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巧用连环画,提升中段神话学习的自主性 (2000字)

神话故事2018-09-09 11:45书业网

巧用“连环画”,提升(中段)神话学习的自主性 内容摘要:神话是一种特殊的题材,是几千年前留下来的非物质瑰宝,它对于中段儿童具有“童真、神奇、真实”三大特性。“连环画”的合理应用将大大提升中段学生神话学习的自主性。因此,“连环画”作为学习神话的辅助手段,开展前应“找准切入口”宁缺毋滥,开展过程中应“把握好度量衡”积极有效,开展后应“亮相展示台”共享成果。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有趣。 关键词语: 神话 中段儿童 连环画 巧用

一、 有感于一堂公开课

上个学期,我听了一堂学区公开课《女娲补天》,听课过程中萌生了新的教学想法,并回校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发现不同的教学设计带来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课文节选:

教材编排意图:《女娲补天》是小学第六册第八单元中的一课,这一单元中的内容都是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这课要求同学们了解什么是神话,体会神话学习的特殊性与趣味性,领悟女娲为了造福人类而甘于牺牲自己的精神。以上第四段的教学目的主要有:1、感情朗读文本,感受女娲为人民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查找女娲炼石补天的一系列动作,依据这些动词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并复述炼石补天的经过。

教学片断1(公开课节选):

1、自由朗读文本,圈出女娲炼石补天的动词

(圈完后,小组内交流补充)

2、投影反馈

(将动词标注红色:找齐 挖 放 冶炼 装 端 对准 泼 补好)

3、师问:从这些动词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女娲很能干,能把天补好

生2:女娲不怕苦,不怕累

生3:女娲很勇敢,坚持把窟窿补好

??

4、师:刚才很多同学提到女娲不怕苦很勇敢,除了这些动词可以看出来,还能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生:炼了五天五夜

师追问:这是怎样的五天五夜,女娲遇到了什么困难?想象一下

生1:五彩石太难融化了,女娲的神力都快用尽了,神火也快熄灭了,可是女娲咬咬牙,坚持下来

生2:女娲太想睡觉了,他想了很多办法不让自己睡着

生3:??

5、多媒体出示要求补白的文本,让学生脱离文本,将动词补进去

(学生开始依依呀呀大声尝试)

6、多媒体中只出示动词,让学生尝试复述女娲炼石补天的经过

(同桌之间互听,互补充,请两位学生在全班展示)

效果描述:

乍一看,这堂公开课准备得很充实很有效,几乎很成功地完成了这篇课文这一段的教学目标。朗读,感悟,想象,复述,人文性达成得中规中矩;圈动词,补白复述,工具性达成得稳中有变。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效结合,这是许多听课老师对这堂课的评价。我想这也是中国式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模式吧,即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达成目标。但是,我很想问问这些孩子:这样的神话有趣吗?这样的神话和一篇说明文有什么区别?神话教学失去了神话的趣味,还能称之为成功吗?

教学片断2(自我尝试):

1、自由读第四段,想一想:如果女娲的一个动作就是一幅图,你觉得该画几幅比较完整呢?(用意在于让学生找找女娲炼石补天的动作)

圈下相关动词:找齐 挖 放 冶炼 装 端 对准 泼 补好

2、学生反馈:需要九幅图。

3、老师示范完成第一张画:在白纸上画上五彩石找齐的简笔画。

4、选择学生上台完成其他八幅画,并合作修改

5、选择第四张画,冶炼五彩石。问学生:老师总觉得冶炼五彩石用一张画来表示太简单了,你们觉得呢?

生1:女娲炼了五天五夜,我觉得要画上五张才好。

师:五张一模一样的吗?

生2:我要把女娲炼石时遇到的许许多多的困难画进去

生3:天上在喷火,肯定会喷到女娲身上,他不怕痛继续炼石,这个就可以画进去

生4:女娲想睡觉的时候,他怎么不让自己睡着呢?

??(每个学生一起动作制作炼石的连环画,可以选画两三张,能干的可以连画五张,并讲讲画中的故事)

6、从这些文字里,从这十几张连环画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女娲为人民做了这么多,是世界大功臣

生2:女娲炼石补天遇到了那么多困难,但是他都坚持下来,我觉得他是个永不放弃的人,很勇敢。

生3:女娲很神奇很伟大,就像一个大神仙,真想亲眼见一见她长什么样。

7、打乱这些连环画,请学生把它们按顺序整理好。

8、根据这些连环画,每位同学在四人小组内尝试着讲讲女娲炼石补天的经过。选择一位代表上台复述。

9、观众点评,选出最棒“小画家”,“讲故事达人”,颁奖。

效果描述:

虽然在教学时间上比公开课教学多了一倍,而且极度考验教师的绘画技巧,可是孩子们学得很开心,很有意义。这看似普通的连环画,其粗糙程度也许不了解文本的人还不能一眼看个明白,但是孩子们能从连环画中去抓住文本的概要,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能为复述做好铺垫,更重要的是能让童心未泯的孩子们爱上神话教学,爱上语文。

二、 思考与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2013新版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

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在践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仍旧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问题的引导作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当然这在具体的某一类的阅读教学中不失为一种快捷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是把这样的模式放在神话教学中,尤其是中段孩子的神话教学中,显然是不合适的。淡化了孩子对于神话这一古老文化的好奇心,扼杀了孩子对于继续学习神话的主动性,其实质就是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是一种功利性的表现。由此让我对提升中段学生学习神话的自主性有了一些思考:

1、一种共识:神话是儿童的神话

虽然中段的孩子在年龄上较一二年级大了一两岁,但心智依旧是儿童的心智,单纯可爱,易受外在事物的影响。儿童在读神话,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存活于个体生命中的潜意识被激活。神话的目的性和规律性暗合了儿童成长的需要。教学中应顺应童心,让儿童享受神话的神奇。学习《女娲补天》,就要让孩子感受当时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痛苦,感受女娲祈雨造船的神奇,感受女娲为了修补天空那个大窟窿所经历的千辛万苦。连环画的使用就是让神话更贴近儿童生活,用一种更直观的方式让儿童将文本与想象链接在一起。儿童是真实地生活在神话之中的,这种神话是内在的,是属于儿童本身的神话。因为神话是儿童的神话,儿童也是神话的儿童。

2、一段过程:神话是神奇的经历

教学中,顺应童心,教师和学生一起经历神奇,获取一种神奇的神话体验。在读书过程中让学生寻找自己感到神奇的地方,交流体验,让孩子的心灵找到归依。只有学生内心的需要,才是最的效的,教师要引导孩子从内心出发,发展出真正的语文素养。神话让学生提供了梦想的众多形式,在儿童的世界里,这个世界的万物也都和他一样,是具有生命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心中故事的各种角色。教学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将儿童的角色扮演由内向外展现出来,再现神话真实情境。自制连环画,既克服了人数参与的局限性;又打消了一部分孩子的害羞心理,还能让神话教学延伸到课外,成为一种拓展。画的过程就是经历神奇的过程,重点在于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其中。这样的神话教学让课堂充满神奇的诱

惑,让想象展开翅膀,让创造得到延展,让灵性在神话的世界、在儿童的心里、在儿童的语言里张扬,让儿童在自由的环境中发展他的能量。

3、一项原则:神话是真实的存在

神话,对于孩子是真实的。这是神话类文体教学的最根本的原则之一,不尊重这样的原则,神话教学的意义便荡然无存。试问:如果每个孩子都带着“这是假的,太夸张了”诸如此类的想法来学习《女娲补天》,那么学习有何意义?人类的苦难是假的,女娲炼石补天的艰辛是假的,怎么来感受女娲的那份坚持与勇敢?怎么来挖掘神话中的那股精神与力量?就算是孩子为了顺应老师的教学思路得出了我们需要的答案,那也是肤浅的,外在的,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感悟而感悟,没有丝毫意义。所有经典的神话都为人提供了一个心灵的住所,其核心在于要认识自己,寻找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课堂上人的体验与感受,通过心理力量变成类似实体的东西,这就是学生个体的神话。这是神话教学的最大意义所在。连环画让学生通过想象去还原远古时代的场景,让一幅幅并不清晰明朗的画面逐渐丰满清晰,让孩子始终坚信神话的真实与美好,辅助文本让课堂泛起人性的光辉。和儿童一起去诠释与解读,不走同一模式,从独特的视角看待神话这个特殊文学,语文课堂才不会千篇一律,令人乏味。

三、对策与实践

神话故事也属于故事类文本,故事类课文在小学各年段呈现出由易到难的梯度变化。一二年级主要以活泼而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为主;到了中段开始引入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童话故事逐步减少并主要以科学童话的形式出现;到了高年级则在神话、寓言故事的基础上引入了成语、民间故事,培植文化底蕴,同时还引入了记事散文、小小说等叙事类文章,为初中散文和小说的阅读作铺垫,打基础。作为低高段的衔接点,中段的神话故事教学尤其需要执教者的深思熟虑,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曾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才是真理。”学生只有在具体的画面之中,丰富的情感被激发才会有表达的强烈欲望,进而在无拘无束的学习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让连环画进驻神话学习的实践中,怎样把握语文课的语文味,不偏离不过度,让连环画真正起到辅助中段神话教学的作用,是笔者也是执教者需要彻底思考的话题。

(一)找准切入点,巧用连环画

《新课标》要求中段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连环画的使用,就是帮助学生复述大意,从具体的画面中去交流自己的感受。但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应用于神话教学,连环画教学首先就要紧扣文本。什么样的神话文本适合使用,什么样的时机适合使用,什么样的教学状态适合使用,做精不做烂,它是学生理解文意的辅助手段,绝不是为猎奇、追求感官刺激所搞的花花肠子。所以找准切入点,让连环画进入得更合理更自然。这个“点”或一词,或一句,或一段;或文题,或开篇,或总结,或承上启下。找准以上切入点,通过精心设计,突破一点,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从而对文本留下完整的印象。

1、巧应意图,珠联璧合

每一篇神话都有具体的意图,《盘古开天地》是三上唯一一则神话故事,主要意图就是让学生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积累故事中优美的词组;《夸父追日》作为略读课文,主要让学生弄清楚讲了一件什么事及故事带给自己的想法;《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在四下引用,较之三年级文本更深入些,让学生通过具体语言体会人物内心变化,感悟主人公的精神力量。而《女娲补天》的教学意图主要是1、知道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能复述"补天"的过程。2、能体会女娲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的精神,并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产生爱好。教学重点就是: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采用连环画的形式来教学《女娲补天》的第四段,即完成了让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有助于复述,又让学生体会到女娲爱民如子的精神,还让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产生爱好,目标突出,重点突破,珠联璧合,何乐而不为?所以弄清楚文本的意图是连环画使用是否成功的关键。

2、巧对时机,水到渠成

适合的文本需要适合的时机,时机未成熟就先进行连环画教学,显然不会成功。进行连环画教学前需要学生熟读文本,理解文本,才能表达文本。

《女娲补天》在绘画前,我做了许多铺垫:自由读,意在了解文本,自由读、学生展示读、同桌互读,都是让学生能明白女娲做了一件什么事;分图,重在分

解女娲一系列动作,圈出动词细化文本,让学生从细处了解这件事是如何开展的;想象,意在扩充,五天五夜女娲如何克服困难炼石成水,让学生自己试着把人物变得丰满。有了以上三步铺垫,学生绘画的时机也就水到渠成了。因为是第一次尝试,所以我还师范了一幅,请几位较能干的孩子上台来绘画剩余的八幅,只有想象五天五夜的环节让学生自由发挥。如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渗透连环画这一环节,学生驾驭起来可能更加得心应手。

3、巧激生心,跃跃欲试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在进行自主的连环画制作前,我采用了让个别学生先上台画一画的形式,学生个个举手踊跃,都想尝新鲜,学生参与绘画的积极性已经被带动起来。画完后我还把他们的作品稍作简单修改张贴于黑板上,齐刷刷九张,效果非常震撼,在台下孩子们一片赞许声中,上台绘画的学生立马找到了绘画的成功感,班里每个孩子的参与热情就瞬间激发了。所以,当我要求他们画下那五天五夜的情景,孩子们二话不说就开始动笔,比想象作文开始前的那种咬牙切齿完全相反。

(二)把握度量衡,巧用连环画

《新课标》提倡的“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其目的即在于将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密切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密切语文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从而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用美术来服务于语文,让语文学习锦上添花,是新时代语文的特色。神话题材的独特性及其课堂教学时间的局限性,要求我们在选择连环画这一手段时,非常有必要地考虑清楚他的“度”“量”“衡”,才能将短暂的40分钟教学时间有的放矢地收缩与延展。“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何以使连环画的使用,即不是勿达目的缺乏火候,,也不是失之偏颇的过犹不及,而是达到巧夺天工呢?

1、渗透时间观念,把握“度”

从时间上把握“度”其实就是一个效率问题。一节课40分钟,据教育界专家研究分析一个中段孩子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让她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她的潜力。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式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连环画作为美术形式的辅助手段,在神话教学中更应把握好它使用的时间。如果为了把时间花在研读文本上,最后只草草亮相,那么它只能成为点缀,起不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如果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满堂都是绘画,那固然已经失去了语文的味道。

因此,在进行《女娲补天》教学时,我也在备课时早早做了分配。把文本分析诸如“朗读、圈找动词,想象,文本分析”等内容较难、枯燥抽象的,又是文本重点部分,集中在这关键的20分钟之内,当然问题要精简,才能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剩余的20分钟时间,就可以进行连环画教学,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轻松有趣,孩子们可以在放松的状态下快节奏进行。当然,这样的安排是比较集中的。我也将重难点打散,让孩子在“一张一弛,又一张一弛”中,劳逸结合,收获成功的喜悦。

2、内化文本精髓,把握“量”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始终要把解读文本的能力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谈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曾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我觉得教师自身会解读文本只是前提,关键还要教会孩子如何解读,如何内化文本精髓。

一则则神话故事都是从古流传至今的瑰宝,老百姓口口相传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加工润色,其故事本身就值得孩子去学习与感悟。刨去问答式的研究文本,连环画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复述神话,在原有的基础上还能加工故事内容。连环画的“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越细越好,越精美越好,始终要弄清楚这不是语文课;他的标准在于:学生借助这一幅幅连环画,是否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是否完整有条理,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加工。

例如:以下片段就是本班学生卓凡在学完《女娲补天》后依据连环画所做的复述:

五彩石终于找齐了。女娲先在地上挖了个圆园的大坑,小心翼翼地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女娲一直坐在圆坑边守护着五彩石,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到了第四天女娲实在困极了,怎么办呢?她捡起边上的木棍撑住了自己的眼皮,努力让自己不睡着。就这样一直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总算化成了水。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天边突然发出万道金光,大窟窿补好了,女娲多激动呀。(不管他的连环画是否出彩,我依然觉得他表现很成功,我可以想象得到他一定在某一幅画中画了一个双眼撑着柴棍的女娲,他已经把女娲的形象深入内心,才得以表述得如此精彩。)

3、协调组合方式,把握“衡”

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在一个班里,弱势群体一定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但作为教师一定要坚信这朵花儿也有他绽放时刻的美丽。用平常心对待弱势群体,用独特的方法巧妙地淡化弱势群体,这就是我们一些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在连环画操作前,我早早地给学生分了组,绘画能力、分析能力强的学生与较弱的学生穿插组合,当然也尊重学生的意愿进行细微的调整,新的小组学习模式就产生了。孩子们很惊讶,为什么我的座位调整了,我神秘地表示:因为我们将要学习神话了。在连环画创意过程中,我请组长分好工,合作完成,并互相修改,孩子们相处得很和谐,效果出奇的好。

把握好一种平衡,让优秀的孩子学会帮助别人,让弱势的孩子学会模仿别人,是语文课堂较之于文本学习之外的另一种成功。

(三)亮相展示台,巧用连环画

在笔者眼中,展示台既是固定展示作品的一个版面,也可以是不限地点可以流动的舞台。亮相展示台其实就是一次活动反馈。课堂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彩的课堂反馈能蜜一般的粘住学生,磁一般的吸引学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在潜能。它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调味剂、催化剂和兴奋剂。促进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对实际性目标的完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连环画的使用,如果没有展示台的反馈,就等于只是学生自己的自得其乐,无法共享。

缺少了评价与激励,久而久之参与的面就窄了,参与的热情就低了,所以小小的展示台既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也是衡量我们教师教学成果的一把标尺,亦是维系下一次活动的纽带。

1、形式多样

连环画绘制好后,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在展示台展示。形式的多样性更能引起学生对文本研读的兴趣。(1)将连环画整理好,选出优秀的小组作品张贴在展示台中。(2)张贴于黑板上或投放在投影前,让小作者上台讲一讲画面背后的故事。(3)依托连环画在展示台上演一演,过一把女娲的瘾。(4)将连环画改变成课本剧,在校园故事角中演出??

丰富的展示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令在场的观众为他感动,为他喝彩,为他骄傲。复述故事情绪高昂、富有感情;墙面张贴丰富文化,宣染气氛;课本剧的表演情真意切,身临其境;介绍自己的书画作品,也是饱含深情,娓娓述来。这样丰富的表达,让连环画不只是连环画,成了神话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参与广泛

每次上台展示,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优秀、口才好、交际能力好的几个学生,对弱势群体我们同样也要充分地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只要他们准备充分,积极要求参加,我们就要鼓励他们,安排他们上台展示与交流。弱势群体的作品虽然不是最好的,只要他们努力去做了,我们也要张贴出来,以鼓励他们,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

其次是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例如连环画的制作是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需要每个同学的参与,展示时也需要整个小组上台一起展示,方能达到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从小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3、评价及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学习的快乐,唤醒蕴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就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学习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别让这份成功的喜悦来的太晚,评价一定要及时有效,才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当我上完《女娲补天》这一课时,连环画的展示也已经结束,我趁着课堂的

末梢,请学生评选出最佳连环画,并当着所有学生的面将画作郑重其事地张贴到墙壁的展示栏中,其余学生的眼中立刻流露出羡慕的眼神。紧接着,我又评选故事大王,请学生做评委,说出选他的理由,得票多者胜任之,颁发了小小的奖品。这样两步下来,学生对于下一次学习神话或者运用连环画会更用心,更富有主动性。

四、总结与感悟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育界的至理名言。同样的,采用连环画的形式来学习神话故事,是为了日后能脱离图片,仅凭文字就能深入的解读。中段学生处在学习语文的转折阶段,学会解读文本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中段学生又处在叛逆的前沿,如何让孩子自主有兴趣地学习语文,是一线老师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使用一点小小的技巧,希望能助孩子快乐学习。

五、主要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012最新修订版

《小学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 老百姓在线

《浅谈教师如何巧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展示台”》 陈夏兰(博客) 《神话故事教学谈》 丹阳教育网

《神话故事怎样教》 凤凰语文论坛

《教育学原理》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成有信主编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