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中国饮食文化 [1500字]

历史典故2018-12-11 17:51书业网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拥有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是历史的结晶。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内容。同时,中国饮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其内涵丰富,包括饮食资源、烹调技术、食品制造、食物治疗、饮食民俗、饮食文艺等方面内容。中华饮食文化,一枝独秀,曾博得“食在中国”的美誉。

“民以食为天”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更是发扬光大,深入人心。早在3000多年前,帝胄贵族就把煮饮食的鼎,作为国之重器,视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在2000年前,被中国尊为圣人的孔子,就追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境界。历朝历代都有和饮食相关的重大事件发生。如汉代的“鸿门宴”,宋代的“杯酒释兵权”等。而一些文人雅士也推波助澜,创造了许多与饮食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诗文,使中国的饮食文化不断地演进。并放下身段亲自下厨,产生了如“东坡肉”,“宫保鸡丁”等历史名菜,以及到了清朝,出现了号称皇家盛宴的“满汉全席”等等,足以说明中国饮食文化历史的悠久。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中国的饮食与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农业的发展是饮食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础,没有农业,饮食就成了无米之炊。早在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蔬菜就已经开始种植西安半坡出土的一个陶罐中就盛有芥菜、白菜种子,夏商周三代畜牧、园艺都有一定规模发展,战国时将五谷和六畜、“桑麻”并提,汉代出现了“人丁兴旺,牛马布野”的繁荣景象,魏晋以后,水稻在南方普遍种植,成为了南方的主食,唐代植茶发达,还出现了养鱼业。同时,还有不少作物品种是从国外引进的,如扁豆、胡萝卜、大蒜、香菜、胡椒等,明清时期从海外引进了番薯、玉米、花生、马铃薯粮食作物,还有辣椒、番茄、花菜、向日葵等蔬菜品种。这些粮食和蔬菜佳果大大地丰富了我国的菜肴品种,改善了作物品种结构,丰富了物质生活,饮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结构是谷食多,肉食少。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生产方式。

中国饮食文化的诸多特征,体现在饮食文化上,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这也就形成了现在普遍承认的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和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这也就为什么冬天会聚集在一起吃火锅,而夏天则很少的原因!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萝卜,还是一个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因此,在酒店中我们可以看到每道菜都是经过精心布置的,有时候菜的造型或者陪衬物都多过主食。中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的精致而闻名于世。史书记载,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厨师,一个瓜能变出十种式样,一个菜能做出十几种味道,烹调技术的高超令人惊叹。可见,中国的烹调技术是高超精妙的,其烹调中的饮食加工技术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孙中山曾说过:“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化各国所不及。中国所发现之食物,固大胜于欧美;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

中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因此,也就衍生出饮食养生法,饮食养生法是指通过饮食的调养来保养生命的方法。中国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指出:“ 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即指说饮食品种要多样化,谷果肉菜要相互搭配,这样才能

使得饮食营养成分均衡,这也是传统饮食养生,是指在传统医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质,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或促进健康,防治疾病。中国“医食同源”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仍保留着这个传统。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这些节日当中,有许许多多是与饮食有关的节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我国北方地区在春节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除夕之夜,一家人总会团聚在一起吃饭,餐桌上必少不了一道有关鱼的菜,象征着“年年有余”,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在元宵节那天,必会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粽子古称“角黍”,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因此,粽子是端午节必备的食品。而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还有冬至吃汤圆或饺子,腊八节吃腊八粥等等,每个传统的节日都有其必备的饮食,中国的传统节日与饮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佳节来临之际,我们都会在饮食中体会到浓浓的节日气息!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味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6000多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视频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需要把这笔财富继承下去,并将其发扬光大!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