乐的心情享受这个充满限定的人生。

卢梭曾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诚然,人生充满了限定,充满了不可挣脱的枷锁,就像大自然一样,人生也定有它自己的规律和原则,有些向往“自由”的人企图去挣脱束缚,结果又如何呢?追求到的自由变成了更多的不自由。那么,难道我们一定要在束缚中压抑地过完一生吗?当然不是。尽管我们不能逃离人生本质的束缚,但是我们可以享受这不能自由中的自由,做一个带着镣铐跳舞的舞者。就像约翰·康缇斯一样,人生于他充满了束缚与不自由,诊断当天就被医生判了“死刑”的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哪怕人生给他安上枷锁,带上镣铐,他也能在心灵上翩翩起舞,用心灵去享受这个看似不自由的人生。

的确,人生的不自由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以改变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但就像你可以选择种方式穿越沙漠一样,你也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度过人生。在我看来,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去享受,享受这个不自由的人生,享受不自由中的自由。 鸟飞得再高也飞不出天空,鱼游得再快也游不出大海。万物生活在不自由中却又活得自由自在,就像人生一样,享受不自由的自由便不会感觉自己活在束缚中。

戴着镣铐跳舞

谢雨欣

人生如一次在茫茫大漠的旅行,你可以自由选择穿越沙漠的方式,但你必须穿越沙漠。人生亦如一场在囚室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