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2018-11-18 15:07书业网

篇一: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校本科体育专业改革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报告

课题主持人:章红兰

课题组成员:蔡学俊、钟运健、秦琴、王道杰

2014年6月10日

高校本科体育专业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章红兰、蔡学俊、钟运健、秦琴、王道杰

摘要:体育教育实习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有机的组成部分,通过教育毕业实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印证、检验、巩固和提高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而且有助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检查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反馈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差距与不足之处。本文以高校2006级至2009级体育教育实习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教育实习的诸多因素,得出结论如下: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育实习得到了校领导、实习生和实习单位的高度重视。2教育实习时间采取一次性分段式的方式,大三下学期0.5周分散式的见习时间,大四上学期进行8周的实习时间。总体来说能够完成预定目标,但是时间有点相对较紧。3教育实习基地主要以高校、中学为主。4教育实习组织管理机构比较完善,指导教师队伍相对来说比较稳定。5教育实习评价方式采用实习考核表一次性终结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评价。6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教育实习效果也具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毕业实习体育教育 本科生 高校

目录

1、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教育实习的概念

1.2.2 教育实习模式的概念

1.2.3 国内外教育实习情况简介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实习改革的研究现状

3.1.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模式的现状分析

3.1.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分析

3.1.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时间的分析

3.1.4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成绩的评价模式分析

3.1.5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析

3.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改革探究

3.2.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模式的改革探究

3.2.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的改革探究

3.2.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时间的改革探究

3.2.4 高校体育教育实习成绩的评价模式的改革探究

3.2.5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改革探究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参考文献

6、附件(问卷调查)

1 前言

1.1选题依据及意义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不断兴起,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各种新技术的持续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科教兴国”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我国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和突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作出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及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使高等院校面临着全方位就业选择的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的一个分支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此,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有必要作出相应的调整,重新审视其培养的目标定位和方向。

体育教育实习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有机的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实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印证、检验、巩固和提高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而且有助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检查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反馈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差距与不足之处。因此,教育实习是高等院校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合格人才,检验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体育教育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这一趋势要求我们对体育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作出一些新的思考和探索。对高校近年来体育教育实习模式的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为高校体育教育实习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有益的补充。

1.2文献综述

1.2.1教育实习的概念

顾明远在他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指出,教育实习是“各级类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实习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种形式。包括参观、见习、试教、代理或协助班主任工作以及参见教育行政工作[1]。”

张念宏主编的《中国教育百科书》指出,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参加教育、教学实践的学习活动,是体现师范教育特点培养合格实质的重要环节,是各级师范院校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

1.2.2教育实习模式的概念

模式这个概念是从模型转化来的,最早是指一种科研方法。面对一类复杂的现象或实践活动,研究者从中概括出它最本质的理念、最基本的操作方法或实施策略,以及其他诸如条件环境的基本要求等等,以深化人们对这一现象或活动的认识,或者启发他人面对类似的情况时采取或借鉴这些基本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模式一词我国汉语的解释: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模仿的标准样式。美国沃纳等人把“模式”定义为:“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

教育实习模式是长期以来教育实习工作的产物,用于指导教育实习工作。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由于教育实习指导思想或教育实习目的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实习模式。

1.2.3国内外教育实习的情况简介

(1)我国教育实习的发展: 国内对教育实习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做中外教育实习比较研究,二是做教育实习各要素研究,主要包括教育实习时间、教育实习基地、教育实习模式、教育实习评价等方面。

在教育实习时间方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明 确规定:教育实践时间为10-12周,其中见习1-2周,实习8-10周。通过查阅文献得知,我国本科院校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或第八学期,实习时间在6至8周,并且在第五或第六学期安排2周左右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三方都认为教育

[3]实习时间短是影响教育实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王启明的《体育教育实习》、

金健秋的《体育教育实习改革的研究》[4]提出改变高师教学计划中将教育见习固定于一周或是两周的做法,提出将教育见习分散处理,安排在二三年级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的课程中。

在教育实习基地方面,盛昌繁的《论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的改革》[5]、王永红的《高师教育实习改革思路探索》[6]通过研究发现,国内教育实习基地数量有限且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相对较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基本不参与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学校对教育实习基地建设也不热心,几乎全部是由高校独自建设,

篇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结题报告

“具有高职特色的《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研究报告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徐大胜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体系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结合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从《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本身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知识构建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需要有一本适合高职特点的、对培养实用的应用型人才能起到重要作用的高职高专《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更需要有一门精品课程。编写高职高专《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并把《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打造成精品课程,既能解决目前我省,乃至全国无高职高专《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和无《遗传与作物育种》精品课程问题,又能解决教材的适用性问题,而且还能大大降低学生的教材成本(据粗略统计,目前我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遗传育种》课程所用的3本教材的总金额为88.8元,编一本高职高专《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交到出版社正式出版,价格也只有30元左右,可以为学生减轻近60元的教材费用负担)。而且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教师们能把在多年《遗传育种》教学中积累的经验编写到教材中,对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和提高《遗传育种》教学的教学效果将起到重要作用;在《遗传与作物育种》精品课程中,把课程的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凝聚教师多年心血的教案、习题集、课件等教学成果放在网上,有利于学生课余学习和远程学习。所以,从事高职《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的编写和该门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研究,有利于培养具有高职特色的合格人才,也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 研究过程

本课题从2005年3月开始启动,经过课题组成员多次开会研究,形成了课题研究方案,完成了教材《编写大纲》。2005年5月正式申报该项目,6月开始着手《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编写,2005年11月教材脱稿,2005年12月和2006年3月两次对教材进行了审定。2005年12月开始着手《遗传与作物育种精品课程》建设,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特点,按教案、习题集及答案、学习指南、实验和教学实习

指导书、课件、网页制作、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进行了分工,然后按时间、进度由课题负责人进行检查,2006年5月开始录制《主讲教师授课录像》。2006年6月课题通过院级评审,并授予《遗传与作物育种》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院级精品课程”。

3 课题研究结果及评价

3.1 课题研究结果

本课题从2005年6月开始到2006年7月已完成申报书中全部研究任务。

3.1.1 教学大纲制订 根据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特点和高职高专人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我们重新编制了《遗传与作物育种教学大纲》。新的教学大纲有这样几个特点:

(1)按上下篇安排教学内容,上篇主要介绍“遗传基础”,下篇主要介绍“作物育种的一般规律、原理、方法和主要作物的育种技术,以及作物良种繁育方法”。

(2)本着“实用、够用”原则,削减教学时数,由原来150学时左右,降为100学时。其中理论80学时,实验20学时,教学实习3天。加上暑期专业实践等,理实比1:1左右。

(3)重组后的课程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3.1.2 教材与实践性教学指导书的编写 课题组6人有5人参加了教材的编写。在进行教材编写时,严格按教学大纲的宗旨组织教学内容。教材所有内容都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强化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爱岗敬业精神的原则。学生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使他们获得作物遗传育种和良种繁育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掌握遗传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作物育种、良种繁育等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本教材上篇9个章节内容,下篇8个章节内容,预计30万字左右。教材体现出这样些特点:(1)在教材深度上,能体现高职特点,不深、不难,讲求实用,突出新知识、新技术;(2)体现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的基本方法;(3)最新的科技知识、科技成果在教材中得到体现。(4)编写了课程《实验指导书》和《教学实习指导书》。

3.1.3 多媒体课件开发 在广泛学习、研究了丰富多彩的课件资源后,根据本课程的特点、生源情况,开发制作了各章节的多媒体课件,该课件已经通过2

个年级5个班的学生使用表明。《遗传与作物育种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许多学生认为:这种教学形式,教学效果好,尤其是直观效果好,容易理解和掌握。

3.1.4 学习指南 为了配合学生自学和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我们编写了《学习指南》。《学习指南》包括:遗传与作物育种精品课程简介、师资队伍信息、遗传与作物育种各章节目的要求与知识点以及重点和难点、遗传与作物育种习题答案、遗传与作物育种综合试题答案等。

3.1.5 学期授课计划 为了体现教学课时的安排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过去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在“具有高职特色的《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成果中, 我们展示了1个年级的《学期授课计划》。

3.1.6 教案 在“具有高职特色的《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中所展示的教案,通过集体研究制定,是课题组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结晶,凝聚了教师们的智慧、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设计等成果。

3.1.7 习题与答案 在“具有高职特色的《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中,教师们所研制的习题、综合试题和参考答案,主要供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参考,以检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3.1.8 授课录像 本课题提供了三位主讲教师各50分钟左右的授课录像,以体现课题组教师的对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量以及教学效果等。

3.1.9 学习信息资源 在学习信息资源中,我们单独提供了参考文献,另外在每次课的教案中,我们也提供了学习资源(包括学习参考书、学习资料、网络资料)。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教学生如何查阅学习资料,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3.2 对精品课程建设的评价

3.2.1 对《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的评价 通过我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2003级、2004级、2005级三个年级试用表明:学生普遍反映我们的教材,能体现高职特点,不深、不难,非常实用,有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既体现了遗传与作物育种前沿性知识,又体现了作物育种的新技术,符合作物育种的生产实际。

3.2.2对《遗传与作物育种》精品课程的评价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2004级、2005级的学生认为:《遗传与作物育种》精品课程这种方式非常好,上课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易于理解,课后又有利于我们及时查找相应知识和内容,还提供了如何学习的方法(学习指南),通过习题还能及时检查我们对知识

的掌握情况。

3.3教学效果评价

近年来,遗传与作物育种教学组的老师们能做到认真备课、认真编写每次课的教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考试考核。每一位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处处关心;既教他们知识,又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风,使他们既能成才,又能成人。主讲教师在教学中能按规定完成《遗传与作物育种教学大纲》上的要求的教学内容,教师课堂讲授赋有启发性,知识信息量大。在教学中十分强调“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近年所培养的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青睐,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课题负责人徐大胜老师从教20多年,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专业功底深厚,从教严谨,专业研究能力很强,在多种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有多篇论文和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参加两种全国高职高专教材编写,通过主编(杨凌职业学院农学系系主任刘玉凤、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副教授卢良峰)考核,认为该老师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娴熟,受到主编好评。尤其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的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遗传学》,主编对该教师编写的内容非常满意。他除给校内学生上课外,还经常为成都市农业系统培训职工,受到好评(成都市人事培训中心、原成都市农业局、温江区农业局等)。在近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校教学督导评价或同行评价,还是学生评价(评价指标有:衣冠整洁、举止端庄、文明执教;课堂纪律管理;课程讲解熟练程度,有无“照本宣科”现象;是否生动、形象、直观,紧密联系实际;是否注意教学双边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否布置、批改、讲评作业(报告);辅导和答疑是否认真、细致、耐心;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语言是否清晰、简练、流畅而有条理;学生通过学习学到知识情况;培养学生操作、动手能力;指导实验(实习)、实训能力等)都非常高。课题组的张彭良、魏万蓉、张世鲜、欧阳丽莹老师,积极参与《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参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取得了好的成效,他们教学经验也十分丰富,教学效果良好,也普遍到校内外师生和学校教学督导的好评。在近年的学生评教和学院创“名师”活动中,有1人获得二等奖,有3人次学生测评考核获得第一名,有10人次排在前5名,其它排名均在前100名。

4 课题负责人的学术、教学水平与教学风范

4. 1 所讲授的课程 (1)遗传育种,农学类专业的专业课,周4/2,2届,248

人;(2)作物栽培, 农学类专业的专业课,周4/4,2届,92人;(3)农业气象, 农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周2,2届,358人。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把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传授给学生,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并突出课程教学的直观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与其它任课教师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授课方式以及实践性教学等进行探讨交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进行学习、思想方面的交流和沟通,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4.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遗传育种,完成实验60学时,教学实习共12天,指导毕业论文3年102篇,学生总数248人;(2)作物栽培, 完成实验80学时,教学实习共15天,指导毕业论文3年67篇,学生总数92人;(3)农业气象, 完成实验18学时,教学实习共3天,158人。实践教学有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有课程基本技能训练大纲、实验指导书、教学实习大纲、综合实训大纲、毕业实习大纲。通过基本技能训练、实验、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主持的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课题 (1)农村劳动者科技技能培训,国家级,来源于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主研人员,2004年,起草申报书,组织实施、调研,年度总结等;(2)农业职业教育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子课题),国家级,来源于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产业化城镇化互动研究总课题组,2004年,主研人员,2005年5月结题。起草申报书,组织实施、调研,结题报告等;(3)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方式研究(子课题),国家级,来源于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产业化城镇化互动研究总课题组,2004年,主研人员,2005年5月结题。起草申报书,组织实施、调研,结题报告等;(4) 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市级,来源于成都市社科院十五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2004年,2005年12月结题, 起草申报书,组织实施、调研,结题报告、研究论文等。(5)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方式研究,国家级,来源于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下的子课题,2004年,主研人员,2005年5月结题。起草申报书,组织实施、调研,结题报告等;(6)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省级,来源于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2005年,课题主持人,起草申报书,编写教材,研发教案、课件、习题集、调研等。

4.4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和学术论文

篇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结题报告

“具有高职特色的《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研究报告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体系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结合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从《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本身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知识构建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需要有一本适合高职特点的、对培养实用的应用型人才能起到重要作用的高职高专《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更需要有一门精品课程。编写高职高专《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并把《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打造成精品课程,既能解决目前我省,乃至全国无高职高专《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和无《遗传与作物育种》精品课程问题,又能解决教材的适用性问题,而且还能大大降低学生的教材成本(据粗略统计,目前我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遗传育种》课程所用的3本教材的总金额为88.8元,编一本高职高专《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交到出版社正式出版,价格也只有30元左右,可以为学生减轻近60元的教材费用负担)。而且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教师们能把在多年《遗传育种》教学中积累的经验编写到教材中,对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和提高《遗传育种》教学的教学效果将起到重要作用;在《遗传与作物育种》精品课程中,把课程的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凝聚教师多年心血的教案、习题集、课件等教学成果放在网上,有利于学生课余学习和远程学习。所以,从事高职《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的编写和该门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研究,有利于培养具有高(来自:WWw.Zaidian.Com 在点网)职特色的合格人才,也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 研究过程

本课题从2005年3月开始启动,经过课题组成员多次开会研究,形成了课题研究方案,完成了教材《编写大纲》。2005年5月正式申报该项目,6月开始着手《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编写,2005年11月教材脱稿,2005年12月和2006年3月两次对教材进行了审定。2005年12月开始着手《遗传与作物育种精品课程》建设,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特点,按教案、习题集及答案、学习指南、实验和教学实习

指导书、课件、网页制作、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进行了分工,然后按时间、进度由课题负责人进行检查,2006年5月开始录制《主讲教师授课录像》。2006年6月课题通过院级评审,并授予《遗传与作物育种》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院级精品课程”。

3 课题研究结果及评价

3.1 课题研究结果

本课题从2005年6月开始到2006年7月已完成申报书中全部研究任务。

3.1.1 教学大纲制订 根据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特点和高职高专人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我们重新编制了《遗传与作物育种教学大纲》。新的教学大纲有这样几个特点:

(1)按上下篇安排教学内容,上篇主要介绍“遗传基础”,下篇主要介绍“作物育种的一般规律、原理、方法和主要作物的育种技术,以及作物良种繁育方法”。

(2)本着“实用、够用”原则,削减教学时数,由原来150学时左右,降为100学时。其中理论80学时,实验20学时,教学实习3天。加上暑期专业实践等,理实比1:1左右。

(3)重组后的课程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3.1.2 教材与实践性教学指导书的编写 课题组6人有5人参加了教材的编写。在进行教材编写时,严格按教学大纲的宗旨组织教学内容。教材所有内容都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强化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爱岗敬业精神的原则。学生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使他们获得作物遗传育种和良种繁育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掌握遗传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作物育种、良种繁育等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本教材上篇9个章节内容,下篇8个章节内容,预计30万字左右。教材体现出这样些特点:(1)在教材深度上,能体现高职特点,不深、不难,讲求实用,突出新知识、新技术;(2)体现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的基本方法;(3)最新的科技知识、科技成果在教材中得到体现。(4)编写了课程《实验指导书》和《教学实习指导书》。

3.1.3 多媒体课件开发 在广泛学习、研究了丰富多彩的课件资源后,根据本课程的特点、生源情况,开发制作了各章节的多媒体课件,该课件已经通过2

个年级5个班的学生使用表明。《遗传与作物育种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许多学生认为:这种教学形式,教学效果好,尤其是直观效果好,容易理解和掌握。

3.1.4 学习指南 为了配合学生自学和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我们编写了《学习指南》。《学习指南》包括:遗传与作物育种精品课程简介、师资队伍信息、遗传与作物育种各章节目的要求与知识点以及重点和难点、遗传与作物育种习题答案、遗传与作物育种综合试题答案等。

3.1.5 学期授课计划 为了体现教学课时的安排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过去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在“具有高职特色的《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成果中, 我们展示了1个年级的《学期授课计划》。

3.1.6 教案 在“具有高职特色的《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中所展示的教案,通过集体研究制定,是课题组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结晶,凝聚了教师们的智慧、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设计等成果。

3.1.7 习题与答案 在“具有高职特色的《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中,教师们所研制的习题、综合试题和参考答案,主要供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参考,以检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3.1.8 授课录像 本课题提供了三位主讲教师各50分钟左右的授课录像,以体现课题组教师的对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量以及教学效果等。

3.1.9 学习信息资源 在学习信息资源中,我们单独提供了参考文献,另外在每次课的教案中,我们也提供了学习资源(包括学习参考书、学习资料、网络资料)。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教学生如何查阅学习资料,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3.2 对精品课程建设的评价

3.2.1 对《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的评价 通过我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2003级、2004级、2005级三个年级试用表明:学生普遍反映我们的教材,能体现高职特点,不深、不难,非常实用,有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既体现了遗传与作物育种前沿性知识,又体现了作物育种的新技术,符合作物育种的生产实际。

3.2.2对《遗传与作物育种》精品课程的评价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2004级、2005级的学生认为:《遗传与作物育种》精品课程这种方式非常好,上课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易于理解,课后又有利于我们及时查找相应知识和内容,还提供了如何学习的方法(学习指南),通过习题还能及时检查我们对知识

的掌握情况。

3.3教学效果评价

近年来,遗传与作物育种教学组的老师们能做到认真备课、认真编写每次课的教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考试考核。每一位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处处关心;既教他们知识,又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风,使他们既能成才,又能成人。主讲教师在教学中能按规定完成《遗传与作物育种教学大纲》上的要求的教学内容,教师课堂讲授赋有启发性,知识信息量大。在教学中十分强调“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近年所培养的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青睐,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课题负责人徐大胜老师从教20多年,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专业功底深厚,从教严谨,专业研究能力很强,在多种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有多篇论文和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参加两种全国高职高专教材编写,通过主编(杨凌职业学院农学系系主任刘玉凤、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副教授卢良峰)考核,认为该老师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娴熟,受到主编好评。尤其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的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遗传学》,主编对该教师编写的内容非常满意。他除给校内学生上课外,还经常为成都市农业系统培训职工,受到好评(成都市人事培训中心、原成都市农业局、温江区农业局等)。在近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校教学督导评价或同行评价,还是学生评价(评价指标有:衣冠整洁、举止端庄、文明执教;课堂纪律管理;课程讲解熟练程度,有无“照本宣科”现象;是否生动、形象、直观,紧密联系实际;是否注意教学双边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否布置、批改、讲评作业(报告);辅导和答疑是否认真、细致、耐心;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语言是否清晰、简练、流畅而有条理;学生通过学习学到知识情况;培养学生操作、动手能力;指导实验(实习)、实训能力等)都非常高。课题组的张彭良、魏万蓉、张世鲜、欧阳丽莹老师,积极参与《遗传与作物育种》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参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取得了好的成效,他们教学经验也十分丰富,教学效果良好,也普遍到校内外师生和学校教学督导的好评。在近年的学生评教和学院创“名师”活动中,有1人获得二等奖,有3人次学生测评考核获得第一名,有10人次排在前5名,其它排名均在前100名。

4 课题负责人的学术、教学水平与教学风范

4. 1 所讲授的课程 (1)遗传育种,农学类专业的专业课,周4/2,2届,248

人;(2)作物栽培, 农学类专业的专业课,周4/4,2届,92人;(3)农业气象, 农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周2,2届,358人。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把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传授给学生,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并突出课程教学的直观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与其它任课教师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授课方式以及实践性教学等进行探讨交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进行学习、思想方面的交流和沟通,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4.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遗传育种,完成实验60学时,教学实习共12天,指导毕业论文3年102篇,学生总数248人;(2)作物栽培, 完成实验80学时,教学实习共15天,指导毕业论文3年67篇,学生总数92人;(3)农业气象, 完成实验18学时,教学实习共3天,158人。实践教学有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有课程基本技能训练大纲、实验指导书、教学实习大纲、综合实训大纲、毕业实习大纲。通过基本技能训练、实验、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主持的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课题 (1)农村劳动者科技技能培训,国家级,来源于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主研人员,2004年,起草申报书,组织实施、调研,年度总结等;(2)农业职业教育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子课题),国家级,来源于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产业化城镇化互动研究总课题组,2004年,主研人员,2005年5月结题。起草申报书,组织实施、调研,结题报告等;(3)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方式研究(子课题),国家级,来源于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产业化城镇化互动研究总课题组,2004年,主研人员,2005年5月结题。起草申报书,组织实施、调研,结题报告等;(4) 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市级,来源于成都市社科院十五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2004年,2005年12月结题, 起草申报书,组织实施、调研,结题报告、研究论文等。(5)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方式研究,国家级,来源于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下的子课题,2004年,主研人员,2005年5月结题。起草申报书,组织实施、调研,结题报告等;(6)遗传与作物育种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省级,来源于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2005年,课题主持人,起草申报书,编写教材,研发教案、课件、习题集、调研等。

4.4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和学术论文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