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泰勒管理的故事

亲情故事2018-12-20 18:47书业网

篇一:尽力而为还不够的故事

尽力而为还不够的故事

在美国西雅图的一所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戴尔·泰勒。有一天,他向教会学校一个班的学生们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年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地逃生,猎狗在后面穷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阵子,兔子跑得越来越远了。猎狗知道实在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气急败坏地说:“你真是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

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辩解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呀!”

兔子带着枪伤成功地逃生回家后,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是怎么甩掉它的呢?”

兔子说:“它是尽力而为,我是竭尽全力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竭尽全力地跑,可就没命了呀!”

泰勒牧师讲完故事之后,又向全班郑重其事地若言:谁要是能背出《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

就邀请谁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

《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其全文无疑有相当大的难度。尽管参加免费聚餐会是许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几乎所有的人都浅尝辄(zhe)止,望而却步了。

几天后,班上一个11岁的小男孩,胸有成竹地站在泰勒牧师的面前,从头到尾按要求背了下来,竟然一字不落,没出一点差错,到了最后,简直成了声情并茂的朗诵。

泰勒牧师比别人更清楚,就是成年的信徒中,能背诵这些篇幅的人也是罕见的,何况是一个孩子。泰勒牧师在赞叹男孩那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为什么能背下这么长的文字呢?”

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竭尽全力了。”

16年之后,那个男孩成了世界著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比尔·盖茨。

泰勒牧师讲的故事和比尔·盖茨的成功背诵对人很有启示:每

个人都有极大的潜能。正如心理学家所指出的,一般人的潜能只开发了2%——8%左右,像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也只开发了12%左右。一个人如果开发了50%的潜能,就可以背诵400本教科书,可以学完十几所大学的课程,还可以掌握二十来不同国家的语言。这就是说,我们还有90%的潜能处于沉睡状态。谁要想创造奇迹,仅仅做到尽力而为还是不够的,必须竭尽全力才行。

篇二:管理故事-宁高宁

宁高宁:“海底捞”还是能学的

《海底捞你学不会》我看了两章,当时就跟北大的几个老师说:“铁鹰同志这次火了。”因为他抓住了非常核心而且易被人忽视的问题——这个模式能不能学?

肯定能学。什么意思?张勇是具有大爱的一个人,特别信人、关照他人,这是一种发自他内心的精神。他本人你肯定学不来的,但是这个组织塑造的方法是可以学来的。一个人的本性难移,但是一个组织是一个可以塑造的群体。有的企业由好变坏、有的企业由坏变好,而是企业本身的组织变了。

我猜张勇在开始做的时候并不一定意识到这些是非常新的,实际上是目前为止管理学中很前沿的方法,但是后来被黄铁鹰总结出来了,然后推广。如果一个人在某个集体里面,也许不是一个特别大方或者特别关照别人的人,但只要有这样的组织,如果它能形成一种类似宗教精神的东西,使企业里面真正有了仁爱,不是出自于某种工具性的,而是出自于一个企业想塑造的文化性东西,就一定成功。我不知道在座的有多少做企业的,大家回去以后,不管大老板、小老板,如果你今天跟员工多说两句好话,笑一下,整个气氛就不一样,很灵的,你们可以回去试一试。

为什么说这本书抓住了企业管理最前沿的问题?因为企业管理所有的理论,从最早的“泰勒组装线计时工资”理论开始,慢慢有企业管理的概念。后来德鲁克讲特别典型的绩效工资,又因为这个问题太大了,开始变成工会和企业的关系,现在还是这样,工会跟企业谈判。20年前,日本出现了“XYZ理论”,又开始调整企业和员工关系的问题。再往后就有了“团队建设、团队文化、共同目标、价值观、使命”等等。一直到今天,实际上研究企业管理都是在探索“员工和组织是什么关系”、“老板、所有者和工作者是什么关系”、“企业和客户是什么关系”,这些理论都在进步。海底捞是想重新定义一下管理者、员工、团队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巨大的发现。

我曾带家人去国外游玩迪斯尼公园,本来订好了酒店,但在火车上看了一个广告,说可以在普通人家里住,我就打了个电话,一个老太太接的。然后她来接我,晚上七八点钟到她家里,她说我不住这儿,我住另外的房子。这么大的房子,什么都有,给我一把钥匙,没问我名字。我在其它讲座上说过这个事情,这样租房成本就非常低,而且我想这么大的房子,我害怕把里面的东西给人弄坏了,要好好保护,更别说破坏了。第二天来了一辆车,原来是她老伴来了。房子需要付费90马克,给他100,非邀请我吃饭,我说“不要不要”,就拿了一个很大的桃子,并没有找钱。

这就是一种勇于给人信任的理念。当然一定会有坏人。有一次我在网上正看着一条新闻,说有一个老太太在街上病了,一群人围观,没有人敢管,怕赖上,这时候女儿给我发了个E-mail,说比较烦,室友不知道从哪搞来一只野猫,非要给这个野猫找一个home,三个多礼拜了都没找到home,到处联系把这个猫接走。中国是这样,国外也是这样!信任感是有成本的。中粮正在建立这个东西,对于中高层员工我还没有摸到这个信任的底线放在哪里,我到现在还没有发现真正放了权之后这个人就出事了,现在还没有发生过,可能放得还不够。

所以,当你把每个人当成好人的时候,每个人都变成好人了,当你希望

世界美好的时候,世界真的美好了。当然说起来很虚,但做法就是这样的。

铁鹰说“海底捞学不会”,我认为不应该把它说成一个神秘的神话,海底捞也有很多问题。我去过一次海底捞,因为铁鹰说让我写序,请我吃饭,我真自己去了,结果海底捞的经理也在。我觉得它还是有几个问题的。第一,就是免单的问题,我就亲自问过,我说你们这儿可以免单?“没有、没有”,他怕我让他免单,就“没有、没有”。再一个,菜品,我觉得还应该更好,不仅仅是服务,人是去吃饭的,很多人是感兴趣,同行去学,老议论那服务员怎么样,没想到饭好不好。我觉得饭还过得去,我跟我们的人讲,海底捞能不能持续下去跟他本身能否管的好很重要,因为企业要持续哪个层面错了都不行,我们今天像看一场演出一样看海底捞是不行的,必须是吃饭才可以。

我们刚一进门,服务员就说:“先生这边坐吧!”他看我不怎么说话,就说这个地方小孩多,让我换了一个座位。旁边一个座位是靠近电梯的,告诉我那地方有风,问我行不行?我说行,其实我就是看你风有多大,坐下其实没什么风。过了一会而开始点菜,折腾了很长时间,服务员说这个东西可以点半份。一会儿我站起来出去了,服务员问我太太是不是上厕所了?我太太说没有,就转转。我站了没一会儿,看到有调料,就站在那看,服务员过来说“碗在底下”,他以为我找不到碗。

海底捞的菜品还应该往上走,让它变成一种不光是旺丁,更旺财的商品。而且消费水平要高一点,两个人吃随便乱点一气还不到200元。

我没有创业的经历,所以我可以评论创业,但不能教别人怎么去创业。让年轻人自我创造、开创,非常重要。怎么创业最好?我参加过团中央一个关于辅导年轻人创业的调查和组织,我的建议是,每个年轻人都应该有创业的信心、抱负和行动,但最好是先在一个比较规范的公司里面工作个三、五年,因为我遇到很多创业比较早的大学生,确实没有系统,什么都要

重新摸索,整个企业连一般的管理系统都没有。所以从职业生涯设计来说,如果能去一个比较规范的公司,工作个三、五年,这段时期除了工作就要好好琢磨创业的事儿,都理清楚了再来创业。

篇三:服从故事

不久前和一位“中”老板聊天,他是80年代创业,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中”老板,从商以前在大学做老师,可以说是新一代儒商。聊起企业的管理问题,他有很多想法,也有很多无奈:

“我们公司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了,总人数800人,400人做销售,一年做1个亿的销售收入,纯利2000万,在行业内排在前三名。就目前看,已经不错了,但我着急呀!已经加入WTO了,我们要加快发展速度,否则国际巨头进来,我们没有好果子吃。看看行业,目前也是有很多机会,关键是这个机会能不能被我们抓住。”

“那不是好事吗?企业中最怕老板没思路,现在你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也准确地把握了大局,再加上过往成功的经验,应该不会有问题吧。”

“是的,我觉得我的问题不大,我的思路已经到位。关键是下面的人跟不上,尤其是下面分公司的老总们。总部制定了策略、计划,总是不能在分公司有效执行,分公司总说总部的方案不好,叫他们自己出方案,他们又做不出来,或者胡乱搞,没有任何专业性,让你没办法批准。刚开始我以为是我们做计划的方式有问题,后来采取了参考下面计划的民主做法,还是不行。整个公司的效率非常低,真是头痛,基本上所有分公司都是这样。我又不好换人,都是和我打天下的,对企业有感情,再说换掉,对企业的影响也很大,所以就一直这么拖着。” “确实很难办,关键是已经养成了这样的风气。要早动手可能好一点。其实按道理说,公司制定了政策,分公司是执行单位。如果政策有问题,责任在总公司,如果执行有问题,责任才在分公司,这是很清楚的。”

“分公司认为,总公司不了解下面的实际情况,他们不能盲目执行,否则会给公司造成损失。

“这就是没有搞清楚自己的角色,不知道谁是老板。企业又不是分公司老总的,是你的,既然你在总公司做出了决策,风险就由你来承担,而不是分公司。但分公司要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而不是不服从,这样就有点本末倒置了,他想承担老板的角色。执行得不好是分公司的责任,怎么能不执行呢,说得难听一点,方案的好坏不关分公司的事儿,有的时候“老板的错误要盲从”。要在企业中明确彼此的角色,首先明确谁是老板。”

我想是这家企业的企业文化出了问题,没有很好地教导员工的服从意识。

现在服从不是很时髦,容易使人联想到“残酷的泰勒制”,把人当作机器的时代,甚至联想到法西斯专制。现在流行的管理理念是“团队精神、发挥员工的创造力、要领导不要管理、构建学习型组织。”总之是强调个人,强调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执行和服从。但我认为国内企业更多要强调服从,尤其是营销型企业。在军队,强调服从是军人的第一天职,强调绝对服从只适用于军队。但是我们从这个“第一天职”里面知道遵守服从第一的群体效率是最高的,否则就可能在战场上流血牺牲。

“服从第一”的理念,对企业同样有参考价值,上面讲的案例就是分公司的老总没有服从意识,老板也没有让下属服从的意识,所以政策总是得不到准确地贯彻和实施。没有服从理念的公司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在市场战斗中一定会失败。所有团队运作的前提条件就是服从,有时可以说,没有服从就没有一切,所谓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等都在服从的基础上才成立,否则再好的创意也推广不开,也没有价值。

为什么我们企业的员工服从意识比较少呢?我们国家市场经济才20多年的时间,我们没有经过工业文明的洗礼,很多员工和老板没有把什么是真正的企业想透,所以老板不象老板,员工不象员工。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让我们“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党”,让我们有主人翁意识,我们是国家的主人。这样的观念不自觉地带到了工作中,我们要成为公司的主人,我们要热爱公司。其实老板才是公司的主人,我们只是在打工,要热爱公司,但是不要超过自己的老板,要有限。国内企业大多处在初级阶段,IBM、HP、MOTOROLA等可以说企业是员工的,中国的企业有几个有这个资格,大多数企业是老板的。总以为自己是

企业的主人,随时要纠正老板的“错误决定”,要发挥主人翁责任感,这样一来就会自以为是,迷失自己,认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谁,从而使得企业的执行力度降低,最终受害的是整个企业。企业里面如果思想不统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就象很多马拉的马车,没有统一的指挥,每匹马都有自己的方向,车原地不动,或者在倒退。还是要有赶车的人,统一群马的方向,群马也要服从指挥,马车才能前进。

所以要把服从,作为核心理念来看待,老板就是老板,员工就是员工,服从是第一生产力。每个人都要有意识地服从老板、服从上司。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在老板没做决策前,给出建议,一旦老板决定了,就要服从决定,虽然这个决定违背我的本意,也要“盲从”。“令行禁止”的企业才有高效率,才有竞争力。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