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扶贫攻坚克难方案

方案大全2018-12-02 06:15书业网

篇一:谱写中国梦扶贫新篇章

谱写中国梦扶贫新篇章

□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 刘永富 ——新年寄语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告别不平凡的2013年,中国扶贫开发事业阔步跨入新的一年。

2013年,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的一年。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扶贫开发,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考察扶贫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并通过会议、文件等多种形式高位推动扶贫工作,在历史上是空前的。

这一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涉深水区、啃硬骨头、打攻坚战成为岁末重要的话题。全党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了对扶贫开发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思路和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一年,围绕创新机制、精准扶贫的新要求,扶贫开发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工作力度普遍加大,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扶贫开发全面推进,取得新的显著成绩。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农村扶贫对象持续减少,重点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继续超过全国农民人均增长水平。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正是中国梦绚丽的一幕。诚然,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山林”。扶贫从来都是攻坚克难。数十年扶贫开发,一路闯关夺隘。面对新的任务和更高要求,站在新一年的起点上,放眼过去扶贫开发的丰硕成果,我们理当精神振奋;面对未来扶贫攻坚的艰巨任务,我们尤需乘势而上。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抓紧制定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扎实做好重点工作,稳步实施片区规划。同时,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广泛动员,巩固完善大扶贫格局,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更大合力。

我们要结合贯彻落实《意见》,重学习增强能力,通过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激发工作的活力和创造力;抓重点推进落实,跳出扶贫抓扶贫,实施精准扶贫,确保扶真贫、真扶贫;转变作风求真务实,使扶贫工作让贫困群众得实惠,防止浮在面上,搞形式主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提高扶贫队伍的执行能力;加强宣传工作,凝聚正能量,为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深藏于中国人心中的民族复兴之梦,而今正如地平线上跳动的朝阳,喷薄而出。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共同富裕,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我们扶贫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我们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全面落实扶贫改革创新的各项任务,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谱写中国梦的扶贫新篇章!

篇二:集中精力攻坚克难奋力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

集中精力 攻坚克难

奋力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

中共延安市委 市政府

延安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辖1区12县,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8.7万人。改革开发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延安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延安仍然是一个贫困地区。2001年,全市有6个国定贫困县,7个省定贫困县,有贫困人口60万人,133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重。《陕西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实施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扶贫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统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抓手,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思路,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政策措施,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1.7亿元,大力实施扶贫移民搬迁、重点村建设、两区开发、产业扶贫、能力建设和社会扶贫六大项目,彻底解决了在册登记的28.1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累计脱贫达52.237万人,脱贫率达87%。志丹、宝塔、吴起、安塞、黄陵等五县区率先摘帽,退出扶贫重点县行列。建设了1330扶贫重点村和645个移民新村,使3.1万户13.7万人贫困群众告别了世代居住的土窑洞、土坯房、石板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房窑,从根本上解决了通路难、通电难、通讯难、上学难、饮水难、就医难等问题,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群

众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延安是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的试点市。按照省委《关于支持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的意见》,到2015年,延安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力争突破2000亿元,人均生产值1.3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5万元、力争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力争达到1.5万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走在全省前列。这既是省委、省政府支持延安、关心延安的重大举措,更是延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将以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2011年10号文件、省委2011年13号文件精神,结合延安统筹城乡发展的实际,进一步创新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加大投入、集中精力、攻坚克难,紧紧围绕“六坚持”、“六突破”,奋力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

一、坚持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在改善贫困群众生存环境上突破。扶贫移民搬迁是彻底改善贫困群众生存环境的有效途径。“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和城镇体系建设的要求,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在搬迁规模上实现突破。全市五年计划搬迁安置3.5万户14万人,力争五年完成原定十年的搬迁任务。二是在搬迁形式和安置形式上实现突破。改变过去就地搬迁安置方式,加大整村搬迁和跨县区搬迁力度,重点向33个重点镇和100个农村新型示范社区集中安置,充分利用国有农场建万人以上移民社区安置点。同时,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意见,对具备条件的低收入人口在市区和县城安置。三是在搬迁群众产业开发上实现突破。重点围绕全市统筹城乡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开发高效农业产业,建立新型农业

产业园区,加快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实现搬迁群众居住城镇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社区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活干、能致富”。

二、坚持开展扶贫整村推进工程,在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上突破。扶贫重点村建设是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升扶贫整体效益的最有效手段。“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坚持“政府统筹、资金整合、综合开发、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新型农村示范社区规划布局,以发展增收产业、完善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选择有开发空间的187个低收入村,大力实施“六到农家”工程(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到农家),全面提升低收入村整体承载功能和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低收入村“五通”(通班车、通邮、通广播电视、通电话、通网络宽带)、“六有”(有幼儿园、有卫生室、有图书室、有文化广场、有商业服务网点、有垃圾收集站),努力把187个低收入村建设成为功能齐全、产业发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

三、坚持以市县投入为主体,在连片特困地区发展上突破。白于山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始终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2004年实施两区扶贫开发以来,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21.7亿元,重点扶持了两区连片57个贫困乡镇,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搬迁安置1.5万户6.1万人,39.4万人实现了脱贫。但是由于“两区”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开发滞后,仍然是我市的重点扶贫区域,洛河峡谷地带地处子午岭沿线,多年来没有得到中省扶贫资金的扶持,发展速度较慢,成为我市又一新的贫困带。“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紧紧抓

住省委、省政府把白于山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列入全省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规划的机遇,在积极争取中省扶贫资金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力度,保证每年用于白于山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洛河峡谷地带等连片特困地区的资金不少于“十一五”期间的投资总额。对黄河沿岸地区加大交通、农田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大沿黄旅游带开发,进一步做大做强苹果、红枣、花椒、小杂粮等优势产业。对白于山区加大治沟造地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马铃薯、羊子、小杂粮等特色产业。到“十二五”末,力争使连片特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赶上全市的平均水平。

四、坚持以瞄准贫困对象为目的,在提高贫困群众收入上突破。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对象由主要瞄准贫困人口转向低收入人口,为了实现这一转变,结合全省2500元新的扶贫标准,我市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低收入人口普查工作。“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识别出的低收入人口为目标,采取扶贫互助资金、信贷资金、扶持龙头企业资金和产业扶贫资金直补四种形式,大力实施贫困户增收工程,帮助其发展特色产业,逐步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到“十二五”末,贫困村基本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人有致富技能”的目标。到2020年,全面实现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使低收入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水平,努力实现全市低收入人口扶贫政策全覆盖,彻底解决全市低收入人口脱贫致富问题。

五、坚持开展贫困户能力建设,在提高贫困群众素质上突破。提高贫困群众素质,是加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十

二五”期间,我们将始终坚持贫困户能力建设,在提高贫困群众素质上下功夫。一是以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生产经营水平为目标,继续实施扶贫“雨露计划”培训,重点加强对“两后生”的新生劳动力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和就业服务,按照每培训一人4000元的补助标准,加大生活补贴、交通费等特殊补贴,力争使转移输出率达到95%以上,稳定就业率达到80以上,转移城镇定居率达到20%以上。二是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完成省上下达指标的同时,由市财政对符合条件的所有贫困户大学生实行统一的标准资助,实现政策的全覆盖。三是加强对贫困村贫困家庭主要劳动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实用技术培训,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现场培训,专家讲授,外出学习等形式,对所有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全方位的培训,逐步建立起一支有文化、善经营、会致富的新型农民。

六、坚持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在包村扶贫力量上突破。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在继续坚持抓好中央部委定点扶贫、省级单位“两联一包”和“千企千村扶贫行动”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千名干部包村扶贫行动”。从2012年起,动员全市1004名副县级(实职)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包扶一个低收入村,一包五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力争使包扶的低收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赶上全市平均水平,努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责任到县的扶贫开发大格局。

总之,我们将以中、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振奋精神,强化措施,按照省委、省政府支持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部

篇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

唐任伍

2015年10月21日10:45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核心提示: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

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其生成的理论基础是“共同富裕”根本原则,现实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目前,在精准扶贫思想的内容中,精准化理念是核心要义,分批分类理念是基础工具,精神脱贫理念是战略重点,对此,应当从精准扶贫的工作流程设计和精准扶贫政策体系的形成两条路径,推动实践精准扶贫思想。

【摘要】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其生成的理论基础是“共同富裕”根本原则,现实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目前,在精准扶贫思想的内容中,精准化理念是核心要义,分批分类理念是基础工具,精神脱贫理念是战略重点,对此,应当从精准扶贫的工作流程设计和精准扶贫政策体系的形成两条路径,推动实践精准扶贫思想。

【关键词】精准扶贫 小康社会 精神脱贫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于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①随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机构出台《关于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对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工作机制等方面都做了详尽规制,推动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全面开展。应当说,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今后一个时期对于贫困治理工作的指导性思想,将对中国扶贫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

生成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精准扶贫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其产生、发展一方面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进行的,另一方面也是针对当前经济社会特征等现实状况提出的。

第一,“共同富裕”根本原则是精准扶贫思想产生的理论源流。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奋斗目标和根本原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基石。中共十八大会议重申,中国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偏离了“共同富裕”原则的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就不复存在。

习近平曾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精准扶贫就是要求实施精细化的扶贫方式,“从扶贫机制上由主要依赖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到更加注重‘靶向性’对目标人群直接加以扶贫干预的动态调整”。③因此,精准扶贫思想就是要帮助每一个贫困人口都摸索出适合的致富路线,这正是“共同富裕”理论原则的发展和延伸。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是精准扶贫思想产生的现实需求。在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中共十八大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实际做出的重大决策,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如果说“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相互激荡,凝聚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那么,扶贫、脱贫则是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

当前中国扶贫脱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不能再继续“灌水式”“输血式”的传统扶贫模式,必须确保如期脱贫、杜绝返贫,因此需要精细化的扶贫思想,促使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精准扶贫是中国扶贫进行到新阶段后的新举措,符合中国国情。

建构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

自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以来,习近平在各地调研时多次提及这一理念,并于2015年6月在贵州提出,扶贫工作要做到“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并将精准扶贫思想概括为“扶

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具体而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精准化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要义。扶贫工作贵在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当前,中国扶贫工作不论是在贫困人群的识别,抑或扶贫政策的制定实施上,都缺乏精细化的工作理念。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政府扶贫单位是县级贫困区域;2001年转向15万个村级贫困区域;2011年划定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进行重点扶贫。农村扶贫的主要特点是区域瞄准,没有识别到户。这种扶贫模式在短期内集中了政策和资金资源,能够切实帮助部分贫困人口脱贫,或创造部分贫困群体脱贫的硬性基础设施条件。但“大水漫灌”后,贫困地区有两类现象值得关注:一是一直未实现过脱贫的群体,或是不适应同质性的扶贫政策,或是自身根本不具备脱贫的能力素质等,这类群体往往就是现阶段的重点关注目标,难度较大;二是一度脱贫后又返贫的群体,或因病、或因经营不善等,此类现象极其寻常,导致扶贫工作成效不持久,显得重复而又低效率。

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正是在总结数十年扶贫工作经验、教训之上,并根据目前中国贫困群体状况所提出的针对性措施。精准扶贫包括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其核心要义就是精准化理念,要求将精准化理念作为扶贫工作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扶贫工作的全过程。

第二,分批分类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基础工具。习近平在2015年详细论述了其分批分类扶贫理念,并概括为“四个一批”,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就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和培育计划,因地制宜制定特色扶持政策、机制,帮助一批具备软硬件基本条件的群体迅速脱贫;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就是针对部分因居住地自然条件恶劣等因素、不具备扶贫脱贫的基本自然资源的贫困群体,有计划性的移民搬迁,安置到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居住地,并继续实施帮扶直至脱贫;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就是针对部分劳动能力低下,或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群,不再以就业培训为主,而是果断通

过低保等民政救助的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就是帮助部分群体缓解医疗压力,杜绝因病致贫、增加贫困人口,也防止因病返贫、使得扶贫工作倒退。

第三,精神脱贫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战略重点。扶贫先扶志,不论造成贫困有何种直接原因,精神贫困始终是主观上的首要根源。精神贫困首先体现在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信心等主观意愿。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帮助贫困群体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战略重点。

习近平精神脱贫理念的最重要体现就是大力发展乡村教育的观点。习近平指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是中央确定的目标。④其中,“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⑤2015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中提到: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随后,国务院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对未来几年乡村教育发展做出了纲领性指导意见。

实践精准扶贫思想的路径选择

有研究认为,尽管2001年以来中国政府扶贫对象有逐渐细分的趋势,也提出了整村推进等相关战略和理念,但贫困村内受益的主要还是富户,原因就在于精细化机制不到位。因此,对于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定位把握,不应只在操作层面上将其解读为具体的工作方式,还应将精准扶贫思想提升到贫困治理原则性高度,映射到扶贫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中。

第一,科学设计精准扶贫的工作流程。有关中国政府实施的精准扶贫,最早在官方文件上可查询的是2009年国务院相关部门开展的贫困户识别与分类工作,旨在促进农村低保制度建立和扶贫政策对接工作。但现实中扶贫瞄准一直精准度不高,一是存在弃真型误差,即符合条件的目标群体没有全部受益;二是存在存伪型误差,即不符合条件的人享受到了社会政策。⑥

进而,现阶段精准扶贫的流程设计必须提高有效性。实践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首要路径是设计精准扶贫工作流程的科学机制,大致包括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动态管理和精准考核四个环节。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首要流程,

要求防止目标偏移,保证瞄准扶贫对象;精准帮扶要求依照贫困户致贫原因和脱贫条件,以针对性办法扶持贫困群体;动态管理要求对扶贫工作进行实时跟踪和把控,根据扶贫进展及时调整;精准考核是保证“脱贫成效精准”的必要手段,及时对政策实施后的扶贫效果进行评估。最终形成在扶贫工作中的目标识别、贫困治理、动态管理、成效考核、成功脱贫、后续跟踪的一系列反应过程。

第二,形成完整的精准扶贫政策体系。精准扶贫政策涉及到金融支持、社会救助、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的公共政策过程,落实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抓手是要形成完整的精准扶贫政策体系。

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应当兼顾统一性和灵活性。一是政策体系必须要在全国范围内保持同级别的政策强度,保证各个贫困地区整体向脱贫目标和小康社会指标靠近,在2020年如期脱贫;二是因省、市、县、乡、村,直至农户,每一贫困户贫困原因、程度、特点,脱贫的禀赋、资源、机遇,以及返贫的可能性等都不尽相同,不能各地都依照完全相同的扶贫办法,应当允许和鼓励各级、各地扶贫单位因地制宜、因人定策,灵活开展个性化扶贫工作。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