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中考现代文阅读备考之“想象描写”题 [1500字]

现代故事2018-09-19 16:42书业网

中考现代文阅读备考之“想象描写”题

一、考题解说

“想象描写”,就是指通过合理的想象对作品中的情景进行描写。在中考中,“表达效果”题主要分三类,一是对文中人物心理、情景做想象描写的考查,二是对想象自己与文中人物对话的考查,三是对想象续写故事的考查。其基本设问方式是:

……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描写当时情境中……的心理。

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出……的话语(神态)

如果你有机会面对……,你想对他(它)说些什么?

展开合理想象,为故事续写一个结尾。

二、解题点拨

(一)对文中人物心理、情景做想象描写

1.答题格式:××:(结合文章内容,突出人物特点,组织语言)……

2.举例

(1)第⑤段中,“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描写当时情境中“我”和母亲的心理。(2008年中考南通卷)

分析:解题时要根据题干的内容揣摩人物应有的心理,一些修饰语要特别注意,如写“我”的心理,就要注意“炫耀似的”这个词的含义,这个词写出了小孩子特有的得意、夸耀的心理,想象描写时就要把这种心态表现出来。

答案:示例:我:看,我的那一棵果实那么多,幸亏我执意保护;哼,你那棵就少多了,后悔了吧?母亲:毕竟是小孩子,不知道樱桃树疯结的后果,过些日子你就会明白了。(“我”的心理突出“炫耀”,“妈妈”的心理突出“宽容”。)

(2)17.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4分,想象合乎情理,描写生动形象,语言准确流畅,最多可加2分。若两题都答,只批阅第①题)

①他们一家在吃告别饭时,作者写到“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请你联系

分析:本题两个考题,一个考对话情景想象描写,一个考神态情景想象描写。要抓住两种描写方法的特点去写。他们“彼此嘱咐”的话语要注意突出人物的特点,符合人物性格。写出小姑娘与她的爸爸在慢慢喝汤时的“神态”,要注意从文章中找到人物的特点,写出神态的的细节。

答案:①我说:“儿子,到了美国要多留心,人生地不熟,万事全靠你自己了。”儿子说:“放心吧爸,我不会有事的,你自己也要保重身体。”我说:“你也要多注意身体,学习不要太累了。有事千万给我和你妈打电话。”儿子说:“嗯,以后我不在家,你和妈妈受累了,我会想念你们的。”(抓住“分别”时的心态,突出“父亲”与“儿子”的身份,进行描写。)

② 小女孩慢慢地喝着汤,时不时地俏皮地看着父亲,眼睛里满是兴奋和喜悦,烟气缭绕中,父亲的黝黑脸庞泛着光彩,香甜的汤在嘴里有滋有味地咂摸着,眼光里点点波痕闪动着,一种温情在滋生……(小女孩的神态突出“兴奋”,父亲的神态突出“憨厚”。)

(二)想象自己与文中人物对话

1.答题格式: 如果我是××,我会说:“……。”

2.举例

(1)16.悲剧能避免吗?如果你有机会面对摄影师、猎人、豹子中的一个,你想对他(它)说些什么?(50字以内)(3分)(2007年中考潍坊卷)

分析:这种题目解答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把选择对话的对象的性格特点研究透彻,二是要跟据文章的的内容、中心、主旨、特定环境想象要说的话,这些话要符合情理。

答案:这种题一般没有固定答案,考生选哪个对象都可以,答案必须是建议性的。言之成理即可酌情赋分。

(2)12、如果你是文中的“她”,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一刹那会怎样想,怎么做?请用文字表达出来。(要求:想象合理,符合语境,不超过60字)(4分)(2007年中考嘉兴卷)

分析:做这种题目,其实题干里的八个字最关键,“想象合理,符合语境”,怎样才算合理,符合语境?一要根据故事情节,二要符合人物性格。在原文中,“她”在深夜里送重病的孩子去医院,“三轮车夫”帮助了“她”,所以,此时的“她”心理是充满感激的。“她”要说的话,做的事要体现出这一点。

答案:表示想法的:“真是个好人啊!”或“他是在帮我啊!”“世上还是好人多啊!”等。表示做法的:“她攥着钱的手轻轻地抖动着,迟疑了一下,抱着孩子进了医院。”或“望着远去的背影,她的眼睛湿润了,紧紧抱着孩子进了医院。”“呆呆地看着手中的两块车钱,迟疑地放回口袋,紧抱着孩子进了医院。”等等都可。

(三)想象续写故事

1.答题格式: 根据情节,合理想象续写

2.举例

(1)15、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收到父亲的来信后,“想了许久”才回信,“我”此时想了些什么?请续写出“我”回信的一部分内容(50字左右)。(3分)(2007年中考孝感卷)

分析:解这种题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想象人物的心情,根据原文的相关情节拓展思考。

答案:爸,别担心,那辆车每天晚上都在我的梦里出现呢。我坐在后面,弟弟坐在前面,您把车轮蹬得飞快……(注意根据原文故事情节合理拓展利用)

(2)13、展开合理想象,为故事续写一个结尾。(限60字以内)(4分)(2007年中考丽水卷) 分析:这种题目解答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续写的结尾一定要以文章情节为中心,能同前面的情节自然衔接,不能有明显的漏洞和割裂。二是语言表达要尽量贴近原文的风格,和原文形成一体。 答案:这种题一般没有固定答案,赋分的依据在于是否合理,语言表达是否流畅得当。

三、类似表述

(1)23.假如你是文中的辰或者老教授,在假币交出之后,你会采取什么方式妥善处理这件事情?说说你的处理方式和理由。(3分) (2008年中考黄冈卷)

分析:这种题也考想象能力,但语言表达考的是“说明”而不是“描写”,难度要小一些,只需要用说明性语言回答即可。

答案:辰:可以及时直接向教授说明情况,表达内疚,向老师认错。(2分)免得内心长时间受到良心谴责。(1分)(言之有理即可)

老教授:可以暗地里找辰谈话,及时指出他的错误,也可以允诺辰缓交学费或帮代交学费,(2分)这样可以让辰及时明白并纠正自己的错误(1分)(言之有理即可)

(2) 17.汉字可以传递丰富的意味。右图是汶川地震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一幅招贴画,请你给这幅招贴画写一段说明文字。(不少于80字)(5分)(2008年中考太原卷)

答 分析:这个题也是考查想象能力与说明能力,组织语言时要注意字的特征、说明内容、说明顺序。 答案:17.示例:这幅招贴画的画面由两部分组成。中间是一个米字格,格子里纵向排列着“汶川”二字,而这两个字又组合成一个“济”字。下方是红十字的标识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字样。它以巧妙的构思表达了与汶川灾区人民同舟共济、共度难关的主题。

四、实战演练

再叫一声妈妈

黄守东

在一家服装商场内,林兰终于选定了一套服装,她打开包正要去交款,冷不防一个男孩扑了过来,抱住她就叫妈妈。那一刻林兰身子一颤,不由搂住了那孩子,可是低头一看,怀里抱住的却是个十二三岁的陌生男孩。

这时男孩也发现认错人了,他不好意思地说了句:“阿姨对不起,我看错了,阿姨再见!”说完他就跑走了。林兰望着男孩的背影呆了片刻,回过神儿来发现包里的钱和手机全都不见了。

回到家,林兰饭也吃不下,一直想着这件事。半夜时,她做出了一个决定——一定要亲手抓住那个小偷!

从第二天开始,平时不怎么逛街的林兰一有闲暇就到街上转悠,而商场超市更是她经常光顾的地方。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天林兰果真又在一家商场发现了那个男孩。他正盯着一位中年妇女,看来。又要故伎重演。林兰一时忍不住,叫了一声:“我可找到你了!”男孩回头,看来也认出了林兰,他放弃了目标撒腿就跑。林兰跟着追了出去。

那个小小偷跑了一阵,见林兰还是咬住不放,他突然冲向了车流滚滚的马路上。

“站住!”林兰叫着不敢再追了……

林兰虽然很泄气,可她仍然无法放弃。林兰动了心思,平时素面朝天的她改变了发型,化了妆,换了衣服,还戴上了眼镜,再走在街上,熟人不细看都认不出来她了。

几个月过去,林兰终于又发现了那个小小偷的身影,但这次她没有惊动他,而是悄悄跟在了他的身后。机会终于来了,小孩在一条窄窄的小巷里掏出了刚刚偷到的钱。他正在数钱,忽然发觉一个女人正在很近的地方看着他。在他一愣神的工夫,那女人摘下了眼镜,他毫不思索撒腿就跑。边跑边回头,林兰一直紧追不放。但男孩相信自己仍然能够逃脱,他已经有过两次成功的经历。

跑了没多远,男孩却突然停住了脚,原来这是一条死胡同,看来林兰早就知道这个结果了。

林兰越来越近,男孩惊慌地倒退着,最后把身体贴在了冰冷坚硬的水泥墙上,脸上布满惊恐。林兰一步步走近,再走近。男孩气都喘不过来了。

不料林兰在离他只有几步远的地方停住了脚步……

(《小说选刊》2008年第6期)

⒈文中写到“林兰越来越近,男孩惊慌地倒退着,最后把身体贴在了冰冷坚硬的水泥墙上,脸上布满惊恐。林兰一步步走近,再走近。男孩气都喘不过来了”。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描写当时情境中“林兰”和“男孩”的心理。

答:

⒉ 如果你有机会面对林兰、男孩中的一个,你想对她(他)说些什么?(50字以内)

答:

⒊展开合理想象,为故事续写一个结尾。(限150字以内)

答:

莫斯科郊外的蜡烛

包利民

那是一个极黑极冷的夜晚,枪炮的轰鸣声渐渐地平静下来。上士克利特丢掉手中的枪,右手紧按住疼得钻心的左臂,望着黑暗中矗立着的莫斯科城发呆。

这是1941年的冬天,德军在苏联本土的战争进入艰难阶段。克利特和同伴们多次在莫斯科城外被击溃,挣扎在死亡边缘。

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与寂静,克利特收回目光,发现那些被炮火点燃的荒草和树木,不知何时已经熄灭。身边没有生命气息,处处都是同伴冰冷的尸体。

他讨厌这场战争,当初也是被迫当兵,此刻他万念俱灰,踉踉跄跄地向前走,毫无目的。不知走了多久,全身都已冻透,淌出的血也凝成了冰。就在他准备给自己一枪时,远处有一簇微微的火光一闪!他揉了揉眼睛,确实是有点火光!

他精神一振,奋力向那边走去。

原来是一片墓园,有座坟前,一支蜡烛正在静静地燃烧着。他快步上前,扑倒在蜡烛旁,烛光猛地摇曳了一下。他抬起脸来,那烛光映得心里暖暖的,令他想要落泪。这无边的黑暗吞噬不了一支蜡烛的微光,极度的冰冷冻结不住一支蜡烛的火焰。他的心猛烈地燃烧起来,重新充满希望与力量。他在烛光中仔细辨认着墓碑上的一行字:尼·科拉夫之墓,然后起身,大步向远处更深的黑暗走去。

20年之后,克利特已成为西德一家大公司的总裁,他常常回想起那荒唐的战争生涯,想起自己九死一生地逃回国内,想起莫斯科郊外的那支蜡烛!如果没有那支蜡烛,他的生命早就冻结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所以他一直牢记着那个名字,尼·科拉夫!

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人于战乱的夜里在他坟前点燃蜡烛?

带着诸多的疑问,他重又踏上了苏联的土地。

克利特在莫斯科城外几度寻找,却不见了记忆中的那墓园。不过他并没有死心,那些日子,莫斯科的远郊近郊,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终于,他在一个烈士陵园中找到了尼·科拉夫的墓,依然是那个小小的墓碑,依然有一支蜡烛插在墓前,却并没有点燃。而坟前,无数被燃过的蜡烛痕迹留在那里。他向陵园的看守者打听尼·科拉夫的情况,那人却说是刚刚调来这里工作的,对死者并不了解。不过他告诉克利特,每个周日都有人送来很多蜡烛,嘱他每逢夜晚就在科拉夫的坟前点亮。

那个周日,克利特遇见了送蜡烛的人,从而得知了尼·科拉夫的故事。

尼·科拉夫是莫斯科城内的一个普通工人,在莫斯科最艰难凶险的日子里,德军的飞机经常来轰炸。于是一到夜里,几乎所有的房子里都不点灯,怕给敌机以轰炸的目标。可是,莫斯科并不是完全黑暗的,至少有一所房子里还亮着灯,那就是科拉夫的家。

科拉夫当时36岁,未婚,单身一人住在城西的一座平房里。每个夜里,他都要点燃蜡烛,感觉被昏黄的光亮包围,即使睡着了,也让蜡烛燃着。虽然当时物资奇缺,但蜡烛随处可以买到,所以科拉夫储备了许多蜡烛,用以照亮整个房间。邻居们都劝他,说他这样做很不理智,很危险,他却说:“莫斯科不会是永远的黑暗,就算在这最艰难的时候,我也要为它亮起哪怕最微弱的一缕光!”

终于,在一个夜晚,敌机扔下的一枚炸弹击中了科拉夫的房子,他也因此殉难,他的家那一夜燃烧成莫斯科最亮的地方。当他的事迹传遍全城,所有的人都被震动,每个夜里,千家万户都亮了起来,闪耀着蜡烛的光芒。科拉夫被人们葬在荒僻的东郊,而且常有人在夜里潜出城去,在他坟前点起一支蜡烛。

那个送蜡烛的人对克利特说:“科拉夫的一支蜡烛,点亮了整个莫斯科,也点燃了所有苏联人的希望和信心!”

克利特说:“不,他的蜡烛还点燃了一个德国士兵冰冷绝望的心,我相信,它终将点燃这个世界向往和平的心!”

克利特回国以后,将这个故事传播开来。从此以后每个夜晚,克利特都会在窗前点亮一支蜡烛,直到新的黎明来到。

(选自《 中国青年》 2008年21期,有删节)

⒈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想象合乎情理,描写生动形象,语言准确流畅。不超过60个字。) ① 作者写到“他精神一振,奋力向那边走去。”,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

答:

②作者写到“莫斯科不会是永远的黑暗,就算在这最艰难的时候,我也要为它亮起哪怕最微弱的一缕光!”请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出科拉夫说话时的神态。

⒉如果你有机会面对克利特、科拉夫中的一个,你想对他说些什么?(50字以内)

答:

⒊如果你是科拉夫,你会对现在的人们说些什么?(50字以内)

参考答案:

再叫一声妈妈

⒈考查对文中人物心理的想象。注意根据文中重要情节和关于人物的修饰语进行合理的想象。此处,提干中“惊慌”“ 惊恐”等词语是揣摩“男孩”心理的重要因素。而“林兰”“一步步走近,再走近”说明她一方面怕男孩在跑走,一方面又怕真吓着孩子,所以小心翼翼。参考答案:男孩:完了,我跑不了了,

被她抓住了,她会报复我的,她会把我送公安局的。林兰:孩子,千万别再跑了,孩子,别害怕,我不会伤害你的。

⒉考查想象自己与文中人物对话。对文中人物说什么,主要从人物的特点出发,结合故事情节决定。参考答案:如果我有机会面对林兰,我会对她说:“林兰阿姨,您是世界上最伟大妈妈,您用自己的爱挽救了一个濒临犯罪的孩子,谢谢您!”如果我有机会面对男孩,我会对他说:“我的朋友,我真替你高兴,你不仅得到了一份伟大的母爱,还找到了人生的正确轨道,祝福你!”

⒊考查想象续写故事。叙写结尾要根据前面情节的提示合理想象。小说开头写道“冷不防一个男孩扑了过来,抱住她就叫妈妈。那一刻林兰身子一颤,不由搂住了那孩子”“ 林兰望着男孩的背影呆了片刻”,说明她可能也有这样一个儿子,而她后来费尽心思要抓这个小偷,并非因为恨,因为在第二次快要抓住男孩的时候,男孩冲进了滚滚车流,“林兰叫着不敢再追了”。可见,林兰再三要抓住男孩,为的是挽救孩子。而小说的题目《再叫一声妈妈》也为续写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参考答案:然后蹲了下来,满脸怜爱愧疚地对他说:“孩子,那天你的一声妈妈叫得我心碎,由于大人的过错,我们的孩子也像你一样学坏了,然后成了罪犯……我不能看着你再走他的老路。孩子,再叫一声妈妈,跟我回家!”

莫斯科郊外的蜡烛

⒈考查对文中人物心理、神态的想象。注意根据文中重要情节和关于人物的修饰语进行合理的想象。此处,①提干中“精神一振”“ 奋力”等词语是揣摩“他”心理的重要因素。而②中“科拉夫”说话的神态则是“坚定”的。参考答案:① 啊!灯光,那里有灯光!赶快到哪里去,我会活下去的。②说这话的时候,科拉夫的眼中充满了坚定,在灯光的照射下,他的脸庞焕发出光芒。

⒉考查想象自己与文中人物对话。对文中人物说什么,主要从人物的特点出发,结合故事情节决定。参考答案:如果我有机会面对克利特,我会对他说:“克利特先生,您的感恩之心让我深受感动,我也和您一样,期盼着世界和平。”如果我有机会面对科拉夫,我会对他说:“科拉夫先生,从您的身上我学会了坚强与奉献,不屈与信念,您同样也是我生命道路的指示灯。”

⒊考查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与语言表达。从文中看,科拉夫的身上拥有坚强、奉献、不屈、信念、热爱和平等品质,结合这些内容解答即可。参考答案:示例一:如果我的祖国需要,我还会毫不犹豫地献出我的生命,因为我是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献身。示例二:亲爱的朋友们,世界需要和平,人间需要温暖,让我们为此而奋斗吧!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