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2010至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卷

历史典故2018-10-10 09:07书业网

2010至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卷

一、单选题:(将正确答案填入相应题号下表格,每题1分,共1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秦统一后,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2、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

A、秦统一六国 B、楚汉之争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4、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培植的两种农作物是:( )

A、棉花与水稻 B、棉花与玉米 C、水稻和玉米 D、水稻和粟

5、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A、祖冲之-《神灭论》 B、贾思勰-《齐民要术》

C、郦道元-《水经注》 D、陶渊明-《归园田居》

6.在哪个战役之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进攻:(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7.秦统一六国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221年

8.秦始皇设太尉管理的是:( )

A.行政 B.财政 C.军事 D.监察

9.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的诏书传到桂林,当地却没有人认识。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

A.统一货币 B.焚书坑儒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文字

10.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指:( )

A.国人暴动 B.武王伐纣 C. 楚汉之争 D. 陈胜、吴广起义

11.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是指:( )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12.以下哪一项与汉武帝无关:( )

A.焚书坑儒 B.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C.使西汉的统治达到鼎盛 D. 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13.“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诗中的“胡”在这里是指:( )

A.匈奴 B.鲜卑 C.氐族 D.羌

14.下列各朝代与开国者的配对错误的是:( )

A.汉——刘邦 B.魏——曹丕 C.西晋——司马睿 D. 秦——嬴政

15.下列著名战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巨鹿之战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二、历史诊断(先判断正误,然后再进行改正。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诊断结果:

2.小新问:“小明,你知道佛教起源于哪里吗?”

小明说:“当然知道,我们中国这么多佛教寺庙,当然是起源于中国。”

诊断结果:

3.小A问:“小B,你最敬佩哪一个历史人物呢?”

小B说:“我最敬佩蔡伦,因为他发明了纸,促进世界文化发展。”

诊断结果:

4. 小A问:“小B,我想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该看什么书?”

小B说:“那还不简单,看司马迁的《史记》不就行了吗?”

诊断结果:

书》

材料二: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步六狐 贺赖 独狐

汉 姓 元 长孙 陆 贺 刘

(1)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你认为魏主是指谁?(3分)

(2)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魏主迁都的目的?(4分)

(3)简单地谈谈魏主改革的内容。(6分)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前面表中(每题2分,计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

A、禹 B、炎帝 C、黄帝 D、舜

2、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

3、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4、传说中的哪位部落联盟首领在位时,我国的原始社会走到了尽头( )

A、尧 B、舜 C、禹 D、启

5、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6、对于秦统一六国这段历史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其过程也不无血腥与残暴

B、对秦国来说,其对外战争既是不断扩张、兼并的过程,也是逐渐统一的过程

C、在统一的过程中,秦王赢政的个人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D、秦国主要依靠赢政的雄才大略取胜,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功绩首先应归功于赢政

7、在河北满城西汉时期的中山靖王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最能表现墓主人身份的文物是( )

A、随葬金银器 B、西汉的铜奔马

C、制作考究的长信宫灯 D、金缕玉衣

8、中学生小王和小张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与探究”活动开展了历史考察,他俩考察了下列四大建筑,其中属佛教建筑的是( )

A、陕西韩城太史祠 B、河南洛阳白马寺

C、安徽桐城文庙 D、福建泉州老君像

9、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诸侯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诸侯国

C、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D、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10、中国古代“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接受“王官之学”的教育。我国的私人办学开始于( )

A、孙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11、下列描写公元前356年以后生活在秦国的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一个是不可能的( )

A、他在一次战斗中杀敌有功,被封爵并赐几十亩地

B、几年后,土地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劳役

C、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几十亩地,成了小地主

D、后来,他卖掉了所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

12、下列人物在医学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是( )

A、张仲景、华伦 B、蔡伦、董仲舒 C、主父偃、华佗 D、张仲景、蔡伦

13、下列事件与秦始皇无关的是( )

A、长平之战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开凿灵渠

14、“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这段史料记载的是哪个事件后的历史现象( )

A、汉高祖实行“和亲”政策 B、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

C、汉武帝指挥反击匈奴 D、秦始皇派兵北击匈奴

15、秦汉时期北伐匈奴的战争之所以具有正义性,是因为( )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促进了民族融合

C、保护了中原的经济文化 D、打击了外族的入侵

16、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主要突破点是( )

A、由笨重改进为携带方便 B、简化制作过程

C、扩大造纸原料,使之易得而又便宜 D、纸张由粗糙改进为精细

17、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是秦汉时期哪一方面的杰作( )

A、雕塑艺术 B、绘画艺术 C、冶炼技术 D、青铜艺术

18、下列关于司马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他著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历史

C、《史记》是“二十四史”的开山之作

D、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蔡伦改进造纸术和道教产生的事实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佛教在西汉初年传入我国;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③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民间;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A、②③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20、下列历史史实发生于汉武帝在位时期的是( )

①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②昭君出塞;③张骞出使西域;④司马迁撰写《史记》;①“蔡侯纸”的出现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

二、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将下列历史典故、历史事件所对应的人物填入横线上:(10分)

(1)尊王攘夷—— (2)纸上谈兵——

(3)退避三舍—— (4)约法三章——

(5)揭竿轩木—— (6)破釜沉舟——

(7)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8)投笔从戎—— (9)创制“麻沸散”——

(10)创造隶书体——

三、辨析改错题

小红同学自编一个《梦回秦朝》的课本剧,有三段这样的描写,共有5处错误,请找出(10分)

(1)公元前211年的某一天,咸阳城内的一家小酒店,酒店的门上挂着一个正楷的“酒”字,酒店内有一个客人拿着刀形币向店主买酒。

(2)在书房内,秦始皇正在翻看着一本线装书,书桌边上还摆放着葡萄等水果。

(3)刘邦的夫人即后来的吕后为躲避战乱,逃入尼姑庵。

错误:① ② ③

④ ⑤

材料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主席《沁园春?雪》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秦皇”为了巩固统一,他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反映了“百家争鸣”中哪家思想?(2分)

(2)依据材料二所示信息,简述秦朝行政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历史影响。(3分)

(3)简述“秦皇”的历史功绩。看谁数得多而准。(7分)

2、材料一:汉初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驾车),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他凭借汉初奠定的雄厚经济基础,施展雄才大略,进一步开拓和发展大一统事业。 ——七年级历史(上)课本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初的其他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变这种景象?出现了什么局面?(3分)

(2)西汉王朝谁在位时进入鼎盛时期?他在位时,有两位人物对他政策制定影响很大,这两个人是谁?(3分0

(3)为推进大一统局面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各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五、分析探究

读下面“丝绸之路示意图”后,完成以下探究性问题:

(1)丝绸之路何时开辟成功的?为它的开辟做出贡献的是谁?(2分)

(2)这条商道主要经过今天的哪几个省份?(说出三个以上)(3分)

(3)如果你沿着古丝绸之路考查,你会参观到哪些历史古迹?(3分)

(4)它的开辟有何意义?(5分)

(5)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西汉王朝为加强对西域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个机构的设置有什么历史作用?(3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武帝时,把其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学说是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墨家学说

2.下列发明是西汉时期的有 ①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 ②新型播种工具耧车 ③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都不是 3.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相同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 B.促进了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 C.促进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D.为欧洲同我国进行直接友好交往创造了条件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语出《陈涉世家》,出自哪一部史书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

5.下列科技发明中,属于东汉蔡伦的是

A.发明地动仪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麻沸散 D.发明活字印刷术

6.下列不属于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的是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7.东汉末年,孙权、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是

A.诸葛亮的计谋 B.周瑜的水军

C.孙、刘的联盟 D.地理上的优势

8.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A.统一黄河流域 B.北方民族大融合

C.未完成封建化 D.阶级矛盾尖锐

9.有关内迁的各少数民族的说法,错误的有

A.东汉、魏晋时期,西南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加速了民族融合

B.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历史上称为“五胡”

C.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互相影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融合

D.西晋向内迁的少数民族征收重税,激化了民族矛盾

10.不少国家把中国称为China,这反映了

A.中国瓷器在世界的地位 B.秦汉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C.隋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D.中国四大发明在世界的地位

二、能力培养(共4分)

11.下面是历史谜语四则,请你猜一猜。

(1)汉朝天下(打一历史人物) 答案:

(2)周郎坐看烧赤壁(打一成语) 答案:

(3)按图索骥(打一历史人物) 答案:

(4)谢安复职(打一成语) 答案:

三、牛刀小试(共14分)

12.(2分)请写出中国古代两位被尊称为“圣”的文化名人及其所处朝代。

13.(5分)请你按先后顺序写出我国汉字字体的发展变化。

14.(7分)请写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方面的成就。

四、一试身手(共32分)

史海拾贝:

15.(5分)请你答出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成语典故。(至少五个)

读读想想:

16.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男女贵族的时尚。

请回答:

(1)(1分)材料中提到凯撒穿着丝袍出现在罗马剧场,此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

(2)(3分)当时中国的“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运到欧洲的?你能把这条通道运转路线说出来吗?

(3)(2分)当时中国称欧洲的罗马为什么?欧洲的罗马把中国称为什么?

17.“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早已有病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舰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败。”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1分)此材料记载的是一件什么历史大事?发生在哪一年?有什么军事意义?此事的发生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3分)请简要分析此事发生的背景,并分析曹操失利的原因。

(3)(3分)隆冬时节,何来东南风?你用有关的地理知识加以说明。

历史论坛:

18.(4分)比较一下,汉初对匈奴实行的“和亲”政策与汉元帝实行的“和亲”政策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巧对下联:

19.(2分)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在南阳武侯祠有这样一幅构思巧妙的对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功业。上联是“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请你根据上联,按对仗的格律,试试补出这副对子的下联来。

情景再现:

20.(3分)请你写一篇百字短文描述官渡之战的场面。

阅读思考:

21.(5分) 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为根治匈奴大患,决心联络西方的大月氏等国,夹击匈奴,彻底打败匈奴。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大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大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完成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张骞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应征。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大月氏。但是要到大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全都做了俘虏。 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张骞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

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张骞等人继续向西行,终于在一片水草丰茂的草场碰上了几个牧民,经过攀谈,他们才知道此地是楼兰国。楼兰是由汉朝进入西域的第一个国家。此后,张骞等人先后经过疏勒国、大宛国、康居国等七个国家,最后在阿姆河北岸,见到了大月氏国国王。张骞手执旌节,向大月氏国王说明了来意,大月氏国王又惊又喜。但如今的大月氏国已远离匈奴,人们也已安居乐业,大月氏国王无心再向匈奴报仇雪恨了。大月氏国王隆重宴请了张骞一行人。在劝说大月氏国王的努力失败之后,张骞一行人在大月氏人指引下,取南道,从疏勒国东行回国。

然而,在翻越祁连山时,他们不幸又碰上了匈奴骑兵,再次被押送到单于那里。一年后,匈奴发生内乱,张骞趁机找到堂邑父上马远逃。

13年。去时,张骞风华正茂;如今,头发花白,年近半百。张骞详细地向汉武帝陈述了13年来他所周游的西方各国的情况。武帝眼界大开。为奖赏张骞,拜张骞为太中大夫,拜堂邑父为奉使君。

读了上面的这一材料,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五、分析归纳(共30分)

22.同学们,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秦时经河北入海,汉代经山东,北宋经天津,南宋经江苏入黄海(当时称东海)。而这种现象在长江为何没有?你能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这种有和无的原因吗?在古代,人们对黄河又是怎样治理的?现如今对治理黄河你有哪些建设性意见?

参考答案

一、1.A 2.C 3.D 4.B 5.B 6.D 7.C 8.B 9.A 10.B 二、11.(1)刘邦 (2)隔岸观火 (3)司马迁 (4)东山再起

三、12.①“医圣”张仲景、东汉。②“书圣”王羲之、东晋。

13.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14.书法:王羲之《兰亭序》;绘画: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雕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四、15.三顾茅庐、投笔从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鞠躬尽瘁、望梅止渴等。 16.(1)西汉。

(2)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3)大秦,丝国。

17.(1)赤壁之战,208年,是我国军事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导致了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

(2)曹操打败了袁绍和几个军阀,基本完成了北方的统一,他企图乘胜出击,消灭南方的孙权和刘备,统一全中国。不料,在赤壁大战中失败。失败的原因有:①人不和。曹军南下,扰乱了南方人民的安定生活。②地不利。曹军屡次中计,锐气大减。曹军远道而来,不习水战,战斗力不强。③天不时。隆冬时节,赤壁战场东南风甚紧,为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提供了良好的战机。

(3)从位置上看,赤壁战场距海近;从地形上看,赤壁战场地势低平,使冬季风受阻,与此同时,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却乘虚而入,因此在几日寒冷的天气过后马上出现反常的温暖天气,于是就有东南风的出现。

18.①“和亲”的目的相同,即都是通过“和亲”政策换取汉匈两族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但前者是被迫行为,后者是主动行为。②汉初社会经济凋敝,国力不强,无法在军事上与匈奴抗衡。汉元帝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朝,愿与汉和亲。 19.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20.要求:语言生动、条理清晰、叙事完整。(略)

21.同学们可以体会张骞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西行,非等闲之辈所能为之,我们应学习他不畏艰难、不辱使命的精神。(请同学们自由发挥略)

五、22.①黄河上游水流湍急。黄河流域作为封建统治的中心区域,地表资源遭到过度开发,水土流失严重,河水中泥沙含量过高,下游河宽水缓,泥沙淤积,阻塞河道后,必然出现改道。长江流域大规模的开发较晚,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东晋南朝以后的事情,所以,地表植被的自然生态保存较好。再加上沿线的湖泊和众多的支流,都可以调节干流流量和流速。这就是为什么长江没有出现改道的历史原因。

②大禹用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东汉明帝都进行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 ③答案不惟一,请老师酌情采意给分。

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卷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考试形式:开卷 试卷共三大题 卷面分数:100分 考试时限:45分钟 出卷人:潘海燕 2005.6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0分,共50分)

选 择 题 答 案 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答案

1. 隋朝大运河,连接淮河和长江的一段是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通济渠 D.邗沟

2. 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而著称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高祖 D.唐玄宗

3. 哪位皇帝的统治被现代史学家郭沬若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唐代哪个省下设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内史省

5.下列史实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

①武则天登基成为皇帝 ②唐三彩的生产

③妇女以穿男装、戎装为时尚 ④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假如你是唐初的一位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大臣,会经常处理下列哪些少数民族的事务?①吐蕃 ②回鹘 ③突厥 ④靺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唐朝称天竺是指

A.印度半岛各国 B.朝鲜半岛各国 C.阿拉伯半岛各国 D.马来半岛各国

8.“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郭沫若称赞下列哪位诗人的对联

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9.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海东盛国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10.郾城大战的交战双方是

A.金与南宋 B.辽与北宋 C.金与北宋 D.辽与南宋

11.宋朝人的书中记载说;昔汴都(即北宋都城东京)数百万家, 尽仰(依靠)石炭(古时称煤为石炭),无一家燃薪(柴)者。该材料与下列内容对应的是:

A、丝织业 B.制瓷业 C.冶铁业 D.采煤业

12.在广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的朝代是

A.隋 B.唐 C.两宋 D.元

13.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的是

A.李白 B.杜甫 C.寇准 D.文天祥

14.元朝时,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

A.畏兀儿 B.蒙古族 C.回族 D.女真族

15.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16.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

A.司马迁的《史记》 B.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C.班固的《汉书》 D.孔子的《春秋》

17.“时京官入朝,必与妻子诀,若无事则相庆,以为又多活一日”的记载可能和哪些史实有关

①胡蓝之狱的株连 ②廷杖制度的严酷 ③锦衣卫的无孔不入 ④文字狱的无中生有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18.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

A.抗击了当时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 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C.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秩序 D.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19.清初,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御驾亲征,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的皇帝是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20.下列哪些是清朝在民族政策方面的措施

①平定准噶尔部、会部贵族叛乱

②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规定的金本巴瓶抽签决定 ③对少数民族地区一般实行减免赋税等优惠政策

④通过会盟联姻等方式加强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下面没有修过长城的一朝是

A.秦朝 B. 汉朝 C.元朝 D.明朝

22.16---17世纪入侵中国的西方侵略者有

①荷兰 ②沙俄 ③葡萄牙 ④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 郑和七次下西洋 ②戚继光抗倭 ③葡萄牙攫取澳门 ④清军入关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24.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A.《爱珲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北京条约》 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25.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这里的“与外界隔绝”是指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题,第26小题10 分,第27小题12 分,共 20 分)

26.材料:“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固,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失海洋洪涛接天,巨涛如山,视诸夷域,回隔于烟霞飘渺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仁狂澜,若履通衙者……

⑴材料反映了哪一桩历史事件?它的最远航线到达什么地方? 4分

⑵此事件发生在哪个皇帝时期?2分

⑶材料反映出一种什么精神?有何历史意义? 6分

27.材料一:“今之海寇,动计数万,借托言倭奴,而其实处于日本者不过数千,其余皆中国之赤字无赖者入而附之耳。”——(明)胡宗宪

材料二:“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盗。” ——谢杰

“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活)日促(艰难),转而从盗。”

——(明)赵文华语

材料三:“明穆宗、神宗时实行较开放灵活的政策,由于海禁开放,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私人海上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所谓的?倭患?就烟消云散。”

——樊树志《国史概要》

⑴结合课本与材料一,你所认为所谓的“倭患”由什么人构成?材料一中认为倭寇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什么人?(4分)

⑵材料二中认为造成倭患严重的根源是什么?(4分)

⑶结合所学的知识和材料三,你认为根除倭患的原因有哪些?(4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题,第28小题14 分,第29小题12分,共26分)

28.科举制是选拔官吏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请回答: ⑴科举制开始于什么朝代?(2分)其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⑵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门第高低选拔官员的“九品中正制”比,科举制有何优点?(6分)

⑶为什么明清以后,科举制度受到人们的猛烈抨击?(4分)

29.明清时期中国军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主权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卷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0分,共50分)

选 择 题 答 案 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B C B C D A C D A D C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B A B B D C A A B D

二、材料解析题

26.⑴郑和七次下西洋;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⑵明成祖朱棣时期

⑶郑和精神:郑和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胆识,忠贞爱国和热爱和平的精神。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促进了中国人民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