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1500字)

科学发展观总结2018-11-17 07:18书业网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提出背景

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二)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长期以来我国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三)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当前,存在于某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头脑里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还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贪大求洋,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借“统筹”之名搞新的形式主义,如有的打着“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的幌子,动辄提出搞什么“国际一流”、“超一流”,歪曲和背离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有的热衷于贴“标签”、炒概念,以口号代替对“五个统筹”的具体贯彻落实。这些情况表明,转变发展观念仍然十分艰巨。

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其次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最后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要着力推进以下几项改革:首先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等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业结构趋同、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的问题。其次要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有序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第三要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最后要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创造条件

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抓紧建立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的新的指标体系,不应仅仅考察GDP的增长,还要同时考核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其他指标,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决克服主观主

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注意在实践中形成新思路,在群众中寻求新办法。要着力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惟其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重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一、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事物辩证发展的产物。

一方面是理论呼唤发展观进入新阶段;另一方面是实践呼唤发展观跟上时代步伐。

1.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创新。现代发展观始于20世纪40年代,先由一些西方政治学家们提出“工业文明”;60-70年代提出“增长极限论”,形成经济加自然的发展思想,紧接着提出“可持续发展观”;80年代,由于多学科介入发展观的研究,产生了综合发展观;90年代提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来的,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在以往发展观基础上由中国首次正式提出的。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总结我国长期发展实践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正确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发展观既是人们对发展问题总的看法,又是解决发展问题总的方法。从根本上讲,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完整的科学发展体系,提出并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怎么发展,发展什么”、“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发展的主体是什么”、“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等问题。对发展规律、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认识上有了新的飞跃。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是尊重规律的发展观。

3.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是全新的发展理念。第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的思想。在社会发展诸要素中,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提高人和完善人,一切为了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关于人是社会发展主体和核心思想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第二,“以人为本”赋予党的根本宗旨以鲜明的时代内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强调,做一切事情都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第三,“以人为本”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的执政根本理念。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4.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三个基本点,提高了科学发展的内涵。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也就是五个统筹,努力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和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人、资源、环境的协调。

5.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从我国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调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是非常鲜明重要的思想,是发展思路的亮点。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要从思想上弄清为什么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准确认识当代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目前我国发展的阶段特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才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科学发展观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一切有益思想,开拓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的、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破解发展难题,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对于巩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形势、解决前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向前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作为当代中国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财富的享有者,是社会财富创造者和社会财富享有者的统一。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马克思把社会发展看作是一个有互相联系的诸要素组成的整体系统,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协调,继承与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同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在发展问题上的运用,落实到发展的实践中,就是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是我们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政策取向和行动导向。

二、科学发展观有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进入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主要任务。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解决“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科学依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真正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三、科学发展观有助于解决现实矛盾和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投入产出的效率还不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占有资源不同的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还会拉大。而随着收入提高及差距拉大,各种利益关系愈益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为妥善应对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提供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的基本原则,从而有助于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去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全局;有助于从党的具体工作路线、工作方针入手,制定各种发展战略,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人口数量控制和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建立在资源节约的基础上,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建立在生态改善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

四、科学发展观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发展,而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科学发展观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价值,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使人们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这一切都有助于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和谐创业、和谐安邦、和谐兴国的伟大使命。只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条件下,逐步理顺各方面的经济社会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健康有序,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持续巩固,党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