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标点符号的故事

现代故事2018-12-11 22:58书业网

标点符号的故事

标点符号?不就是那些不起眼的小标点吗?有什么希奇的呀!哎哎哎,你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些标点符号,有时把它悄悄移动一下,这个句子的意思就全反啦!下面就让我为你们介绍标点符号的故事吧!

古时候啊,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时啊,有个媒婆替大户人家的少爷说亲,写了一行字: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还说保证姑娘的容貌就如纸条上所写的那样.大户一看,心花怒放,允许了那门亲事.

他们把这行字念成: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可到了把新娘迎娶进门,送入洞房后,才发现新娘是个秃头,瘸腿,一脸麻子的丑八怪。大户找媒婆算帐.媒婆不认帐,说她纸条上写得明明白白: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哈哈哈,同学们,看了这个故事是不是觉得很好笑呢?现在,你们明白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了吧!!!切记!!!切记!!!标点符号,是现代汉语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文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帮助人们更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别人的语言。

关于标点符号曾留下了不少趣闻。

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题扇,书法家写了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由于书法家的一时疏忽,题诗时漏掉一个“间”字。慈禧看后大怒,认为书法家故意欺她没有学识,一气之下要治他的死罪。书法家急中生智,赶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词。”他当场断句吟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后,转怒为喜,赐给他银子压惊。

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律诗《清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人把标点一改,变成了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还有人就《清明》一诗,不增减一字,只加标点,变成了电影的一个镜头,时间、地点、场景、对话皆有: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据说徐渭因家穷,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朋友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有一次,适逢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那户人家十分厌烦。有一天,主人看到徐渭上厕所去了,就在壁上题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那行字是这样的: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自然心头明白,但是他不仅不走,还笑嘻嘻道:“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说着,提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这一来,意义完全不同了。

从这些事例看来,标点符号的作用该有多大啊! 然而我国古时候却没有标点符号,文章读起来很吃力,甚至被人误解。直到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言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一小段为“读”(音逗)。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

(一)土鳖财主

一土鳖财主家里既开酒庄又酿醋,一位学术给他送了一幅对联:

上联:养猪头头大老鼠个个死

下联: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上下联本意是:养猪头头大,老鼠个个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财主很高兴,命人贴在大门口,可过了几天,有人在对联上加了标点,变成: 上联:养猪头头大老鼠,个个死

下联: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故事篇

我们中华的古汉文无标点符号,通篇文章由读者断句解读。狡辩者正是在断句上做功夫、取狡辩之利。

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过一些有趣的故事。其目的是教导学生认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五十几年过去了,记忆犹新。

(1).媒婆善辩

某生适婚配之年,其父母托媒婆说媒。有待字号某,年过二八,尚未出阁。其父母急于嫁女。媒婆讨过生庚八字,送到男家。申言:“人才十分丑陋并无一双好脚”。

那还是妇女要裹脚的时代。以脚似“三寸金莲”为美。在人前,大脚妇女往往靠近板凳坐立,尽量以板凳脚遮大脚之“丑”。民间谓之曰“靠板凳”是也。某生之父乃熟读诗书之儒者。听过媒说之言,沉思良久,摇头晃脑地吟颂道:“人才十分/丑陋并无/一双好脚”。连声说好。随即订下这门婚事。

大喜之日。新娘落轿,现出一双大脚!新郎家不高兴了;洞房花烛夜,揭下新娘的盖头,新郎呆了:一个麻面新娘!

新郎家以媒婆欺骗为由,拉媒婆到茶馆说理。

媒婆理直气壮地对调解人说:我向他家说得明明白白:那姑娘“人才十分丑陋/并无一双好脚”。他家自己要订下这门子亲事,我有啥办法呢!

(2).夫子亦有失

有教书先生应聘家庭教师。老先生同主人家签约如下:“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顿顿浠饭绝不可少不得薪金约”。先生学识渊博,教授有方;学童乖巧,勤奋好学。学童长进显著,可就是供先生的伙食无“长进”。除了到任第一天外,接连几天,先生的饭桌上是顿顿青菜罗卜浠饭。

先生不高兴了。一天,他终于委婉地在主人面前提起待遇问题:按约,待遇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顿顿浠饭绝不可/少不得薪金/约”。你顿顿青菜罗卜浠饭打发我,不合适吧!

主人家回答:我没有违约呀!你不是同我签过“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顿顿浠饭绝不可少/不得薪金”之约吗!

(3).徐文祥巧散逐客令

传说是清朝江南才子徐文祥的故事。

徐文祥在朋友家做客,朋友盛情款待。连续几日绵绵阴雨,看到不放晴的迹象。徐文祥也绝口不提走的意思。主人烦,又不好意思明说。于是写好一首打油诗,贴在客厅的显眼处。诗曰:“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隔天一早,徐文祥按例上客厅,要同朋友一起喝茶。他一看到那打油诗,就明白是朋友的逐客令。生性不羁的徐文祥立即想出玩笑朋友的招儿。他把朋友原意“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打油诗加以窜改,高声地吟唱:“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朋友无法了。过了一会儿,还是来到客厅同徐文祥一起喝茶。

(4).乱出恭有据

这是一个现代故事。据说,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中山公园。

一条连接市中心与长江岸边储奇门的坡道贯穿公园。人流量大,常有“耐不住”的行人

在公园的一个角落“方便”。公园管理人士大为脑火。于是在那个角落竖立起一块警示牌:书“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其意显然是“过路人等(包括过路人在内的所有的人),不得在此小便”。

第二天,有个军人公然又在那个角落“方便”。公园管理人过去,怒气冲冲地指责道:没长眼?牌子上不是明明白白地写着此处不准小便!

那位老兄继续他的恭事。不紧不慢地回答:那牌子上不是明明白白地写着“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吗?我就是“等不得”了,才在此小便的哦。

实谬篇

“标点符号”早已是世界各民族语文中不可缺少的成员。我们的现代汉文也不例外。它的功能之强大,甚至可以让作文者仅用一个符号就能表达出确切意思。但运用标点符号不当,也会令读者难解文意__读者需据上下文费力地猜测作者的本意;甚至让读者误解文意。如果错误发生在合同及其它法律文书上,势必引发合同纠纷或者其它法律纠纷;如果传播媒体、甚至教科书都频频出现标点符号错误,势必会在语文知识层面上误导读者和学生__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更不可低估了。

今列举一些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以资说明。

(1).一“、”万金

施工中的某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发生过一起合同争执。因施工工作面地下水量增大,监理工程师和业主要求施工方增大排水工程投入,以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施工方很快就提出预算,要求业主追加数以十万计的排水工程款__索赔。其理由是:现有施工排水设施是按照招标文件地质部分的技术数据设计和配置;而实际地下水发生量大大地超过标书提供的数据值。

事关合同,不得不澄清。经查,问题确实出现在标书上:在技术文件有关部分中,一个标点符号“、”把发生较小地下水出水量的条件扩展到了较大的范围内!

施工方以这个不起眼的“、”而索赔成功。

这事并不离谱。早有“一字千金”之说。市场经济潮流中的现代人为什么不能咬文嚼字地“咬”“嚼”属于文字范畴的标点符号以求得“一‘、’万金”之功利呢?

(2).一“、”“造”个国家!

翻阅1998年7月31日《××参考》报。在其《百科知识》版的《绿色能源》栏目中有一条简短的消息。今抄录原文如下

*原文

海上风车:不久的将来风车将要在海面上转动,与设置在陆地的风车不同,海上风车是深锚固定在海底的。在欧州、丹麦、荷兰、德国等国家计划未来由海上风车满足他们的大部分电力需求。

该文存在的问题:“欧州”之后的“、”,把“欧州”与丹麦、荷兰、德国等国家等同——“欧州”也是一个国家了!

*改动三处标点符号後,该段文字如下

海上风车:不久的将来,风车将要在海面上转动。与设置在陆地的风车不同,海上风车是深锚固定在海底的。在欧州,丹麦、荷兰、德国等国家计划未来由海上风车满足他们的大部分电力需求。

仅仅修改了原文中的三处标点符号,就解决了政治地理问题、避免了发生“不久的将来风车”之误解。读起来也不觉得别扭了!

(3).一“、”“腰斩”“监理工程师”

《××参考》是一种小报。“大一点”的报纸不至于如此吧!带着这样的想法,又随机

翻阅手边的两种报纸。

有《合同__二滩的“圣经”》者(1998.8.20《××商报》之《经济新闻》版)。今冒昧地转录其中的一句:“二滩在处理索赔事宜中采用的主要方式是由DRB(合同争议评审团)进行仲裁,经工程监理、工程师调解无效的纠纷由这个评审团作第二程序处理。”

原文在“监理”与“工程师”之间以“、”“腰斩”有权在业主方与施工方之间司职索赔案调解的“监理工程师”(常简称“监理”。它是一个机构),从而把“监理工程师”变成了两个主体__“监理”和“工程师”。在二滩工程上,业主方、施工方、设计方以及“监理”方等等都各自配设有大量“工程师”。但是这些“工程师”们仅仅是在广泛的领域内具有各自专业职务、职称的“自然人”。他们并不具备索赔案调解的责和权。“监理工程师”是一个机构,它具有包括索赔案调解在内的的监理职权。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个司职“腰斩”的“、”可谓微小,但其所为则可谓大矣! 把该文句的标点符号做一点小小的修改,有如“二滩在处理索赔事宜中采用的主要方式是:由DRB(合同争议评审团)进行仲裁__经工程(的)监理工程师调解失败的纠纷,由这个评审团作第二程序处理”。

这样,不就有了文意准确、文句流畅的效果了吗。

(4).让人费解的“,”

有《四川下令停止天然林采伐》者(1998.8.24<<××都市报>>头版)。从中也转录一句:“×××说,我省地处长江中上游,保护我省天然林资源,对保护我省的生态环境,促进长江流域生态平衡状况的改善,防止长江变成第二条黄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读原文,让人感到别扭。反复阅读,理解到该报道作者的意思是:“×××说”,“保护我省天然林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意义在于“保护我省的生态环境”、“促进长江流域生态平衡状况的改善”、“防止长江变成第二条黄河”这三个平行的方面。

试修改原文的标点符号,有如“×××说:我省地处长江中上游,保护我省天然林资源对保护我省的生态环境、促进长江流域生态平衡状况的改善、防止长江变成第二条黄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样,不是就能让人一目了然了吗?

看来,我们的传媒是得多多地重视标点符号啊!

趣闻

一个人总是挨官司。过年时,他对家人说:“今年谁都不能打官司。”并且贴了一幅对联,上面写着“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只是没加标点。结果小儿子来探亲时读出了这幅对联,让全家十分惊讶。他读的是:“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

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

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聪明的小读者,从这副对联里你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