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安娜卡列尼娜影评

影评2018-10-26 07:47书业网

篇一:安娜卡列尼娜影评

毁灭之前

——看《安娜卡列尼娜》有感看完电影《安娜卡列尼娜》,有种很复杂的感触,震撼、感动、悲伤抑或是无奈,太多感受,让人来不及咀嚼。

安娜的眼神一直如此专注的向前方凝视,直到她的眼神开始闪烁,她爱上了沃伦斯基,于是她将自己凝聚已久的渴望爆发出来,毅然地从没有爱情的婚姻中走出,那一刻,她彷佛一下子变得年轻有活力起来,原本自信而平稳的步伐显然有些乏味,然而,当她真的勇敢地拎起裙子向自己要的自由奔去时,她像极了一个可爱的天使。但是最后他们的爱情又怎样呢?这种终极的追问使那些宣扬爱情自由的作家们有些尴尬,就像格林童话的结尾,往往是“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这只是他们的斗争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他们建立了家庭之后又是怎样呢?真是幸福吗?看看安娜和沃伦斯基就知道了。他们闹得满城风雨,终于生活在了一起之后,他们并不快乐。沃伦斯基要忙公事,要尽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但是安娜却不依不挠,认为他背叛了自己。最终换来的只是争吵和泪水。安娜要的是纯粹的爱,她既没有工作,又没有社交,这对于女人看似是自由,其实却是深深的牢笼。她得不到她想要的爱,最终,安娜只能走向毁灭。 结尾安娜去自杀,她坐在车上,玻璃中流动的街景和安娜的脸部

重叠,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加上安娜心理活动的画外音,准确的反映了当时的气氛和心境,称得上经典。

电影里面的人物各有特色。花心的奥勃朗斯基和隐忍的太太,他们的生活也许是真正的世俗生活;耽于思考的列文和纯真的基蒂,他们过的是令人向往的田园式的精神生活;卡列宁,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官僚机器,一个可悲的“圣人”。

所有人里面,列文和基蒂算是最幸福的,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对。基蒂是一个简单的女孩,像所有女孩一样向往着自己能嫁给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到后来一切并非如她所愿,可是,她最后还是选择了一个感动自己的人,并且满足的和列文在一起。列文是一个喜欢乡村生活的人,也许少了城市人之间相互交流的高贵与儒雅。就像影片中他与可沃伦斯基关于乡村与城市的对话,虽然,对话的结果,好像列文略逊一筹,可是,其实到最后我们才知道,真正的赢家是列文。他勇敢的爱着、并且坚持着,朴实的他却是一个细腻而让女孩感动的人,真因为他的真诚,他最后得到了他心爱的女子。他一直坚信着的,乡间的生活才是从物质到精神上最自由的生活。

对于沃伦斯基和安娜,我只是想用凄美来表达他们的爱情。他们都是深爱着对方的,原本,他们觉得,他们可以抛开世俗的一切去爱。但是,当他们觉得已经跨过最难的那关时,安娜已经很累很累,所以,他们的步调无法一致。最后,安娜结束生命。

沃伦斯基说,战争对于他来说,也许是上天对他最后的恩赐。他剩余的生命好像没有了其他的意义,所以,它决定将生命献给战争。沃伦斯基看着窗外,一个男人的流泪比起女人更让人心酸,火车驶向远方……

电影当中还有几个让我觉得特别精彩的镜头。一个是沃伦斯基赛马一段的镜头运用,赛马的人、观众的反应、安娜和卡列宁的反应交替剪辑,有远景、近景、特写,有俯拍、仰拍,飞驰的马蹄、马背上的人、赛马人眼中的观众,令人目不暇接,绝对一场拍摄赛马(比赛)运动的好戏。其二是卡列宁家的房间设计也别出心裁,镜头在其中穿堂入室,令人想起《俄罗斯方舟》,人物对话不用正反打,前后景和变焦镜头的使用也恰到好处。其三是安娜和沃伦斯基在意大利游玩的一段,剪辑和配乐很好的体现了安娜的欢快心境。还有安娜回家看儿子的一段,她抱起儿子在房间内旋转,用主观镜头来表现,一圈、两圈,突然镜头停住,固定在门口的卡列宁身上,欢快戛然而止。 关于电影,没有过多想去表达的东西,更多的是内心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体会。我只是觉得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使我们无法得到的,但是如果坚持去做了,那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从物质到

心理都必须去承受最后的结局,无论喜与悲。也许,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隐忍,关于生命的精彩,你可以放弃,只是做简单的事。我们要学会知足,至少要知道什么是自己要的,什么时候该停止。有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不得不把事情想得很复杂,有很多东西确实也很复杂。但是,

面对人生,很多时候是心态的问题。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追寻的幸福并非在终点,而是,你一路应该有的态度。

又有很多时候,我们知道要如何去做,却偏偏做不到,那么究竟该怎么办呢?生命就是如此,有很多东西需要你一路不断去克服的,整个世界都太复杂了,包括个人。人生的长度不由我们控制,但是它的宽度完全可以由你来决定。

很多事情是没有对与错的绝对标准的,所以,《安娜卡列尼娜》里究竟是谁酿造了这样一个结局。很难去回答这个问题,也许,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最后的结局,让我们更多的去回头看这个故事。

如果直到发现自己困在一个接近死亡的洞穴时才寻求出口,那么,或许,唯一痛快的方法就是尽快结束这种痛苦的煎熬。又或者,你该换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也许问题不能立马解决,但是,一定要尽快摆脱这种境遇,无论用什么方法,否则,结局只有毁灭。

学会换个角度去面对问题,或许,眼泪就不会那么苦涩。

篇二: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一学期的选修课在期末的这段时间里也告一段落。看了那么多精彩的电影我选择写《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影片的观后感,也是因为安娜和列文给我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我确实被他们的性格所折服!而且在这部经典的改编电影中我所看到的是作者在影片中思索探讨人生的价值:人应该怎么活才能找到幸福!

安娜是一个资质优美的有很高文化素养的贵族女子,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他像荒芜草丛中的一朵奇葩。她的聪慧、典雅、质朴、活跃、她的单纯、沉静、从容、高贵,都使她在各种场合下都是美艳绝伦的。

在欢腾的舞会上,基蒂眼睁睁地瞧着佛罗斯基谦卑、驯从地投向安娜,并被安娜所接受,安娜夺去了她的爱情和幸福,成了她的情敌,可她却仍然被安娜的“超自然的力量”的美所深深吸引。而基蒂也是幸运的,不是因为她嫁给了列文那样的好丈夫,而是因为她被渥伦斯基甩了!她因为少女的单纯无知,喜欢上了体面潇洒的帅哥渥伦,而拒绝了乡下财主列文的求婚。佛罗斯基被安娜迷上了,甩了快要到手的少女基蒂。基蒂在痛苦之余,也重新反思人生,不停地在寻求和探索生命的意义。而与她一直有相同癖好的人,就是列文,列文是一天到晚都在想许多深奥的话题,如同片头列文梦见被狼追而落到井里所思考的爱的真谛。在列文因为被基蒂拒绝而陷入痛苦的黑暗深渊时,他寄情于工作倾尽全力、心无旁骛,割草让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慢慢释怀的他心灵平静了下来,这仿佛就是他最美好的时光。他最喜欢想象自己有个多么美好的家庭,妻贤子孝,结果终于如愿了。因为他忠诚可靠,老实善良,所以最后他如愿了,他娶到了可爱到极点的基蒂小姐,片尾是多么美好的一家人。

佛罗斯基喜欢调情,在火车站月台遇到有夫之妇安娜,太浪漫的场景、太浪漫的一见钟情,一切的浪漫都是因为她太美了。不论她有没有家庭,有没有孩子,明知道这会对她造成多么大的伤害,但还是比不了自己的情欲,非要把她得到不可。安娜,由一个幸福安宁的少妇,被渥伦斯基吸引,最后抛弃丈夫,抛弃儿子,与情人生活在一起。应该说,他们最后如愿以偿了,生活在一起应该也是很幸福,

社会并没有给他们多大压力,最后安娜的死是因为神经质!她总是怀疑渥伦不忠,一会怀疑这,一会怀疑那,最后为了“报复”佛罗斯基去自杀了!但实际上渥伦一直在对她好当然。安娜的自杀,让我们悲哀。但也因为安娜的自杀佛罗斯基终于惊醒,为了逃避良心的谴责走上战场。与安娜一样,其实也是自杀,只是一个更男人,一个更女人。因为他们两人是自作自受,他们怨不了任何人,都是被自己的良心逼到了死路 ……

当一面在搞轰轰烈烈的婚外恋,在闹离婚时,一边在敲锣打鼓,忙着庆贺新人,多么戏剧的场面啊!将这两幅情景交织在一起,就是作者的中心思想,教会人们,怎样才能活得快乐温馨。有人说这部电影是悲剧,可是看到基蒂和列文这样美好的结局,明明就是个爱情喜剧。小说没有以安娜撞车结尾,而是以一个快乐的家庭结尾,体现了作者人类本性的美好的展望。人类一定不会像安娜一样,自取灭亡,而是会像列文和基蒂一样,在错误中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改造,最后完成精神上,道德上的升华,最后再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看看电影最后的描述“我没办法明白我祈祷的理由而我依然祈祷,但我现在的生命,整个生命已焕然一新,不像过去那样过的浑浑噩噩,活的很充实很有意义。”多么富有哲理,首尾照应的独白让我深思。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活着,尤其是安娜。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的确很伟大,但是既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失去儿子、失去社会地位,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而不要怨天尤人,也更加应该允许别人追求自己的爱情。如果她真的觉得渥伦斯基已对自己厌恶而另有所爱,那么就该发挥她那善良纯真的本性给他自由,就像她厌倦了卡列宁渴望他能给自己自由一样,而不是死死束缚人家。她的真诚、纯粹、直率全都被破碎爱情给埋葬了,把爱情当做了生命的全部。虽然事实上渥伦斯基并无另有所欢,但她还是选择了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爱了就是爱了,安娜勇敢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有快乐、更有痛苦。

安娜只是我的崇拜者,她的悲剧说明了我们生活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中,我们必须遵循它的原则去生活,否则安娜的悲剧照样会重现。而我想我是列文的追随

者,富有哲理的思想、生活的简单、平淡的而幸福的爱情才是我最终的归宿。

What am I ,why am here? What am I living for?when ,suddenly,it all became clear to me. I’d been living on spiritual truths that I’d drunk in with my mother’s milk,but I’d never acknowledged them.I know what is right and wrong .I wasn’t taught this.It was given to me,as it is to everyone.I discovered nothing.I merely opened my eyes to what I knew.

For me is too late.As a man,I am finished.As a weapon,I may be of some use.Don’t thing ill of me.I have lost too much.All I ask is to be able to remember Anna as she once was …when I first met her.I try to bring back those moments,but I cannot.I cannot see her face.I can only see her laid oute in the railway shed where they took her.

This newfeeling has not changed me.It has not made me happy and enlightened all of a sudden as I dreamed it would.Just like the way with y feeling for my son.I shall still be unable to understand with my reason why I pray,and I shall still go on praying.But my life now … my whole life… independent of anything that can happen to me,every minute of it is no longer meaningless as it was before,but has a positive meaning of goodnesst with which I have the power to invest it.

篇三:安娜卡列尼娜影评

《安娜卡列尼娜》影评

很高兴选修课选了这门影视鉴赏,看了一部如获至宝的电影,根据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好莱坞电影《安娜卡列尼娜》。故事讲述了美丽且富有的安娜和她的情人渥伦斯基之间男才女貌的爱情,同时以他们的一对朋友的并不般配的爱情作对比,说明了一对爱侣只要他们不顾一切并不断投入温情,不管他们之间是否般配,他们也一定能收获成功的爱情。

安娜是一个八岁小男孩的母亲,美丽,三十多岁的年龄,应该是更有魅力。安娜为了挽救因为他哥哥的一夜情而濒临破碎的婚姻,来到了莫斯科。她的任务是挽救她哥哥的婚姻,她做到了,但是这次莫斯科之行却导致了后来安娜自己婚姻的破碎。

在随后的一次舞会上,应该是在她来到莫斯科的那一刻,她邂逅了一位年轻的军官。随后的发展有些失控,军官开始疯狂的追求安娜,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从舞会到剧院,两个人有恃无恐的交往。最后,安娜和军官走到了一起,但是她放弃了她心爱的小孩,她已经不爱的家庭,受到众人的指责。而她的丈夫迟迟不肯答应的离婚,让安娜始终是一个背叛者和没有名分的人,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安娜只能呆在屋子里,而军官依然有自己的各种场所的娱乐活动。到了后来,安娜的精神慢慢变得不正常,经常性的歇斯底里,终于有一天,她在铁轨下结束了自己备受煎熬的日子。她死后,军官的悲恸,还有上战场

的必死的信念,让人相信,他其实一直是爱着安娜,一直,但是前后的安娜有了很大的变化。

回望安娜的整个一生,如果说开始的婚姻是一场错误,那么后来的背叛就是自我的救赎,只是,这种救赎是有代价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她没有承受住风险,也接受不了代价,所以,她掉到了更深的深渊。 罗曼罗兰说,爱情是一件很无奈的事,你喜欢别人,别人不一定喜欢你;别人喜欢你,你又不喜欢别人,两个人互相喜欢又未必能在一起。可是,最无奈的莫过于,红地毯已经走过,乐曲也已经奏罢,两情相悦的王子公主终于牵了手,日后的生活却并非想象的那样童话般美妙。

安娜纵是铁了心,不要名誉,不要富贵,抛夫别子,甘受千夫所指;渥沦斯基即便豁出去,不要前途,不要门当户对,可是当两个人真的住在了一起过起了貌似夫妻的生活,曾经的山盟海誓的爱却刹时成了伤人的利器,彼此中伤,彼此误会,甚至彼此厌恶。

也许他们真的后悔了。发现除了爱情,除了身边这个女人,身边这个男人,生活中还有那么多诱惑,那么多欲望,得到的东西毕竟是最不值得珍重的东西,亦或着爱真的是有极限的。

也许爱情真如流星,开始总会冲破黑暗闪耀于天野,最后又重新坠入黑暗,成为废墟中的瓦砾。从天上到地下,从星星到石头,大概

是爱情潮起潮落的过程。“爱比恋更冷”这个译名告诉我们情爱原是一种温度,燃烧到顶点结局也只是灰烬。

要是安娜没有自杀,而是沉溺于酒精或鸦片直至焦虑而死,渥沦斯基只会耗尽了爱意,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怜悯埋葬了她,然后继续莺莺燕燕,歌舞升平,信步周旋于淑女名媛之间,但安娜死去的方式让他良心上的愧疚弥补了爱情上的缺陷,于是,一个人死去了,另一个人在追悔中了残生。难道爱情一定要以悲剧来升华?而这又真的是爱吗?也许仅仅是对失去的东西人人固有的痛彻肺腑的追悼?如果不爱那么深,结局是不是就不会那么伤人?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