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谈谈小学作文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六年级作文2019-01-12 13:14书业网

谈谈小学作文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由于综合性强,决定了作文训练的难度大。作文训练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不仅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还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作文训练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优劣。目前,从全国范围看,作文训练存在的问题仍比较多。作文训练十分重要,难度大,问题多。因此,下力气研究和改进作文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作文训练的目的不十分明确

一些老师认为,在课程计划规定中,高年级设作文课,教材里设计了作文的内容,就要教学生作文;一些学生认为,老师叫我写,我就得写。为什么设作文课?教师为什么教,学生为什么学,看似清楚,实际上并不十分清楚。有些作文题目或范围要求没出在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范围里,在作文指导上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套作。学生作文内容有的不真实,说假话,有的不具体,说空话,有的缺少自己的思想、情感,说套话;形式上,不少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学生作文为老师而作,为得高分而作。这样的作文教学,好像是在训练作文,实际上是走过场,不仅对学生作文甚至对学生做人也产生不利的影响。追到根儿,学生仍是“代他人立言”,“奉命而作”。这是“八股”遗

风,是应试教育的表现。

(二)作文教学要求过高、过急,训练忽视阶段性,缺乏层次性

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作文要求过高,是造成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原因。此外,教师急于求成,作文书刊的误导等等,也是重要原因。要求过高、过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整个小学阶段应达到的作文要求提得过高。现行大纲要求就比较高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还要加码,追求文学化、词藻的华丽等等。一是年段教学要求的提前。低年级应着重写话,应侧重于词和句的训练,升格为写片段;中年级应着重练习写片段,升格为写成篇的作文。教学要求的超前,造成各年段的训练都不够扎实,

结果事与愿违。

(三)作文训练的量不够,质不高

语文教材中安排的作文训练的量与阅读训练相比,已经很少了,低年级只有一些写句、写话训练,中高年级每学期只安排了八次作文训练。在教学中往往还不能保证教材规定的起码的训练量,打了折扣。从训练的质上说,尽管主观上把要求提得很高,但在作文训练时,对内容具体、语句完整通顺连贯等具体要求有所忽视。造成多数学生的作

文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均未达到要求。

(四)作文训练与阅读训练、听说训练联系不够

作文课练作文,阅读课练阅读,说话课练听说,各管各的,缺乏联系。阅读课只管理解,只管帮助学生了解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不管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叙述内容、表达思想的,和作文训练缺少联系。作文课只管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往往忽视作文和所读课文在写法上的联系,忽视从说到写的训练过程。各项训练

单打一,缺少融合,难以形成语文训练的合力。

(五)作文指导不很得力

作文指导存在一般化、缺乏针对性、效果不十分明显的情况。对命题作文指导多,对其他形式的作文指导少;从写法上指导多,从内容上指导少;面上泛泛的指导多,个别、具体的指导少;教师包批包改多,学生自批自改少。作文教学和讲读教学存在相同

的弊端──费时多而收效微。

(六)作文训练忽视课外练笔和校外实践

教师只注重每学期的几次作文,对提倡、指导学生课下练笔,引导学生在校外根据

需要进行作文实践重视不够。

二、要进一步明确作文教学的一些指导思想

主要有进一步认清作文性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问题;确立

学生是作文训练主体的问题。

(一)要进一步认清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

这里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是小学作文的性质,一层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

小学作文的性质,大纲指出:“小学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见,小学作文是练习,是练笔,是习作,它不同于写作,更不同于创作,明确这一性质,对于降低要求,克服畏难情绪,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学生作文能力至关重要。写什么?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熟悉的、实实在在的内容,这对于防止作文胡编乱造或空洞无物有

重要意义。怎样写?“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即在表达上要符合要求。

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训练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性质是训练,作文教学要体现

训练的过程。

练习的性质和训练的观点,是我们必须首先明确的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

(二)要进一步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

作文教学的目的,取决于语文教学的目的,源于提高民族素质的素质教育这一根本

目标。素质教育一个显著特征是基础性。语文教学乃至作文教学要为学生打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语文素质的基础以及心理、智力品质的基础。从这一高度出发,提出作文

教学的目的、要求。

1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

作文能力,同时学习做人,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按叶圣陶先生的话说,使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作文教学应该着眼于训练学生掌握生活中工作中必需的书面表达的本领”。即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以适应日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这就从教学目的上,从根本上划清了提高素质同应付考试、

追求高分的界限。

2作文教学的要求,大纲既规定了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总要求,又规定了各年段、

各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

小学阶段的作文要求,从能力上说,大纲提出要培养两种能力──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语言文字表

达能力,注意未提“布局谋篇”)。

从文体上说,大纲提出练习写简单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其核心是训练基本的叙述

能力和初步的描写能力。

从具体要求上说,内容方面,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思想健康。

形式(表达)方面,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会用常用标点。

书写方面,做到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加上合适的标点。

各年级作文要求,大体包括观察、想象,连句成段、连段成篇,标点,修改及应用

文方面。

3与现行大纲相比,作文教学要求有所降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由“会写”改为“能写”,更好地体现小学作文习作、练笔的性质;由“简短记叙文”降为“简单记叙文”,明显降低了作文要求。(2)变“中心明确”为“有中心”,“条理清楚”为“有条理”,不再提“详略得当”的要求。小学阶段的作文要求,从内容上说,做到真实、具体;从表达上说,做到有中心,有顺序,语句完整、通顺、连贯。

适当降低教学要求,面向大多数,有利于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学

生的作文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似退实进。

一言以蔽之,通过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要使学生感到作文如衣食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使学生有作文的需要,教给学生用笔写话的本领,使他们感到作文有用,并在实践

中受用。

(三)要确立学生在作文训练中的主体意识

素质教育要实现发展人的功能,因此,具有另一个显著的特征──发展性,也可称之为主体性。作文训练体现发展性和主体性,其核心是把训练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能力的培养靠训练,训练是别人代替不了的。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仅能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解除思想负担,使学生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下作文,而且能增加作文训练的动力,提高作文训练的质量。帮助学生在每次作文训练中树立“我要写”的自觉训练意识,“要我写”的自我训练意识,“自己写,写自己,自己改,改自己”的主动训练意识,使学生由爱作文、练作文到能作文

作文教学中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

三、改进作文教学要处理好八个关系

(一)阅读与作文的关系

阅读和作文,一个吸收,一个倾吐,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没有进,就谈不上出,吸收得好,才能倾吐得好。通过阅读,理解内容,提高思想认识;学习作者是如何叙述内容、表达思想的,领悟写法;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积累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阅读教学,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了作文能力的提高。阅读和作文是既有各自训练的目的又有密切联系的两项最重要的语文训练,阅读能力不高,作文能力也不会强。阅读能力是作文能力的根,是作文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搞好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训练的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要不折不扣地做到教学大纲指出的“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做到从读学写。在作文教学中,要联系学过的课文,做

到借读悟写,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建立在理解、吸收、积累之上。

(二)口头语言训练与书面语言训练的关系

即训练说和训练写的关系。说和写都是表达、倾吐,这是共同点。口头语言往往不够系统、不够严谨、不够精炼,书面语言要求更严整、更精确、更干净,这是不同点。从训练上说,口语训练在先,书面语训练在后,训练的起点不同,要求也不同。特别是低年级,说的要求要高于写的要求,这是一。第二,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训练宜并重,二者能相互促进。第三,由于现代汉语言文一致,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口语和书面语一致的语言,特别是小学作文属练笔的性质,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是“直书口说”。所以要十分重视口头语言的训练,要在作文训练时体现由说到写,从述到作,加强说写

训练之间的联系,发挥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

(三)作文指导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指导写什么的问题,内容的问题,同指导怎么写的问题,形式的问题,都很重要,

二者缺一不可。学生作文,首先遇到的是写什么的问题,作文难首先也难在不知道写什么上。因此,第一位的问题,是从内容上指导。这方面的功夫要下在平时,不断帮助学生解决“源”的问题,也就是大纲说的培养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作文从观察、认识事物入手,指导从教给学生观察开始。作文课上指导从内容入手,主要指开阔思路,指导学生从生活积累中选择合适的、自己最有话可说的材料。第二位的问题,才是指导怎么写。要根据年段要求、教材中的训练重点进行指导。同时,要狠狠抓住语句完整、通顺、连贯的基本要求不放。如果只重形式上、写法上的指导,忽视内容上的指导,甚至鼓励学生简单地模仿,是“舍本逐末”的做法,肯定是劳而少功,只能见速效而不能

见长效,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四)训练语言与发展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思想、信息、情感的载体,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总是凭借语言这个工具进行的。说、写的过程又是思维的过程。说、写训练的同时,训练了思维。在训练思维方面,说话训练体现得更直接、更明显:要迅速地对别人的话作出反应,这就训练了思维的敏捷性;听人讲话抓住要点,自己发言重点突出,这就训练了思维的深刻性;讲话要条分缕析,这就训练了思维的条理性。作文训练也是如此,作文的本质是认识活动。了解作文要求,确定作文中心,选择作文材料,安排叙述顺序,乃至遣词造句,都离不开思维,离不开思想水平和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要注重作文训练过程中的思维过程的训练,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分析事物

的能力,做到语言训练和提高认识、发展思维的紧密结合。

叶老强调,作文的关键在于学会“想心思”,即学会思维,主张“想清楚了再写”。要想清楚为什么写,做到意思明确,有教育意义;要想清楚怎样写,做到思路顺达,语

言条理。可见,训练思维是训练作文的核心,发展思维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关键。

(五)片段训练与成篇作文训练的关系

首先,有个训练的序的问题,训练的阶段性的问题。低年级是写句子──一句话到几句话;中年级是片段训练──一段话到几段话;高年级是成篇作文的训练。这个阶段

性,体现了训练的科学性,要十分重视。

其次,要多进行片段训练。片段篇幅小,用时少,易训练。片段写好了,写成篇的作文加以扩展,并不十分困难。特别是中高年级,应多进行小练笔(义务教育教材已作了安排)。除了课上的小练笔,课下提倡写观察日记。它有利于培养观察力,有助于养成观察的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力,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好比打开作文仓库的钥匙,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随着观察力的形成,思想认识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写观察日记要持之以恒,要做到内容真实,材料集中,叙述具体,还应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开源活流,学生不仅爱作文、会作文,而且热爱生活,

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是训练作文的有效途径。

(六)命题作文与其他形式作文的关系

命题作文没有摆脱“先生出题学生作”的框框,题目出得不好,还会逼着学生说假话,写自己不熟悉的人、事、景、物,违背了“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命题作文作文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便于教师指导。但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生活范围

中,出在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里。

要多一些给范围、让学生自己拟题的作文。这样的作文开放性强,较少束缚学生,增加学生作文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写最爱写的,有利于学生写得更好些。

要重视常用应用文的训练。应用文训练,首要的仍是内容,形式的问题只要强调了,引起注意,加上多次训练,不难掌握。要强调日记、书信、读后感等的训练,不仅要会

写,而且要常写,要在生活中运用。

(七)教师批改与学生自改的关系

以往作文,除了“先生出题学生作”之外,还有“学生作文先生改”。实践证明这样做劳而少功。在作文批改上,仍须体现教师的“导”,作文批改乃至讲评,也是指导。要做到教师给部分学生批改同指导学生自己批改相结合;教师要多批少改。通过批改,由点了解面,了解全班作文的主要优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讲评课上指导全班学

生修改。要把修改权还给学生,在自改中提高作文能力,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

指导修改作文,首先仍是修改内容,要使学生树立“立诚”的观念:写自己熟悉的

内容,说自己的话,表达真实的情感。

(八)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得法于课内,收效于课外。”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要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社会的广阔天地中学作文、写作文,使学生在作文实践中体会到作文有用、管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作文训练在广阔的背景下,为

提高学生的素质作出切实的贡献。

本文刊于《课程·教材·教法》1996年第3期。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