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好读书的民族。但是近年来,有关“阅读率”的调查不时见诸报

调查报告2018-09-14 09:02书业网

篇一:读书与人生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大家都读过这样一

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这源头

便是读书。闲暇时,我喜欢一个人沉浸在书的海洋里,静静品味书中的故事。我曾为卖火柴

的小女孩流下同情的泪花;也曾为《皇帝的新衣》中愚蠢的皇帝而捧腹大笑;更为居里夫人、

诺贝尔他们追求科学,坚强执着的精神而感动。 大诗人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的书,就像和一群高尚的人对话。”是的,一本好的书,能

给予我们精神的力量。这些文学大师们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渗入到自己的

作品之中,与读者交流。《巴黎圣母院》充满着雨果对腐朽教会的愤怒,洋溢着他对爱,对人

道主义的向往,书中始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论语》中流露出孔子诲人不倦的身影;普希金

的诗歌中洋溢着对邪-恶统治的痛恨??它们教会了我识别善与恶,教会了我去行善,去痛恨邪

-恶。我从书中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真、善、美。 一位导师曾经说过:一个人一生中影响最大的是人文素养,而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哀是文

化素养的缺失,缺少阅读便会缺少文化的沉淀和底蕴。而一个缺少热爱阅读的人的民族势必

是一个文化素养缺失的民族,当我们时代的精英,不再走进图书馆,而只把目光投向网络,

投向那热闹却毫无价值的快餐文化,当我们关心明星娶妻生子胜过鲁 迅的诞辰,我们将会变得多么可悲!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

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没有了阳光,生活便

失去了色彩,没有了翅膀鸟儿就无法飞翔,没有了书籍,我们又该去向何方?一个刚刚诞生的新生儿,他的精神世界充其量只相当于人类的童年,在他生长的过程中,

精神世界又如何与身体的发育、成熟一道与时俱进?我认为读书是实现以上目的的必由之径。

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

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状况。读书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

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 叔本华也说:“没有别的事情能比阅读古人的名著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神上的乐趣,这样

的书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令人愉快、清醒、高尚、刚强,仿佛清澈的泉水沁人心脾”。纵观

世界各国,凡是崇尚读书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

族,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酷爱读书,使犹太人在亡国两千年之后,又能重新复国(以色

列)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使犹太人在复国之后,能迅速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原因;

酷爱读书,使犹太人在流离失所中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和门德尔松等无数杰出的思想家、

科学家和艺术家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使犹太人不仅在全世界的富豪中名列前茅,而且在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中也有惊人比例的重要原因。一句话,酷爱读书,使犹太人成为一个优秀

的民族。而我 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读书,热爱读书的民族。只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出现,读

书人的阅读视野狭窄了。现在的应试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兑了学生读书的空间。学生无

暇读书、不想读书的情形也不少见。除了一大摞教科书外,学生几乎不再有、也不再读其他

的书。这就使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荒漠,人生色彩逐渐暗淡。不仅是学生,整个中国国民读

书状况也成问题。据2003年调查,目前中国国民保持读书习惯的仅占5%。在识字人群中能

够做到平均每月读一本书的仅占51%。在中国识字家庭中61%有藏书,而韩国1995年96%的

家庭有藏书,500本以内达93%。从总趋势看,中国国民阅读率呈下降趋势。这个状况令人担

忧。

同志们,和我一起热爱读书吧!让书香伴我们快乐成长,让书籍滋润我们的人生!让读书

改变我们的人生,让知识改变我们的命运。谢谢大家!篇二:读书演讲稿:读书与人生

读书与人生

毕雪飞

读书与人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让人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想象。读书与人生,是自古

至今多少人实践了的人生平凡而伟大的课题。读书的人生是美好的,美好的人生要读书。这

是一个正反都成立的哲学推断。一位伟人这样说:“书籍将引入万花筒般的未来世界。”所以

我们的祖宗就教导子孙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外的名人、成功者都喜欢读书,他们从

书中获得人生智慧,又用这些智慧去取得人生一次又一次的收获。 星光隐退在浩瀚的天际里,此刻已是夜深人寂之时,白日的喧嚣嘈杂倏然退去,心灵静

谧得如一泉清水。若在此时,独坐在书桌前,拾一本书,再慢慢地品着书中的韵味,这或许

也是一种境界、一种享受吧!伟大的导师列宁有一句名言:“人的一生有三项任务:学习、学习、再学习。”细细地想

想,人生好比一次长长的跋涉,在走过的每一段历程中,我们都会有欢乐、有困苦;也会有

所思、有所想。这苦、乐、思、想的源头便是我们从书中受到的启示。如果说人生如画,书就是那多彩的颜色; 如果说人生如海,书就是那奔泻的江河; 如果说人生如山,书就是那绵延的山峰。 灯光如豆,一卷在握,可以和屈子同愤,跟李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 “对酒当

歌,人生几何”,人生的短暂从志多慷慨的曹操口中娓娓道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人生的价值从范仲淹笔端流露;“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人生的无奈

从杜甫对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的叹息中表 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的伟绩从英勇无畏的文天祥的悲歌中流

传!

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通过阅读你可以视通四海,

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对于一个生命有限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啊。

读书,便是在读人生,读祖先的人生,读作者的人生,读自己的人生。读书,更如赏花,

每一种花都有各自的美丽之处;每本书,也都有各自的精妙之处。当孤独、寂寞时,我们读

书;当失意、困惑时,我们读书;当成功、喜悦时,我们也读书。读到悲伤处,我们为之流

泪;读到高兴处,我们为之兴奋。好如酷夏之凉风,更似寒冬之暖阳,给人力量、使人乐观、

催人奋进,贯穿了我们的人生,使我们的人生拥有了迷人的色彩和温馨的梦想。当我们读着

那满页的文字,再透过那文字背后的栅栏时,我们会看到那人世的沧桑、历史的变迁,还有

那祖辈的身影。是书充实了我们的生活,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也是书给了我们人生的起

点,扬起了我们生命长河的风帆。读书首先可以增长知识才干、培育道德,开启美好人生之门。俗语讲一生读书、一生聪

明,一生读书,一生光明;“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人心胸开阔、气度高雅、形象清俊、

品格升华。能极大地提高人的社会形象和人生价值。世界上没有一种事比读书更让人得益。

古今中外,许多成功者,无不从读书来,又从读书中大进步。书是人生无限的宝藏,谁肯开

发、懂开发、坚持终生开发,他必定拥有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人类历史发展也证明

了这人生真理,说明读书更是人生最大的法宝。 书能让愚人变智者,落后变先进,平凡成伟大。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果然能读书,

能朝书本指引的光明之路而行之,势必笨鸟先飞早出林。也一定能在 持久深入的读书人生中改善自己我,改变人生,取得成功。这样不会白来一趟人生世界,

让父母亲养育我们有所期待,让亲人朋友有所期许。 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

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篇三:读书与人生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 我们都学过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水来。”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读书便是我们的源头活水。 三毛说,我读书,让我多活几度生命。虽然她自杀了,但我们的人生长度和她比起来显

然要少了许多。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对话。一本好书,可以给与我们太多的东西。没有别的事情能比读一本好书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神上的乐趣,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

令人愉快、清醒、高尚、刚强。培根说过:“读书使人充实??然后??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

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书中即便没有颜如玉,但书中却有真、善、美,书中自有正能量。对一个人一生中影响最大的是人文素养,而一个民族最大的悲哀是文化素养的缺失。而

一个缺少阅读的民族势必是一个文化素养缺失的民族,我们时代的精英,早已不再走进图书

馆,而只把目光投向网络,投向那热闹却毫无价值的快餐文化,我们关心明星绯闻胜过关心

文化事件。

当莫言诺贝尔奖的热潮过去,还有几个人去看他的书?2011鲁迅诞辰130周年,有几个

人纪念。而法国是如何纪念雨果诞辰的,德国是如何纪念歌德席勒的。2002年,雨果诞辰200

周年,法国将那一年定为“雨果年”,有800多项纪念活动。我们呢?2011年元旦前一天凌

晨,史铁生逝世,他的身体器官连夜捐赠,可是又有几个人沉浸在他逝世的哀痛中。莎士比亚所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

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没有了书籍,我们又该去向何方? 一个刚刚诞生的新生儿,在他生长的过程中,精神世界又如何与身体的发育、成熟一起

成长?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

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状况。 读书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

发展。

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崇尚读书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国民阅读调查:日本的40

本,法国的20本, 远低于韩国的11本,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酷爱读书,使犹太人在亡国两千年之后,又能重新复国(以色列)的重要原因;酷爱读

书,使犹太人在复国之后,能迅速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原因; 酷爱读书,使犹太人在流离失所中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和门德尔松等无数杰出的思

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使犹太人不仅在全世界的富豪中名列前茅,

而且在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中也有惊人比例的重要原因。 一句话,酷爱读书,使犹太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民族。而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读书,热爱读书的民族。只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出现,

读书人的阅读视野狭窄了。现在的应试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兑了学生读书的空间。学生无暇读书、不想读书的

情形也不少见。除了一大摞教科书外,学生几乎不再有、也不再读其他的书。这就使他们的

精神世界逐渐荒漠,人生色彩逐渐暗淡。 另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国民保持读书习惯的仅占5%。从总趋势看,中国国民阅读率

呈下降趋势。这个状况令人担忧。不说整个民族,说我们自己。中国人年均读4.3本书,而我们呢,是不是像工资、像假

期一样拖了后腿。

就像上次讲的心理健康一样,我们是否应该关注下自己的精神境界,关注下自己的心灵,

自己的灵魂。

在整天忙碌之余,会不会感到精神空虚。十年之后,我们是否要变成脑袋空空,大腹便

便的人。

好,我的演讲完了。篇四:《读书点亮人生》演讲稿 《读书点亮人生》演讲稿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古往今来,读书一直是人类历史上一

个永恒的话题。人类历史发展至今,与人类不断的学习积累是密不可分的,而书籍就成了记

录知识、传递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记载了人类发展的点点滴滴。 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流连于书中不可自拔呢?是的,答案呼之欲出。从百家争鸣

的时代说起,我们熟悉的圣人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

断了三次,从这个故事衍生的成语韦编三绝就是说明了孔子读书勤奋。东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孙敬,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

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一头绑住自己的

头发,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

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

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

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

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

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头悬梁、锥刺股”的成语

也因此而来。如今,家里的长辈、学校的老师也用这个故事教育孩子们要勤奋学习。

再说,近代历史上也有许许多多的爱书之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就是一个不折不

扣的爱读书之人。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他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

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去卖掉,换回来几本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

冷时,夜读难耐,他放个辣椒在嘴里嚼着,辣的额头冒汗,他就用这个方法驱寒读书。也因

此在中国文坛上鲁迅先生永远是一颗耀眼的明星。爱读书之人多不胜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中又有谁是不爱读书的呢?例如:李白、

杜甫、范仲淹、苏轼??没有这些爱书之人,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将如何传承呢?没有这些爱书

之人,我们中华民族的华丽篇章又将由谁来书写呢?没有这些爱书之人,我们伟大复兴的民

族梦想又该由谁了实现呢?中国,一个古老而迷人的国度,这里有最灿烂的文化,这里有最可爱的人民,在这里,

能让每一个有梦想的人展翅翱翔,这是一个开放的国度,这里能接纳来自不同世界的声音,

这里美好、和谐、海纳百川??也因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那就是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民

族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是实现小康生活的梦,是追求公平正义的梦,是共同富裕的梦,

是民主法治,自由平等,清正廉洁,诚信友善,文明和谐,天蓝水净,世界和平?? 每一个中国人的美好梦想构成了这绚丽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 就是自我梦想的实现,我们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唯有读书。书是一束光,能把

身处暗夜中的眼睛点亮;书是一团火,能把寂寥寒冬中的心暖化;书是一片云霞,能使人心

充满一片美好的向往;书是一阵清风,能驱尽你身上的暑热,使你感到一阵凉爽、舒心。 读书点亮梦想,读书点亮人生,人生之路也因读书而更加绚丽多彩!篇五:读书演讲稿:

读书与人生读书与人生

毕雪飞

读书与人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让人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想象。读书与人生,是自古

至今多少人实践了的人生平凡而伟大的课题。读书的人生是美好的,美好的人生要读书。这

是一个正反都成立的哲学推断。一位伟人这样说:“书籍将引入万花筒般的未来世界。”所以

我们的祖宗就教导子孙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外的名人、成功者都喜欢读书,他们从

书中获得人生智慧,又用这些智慧去取得人生一次又一次的收获。 星光隐退在浩瀚的天际里,此刻已是夜深人寂之时,白日的喧嚣嘈杂倏然退去,心灵静

谧得如一泉清水。若在此时,独坐在书桌前,拾一本书,再慢慢地品着书中的韵味,这或许

也是一种境界、一种享受吧!伟大的导师列宁有一句名言:“人的一生有三项任务:学习、学习、再学习。”细细地想

想,人生好比一次长长的跋涉,在走过的每一段历程中,我们都会有欢乐、有困苦;也会有

所思、有所想。这苦、乐、思、想的源头便是我们从书中受到的启示。如果说人生如画,书就是那多彩的颜色; 如果说人生如海,书就是那奔泻的江河; 如果说人生如山,书就是那绵延的山峰。 灯光如豆,一卷在握,可以和屈子同愤,跟李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 “对酒当

歌,人生几何”,人生的短暂从志多慷慨的曹操口中娓娓道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人生的价值从范仲淹笔端流露;“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人生的无奈

从杜甫对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的叹息中表 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的伟绩从英勇无畏的文天祥的悲歌中流

传!

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通过阅读你可以视通四海,

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对于一个生命有限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啊。

读书,便是在读人生,读祖先的人生,读作者的人生,读自己的人生。读书,更如赏花,

每一种花都有各自的美丽之处;每本书,也都有各自的精妙之处。当孤独、寂寞时,我们读

书;当失意、困惑时,我们读书;当成功、喜悦时,我们也读书。读到悲伤处,我们为之流

泪;读到高兴处,我们为之兴奋。好如酷夏之凉风,更似寒冬之暖阳,给人力量、使人乐观、

催人奋进,贯穿了我们的人生,使我们的人生拥有了迷人的色彩和温馨的梦想。当我们读着

那满页的文字,再透过那文字背后的栅栏时,我们会看到那人世的沧桑、历史的变迁,还有

那祖辈的身影。是书充实了我们的生活,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也是书给了我们人生的起

点,扬起了我们生命长河的风帆。读书首先可以增长知识才干、培育道德,开启美好人生之门。俗语讲一生读书、一生聪

明,一生读书,一生光明;“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人心胸开阔、气度高雅、形象清俊、

品格升华。能极大地提高人的社会形象和人生价值。世界上没有一种事比读书更让人得益。

古今中外,许多成功者,无不从读书来,又从读书中大进步。书是人生无限的宝藏,谁肯开

发、懂开发、坚持终生开发,他必定拥有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人类历史发展也证明

了这人生真理,说明读书更是人生最大的法宝。 书能让愚人变智者,落后变先进,平凡成伟大。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果然能读书,

能朝书本指引的光明之路而行之,势必笨鸟先飞早出林。也一定能在 持久深入的读书人生中改善自己我,改变人生,取得成功。这样不会白来一趟人生世界,

让父母亲养育我们有所期待,让亲人朋友有所期许。

篇二:【金牌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练习: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

一、选择题

1.修建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20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 )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解析:大规模工程的修建是以国家财力为后盾的,而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力的发展有赖于改革开放。A项是直接原因,B项是主要原因。

答案:B

2.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是( )

A.粮票→股票

C.法币→人民币 B.大人→先生 D.臣民→公民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物资比较匮乏,国家实行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资日益丰富,国家逐渐取消票证制度,同时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实行股份制企业制度,发行了股票,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A项。

答案:A

3.下图所示,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城市化速度加快 D.改革开放

解析:图中数据反映了我国人均GDP迅速增长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

答案:D

4.据统计,我国城市职工每一家庭就业者负担的人口(包括就业者本人)1978年为2.06人,1984年降为1.71人。这一变化说明( )

A.改革开放促进工业积累与消费平衡

B.国家人口政策有效促进了家庭结构优化

C.城市和农村劳动者的收入差距扩大

D.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就业渠道多元化

解析:注意时间信息1978年、1984年。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同时,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正是改革开放使城市职工家庭就业者的负担大大降低,工业积累与消费趋于平衡,故A项为最佳答案。

答案:A

5.泰安纺织女工刘翠菊从1969年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一记就是45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账”,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

A.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

B.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

C.记录者是普通百姓,史料详实

D.记录时间具有连续性,可信度高

解析:这本长达45年之久的百姓家庭“豆腐账”,记录了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其实记录的是百姓衣食住行的进步和变迁,它反映了我国现代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故B项正确。

答案:B

6.诗人北岛曾经写过一首短诗——《人生》,通篇只有一个字:“网”。而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4G牌照,宣告我国通信行业进入4G时代。这表明( )

A.互联网深刻影响了人类生活

B.诗人的预测变为现实

C.互联网取代了传统的“网”

D.世界开始连成了整体

解析:本题考查互联网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从“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可知A项叙述正确。

答案:A

7.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欲调查互联网对中学生的影响。他们所拟定的调查报告的题目中最贴切的是( )

A.互联网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

B.中学生上网利弊谈

C.互联网促进教育发展

D.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发展和机遇

答案:B

8.最近一项关于“如果离开互联网”的调查显示,有35.8%的人认为自己将“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调查中有30.5%的人承认自己“沉迷网络,有严重的互联网依赖”。根据调查,目前聊天、看新闻、查询搜索资料、玩游戏、收邮件依然是网民主要的网络活动。离开网络的日子已不可想象了。上述材料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 )

A.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

B.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

C.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D.没有任何影响

解析:题干中的项目涉猎范围较广,更侧重于生活,因此选C项。

答案:C

9.“交通是经济命脉,汽车是交通脉搏,乘客是脉搏血液,血液能流通全国。”近年来,有关全国各大城市中交通堵塞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这种状况开始于( )

A.20世纪初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解析: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汽车日益进入百姓家庭,因此造成了全国各大城市不断出现交通堵塞。

答案:C

10.1983年,有人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这一现象说:“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

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做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这一质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 )

A.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C.不尊重劳动妇女的旧观念有所抬头

D.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

解析:根据材料提示,“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表达的是人们对于人性美的追求,而质疑之声反映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故选B项。

答案:B

11.近年来社会上的流行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如3G、iPhone、电子书等新词汇,根本原因是( )

A.高科技产品的问世

B.大量新事物涌现

C.改革开放使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D.人们追求时尚

解析:大量新词汇的出现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C

12.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受西方学术影响,社会史研究在中国兴起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社会史研究的视角相对于以前主流的政治史有很大的不同,有学者总结:如果说以前的政治史是“眼光朝上看”的话,那么社会史则是“视线的下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时令风俗等都成了研究的重点。导致中国史学研究转型的原因是( )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B.改革开放的促进

C.政治的大众化和民主化推动

D.市场经济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受西方学术影响”可知对外开放促进国外社会史理论传入,为国内史学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国内改革导致现实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史学领域的思想解放,推动历史学者把目光转向普通社会群体和社会生活,这些都导致社会史研究的兴起。由此可见,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史学研究开始转型。故B项为最佳选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1995年我国GDP平均年增长9.9%,其中1991—1995年年均增长率高达11.8%,远远超过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亚洲新兴工业国家。1990年我国经济总量排名第十,2001年跃居世界第六位,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一。

材料二 1978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缓慢,全国城市化率只有17.9%。1978—2000年我国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6.1%。

材料三 传统的“四大件”从20世纪80年代前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到20世纪80年代后变为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如今再变为住房、手机、家用电脑、汽车等。人们日益讲究穿戴,注重品位,追求时尚。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并指出其原因。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与材料一、材料二有何联系?

(3)在以上现象的基础上,2002年我国政府又提出了怎样的目标?

参考答案:(1)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不断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和党领导人民不懈的努力。

(2)现象: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联系:这是经济发展的最终体现和结果。

(3)2002年中共十六大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

14.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历史发展中也呈现出时代性和多样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在”云者,法兰西语犹言“天城”……此行在城甚大,周围广有百里……此城有12种职业,各业有12 000户……城中有商贾甚众,颇富足。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敏。

——摘编自冯承钧译、党宝海新注《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二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阶段……沿海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城市不仅在城市规模上迅速扩张,而且其工业化进程也较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不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列……

——摘编自《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

材料三 1978—2006年,我国城市化率从20%左右提高到43.9%,设市城市从193个发展到

篇三:读书应当成为民族的精神食粮

读书应当成为民族的精神食粮

随便在路上逮个行人问,你知道4月23日是什么日子么?我敢说大部分人不知道是世界读书日。没错,今年的4月23日是第16个“世界读书日”。

又问,你经常读书么?我敢说大部分人说没有时间读。我手头虽然没有最近的数据支撑我的观点,但据早在2006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一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而网络阅读率则大幅增长。调查识字但每年连一本书都不读的基本不读书者在回答原因时,选择“没时间”的占43.7%,选择“不习惯”的比例为29.1%。

当然,我们可以说,很多人虽然不读书,但上网,上网也是阅读,但我觉得上网经常是碎片化的阅读,跟读一本一本的书还是不同,读书是深阅读,是成体系的思考。所以不能将简单地将上网阅读等于同于读书,除非是网上读书,但网上读书也是读书。而且,我相信,越是因为网络的普及,人们上网消费的碎片化时间越多,用于读书的时间可能更少,现在恐怕不是每年连一本书都不读,一年半载不读一本书都有可能。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不读书或是没有时间读书的民族,其前景是令人堪忧的,而一个爱读书、挤出时间读书的民族,哪怕历经苦难,也会爬上人类智慧的高峰,创造出惊人的奇迹,最为典型的要数犹太人了。

犹太人被希特勒视为劣等民族,可就是这个民族产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一大批令世人瞩目的思想家、科学家和商业巨子。犹太人能做到这一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犹太人酷爱读书。犹太人的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自己的孩子去吻,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圣经是甜的,读它会对人生大有裨益。

据联合国一个调查显示,各国人读书的习惯中以色列是最高的,平均每人每年读46本。以色列人均拥有图书馆和出版社的数量居全球之冠。以色列人喜欢读报订报,每家每年都要订阅好几份报刊,有人笑谈:以色列人买报纸比买面包积极。一个把读书视同吃面包的民族,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自是情理之中事。

“平均每人每年读46本”与近半人“每年连一本书都不读”,犹太人把读书等同于吃面包,我们有些人视读书为“苦差事”,这是何等的悬殊!犹太人人口如此

之微,中国人人口如此之巨,但犹太人对世界的贡献并不逊色于中国人,盖因犹太人把读书融入了血脉之中。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崇尚读书的民族。可是在竞争激烈的时代,用一个字来形容现代人就是忙,忙工作、忙生存、忙学习、忙赚钱,忙得喘不过气来,确实闲时甚少。但是正如鲁迅所言,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肯挤总还是有的。

可见,不读书并不完全是因为没有时间,大概还另有原因,比如现在书太贵,让人望书兴叹,在面包与图书之间人们无疑要首选面包;比如读书无用,请君暂上富豪榜,哪个书生是万户侯?有背景的、有关系的、善钻营的,他们不读书或少读书,比埋头苦读(转 载 于:wWw.cssYQ.COm 书 业 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好读书的民族。但是近年来,有关“阅读率”的调查不时见诸报)的人过得滋润,如此岂不是读书读书,越读越输;比如想读书的人买不起书买得起书的人却不读书,我见有些人在闲暇之时不是搓麻将打牌,就是卡拉OK娱乐,不是看影视,就是去旅游,似乎从来也没有想过要拿读书来充实闲暇,因此“每年连一本书都不读”,绝非夸张。

“每年连一本书都不读”,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现象,它有着诸多深层社会原因,是我们这个功利、浮躁的时代的一个真实写照。有些人要获得面包太难,有些人把面包看得太重,有些人除了面包还是面包。一个穷得为面包奔波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富得只剩下面包的民族是可悲的。在这方面,磨难重重的犹太人给我们立了一面镜子,有一天,国人自觉地把读书当成吃面包时,我们的民族就会截然不同起来。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