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宁夏,画家与牧童教学评课稿

评课2018-10-16 13:07书业网

篇一:画家和牧童评课稿

《 画家和牧童 》评课稿

今天郭云老师执教的是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的《画家和牧童》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深深地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从郭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来说,是比较合理地关注了学生的学情和年段特点,较充分地贯彻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课前的预设是科学的,所以,产生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1、郭老师非常重视“读”的训练。突出了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以师评、学生互评的评读方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了大画家戴嵩作画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小牧童敢于提出反面意见的精神。在朗读指导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所表述的情境中,入情入境的文中人物的情感,进而创设了一种想读、爱读的读书氛围。

2、在充分朗读的同时,郭老师还不忘在学生语言的训练和语感的培养上下功夫。在学习课文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通过看图片形象感知“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两个词的意思以及“‘斗牛图’错在哪儿”的语句的理解;又通过抢读,自读,同桌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全班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意思和情感;还巧妙设计提问,激发学生与文中的主人公牧童和画家产生对话。如,“你是围观者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称赞他?”“牧童指错后,你又会怎么想?”“你想对牧童说什么?”这些问题的巧妙设计,是在为实现目标的同时步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渗透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老师还特意安排 “一会儿……一会儿……”、“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两个句式的口语表达训练,达到读说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篇二:画家与牧童说课稿

《画家和牧童》说课稿

这是一篇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传说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牧童指出唐朝着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课文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真真趣的语言渗透了谦虚、从善如流和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本理念。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和学生中的人文资源,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将课堂交于学生,赋予他们畅所欲言、主动思考的空间,并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感受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勇敢,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了近两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识字是重点,但不是教学的难点。怎样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懂得既要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成为我本课教学的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我拟定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读16个生字,会写“抹”“挤”“哄”这3个字。

能力目标:促朗读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不断生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只有在交往中学会谦虚,在合作中敢于说真话的品质”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下面,我就粗略地说一说我的设计思路:

在课初观看戴嵩的《三牛图》、《归牧图》等,既是学习欣赏,又是亲切导入,我把课题"画家"写的稍大,"牧童"写的较小,接着请学生说一说我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答案不唯一,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为学生理解画家和牧童身上的优秀品质埋下伏笔。接下来是学习本课的内容。

一、识字教学:趣有法,法有趣 。

识字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读课文,我让学生圈出自己不认识或读不准的生字,因为目标明确,学生乐于做。接着,请学生小组内交流学习,看看怎样和这些字宝宝交上朋友,学生兴致高,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但是,仅仅依靠兴趣是不够的,识字教学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这一课中,要求学生会认的字很有代表性,学生容易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和创造识字规律。但在识记这些生字的环节上,学生只会说简单的,不会总结,只有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认识了生字词语。少数学生平时表现不够好但是这节课却表现很积极,老师给学生赞赏加分,学生就会给老师惊喜,孩子们在高涨的热情中不断发现各种识字的好办法举一反三。

二、词语学习:思有心,心有意。

词语教学也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我首先是让学生自己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然后小

组交流探讨,最后进行班级展示。在自我解决词语中,孩子们缺乏发现词语的能力,就算有不懂得词语他们也懒得去查字典,所以在展示阶段交流词语的学生并不多。但是,我在本课中还是重点强调了两个词语:“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意在体会画家的技艺高超。为后面牧童的诚实勇敢做铺垫。

三、句子学习:读中品,品中读

让学生读书,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书,这一点老师容易做到。但是,要学生愿意读、善于读、读后有收获,却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做到的。结合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的具体指导是: 1、教学生赏析。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条重要途径是指导精读。 对于关键词句,要赏析,要学会咬文嚼字,不能一目十行或囫囵吞枣似的阅读。课文中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里的“一……就……” 就值得品味,还有“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这句,先让学生想想什么地方需要“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再让学生体会其意图。在理解了这两个词之后,再抓住“一会儿……一会儿……”完整、连贯地体会这句话,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应该会更鲜活。”画的太像了,画的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让学生体会“称赞”“赞扬”等相近的词语,体会人们对戴嵩的敬佩。2、教学生思考。不伴随智力活动的阅读是肤浅的。

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可以是学生主动质疑,可以是教师巧妙提问。但是前者要适当取舍,后者要精心设计。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后再读课文,我的提问是“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这个问题既有统领性,又有发散性。它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将搜集的信息加以概括和提炼,同时又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人物身上谈开去,不受拘束和限制。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你一言、我一语的感受,由浅入深的评价,都是积极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对课文内容有了理解后,我还让学生读一读关于这篇故事后续的一首诗。我相信,只有让人物形象鲜活在孩子的眼前,才能把人物品质烙印在孩子的心上。 在有了理解之后,生字的书写也不能忽视,所以我主要点拨学生对以下生字进行练习:“拱”“挤”“抹”。

以上就是我对课文《画家和牧童》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的设计,由于时间仓促,设计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杨曙

2015.5.6

篇三:《画家与特意》评课稿

张丹老师《画家与牧童》教学评课稿

一、课堂散发浓浓语文

语文课就要让学生一课一得,在这节课中张老师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们去理解、积累、运用词语,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词语的能力,并且在运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习的表达能力。我想这节课在词语的学习方面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 通过动作理解词语“拱手”,拱手是古人对别人表示尊敬时把两手放在胸前,这个动作离我们比较久远,教师边解释边作动作,孩子们就很好地理解了这个词语。

2. 通过字理理解“惭愧”,教师通过让孩子们去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们发现这两个字都有竖心旁,进一步让学生去思考竖心旁的字与哪方面有关,来理解惭愧的意思。

3. 通过换词、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著名”的意思,把“著名”换成“有名”之后词义也理解了。

4. 借助图画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这两个词语真是很难理解。我也教过这一节课,当时孩子们对这两个词语提出不解时,我只是从美术术语方面去解释这两个词,现在想想学生听后也是不理解,张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一幅画,学生们很好地理解了这两个词。在我们的教学时,难懂的词借助图画去理解真是个好办法。

5. 体会理解文中“夸赞、称赞、赞扬”三个近义词,并且让学生在学文中积累运用这些词,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

6. 拓展积累运用课外词语。你能用上“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几个词语,也来赞扬一下这位画家的画(来自:www.zaidian.cOm 书 业网:宁夏,画家与牧童教学评课稿)吗?学生练说后老师又让学生用“————”我————道。这个句式,并且用上前面积累的那三个近义词“夸赞、称赞、赞扬” 在这样虽增加了难度,但在大屏上出现了这个句式,学生练语时又不难了。感觉张老师这节课词语教学方面做得真好

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

在初读课文时鼓励学生在难读的词上要标上小三角号。这样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去发现问题,教师处理时这些难点时,学生就会注意了。还有音易错的“夹”字,让学生像老师一样在字的上面注上拼音,这样在读中去注意这个字音就不会读错了。

三、 按结构规律来教学写字,做到有扶有放。

这节课张老师处理了三个带有提手旁的字:抹、挤、拱。教师先教一个字形易错的“抹”字,先让学生说这个字的注意点,提手旁的写法,教师范写了一个“抹”字,学生书写一个“抹”后,师生评议,重温一下注意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写“挤、拱”,给学生一个自学生字的机会,也体现了学法的指导。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