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在全市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党会发言2018-09-25 00:24书业网

精选范文:在全市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共2篇)

同志们:  xx组织工作会议部署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按照“十六大”精神和省、市委要求,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积极工作,努力实践,使我市社区党的建设工作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今天这个会议的形式很好,既有现场参观,又能通过会议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一些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对于进一步推进全市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很有意义。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做好社区党建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社区党建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就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要坚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适应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需要,适应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要坚持执政为民,就必须适应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  1、做好社区党建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明显的前强后弱的关系,以至于国家取代了社会,国家等级性的行政联系弥漫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各种社会组织和群体都作为国家的依附而存在,人大都作为单位的分子而存在,人和单位基本上是终身依附关系。同样,党组织的资源优势更多体现在机关、企事业单位,而缺乏社会的活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政府的部分职能,开始分离出来,人的社会流动性加大,对传统单位组织的依附性大大减弱,与此相应,人们对作为生存和生活主要空间的社区的依附性大大增强。这就给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工作任务。所有这些任务的完成,都必须以大力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来保证。  2、做好社区党建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覆盖面的需要。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于以传统的单位组织为党的社会根基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就必须适应中国社会结构逐步从单位制结构向社区制结构转化的客观趋势,以社区为单位,在已有的党在居民区的组织基础上,从战略的高度全面构建党的社会根基,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党在中国社会的领导基础和执政基础。社区党建正是面对这种挑战应运而生的。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量离退休人员由单位转入社区,社区的外来流动人员也大大增加。如何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社区思想阵地就成为一个关乎执政基础的紧迫任务。必须认识到,思想阵地决不会出现“真空”地带,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不健康的甚至反动的东西就必然去占领。如果党的工作跟不上新形势,适应不了新变化,党的执政基础就有受到侵蚀的可能,就有失去群众、失去阵地的危险。要占领并巩固社区阵地,就必须全面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与此同时,退休职工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和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也大量涌入社区,加上在职党员越来越多地参与社区建设管理的各方面事务,这就对如何加强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出了新课题。这也同样要求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使社区党建工作向新经济组织、社区、社会中介组织扩展,向社区在职党员延伸。  3、做好社区党建工作,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需要。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固定地从所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被打破,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暂时待业人员、外地务工人员聚居城市社区,怎样加强对他们的管理,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对社区党的群众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必然要实现对象、方法上的调整,对广大职工包括外来流动人口的群众工作更多地要通过社区这一载体来实施。在社区工作中发挥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服务群众。社区党组织与城市居民联系最广泛、最直接,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就是群众工作,是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城市社区的具体体现。  4、做好社区党建工作,是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重构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原先由国家承担的社会职能逐步还原给社会。这一变化,为实现社区居民自治、推进城市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现实条件和发展空间。社区自治是广大城市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社区自治,扩大和推进基层民主,离不开党的统一领导,这对社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区不仅面临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面临许多挑战。社区是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地,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当前,群众的利益格局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变化。如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增多;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部分居民动迁,等等。这些变化必然会给社区带来许多新问题,这就迫切需要社区党组织加强协调、指导和服务。通过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了解社区居民的思想情绪,切实对他们进行疏导、教育和管理,帮助他们理顺思想情绪,克服实际困难,调整好各方利益,把各种不安定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适应新形势,充分发挥好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党建以企业、单位为纽带,通过不同级别的党组织管理不同企业、单位,通过这种垂直领导的方式使党的力量深入到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之中。在新形势下,这种以条管理,一级管一级的管理方式,在社区已无法适应。因此,社区党建工作必须主动适应具有组织网络化、活动区域化、管理多重化等特点,转变思想观念,创新载体,保证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1、坚持从社区党建工作特点出发,更新思想观念,加强对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社区党建是区域性党建工作范畴,在工作内容、方法和目标上与街居党建、单位型党建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别。社区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首先要更新思想观念,实现“五个转变”。即从抓街居党建向社区党建转变;从侧重抓党务工作向对社区建设的全方位领导转变;从抓组织关系在社区党员为主向充分发挥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转变;从抓管理为主向管理和服务一起抓转变;从以往“替人民当家作主”向“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转变。  2、坚持直接领导和统筹协调并重,创新组织载体,切实加强对社区各类组织的领导。社区党建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社区内各类组织共同参与。因此,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更要针对各个组织具体情况创新不同的组织载体,把各种组织紧密地团结在社区党组织周围。对社区自治组织,通过支持和保证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实现动员社会力量、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建设美好家园的目标,促进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对驻区单位,通过成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党建工作协调会等议事协商机构,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开展“共驻共建”活动,主动上门征询驻区单位意见,帮助驻区单位解决问题,促使驻区单位对社区的支持和参与,进而整合社区组织资源。对社区内新生的各类新经济组织,有条件的都应建立独立党支部或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组建综合党支部;对那些暂不够条件建立党组织的,应通过选派党建联络员进行宣传、联络、指导,把党的工作渗透进去。并注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工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在社区党组织多样化的情况下,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不能只注重垂直型权力的行使,而必须把直接领导、双重管理和多方协调等领导方式结合起来。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内行政组织的不同关系,应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内综合行政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对社区内的专业行政组织发挥主导作用,对社区内的各类单位发挥指导作用,对社区内的各类群众自治组织发挥引导作用。  3、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和依法自治相结合,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建设领导。党的统一领导和依法办事,是扩大社区基层民主必须坚持的两条原则。社区自治是在党的领导下、在法律的框架下实行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而不是无政府主义的自治。因此,社区党组织应当把领导和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当作自己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是从制度上明确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职责范围。正确处理两个性质不同的组织的关系,应从制度上对其职权作出合理的界定。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要体现在对社区的发展方向的把握、对居民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在重大问题和重要环节上的领导。二是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从过去习惯包揽一切转变到抓大事、抓重点上来,从具体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过去偏重于对上负责转变对上负责对下负责一致上来,多从社区居民角度考虑问题;从过去注重行政命令转变到引导、教育居民群众上来,善于把党的意图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正确引导党员和居民行使民主权利。社区党员和居民群众是社区自治的主体,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居民群众的教育,提高素质,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民主权利。特别是要加强党员的教育,让他们做正确行使权利的表率。  三、拓展社区服务,丰富社区党建工作内涵。  服务社区群众是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立足点,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衡量一个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最终的标准要看社区的管理是否到位,服务是否到位。所以,社区党组织要以服务为导向,建设社区阵地,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在活动中丰富党的工作内涵,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实践和体现党的领导。  1、整合社区服务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整合社区内各项服务资源,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满足社区居民共同需求,是社区党组织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责。一是整合物质资源。如协调组织一批学校、医院、图书馆等社区单位的硬件设施向社区群众开放,为社区居民开展各项活动创造物质条件。二是整合人才资源。社区内有从事各行各业的丰富的人才资源,要充分挖掘并发挥这些人才的作用,使他们各扬所长,为社区的建设和管理贡献才能。三是整合组织资源。可以将社区内存在的三种法人组织,即国家机关法人、企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及社区组织法人整合起来。党组织和政府部门在整合社会功能的初期,要注意培训社区组织并加强政治上的领导,如业主委员会、社区纠纷调处机构、各类志愿者队伍等等,并通过这些社区组织将群众组织起来,实行一定程度上的自主管理。社区组织各司其职、各施其能,不但能降低政府在社区管理上的运作成本,而且能把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固有的潜能释放出来,把千百万群众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把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  2、拓宽社区服务范围,满足居民多方需求。一是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从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要出发,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贫困户、低收入者、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坚持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贯彻国家对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扶持政策,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使社区服务在改善社区居民生活,扩大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服务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建设和发展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主要包括人们的价值结构(追求、期望、时空价值观等)、信仰结构(宗教信仰等)、规范结构(风俗、道德、法律等)和衣食住行以及工作和娱乐的方式。社区文化的影响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持久、深远的特点。党在社区建设中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区文化建设,用人类先进思想文化来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的头脑,巩固社区思想文化阵地。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三是维护社区稳定。通过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法律咨询和民事调解工作,满腔热情地解决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  3、创新社区服务的载体,提升社区服务水平。要依托各类为民办实事和为企业办实事的服务载体,来满足社区居民群众日益增长而又多样化的需求,满足企业单位降低运作成本、实行社会事务社会化的需要。通过加强社区党建,通过服务载体的社会化运作,输送党的温暖,传播党的思想,体现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从而进一步提高党的社会威望。一是建立健全社会服务网络,为社区党建工作提供有效的服务载体,通过加强对社区服务的规划、协调、引导和组织领导,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联动系统,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完善服务设施建设,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工作生活需求。二是组建以党团员为主的社区志愿者队伍。根据社区党团员的特长和专长,建立志愿者档案,组建多种类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深入社区和居民家中开展义诊、修理、咨询等多项服务。通过党团员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形式,组织一些有规模的活动,扩大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中的影响力。三是广泛开展“驻地共建、结对共建、党员奉献日”等主题活动。社区党组织要通过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等议事协调机构,围绕社区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与辖区党组织联合开展各式各样的主题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促进稳定,凝聚人心。当前要发动社区党组织与党员帮扶困难群体,着重解决社区居民群众在就业、生活、教育方面的实际困难,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通过一次次有规模、有影响的活动,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拓展社区党建工作内容,赢得社区居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  四、不断强化社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的教育管理。  在这方面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社区内新的经济社会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二是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党务干部队伍;三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重视并抓好新经济组织、各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中的党建工作。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做到凡是具备条件的,都要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对于不具备条件的,可以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建立联合党组织。暂时无法建立党组织的,可以先建立工会组织,也可以建立党建工作联络员制度。所有新建党组织一般实行属地管理。  2、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党务干部队伍。做好社区党建工作,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社区党建是一项富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工作,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干部队伍。目前,我市社区党务干部的整体素质与社区工作在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还不能完全适应: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多数不是正式干部;二是缺乏社区党建理论知识,对社区这一新兴事物缺乏必要的了解,工作中难免出现干部素质与工作需要的矛盾;三是部分社区党务工作者观念陈旧,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努力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文化素养和工作水平。一要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年龄、文化结构,加强学习,使其领导水平、执政能力和知识结构等逐步适应城市管理中心下移的要求。二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轮训,不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使其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而且具备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能力和进行现代化社区建设、管理的实际本领。三要充实一批年富力强的同志来社区工作,实现社区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知识化,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有创新精神、懂得现代化社区管理知识的干部队伍。  3、针对社区党员特点,加强对党员的分类管理。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摸清居民党员、退休职工党员、企业下岗职工党员、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党性教育活动,重点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全面素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要取得明显成效。在党员管理上,要根据不同情况和特点,要求居民中的党员在维护社会治安,建设文明社区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退休党员、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党员,其党的组织关系原则上转入居住地党组织;要求把党的组织关系转入居住地的离休于部党员,街道党组织要予以接收,离休干部党员人数较多的,可以成立离休党员党支部,发挥好老党员、老干部的政治优势,使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要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的管理途径和办法,具备条件的要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组织社区中在职党员(指居住在社区的在职党员)积极投身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以党员志愿者活动为载体,动员在职党员利用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积极参加社区内各种社会性和公益性活动;在职党员领导干部要起带头作用。各单位评选优秀党员和各类先进个人,要把党员在居住地的现实表现作为考察内容。  五、加强领导,搞好协调,不断创新  1、要把社区党建工作作为党要管党,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各县区委组织部要注意抓好各自的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做到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上下结合,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并及时总结示范点社区党建工作的经验。各级党组织要把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社区党的建设工作,集中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坚持年初有目标,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要切实把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以此推动全市社区党建工作。  2、要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方法,创新载体,增强街道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要成立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辖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协调委员会为议事机构。在社区党组织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积极协调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争取他们的支持与配合,使社区党建工作深入到居民群众自治管理的实践中去,深入到相互服务和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工作中去,深入到化解社区各类矛盾的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处理好街道党建与社区党建的关系,做到同步加强,互相促进。社区单位党组织要主动接受街道党组织的指导和协调,积极支持和参与社区党的建设。  3、新时期的社区党建工作是一项开创性工作,还有许多未知领域,已有的实践经验,只是为人们探索这些未知领域奠定了基础,而无法取代新的实践。创新是灵魂、是动力,社区党组织要提高工作水平,离不开创新,从社区工作现状看,社区党组织工作的组织体制、工作机制及具体的方法、途径等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作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要与时俱进,勇于实践,敢闯敢试,开拓进取,不断推动社区党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同志们: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按照市委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围绕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必须指出的是,目前的工作进展与市委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部分县对这项工作的认识还不够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感还不强,工作措施还不够有力,工作中的一些薄弱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县区委组织部门,一定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街道、社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决策和工作部署上来,要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社区党建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特点的社区党建工作成功经验,努力把全市社区党建工作推向新水平。 [在全市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共2篇)]

篇一:在全市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组织工作会议部署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按照“十六大”精神和省、市委要求,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积极工作,努力实践,使我市社区党的建设工作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今天这个会议的形式很好,既有现场参观,又能通过会议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一些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对于进一步推进全市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很有意义。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做好社区党建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社区党建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就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要坚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适应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需要,适应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要坚持执政为民,就必须适应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

1、做好社区党建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明显的前强后弱的关系,以至于国家取代了社会,国家等级性的行政联系弥漫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各种社会组织和群体都作为国家的依附而存在,人大都作为单位的分子而存在,人和单位基本上是终身依附关系。同样,党组织的资源优势更多体现在机关、企事业单位,而缺乏社会的活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政府的部分职能,开始分离出来,人的社会流动性加大,对传统单位组织的依附性大大减弱,与此相应,人们对作为生存和生活主要空间的社区的依附性大大增强。这就给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工作任务。所有这些任务的完成,都必须以大力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来保证。

2、做好社区党建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覆盖面的需要。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于以传统的单位组织为党的社会根基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就必须适应中国社会结构逐步从单位制结构向社区制结构转化的客观趋势,以社区为单位,在已有的党在居民区的组织基础上,从战略的高度全面构建党的社会根基,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党在中国社会的领导基础和执政基础。社区党建正是面对这种挑战应运而生的。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量离退休人员由单位转入社区,社区的外来流动人员也大大增加。如何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社区思想阵地就成为一个关乎执政基础的紧迫任务。必须认识到,思想阵地决不会出现“真空”地带,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不健康的甚至反动的东西就必然去占领。如果党的工作跟不上新形势,适应不了新变化,党的执政基础就有受到侵蚀的可能,就有失去群众、失去阵地的危险。要占领并巩固社区阵地,就必须全面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与此同时,退休职工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和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也大量涌入社区,加上在职党员越来越多地参与社区建设管理的各方面事务,这就对如何加强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出了新课题。这也同样要求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使社区党建工作向新经济组织、社区、社会中介组织扩展,向社区在职党员延伸。

3、做好社区党建工作,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需要。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固定地从所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被打破,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暂时待业人员、外地务工人员聚居城市社区,怎样加强对他们的管理,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对社区党的群众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必然要实现对象、方法上的调整,对广大职工包括外来流动人口的群众工作更多地要通过社区这一载体来实施。在社区工作中发挥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服务群众。社

区党组织与城市居民联系最广泛、最直接,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就是群众工作,是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城市社区的具体体现。

4、做好社区党建工作,是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重构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原先由国家承担的社会职能逐步还原给社会。这一变化,为实现社区居民自治、推进城市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现实条件和发展空间。社区自治是广大城市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社区自治,扩大和推进基层民主,离不开党的统一领导,这对社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区不仅面临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面临许多挑战。社区是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地,是维护社会稳定的“

党的领导下、在法律的框架下实行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而不是无政府主义的自治。因此,社区党组织应当把领导和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当作自己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是从制度上明确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职责范围。正确处理两个性质不同的组织的关系,应从制度上对其职权作出合理的界定。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要体现在对社区的发展方向的把握、对居民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在重大问题和重要环节上的领导。二是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从过去习惯包揽一切转变到抓大事、抓重点上来,从具体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过去偏重于对上负责转变对上负责对下负责一致上来,多从社区居民角度考虑问题;从过去注重行政命令转变到引导、教育居民群众上来,善于把党的意图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正确引导党员和居民行使民主权利。社区党员和居民群众是社区自治的主体,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居民群众的教育,提高素质,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民主权利。特别是要加强党员的教育,让他们做正确行使权利的表率。

三、拓展社区服务,丰富社区党建工作内涵。

服务社区群众是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立足点,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衡量一个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最终的标准要看社区的管理是否到位,服务是否到位。所以,社区党组织要以服务为导向,建设社区阵地,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在活动中丰富党的工作内涵,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实践和体现党的领导。

1、整合社区服务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整合社区内各项服务资源,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满足社区居民共同需求,是社区党组织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责。一是整合物质资源。如协调组织一批学校、医院、图书馆等社区单位的硬件设施向社区群众开放,为社区居民开展各项活动创造物质条件。二是整合人才资源。社区内有从事各行各业的丰富的人才资源,要充分挖掘并发挥这些人才的作用,使他们各扬所长,为社区的建设和管理贡献才能。三是整合组织资源。可以将社区内存在的三种法人组织,即国家机关法人、企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及社区组织法人整合起来。党组织和政府部门在整合社会功能的初期,要注意培训社区组织并加强政治上的领导,如业主委员会、社区纠纷调处机构、各类志愿者队伍等等,并通过这些社区组织将群众组织起来,实行一定程度上的自主管理。社区组织各司其职、各施其能,不但能降低政府在社区管理上的运作成本,而且能把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固有的潜能释放出来,把千百万群众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把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

2、拓宽社区服务范围,满足居民多方需求。一是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从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要出发,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贫困户、低收入者、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坚持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贯彻国家对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扶持政策,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使社区服务在改善社区居民生活,扩大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服务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建设和发展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主要包括人们的价值结构(追求、期望、时空价值观等)、信仰结构(宗教信仰等)、规范结构(风俗、道德、法律等)和衣食住行以及工作和娱乐的方式。社区文化的影响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持久、深远的特点。党在社区建设中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区文化建设,用人类先进思想文化来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的头脑,巩固社区思想文化阵地。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三是维护社区稳定。通过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法律咨询和民事调解工作,满腔热情地解决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

3、创新社区服务的载体,提升社区服务水平。要依托各类为民办实事和为企业办实事的服务载体,来满足社区居民群众日益增长而又多样化的需求,满足企业单位降低运作成本、实行社会事务社会化的需要。通过加强社区党建,通过服务载体的社会化运作,输送党的温暖,传播党的思想,体现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从而进一步提高党的社会威望。一是建立健全社会服务网络,为社区党建工作提供有效的服务载体,通过加强对社区服务的规划、协调、引导和组织领导,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联动系统,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完善服务设施建设,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工作生活需求。二是组建以党团员为主的社区志愿者队伍。根据社区党团员的特长和专长,建立志愿者档案,组建多种类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深入社区和居民家中开展义诊、修理、咨询等多项服务。通过党团员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形式,组织一些有规模的活动,扩大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中的影响力。三是广泛开展“驻地共建、结对共建、党员奉献日”等主题活动。社区党组织要通过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等议事协调机构,围绕社区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与辖区党组织联合开展各式各样的主题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促进稳定,凝聚人心。当前要发动社区党组织与党员帮扶困难群体,着重解决社区居民群众在就业、生活、教育方面的实际困难,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通过一次次有规模、有影响的活动,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拓展社区党建工作内容,赢得社区居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

四、不断强化社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的教育管理。

在这方面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社区内新的经济社会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二是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党务干部队伍;三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重视并抓好新经济组织、各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中的党建工作。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做到凡是具备条件的,都要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对于不具备条件的,可以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建立联合党组织。暂时无法建立党组织的,可以先建立工会组织,也可以建立党建工作联络员制度。所有新建党组织一般实行属地管理。

2、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党务干部队伍。做好社区党建工作,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社区党建是一项富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工作,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干部队伍。目前,我市社区党务干部的整体素质与社区工作在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还不能完全适应: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多数不是正式干部;二是缺乏社区党建理论知识,对社区这一新兴事物缺乏必要的了解,工作中难免出现干部素质与工作需要的矛盾;三是部分社区党务工作者观念陈旧,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因此,必[在全市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共2篇)]须采取措施努力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文化素养和工作水平。一要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年龄、文化结构,加强学习,使其领导水平、执政能力和知识结构等逐步适应城市管理中心下移的要求。二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轮训,不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使其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而且具备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能力和进行现代化社区建设、管理的实际本领。三要充实一批年富力强的同志来社区工作,实现社区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知识化,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有创新精神、懂得现代化社区管理知识的干部队伍。

3、针对社区党员特点,加强对党员的分类管理。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摸清居民党员、退休职工党员、企业下岗职工党员、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党性教育活动,重点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全面素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

要取得明显成效。在党员管理上,要根据不同情况和特点,要求居民中的党员在维护社会治安,建设文明社区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退休党员、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党员,其党的组织关系原则上转入居住地党组织;要求把党的组织关系转入居住地的离休于部党员,街道党组织要予以接收,离休干部党员人数较多的,可以成立离休党员党支部,发挥好老党员、老干部的政治优势,使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要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的管理途径和办法,具备条件的要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组织社区中在职党员(指居住在社区的在职党员)积极投身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以党员志愿者活动为载体,动员在职党员利用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积极参加社区内各种社会性和公益性活动;在职党员领导干部要起带头作用。各单位评选优秀党员和各类先进个人,要把党员在居住地的现实表现作为考察内容。

五、加强领导,搞好协调,不断创新

1、要把社区党建工作作为党要管党,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各县区委组织部要注意抓好各自的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做到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上下结合,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并及时总结示范点社区党建工作的经验。各级党组织要把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社区党的建设工作,集中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坚持年初有目标,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要切实把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以此推动全市社区党建工作。

2、要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方法,创新载体,增强街道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要成立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辖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协调委员会为议事机构。在社区党组织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积极协调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争取他们的支持与配合,使社区党建工作深入到居民群众自治管理的实践中去,深入到相互服务和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工作中去,深入到化解社区各类矛盾的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处理好街道党建与社区党建的关系,做到同步加强,互相促进。社区单位党组织要主动接受街道党组织的指导和协调,积极支持和参与社区党的建设。

3、新时期的社区党建工作是一项开创性工作,还有许多未知领域,已有的实践经验,只是为人们探索这些未知领域奠定了基础,而无法取代新的实践。创新是灵魂、是动力,社区党组织要提高工作水平,离不开创新,从社区工作现状看,社区党组织工作的组织体制、工作机制及具体的方法、途径等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作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要与时俱进,勇于实践,敢闯敢试,开拓进取,不断推动社区党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同志们: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按照市委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围绕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必须指出的是,目前的工作进展与市委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部分县对这项工作的认识还不够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感还不强,工作措施还不够有力,工作中的一些薄弱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县区委组织部门,一定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街道、社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决策和工作部署上来,要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社区党建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特点的社区党建工作成功经验,努力把全市社区党建工作推向新水平。

篇二:陈向群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省辖市街道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座谈会上的

讲 话

(2012年4月20日,根据记录整理)

陈 向 群

同志们:

刚才,15位同志的发言很好,相信大家都会有所启发。“三有一化”工作,是2009年11月“郑州会议”作出的重要部署。为落实中央这一部署要求,我们分“四个方阵”梯次推进,把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作为

具有“六个性”:即地域性,就是以一个个实际的街道、社区为基本单元;整体性,就是街道社区范围内的所有单位、组织和企业的党建工作是一个整体;适应性,就是适应城镇化趋势和居民群众需求,发挥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作用;开放性,就是打破封闭运行和条块分割的工作模式,在一定范围内有效整合党建工作资源;系统性,就是多元的党建主体、党建工作构成一个有机系统,系统各个要素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按照不同的职责发挥作用;整合性,就是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形成齐抓共管、共驻共建格局。

三是对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内容形式及推进方法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青岛、贵阳两个座谈会上,我们进一步概括了“三有一化”尤其是区域化党建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这就是“六联”,即条块联动、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以“十化”推进“一化”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即领导体制扁平化、运行机制规范化、组织设置网格化、活动方式多样化、发挥作用常态化、服务群众长效化、工作载体品牌化、队伍建设专职化、阵地建设标准化、经费保障制度化。“十化”,也可以概括为“六个创新、两个建设、一个服务、一个保障”,“六个创新”就是创新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工作载体和发挥作用形式,“两个建设”就是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一个服务”就是服务群众,“一个保障”就是经费保障。

(二)在实践探索上取得新的进展

一是街道社区党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坚持改调并举,结合街道区划、社区规模调整及时健全党组织,一些中小城市加快推进城区镇改街、村改社区步伐,并同步建立党组织。同时,指导街道社区加大对辖区内各类组织、各类单位、各类人群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目前,全国

8.2万个社区99.6%建立了党组织;所有社区普遍建立了居民委员会,工青妇组织的组建率分别达到57%、69%和78%,22%的社区建立了业主委员会。参会的5省区有街道1438个、社区1.2万个,全部建立党组织,同时对辖区内新兴领域的党组织覆盖面也有了新的拓展。

二是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街道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得到优化。结合换届调整,通过从上级机关派、企事业单位挑、面向社会招考和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办法,选拔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从5省区情况看,目前5.9万名街道干部中,36岁至54岁的3.9万名,35岁以下的1.5万名,年轻干部比例有一定增长,人员结构更加合理;社区工作人员中,从街道和机关下派8000多名,从大学生中选聘1.1万名。全国的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中,列入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序列的2200多人。呼和浩特市从2008年启动千名大学生“居官”工程,为每个社区配备5名大学生;吉林省面向社会招录了1507名社区党组织专职副书记,招录1507名高校毕业生到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助理;北京市连续几年推行“大学生社工计划”等做法都很好。

三是在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普遍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等各类服务网点,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推行街道社区党员设岗定责、公开承诺、志愿服务等,特别是引导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根据党员职业、特长组建服务队伍,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全国建立在职党员报到制度的社区

4.9万多个,报到党员人数360多万,开展志愿服务的社区5.3万个,参加志愿服务的党员400多万名,建立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制度的社区4.7万个,都比两年前增长了40-50%。从5省区情况看,有9000多个社区建立了在职党员报到、志愿服务等制度,参加的党员达到64.5万名,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是经费场所保障有所改观。从经费保障情况看,目前,全国8.2万个社区中,党组织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有党费支持、实行费随事转的社区分别占到了70%、58%和42%。5省区1.2万个社区,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有党费支持、实行费随事转的社区分别占81%、70%和39%,平均每个社区每年财政拨付数额1.6万元,党费支持数额6016元,费随事转

数额7000元。从场所保障情况看,各地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目前已有6万多个社区解决工作用房问题,占73%,其中2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4万多个,90平方米以下的社区1.3万个。5省区社区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也得到一定改善,2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5976个,90平方米以下的2314个,还有2592个社区通过租借等方式解决了办公用房问题。

五是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目前,全国实行大工委制的街道2000多个,实行大党委制的社区1万多个,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等协调议事机构的社区5.9万个。从5省区情况看,实行大工委制的街道538个,实行大党委制的社区2621个,都比以前有了较大增长。

(三)在整体工作上还有较大差距。目前,省辖市除极少数沿海发达省份外,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水平与副省级以上城市、省会城市整体上还有差距,主要是多数还没有深入到区域化党建的整个领域,系统的创新和实践成果还不多。表现为“五个不到位”:一是认识上还不到位。对新形势下,以“三有一化”为重点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清,尤其是对区域化的内容形式、担负功能、工作方法认识不到位,没有树立大区域、大统筹、大社区的理念。二是覆盖不到位。不仅是在组织覆盖上不到位,更多的是在工作覆盖上不到位。不少地方的街道社区推行了网格化管理,但有些对辖区内的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个体工商户等延伸覆盖还不到位,党建工作“盲点”、“空白点”还不少。[在全市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共2篇)]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把党组织组建网格化了,就是工作全覆盖了。从一定程度上讲,没有专门的党建指导员做工作,没有一家一户的细致工作,就不可能实现工作全覆盖。三是体制不到位。一方面是适应区域化格局的扁平化领导体制没有健全完善,市和城区层面大部分没有承接、支撑街道社区工作,指导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专门机构。现有的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等基本不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是“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工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四是保障不到位。相当一部分社区存在“能人”不多、留不住人,钱不够用、来源不稳,场所狭小、设施不配套等问题。社区干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工资报酬不高。社区党组织书记不管是退休干部担任的,还是社会招聘的,其待遇至少要达到一个地方新招录公务员的标准,但现在还远远不够。同时,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有一半以上达不到200平方米。五是服务不到位。有的地方服务网络体系不健全,服务内容、项目单一。有的想服务、想干事没有条件。有的不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少地方没有建立党员志愿服务等制度。

二、进一步深化对省辖市推进“三有一化”工作的认识与理解

现在,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等大城市规模很大,城市化率较高,省会城市多数也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下一步推进城市化,省辖市首当其冲,是一个重点。要从省辖市当前的形势任务、所处的地位特点、面临的机遇条件等方面,进一步加深对省辖市推进街道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为省辖市面临的一大挑战。再次,在省辖市加强街道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是信息化飞速扩张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13亿、手机用户9.9亿,微博用户已超过3亿,居世界

党组织的设置和网格区域相融合。要按照网格来设置党组织,并与社会管理的实际需要相适应,从而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三是社区的经费保障和社区服务能力提升要同步,使社区党建活动和服务群众的行动相融合。不少地方每年给每个社区20万或30万的服务群众、做实事的经费,解决小区内居民急于解决的事情,提高党组织的服务能力,给基层组织树威信、树形象。这一做法值得广泛推广。四是城中村的改造与新社区建设要同步,使城市社区与农民新村相融合。特别是在城中村改造、村改居等工作中进行大胆探索,既要在居住方式上让村民变市民,使他们尽快融进来,又要改变原来的传统管理方式,把他们纳入大社区,在整个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的管理框架下共同生活。

抓好“五项工作”:

(一)抓好街道社区党组织网格化设置、区域化覆盖、扁平化管理。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就是我们讲的组织体系、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总的要求是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的横到边、竖到底,不留“空白点”。由于这项工作涉及城市基层党的领导体制调整,关系到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推进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实际特点。一是加大区域内党组织组建力度,积极创新组建方式。当前,党组织组建的重点是社区内“两新”组织,难点是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地、新建小区、村改居社区、新兴工业园区以及个体工商户集聚的商贸市场的党组织建设,有的地方还要考虑到城中村。要多种组建方式,做到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特点更鲜明。对不具备党组织组建条件的,要先期抓好工青妇等组织的组建,率先实现党的工作覆盖。二是建立科学规范、相对统一的领导体制。在街道层面,全面推行“大工委制”,吸纳辖区范围内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居民党员代表进入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整合区域内各种组织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区层面,全面推行“大党委制”,将条件成熟的社区党支部(总支)升格为社区党委,将驻区单位的党组织全部纳入社区党委管理,形成全方位广覆盖的区域性社区管理格局。三是创新管理运行机制。设立“大工委”和“大党委”是体制,怎么能够很好地运行?就要靠机制。要通过联席会议、相互通报、双向述职等形式让体制发挥作用。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街道世纪城西区社区建立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党总支、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四方共议”机制的做法很好。

(二)抓好以“三支队伍”为重点的街道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党组织成立了,各方关系理顺了,关键还要有人办事。一是抓好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抓好这支队伍很关键,街道社区的工作能不能做好,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这支队伍的建设情况。当前有两个问题应引起重视:一方面,对街道党组织书记的选配要重点考察他们的驾驭能力、协调能力和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对社区党组织书记的选拔使用,关键是考虑这支队伍的相对稳定性。现在的选拔渠道很多,但能够真正沉到社区、留在社区、热心社区的干部还比较少,年龄比较大的占多数,有的年轻同志把社区工作当成“过渡岗位”。二是抓好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现在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大量的精力在忙社区事务,抓党建的精力明显不够。有的社区还没有专门抓党建工作的。如果没有专人去抓这项工作,可能情况都搞不清楚。广西自治区公开招聘了300多名专职党务工作者,一个城区配2名,一个街道配3名,具体负责社区党务工作,做到专人抓、专心抓。三是抓好党建指导员队伍。目前有些是兼职的,有些是专职的,但必须有一支能够发挥作用、履行职责的专门队伍。在抓好三支队伍过程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他们的经济和政治待遇,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履职能力。

(三)抓好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和志愿服务工作。发挥社区党员作用,是做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目前的情况是许多地方连社区党员准确的数量都掌握不起来,党员大多“隐身”,有的虽然亮了身份,但发挥作用不够。当前,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结合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尤其

下页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