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关于落实**书记强化旅游项目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2018-10-01 19:49书业网

篇一:旅游发展大会工作实施方案

临潭县贯彻落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

工作实施方案

9月27日,省委、省政府在兰州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对会议研究部署了我省今后一段时期旅游业发展相关工作,明确了工作任务,制定了工作措施,为全省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甘肃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充分利用我县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促进我县旅游业健康、稳步、快速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把我县建设成为旅游产业大县和省级旅游示范试点县,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临潭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面临的形势

(一)产业发展的环境

1、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实施,将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等重要领域的投入力度,并将旅游产业列为西部地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加以重点扶持;

2、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确定的一系列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扶持的政策,重点扶持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特色经济和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

3、国务院、甘肃省对旅游产业高度重视,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甘肃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措施,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资源赋存

临潭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总人口15万

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0%,少数民族中以回族、藏族居多,是典型的多民族共居地区。临潭县有着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根据全县旅游资源调查,全县共有以冶力关旅游景区为代表的自然旅游资源35处,其中有国家级资源2处,省级资源1处;以新城洮州明代卫城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迹21处;以被载入世界基尼斯纪录的洮州“万人拔河”比赛及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洮州花儿”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34项。据初步分析,目前全县可供开发利用的景点有40余处。

(三)产业发展现状

临潭县旅游产业保持较快持续增长,冶力关景区已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并辐射带动周围开发以“农家乐”等为主的旅游项目,成为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全县旅游总人次由2000年1.7万人次增长到2009年50.87万人次,年均分别增长57.1%和64.5%。旅游总收入由180万元增长到12388万元,分别增长28倍和66倍多,旅游综合收入已占全县GDP的14%,旅游业已成为我县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并有力地带动了宾馆饭店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行业,促进了农牧民增收。

目前,全县从事旅游接待的宾馆、饭店、招待所、度假村共27家,拥有床位3995张;冶力关景区共开发重点景点6处,建有各类酒店、宾馆19家,招待所、农家乐接待点500余家,可同时为10000余人提供食宿服务,旅游各类从业人员达4500多人,间接从业人员4000多人。

(四)临潭县旅游产业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条件亟待改善。旅游交通成为制约瓶颈因素,兰州——冶力关——新城——城关——合作的旅游大环线道路质量不高,冶力关核心景区无法与大旅游网络形成联动,全县景区的40%旅游连接道路为县乡道路,景区内存在多出断头路,景区内旅游环线尚未形成,通行能力差;旅游厕所严重不足,现有厕所标准有待提高;除冶力关外其它景点基本的住宿、给排水、供电、通讯、游客服务中心等基本旅游设施缺乏,基本旅游生产力尚未形成;旅游信息化工程尚待完善。二是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力不够。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特色农牧业、特色手工业等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尚不充分,特色旅游商品开发不足,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的良性发展模式尚未形成;三是旅游产品单一,尚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旅游产品仍以游览参观为主要模式,参与型、体验性、度假型等经济收益高、适应现代旅游需求的深度产品开发不足;四是龙头景区的辐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旅游生产力布局不合理。旅游产业发展过份依赖冶力关景区,尚未形成全县旅游资源的有序、充分开发,旅游线路单一,由于受到资金缺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新城、红堡子、术布等地等大批优质旅游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四是旅游业发展不均衡,旅游业总体规模较小,产业关联度低,对经济增长拉动力弱。五是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工作相对滞后,缺乏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六是旅游从业人员管理和培训工作应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七是从旅游要素方面来看,六要素没有得到很好的统一,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旅游城镇功能不全,娱乐项目少,

冬季旅游项目尤为缺乏。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引,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服务为中心,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形成新型重要产业为目的,调整县域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关联系数高、联动效应大的产业优势,以旅游产业为主导推动各产业的全面发展,推动实现劳动力特别是少数民族劳动力充分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我县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生活宽裕,社会和谐,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

2、基本理念。一是坚持以创新为核心,探索适应于临潭县域特征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二是全面整合县域多元资源要素,整体规划,稳步推进,在实现旅游产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发挥产业的综合效益;三是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积极推进旅游产业中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社会参与,群众受益,将旅游产业建设成为发展成为“富民”“惠民”“乐民”的产业,形成“人人共享、人人共谋”的发展态势。 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带动作用,将旅游产业培育为临潭县的主导和支柱产业,成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

3、发展思路。国家、省上支持旅游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机遇,为我县发展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旅游业这一新型产业将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必将成为

我县的支柱产业,为我县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通过旅游项目的建设实施,完善旅游业综合服务功能,规范旅游行业管理,全面提高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突出民族特色,生态特色和文化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打造全县“三点一线、一体两翼”的旅游格局,即以冶力关生态旅游区、新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城关洮州民俗文化三点连成一线,成为一体,九甸峡水上游览、鹿儿沟自然风景区为两翼。加快冶力关景区旅游项目开发,积极打造不同季节的旅游项目,推动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把我县建成西部旅游强县和全省旅游产业示范县,为我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4、预期目标:旅游人数实现稳步增长,力争到2015年旅游人数达到100万人次左右,旅游总收入实现3.45亿元,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2000人,间接就业达到8000人,占到一定的比重,旅游间接总收入达到2.1亿元。并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全面提升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的经济效益,加快发展房地产、中介、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

三、主要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将认真结合实际,以全省旅游示范试点建设工作为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带县”战略,着力推动旅游产业由行政推动向市场引导转变,继续按照“ 依托资源、开拓市场、突出特色、扩大宣传、打牢基础、培植龙头”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深化对旅游业发展的认识,加强对旅游业发

篇二:2012年旅游部门落实环保工作实施方案

2012年度巴州旅游行业环保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总体部署,按照今年州委、州人民政府对全州各行业、各部门环保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特拟定2012年度巴州旅游行业环保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州”的理念,坚持走旅游资源可发可持续道路,以落实2011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为抓手,以督导旅游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为重点,强化环境监管,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夯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基础。

二、组织机构

巴州旅游行业环保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余新民

副组长:王进军

成 员:各县市旅游局局长,州旅游局各科室、培训中心负责人。

巴州旅游行业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规划开发科。主任由薛育民兼任。业务联系人:段海民

三、工作任务

1、各县市旅游局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班子,推进此项工作,负责制定年度环保工作计划。

2、各县市旅游在建项目须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竣工项目需提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档案。(协助旅游企业由环保部门出具)。

3、各级旅游部门组织举办各类环保法律、法规专题年度学习不少于2次。

4、各县市旅游局负责在景区醒目处设置环保提示牌。(已设置的景区要确保环保提示牌无污迹、破损,擦拭清洁)

5、各级旅游行政部门、旅游企业年借助各类宣传活动平台组织开展公益环保宣传活动年内不少于2次。(6.5世界环境日)

四、有关要求

各县市、科室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巴州旅游行业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开展全州旅游行业环保专项联检,通过查阅档案、现场抽查、媒体反馈、对环保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监督管理。

县市环保工作总结于年度10月20日前报送至巴州旅游行业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邮箱:xjbzlyj@126.com

二○一二年二月三日

篇三:颍泉区贯彻落实“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

颍泉区贯彻落实“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

(2011年9月30日)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委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切实把群众工作放在党的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根据《安徽省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以“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为主题的“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的通知》(皖办发〔2011〕35号)和《中共阜阳市委办公室关于贯彻实施“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的意见》(阜办发〔2011〕11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活动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深入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进一步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全区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促进颍泉科学发展、加速崛起、强区富民、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工贸旅游城区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以群众工作的新成效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活动原则:

(一)坚持领导带头,广泛参与。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要轻车简从,率先垂范,扑下身子,沉到基层,带头走访群众、带头集中调研、带头宣讲政策、带头化解矛盾、带头为民办事、带头严守群众工作纪律。广大机关干部要踊跃参加,找准岗位职能与服务群众的结合点,推动各级机关真正把工作重点转到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上来。

(二)坚持突出重点,解决问题。精心安排走访地点和时间,把矛盾多、条件差、困难大的地方,把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和干部长期走不到的地方,作为走访的重点,作为领导干部的联系点。要深入到建设项目多、矛盾比较集中、问题比较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地方,到条件艰苦、地处偏远、群众不富裕、工作难开展的地方,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三)坚持探索创新,突出特色。要在不折不扣完成市里各项规定动作的同时,紧密结合颍泉实际,注重学习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丰富和创新大走访活动的内容、载体和方式,努力使大走访活动更加贴近基层、更加贴近实际、更受群众欢迎。

(四)坚持继承延续,巩固成果。大走访活动与我区7月份开展的“两委”班子“进村入户”和“大调研”活动一脉相承,是“进村入户”和“大调研”专题活动的延续、深化、拓展和提升,要把大走访活动与巩固“进村入户”和“大调研”活动成果有机衔接起来。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好的经验与

做法,集中力量解决“进村入户”和“大调研”活动期间发现和收集的问题,努力办成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现在又有条件解决的难事和实事;另一方面,突出大走访活动的特点,以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做好群众工作,在巩固“进村入户”和“大调研”活动成果中提高大走访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发展。妥善处理大走访活动和日常工作的关系,紧密结合区情、镇(街道、园区)情、村(社区)情和自身工作实际,合理安排,相互促进,协调推进,做到大走访活动与推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社会管理、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抓好本地本单位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大走访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两促进,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目标任务和总体安排

目标任务:按照市委“四个一批”(排查化解一批矛盾纠纷,群众信访量明显下降,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解决一批突出问题,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办成一批实事好事,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破解一批重点难点问题,科学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目标任务要求,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工作,着力解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着力破解制约科学发展、影响和谐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矛盾问题在一线解决、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党群干群关系在一线融洽,努力实现“群众工作上水平、转变作风见行动、解决问题有成效、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目标,凝聚起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

总体安排:活动由区、镇(街道、园区)、村(社区)三级党组织书记带头,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广大机关干部共同参与。活动从2011年9月开始,至2012年2月底结束,共半年时间,原则上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9月—10月中旬)。 区、镇(园区)、村(社区)三级及区直各部门分别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传达学习省、市、区会议及文件精神,动员部署大走访活动,在全区形成浓厚的活动氛围。

(二)走访调查阶段(2011年10月中旬—11月)。各级领导

干部要按照活动内容要求深入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和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以地区或部门为单位整理汇集,建立实事求是、现阶段又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台账。

(三)解决问题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1月)。根据走访调查阶段搜集整理的问题,分解责任,落实人员,一案一人,一事一策,限期解决,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四)巩固提升阶段(2012年2月)。开展“回头看”活动,逐一核查收集问题的解决情况,认真

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建起具有颍泉特色的、切实可行的群众工作长效机制。

各地、各部门可根据工作实际,掌握好活动进度和节奏,把走访调研、宣传政策、解决问题、为民办事和制度建设贯穿于活动全过程,在求真、求实、求深、求新上下功夫。

三、活动内容

(一)走访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访困难群众、访困难企业、访重点项目、访服务对象,尤其要重点深入到建设项目多、矛盾比较集中、问题比较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地方,到条件艰苦、地处偏远、群众不富裕、工作难开展的地方,到社会治安相对较差,群众反映强烈的地方,重点走访征迁户、上访户、困难户、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全面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掌握在上面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促进机关作风转变,为各级党委、政府定政策、作决策、抓工作提供依据。

(二)集中民智,推动改革发展。拜人民为师,向群众问计,使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带着问题进行走访,坚持解决问题的方案从群众中来、办法到群众中找,从群众的具体建议中发现破解难题的“金点子”,在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中寻找推动发展的思路对策。完善决策机制,通过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广泛征询意见建议等形式,开发民智、集中民智、运用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集中全区的智慧加快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工贸旅游城区”。

(三)宣讲政策,帮助群众释惑。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各项惠民政策,认真解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及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使基层群众了解国家、省、市和本区大事,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集中宣讲城乡建设的新变化新成效,本地本单位改革发展的目标思路、重大决策和主要举措,使基层群众知道党委政府在干什么、要干什么、要怎么干,增强发展信心,凝聚发展合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集中宣讲好与百姓密切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正确对待深化改革的利益调整,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

(四)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要把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大走访活动的着力点,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特别要认真化解有关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涉及民生的突出问题,同时要高度重视军转干部、退养民师、^法**功修炼人员等特殊群体,深入研究探讨化解突出问题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解决突出问题的办法措施和操作流程,加大从政策层面化解社会矛盾的力度。继续完善重大事项安全评估机制建设,完善应急处置预案,积极稳妥地化解群体性事件。要把

解决信访积案、信访突出问题和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与政法系统开展的积案清理工作结合起来,真正落实“属地管理”和领导包案的责任,强化解决问题的措施,推动一批复杂疑难问题的化解。

(五)为民办事,真诚服务群众。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着眼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帮助群众解决在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两节”期间要组织开展好送温暖活动,重点对基层老党员和困难群众进行慰问和扶贫济困。要进一步完善结对帮扶工作,入户谈心、实地察看、想办法出主意,采取有效方式帮助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围绕群众增收致富,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从根本上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活动形式

(一)开展集中调研活动。区、镇(街道、园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区直部门主要领导干部要通过走访座谈等各种有效途径到基层单位调研;其他领导干部根据实际适时开展调研。要有针对性地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企业家等各界人士中开展万人问卷调查,了解基层和群众的期盼,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提出整改措施。活动期间。区委书记及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调研不少于一个月,走访不少于40户;镇(街道、园区)党委书记调研不少于一个半月,走访不少于50户;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要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经常性工作。要认真解决调研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区委书记及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解决重大问题不少于10件,镇(街道、园区)党(工)委书记、村(社区)党组织要做到发现一件解决一件,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新的变化。调研结束后,区、镇(街道、园区)党委书记及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撰写一篇调研报告,区直各单位形成一篇综合调研报告。区大走访活动办公室将对各地、各单位推荐的调研报告进行评选活动。

(二)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科技活动。“送政策”,区、镇(街道、园区)党委要组织理论政策宣讲团,积极宣传中央以及省委、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和国家法律法规。“送服务”,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组织业务骨干,为基层单位和广大群众提供各类服务。“送科技”,传授实用技术,传递致富信息,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三)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集中一段时间深入基层,认真排查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矛盾隐患。对上级交办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和区、镇(街道、园区)排查未化解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集中开展化解工作。对活动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和矛盾纠纷,逐项登记造册,分类建立台帐,明确分包领导,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制定解决方案,明确解决时限和要求,实行逐案盘点销号,确保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开展开门接访活动。继续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开门接访活动,区、镇(街道、园区)党

政领导同志及区直部门要有计划地公开接待群众来访,受理群众提出的信访事项,并向社会公布。区级每个工作日都要有1名党政领导接访,镇(街道、园区)要确保每天都有党政负责同志接访。活动期间,区委书记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接待群众来访不少于6次;镇(街道、园区)党(工)委书记每周至少安排1次接待群众来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要把接待群众来访作为日常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属于本级受理的群众上访事项,能够当场解决的要当场解决,当场解决不了的,要明确办结时限。

(五)开展领导包案、带案下访活动。对开门接访和排查出的信访疑难案件,由区、镇(街道、园区)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包案。坚持党政领导带案下访制度,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各级领导带案下访量应占包案量

的30%以上。

(六)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活动。针对赴京、到省、去市、来区的重复访,尤其是进京非访,以及超期未结或已经结案尚未息诉息访的,都要明确包案领导和责任单位,逐案限期销号,最大限度地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各镇(街道、园区)信访积案由区领导负责督办。对符合《信访条例》规定受理范围的,启动终结备案程序,把握终结标准,推进一批信访积案终结备案。力争活动结束时,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85%以上。

(七)开展网络在线问政活动。区委书记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镇(街道、园区)党(工)委书记要通过公开电子信箱、完善网友留言办理、在线交流、热线电话、信访绿色邮政等方式,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研究办理并予以回复。通过网络公布重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请群众监督,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围绕本“四重”工作,与群众互动,公开征集诤言良策。活动期间,区党政领导与群众在线交流2次,镇(街道、园区)、区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与群众在线交流不少于4次。

(八)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与困难群众、困难企业、困难职工、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子,实行一对一帮扶。特别要结合实际,开展“造血”式帮扶。区委书记及党政领导班子、镇(街道、园区)党(工)委书记要结合实际,每人选择一个地处偏远、矛盾较多、发展落后的村(社区)作为联系点。每个区直部门至少确定一个村或社区、企业、学校、重点工程(项目)作为联系点。

(九)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广泛动员、深入发动,开展新一轮的社会治安大走访大整治活动,在前期大走访全面覆盖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放在城乡结合部、偏远农村等案件多发地带,开展秋季、冬季社会治安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偷盗、抢掠等违法犯罪行为,增强群众的安全感。通过开展平安行业、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及“零发案”社区、村庄和单位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扩大平安建设的覆盖面,积极争创省级平安区。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