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媒体的虚假报道为题议论文

新闻报道2019-01-13 11:12书业网

篇一:2014年英语六级写作范文模板:虚假新闻

2014年英语六级写作范文模板:虚假新闻 下面是2014年英语六级写作范文模板:虚假新闻,供考生参考学习。

作文话题:

False News Reports

1. 目前虚假新闻屡见不鲜

2.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 应如何杜绝这种现象

范文模板:

False News Reports

It’s not uncommon that some journalists make up false or misleading stories about celebrities, illnesses, crimes, etc. Take celebrities for example. The death of the famous writer Jin Yong appeared in several news reports recently, which proved to be false.

People may wonder why so many journalists cook up false stories. More often than not, the reason is all about personal interests. Most journalists create misleading news in order to draw public attention so as to make themselves more popular or to win certain prizes. To achieve these goals, they try to get something out of nothing and rumour about famous figures regardless of those people’s privacy.

Now, it’s high time for China’s journalism supervisory bodies to deal with the false news reports. They should take stringent measures to prevent all possible false news. For instance, journalists who are found to manipulate news should be severely punished and could be banned from news writing for ten years or more.

篇二:虚假新闻的危害

摘要:虚假新闻缘于新闻工作者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缘于激烈的媒体竞争。也缘于新闻自身容易造假。通过采取完善的用人机制、强化行业自律性以及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等措施,避免虚假新闻对社会造成更多危害。

关键词:虚假新闻;信息传播;职业道德

1虚假新闻对社会的危害

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暗访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纸箱馅包子”的新闻。节目播出后,北京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工商局立即派人检查并了解情况。7月l1日一l4日,北京市工商局等单位迅速部署.在朝阳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拉网式专项检查行动.却没有发现包子馅中含有纸纤维及其他违禁成分。随后调查人员发现,新闻“纸箱馅包子”存在虚构举报,未对包子和肉馅进行法定检测等疑点。7月15日,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成立专案组对此进行立案侦查。侦查发现,此节目内容是由北京电视台2007年新聘用人员訾北佳一手策划、编造的虚假新闻报道。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京城“纸箱馅包子”事件最终以“虚假新闻”收场,导演这起“闹剧”的北京电视台聘用记者訾北佳等6人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7月18日晚,北京电视台为此在“北京新闻”中公开向社会道歉。无独有偶,假新闻“女儿状告爸爸的吻”“错位夫君夜换娇妻30年”等都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假新闻不仅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声誉。而且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误导舆论,危害社会。新闻报道具有舆论导向的社会功能,虚假新闻不仅浪费了受众的时间和精力,更使他们的感情受到欺骗和伤害,直至造成思想行为方面的误导,有碍整个社会的常态发展。更为严重的是,虚假新闻轻则对社会公众形成误导.引发公众思想的混乱。重则可能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2)影响形象,丧失威信。虚假新闻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通常意义上说,新闻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传播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渠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传达的是党和政府的声音。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如果虚假新闻不遏制.不仅对社会和受众伤害严重.对于新闻界自身的损害也是不言而喻的。虚假薪闻在破坏了人们对媒体信任的同时,也严重影响我们的党、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因此,虚假新闻是把双刃剑,既害人害己,又害社会。

3)形成侵权伤害,造成经济损失。由于虚假新闻是不真实的,这往往会形成侵权,带来不必要的新闻官司。而虚假新闻的直接生产者——新闻工作者,轻则要被拉上“社会法庭”听候审判,重则可能要被追究相关刑事责任。赔偿经济损失。

2导致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

1)虚假新闻是媒体向受众献媚的产物。传播学专家认为,人们通常只接受感兴趣的新闻,绝大多数的假新闻是社会新闻,与具体生活中的人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即使有人怀疑.也很少会与报道者较真。其实从传播学角度看,受众应该说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有自己的喜好,对于各种信息也会有选择性地吸收。那些有轰动效应的假新闻屡屡出现,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就是因为这类新闻存在一定的受众市场。一些受众的文化水平和素质较低。还有一些人存有“窥私”“猎奇”等心理.这从另一个方面也促成了假新闻的泛滥。

2)新闻造假难度低。假新闻屡禁不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像“纸箱馅包子”这类新闻容易造假。记者先是想象一个新闻事件。接着找个“托儿”进行所谓的“采访”或“暗访”,

然后再让所谓的“事件当事人”讲述经过,必要时用马赛克效果处理“事件当事人”的真实身份。此外,对一些故事性的文字报道,造假就更容易了,无非是任意取个名字(还会煞有介事地宣称这是“化名”),随意给当事人安排一个籍贯、年龄、职业、长相,再胡乱编造一个让读者都感兴趣的故事。例如,“错位夫君夜换娇妻30年”就是由湖南省一无业青年想象而成,没有任何理论依据。

3)行业自律的缺失。“纸箱馅包子”假新闻事件从表面上看是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组工作人员审稿不严、追求轰动效应造成的,但从更深的层次来看,是行业自律的缺失。行业自律不仅仅是一家新闻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还应包括同行业之间的相互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强有力的自律机制。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新闻行业的自律远没有发挥其监督功能。

4)新闻工作者断章取义。断章取义是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话或一句话的意思。首先,很多年轻的记者,特别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记者。对于被采访人的语速把握不当,造成了记录上的遗漏(也许这位记者遗漏掉的正是话语中最核心的东西),这就会引起记者对于被采访人观点理解的偏差与错误,造成断章取义的不实报道问题。其次,很多记者在采访过程时对于被采访者一些重点词语印象深刻.而对于一些不是很有刺激性的语言往往忽视。比如说2008年年初流传的所谓“李咏把SHE说成是外国人”的传言,其实这就是只重视重点词语,忽视过程的结果,经仔细查阅其中的台词。这句话不是李咏说的,而且也没有引出SHE,所以这个报道的错误就是断章取义。

3消除虚假新闻的对策

1)完善媒体的用人机制。媒体应该明确把关人的责任,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媒体都实行聘用制,这为人才的合理流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就是忽略了人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所以。媒体人不仅要具备熟练的业务技能,还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这就要求媒体在用人上必须严格把关。

2)加强新闻法规建设.强化行业自律。新闻法规是依法管理传播行为的主要依据.它具有法律强制性。加强新闻法规建设,不仅能保障新闻自由,而且还能惩处违法乱纪者,确保传播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惩。行业自律是媒体的自我约束,是由内而外的一种自觉行为。因此,新闻法规和行业自律的两相结合是从法律、政策、制度的高度对媒体的管理与约束,会有力地规范媒体的传播行为。

3)牢固树立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的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是企业运转的核心追求。媒体的“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双重角色使得它不可能超脱这一追求之外。所以,媒体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是现代社会问题中应有之意,但媒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社会效益永远高于经济效益.决不能牺牲社会效益谋求经济效益,否则无异于舍本逐末。

4)大力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虚假新闻的出现由其现实客观的社会原因造成.而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格遵守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从而为广大受众提供最真实客观的新闻内容,满足大众需求。

我国的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从业人员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只有正确反映并引导社会舆论,才能促进社会机体的健康发展。

篇三:2015新作文素材:老记者为“西点学雷锋”谎言道歉:不知是假新闻

2015新作文素材:老记者为“西点学雷锋”谎言道歉:不知是假新闻

2015新作文素材

老记者为“西点学雷锋”谎言道歉:不知是假新闻

李竹润先生在英语课堂上

1月4日,微博网友@老李头06发微博,称自己曾在1981年将外电的“西点军校学雷锋”愚人节新闻信以为真,写进了自己的文章,“(来自:WwW.CssYq.com 书业 网:媒体的虚假报道为题议论文)特承认错误、道歉”。这位网友在现实中的身份是新华社高级编辑、北外新闻学院兼职教授李竹润。

南都记者请72岁的李竹润先生口述,整理出以下这篇文章。本文经李竹润本人审定。 “西点军校学雷锋”的谎言是我引进中国的,事情发生在1981年。尽管我也是上当受骗,但今天我仍通过新浪微博公开道歉。

先说大背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离开中国,周恩来总理在机场问在场的新华社记者想一想向陪同尼克松来华的美国新闻记者同行学习什么。我听了这话以后,觉得很受启发,因为当时新华社的新闻受文革影响,很多假大空的报道,简直是没法看。我并不知道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讲这个话,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然而我坚信个话很重要,于是就偷着研究西方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写作。当时文革方兴未艾,研究西方的东西是要冒风险的。后来在干校,我自告奋勇养猪。养猪需要半夜三更煮猪食,正好一面烧火一面读书。这时人们都已经入睡,读禁书也没关系。

“四人帮”终于被粉碎,文革结束了,我开始以黎信的笔名写文章,介绍西方新闻理论和实践。中国社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根据胡乔木的指示重新开办起来,我跟新华社对外部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主任陈龙说想报考研究生,当他的学生,陈龙却说你不要当学生、你来当老师吧,于是我继续在新华社从事一线新闻报道工作,同时在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教书,头衔是“授课教师兼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 《读书》杂志1997年第1期

“西点军校学雷锋”的事情是怎么来的呢?当时除了正常的教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搞了一个函授项目。函授要编写教材,我承担了编写新闻写作教材的任务。搜集材料的时候,我看到某外国通讯社(好像是UPI即合众国际社)播发的一篇通讯,写的是西点军校的学员学雷锋,说他们不仅学雷锋,而且在还在学校里立了一个像。文章说,虽然雷锋是一个共产党的士兵,但他忠于职守、忠于国家,所以西点军校的学员应该向他学习。这篇文章的导语用的是《学习雷锋好榜样》那首歌的头两句歌词“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我觉得这个导语用得很不错,这样写很吸引人,有专稿化的特点。所以我就把这个例子就用在了教材里,当时根本没想到是写作那天是愚人节,也不知道西方媒体在这天往往开玩笑,发一些匪夷所思的东西。

研究西方新闻实践,我算是国内比较早的,所以当时全国很多报纸的内部刊物找我约稿,记得曾经把这个例子用在十几篇文章里。于是“西点军校学雷锋”就这样传开了。 经过了几年,我也感觉到这个事情不一定真实。记得1986年或是1987年,我曾问过在新华社工作的美国专家有没有可能西点军校的学员学雷锋,他们都摇头说不大可能,但是我也没深究,毕竟我当时用这个例子并不是出于爱国或者其他政治目的,直接想法就是这篇文章的导语用《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词,有新意,容易调动读者的好奇心。总而言之,我完全是从写作技巧出发选用了这个例子。

李竹润先生

1997年。我在《读书》杂志上看到了李慎之的一篇文章,说他请在美国的朋友到西点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