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善后借款合同

借款合同2018-12-01 21:42书业网

篇一:善后大借款

善后大借款

善后大借款是袁世凯政府借解决以往遗留问题为名,通过出卖国家主权的办法向列强五国银行团举借的大量款项,用于扩大北洋军阀武力镇压国民党人的反抗,巩固反动统治而向列强金融资本的一次大乞讨。

袁世凯当政后,摆在他面前的是极为严重的财政问题。一方面,他对南北各省存在的大批军队官兵持有戒心,但实施遣散则需要数目巨大的款项偿付欠饷,空虚的国库无力支付;另一方面,袁世凯为维护独裁专制统治又要扩充北洋军力量,镇压国民党的武力反抗,没有巨额的费用补充军饷是不行的。从建立袁氏王朝天下的长远考虑出发,袁世凯决定通过出卖国家主权,奉送国民经济命脉给列强的卑劣手段举借外债,解决眼前的财政急需。特别是宋教仁案发生后,袁世凯已经成为国民党人攻击的靶子,南方各省的讨袁呼声日趋激烈,更令袁世凯坐卧不安。他决心先发制人,通过借款为北洋军筹足与国民党开战的军费,在国民党内部意见尚不统一之时迅速出击,一举将国民党的武装力量全部铲除,扫清帝制道路上的严重障碍。

自袁世凯上台以后,英、法、德、美就组织四国银行团(后有俄、日加入,而美国则因内部矛盾又宣布退出)与袁世凯政府谈判贷款事宜。他们的目的,是通过贷款,谋求更大的在华利益,并提出了财政监督等一系列无理要求。而袁世凯为了得到钱,不惜答应列强的任何条件。

列强控制中国的野心和袁世凯的图谋激起各界人士的强烈愤慨。孙中山表示:“若果监督,则应拒之。”1913年4月26日,黄兴通电北京政府,要求取消善后借款,以安南方各省军民之心。这个通电引起很大的反响,江西、湖南、安徽、广东四省表示支持。但袁世凯政府拒不听从,反而加快了与英、德、法、日、俄五国银行团的借款谈判进程。

1913年4月26日夜至27日凌晨,袁世凯派国务总理赵秉钧、外交总长陆徵祥、财政总长周学熙为全权代表,在北京汇丰银行大楼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作最后的谈判,签署了《中国政府善后借款合同》。合同21款,另有7个附件,2个附表。规定:借款总额为2’500万英镑,年息5厘,期限47年;债券9折出售,扣除6%的佣金,净收入2’100万英镑。借款指定用途,扣除偿还到期的庚子赔款和各种外债、遣散各省军队、抵充政府行政费外,仅余760万英镑,而到期归还本息竟达6’789万英镑。借款以中国盐税、海关税及直隶、山东、河南、江苏四省所指定的中央政府税项为担保。特别条件是:今后未经银行

团允许,不得向他国借债;由外国人参加盐税征收,在审计处设华、洋稽核员,凡关于借款款项之领款单须有华、洋稽核员会同审核,签押后方可提款;中国政府在北京设立盐务署,由中国总办1员、洋人会办1员主管;各产盐区设稽核分所,设中国经理、洋人协理各一员,共同担负征收存储盐务收入之责任:人员的任免,由华洋总办、会办会同定夺;盐区之盐纳税后,须经华洋经理、协理会同签字后方可放行;盐务进款存于指定银行,非有总办、会办会同签字的凭证不得提用。

大借款的合同签定后,引起国民党议员的反对,群起强烈谴责袁世凯政府违法借款的行径,要求签字代表到国会答复质问,但袁世凯政府态度十分蛮横,拒不从命。参议院正副议长张继、王正廷即通电借款违法,参议院不予承认。各省因“宋案”激愤,加上卖国借款,各地沸反盈天。许多议员因借款监督财政,干涉盐务,条件太苛,借款违法,先后提出反对和质询案。4月29日,参议院以借款未经该院通过,违背《临时约法》,宣布议决无效。5月2日,众议院议员30余人,对赵秉钧和周学熙提出弹劾。同日袁世凯把借款问题正式具文咨告参众两院,妄图取得国会正式认可。5日,众议院将袁的咨文退回,以示否认。8日,参议院也作出类似决议。袁世凯对两院的否认不仅不予理会,反而威胁议员,不赞成即辞职。6月,(转 载于:www.zaIdian.cOM 在 点 网)更以“反对借款,不服从中央”为借口,连下三令,解除国民党人李烈钧、胡汉民、柏文蔚所任江西、广东、安徽三都督职,向国民党发起武力进攻,终于导致“二次革命”的爆发。

列强通过善后借款,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统治,使中国进一步殖民地化。通过政治借款来操纵中国政局,善后借款开了先例,这在前清是没有的。而且,善后借款条件严酷。继海关之后,列强又控制了中国的主要税收之一的盐税,中国政府提用盐税抵还外债后的余额都必须经过银行团的核准。列强通过对盐税的管理,通过对善后借款用途的稽核,通过对审计院的干预,也就监督着中国的财政;通过监督和控制中国财政,列强就可以摆布中国的政局,使北洋统治者成为其得心应手的工具。善后借款又是一次高利的盘剥,是列强强迫中国人民接受的恶债。

篇二:中外历史对照

1、 欧洲殖民侵略:

① 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对象

是印度和北美. ② 荷兰的殖民对象是印度

尼西亚和中国. ③在亚洲,俄国吞并了西伯利亚、高加索和中亚广大地区,并抢占中国的雅克萨和尼布楚。

1.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2.1624年,荷兰侵占我国台湾。 3.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4.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 17世纪

5.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

明朝灭亡。

二、清朝的统治(1636—1912) (一)清前期统治(1636—1840) 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2.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2、荷兰资本主义发展最快,成为17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②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 ③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

结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⑤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建立起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专政。 4.俄国:

① 1689年彼得大帝掌握大

权,实行改革。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

5.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 英国战胜了荷兰、法国成为6.1771年,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18世纪

受到乾隆帝热情接待。

7.社会经济出现一度繁荣“康乾盛世”。 8.清朝前期的经济逐步得到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仍然很缓慢。

9.对外实行“闭关政策”,阻碍中国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造成中国科技落后。

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2、18世纪初期—-70年代俄国又兼并了第涅河以东的乌克兰,并分别从瑞典、土耳其手中夺得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出海口.从波兰手中夺去12万平方公里土地。 3、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

3.1685年、1686年康熙抗击沙俄,两战雅克萨。 ④1688年,宫廷政变,资产阶级革命

命开始,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①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② 1776年7月4日,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③ 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转折点

④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787年美国制定宪法,规定美国是一

个联邦国家,实行总统制。 5.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

① 18世纪法国出现启蒙思想家(伏

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③1792年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推翻

君主统治,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④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雅各宾派登上统治地位,罗伯斯庇尔掌权。法国资产阶级达到高潮。

⑤1794年,罗伯斯庇尔的反对派发动

政变,把罗伯斯庇尔推上断头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⑥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6. 18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了

工业革命。

19 (二)清朝后期统治(1840—1912) 世 1.1839年,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

纪 2.1840—1842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19

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法国

①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

一帝国,颁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

世19世纪

3.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运动的最高峰。

5.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6.1861年,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7.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8.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9.中国边疆危机:

a) 19世纪60—70年代美日侵略台湾,俄英

侵略新疆。 b) 左宗棠收复新疆。 c) 1888年英国侵略西藏。 10.1883——1885年中法战争,

法国侵略台湾,法国的侵略势力伸

向中国西南地区。

11.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12.1895——1898年的维新变法运动。(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1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标志着资

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14.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

15.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

②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 ③1814年,欧洲反法同盟攻进巴

黎,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封建王朝复辟。 2、 丁美洲独立运动: ①1804年,海地爆发了黑人奴隶

起义,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成为拉美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揭开了拉丁美洲独立革命的序幕。

②1810年9月16日,墨西哥的“多洛雷斯呼声”。 ③1821年,墨西哥独立。 ④1822年,巴西宣布独立,脱离葡

萄牙的殖民统治。 ⑤1824年-1826年,西属拉丁美

洲各国基本独立。 ①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德意志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②1848年,欧洲革命包括:法国

二月革命;六月起义、奥地利的维也纳起义;普鲁士的柏林起义;匈牙利起义(影响最大) 4、 学社会主义诞生: ①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相会于巴黎。

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5、19世纪下半期沙皇俄国强占中

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6、美国内战(1861-1865)

纪 4.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

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

①1860年11月,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②1861年4月,南方挑起内战,南北战争开始。

③1862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

《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提高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战争形势有利于北方。 ④1865年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而宣告结束。

7.俄国: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

革,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7. 日本:①1868年日本倒幕派

推翻幕府统制。并实行资产阶级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② 1869年日本明治政府迁都东京。

8.德意志和意大利:

①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首相,通过王朝战争,于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 ②1852年撒丁王国任命加富尔为首相,通过王朝战争,于1870年意大利实现统一。 ③1860年意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

率领红衫军远征两西西里王国。

10.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成为

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领导核心,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开展,马克思主义在工人群众中得到广泛传播。

11.1871年3月18日—-5月底

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

篇三:练习册答案11~22课

练习册部分参考答案11~22课

第11课 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

一、基础练习

1.伦敦 美国 日本

2.三国同盟(同盟国) 三国协约(协约国)

3.B4.B5. B 6. B7.D

二、拓展练习

8.(1)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和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

(2) 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多因一果。20世纪初,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已经形成。欧美列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与此同时,19世纪未掀起的瓜分狂潮几乎让所有国家和民族都卷入国际政治漩涡中来。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多种因素交织的产物。

9.(1)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共同形成了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共同形成了三国协约。

(2)两次摩洛哥危机、波斯尼亚危机和两次巴尔干战争

第12课 大战的爆发与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奥匈 斐迪南 萨拉热窝 普林西普

2.同盟国

3.D 4.A 5.B 6.D 7.C 8.D

二.拓展练习

9.(1) B (2)斐迪南大公检阅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的军队演习,公然向塞尔维亚 人挑衅。

10.(1)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

(2)美国1917年对德宣战。

(3)威尔逊认为美国参战是“要在世界生活中捍卫和平与正义的原则,以与自私的和无人性的权力相对抗,并在世界上真正自由和自治的民族中树立起今后可以保证遵守这些原则的一致决心和一致行动”。

观点可以有以下几种:

看法—:这是美国参战的目的。

看法二:大战已接近尾声,交战双方都精疲力竭,

美国人认为它夺取世界霸权、捞取战利品的时机已到,故此参战。在此之前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做生意,占领亚非拉广大市场,大发战争财,这根本不是“在世界生活中捍卫和平与正义的原则”。

看法三:以上两种兼而有之.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4) 美国的参战,使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第13课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一、基础练习

1.巴黎 美国 英国 法国

2.威尔逊

3.A 4.A 5.D 6.D 7.D 8.D

二.拓展练习

9.(1)关于处置德国殖民地的问题。

(2)英、法、日。日本。合法地获得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

(3)英、法、日等国被认为有能力且愿意承担责任,国联盟约的规定使它们的分赃行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4)日本乘“一战”之机在远东扩张势力,暂时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 美国。日本在这一地区的扩张,威胁到美国的侵略利益。

10.(1) 英国主张剥夺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尽可能地削弱德国的海上力量;但是反对肢解德国和将其置于别国统治之下。原因是英国要维持其传统的势力均衡政策;避免引起德国的怨恨和可能发生的报复;避免在德国发生布尔什维克革命。

(2)英国反对肢解德国,而法国则力主把德国瓜分为若干国家并加以控制;英国不希望过分削弱德国,法国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法国持这种主张的原因是企图建立在欧洲大陆的霸权;理由是英国的主张已足以引起德国的怨恨和复仇。

第三单元 单元练习

一、1914 年前的世界

1.美国 德国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2.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3.着眼点在欧洲大陆。

核心是防止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复仇,尤其是防止法国与别国结盟来反对德国。

4.德国对外政策已不满足于在欧洲大陆争雄,而要在世界上争霸,即由“大陆政策” 发展到“世界政策”。因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飞速发展,赶上和超过法

国、英国,居世界第二,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德国要求参加重新瓜分世界领

土。

5.德国疯狂对外扩张,与英国、法国的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引发世界大战。

6.1904年1907年英国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签订了军事协定,三国协约形成。

7.宣扬的观点:鼓噪与美化侵略战争,宣扬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

落实:1879年,德国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结盟,形成了三国同盟;疯狂地扩军备

战,不断挑起局部冲突;1914 年世界大战爆发。

结果:同盟国集团失败,这次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二、1914 -1918年的世界

1.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美国人民厌战的和平情绪和垄断资产阶级不愿过早卷入战争,害怕影响对交战双方的军火输出。

3.原因:由于投放在协约国一方的战债和贷款远远超过同盟国,协约国一旦失败,将使美国的战债和贷款无法收回,对美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借口:反对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

三、一战后的世界

有了和平的迹象: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使欧洲和亚太地区基本维

持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签署《非战公约》,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限制国家的战争权。

战争威胁仍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深了战胜国之间、战胜国和战败国间的矛盾,尤其为德国和日本埋下了发动世界战争的祸根;战胜国的宰割激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战后,德、日、意等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日趋升温。

第14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基础练习

1.沙皇专制制度

2.日俄 1905年革命

3.C. 4. C5.C6. D7. B

二.拓展练习

8.(1)和平、面包和土地。通过《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等,决定俄国退出战争,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及生产工具分给劳动者使用。

(2)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推翻临时政府,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又通过《和平法

令》、《土地法令》等解决了广大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和平、面包和土地问题。选举列宁为人民委员会主席。苏维埃政权在各地建立起来。

9.20世纪初的俄国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结构性矛盾本来已经非常尖锐,一触即发。而在一战中,

俄军的失利充分暴露了沙皇政府的昏庸无能,点燃了这种危机。1917年初,俄国经济已陷入全面崩溃的境地。“和平、面包和土地”成为俄国民众的共同呼声。

第15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一基础练习

1.《布列斯特和约》 协约国

2.余粮 工业 自由贸易

3.A4.D5.C 6.D 7.A8.B

二、拓展练习

9.十月革命期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目的是适应战争和国内外形势,按共产主义

原则调整国家生产和产品分配。随着形势的变化,又实行新经济政策,通过利用市场机制和商

品货币关系较快地恢复国民经济,以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相

比,表面是“后退”,但调整了生产关系,恢复和发展了经济,这是符合生产力状况和当时局势

的,是必要的。

第19 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一、基础练习

2.B3.C 4.A 5.B 6.D

二. 拓展练习

7. (1) 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2) 与帝国主义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3) 二次革命。但是因为和袁世凯之间力量的悬殊和国民党内部纪律涣散,不久失败。

8.(1)辛亥革命。(2)南京临时政府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3) 内容:涉及剪发辫、易服饰、

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意义,促成了社会习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第20 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基础练习

1.1915 青年杂志

2. A 3. B5. B 6. C 7. A

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一、基础练习

1.A 2.C 3.A 4.D 5.B 6.C

二、拓展练习

7.(1) 五四运动爆发后学生的罢课斗争。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无理拒绝。

(2) 五四运动最终取得胜利,中国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无产阶级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8.必然因素:上海无产阶级队伍强大;新文化运动开始于上海,有先进的思想和知识分子;陈独秀在上海创建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上海交通便利;上海租界众多,军阀统治力量相对较弱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基础练习

1.吴佩孚 孙传芳武汉周恩来

2.B 3.C 4.D 5.D

二、拓展练习

6.国际局势: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都被拒绝,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国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形势并没有因为一战的结束和中国是战胜国的身份而改变。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受压迫国家和民族以激励。

中国的内部条件:中国还处于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之下,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而要想取得革命的成功,必须对国民党进行改组,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得到孙中山的认可。当时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力量弱小,难以独立领导中国的革命运动。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党,改组后的指导思想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