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2016江苏苏州中考作文及文章点评

中考作文2018-03-28 03:29书业网

篇一:2016年中考语文优秀作文及点评

2016年宜昌市中考语文优秀作文及点评

【真题再现】

“和、静、怡、真”四个字,不仅是中国茶道精神的四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应该是当今社会和谐的愿景,人们言语行为的规范。请你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人生感悟为素材,从这四个字中任选一个字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①文题中必须含有你所选定的字。如:《家和万事兴》《一个宁静的午后》《心..旷神怡的小木屋》《人间自有真情在》等。(以上四题不得选用) ..

②行文符合自选文体的一般特征。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1、粥之真味

轻启碗盖,一股白气扑面涌出,浓郁的米香弥漫满室。奶奶用木勺盛起一碗粥,送入口中,浓稠的米粥滑过唇齿,无味胜有味,清淡浓郁。那是我尝过最清淡的滋味,亦品出最有味道的人生,此乃粥之真味矣。

夕阳渐落,日近黄昏,黄晖的光撒在奶奶如雪发丝上,如嵌金边。我蹲坐在奶奶身边,看她为我挑米熬粥。她干枯龟裂的手捧起一堆堆米,细小如流沙从她指缝中滑出,幼白滑嫩的米摩挲过她如土地般深黄的宽大手掌,更显白皙。 奶奶埋着头,白花的头发在风中颤抖。她粗大的手指挑出一颗颗晶莹剔透,饱满圆润的米,放入洁白如瓷的碗中,如珠玑滚盘,落底有声。看她优哉游哉,不紧不慢的挑米,我有些急了:“是米就行,干嘛这么费劲。”

奶奶缓缓抬起了头,深邃的瞳眸闪过一丝睿智:”米是粥的底料,底料不扎实,哪怕经过再繁杂的工艺,也掩盖不了其劣质的根本。“语气淡淡的,似说粥又非说粥,滑过心间,留下厚重的香。

清水滑洗过米粒,使其更加通透明亮。奶奶淘洗着米,清洗水时不时溅起,如珠屑,如碎玉,湿了奶奶的衣襟,她却一脸享受。用手背抹去额顶的水珠,眼角皱纹笑得眯起来,如两朵绽开的花,灿烂耀眼。

细碎的阳光撒下来,奶奶沧桑的眸底闪烁着光芒,一脸清澄透彻。她把淘洗好的米放入陶泥罐中,盖上罐盖。汤用瓷器,粥用陶泥。奶奶煮粥素来用陶泥罐,她说:“米本从泥生,自从泥中熟,忘根不忘本,才是佳上品。“摇着蒲扇旺炉火,溢出的米香与蒲香交织在一起,如梦如幻。

粥熬好了,熄了文火,舀上一碗,晶莹饱满的米粒拥簇一起,散发浓郁的米香。喝一口,味极清淡纯粹,似无味,又似包容百味,夹着奶奶意味深长的话语,留香唇齿,久久不散。

奶奶去世后,我也曾如法炮制,却总觉得缺些什么。现在想来,怕是只得工艺三分,却差岁月七分,情一帖,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各一味,熬得一生清清淡淡,此为粥之真味,亦为人生之真味!

韩煦老师点评:

本文的过人之处是其深刻细腻的细节描写,勾勒出一位睿智慈祥的奶奶的形象。开篇“无味胜有味,是最有味道的人生”统领全文。“底料不扎实,哪怕经过再繁杂的工艺,也掩盖不了其劣质的根本”“本质恶劣,再好的包装也是徒劳”“忘根不忘本”,这些蕴含在熬粥的过程中的悠悠话语道出了文章的主旨:清淡的是粥,浓郁的却是人生中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背后的岁月静好、质朴纯粹。人生亦是如此,经历风霜后,依旧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文章以自己熬粥却不得真味收束,既表现了我对奶奶的思念,又表明了我理解了奶奶的用心,可谓匠心独具。

2、笔墨丹青静泛开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摇一把纸扇独自凭栏,让笔墨丹青在时光中静泛开来。

正是周末在家,书房的小桌上赫然静躺着一长形木盒,带着古朴的青黑色,有美丽的回形花纹,不禁打开,里面放着一把纸扇,两旁收裱的木条上刻着三国名臣诸葛孔明的肖像,栩栩如生。轻轻地展开扇面,一页一页雪白的褶皱像清明的水波泛起涟漪,又像是神话中雪女的裙裾,在梨花中飞扬。纸扇的妙处便在于此了,她总是一点点地吐出芳馨,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风姿神韵,让执扇的人不由与她一起放慢脚步,静下心灵,去接受临面而来的庄严的洗礼。

静静地将纸扇展开,心才能变得清明,眼眸才足够纯洁去欣赏扇中天地,墨中静意。

映入眼帘的是诸葛亮的《诫子书》,翻将过来,只见雪白淡雅的扇面只有四个大字“宁静致远”,显得苍劲而挺拔。窗外雨声仿佛正随着落花的飘零散入泥土,随着轻灵的蒲公英弥散到远方……我的心只被深深地吸入这字中,飞扬回转的笔势凌厉而洒脱,像是要飞出的梦蝴蝶的翅膀,却又不见一丝游离散乱之态,紧紧与字身相连。闭上眼,心上的尘埃仿佛在静静沉淀,在这静默的时刻里,我闻到了那字间散发出的羊毫之味,带着天空的辽阔和草原的豪迈,我仿佛看见了李白天马行空的潇洒放歌,看见了陶公篱下赏菊的闲情逸致,看见了范仲淹忧民忧国之思……

望着那飞扬的大字,我拿出了那封存已久的笔墨纸砚,取一牒青墨,让时光在诗情画意之中静静流淌。

摇曳一把纸扇,能把清风送进怀里,能让衣袖不再拘束,能让尘落在喧嚣尘

世的心静默下来,去重温一把名士风流,尤为潇洒。

都说心静如止水,方为尘世仙人。闲拈一把纸扇,让心在笔墨丹青之下,清浅如初。

田翠国老师点评:

本文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点亮阅卷老师的眼睛,得益于小作者绝妙的细节描写能力和纵深展现主题的能力。

考生在作文第二段便展开了大量的细

节描写,如小桌上的木盒是“长形的”、“静躺着的”、“带着古朴的青黑色”、“有美丽的回形花纹”;诸葛孔明的肖像是“栩栩如生”的等等,展现了纸扇所呈现出来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也不知不觉地将阅卷老师的心带进了纸扇所氤氲出的“静”的境界。

本文所表现出来的“静”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多层次的“静”。有朴拙之“静”、清凉之“静”、人生之“静”,还有关于“静”的联想与顿悟。在紧张的中考考场上,小作者浑洒自如,由物及人、由人及己,主题的挖掘深刻,实在是了不起!

3、静处山林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远离喧嚣,静处山林,享世间之宁静。

——题记

回到了故园,那片心中最纯净的土地。刚刚踏上这片土地,朴实,秀美,自然的感觉涌入全身。回到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忘记了一身的疲倦,在这山林之中可还原最真的自我。

独坐竹海,洗尽铅华。

葱郁的竹海是神圣的净土。满城飞花,醉舞红尘,竹静处于山林, 不失清俊风骨。我坐在一株竹下,仰望它的身姿,笔直端庄,感受它的君子风度,浩然正气。它从遥远的魏晋飘来,带着清风处在这山林之间,增了一伤神韵,添了一份灵气,处于其间的我洗涤了灵魂,闭上眼,嗅着清香,感受自然,污秽尽落,只留纯净灵魂。

静望田间,感受乡醇。

人未变,物依旧,我像儿时坐在田垄上,口中含着一根茅草,望着田间的人,互帮互助,其乐融融,他们的脸上总挂着笑容。这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闲适生活除了五柳先生也只有他们可以理解吧,透过他们我看见了一颗颗不经雕刻的纯朴之心,我的心也在这浓浓乡醇中变的宁静,纯真。

清风鸣蝉,书香弥漫。

在山林之中,褪去了“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紧张生活,捧一本书随处而坐,有了山中灵气的熏染,似乎更能融入手中的文字。有清风伴舞,有百鸟齐鸣。蝉

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在这种闲适,有情致的环境下读圣贤卷,更能体会他们的高尚情操,他们的闲情逸致,他们的君子风度。每每夜幕降临,皎洁的月光拂在身上,照在书上,只有轻轻虫呤作伴果真是一窗明月半床书,畅想晴耕又雨读。

静处山林,林中有景,景中有情,情中有真,美!妙!

静之心,人皆有之,林中之人之物不失矣,天地之大唯有远离红尘,静处山林才感人间至纯。

——后记

景书芳老师点评:

最感慨于小作者干净清亮的语言,山中清泉般,缓缓淌入心田,似乎就在一刻间,阅读者的心灵也得以澄净安稳了。其次是文章排比成段的结构形式,“独坐竹海,洗尽铅华”、“静望田间,感受乡醇”、“清风鸣蝉,书香弥漫”,如粒粒排扣,扣紧主题,一气呵成,读来朗朗上口。小作者还大胆运用前言后记,提纲挈领,总结主题 ,前后照应。联想手法的恰当运用,从“遥远的魏晋飘来的君子风度、五柳先生的闲适纯朴”,更增添了文章的文学味道。不失为一篇美文。

4、岁月真诚不欺人

有人叹,都华易逝,容颜已老;有人恨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也有人悲:时光勿勿,白驹过隙,尚不知岁月天真,真诚亦不欺人。

外婆是位平凡的乡下妇人,并非美人胚子,也无聪颖学思。诚然,岁月残忍,除了眼角日益增多的皱纹似乎什么都未给予过她。

外婆在家总是劳务缠身,牲口庄稼都经她之手,记忆之中,她总是被琐事所绊,埋头劳作,与乡野村妇如出一辙。一日午后,窗外的知更鸟扰了清梦,我起了身向屋外走去,却见外婆蹲在院落的一角不知在干嘛。凑近着,却是几盆植株,我瞪了瞪眼,感到惊奇:外婆什么时候还有心思养花了!

午后的阳光明媚暖人,洋洋洒洒泼墨般将金粉倾泻而下,寂静的院落在明丽光线的映衬下似一位风韵犹存的妇人,眉眼盈盈,嘴角含笑,和风缓缓拂过,平添几分诗意和韵味,我嗅到外婆飞扬的衣角有股淡淡的清香,才猛然想起,尽管外婆要给牲口喂食,但身上总是清清爽爽没有太大的异味儿。虽是短发却总是打扮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一头短发让人看了觉得很舒服。

外婆望着那些花草,只是几个破旧的瓦盆装着,有的缺了角,有的满是裂溢在瓦面上,我抿了抿嘴角,突然眼前一亮,几朵小小的梅红色的小花盈盈地绽开发笑魇,太阳融融的光束洒在她们身上,频频点头似沐浴中羞怯的妙龄少女,风轻轻拂过,似乎还能听到她们琅琅的欢声笑语。这盆娇俏的太阳花在外婆的照料下似乎活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我望向外婆,余晖披了她满身,蓬松的黑发间隐约可见几缕银丝,侧着脸,颊上的一个酒窝若隐若现,一个多么可爱的人!

外婆站起了身向门口走去,远远地,我看见了一个身影,是外公。他找着锄头,将夕阳甩在身后,步履稳健地向家走来。外婆倚着门框望着远方。

或许,岁月残忍,只让她青丝变白发,她却一直勤勤恳恳,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生活,她整理自己,热爱生活。实则,岁月也待她不薄;她膝下一双儿女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她的丈夫踏实稳重,待她甚好。

我想,岁月真诚,亦不欺人。

潘灯老师点评:

本文亮点有两处,其一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什么是真?大多数学生都会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真诚。但是本文作者表达的却是人对生活的真。认真生活,细心打理花朵,点滴的生活小事,因其真的态度,而使一个普通人多了份神圣美。文中第三段、第四段对外婆描写的句子可见一斑。其二,作者切入点很小,重点描写了外婆养花的情形。尤其是第四段对花姿态的描写,表面写花实在写外婆。花摇曳多姿,更是外婆丰盈内心的外现。切入点小,重点部分就有足够的篇幅浓墨渲染,文章主题亦能凸显。

5、静静的行走在老街

行走在老街,行走在繁华遗落的一隅,静静的。

红砖房,绿藤蔓蔓,刷着大油漆字的理发店……我在长大后第一次回到这里。 我找到爸爸曾说过的他上学时常走的小路,我站在路口,夏日的繁荫遮蔽了炎炎的烈日,使这条小路显得格外静谧。我慢慢走着,张望着四周,人们还在梦中,我只偶尔看见门前的石阶上有几个阿姨在洗着衣服,门旁的秋千上爬着半眯着眼的白猫,懒懒的。

“一、二、三……”我抬眼望去,不知谁家早起的女孩正玩着跳房子,扎起的羊角辫,传出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这一路绿荫的宁静之中,那么悦耳,更显静谧。

我渐渐静下初时躁动的心。

奶奶常笑着回忆的菜市场大门,已有些斑驳,我与迎面而来,提着菜篮的老人们擦肩而过。看着她们缓慢的脚步,时光染白了她们的华发,在她们的脸上留下痕迹,但我却依然从她们悠悠的步伐中感觉到了恬静,一瞬间,仿佛时间随着她们并排走,也慢了。那一抹恬静杂着时间的味道探入我心间。

我站在老榕树下,望着正在棋盘上下棋的老人,周围也围站着三两个老人,他们花白着发,眼睛却依然那么有神,无人发声只听棋落下的声响,我驻足许久,刹那间,在老人那沉静的目光看到了岁月,听到了时间磨过年轮的声音。榕树下自成一方世界,树荫挡去外界的吵嘈,护着一桌清静,守着岁月的老者。

袅袅炊烟升起,我站在车站旁,与来时一样,只是多了一份安静,少了一份

篇二:2016届苏州期中考试“选择”作文评讲材料

2016届苏州期中考试“选择”作文评讲材料20160119

一、原题回放: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深黄的林子里有两条岔开的路,很遗憾,我,一个过路人,没法同时踏上两条征途,伫立好久,我向一条路远远望去,直到它打弯,视线被灌木丛挡住。

……

隔了多少岁月,流逝了多少时光,我将叹一口气,提起当年的旧事:林子里有两条路,朝着两个方向,而我——我走上一条更少人迹的路,于是带来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美?弗罗斯特

二、写作指导

1.可以从“选择”的角度谈人生应该如何做出选择。从诗歌中来看,一条是畅通无阻的路,一条是长满绿草的路。这两条路可以说是人生的两种境遇,一种是非常顺利,毫无阻碍;一种是既充满挑战又充满机遇。应该如何作出选择,答案并不唯一,可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处境有不同的选择。

2.可以从“成功因素”的角度来谈勇于创造的重要性。在两条岔开的路面前,勇者选择了那条“绿草茸茸,等待人去践踏”的路,而拥有这种开拓、创新的精神才能有新的领域里的不断成功。成功的因素也许有很多,但勇气必不可少。

三、同类素材

1.“鲨鱼”多德森回忆自己的过去时,说:“我出生在厄斯特县的一个农庄里,17岁的时候,从家里逃了出来。我来到西部完全是一个偶然的机遇。当时我挎着一小包衣服,沿路走去,想到纽约市。我打算到那里去挣大钱。我觉得我能行。一天傍晚,我到了一个三岔路口,不知道该走哪一条路。我琢磨了半个小时,终于选择了左面的一条。就在那天晚上,我遇到一个在乡镇旅行演出的西部戏班子,我跟着他们来到了西部。我常想,如果当时我选择了另一条路,会不会成为另一种人。”

2.“哦,我想你结果还是一样。”鲍勃·蒂德博尔愉快而有哲理地说,“我们选择的道路关系不大;我们成为哪一种人,完全由本质决定。”(欧·亨利《我们选择的道路》)

3.蜗牛从墙根往上爬,花费半天时间爬到屋檐下。在它走过的地方,留下一条若有若无的乳白色的路,这是它脚步经过的全部痕迹。看,小小的蜗牛多么踏实,它走过的路上布满脚印。

4.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四、阅卷手记:主要问题是不能紧扣材料意旨,论述泛化,单纯论述“选择”、“勇气”如何如何重要。

如果紧扣材料意旨,立意可为“选择一条充满艰险但又充满希望的新路”;“勇敢地走出一条新路。”

五、同学例文:

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结果 2016届高三(1)班 顾徐娇

小蓝和小月是一对双胞胎姐妹,从小都是成绩优异、老师喜爱的好学生。如今也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现在每每聚在一起,小月总会发出一声感慨:“哎,当年我要是也和你一样选择,如今也??”(倒叙手法,设置悬念,深谙记叙文写作要诀)

高三第一学期,通过艰苦努力,期末考试两姐妹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准备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年,来年继续奋斗。班主任开了一个简短的学期结束班会,具体内容无非就是寒假注意安全、认真完成作业之类的话。哦,不,最后班主任又加上了一句:“现在国家正在推行一项高考新政策——大专提前单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我这儿来继续深入了解。”老师并没有把这件事大力宣传,只是象征性的完成任务式的向同学们通报了一下。班上的大多数同学也根本没当回事。他们认为,高中嘛,当然是要参加高考了,其他的??况且这还是大专,和他们的本科目标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于是大家收拾完书包,打打闹闹地走出了教室,

小蓝在离开学校前向班主任老师要了一份资料。回到家中,就开始认真阅读起来。“小月,我们报这个单招吧?我看着挺好的,有好多优惠政策,以后也能转本,工作也好找。”“姐,以我们的成绩,考取本科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快点别想这个心思了,爸妈也不会同意的。”可小蓝心意已定,她要去报单招。

当小蓝拿着这些资料去和父母商量的时候,一向和蔼可亲的父亲脸色突然大变,没等小蓝把话说完,就把资料往地下一扔:“你想都不要想。我只知道有高考,这些个东西无非就是骗人的。你??你!就是不许你去!!!”没想到小蓝也倔上了:“我已经决定了,我就是要去报。现在的本科生那么多,找个工作多困难啊!还不如有一技在手,工作块块好找!”小蓝硬是不顾老师的劝说、父母的反对、妹妹的不解、同学的嘲笑,坚定地去报考了高职单招。

她是班上唯一一个没有参加6月份高考的考生,在大家都硬着头皮往本科的独木桥上挤搡的时候,她选择了一条几乎没人走的新路。当然,小月最后也如愿考取了本科院校。

两年半后,小蓝还没有毕业,许多公司就找上了门点名要她,冲的就是小蓝在学校的各方面出色表现和一大堆的技能证书。四年后,小月也本科毕业了。尽管她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得也很优秀,但是本科毕业优秀的人太多,五六个人来抢一个职位。小月拼尽了全力好不容易才争到了一个职位,可工资又少得可怜,和已经工作了一年干得

风生水起的小蓝比起来,真是差得太远了。小月生怕自己工作哪里没做好,被老板炒了鱿鱼,因为后面排着队的人太多了。而小蓝却是老板怕她哪天跳槽了,公司业务就得“歇菜”,所以工资待遇都要比那些本科生好得多。

在大家都在走夏季高考考本科的那条路时,小蓝走上了一条更少人迹的路,但她却给自己创造了一番完全不同的靓丽的人生景象。(全文实有字数985)

选择新路 2016届高三(1)班危岳峰

有人说:人生就是在做选择题。人的一生,是做好人还是做坏人,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是诚信还是奸诈,是向美还是追丑??等等,这些都是亟待我们去做好的选择题。

假如现在,人生的道路有两条,一条畅通无阻,一条充满挑战和机遇,你会选择哪一条?听听那些已选择过的老人的话吧。无论他们是开心的还是后悔的,他们都会教你走那条充满挑战的路。当然,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于你。

一帆风顺的人生路看似简单,实际上都是苟延残喘,没有任何的活力。就像是走平原,没有高山,没有丽水,人生际遇是多么平淡。这样子活下去,人的生存能力就会降低,得到的成就也很有限,更不可能超过前人。选择一帆风顺的人,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没有目标,就是懒惰成精,只想走上天和父母给你安排好了的路,而不愿意自己创出一条新路,当然也就不会看到勇敢的人们走过新路之后所看到的靓丽景象。(这一节写得深刻,揭示出了本质)

充满挑战的路就完全不一样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何等豪迈,何其快哉!孔圣人也喜欢登山,望山的喜悦让他“小鲁”“小天下”。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从广义的角度讲,“运动”完全可以看成是奋斗,是竞争。生命只有在不断的奋斗中才会不断成长,选择了奋斗就是选择了将生命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而不是让自己的身体处于停息的状态,白白长出一身赘肉。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挑战的路就是这样有趣,它总是充满着机遇。哥伦布富于挑战精神,硬是要寻找另一条通往印度的新海路,于是他发现了新大陆,名垂青史。这难道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战斗的意义是成长。选择了挑战,就是选择了更多成长的机会。成长过程中,我们去认识这个世界,去熟悉这个世界,去掌控这个世界。无论是谁,其至高成就总是来源于不断的挑战和奋斗,一帆风顺的人生表面上让人羡慕,但其实并非如此。一帆风顺是弱者才会选择的方式,然而弱者的结果就是他们最后还是弱者,因为他们缺乏成长的经历,直至后悔终身;而强者却是利用外界的挑战长成了强者,收获了一路鲜花,雨后的彩虹向他们绽开了笑脸。

古今中外,多少先人能士的事例告诉我们,宁愿选择挑战,也不要畅通无阻。因为只有蝼蚁才把挑战和坚信看成了高山,而龙的眼光在远方,它选择越过高山。(精彩的结尾,写出了霸气!)(全文实有字数894)

走自己的路 2016届高三(1)班 黄永俊

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人生在世,总有踏着前人的脚步,仿效学习的过程。但若一直遵循别人走过的路,便会走向平庸,甚至走向灭亡。走自己的路,才能走出真我的风采。(观点鲜明,解决了“是什么”)

走前人留下的路,是为了收获一份经验,一种感悟。走自己的路,则是为了收获一份成功,一种回报。(写得精辟,耐人寻味)

在秦烟汉尘、唐风宋雨里,我寻觅着那些驻留在长空大地上的诗心墨痕,与风尘仆仆、艰难前行的先驱者们不期而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穿过明月清泉,竹林莲叶,我看见王维正在香案前吟哦。在那个才人辈出的年代,他宛如一株淡雅的莲花,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馨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新路,在文学史上赢得了“诗佛”的美名。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几千年后的一个冬天,一位伟人站在六盘山上高声吟唱,他就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毛泽东。当机械教条主义者们把目光只停留在几个大城市的时候,他却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农村根据地的主张,走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新路,带领秋收起义的部队隐没进茫茫的竹海。尽管屡遭挫折,他却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率领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赶跑了蒋介石及其国民党反对派,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条条大道通罗马,何必每个人都遵循前人的脚步,去挤那一座独木桥?真正的猛士是不屑于走前人踏平的路的。他们觉得,踏上一条遍地荆棘的新路,在艰辛的开辟中,才能感受到人生无尽的乐趣。(以上论述“为什么”)

走自己的路,就要拿出勇气。像张纯如,不是没有人想过要揭露日军残酷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但只有她——一个二十多岁的弱女子,义无反顾地写成《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该书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激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一个弱女子,敢于触及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面,这该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

走自己的路,就要善于动脑。不是每一条新路都能通向新路,这需要我们善于运用智慧的眼光,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研判,才能在人生道路的岔路口上,选准正确的方向。

走自己的路,就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王右军写尽十八缸水,达芬奇画遍了不同的鸡蛋,曹雪芹历尽磨难才著成千古奇文《红楼梦》。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啊!(以上论述“怎么办”)

一个刘翔成功了,不代表人人都可以去学跨栏;一个丁俊晖成功了,不代表我们都可以辍学练球。走自己的路,不管前路有多少荆棘拦阻,拿出勇气,使出智慧,付出努力,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一份成功!(结尾精彩)(952)

篇三:2015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作文名家解读及范文、点评(Word版)

2015苏州市中考作文名家解读及范文、点评

【真题再现】

作文。(60分)

出发,可以说是人生常态。一种期待,一次召唤,一个承诺??凡此种种都可能成就一次出发,让你去经历,去收获??

请以“记得那一次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2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3不要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名家解读】

2015年苏州中考作文题目由提示语和一个全命题作文题两个部分组成。全命题,还有提示语,这说明这个提示语很重要,不是可有可无的。“出发,可以说是人生常态”这句是对“出发”的内涵做了解释和提示。“一种期待,一次召唤,一个承诺??凡此种种都可能成就一次出发”是提示要写出发的原因。“让你去经历,去收获??”是提示考生要写那一次出发的收获和感悟。

《记得那一次出发》这个作文题目有两个关键词和一个核心词,关键词分别是“记得”和“一次”,核心词“出发”。“记得”这个词要求作文要写回忆的内容,写过去的事情。“一次”这个词要求作文不能写两次,更不能写多次,只能写一次,即使是写多次也要围绕“一次”来写。核心词“出发”既可以是具体的实指,如一次旅行或执行一次任务等等;也可以是抽象的虚指,如一次心路历程或一次辩论等等。另外还要注意的是“那一次出发”的主体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他(她)”,当然还可以是一个团队。

这个作文题核心词“出发”对选材稍微有点限制,但开放度还是很大的。能看到限制当然是好的,但考生更应该看到它的开放度。本次作文开放度比较大,叙事随笔可以写,写景写游记当然更可以。就立意方面,这个题目的开放度也是很大的。考生可以通过叙事来礼赞亲情友情,也可以写景来歌颂家乡美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本次作文还可以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反腐倡廉等热点问题进行批判和反思,提出考生自己的观点与主张。

【误区解析】

审题误区一:因为有提示语,可能会误导考生,使得有些考生没有把这次作文当成命题作文来写,而当成了话题作文。有些考生在选材上太随便,结果不符合本次作文要求,特别

是没能体现本次作文的价值要求。

审题误区二:没有写回忆的内容,写未来的或当下的“出发”,这就是没有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记得”。还有就是没有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一次”,写了两次或多次出发,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考生比较紧张的情形下,或略了题目的要求。

审题误区三:核心词“出发”体现得不够突出,随便套作,或叙事或随感,不注意扣“出发”一词,这样容易离题。有的考生随便叙述一件事情,或者空发一番议论,内容空泛不具体,这都会导致中考作文失败。

【范文示例】

记得那一次出发

时间兜兜转转,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的夜里,风有些微凉。

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可以说“万径人踪灭”,驿路边的房子稀稀疏疏,只有几家还亮着灯火,泛着豆黄的微光。

一间窄仄的驿站卧房里,苏轼独坐在床上,床边落满灰尘。他左手轻捋着长长的须,右手拿着笔,时而落笔纸上,时而又悬笔空中。夜,渐渐深了,油灯也越来越暗,他挑了挑灯芯,但最终似乎仍不满意。还是吹灯睡觉吧,他脱掉了身上长衫,躺到了床上。

外面如水的月光流进了房子,将苏轼的思绪拉长,又拉长。他思绪泛滥,想家?想亲人了,还是想朝中的君王了?他难以入眠,不禁感叹道:“月亮啊月亮,你来做什么?是来嘲笑我这孤零零的贬谪之人吗?”他又翻了个身,面对墙壁,可随即又翻了过来,看着透过碎碎窗纸的皎白的月光,辗转,再辗转。过了好久,他蓦地坐了起来,自言自语道:“月亮啊月亮,是不是现在只有你能与我作伴?太好了,谢谢你陪我。既然难以成眠,那就还是出去,陪你走走吧。”

月亮渐渐高了,高过了路边的古槐树,就连蜷缩的老乌鸦也睡了。这里的确静啊,这里没有可以与他共同游乐的人。“知音难觅,辜负皎月啊!”他思来想去,还是去出发找寻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老朋友吧。于是,他径直朝承天寺走去。

张怀民也没有睡。

两人一同漫步于承天寺阔大的院落里。月色落满整个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净无杂尘。啊,这原是高天明月下竹子柏树的影子,在这寺院的积水中仿佛纵横交错着水草,还不时的晃动摇曳,而他们,恰如游弋于水草中的鱼儿。

他们漫步于院落,步履轻轻,杂语絮絮。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月在中天了。看着这如水的月光,望着移动的双影,东坡不禁脱口而出:“哪一个夜晚没有皎洁月色?又有哪个地

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不过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张怀民也轻吁气了一口气,应声说道:“人闲如影,皎月如日,只是光凉了些啊!”说完两人相视一笑。

的确,宏览大宋王朝,能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美景的人,真的不多啊!那个承天寺深夜,那一次出发寻友,带给苏轼的不仅仅是交谈的快乐,更是一份舒心,一份难得的豁达,或许多年以后,他还会记得那次出发吧。

难忘那一次出发,难忘苏子的豁达洒脱,难忘苏子的纯净与质朴。

【精微点评】

这篇作文胜在构思的新颖独特,写了一篇历史故事。语言的风格和文章的内容相得益彰,和苏轼的豁达洒脱的心境相吻合。这篇作文不单单是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的翻译,小作者对当时苏轼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传神,“笔悬空中”“辗转难眠”都写得非常生动。这是写出发前,交代出发的原因。最后,作文还注意扣题点题:“或许多年以后,他还会记得那次出发吧。”非常难能可贵。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