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山西省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分析 (500字)

历史典故2018-09-19 12:09书业网

山西省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分析

试题分析:

一、总体评价: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符合《山西省中考科目说明》的要求,既体现了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又彰显了中考的选拔功能。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了导向作用。

试题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学生的实际,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着重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理解、运用,以及探究知识的能力;着眼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现实,关注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二、试题特点:

1.试题内容结构整体稳中求变。与以往几年中考卷相比,今年的试卷带有明显的继承性、发展性,探究性与开放性型试题加大力度。试题依旧沿用“基础”、“阅读”、“写作”三个板块,且三个板块分值也保持不变。试题强调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基本能够顺利作答。

2.试题涉及到初中教材6本书中的近36个单元。其中字音、字形、词语、语法、标点的使用等知识点取材于教材。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说明了语文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试题中的2、4、7、12题等都属此范围,分值高达10分。特别是加大了对语法知识的考查。“默写”部分考查学生古诗文中的名句和整首诗的默写,命题更注重引导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和理解,注重对古代文化的继承与学习。

3.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试题命制的社会教育功能,彰显语文学科所承载的人文性功能。试卷重视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现实。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无论是记叙文阅读,还是说明文阅读,都注重人文意识的渗透,关注学生心灵,促进健康成长。如记叙性语段选用的《绿茵场上的非主流》一文,就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文章讲述了一个著名球星皮尔洛放弃优越的家庭条件毅然选择足球事业,并凭借其另类的踢法最终走向辉煌的故事,教育学生只要有奋斗的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解码汉字“行” 》则以“行”为例,从音、形、义三个方面解密了汉字的来源。了解汉字的文化渊源.

4.试题重文本感悟,重个性的体验。命题从内容把握到文章分析,从写作手法到行文思路,从品味语言到体验感悟等,问题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尊重文本,强调个性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为学生个性化解读提供广阔空间。设题立足对于文本的整体阅读和理解,强调对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语境理解赏析。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以及对文章的阅读鉴赏能力。

5.作文采用半命题模式,要求学生以“我 书 ”为题写一篇作文。命题以引导学生读书为主导思想,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生活积累,对学生平时阅读情况进行了考查,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另一方面引导广大一线教师,本着课内得法,课外得益的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读书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试题存在的问题:

说实话,2013年的语文题,比2012年的题好多了。首先是覆盖面大,从语音、词汇、句子、标点到修辞、语法、表达方式都考了,只是没有考字形、病句修改等,这也正常,一份考题不可能涵盖所有考点。其次是古诗文积累的考查方式呈现出多样性,有机械填空,理解性默写、整首诗的默写,同时又有一定的开放性。第三是古诗文的阅读赏析有了新意,尤其是拓宽了文言文的考查范围。这些都是这份题的亮点。但是试题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连续三年没有考议论文阅读,这是不应该的。这个问题命题人显然是注意到了,所以在基础中加了第5小题,让学生写一段议论性的话。但是,这毕竟是写,不是读。再说作文没有限制文体,第5小题就显得有些多余。

2. 文言诗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比较起来看,显得一头重一头轻。选的两篇现代文仅有1155个字,第一篇文章只有667个字,却出了25分的题。这篇文章的文化内涵显然不够,与教材中的名篇相比差的太远,放25分,有点用大炮打蚊子的感觉——不值火药钱。

3.作文题中的引言,对学生写作文没有丝毫帮助。命题人是想打开学生的思路,但由于“我 书 ”的半命题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路,造成事与愿违。我想今年阅作文卷的老师应该有同感,往年阳泉市都有一些佳作,今年却选不出来。像2008年之前,我推荐给陕西出版社的中考优秀作文,都能得到专家的认可,有的好得到过大力赞赏。但近几年来陕西出版社采用我们的文章确实有点迁就,不过是为了求全,不至于让山西省黑了门。

4.今年的题还是有白送分的,如12小题,傻也会做。对命题来说,考生都不会做的题或者都会做的题不是好题,因为没有区分度。这跟做不做都给分没有区别。更有甚者,基础中的2小题,有知识性错误,这是兵家大忌。喜盈盈 雄赳赳 堂堂正正 彬彬有礼 命题人认为都是叠音词,这显然不对,翻开各高校中文系的现代汉语看看就知道,叠音词属于单纯词,而题中的四个词都是合成词。如果说“堂堂”是叠音词,还可以,堂堂正正合起来就不是单纯词了。命题人是把单纯词中的叠音词与合成词中的重叠式混淆了。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试卷分析:

一、分数分布情况如下:

以上表格是对每切割块(题)的一个分析,,包括满分、均分、每小题的最低最高分及分布人数和分布比例。

二、具体分析:

1.基础部分:满分20分,最高20分,均分15分。

1题默写,类型有上下句型,理解型和整首默写,考查范围有古诗词、古文,满分率较低,其它错误如①小题中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暗”写成“岸”, ②小题中“大漠孤烟直”的“直”总是少写一横,③小题中“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蹄”写成“啼”,⑤小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加字情况较多,如“天下人”“乎”“也”,⑥小题中加书名号的,易写错的字如:“戟”“销”“郎”“塔”“畏”,还有把“眼”写成“远”,“自” 写成“只”。 2、3题中,得分率高。 4题的灵活性较强,体现了学生对审题用词是否准确。答题中出现了三四十种答案,学生作答 情况较好。5题能够较好地把握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自选观点,体现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得分率较高,但满分率略低。一部分学生因书写不规范被扣分。

2.阅读部分:

文言阅读1:总分14分,共设6个小题,均分9分,失分较多的是(11)题,学生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有些甚至靠“蒙”和“猜”来来凑答案,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扣住“千里马”的寓意作答,以免导致失分。

记叙文阅读:满分25分,均分16,失分较多学生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种:(1)12题成语的书写问题不大,关键是学生对成语的定义不清楚,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俗语来自已习惯用语、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在加上现代网络语言层出不穷,就从五个成语中找两个成语,学生答的五花八门。(13)题,学生在文中找到原句子直接抄的或把原文拼凑到一起的为数不少(14)题,此题得4分满分得不多,居多为3、2分,可能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了扣住主题作答,所以学生多将此点分析为对主人公的评价而忽略其成就,也说明学生在赏析方面视野不够宽阔,能力有待提高。(15)题,这道题的导向作用比较明显,对学生将来写作时“题目”的设置上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从学生作答情况看,大部分学生都能从感受和阅读兴趣这两点赏析,但第一个题目比第二个题目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答出的学生不多,在第一个题目中点出主人公形象的就更少了,由此可见学生考虑不周,思路不条理,没有认真领会题,平时不注重语言的训练与积累。(16)题,除了给的答案之外,又增加了设置悬念和第三人称便于

叙述等写法上的好处,学生作答情况比较好。(17)题,试题难易适中,凸显了试题的探究性与开放性的特点,侧重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概括能力,试题灵活性强、自由发挥度高,而且阅读题材新颖、教育性强。在做题过程中,学生以点作答,容易下手。本道题出现的问题是:学生不审题,答题过于简单,随意而答;其次,本题意在找“达芬奇”和“绿茵场上的.达芬奇--皮洛尔”的共同点,而有一部分学生忽略了,只找其中一人。第三、学生语言组织不通顺,有的甚至一段话废话连篇,这也是今后教学的一个重难点。

说明文阅读:相对容易,但也有不少问题:首先:文体不分,(18)题本来要求是针对说明对象的作用,但答的是“铺垫”“伏笔”“中心论点”“描述”“论题”等词汇。其次:学生的读题能力和概括能力有待提高,题上明白告诉四点中的两点就行,而好多学生却是一点重复作答。(20)题,逻辑顺序中的“逻辑”两字特别是“辑”写错的特别多,学生出现概念不清的现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记叙顺序”“修辞手法”“论证方法”混为一谈。

3.作文部分:

本次中考作文,考生成绩大多集中在38——43分之间,尤以39、40、41、42分居多。2013年的中考作文,从题目的设计到话题的选择,以至作文的要求,都经过了命题组的精心设计。一方面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热爱生活,重视对学生内涵的培养。

作文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话可写。所以作文题以及命题组的命题思想,无论是对中学语文改革进程的推动,还是对体现浓郁的人文气息与强烈的时代精神,都有着积极导向作用。能让学生较好地展现自己的文学才华,同时也暗合了构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会的新时代社会发展主流。

我们在评卷过程中特别强调两点:一个是敢于摒弃以往的作文多数打保险分的做法,倡导拉开档次。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不惜给到一类文,甚至是一类文里的上等文。对于那些通过抄写阅读语段或者提示材料、胡编乱造等方法写成的文章,要给予严厉打击。分数降至10分甚至更低。第二个是特别强调书写质量。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真正实现激励优秀,鞭策后进。 今年的作文题考查功强大,不同文化底蕴层次的学生,均可以在这个作文题下得到考查。比方说同样是以“读书”为话题作文,较低档次的学生只会引用课本内的诗词或作品内容,而且是机械地引用情节。中等档次的学生可以再现作品的意境,对作品情节了如指掌,并且运用自如,使得文章优美、耐看。而更高层次的学生则能够读出作品的精髓,直接拿精髓说事,文章自然就有了深度。纵观考生试卷,佳作不少。比如有一篇文章题为《我以书话责任》,写了如下一个题记:书籍,让你在成长之际嗅到历史的墨香和责任的芬芳。而后拟定了“苦胆 柴薪 报国恨”、“大漠 孤烟 卫和平” 两个小标题,具体写了勾践以复国为己任,卧薪尝胆的故事和文成公主以肩负唐蕃和盟责任远赴西藏的故事

语言生动形象。更为高明的是结尾部分:“书中的责任若要演变成为生活中的责任,谈何容易!读书来话责任,只是责任的开端,是人生的第一导师。”文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小作者认识到了从书中读到的责任只是概念意义上的责任,真正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敢于担当的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很好地拓展了主题。再比方说,一篇《我为书痴》的文章开头部分这样写道:“我痴宝玉,‘这个妹妹我认得’,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纠缠不清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我痴黛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的无边幽情,我更痴的是那‘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的哀思愁绪,红楼梦回几番,待由梦醒,却早已痴迷其中??”不难看出小作者对《红楼梦》读得还是非常透彻的,引用情节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这背后所倚仗的,正是小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阅卷中发现的问题:

1. 学生对中考作文的认识存在偏差。说真话,诉真情固然重要,是我们大力提倡的,但是我们依然发现了宣扬读书无用论的文章(如《我认为书就是毒药》通篇宣扬读书无用,对社会阴暗面揭露太大)、宣扬凶杀暴力的文章(如(我靠,书你别跑!)通篇都是黑社会的语气和语调),这些小作者固然是在在说真话,诉真情,却不辨场合,不分对象,对中考作文的认识存在偏差。(主题方面)

2. 部分学生作文中的语言大多苍白贫乏,表达能力不强从中看出小作者的阅读量贫乏,作文训练量也不够。(语言方面)

3.学生的思维品质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的作文全局观念强,逻辑线条明晰,有的学生只能写好局部,从整篇文章看,就会发现其材料顺序安排不合理,或者小标题之间关系混乱的问题。如有一篇题为《我读书,我快乐》的文章,标题拟得好,但是小标题比较混乱:理想之书--挫折之书--人生之书--生活之书,这四个词语是不能并列的,而细看其每一个小标题下的内容,却都写得不错。(构思方面)

4.尽管试卷多次暗示、引导学生要书写规范(比方说在米字格里抄写成语、在四线三格里写拼音),但是这次阅卷我们仍然发现了少部分学生作文书写潦草,字迹难以辨认,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学生语文学习观念的欠缺和写字教育的缺陷。(书写方面)

5.出现不好的现象是:有946人作文为0分,作文个位数的学生多达1237人,这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6.命题方面

这次作文遗憾的地方在于标题的命制:我_____书________。单看这个题目,尽管导语已经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把“书”当做名词来用的方向上,但是我们还是发现了不少学生将“书”用作动词,如有的学生将题目补充为:《我奋笔书青春》、《我旅游书自己》等。究其原因我觉得“书”本身既能作为名词用,也能作为动

词用,而且这两种用法所占的比例也大体相当。学生的思维跑到了那边就不足为奇。这正是学生群体思维宽广的体现,可能命题组当初对其思维的宽度估计不足。

即使是学生按照命题意图将“书”当做名词用,这个题目也很难补充出绝好的题目。往往都是一些“我读书我快乐”啦。“我与书的际遇”啦一些平淡的题目。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为了迎合这个题目,将题目补充为“我游走在书的海洋”,其实如果不是那个句式的限制,孩子们可以直接命题为“畅游书海”。以上所举的例子算是较好的,学生们甚至补充出了以下题目:《我偏爱书中悠扬的情思》、《我觉得书就像一位魔术师》《我觉得书好比永无止境的天梯》、《我喜欢的书感恩父母》等

2013.9.6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