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大学语文作业 (5000字)

神话故事2018-10-21 10:42书业网

一.完成专题后面的练习

一、中国神话的主要内容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1、创世神话 2、始祖神话 3、洪水神话 4、战争神话 5、发明创造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生存环境的艰苦,激发了先民不屈的奋斗精神,这种奋斗精神本身就意味着对于命运的抗争,由此而孕育出一大批反抗自然,反抗天帝的神话英雄。前者如精卫以顽强的生命力,面对着难以征服的自然,作顽强的拼搏。

二、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神话的内容丰富而复杂,简要分类如下:

1、创世神话

盘古不仅分开了天和地,同时也是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缔造者。另一则神话说他死后,呼吸变为风云,声音变为雷霆,两眼变为日月,肢体变为山岳,血液变为江河,发髭变为星辰,皮毛变为草木??。这种“垂死化身”的宇宙观,暗喻了人和自然的相互对应关系。

2、始祖神话

就像关心宇宙的起源一样,人们对人类自身的起源也有极大的兴趣。而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则首推女娲的故事。女娲补天,显示出她作为宇宙大神的重要地位。女娲经过辛勤的劳动和奋力的拼搏,重整宇宙,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必要的自然条件。女娲不仅有开辟之功,她也是人类的创造者。这一则神话意蕴丰富,它不但虚构了人类的产生,同时也试图阐释人类为什么会有社会地位的差别。 有关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女娲补天和造人的不朽功

绩,既反映了人们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以上神话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着奇异神通而又辛勤劳作的妇女形象,她所做的一切,都充满了对人类的慈爱之情。

这类神话几乎各部族皆有,而且不少在情节或结构上有相似之处。它们反映了部族成员对自己祖先的追念,表现出民族自豪感。

3、洪水神话

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学术界对洪水神话的成因也提出了种种解释。曾经有过的洪水灾害是如此的惨烈,在人类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一种集体表象,伴随着神话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提醒人们对自然灾害保持戒惧的态度。洪水神话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

4、战争神话

黄帝和炎帝是活跃在中原的两个大部族的首领,分别兴起于相距不远的姬水和姜水,他们在向东发展的过程之中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黄帝正是在对内兼并和对外抗御的两场战争之中,大显神威,确立了他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形象。出于对中华民族始祖的爱戴,后世又把许多文化史上的发明创造,如车、陶器、井、鼎、音乐、铜镜、鼓等,归功于黄帝,或是黄帝的臣子。黄帝在神话中又成了一个善于发明创造的文化英雄。

5、发明创造神话

黄帝之后,神话进入了一个英雄的时代。人们把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类重大发明,以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克服,都加在一个个神话英雄身上,并把他们看作是本部族的理想的象征。自然神从而被人类自己的神所代替。它标

志着人类自身的主体性突出了,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大量有关文化英雄的神话,这些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人的形象,他们都有着神异的经历或本领,他们的业绩在于创造和征服,如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仓颉、后稷等等。

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生存环境的艰苦,激发了先民不屈的奋斗精神,这种奋斗精神本身就意味着对于命运的抗争,由此而孕育出一大批反抗自然,反抗天帝的神话英雄。前者如精卫以顽强的生命力,面对着难以征服的自然,作顽强的拼搏。

3、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1、《诗经》的思想内容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表现的源头,它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殷周时代几百年的中国社会的风貌;我们可以看到上古时代民族的形成、发展,国家的政事与兴衰,婚丧嫁娶的礼乐制度,家庭与爱情的苦乐悲欢。

(一)《诗经》是描写爱情与婚姻的诗篇

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凡属恋爱生活中的忧喜得失,离合变化都在这些诗歌里得到了表现,洋溢着真挚、热烈、纯朴、健康的感情。比如《诗经》的开篇之作《关关睢鸠》:“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中热恋着一位姑娘的主人公对爱情大胆追求,坦率表达,以致于为了她而“转辗反侧”,但他不因此而沉浸在苦闷之中,而是热烈追求,想象着总有一天把她迎娶过来,一起过和谐欢乐的夫妻生活。再如《邶风》中的《静女》。这首诗是写情人幽会的,先写男子赴约,而姑娘为了逗着玩荐,

先故意把自已藏起来,急得男青年到处找她,后来姑娘终于露面,并向男青年赠送礼物,表示爱慕。全诗充满了愉快与幽默的情趣。

《诗经》中还有一部分描写了婚姻悲剧,如《卫风·邙》。这类诗歌表现了古代的妇女命运的苦难,揭露了阶级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现实,对礼教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二)《诗经》是表现爱国思想与劳动生活的诗篇

《诗经》中有一部分诗歌唱出了劳动人民对兵役和徭役制度的怨恨,但对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人民还是竭诚拥护,而且不怕牺牲,勇于参战,如《秦风·无衣》。这首诗写出了秦俗强悍,先于勇力,乐于战斗,忘生轻死。它是一首秦国抵御西戎部落侵扰的慷慨激昂的战歌,它生动的描写了战前士卒秣马厉兵的参战激情,表达了秦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反映了人民团结御侮的爱国主义精神。再如《小戎》等。《诗经》中还有一定数量的诗,表现劳动生活。有的描写中年劳动的痛苦,有的描写桑间田垅的种采摘收,有的描写田园场圃的春织冬筑。或痛或快,或欢或悲,无一不是劳动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七月有》。

《诗经》中有些诗篇则直接描写劳动情景,情调大多欢快轻松,反映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积极创造物质财富的乐观精神。如《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桑者池池兮,行与子还兮。行与子逝兮。”这是一位采桑女子在结束一天的繁忙劳作之后,呼唤同伴归家的歌唱,她们把繁忙的劳作当作件愉快的事,她们乐以劳累,乐在其中。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欢愉之情。

(三)《诗经》是反对压迫,反对剥削的诗篇

奴隶社会是建筑在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压迫与剥削的基础之上的。奴隶没有人身自由,他们是奴隶主的私有物,奴隶主不仅剥夺了奴隶的全部劳动成果还强迫他们从事各种苦役。《诗经》中有大量诗篇,反映了这种悲苦与不幸。但奴隶们对奴隶主的剥削与压迫,从来都不是逆来顺受,他们时时都在进行着反抗。《诗经》中有些诗歌就反映出奴隶们的觉醒与反抗,深刻地揭示了统治阶级与劳苦大众的尖锐矛盾,思想性很强。

如《魏风·伐檀》。这些诗句写出了奴隶们渴望摆脱苦难生活,寻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是对奴隶制度的反抗,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抗议,也是奴隶们要求改变自己生存环境与命运的愤怒呼声。

2、《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所搜集的诗歌,产生的地域很广,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湖北、山西、陕西、山东等地,各地民情风俗不同,声音语调也不尽相同,作者涉及社会各个阶层,他们性别不同,职业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因此,《诗经》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多种多样。

(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诗经》中的优秀作品,以其朴素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感情,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唱出了诗人的心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如《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如实写出了兵役制度,徭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这首诗通过一位妻子盼望丈夫早归而不能而又无奈的真实的故事,表达出人民对徭役、兵役制度的强烈不满。

《诗经》由于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二)赋、比、兴表现手法的创始

前人曾称风、雅、颂、赋、比、兴为诗之“六义”。风、雅、颂为“诗之体”,赋、比、兴为“诗之用”。“诗之用”谓之艺术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曰: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用今天的语言解释,赋就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它不借助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辞手法,而是直截了当的铺陈叙事,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的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如《七月有》这首诗,诗人按季节与物候变化,由春至冬分类排比,叙述奴隶们一年的劳动过程,直诉其苦,事事铺陈,整体而全面的反映了农奴生产、生活的真实面貌。这首诗就是用单纯的赋的手法来表现诗歌内容的。

比就是比喻与比拟。它是用形象事物来打比方,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真实感、形象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如《硕鼠》中把奴隶主剥削者比喻为贪得无厌的大老鼠,用大老鼠的盗粮自肥、坐享其成来比喻寄生阶级,既生动贴切,又揭露本质,还呈现出形象的丑恶。这就是比的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比的这种表现手法,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性。 兴就是托物起兴,它虽然只是个起头,但它在诗中往往起到极其巧妙的作用,它可以引起人们的联想,象征,寓意,烘托气氛,和谐押韵。如《关睢》一首诗,

以雌雄鸠鸟成双成对、相依相恋、相鸣相叫而引起诗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联想。《诗经》中的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能把我们引入诗的开阔意境之中。

(三)纯朴优美的语言

《诗经》的语言是从劳动人民口头语言中提炼出来的诗的语言,它纯朴而富有表现力。《诗经》全书使用了3000多个单字,构成十分丰富的词汇,这3000多个单字中具有许多的动词,名词形容词,这些词语极其准确地表现了各种事物及其变化特征。《诗经》中还用了许多的重言,双声,叠韵等词语,大大增强了音节的和谐与修辞的效果。如《芣苡》中描写采桑女子摘野菜时的动作,就有“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极其细致地写出了采桑女先拾,后捋,再装而归的劳动过程,生动的描绘出采桑女轻快利索的劳动姿态。

《诗经》中的语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有好多词语不经翻译就可以直接引用,如“泾渭分明”“万寿无疆”“兢兢业业”“不可救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等这些词语我们今天可以直接运用到我们的文章中,使文章多一份色彩,多一份亮丽。

(四)复迭的章法,四言句式及押韵的作用

复迭是诗三百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章法又叫复沓或重章迭句,它的好处在于好记,传习,唱和。如《蒹葭》一首诗第一节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而在第二和第三节中,只把第一节中的“苍苍”改为“凄凄”“采采”,改“为霜”为“未晞”“未已”改“央”为“坻”“沚”,这些重章迭句使这首情歌柔情似水,境界漂渺,曲折迷离,令人遐思。

这种章法既加深印象,又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

《诗经》的基本格式为四言句式,它的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帮助主题深化,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如《硕人》。《诗经》中还有一些诗以四言为主,长短句结合,形成诗的格式的错落美。

《诗经》的大部分诗篇,音韵和谐自然,在没有韵书的2500年前,诗人能够顺口成韵,浑然天成,实在难能可贵。

四、《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 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诗经》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卫风·氓》这类 偏于叙述的诗篇,其叙事也是为抒情服务的,而不能简单地称为叙事诗。《诗经》 可以说主要是一部抒情诗集,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产生了如此众多、水平如此之高 的抒情诗篇,是世界各国文学中罕见的。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我国抒情诗 特别发达的民族文学特色。从此以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 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 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唐代的许多优秀诗人,都继承了“风雅” 的优良传统。

如果说,“风雅”在思想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的,比兴则在艺术表现手 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 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比兴的运用,

形成了我国古代诗 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

《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曹 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总之,《诗经》牢笼千载,衣被后世,不愧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三.根据课程学习推荐阅读参考(篇)目,任选一篇(部)写一篇作品赏析论文

读《离骚》有感

千百年来,离骚的韵味始终在悠悠天地之间飘荡,它的味道始终这般浓郁、这般馨香。它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绝伦的文化魅力,更有着一股强烈的爱国气息!然而,它却又是如此的悲,总使我们心头打颤。

他,是古帝高阳的后裔,有着高贵的血统。他,多么希望君主能够从“尧舜之耿介”,可佞臣满朝,遍地是苟且偷安的小人,这堵厚厚的墙,他如何能穿破,这个变质的朝廷他如何能拯救。“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这是几乎恳求的劝谏,多少句无奈的为什么,也只有天地能数清了吧!那个时代,他,无可奈何。明知道忠义直言换来的只有死路一条,可是“民生之多艰”,他如何能装作未见,他不能,他坚毅地选择了“虽九死其尤未悔”。一场悲剧,永恒的悲剧!

回首这块经历了五千年历史沧桑的土地,千百年间,屈原的悲剧又何其少?是的,我们早已经数不清了。这块土地经历过太多的悲剧,一次次贬谪,一次次流放,其间有多少悲剧爱国?那个时代,那种制度,给这块土地带来了太多的坎

坷太多的悲剧。多少生命成为了他的陪葬品,其间有满怀热情的革命者,有勇往直前的战士,有看不惯佞臣小人的有志之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死是一场悲剧,那个时代造就了悲剧爱国。

然而,对于现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来说,“悲剧”这个词似乎也只是在莎士比亚的戏剧里的了。那一段人生、一片土地、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悲剧对于我们,太陌生、太遥远,就如同一个新生儿面对一个复杂的社会那般陌生。

炎炎夏日,艳阳当空,本该是难熬的日子,可广厦庇护下的我们,在空调下,嘴里叼着薯条,耳朵里塞着耳机,眼前是新版漫画??历史有多悲多痛、多么发人深思,早已不被察觉、不被关心,历史在这里似乎是被遗忘了。

富足的生活,遗忘了历史,爱也不再刻骨铭心了,我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这块国土、如何去爱它。爱的方式错了,即便再爱,那也只能使错爱。历史的教训,曾记否?那场十年浩劫,被怂恿之下的那段错爱,导致了那一代人的悲剧。我们似乎看到了屈原悲剧的影子。那是一场无法挽回的错误。一场错爱。

如今的和谐不代表没有潜藏的危机,越来越多毫无内涵的校园小说、肥皂剧;日益污浊的小河、愈发灰蒙的天空;日益陷落于追名逐利的人们;日益陌生而扭曲的人际关系??面对这些,我们还能冷漠、还能无视吗?

是的我们不能,我们也绝不会这么做。那么,不要说明天,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正视问题,不要冷漠不要回避。是的,我们能做的并不多,可我们能做的却又是很多的!我们可以看有内涵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不去破坏环境,我们可以真心宽容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可以有我们的理想有我们的奋斗?? 我们是幸运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条件,我们的爱不再会成为屈原的悲剧。 让我们懂得爱、学会爱我们的祖国!留下前车之鉴,展望美好明天!

二.任选一专题写一篇学习心得

“外国文学”专题学习心得

这半学我在自主学习中心学习了外国文学这个专题,里面介绍了外国外国文学的种种,让我对外国文学越来越感兴趣,促使我去细读了很多的外国文学著作,并感受颇深。

这些世界名著逻辑性都很强,故事也颇为有趣。只是似乎都具有政治意义,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以后,都有抨击、讽刺原有的落后制度及当时社会的黑暗,再歌颂赞美新制度,体现新思想,描绘新蓝图,使得我不禁产生这样的念头:难道没有现实意义,没有政治性就算不得世界名著了吗?

其实也有,像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政治性就不是那么强,只是反映当时的状况,探究一些人性及道理。我想这是因为那个时代远古,看作品应该考虑它的历史性,从历史的眼光去看待,要求自然也就没那么高。可是当代又要写出什么样的作品才会有那样的地位呢?才符合当代的要求呢?才会有那样的价值呢?

网上上介绍的那些世界名著很多,有的只是提了一下,有的简要介绍了背景、情节及意义、赏析。看着那故事情节,很多时候都会想去读一读,也应该去读一读,可是真正读过了的,却没有几本。我想,就算无法把书上所列出的那些名著全部看完,也应该挑几本主要的看一看。以下便是列表: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埃斯库罗斯),《美狄亚》(欧里庇得斯),《俄

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神曲〉(但丁),〈十日谈〉(薄伽丘),〈巨人传〉(拉伯雷),〈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弥乐顿),〈伪君子〉〈唐璜〉(莫里哀),〈鲁滨逊漂流记〉(笛福),〈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阴谋与爱情〉(席勒),〈浮士德〉(歌德),〈红字〉(霍桑),〈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拜伦),〈唐璜〉(拜伦),〈巴黎圣母院〉(雨果),〈悲惨世界〉(雨果),〈红与黑〉(司汤达),〈人间喜剧〉(巴尔扎克),〈高老头〉(巴尔扎克)。但是,我认为,在阅读外国文学时应当注意一些细节。

在这个读图时代,文学明显地被边缘化,究竟还有多少人愿意离开电脑、关上电视而静下心来阅读文学作品?名著的命运可能会好一些,可是在大众沉溺于享用文化快餐之际,经典作品常常也只是摆设和装潢,又还有多少人在莎士比亚或托尔斯泰的世界里耐心穿梭?当然,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等还因为蕴藏着巨大的销售市场和相应的经济效益,所以满世界会充斥着各种不同版本的外国文学名著。然而,急功近利弄出来的一些译本,误译、误读、误解,实际上是在误导着不懂外语或懂得不多的读者。译,相当的重要,当你在看一部外国文学时,你可以有你自己的译法。因为原作即使选得好,译笔不到位,一样让人难以卒读。当年鲁迅先生极力主张“硬译”,看来不行。“硬译”当然比误译好,还能让我们感觉到原作的本来面貌,误译却经常移花接木,甚至张冠李戴!更好的译笔还是应当“信、达、雅”。所以,过了这么久,普通读者一谈到法、英、俄、德、意的译文时,还是相当信服傅雷、朱生豪、屠岸等译家的手笔,他们作为译者虽不

是原创者,也可以称得上是再创作者,因此同样受到读者的尊崇,因此读外国文学时,要保持着自我,可以有自己的见解。

我认为,学习外国文学,最好是要读其原本。另外,要联系写作背景,作者经历,作者思想来综合理解。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